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 格式:docx
  • 大小:17.45 KB
  • 文档页数:10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12+28”模式是我校提出“我的数学课堂我做主”(培养学生自主习惯)的数

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新探索。其主要内容包括:教师主讲时间不超过12分钟,

学生活动时间不少于28分钟。

本模式把学生变成自主学习的主角,成为问题的发现者、知识的传授者、方法的传播者、规律的概括者、精彩的表现者。注重学生的课前预习和学生获取知识的自主学习,注重教师精讲,学生精炼,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进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习的效率。在12分钟的讲解中,必须做到精讲,要讲深讲透,使学生学到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要做到这些就需要老师在备课时多下功夫,吃透教材,把握重点、难点,分析学生的基础,对课堂上新生成的资源要做到心中有数。在28分钟的学生活动时间里,要让学生把学到的数学基础知识转化为能力。因此,课前一定要注重学生的预习,课堂积极参与,注重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课后及时梳理,自我测评,独立纠错。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设的问题情境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贴近学生的知识背景。

一、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步骤

五环节指“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恰当引导,自主学习——师生交流,感受新知——巩固练习,问题解决——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二、五环节基本论述

1、环节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激发强烈的探究欲望

要使学生产生高昂的情绪,高度活跃的思维,激烈的自主探索的欲望可通过创设新奇、有趣或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得以解决。

2、环节二:恰当引导,自主学习——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自主学习在师生平等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合理的引导,让学生始终处在主体的活动下,主动积极地动眼、动耳、动口、动脑、动手等自主学习。

3、环节三:师生交流,感受新知——师生平等探索

自主学习得以实施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平等、XX、友爱的师生关系,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教师应该努力营造开放宽松的教学环境,优化师生关系,将思考空间留给学生,将表达机会留给学生,将结论发现过程留给学生,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让学生产生自主探索的快乐体验。在教学实践中,有一种手段值得推广,具体来说,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或学生容易出现错误之处,故意地弄出一些错误,让学生发现错误,提出纠正的建议,教师假装“坚持错误”,展开激烈的争论,学生大胆争辩,据理力争,教师放下架子,终于“认输”,显出恍然大悟的样子。师生在平等的争论中,既是学生自主思考的良好体现,其中的论证过程又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

4、环节四:巩固练习,问题解决——自我评价与成果巩固

教师在发现学生自主研究的成果基本形成以后,引导学生对探索发现的结论或成果进行评价和自我总结。让学生评价自己的发现是否充分合理,问题解决是否最优化,有何意义等等。也可以对某一位学生或某一个小组的成果让另一位学生或另一个研究组作评价。学生在自我评价或交互评价中主体意识、综合能力都得到进一步增强。对于成果的巩固,同样也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给学生创造的机会。教师可以编制一些数学练习题来巩固自主发现的学习成果,如公式、结论等。

5、环节五:课堂小结,课外延伸——求异思维培养与问题链的延伸

培养学生求异的思维习惯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创造的能力。课堂上,受时间的限制,它的效果虽不能发挥到最佳,但教师仍要重视。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自主设问、质疑的思维习惯和能力。求异思维培养与问题链的延伸容易形成新创造所需的条件。给新的自主创造注入鲜活的动力,这也是更高阶段新知学习的起点。

的确如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所学知识的同时,要提醒学生对旧知识加以延伸拓展,自主地再发现问题,为下阶段的“自主创造”埋下伏笔,从而尽量达到“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的教”的至高教学境界。

三、课堂教学模式的一般操作流程

1、基本训练,强化巩固

[操作] 通过课件出示与本节课有关的复习题。

[时间] 3分钟左右

[目的] 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

[意义] 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②为学习新知识做铺垫。

[学生的主体地位] 及时练习,达到温故而知新。

[教师的主导作用] 巧妙设计基本训练题,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实施要求]

①基本练习要对新课有用,能较好的为新课服务。

②练习的设计要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③练习的设计要兼顾学生知识间的差异,尽可能调动学生练习的兴趣。

2、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操作] 通过课前教学内容的情境图设计情景,利用不同的方法导入。

[时间] 2分钟左右

[目的] 通过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意义] 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在以后的各个环节里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②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学生的主体地位] 提出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欲望。

[教师的主导作用] 激趣导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实施要求]

①激趣内容首先要与教学内容有关,我们设计激趣内容时,一定要选择与课本内容关系密切的内容,关系不大的内容尽量不要。

②激趣时间不宜过长。

③激趣力求精而少,内容不宜过多,教师的教学语言要求精练简洁,干脆利落。激趣导入的内容更要求精练。

3、提示目标,明确重点

[操作] 通过课前制作好的投影或黑板让学生看。

[时间] 1分钟左右

[目的] 让学生从总体上知道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

[意义] ①使学生在上课开始就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向。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在以后的各个环节里主动地围绕目标探索、追求。

②由于学习目标往往是一节课的主干知识及其要求的体现,因此,长期坚持揭示目标,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