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37.29 KB
- 文档页数:2
针灸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脑卒中属于脑血管意外事件,发病突然且进展快,短时间内致使患者失去生命的风险较大,患者需要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挽救患者的生命,控制患者的病情,以免持续加重。
但临床经验显示,多数脑卒中患者经积极治疗后,生命得以挽救,却遗留诸多的后遗症,比如肢体功能障碍等,这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影响较大,所以近年临床上更为注重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
1.脑卒中的发病原因有哪些?中西医理论对脑卒中的发生各有描述,具体原因包括:①脑卒中常因为基础疾病、不良生活习惯等情况造成,比如高血压和高血脂、高血糖等疾病引起脑卒中的风险很大,尤其是高血压患者,其发生心脑血管风险事件的几率高,再者是吸烟或者酗酒、肥胖等情况也会引起脑卒中。
现代病理学研究指出,体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或者短暂性脑缺血、颈内动脉严重狭窄等情况,也会导致脑卒中的发生,部分患者由于体内血流动力学异常以及炎症刺激、感染等引发脑卒中。
②中医论证将脑卒中归为“中风”、“喉痹”等范畴,认为发生这种疾病主要是体内气血逆乱而脑脉痹阻、血溢于脑等机理造成,常见的病因有情志郁怒和饮食不节、劳累过度以及血液瘀滞等,发病与机体阴虚和气虚、肝火及心火、痰湿、气逆等情况有关。
中风的患者常表现为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和半身不遂等,一般中医理论将该症分为风火上扰、痹阻脉络和风痰上扰以及气虚血瘀、阴虚风动等,患者体内的风邪善变,容易危及生命或者遗留后遗症。
1.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的效果显著为什么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的效果显著?主要是因为:①脑卒中的患者大都会有肢体功能障碍、吞咽障碍等后遗症,这导致其不能和正常人一样生活,生活质量明显降低。
由于患者不能正常的饮食和活动,所以不能吸收到充足的水分与营养物质等,患者的身体素质每况愈下,并对患者的病情恢复造成很大的影响。
具体来说,脑卒中患者体内的血液循环异常,一般具有不同程度的血液循环障碍,或者部分病情严重的患者,发生严重的身体结构变化,所以这种疾病对患者的各个方面影响极大。
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脑中风后遗症临床效果观察发表时间:2018-08-22T11:47:43.280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5月下第10期作者:陈吉荣[导读] 脑中风具有发病急、病程发展快的特点,且治疗难度大[1],临床中很多患者经治疗后出现了多种后遗症。
(宁安市中医院;黑龙江宁安157499)【摘要】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36例脑中风后遗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一组采用常规的西医治疗方式,为参照组,一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补阳还五汤+针灸进行治疗,为研究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
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为(9.1±1.1)分,Barthel指数为(86.7±4.2),各项数据与参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100%(18例),高于参照组的66.67%(P<0.05)。
结论:对脑中风后遗症采用补阳还五汤+针灸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并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治疗疗效确切、明显。
【关键词】补阳还五汤;针灸;脑中风后遗症脑中风具有发病急、病程发展快的特点,且治疗难度大[1],临床中很多患者经治疗后出现了多种后遗症,最为常见的后遗症有偏瘫、日常活动能力受损或丧失,如语言功能障碍、肢体活动障碍、意识障碍等等,这些问题将给患者身体和心理带来极大的打击,使之产生严重的焦虑情绪,降低其生存质量[2]。
目前,临床中普遍采用西医方式进行治疗,但疗效并不十分明显,此次,我院对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36例脑中风后遗症患者中的部分患者采用了补阳还五汤+针灸治疗,显现出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具体内容整理如下。
1、资料与方法1. 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36例脑中风后遗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一组为参照组,一组为研究组,每组18例患者。
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脑卒中偏瘫后遗症的临床效果发布时间:2023-02-14T06:40:49.588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3年1月1期作者:邹海之[导读] 研究临床治疗脑卒中偏瘫后遗症患者给予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的应用疗效。
邹海之(江苏省邳州市邹庄镇卫生院;江苏邳州221333)【摘要】目的研究临床治疗脑卒中偏瘫后遗症患者给予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的应用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70例脑卒中偏瘫后遗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5例。
对照组患者选择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疗效与临床综合功能评分。
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疗效较对照组呈更高显示;SF-6、MOCA较对照组呈更高显示,NIHSS评分较对照组呈更低显示,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针灸是治疗脑卒中偏瘫后遗症患者的有效药物,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焦生活质量,恢复患者精神状态,降低神经缺损带来的影响,从而优化患者预后。
【关键词】补阳还五汤;加减;针灸;脑卒中偏瘫后遗症受到脑组织缺血缺氧的影响,患者容易发生脑卒中,并带来偏瘫后遗症。
偏瘫就是指患者的同侧上下肢、舌肌与面肌出现运动功能障碍,属于急性脑血管疾病的常见病症,如果患者偏瘫严重,也可能卧床不起,自主生活能力逐渐丧失,生活质量不断降低[1]。
临床在治疗偏瘫时,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但除了正规药物以外,也要加强康复治疗。
如果长期给予患者西药治疗,可能会出现副作用或不适症状,而康复治疗需要患者具有较强的主动性,长期坚持锻炼,从而逐渐恢复肢体功能,但实际情况是大部分患者受到病情的影响,整体依从性较差,不愿主动锻炼,肢体功能逐渐衰退。
中医治疗作为有效的治疗手段,可实现对症治疗,如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可有效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肢体功能,联合针灸治疗,更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神经缺损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针灸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的临床研究概况系统性评价近5年来针灸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临床疗效,为针灸治疗中风病提供临床依据。
标签:针灸;中风后假性球麻痹;临床研究;问题及展望中风又称为脑卒中,一般指内伤病症的类中风,多因患者气血内乱、脑脉痹阻或血溢于脑所致,以突然昏厥、半身不遂、肢体麻木、口舌歪斜、偏身麻木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种脑部疾病,并具有起病急、变化快的特点[1]。
脑部血管的各种疾病,其预后不佳,常导致患者的残废或死亡,發病率在神经内科中占1/4-1/2[2]。
中风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治疗费用高及并发症多等“五高一多”的特点,极大危害了人类健康[3]。
假性球麻痹(Pseudo Bulbar Palsy,PBP)是皮质至脑干之间的脑梗死、脑出血等引起的双侧上运动神经元病损,从而引起吞咽障碍、饮水呛咳、发音困难等。
目前中风患者假性球麻痹的并发症死亡率较高,虽然部分患者急性期假性球麻痹可自愈,但对于恢复期和后遗症期的假性球麻痹导致吞咽困难的症状西医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针灸作为一种非药物疗法,副作用少,且对改善中风后假性球麻痹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故针灸作为一种辅助治疗已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笔者查阅了近5年来运用针刺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的相关文献,现综述如下。
1针刺法11醒脑开窍针刺法王建英[4]运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的疗效观察。
2组均予吞咽功能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针刺,观察组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针刺,2个疗程后对比2组疗效及并发症。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的809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熊涛[5]运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所致吞咽困难。
对照组传统针刺法,观察组醒脑开窍针刺法,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评分和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43%,对照组为8214%。
胡新耀等[6]运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所致吞咽困难疗效观察。
针刺治疗中风后遗症偏瘫53例李双秋【摘要】目的研究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6月患有中风后遗症偏瘫的10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53例患者采用康复治疗结合中医针灸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53例患者则仅采用康复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7周后,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损伤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脑中风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3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5.47%,并且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损伤的改善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常规治疗方法上结合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偏瘫的临床效果显著,患者满意度高,因此适于临床推广.【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年(卷),期】2018(016)004【总页数】2页(P131-132)【关键词】针刺疗法;中风后遗症;偏瘫【作者】李双秋【作者单位】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中医康复科,辽宁沈阳110023【正文语种】中文中风,又称脑卒中,是临床上一种由于脑部的血液流通问题而引起的脑血管方面的急性疾病[1]。
该病的症状包括很多方面,比如突然性的昏倒、脸部嘴角发生歪斜、说话不方便等半身不遂的症状[2]。
该病的发病率以及致死率都极高,同时产生很多并发症,因此该病会极大地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等方面,同时由于中风严重患者需要及时的治疗和护理,因此也加深了家庭的负担[3]。
临床通常采用康复方法治疗患者,在本次研究中,采用中医针刺的方法进行治疗,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6月我院106例经临床专业医生确诊为中风并有后遗症偏瘫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3例,观察组53例。
2组患者中男68例,女38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年龄33~66岁,平均(47.0±5.0)岁;患病时间1~3年,平均(1.5±0.5)年。
观察组患者年龄36~64岁,平均年龄(46.0±6.0)岁;患病时间,最短7个月,最长3年,平均(1.5±0.5)年;通过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失语症疗效观察【摘要】失语是中风病患者常见后遗症之一。
目前针刺治疗中风后失语症方法很多,均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针刺;康复训练;中风失语症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66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659-01失语症是指与语言功能有关的脑组织的病变,如脑卒中,脑外伤、脑肿瘤、脑部炎症等,造成患者对人类进行交际符号系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损害,尤其是语音、词汇、语法等成分、语言结构和语言的内容与意义的理解和表达障碍,以及作为语言基础的语言认知过程的减退和功能的损害。
失语症不包括由于意识障碍和普通的智力减退造成的语言症状,也不包括听觉、视觉、书写、发音等感觉和运动器官损害引起的语言、阅读和书写障碍。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入住我院的中风失语症的患者,患者的病症不尽相同,有的是语言障碍和不同程度上的上下肢功能障碍,存在着这些问题的患者均符合第二次脑血管病诊断标准,还要对其进行确诊,运用ct和mri进行诊断。
我们对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
我们运用高素荣等定制的汉语失语检验法来对患者进行失语分类,对患者的病例进行全面的系统正规检查。
检查结果显示,运动形式与郑的是26例,感觉性失语症的有6例,传导性失语的有6例,丘脑性失语的有2例。
1.2 治疗方法1.2.1 针刺取穴主穴取:金津、玉液、哑门、通里、廉泉。
配穴:上肢偏瘫取极泉、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
下肢偏瘫取环跳、阳陵泉、足三里、悬钟、昆仑、解溪、三阴交嘱患者健侧卧位,暴露穴位,先针刺哑门、通里、廉泉及其余的配穴,留针30min后取针;而后让患者取坐位,令其微仰头、张口,用压舌板将舌体向上翻卷,暴露出金津、玉液两穴,选用5ml注射器针头快速点刺两穴各2-3次,不留针,使两穴各出血约1ml。
隔2日治疗1次,5次1个疗程,其余体针10d1个疗程。
态给予判断。
2 同源掺伪判断法一些不良商家会在正品中药药材中混入相同科属的药用价值较小的植物饮片,以此来掩人耳目。
主要发生的例子有:其一,草豆蔻。
此药常被利用的掺假成分为云南豆蔻的种子,该类植物其形状为锥状四面体,在背面位置存在略微的隆起处,而草豆蔻的种子,其形状则与云南豆蔻的种子存在差别,其表现为卵圆状多面体,种子的一端存在有种脐,同时还有纵沟的种脊。
其二,西红花。
此药在市面中经常被使用的掺假成分为与其同一个科植物的番红花中的干燥雄蕊,该植物形状表现为松散粗线状,将其放入水中,会直线下沉,并且未伴随有橙黄色;而西红花其形状表现为线形,长度大于番红花,将其放入水中,会直线下沉,并且伴随有橙黄色[3]。
对草豆蔻、西红花判断时可依据这上述特征。
3 形似掺伪判断法药物市场中存在有采取其他相似科属、外形相像的植物饮片混进正品中药药材中。
主要发生的例子有:其一,何首乌。
此药常被利用的掺假成分为薯蓣科植物红孩儿的块茎,该成分的颜色为黑且质地较硬:而正品何首乌其断面在颜色表现主要为浅红棕色,亦或是浅黄棕色。
其二,地骨皮。
此药常被利用的掺假成分为大青根皮,此药的根皮薄度较小,且无草酸钙砂晶依附在薄壁细胞上;而正品地骨皮,其薄壁细胞上含有草酸钙砂晶成分,同时还存在有大量的淀粉粒。
对何首乌、地骨皮判断时可依据这上述特征。
4 重量掺伪判断法在药物市场中时常发生有使用胶浆、明矾、铁丝等物质混入有效药材中,以此进一步提升药材的重量,进而获取巨额的不法利润[4]。
主要发生的例子有:其一,紫河车。
次此药的经济价值较高,并且用量非常大,故而,使其于市面中极易出现较为恶劣的掺杂现象,以此提升药材的重量,掺杂的部分常常是使用新鲜胎盘被浸入胶浆液中,再经过充分的干燥,此类药物一旦被掺杂,致使使用者的血管中被注入具有铅粉成分的血液,所以,此药的实际重量会上升至90g,这和30g真正的紫河车,于重量方面具有显著差异;正品紫河车通常质感较为硬脆且重量轻,对其判断时可依据这两点特征。
中医康复综合疗法对脑中风后遗症治疗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评价包括口服药物、针灸、推拿在内的中医康复综合疗法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78例存在后遗症的脑中风患者进行随机分组,中医综合组和西医组各39例。
根据西医组患者的症状应用针对性的西医药物对其实施治疗,应用中药补阳还五汤、中医针灸疗法、推拿疗法对中医综合组患者实施治疗。
结果:中医综合组治疗前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ADL评分与西医组比较的差异均不明显(P>0.05),治疗后4周,前一评分较西医组低(P<0.05),后一评分较西医组高(P<0.05)。
全部疗程结束后,中医综合组、西医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4.87%、76.92%,组间差异的统计学检验结果为P<0.05。
结论:中医康复综合疗法治疗脑中风后遗症与西医药物治疗比较,应用优势明显,疗效更加可靠。
【关键词】脑中风;后遗症;补阳还五汤;针灸;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推拿脑中风为中医病名,即现代医学中的脑血管意外疾病,在我国临床上很常见,主要发病群体为老年人群,但近年来开展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该疾病的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1]。
由于该疾病具有后遗症多、致残率高的特点,故现阶段已成为影响我国人群整体健康水平的主要疾病之一,如何有效防治该疾病及其后遗症也成为我国医疗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
我院本次研究主要探讨中医康复综合疗法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应用价值,旨在积累更多的疾病治疗经验,造福于患者。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纳入我院2015年10月至2022年3月期间收治的78例脑中风后遗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不包括认知功能明显异常的患者。
设置两个研究组别,西医组和中医综合组。
应用抽签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入两组,每组39例。
西医组:男20例,女19例,年龄39~73(58.33±3.62)岁。
中医综合组:男22例,女17例,年龄42~72(58.40±3.59)岁。
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200例型中风后遗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实施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患者给予针刺及相关常规治疗,观察组100例患者在针刺基础上配合应用补阳还五汤治疗,两组患者均于治疗2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价。
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躯体功能、机体疼痛、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般健康状况、生命力、社会功能、情感角色、心理健康等等生活质量评分略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
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Xingnao Kaiqiao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Buyang Huanwu Decoction treating apoplectic sequela,and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Methods One hundred and twenty patients with apoplectic sequela admitted iny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4 to January 2016 were selected as object.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n=100)were given acupuncture and conventional therapy,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n=100)was treated with Buyang Huanwu Decoction on the basis of acupuncture,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evaluated after 2 months of treatment.Results The score of physical function,body pain and social function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The general health status,vitality,social function,emotion (P>0.05).In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96.0%)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67.0%),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1). Indicating that the addition of Buyang Huanwu Decoctio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patients.Conclusion Xingnao Kaiqiao Acupunture combined with Buyang Huanwu Deco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apoplectic sequela obtains an significant clinical effect,and it is worthy of promotion the application.[Key words]Xingnao Kaiqiao Acupuncture;Buyang Huanwu Decoction;Apoplectic sequela中風又称脑卒中,是一种由于脑部供血受阻而发展迅速的脑功能损失,临床症状以突发昏迷倒地、口眼涡斜、语言不利及半身不遂为主[1-2]。
温针结合康复训练对偏瘫后肩痛的影响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近年来中风等脑卒中发病率逐渐上升,偏瘫是中风后最常见的后遗症之一。
偏瘫导致肌肉无力、肌张力增高等肢体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生活质量。
同时,偏瘫患者往往伴随着不同程度的肩关节疼痛,这进一步影响了患者的治疗和功能恢复。
针灸作为传统中医疗法之一,拥有较为广泛的应用方面,其中温针作为一种温热疗法,效果显著。
除此之外,康复训练是针对偏瘫后肢体功能恢复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对于提高患者肌肉力量和肌肉协调性有显著效果。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温针结合康复训练对偏瘫后肩痛的影响,为中风患者提供更为有效的治疗手段,促进患者的健康康复。
二、研究问题本研究旨在探究以下问题:1.温针结合康复训练对偏瘫后肩痛的疗效如何?2.温针结合康复训练是否能够改善患者的肩关节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三、研究方法和步骤1.研究设计:随机对照实验2.研究对象:50名出现肩痛的偏瘫患者3.研究方案:根据患者不同情况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人。
实验组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入温针治疗,对照组仅进行康复训练,两组均为4周疗程。
在整个疗程中,实验组每周4次,每次30分钟进行温针治疗,对照组每周4次,每次30分钟进行康复训练。
4.研究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肩关节活动度、手握力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变,分析温针结合康复训练对于偏瘫患者肩痛的影响。
四、研究预期结果通过本研究,我们预期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温针结合康复训练可显著减轻偏瘫患者的肩痛症状;2.温针结合康复训练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度、手握力和日常生活能力;3.温针结合康复训练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能够改善偏瘫患者的生活质量。
五、研究的局限性和不确定性因素本研究还存在以下不确定性和局限性因素:1.样本量较小,可能存在统计学上的偏差;2.无法排除患者本身的治疗经历对结果的影响;3.实验设计所囊括的康复训练和温针开度、时间等控制可能存在差异。
《傍刺三间穴和肩前穴治疗中风后上肢肌张力增高的临床疗效观察》摘要:本文旨在研究傍刺三间穴和肩前穴治疗中风后上肢肌张力增高的临床疗效。
通过对比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疗效差异,观察针灸治疗在改善中风后上肢肌张力方面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一、引言中风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常导致患者上肢肌张力增高,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针灸作为中医的一种治疗方法,对于缓解肌张力增高具有独特的优势。
傍刺三间穴和肩前穴是针灸治疗中风后上肢肌张力增高的常用穴位,本文将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分析。
二、研究方法1. 研究对象:选取中风后上肢肌张力增高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2. 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傍刺三间穴和肩前穴的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
3. 观察指标:治疗前后分别对患者的肌张力、肢体活动度、日常生活能力等进行评估。
三、治疗原理及操作方法1. 傍刺三间穴:位于手背第三、四掌骨之间,具有舒筋活络、调和气血的作用。
针刺该穴位可以改善上肢肌肉的紧张状态,促进肌肉松弛。
2. 肩前穴:位于肩关节前方,具有通经活络、舒筋止痛的作用。
针刺该穴位可以缓解肩部肌肉的紧张和疼痛,有助于改善上肢功能。
操作方法:采用常规针灸操作方法,对治疗组患者进行傍刺三间穴和肩前穴的针灸治疗。
每周治疗3次,连续治疗4周。
四、临床疗效观察1. 肌张力改善情况: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肌张力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肌肉紧张度降低,肢体活动度增加。
2. 肢体活动度: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肢体活动度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日常生活能力: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能够更好地完成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动作。
五、讨论本研究表明,傍刺三间穴和肩前穴的针灸治疗对于改善中风后上肢肌张力增高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针灸治疗能够有效地降低肌肉紧张度,提高肢体活动度,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这可能与针灸能够调节气血、舒筋活络、调和阴阳有关。
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研究
发表时间:2016-08-30T15:02:50.440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14期作者:李群王宁李莹
[导读] 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中风后遗症,能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神经功能损伤,提高治疗效果。
山东省淄博市职业病防治院山东淄博 255000
摘要:目的探究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98例于2014年1月到 2015年12月来我院治疗脑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甲乙两组,每组49例。
给予乙组患者康复训练治疗,给予甲组患者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结果甲组患者总体有效率、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乙组(P<0.05),甲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P<0.05)。
结论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中风后遗症,能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神经功能损伤,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针灸;康复训练;脑中风后遗症
脑中风后遗症为脑中风患者发病1年后仍存在半身不遂、语言障碍等症状,与恢复期相比,恢复速度、程度较慢,严重增加经济负担,降低生活质量[1]。
本次研究通过分析来我院治疗的98例脑中风后遗症患者临床资料,探究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
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98例于2014年1月到 2015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脑中风后遗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无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患者,无器质性病变及恶性肿瘤患者,所有患者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甲乙两组,每组49例。
甲组男26例,女23例,年龄在45-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9±1.8)岁。
病程在0.4-2.1年,平均病程为(0.5±0.1)年;乙组男28例,女21例,年龄在46-8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3.2±1.6)岁。
病程在0.5-2.0年,平均病程为(0.5±0.1)年。
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给予乙组患者康复训练,主治医师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康复计划,帮助患者翻身、按摩患肢,指导进行伸展运动等抗阻力训练,遵循循序渐进原则,训练初期指导患者进行床上被动训练,经过一段时间后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指导进行主动训练。
训练坐姿,帮助患者恢复对平衡力的把握,进行站立训练,锻炼患者耐力,最后指导患者逐渐进行自主步行行走。
制作简单卡片,观察患者本能反应判断认知功能。
指导患者讲述卡片内容,训练语言功能。
甲组患者在乙组康复训练基础上进行针灸治疗,针灸治疗前观察患者临床表现,分析疾病原因,进行针对性穴位针灸治疗,针灸穴位主要包括肩髃穴、足三里穴、命门穴、气海穴、内关穴、外关穴及梁丘穴等,每次30min,每周5次,或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增加针灸次数,改变针灸时间为每次15min。
1.3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生活质量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1.4判断标准
治疗效果判断标准: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或基本消失,认知功能、语言功能及行动功能均表现良好。
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且认知功能、语言功能及行动功能改善。
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认知功能、语言功能及行动功能存在障碍。
总体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生活质量评分标准:使用生活质量量表从生理状况、躯体功能、社会功能、总体健康等领域评价生活质量。
分值范围为0-100分,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判断标准:检查患者相关临床指标并详细记录,根据检查数据绘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分值越高,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
1.5统计学方法
根据SSPS19.0统计学应用软件对收集到的研究资料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以(±s)进行表示,计数资料(%、n)采用X2检验。
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
甲组患者总体有效率明显高于乙组(X2=4.90,P=0.027),见表1。
3讨论
随着生活压力增大及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脑中风患者逐年增多,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易使患者受到生命威胁,具有高致残率、高死亡率。
脑中风后遗症主要为肢体麻木、口歪眼斜、记忆力下降等,严重者出现半身不遂、认知障碍等,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2]。
传统治疗脑中风后遗症常使用康复训练法,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鼓励患者进行被动及主动训练,锻炼肌肉关节功能,促进患者机体功能恢复,但治疗
效果较慢[3]。
脑中风后遗症多因患者气血运行不畅,患肢存在淤血导致经络不通,血液流通受阻导致机体功能出现障碍[4],使用针灸治疗,作用于机体穴位具有舒经活血的功效,从而有效促进肢体、吞咽、语言等神经功能恢复,且治疗时间越早越好。
语言障碍患者需同时针灸哑门穴、廉泉穴,针灸廉泉穴时在针刺受立即拔除即可,主要起到刺激穴位的效果。
给予吞咽困难脑中风后遗症患者水沟穴、哑门穴针刺[5]。
本次研究显示,甲组患者总体有效率、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乙组(P<0.05),甲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P<0.05)。
所以,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中风后遗症,能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神经功能损伤,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庆军. 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中风后遗症临床研究[J]. 中国实用医药,2015,10(16):276-277.
[2]汤建文. 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中风后遗症88例[J]. 中国医药导刊,2013,15(8):1461-1461.
[3]张伟. 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中风后遗症效果分析[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4(09):110-112.
[4]王啸,闫建玲. 针灸推拿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遗症156例临床观察[J].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3,14(5):50-51.
[5]薛中兴,刘书田. 针灸推拿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观察[J]. 中医临床研究,2015,7(34):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