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总体规划2006
- 格式:ppt
- 大小:31.62 MB
- 文档页数:132
合肥各区域规划汇总谁才是合肥未来发展最好的区域厉害了!合肥东部新中心建设全部启动国家级滨湖新区争取尽早获批肥西县打造城西南公共服务中心中央商务区将成合肥“陆家嘴”……未来的合肥燃爆了!我爱铺网讯合肥到底是几线城市?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大家,有人说合肥是二线城市,也有人说合肥是准一线城市……可是爱铺君看完合肥各区的规划,管它是一线还是二线,反正未来合肥发展要燃爆了!瑶海区东部新中心建设全面启动如今的瑶海区再也不是那个机器轰鸣的老工业区,伴随着合肥东部新中心的起航,地铁等交通路网的全面完善,城中村、危旧房的改造,瑶海区正在实现产业转型和老工业城区的全面复兴。
合肥东部新中心规划于2016年1月正式提出,合肥将再添地标级区域。
合肥东部新中心核心区9.4平方公里位于瑶海。
作为“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东部桥头堡,它将是沪宁合发展轴和合巢芜杭发展轴最为重要的发展承接区域。
该设计方案以“一个活力中心、四条生长廊道、多维生活网络”为总体框架。
合肥东部新中心概念规划暨核心区城市设计是以瑶海老工业区为核心,横跨瑶海、包河、肥东“两区一县”,总规划区域总面积34.1平方公里,包括瑶海区内17.7平方公里,包河区内10.1平方公里,肥东县6.3平方公里。
合肥东部都是最为重要的发展承接区域,建成后将与老城区、政务文化新区、高铁南站区、滨湖新区等构成合肥市主城区“钻石形”主中心体系。
2017年,瑶海区继续配合完善交通网络,打通南北主动脉,畅通支路微循环,保障市级重点工程,推动贯穿马合钢区域的轨道交通6号线建设,与1、2、3、4号线形成轨道交通网络。
未来五年,瑶海将拥有1、2、3、4、6共五条地铁,是全市地铁线数量最多的城区。
肥西县打造城西南公共服务中心《肥西县社会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2017~2030年)》基本敲定,围绕产城融合示范区核心区,打造合肥主城区西南公共服务中心,辐射整个西南组团。
肥西本次规划范围为合肥主城肥西片区,包括肥西县上派镇、桃花镇、紫蓬镇、花岗镇、丰乐镇、严店镇等地区,总面积约264平方公里。
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庐江县城总体规划(2015―2030年)的批
复
【法规类别】城市规划与开发建设
【发文字号】合政秘[2016]130号
【发布部门】合肥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6.12.30
【实施日期】2016.12.30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1
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庐江县城总体规划(2015-2030年)的批复
(合政秘〔2016〕130号)
庐江县人民政府:
你县《庐江县人民政府关于审查批准〈庐江县城总体规划(2015-2030年)〉的请示》(庐政〔2016〕92号)收悉。
《庐江县城总体规划(2015-2030年)》已经市政府第7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庐江县城总体规划(2015-2030)》(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庐江县城作为庐江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合肥“1331”空间发展战略的南部副中心。
《总体规划》实施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尊重和顺应城镇发
展规律,坚持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同步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努力把庐江县城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良、特色鲜明、生态宜居的现代化城市。
二、重视城乡区域统筹发展。
加强对县域城乡空间布局引导,按照。
合肥市郎溪路(裕溪路~包河大道)建设工程第三章交通预测与分析项目概况.1 项目背景合肥市郎溪路(裕溪路—包河大道),是合肥市快速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合肥市畅通二环中重要的一段,起到连接主城区、北部组团和东部组团,同时与西部城区沟通的重要作用,也是合肥市主要的交通走廊,起到替代现状东二环路,疏导、屏蔽穿越中心区的过境交通的作用。
3.1.2研究对象及其特点郎溪路是合肥城市二环畅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交通量及客流与其连接道路乃至整个城市道路网是分不开的,因此不能仅以郎溪路为孤立的研究目标,必须以城市区域道路整体网络为研究对象,也就是说,应从区域甚至全市范围来预测郎溪路客流与交通量。
因此,本次研究以合肥整个市区的交通需求预测为基础,以郎溪路的核心影响区为重点分析对象。
道路交通量与客流需求的总量取决于经济发展速度和规模、人口规模、产业结构等,交通需求的分布特性取决于城镇体系形态、土地利用、人口分布特点、产业布局等。
因此,本次客流与交通量预测报告以合肥市区经济、人口、土地利用的研究为基础,进行市区的总体客流需求预测;然后以郎溪路核心影响区为重点,深入分析在不同项目背景下,核心影响区的交通状况,为郎溪路的改造提供可靠的交通分析支持。
3.1.3项目研究内容及目标本项目在结合前期路网规划和宏观客流预测的基础上,根据现场实地调查与分析,结合合肥市现状和未来交通发展趋势,对郎溪路在未来年的交通需求,分方式、分阶段的客流需求等进行预测,以期为了给郎溪路的改造提供依据,以确保郎溪路设计改造的更科学性与合理性。
本项目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部分:(1)交通需求预测◆经济发展预测◆人口发展预测◆客运交通需求预测◆货运交通需求预测◆交通方式划分预测(2)道路交通量预测●无项目/有项目背景下,合肥市机动车交通量分配预测●无项目/有项目背景下,郎溪路路段、交叉口交通量预测3.1.4预测年限及范围城市交通规划从规划时间跨度来划分可以分为近期交通规划(3~5年)、中远期规划(5~20年)和发展战略规划(20~50年),因此根据本项目合同基本要求,本次交通需求预测分为近期和远期,具体如下:近期:2018年远期:2033年预测范围:郎溪路西起马鞍山路,东至裕溪路,全长约公里路段。
环巢湖大道生态旅游土地流转风险评估报告随着环巢湖大道及巢湖治理工程的启动,环巢湖旅游产业必将兴起,严店乡抓住机遇承接巢湖发展辐射,主动作为,开发旅游项目,发展旅游经济。
为了临湖各村的长远发展,乡党委政府倾力招商,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下,已与安徽德煜旅游文化投资有限公司签订框架协议,为顺利将土地流转给签约公司,维护严店发展建设的良好环境和全乡社会稳定,按照肥西县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要求,对有关土地流转工作进行了全面的、认真的社会风险评估,形成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如下。
一、基本情况焦姥自然生态旅游度假区(暂定名),该项目位于严店乡刘河社区、莲花村、罗祝社区、跨湖村、新建村范围内,分三期建设,总投资约20亿人民币。
三期项目总用地为25000多亩,前期需要12000多亩,范围为李大郢路以南、罗祝路以东,蒋口河以北的土地,涉及刘河社区、罗祝社区、跨湖村、新建村。
流转期限:一是2013年12月22日至12月31日召开乡村组三级动员会;二是2014年1月31日前流转好所需土地;三是流转期限至2025年12月31日,期满确需延长,双方再协商签约。
二、评估工作过程一是成立组织:成立严店乡焦姥自然生态旅游度假区(暂定名)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组,组长由严店乡乡长担任,副组长由党委委员、政法委书记担任,从乡综治维稳办、民政办、信访办、执法所、农办抽调人员参与。
二是制定方案:召开党委扩大会,研究成立严店乡焦姥自然生态旅游度假区(暂定名)土地流转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组,制定《严店乡焦姥自然生态旅游度假区(暂定名)土地流转社会风险评估实施方案》。
三是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风险评估组组长亲自主持召开群众座谈会,倾听群众对该工程的意见建议,对群众关心的土地流转、企业用工、环境保护等问题进行了解释回答。
同时,风险评估组召开成员座谈会。
针对工程项目建设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和不稳定不和谐因素,进行认真分析,征求工作意见,并进行讨论。
肥东宣布:长临河重点发展!9个镇划入合肥市区!岗集、紫蓬…最新定位曝光!撤县划区新动向你的家乡要升...肥东县店埠、撮镇、桥头集长丰县双墩、岗集肥西县上派、桃花、花岗、紫蓬全部划入合肥主城区长临河划入合肥都市区长丰、肥西、肥东撤县划区更近了~一最新!三县9镇划入合肥主城区+都市区合肥的城市格局大变了!主城区面积再次扩大肥东县店埠、撮镇、桥头集长丰县双墩、岗集肥西县上派、桃花、花岗、紫蓬划入合肥主城区还被列入合肥都市区1撮镇、岗集、桃花9镇划入合肥主城根据合肥最新出炉的《合肥市“四规合一”》规划,合肥主城区面积扩大到1226平方公里!合肥主城区范围包括肥东县的:店埠镇、撮镇、桥头集镇长丰县的:双墩镇、岗集镇肥西县的:上派镇、桃花镇、花岗镇、紫蓬镇2长临河、双墩、桥头集划入合肥都市区在《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中,店埠、撮镇、桥头集、长临河...全部列入合肥都市区!合肥都市区范围包括包括中心城区、三十头、上派、高刘、严店、三河、桃花、南岗、小庙、磨店、店埠、撮镇、桥头集、长临河、双墩、岗集、巢湖市区、中庙、黄麓、烔炀、中垾、银屏、散兵、槐林、盛桥、白山、同大等城镇,以及巢湖、蜀山两个风景名胜区。
3划入主城,这些镇将迎来大发展!上派、小庙、长临河被列入合肥都市区;撮镇、双墩、岗集划入主城。
对这些镇来说,未来将有大发展!01 将和主城区一起规划建设划入主城意味着这些地方将和合肥4大主城区一起规划建设,水、电、气、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文教、卫生等服务设施都有望得到提高。
未来经济还将搭上合肥经济高速发展的快班车!02 长临河等区域房价要上涨而随着上派、长临河、撮镇等区域定位提高,会吸引房企入驻,同样房价也会顺势而上。
03 撤县设区更近了对于最新被划进合肥主城区范围的9个城镇:岗集、双墩、撮镇、店埠、桥头集、上派、桃花、花岗、紫蓬来说,即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期,更是撤县划区的历史性机遇!04 被合肥主城区带动发展将加快推进城区资源优化组合,进一步增强城市整体发展活力。
合肥市城乡规划条例安徽省合肥市人大常委会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合肥市城乡规划条例》的决议(2012年10月19日安徽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通过)安徽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审查了《合肥市城乡规划条例》,决定予以批准,由合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布施行。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科学制定和管理城乡规划,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安徽省城乡规划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在规划区内进行的各项建设活动及其监督管理。
第三条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应当遵循城乡一体、区域统筹、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和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注重保护历史风貌和自然景观,优先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符合区域人口发展、国防建设、防灾减灾和公共卫生、公共安全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四条城乡规划工作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管理。
第五条城乡规划委员会对城乡发展战略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城市(镇)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重要地区城市设计及专项规划草案、重大项目的选址及规划条件、城乡规划方面的重大政策以及城乡规划管理中的重大事项进行审议。
第六条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国家标准、技术规范和本条例,制定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第七条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本市城乡规划管理工作。
县(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城乡规划管理工作,接受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在市辖区(含开发区)设立派出机构,派出机构应当按照规定职责承担有关城乡规划管理工作。
市、县(市)人民政府的有关部门和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城乡规划管理的相关工作。
第二章城乡规划的制定和修改第八条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由合肥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经省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审批。
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简本合肥市人民政府一、规划期限近期:2011年~2015年远期:2016年~2020年二、规划层次与规划范围1、本次规划分为两个规划层次,即市域和中心城区。
(1)市域:为合肥市市域行政区划范围,面积约11433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约924.78平方公里(含巢湖水面72.93平方公里)。
(2)中心城区:范围总面积约486.61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360平方公里。
2、规划区规划区:为合肥市域范围,总面积约11433平方公里。
三、经济发展目标2015年合肥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7500亿元,年均增长15%,三产结构比达到3:55:42。
2020年,合肥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400亿元,全市人均GDP达到20000美元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万元。
四、社会发展目标全面推进人口健康发展。
不断提高人口素质,加强人口管理和服务;完善社区服务体系,改善人居环境。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促进文化事业的全面繁荣,满足人们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积极促进社会公平。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事业体系,推动社会均衡发。
加快建设信息社会。
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
切实保障城市安全。
构建城市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完善的防灾减灾和应急保障的设施系统,建立有效应对各种公共突发事件的预警和防范机制。
五、城市性质合肥是安徽省省会,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和区域性交通枢纽,长江中下游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六、城市主要职能(1)安徽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
(3)现代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
(4)区域性交通枢纽。
(5)区域旅游会展、商贸物流、金融信息中心。
七、合肥市域总人口与城镇化水平近期2015年,合肥市域总人口为916万人,城镇化水平为71.5%;远期2020年,合肥市域总人口为1088万人,城镇化水平为80.3%。
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长丰县城总体规划(2014―2030年)的批
复
【法规类别】城市规划与开发建设
【发文字号】合政秘[2016]129号
【发布部门】合肥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6.12.30
【实施日期】2016.12.30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1
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长丰县城总体规划(2014-2030年)的批复
(合政秘〔2016〕129号)
长丰县人民政府:
你县《关于审查批准〈长丰县城总体规划(2014-2030年)〉的请示》(长政请〔2016〕24号)收悉。
《长丰县城总体规划(2014-2030年)》已经市政府第7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长丰县城总体规划(2014-203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长丰县城作为长丰县政治、文化中心,是合肥“1331”空间发展战略的北部副中心。
《总体规划》实施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尊重和顺应城镇发展规
律,坚持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同步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努力把长丰县城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良、特色鲜明、生态宜居的现代化城市。
第131号《合肥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已经2007年12月5日市人民政府第10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8年1月20日起施行。
市长二○○七年十二月十八日合肥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建设用地第三章建筑容量第四章建筑间距第五章建筑退让第六章建筑高度第七章绿地第八章建筑停车及地下空间第九章建筑景观第十章附则表一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表二建筑密度和建筑容积率控制指标表表三建设工程配建机动车位设置标准附录一名词解释附录二计算规则附录三高层建筑日照分析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合肥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及有关法规、规范,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城市详细规划编制、城市规划管理及各项建设工程均应符合本规定,临时建设、个人自建房除外。
第二章建设用地第三条城市建设用地,按其主要用途和功能分区的基本原则,依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分类如下:(一)R—居住用地;(六)S—道路广场用地;(二)C—公共设施用地;(七)U—市政公用设施用地;(三)M—工业用地;(八)G—绿地(公共绿地、公园绿地);(四)W—仓储用地;(九)D—特殊用地。
(五)T—对外交通用地;第四条居住用地(R),指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和单位生活区等各种类型的成片或零星居民居住生活聚居地用地(商品住宅开发、经济适用住房、廉租房建设用地)。
居住用地包括住宅用地(R01)、公共配套服务设施用地(R02)、道路用地(R03)和公共绿地(R04)。
(一)一类居住用地(R1),指以低层住宅为主、设施齐全、建筑密度较低、绿地率较高且环境良好的用地;(二)二类居住用地(R2),指以多层、高层住宅为主、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较好的用地;(三)三类居住用地(R3),指设施比较齐全、布局不完整、环境一般、或与其它用地有交叉的用地。
第五条公共设施用地(C),指居住区级及以上的行政、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以及科研设计等机构和设施的用地,不包括居住用地中小区级、组团级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第131号《合肥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已经2007年12月5日市人民政府第10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8年1月20日起施行。
市长二○○七年十二月十八日合肥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建设用地第三章建筑容量第四章建筑间距第五章建筑退让第六章建筑高度第七章绿地第八章建筑停车及地下空间第九章建筑景观第十章附则表一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表二建筑密度和建筑容积率控制指标表表三建设工程配建机动车位设置标准附录一名词解释附录二计算规则附录三高层建筑日照分析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合肥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及有关法规、规范,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城市详细规划编制、城市规划管理及各项建设工程均应符合本规定,临时建设、个人自建房除外。
第二章建设用地第三条城市建设用地,按其主要用途和功能分区的基本原则,依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分类如下:(一)R—居住用地;(六)S—道路广场用地;(二)C—公共设施用地;(七)U—市政公用设施用地;(三)M—工业用地;(八)G—绿地(公共绿地、公园绿地);(四)W—仓储用地;(九)D—特殊用地。
(五)T—对外交通用地;第四条居住用地(R),指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和单位生活区等各种类型的成片或零星居民居住生活聚居地用地(商品住宅开发、经济适用住房、廉租房建设用地)。
居住用地包括住宅用地(R01)、公共配套服务设施用地(R02)、道路用地(R03)和公共绿地(R04)。
(一)一类居住用地(R1),指以低层住宅为主、设施齐全、建筑密度较低、绿地率较高且环境良好的用地;(二)二类居住用地(R2),指以多层、高层住宅为主、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较好的用地;(三)三类居住用地(R3),指设施比较齐全、布局不完整、环境一般、或与其它用地有交叉的用地。
第五条公共设施用地(C),指居住区级及以上的行政、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以及科研设计等机构和设施的用地,不包括居住用地中小区级、组团级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三十岗乡总体规划说明【字体:大中小】【2009-4-28】【编辑:本单位】【关闭】第一章规划总述一、三十岗乡概况(一)自然概况1、区域位置三十岗乡位于合肥市区西北部,地处东经117。
03’42”-117。
10’21”,北纬31。
51’58”-31。
57’57”,北与长丰以滁河为界,南临董埔水库,与蜀山相望,东与大杨镇相临,西与肥西县一条自然河流相隔。
全乡东西长8.2公里,南北宽5.4公里,总面积32.58平方公里。
人口1.4万,面积32.4平方公里。
距市中心15公里,连接合淮公路的魏武大道直通本乡,大姚路(柏油路面)经姚庙大桥与长丰、肥西相通。
已经完成路基的合阜高速公路贯穿全乡,交通便捷。
2、地形地貌乡域内地形为岗冲起伏的残丘,属八岗九冲典型的江淮分水岭的脊椎骨,南低北高,东低西高,波状起伏,土地瘠薄,畔畈交错。
乡域内土质大部分为黄白土,兼有少量的褐粘土,北部滁河沿岸为黄砂土。
全区平均高度为30~40米上下。
3、气象气候该区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暖温带半湿润气候的过渡地带,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日照充足。
气温:据1967~1999年33年气象资料(下同)记载,年平均气温17℃,以1978年平均气温19℃为最高、1969年平均气温14℃为最低;7、8月份为最热,平均气温27.6℃;1月最冷,平均气温1.1℃。
气温年较差26.5℃。
春秋两季气温升降率较大,平均每月以6℃左右的幅度上升或下降,东夏两季气温变化较小。
极端最高气温,大多数年份在35℃到38℃之间,其中以1967年的40℃为最高;极端最高气温,以1969年的-17.8℃为最低。
气温日较差,春秋两季较大,平均为9.8℃,其中,最大为10月份的10.5℃,最小为7月份的7.7℃。
日照、积温和风速:年平均日照时数2163小时,日照率为49%,4~10月日照时数占年平均日照时数的65.3%。
>0℃的积温为5498℃,≥5℃的积温为5235℃,持续日数为264天;≥10℃的积温为4886℃,持续日数为226天。
国务院批复合肥跨世纪总体规划
佚名
【期刊名称】《当代建设》
【年(卷),期】1999(000)004
【摘要】国务院于6月3日以国函[1999]42号文件,正式批准了安徽省
政府上报的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
合肥市上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是1982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执行的。
规划充分结合合肥市自然地形和主要工程设施的布局,形成以老城区为核心,向东、北、西南方向三翼伸展的“风扇形”布局形式,被全国规划界誉为“合肥模式”,并写入了大学教科书。
但是,上一轮总体规划的期限只到本世纪末,规划的发展目标已基本实现。
这次国务院批复的新一轮总体规划确定了合肥市跨世纪发展方向。
国务院批复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1合肥市的城市性质是“安徽省会,全国重要的科研基地”。
这就要求市政府和有关部门为全省行政、经济的领导工作和文化事业以及全国
【总页数】1页(P10-1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
【相关文献】
1.国务院关于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 [J], ;
2.国务院关于河北雄安新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的批复 [J], 国务院
3.国务院正式批复\r《河北雄安新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 [J],
4.国务院正式批复“河北雄安新区总体规划” [J], ;
5.合肥市总体规划获国务院批复2020年城镇化水平80.3%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合肥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一、基本概况城市现有各类绿地3753 公顷, 其中各类公园25个, 公园绿地面积946.33公顷,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8.55平方米/人(按非农业人口计);生产绿地250公顷;防护绿地440.95公顷;附属及其它绿地227.66公顷。
目前,合肥城市绿地总体格局呈两环、两片、六线、数点的空间分布。
两环:环城公园,二环路绿带;两片:蜀山森林公园、清溪公园;六线:美菱大道、黄山路、姥山路(马鞍山路)、南淝河绿带、和平路及胜利路绿带;数点:逍遥津、杏花、包河、花冲、瑶海、徽园、天乐、明珠广场等。
城市绿地在各城区的分布:瑶海区有公园绿地面积85.05公顷, 人均2.95平方米;庐阳区有公园绿地面积209公顷, 人均6.48平方米;蜀山区有公园绿地面积593.38公顷, 人均20.21平方米;包河区有公园绿地面积58.9公顷, 人均2.7平方米。
二、绿地系统规划期限、目标与指标规划期限:近期到2005年,远期到2010年。
总体目标:建立以城市为核心,风景名胜区为重点,绿色长廊为纽带,城乡一体化的多类型、多层次、多功能的园林绿地系统。
通过一系列绿化工程项目的建设以达到城乡绿化相互交融、城乡环境与自然环境更加协调、城乡面貌进一步改观,城乡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森林覆盖率进一步提高,城乡一体化绿地系统的综合效益更为显著,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奠定更为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
近期目标:重点巩固合肥“园林城市”建设成果,提高合肥“园林城市”建设水平。
通过合肥森林公园、黄山公园、天鹅湖公园、南淝河滨河绿地、大房郢水库坝下区公园等一系列大型园林绿地工程建设,保持城市绿地以较快的速度增长,确保城市绿地与城市的协调发展,使得城市绿地总量;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城区绿地率等相关指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改变各城区城市绿地发展不平衡的局面,实现城区内500米见“绿”。
远期目标:依据“环境优先”、“绿化先行”的城市建设方针,按照城乡一体。
合肥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1—2010)安徽省合肥市国土资源局《合肥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1—2010)规划编制单位:安徽省合肥市国土资源局规划编制领导小组组长:倪虹(市政府)副组长:李世华(市政府)赵育民(市国土资源局)组员:汪德满(市计委)赵青(市经贸委)纪开学(市建委)卫修英(市统计局)查晓村(市环保局)张峰(市规划局)王昌寅(市国土资源局)规划编制成员:王昌寅、夏玲、郑树东、刘长征规划承编单位:安徽省地质调查院规划承编人员:陈兴仁、王华明、路玉林、查世新邱瑞龙、戚关林、刘俊、杨义忠规划提交日期:2003年9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一、编制规划目的和依据 (1)二、规划的指导思想 (1)三、规划适用范围及期限 (1)第二章区域经济和矿产资源状况 (2)一、区域经济状况 (2)(一)自然地理 (2)(二)社会经济状况 (2)二、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现状 (3)(一)矿产资源基本情况 (3)(二)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与勘查 (5)(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状况 (5)(四)矿山生态环境状况 (7)(五)矿产资源管理状况 (8)(六)矿产勘查与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8)三、矿产资源供需和保证程度分析 (8)(一)矿产资源需求分析 (9)(二)矿产资源保证程度和可供性分析 (9)第三章规划目标 (11)一、2005年目标 (11)二、2010年目标 (12)第四章地质调查评价与矿产勘查 (14)一、总体要求 (14)二、地质矿产调查评价 (14)三、商业性矿产勘查 (14)四、矿产勘查规划分区 (14)五、重点勘查矿种和地区 (16)第五章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17)一、总体要求 (17)二、开采规划分区 (17)三、矿业结构调整与布局 (18)(一)矿业结构调整 (18)(二)矿业布局 (19)四、探矿权采矿权市场建设 (19)第六章矿山生态环境恢复及治理 (21)一、总体要求 (21)二、生产和新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 (21)三、闭坑、停产矿山生态环境整治 (22)四、矿山生态环境整治重点工程 (22)第七章地质环境状况与保护 (24)一、水资源现状及保护 (24)二、工程地质环境与分区 (25)三、地质灾害 (27)四、环境地质灾害防治分区 (28)第八章规划的实施 (30)第九章附则 (31)附件:1.规划编制说明2.规划附表3.规划研究报告附图:附图1 合肥市矿产资源分布图附图2 合肥市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规划图附图3 合肥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保护规划图附图4 安徽省合肥市水资源分布图附图5 安徽省合肥市工程地质图附图6 安徽省合肥市环境地质图第一章总则一、编制规划目的和依据为适应我市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需要,落实安徽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要求,加强我市地质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宏观调控和科学管理以及建设现代化大城市的需要,做好环境地质和城市地质等基础性调查评价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安徽省矿产资源管理办法》、《安徽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等,编制《合肥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1—2010年)》(以下简称《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