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旅游发展调查报告
- 格式:docx
- 大小:26.63 KB
- 文档页数:10
五台山地貌特征及其旅游价值五台山位于汾渭地堑北部,是典型的断块山地。
古滹沱河和古清水河侵蚀新生代以来隆升的五台山。
而形成和缓的夷平面和深山峡谷的地貌特征;五台山高海拔的特征,又为冰缘地貌和植被的垂直地带性发育提供了基础;这些不同的地貌类型组合在一起,叠加上不同的植被类型,形成了五台山独特的景现。
谷底开阔、地形和缓的台怀盆地成为佛教建筑和文化集中分布的区域,保留的重要的佛塔、寺庙建筑、佛像和壁画等代表了中国古代建筑和艺术的杰出成就。
五台山因山顶分布有五座北台期夷平面而得名,其具有独特的地层结构、地质构造、新生代夷平面和冰缘地貌等地质、地貌特征和佛教文化而著名于世。
独特的地质、地貌和佛教文化相结合形成了五台山“天人合一”的环境,造就了这一佛教圣地。
一、地质地理概况五台山位于山西高原东北部,为东北一西南向的五台山山脉和南北向的太行山山脉相交处。
是汾渭地堑北部典型的断块山地,其西北侧以繁代盆地与恒山相隔(图1)。
新生代以来,华北准平原解体,五台山持续隆升,成为华北屋脊,其北台海拔3061.1m,是北台期夷平面的命名地。
五台山的隆升也使得华北地台的早寒武纪地层——五台群和滹沱群出露,并根据五台群和滹沱群之间的不整合关系命名了五台运动。
五台群由石英岩和片岩、绿片岩、石英岩、大理岩组成,滹沱群则由大理岩、千枚岩和板岩等变质岩组成,均易于风化。
五台山西北侧受滹沱河上游侵蚀,垂直高差近2000m,峡谷纵横;东侧的太行山受到山前河流的侵蚀,亦多深山峡谷;东南侧则为台怀盆地,夹于五台山山脉和太行山山脉之间,坐北朝南,清水河贯穿其中,真乃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风水宝地(图2)。
五台山的五个台顶均在2485m以上,其中北台海拔3061.1m,为华北第一高峰。
五台山的高海拔特征,形成了高寒湿润的气候特征和森林的垂直地带性。
五台山属于暖温带季风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气候差异较大,气候垂直变化明显。
山顶属于高寒气候,年平均气温约-4.22℃。
五台山的佛教文化及其宗教旅游发展的探讨论文五台山的佛教文化及其宗教旅游发展的探讨论文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东北部,为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它浓厚的宗教特色和优美的自然环境,吸引了国内外的佛教信徒和众多游客,成为我国重要的旅游胜地.一、五台山的佛教文化概况五台山由东台、西台、南台、北台和中台五山峰环抱而成.其峰顶都如平台,故称五台山.它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中唯一记载于佛经中的.因此,五台山作为佛教圣地很早就名扬海内外.东汉时期,在此修建了第一座大庙一大孕寺,即今天显通寺的前身.由此,佛教在五台山不断得到发展,到唐朝,达到鼎盛时期.元、淸时期,藏传佛教传入五台山,使之成为我国唯一兼有汉地佛教和喇嘛教的佛教道场.它在西藏、内蒙、甘肃等地少数民族心中也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经过将近两千年的发展,在五台山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佛事活动一盛大隆重五台山的佛教活动历史悠久,宗教习俗延续至今,形成了许多固定模式,如展钟暮鼓,讲经说法,传戒受戒等.而最主要的宗教活动是各种法会,如’水陆法会、启智賜福大法会、开光大法会等.最大的法会是六月大法会.农历六月十四相传为文殊菩萨的生日,作为文殊菩萨的道场,每年从六月初一到月底,五台山各庙都要举行一个月的佛事活动,规模宏大,内容精彩.在此期间,各寺院都要上供、拜佛、诵经等.六月大法会举行的时候正是五台山气候宜人,风景秀丽之时,可集避暑、进香、庙会等活动于一体,佛教信徒和旅游者齐集于此,使佛事活动盛况空前.(二)佛教建筑——久远精美五台山的佛教建筑规模大,年代远,数量多.不同时代和形式的寺塔、庙宇集中了我国佛教艺术的精华.例如,最大的寺庙显通寺,各种建筑400余间,寺内铜殿.铸造精美,铜塔造型秀丽,钟楼雄伟壮观,内悬万斤铜钟,声闻数十里;南禅寺外观典雅,古朴、稳重、庄严,建于唐代,是我国现存寺庙中历史最久的;塔院寺中的藏式塔,浑身洁白,雄伟挺拔,是五台山的象征;罗侯寺内“开花献佛”木构装置,由机关操纵,佛身一隐一现,颇为独特.另外,各寺庙中遗留下来的壁画、雕刻等,数量众多,质量精美,与寺庙建筑相得益彰,丰富了五台山的佛教文化艺术。
五台山旅游资源单体调查表1. 五台山的地理位置和背景五台山位于中国山西省晋中市五台县境内,地理坐标为北纬38°39′39°10′,东经114°23′。
它是中国佛教圣地之一,被誉为”山西第一名山”。
五台山是以113°36′五座山峰组成的,分别是:中台山、东台山、西台山、南台山和北台山。
这五座山峰分别代表五座台,因而得名五台山。
2. 五台山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五台山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佛教的重要场所之一。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700年左右的商代,当时的人们在这里就有祭祀的活动。
后来随着佛教的传入,五台山成为了佛教繁荣的中心之一。
五台山还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道教文化遗产。
五台山的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佛教影响:五台山是中国佛教的重要圣地,拥有大量的佛教文化遗产,如五台山寺、塔林等。
- 道教影响:五台山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拥有众多道教寺庙和文化景点。
- 历史价值:五台山自古以来就有人类活动,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体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
- 自然景观:五台山的山水风光十分壮美,有许多自然景观和独特的地质景观。
3. 五台山旅游资源的分类和特点根据旅游资源的不同特点,可以将五台山的旅游资源分为以下几类:3.1 文化遗产类景点•五台山寺:五台山寺是五台山最重要的佛教寺庙之一,也是中国佛教的重要圣地之一。
寺内保存有大量的佛像和佛教经典文献,对研究中国佛教历史和艺术具有重要价值。
•塔林:五台山的塔林是中国最大的塔林之一,拥有众多具有历史和艺术价值的塔式建筑,对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和雕塑艺术具有重要意义。
•道观:五台山的道教文化也非常丰富,有众多的道观可供参观,如文殊观、洪天宫等。
道观是研究中国道教信仰和文化的重要场所。
3.2 自然景观类景点•南台山:五台山的南台山是最著名的山峰之一,其山体形状独特,被誉为”五台之首”。
登上南台山可以欣赏到壮丽的自然风光。
基于游客满意度的五台山旅游发展研究五台山,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也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AAA级旅游景区。
五台山拥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资源,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游览。
然而,五台山旅游景区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游客场所不足、交通不便等。
本文将基于游客满意度对五台山旅游发展进行研究,旨在为五台山旅游景区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一、理论框架游客满意度是衡量旅游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其是由游客对旅游产品质量方面感受所形成的心理状态。
游客满意度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足迹分析等方法进行调查测量,将游客的满意程度分类为不满意、基本满意、满意和非常满意等等。
而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游客满意度不仅仅代表了旅游产品的质量,还代表了整个旅游产业的发展水平。
二、五台山旅游现状及问题分析1.景区规划建设存在不足五台山景区规划建设不足,很多景区设施老旧,建设水平较低,难以满足游客的需求。
如马蹄寺、藏经阁等一些景区设施较为陈旧,建设水平不高,难以满足游客的需求。
2.游客服务不到位五台山旅游景区的服务质量和游客服务水平存在不足。
景区人员不够专业,导游信息缺乏,导游不够坦诚,不够热情,不够主动,导致游客浏览景点时浮光掠影,不能深入了解景点。
同时,景区内停车场不足,游客停车较为困难,流动车辆较多,制造了安全隐患,给游客出行带来困扰。
3.环境治理不够优化五台山旅游景区环境治理不够优化。
周边道路、公共厕所、出入境等设施设备不完善,环境极不卫生,游客在景区旅游后留下了大量垃圾,景区清洁工作效率不高。
同时,景区内动物野战比较多,游客行走安全隐患较高,缺乏安全措施,使游客不能够安全游览。
三、五台山旅游发展对策五台山旅游景区应该加强规划建设,制订科学合理的规划建设方案,对景区内老旧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同时加强对新设施建设的监管工作,提高整个景区的建设质量。
景区负责人要加强游客满意度的考量,必须从游客的角度出发,提高导游、职工的素质,提高团队管理的效率,加强景区内的停车服务效率,优化公共厕所的设施设备,提高旅游人员服务品质,形成一种良好旅游环境。
基于游客满意度的五台山旅游发展研究五台山作为中国佛教圣地之一,一直以来都是游客心中向往的旅游目的地。
为了进一步发展五台山旅游,提升游客满意度,并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有必要进行相关的研究。
游客满意度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可以反映出游客在五台山旅游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
基于游客满意度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需要了解游客对五台山的整体满意度。
通过对游客进行问卷调查或深入访谈,可以获取游客对于五台山的旅游体验和服务的评价。
这些评价可以从景区的环境、文化氛围、交通、住宿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得出游客对整个五台山旅游体验的满意度。
需要研究游客对五台山景区各个景点的满意度。
五台山拥有众多的文化和自然景点,游客对这些景点的满意程度也是评价五台山旅游质量的重要标准。
通过对游客的评价和意见反馈,可以了解到游客对于各个景点的认知和满意度,从而针对性地改善和提升相关景点的服务和管理水平。
还可以通过研究游客对五台山旅游信息的满意度来提升旅游质量。
对于游客来说,获取准确、全面的旅游信息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调查游客对于五台山旅游信息来源和内容的满意度,可以了解到游客对于各种信息渠道的信任程度以及信息内容的准确性和有用性。
根据游客的反馈和建议,可以进一步优化旅游信息的传播方式和内容,提供更好的旅游咨询和指导服务。
需要关注游客对五台山旅游服务的满意度。
旅游服务是保障游客满意度的重要环节。
通过调查游客对于五台山旅游服务的态度和评价,可以了解到游客对于接待、导游、餐饮、购物等服务的满意度。
通过整合游客的反馈和意见,可以改进和提升相关服务的质量,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
基于游客满意度的五台山旅游发展研究可以从整体满意度、景点满意度、旅游信息满意度和旅游服务满意度等方面进行。
通过了解游客的需求和评价,不断优化和提升五台山旅游质量,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推动五台山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五台山生态旅游的客流有序疏导模式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五台山是中国佛教名山,自古以来就有着崇高的宗教地位和文化价值,是一个既具有文化遗产、又兼具自然风光的生态旅游区域。
然而,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五台山周边的商业化和规模化发展越来越明显,旅游客流量激增,给当地社会生态环境带来了严峻挑战。
如何在保障游客体验的前提下设立有效的客流有序疏导模式,成为当前五台山旅游发展的关键问题。
二、研究目的本次研究的目的是探究五台山生态旅游区域客流有序疏导的有效模式,进一步提高五台山旅游区域客流的安全性和有序性,并提高游客的旅游满意度。
三、研究内容该研究主要围绕五台山旅游区域客流有序疏导模式展开,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客流量的测算与分析。
通过对旅游时节、景点类型、客流来源等因素的分析,确定客流量的峰值、高峰期和非高峰期等基本规律。
2.客流瓶颈问题的探究。
运用系统工程和模拟技术,对五台山旅游区域客流的瓶颈问题进行量化和分析。
3.客流疏导模式的优化设计。
根据客流量测算和瓶颈问题探究的结果,提出五台山生态旅游区域客流有序疏导的有效模式,并进行优化设计。
4.实证研究。
通过对五台山生态旅游区域的研究案例,验证研究成果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四、预期成果该研究的预期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五台山旅游区域客流有序疏导模式的有效性进行验证,提高旅游区域客流的安全性和有序性。
2.为五台山生态旅游区域提供客流管理的科学化与规范化参考。
3.促进五台山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游客的旅游满意度。
五、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调研法、案例研究法、统计方法、模拟技术等多种研究方法相结合,进行实证研究,期望得到可靠的结论。
六、研究难点1.客流量的准确测算与分析。
2.客流瓶颈问题的量化。
3.客流去向的分析与优化设计。
七、论文结构论文共分为以下部分:第一章: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第二章:五台山生态旅游区域客流有序疏导模式现状分析。
第三章:五台山生态旅游区域客流流量分析及客流瓶颈问题探究。
某市文旅产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某市文旅产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旅游成为了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更好地了解某市文旅产业的现状,本次调研对某市的文旅资源、文旅产业发展状况以及文旅配套设施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地调研,并就其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二、文旅资源分析某市地处山西省中部,素有“太行天险”之称,拥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位于市区东面的五台山景区。
五台山是中华佛教名山之一,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了集佛教文化、山岳自然风光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旅游景区。
此外,某市还拥有太原市郊的云冈石窟和平遥古城等一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这些文化资源都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文旅产业发展现状作为文化旅游产业的核心部分,某市的文旅产业发展总体上呈现良好的态势。
近年来,某市文旅产业的经济规模逐年扩大,游客接待数也在不断提升。
截至2019年,某市文旅产业总收入达到了400亿左右,游客接待量突破1700万人次。
四、文旅配套设施分析作为文旅产业的基础设施,某市的文旅配套设施总体上比较完善。
不仅有业务齐全的旅游服务中心、酒店宾馆,还有大型文创产业园区、特色餐饮和休闲娱乐场所等。
此外,某市还在配套公共设施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市区内到处都可以看到公共厕所、停车场、便民商店等。
五、存在的问题及建议1.资源整合不够:尽管某市有着丰富的文旅资源,但是各资源之间缺乏有机的整合。
为了更好地利用资源、提升市场竞争力,建议对这些文旅资源进行深度整合,形成一个更完善的文旅产业链。
2.服务水平待提升:某些服务业态的服务水平还需要进行提升,具体可结合新技术、新手段来提高服务品质和效率。
3.文创产业发展不平衡:尽管市区内有许多的文创产业园区,但是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存在一些经营不规范、产业分散等问题。
建议采取一系列措施支持文创产业的健康发展。
4.旅游环境待进一步改善:近年来,某市旅游环境得到了大力改善,但是一些旅游区域的环境卫生,公共设施的维护依然需要进一步改善,加大对环境卫生的整治和对公共设施的维护力度。
山西省旅游资源调研报告山西省旅游资源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旅游业是山西省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扩大开放的重要途径。
为了全面了解山西省旅游资源的情况,给山西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依据和决策支持,我们进行了此次旅游资源调研。
二、调研方法和范围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
调研范围包括山西省各个城市和景区,重点关注山西省的自然景观、历史人文景点和民俗风情。
三、调研结果1. 自然景观山西省拥有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资源,如五台山的雄伟壮丽的山峰、漂亮的草坪和清澈见底的湖泊等;灵石的怪石峡谷、秀美的溶洞和壮丽的瀑布等。
这些自然景观都具有独特的观赏价值,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2. 历史人文景点山西省拥有众多的历史人文景点,如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平遥古城等,这些景点不仅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还保留了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生活方式,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
3. 民俗风情山西省的民俗风情丰富多样,从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国剪纸和皮影戏,到山西特色的传统乐器和民俗节庆活动,都展示了山西人民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灿烂的民俗风情。
四、调研分析1. 优势资源山西省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尤其是自然景观和历史人文景点,这些资源是山西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吸引游客的主要因素。
2. 品质提升尽管山西省旅游资源丰富,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景区设施陈旧、服务质量不高等。
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山西省应注重提升旅游产品和服务的品质,打造独特的旅游体验。
3. 市场开拓目前,山西省的旅游市场主要集中在国内游客,国际游客占比较小。
山西省旅游部门应积极开展国际推广活动,吸引更多的外国游客来山西旅游,提升山西旅游的国际知名度。
五、调研总结与建议通过此次旅游资源调研,我们对山西省的旅游资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今后的旅游发展中,山西省应注重提升旅游品质,开发独特的旅游产品;同时,要加强国际市场的开拓,吸引更多的国际游客来山西旅游。
景区调研报告山西山西是中国北方的一个省份,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
本次调研报告将会介绍山西省的几个著名景区,包括平遥古城、云冈石窟和五台山。
以下是对这些景区的详细描述。
平遥古城是山西省最著名的景区之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平遥古城建立于西周时期,历经2000多年的发展和变迁,至今仍然保存着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群。
在这里,游客可以欣赏到众多的古建筑,如城墙、街道、庙宇、宅院等,这些建筑都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精湛的建筑工艺吸引了无数游客的关注。
此外,平遥古城还保留了当时的商业和居民生活,使游客仿佛穿越时空,体验古代的生活方式。
云冈石窟是中国著名的古代石窟艺术宝库,位于山西省大同市。
它的创造始于公元493年,历经了1500多年的时间。
云冈石窟以其丰富多样的佛教艺术雕刻而闻名于世。
在石窟中,游客可以欣赏到大量的佛像、壁画和石刻,这些作品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细致的雕刻技术展现了古代艺术家的智慧和才华。
此外,云冈石窟还展示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历史,为游客提供了一次深入了解中国佛教文化的机会。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境内,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
五台山以其优美的自然风景和丰富的佛教文化而受到游客的喜爱。
在这里,游客可以欣赏到壮丽的山川景色,如奇峰、怪石和清澈的溪流。
此外,五台山还拥有众多的佛教寺庙,如佛光寺、普陀寺等,游客可以在这些寺庙中感受到宁静与祥和。
五台山还是中国佛教文化的重要传承地,游客可以与具有丰富修行经验的僧人交流,了解佛教的教义和修行方法。
综上所述,山西省拥有许多令人称道的景区,其中包括平遥古城、云冈石窟和五台山。
这些景区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而深受游客的喜爱。
希望这次调研报告可以为大家提供对山西省景区的全面了解,并为未来的旅行选择提供一些建议。
基于游客满意度的五台山旅游发展研究【摘要】五台山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圣地,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本文基于游客满意度的角度,对五台山旅游发展进行了研究。
首先建立了游客满意度评价体系,分析了游客需求与满意度的关系。
其次研究了影响游客满意度的因素,提出了五台山旅游发展建议。
最后通过案例分析,进一步验证了研究结果。
结论部分总结了研究成果,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为五台山旅游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
本研究有助于提高五台山旅游的服务质量,增强游客满意度,推动该地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五台山、旅游发展、游客满意度、评价体系、需求分析、影响因素、建议、案例分析、研究总结、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五台山位于中国山西省大同市市区以南45公里处,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自古就有着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
五台山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朝拜和观光游览。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五台山旅游市场也日益竞争激烈。
了解游客的满意度对于五台山旅游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当前,五台山旅游业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五台山地区的自然环境和文化资源非常丰富,但是由于发展不均衡、管理不善等原因,一些景点的设施和服务水平与游客的期望存在差距。
游客口味和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传统的旅游模式和服务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游客的需求。
对五台山旅游的满意度进行研究,有助于了解游客对于五台山旅游的认知和评价,找出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为提升旅游体验和服务质量提供参考。
研究对五台山旅游业的管理和发展提出合理建议,促进五台山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
1.2 研究意义游客满意度是衡量旅游目的地吸引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提升旅游业的服务质量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五台山作为我国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研究基于游客满意度的五台山旅游发展对于完善旅游服务体系、提升游客满意度、推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游客对五台山旅游的需求和满意度,可以更好地了解游客的需求和偏好,为旅游目的地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
南五台调研报告南五台调研报告南五台是我国的一座文化名山,位于河南省信阳市,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为了更好地了解南五台的文化底蕴和旅游资源,我们前往南五台进行了一次调研。
南五台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人文历史而闻名。
在我们的调研中,我们首先参观了南五台的主峰——南台峰。
南台峰是南五台的最高峰,海拔约1667米,山势陡峭。
登上南台峰,我们可以俯瞰整个南五台风景区的美景。
山上翠绿的树林和绵延的山脉构成了壮丽的自然景观,让人流连忘返。
除了自然景观,南五台还有丰富的人文历史。
在我们的调研中,我们参观了几个主要景点。
首先是南五台寺,这是南五台最重要的佛教寺庙,建于北魏时期。
寺庙内有很多珍贵的文物和佛教文化遗迹,是研究佛教历史和艺术的重要场所。
另一个重要景点是南五台石窟群。
石窟群位于南五台山南麓,是中国佛教石窟艺术的重要遗址之一。
石窟内有丰富的佛像和壁画,展示了我国古代佛教艺术的辉煌成就。
参观石窟群,我们不仅了解了佛教文化,也感受到了古代艺术的魅力。
此外,我们还在南五台进行了一次与当地居民的交流活动。
通过与他们的谈话,我们了解到南五台在当地人心中的地位,以及他们对南五台的保护和发展的期望。
他们认为南五台是世界文化遗产,希望政府能够更加重视保护工作,并提供更好的旅游服务,吸引更多的游客。
综上所述,南五台是一座拥有丰富文化底蕴和旅游资源的名山。
通过我们的调研,我们深刻地了解了南五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以及当地居民对南五台保护和发展的期望。
我们相信,南五台将会在未来发展中继续发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和体验。
我们也呼吁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保护和传承南五台的文化遗产,为南五台的发展做出贡献。
旅游行业高速发展背景下五台县的旅游资源分析优化李东昊侯艳军发布时间:2023-06-02T06:59:32.359Z 来源:《中国经济评论》2023年6期作者:李东昊侯艳军[导读] 本文通过对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的经济忻州师范学院摘要:本文通过对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的经济、自然环境概括,分析五台县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并据其提出了五台县旅游资源开发策略,旨在促进开发五台县旅游资源,充分发展其旅游业,有效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全面促进乡村振兴,建设富强中国。
关键词:红色旅游;文化旅游;综合旅游;资源利用1引言:本次调查地点为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以下简称五台县)通过对该县的调查发现其中有许多的旅游模式存在雷同现象,同时存在旅游资源利用不充分等现象,故本文欲对五台县的旅游资源进行分析整合优化。
1.1研究背景及现状:当前国内对其研究主要论文有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的张华在《五台县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中以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为研究对象,采用研究区域2013~2021年遥感影像数据、DEM数据以及其他有关数据,通过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和土地利用信息熵等方法分析了五台县近1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
对五台山旅游区的开发提出了相关看法;而在国际方面Lee Eunji等作者在《Exploring touristic experiences on destination image modification》上则以韩国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目的地形象的重要性在旅游领域得到普遍认可。
从三因素理论的视角考察体验性要素与目的地形象修正的非对称和差异化影响。
最终基于研究结果,设计面向外国游客的旅游体验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营销和发展策略。
1.2 本人主要工作:计算并绘制表格,曲线图,走访调研,制作并发放调查问卷。
2研究区域概括2.1自然环境概括:五台县位于山西省境东北部。
五台县位置偏北,地势又高。
五台县境内的五台山,山峦重叠,地形复杂同时该地存在土地面积少,土地贫瘠,气候较干,易沙化等问题。
基于游客满意度的五台山旅游发展研究五台山作为中国著名的佛教圣地,一直以来都是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朝拜和观光。
为了进一步推动五台山旅游业的发展,提升游客满意度,有必要进行相关研究。
了解游客对五台山旅游的满意度是必要的。
这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和采访的方式进行。
问卷调查可以通过设计涵盖不同方面的问题,如交通便利性、旅游服务质量、景区环境等,以便充分了解游客对于五台山旅游的满意度。
采访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式,可以直接与游客沟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分析游客满意度的影响因素。
对于五台山旅游的满意度,可能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五台山的交通便利程度、旅游服务质量、景区环境等都会对游客的满意度产生影响。
通过统计数据和专业分析,可以找出影响游客满意度的主要因素。
然后,提出提升游客满意度的措施。
根据分析结果,可以得出一些提升游客满意度的具体措施。
提升交通便利性可以修建更多的道路和公共交通设施,提供更便捷的出行条件;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可以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改善景区环境可以加强景区管理,保护自然环境,创造更好的旅游环境。
评估提升游客满意度的效果。
通过实施提升措施后,需要对游客满意度进行再次调查和评估。
这有助于了解游客对提升措施的反馈和意见,以及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如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可以进一步调整和改进措施。
基于游客满意度的五台山旅游发展研究对于进一步提升五台山旅游业的质量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找出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可以使五台山成为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旅游目的地。
五台山风景区SWOT分析及其开发战略1972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公约明确指出,世界遗产不仅属于个别国家,而且是整个人类共用的文化及自然财富。
地质遗迹是在地球形成、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受各种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的自然产物,它不仅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
20 世纪以来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以及历史建筑的破坏,许多世界文明遗产和优美自然奇观面临着消失的威胁,迫使人们对文物和环境危机意识逐渐增强,各种形式的自然保护区,文化遗产等应运而生。
世界地质公园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出,2000年之后开始推行,目标是选出超过 5 百个值得保存的地质景观加强保护。
迄今全球已选出88 家世界地质公园。
并确定中国为世界地质公园计划试点国之一。
至2010 年,中国已有24 处地质公园进入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名录。
2001 年3 月至2009 年8 月,我国先后批建了五批、八大类国家地质公园,共182 处。
五台山是我国第五批国家地质公园,于2005 年9 月经国土资源部批准成立,是集佛教圣地、避暑胜地、革命圣地和地质景观于一身的旅游胜地。
2010 年8 月五台山国家地质公园开园,其地质的古老性、复杂性、典型性和代表性为古今中外地质学者所推崇,特别是前寒武纪更突出。
公园主要包括包括两乡一镇( 台怀镇和金刚库乡、灵境乡) ,现分为两大园区7 个景区: 五台园区面积466 平方公里,包括北台景区、东台景区、台怀景区、中西台景区、南台景区和金岗库景区6 个景区。
灵境园区包括灵境景区,景区面积49平方公里。
同时五台山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地之一,其佛教信仰浓厚,佛教文化悠长,受到世界各地旅游者的青睐。
但是众多的旅游者中只有少部分地质爱好者、科研工作人员及大朝台游客参观五台山国家地质公园,造成五台山国家地质公园旅游资源利用欠佳,这与其地质遗迹极高的科学价值不匹配,极高的地质科普价值没有得以发挥。
浅谈对开发佛教生态旅游的优势分析——以五台山佛教旅游为例内容摘要:佛教是人类历史上极具影响力的一种文化现象。
我国的佛教文化资源丰富,随着宗教旅游日益成为现代旅游的热点,加大佛教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以满足游客的需求已成为必然。
五台山深厚的佛教文化资源特色和优势给佛教生态旅游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文章通过对五台山佛教文化旅游资源、现状及问题的介绍,探讨了五台山佛教文化旅游发展的策略,提出从深生态理论的角度进行佛教文化旅游开发的思路,以期更好的促进五台山佛教文化旅游发展,开发更丰富的生态旅游产品。
关键字:五台山、佛教生态文化生态旅游前言佛教自古印度传入华夏已有二千年历史,它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文化的发展,并与华夏文化逐步交融渗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要研究中国文化,谁也不能无视中国佛教文化。
生态、生态旅游、生态文化、生态文化旅游等虽然都是现代的用语,传统的佛教文化中没有这样的说法,但是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中确实也蕴含着这方面的内容,二千年的中国佛教文化演进过程中,也创造了很多辉煌的佛教生态文化,留下了丰富的佛教文化生态旅游资源。
在生态文化旅游成为时尚的今天,开发这一资源,不仅可以促进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还可以推动精神文明的建设,更有利于实现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一、五台山佛教旅游概况五台山位于中国山西省东北部,距省会太原市230公里。
与四川峨嵋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共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是中国佛教及旅游胜地,列中国十大避暑名山之首。
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五台山奇峰灵崖随处皆是,著名者达五十余处。
五台山方圆约320公里,因五峰如五根擎天巨柱拔地而起、巍然矗立,峰顶平坦如台,故名五台。
又因山上气候多寒,盛夏仍不见炎暑,故又别称清凉山。
是一个融自然风光、古建艺术、历史文物、佛教文化、民俗风情、避暑休养为一体的旅游区。
1982年,五台山以山西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的名义,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历年来获得了“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华十大名山”之一、“国家地质公园”、“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世界遗产”等荣誉。
五 台 山 旅 游 发 展 调 查 报 告 (一)调查背景 五台山具有丰富的佛教文化底蕴,其佛教文化已经成为五台山现代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台山佛教旅游客源市场稳定,旅游者重游率较高,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开发潜力!但是,目前五台山佛教文化旅游的开发并没有完全挖掘出其自身的特色和优势,五台山旅游业发展也没有充分发挥其申遗的本质优势,即文化优势!相反地,功利性和经济性趋势显著,佛教文化这一深层次内涵没有在五台山的旅游发展中突出显现!本文以五台山丰富的佛教文化旅游资源为载体,涉及五台山旅游气候及其舒适度评价,阐述其在五台山旅游中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挖掘五台山佛教文化旅游资源的深层次内涵! 目前,关于五台山旅游发展的研究课题已取得很多成果,很多学者认为佛教文化已经影响了社会的各个方面,在旅游业中的影响更为深远! 五台山作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2009 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人们对他的研究也是层出不穷,涌现出了许多研究成果。 (二)调查方法 多次生入五台山旅游景区及相邻县旅游区开展实地调查,同时走访了五台县文化局,又见五台山演出剧组工作人员,五台山景区文化办公室,五台山佛教文化协会,及五台山气候观察站工作人员进行深入了解,在此基础上形成调查报告。 (三)调查方向 1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对五台山旅游的影响 2五台山旅游气候及其舒适度评价 3五台山旅游开发问题探析 (四)调查结果结果概述一 五台山佛教文化旅游资源的特色 五台山自东汉始建寺,唐代时期成为佛教圣地,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拥有了丰富而且独具特色的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其中包括佛教建筑文化%佛教饮食文化等,它们都是佛国的宝贵财富! 风格独特的佛教建筑 五台山被誉为“中国建筑史的活教材” “中国佛教造像艺术博物馆” “东方建筑的艺术宝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文物价值非常高!五台山的寺庙,佛塔极多,古朴庄严,气势不凡!其中著名的青庙有显通、塔院寺、殊像寺、南禅寺、佛光寺、大螺顶等,著名的黄庙有菩萨顶、罗睺寺、寿宁寺、金阁寺等! 五台山的佛塔种类很多,有规模宏伟的大白塔,历史悠久的"祖师塔”,做工精细的铜塔等!大白塔高耸入云,洁白浑圆,是五台山的象征,也是著名的佛迹,它是佛教徒朝山必定要礼拜的地方。 品味独特的佛教饮食文化 素食是汉传佛教的戒律,与佛教中的"众生平等&!’戒杀生#等相关联!五台山的素食文化很吸引人,在台怀镇有很多素菜馆,一些宾馆还专门提供斋餐!在保证营养的前提下,素食对人有益,有助降低胆固醇,降低血压,对治疗心脏病%高血压%肥胖症等都有积极作用!五台山台蘑是蘑菇中的珍品,因生长在五台山的五座台顶而得名!品种有银盘%香蕈等十余种!台蘑味道鲜美,质地优良,具有舒肠胃、解肉腻,增强体质、延年益寿、提高智商之功效,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极高!著名的中成药"舒筋散”,其主要成分就是台蘑!它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十八种氨基酸和维生素,蛋白质含量高达 40%,维生素A达60%,有降低胆固醇、防止肾脏病、胆结石、糖尿病、肝硬化和降低血压等疗效!据专家鉴定,台蘑具有防抗癌变的作用!历代台蘑均为皇家贡 品,现为大众美味山珍! 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对五台山旅游的影响 佛教文化旅游资源构成了整个五台山旅游资源的主体部分,在五台山旅游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对五台山旅游各个要素的影响也是巨大的,这体现了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在整个五台山旅游中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 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对旅游主体的影响 旅游主体即旅游者!旅游活动是人们需求层次提高的一种表现,能满足人们精神的需要!五台山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山林滋养着佛,佛光普照山林,草木披着佛的祥光,经文也沾着山的灵气!五山处处有庙、庙庙是景、景景藏典、典典生辉!显示着五台山旅游资源种类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其自然旅游资源有山川、悬崖、幽洞、溪流、泉水、瀑布、六月雪等等,令人叹为观止; 人文旅游资源有寺、庙、亭、阁、楼、塔、碑、塑、像、壁画、佛经、音乐、佛事活动、帝王轶事,种类繁多,令人称奇!在一个旅游区荟萃着如此众多的旅游类型,这在我国乃至世界的旅游区中是非常少见的!通过到五台山旅游可以增长游客的佛教文化知识,陶冶情操,修身养性! 在今天这个生存压力越来越大%竞争不断升级的社会中,各种各样的烦恼缠绕着人们,日常工作繁忙的人们不得不在各种小长假中"挤出时间外出旅行,放松身心!而佛教文化能够带给游客一个悠然%轻松的环境,使紧张、压抑和疲惫的身心得到全面的释放,因此人们在五台山的旅游不仅仅是作为一次观光旅行,同时也是一次充实精神之旅,让人们能够在有限的生命里去感受无限的世界的欢乐,同时通过佛教让世界各国人民更多地了解五台山! 近年来“五一”小长假期间,五台山的游客接待人数逐年增加!每年都要接待大量来访、求学、交流和朝觑的佛教徒,而且还经常举行各种佛教会议和有关的学术活动等等!佛教人士亦纷纷来到五台山修习佛法,修行一段时日后,多数请求披剃出家,有些在五台山的禅坐中心学静坐,大多数则入山林苦修!这使得五台山知名度不断提高,有利于开发新的旅游客源市场,形成多元化的客源,促进五台山的旅游事业不断发展! 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对五台山旅游客体的影响 在这里我们说的旅游客体是指五台山,主要讨论五台山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对客体经济的影响!五台山因拥有独特的佛教文化旅游资源而名声海内外,每年吸引了大量的海内外游客到此游览%朝拜,由于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消费,五台山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也迎势而上!近年来,五台山的旅游住宿%饭店%小商品市场快速发展,为五台山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据统计,2010 年台怀镇国民经济总收入猛增到5.6亿元,旅游经济总收入上升到4.75亿元,农民人均纯月收入3480元,较2009年分别增长8 %、9.6%和8%,强势突破了历史的最高纪录,旅游经济支撑起了全镇经济的一片天!五台山近年的旅游收入也逐年增长,丰富的佛教文化旅游资源为五台山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因五台山的驰名中外,也因五台山的举足轻重,当地农民本着靠山吃山的习惯,采取松散而零星的经营模式,以服务旅游为主,开展各种旅游经济活动,旅游收入成为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五)调查结果结果概述二 五台山的旅游气候资源 五台山风景区在东经113b32'北纬39b02'附近,方圆五百公里。区内有东台(海拔2465m)、西台(海拔2773m)、北台(海拔3058m)、南台(海拔2485m)、中台(海拔2898m)五大高峰。北台是我国华北地区最高的山峰,有“华北屋脊”之称。因海拔高、温度较低、冬积冰、夏飞雪、无炎暑,故又称清凉山。地形复杂,气候差异较大。台怀镇位于五大高峰形成的怀抱之中,海拔1700m,现存寺庙建筑集中分布在这里,是五台山旅游区的核心地。此处年平均温度2.3摄氏度,最热月7月的平均温度为15.6S摄氏度,最冷月1月的平均温度为-13.1度,一年中有7个月(4~10月)平均温度在零度以上, 5个月(11~3月)在零下。年平均风速610 m/s,冬季风大,夏季风小。海拔289717m的中台顶,年平均气温-4.12度,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9.15度,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17.9度,一年中只有5个月(5~9月)平均气温在零上。风速较大,年平均风速为914m/s, 12月平均风速最大,为1313m/s, 8月份最小为519m/s。降水多,平均年降水量82815mm,主要集中在夏季,山上山下不仅气候差异大,天气状况也常常大相径庭,有时台顶峰巅,阳光灿烂;山底却乌云滚动,雷雨阵阵;有时山头黑云压顶,而下面却分外晴朗。在夏季,天气说变就变,有时一天经历晴、阴、雨、雷、雾、风、雹等多种天气。 日出、云海、佛光、雨、雪是五台山极具观赏价值的自然景观。他们形成于一定的气象条件下。晴朗的夜晚,尤其在盛夏晴夜,大气形成下层气温低而上层气温高的逆温现象,使空气密度下密上疏,有利于大气产生折射,能见度极好,在最高峰上视野距离可达2316万m之多。站在东台顶向东可看到红日喷薄而出,金霞灿烂。观日出是五台山最壮丽的景观。虽然在内陆地区,但因其海拔高而降水多,平均年降水量800多mm,是山西省平均降水量的两倍多。夏季,降水多湿度较大,云雾也较多。特别是雨后天气刚刚转晴,最容易形成云海。这里云海的云状主要有碎积云、淡积云、层云、层积云,并以由层积云形成的云海最壮观、最常见。五台山山峦起伏,云雾迷朦,登山远眺,幻影时来,灿烂的光圈里能见到自己的身影。人们把这种神奇的自然现象称为“灵光”,又称为“佛光”。这种佛光以东台顶出现较多。五台山降雨频率高,但强度小,适度雨量加上青山绿水的自然景观,给人在心理、生理上带来一种朦胧美、舒适感,增加旅游的情趣。由于海拔高,寒冷期长,台顶一年中有11个月有降雪,有“六月冰方融,七月雪又至”之说, 全年降雪日在60~101天之间,积雪日最多可达218天,历年降雪最大深度为29cm。冬季大雪漫盖山野,似银装玉砌的冰雪世界。 五台山的自然景色也很优美,特别是夏季,海拔2000~2500 m以上的地段,绿草如茵,百花争艳, 2000 m以下山谷、寺庙周围,分布着油松、云杉、落叶松及白桦等林木,还有清泉碧池,为寺庙景观增加了幽深气氛。 目前五台山旅游项目是以佛教文化为核心、古建筑群为主景的观光活动。与其他名山相比,五台山对自然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还很不充分。五台山的旅游业还处在我国80年代的水平,属于“资源产品共生型”的旅游资源,佛教文化和古建筑群本身品位很高,从资源转换到产品不需要很大投资。但是产品单一,目前难以满足旅游者日渐多样化、层次化的需求。进一步发展景观生态旅游,开发包括气象景观在内的自然资源,是该丰富地区旅游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培植新经济增长点的重要途径。 五台山旅游气候舒适度评价 五台山位于我国内陆地区,大陆性气候强,气温日变化大,旅游活动主要在白天进行,夜晚则休息。因此白天的气象条件对旅游的影响更重要,表6是用平均温度计算的着衣指数,在白天指数值要比实际值等级高,因此白天实际感觉比计算值偏暖一级。这样五台山从4月到10月是适合旅游的,其中4、10两月较冷,白天需穿一件羊毛衫外加一件 外套,这种着装不会使行动不便而影响旅游活动。5到9月是旅游的理想季节,春、秋季着装。其中6、7、8三个月是旅游的黄金季节,在晴日昼间着夏装即可,早晚或阴雨天需加一件外套。此时华北平原、南方诸省暑热难耐,而五台山气候凉爽湿润,堪称/清凉世界0,人体感觉很舒适。此时不仅舒适度好,景色也很优美。其中7月份又优于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