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非物质文化遗产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4
内家拳
来源: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内家拳创于何时已无从稽考,始明黄宗羲撰的《王征南墓志铭》,其子黄百家即王征南先生的传人,所著《黄征南先生传》即内家拳,文中说:“得其一二者,已足胜少林。
”可见其含量之重。
内家拳是浙江本地的优秀拳种,以前叫“剑术”,俗名“鹅头颈拳”。
发祥于宁波,故称四明内家拳,宁波铁佛寺现为正宗内家拳的教学训练基地与弘扬传播基地。
专家认为,内家拳是一点就通的拳种,其文化含量不少于林文化,是宁波的一张文化名片。
在2005年第三届浙江国际传统武术比赛大会上,宁波四明内家拳武术代表队一举夺得8枚金牌、8枚银牌、9枚铜牌。
<BR>四明内家拳传至民国时期,经过剡源夏明土老先生(奉化溪口畸山村人)整理,保留了原始内家拳的核心,基本内容是:七十二加一的变化;三十九种打法;二十四加一的正侧;阴阳十八法(小九天);十二归一(十三丹功)。
其中有“贯气诀、文十段、武十段、十二段锦。
还有四明长剑技和伤科易算等。
内家拳的拳谱名目有:落路架、顺风锤、推扳手、南兵拳、内家醉八仙拳势、七十二行拳、雷公飞心腿、三十六计拳、小九天、玄功绝技、二十成一、龙形圣手(分靠打、缠打、脱打)、四明兵谱(分短棍、四明刀谱、四明剑谱、四明暗器类)等。
内家拳传艺要求严格,有五种人不传:心险者、好斗者、狂酒者、轻露者、骨柔者。
<BR>内家拳的传授基地在宁波铁佛寺。
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二批宁波市级非物质文化
遗产名录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宁波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08.06.06
•【字号】甬政发[2008]54号
•【施行日期】2008.06.06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文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体育综合规定
正文
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二批宁波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
录的通知
(甬政发〔2008〕54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精神和有关要求,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推荐申报和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审委员会筛选审议的基础上,经市政府领导同意,将“宁波农谚”等100项民族民间艺术、技艺等项目列为第二批宁波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新增项目96项、扩展项目4项,现予以公布。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切实按照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和保护工作的各项法规、政策的要求,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进一步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
宁波市人民政府
二○○八年六月六日
第二批宁波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共100项)
三、传统舞蹈(10项)。
轨迹当1973年河姆渡遗址横空出世,“中华民族又一个文明摇篮”得到确认,“宁波”进入了中国历史教科书的开篇;当1987年国务院公布宁波戴上“历史文化名城”这顶华冠,至今宁波已在保护和发展之路上摸索前行了20余载。
我们骄傲,生活在一个人文渊薮之地。
这份骄傲,我们一次次见证: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达到了22处,总量跻身110座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第10位,2处遗址入选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它们正不断放大着宁波的文化力和辐射力;梁祝传说、奉化布龙、宁海平调、宁波朱金漆木雕、徐福东渡传说、甬剧、姚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达到14个,它们凝结、保留和传递着这个地域的历史记忆、情感、经验和智慧;以建设宁波博物馆为龙头,十大专题博物馆和十大行业博物馆为两翼,民办、私人博物馆等收藏展示场所为补充的宁波博物馆体系初步形成,它们以厚重、丰富和精彩,传递着宁波这座城市的文化特质;历史村镇的发现和保护,实现了文化遗产保护的城乡统筹与和谐……当一出甬剧《典妻》拿遍戏剧大奖,实现了“小剧种,大转型”的奋然一跃,当一批打着“宁波制造”印记的精品力作厚积薄发相继闪亮在中国的文艺舞台。
我们骄傲,生活在一个枝繁叶茂的季节。
这份骄傲,我们一次次分享:在全国“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大奖、广播影视大奖、鲁迅文学奖、群星奖、梅花奖等领域,我们不断突破,屡有收获。
“文艺甬军”正在脱颖而出。
当宁波大剧院、宁波美术馆、宁波音乐厅以及正在建设中的宁波博物馆、宁波书城等一幢幢文化设施拔地而起,我们亲眼目睹宁波的“文化地标”不断被刷新,以及建筑背后不断拓展的城市文化活动品牌;当村落文化宫、社区阅览室等构建起“十五分钟文化圈”,我们在家门口就能得到实现自身价值的快乐。
我们骄傲,生活在一个人人共享的时代。
当七艺节的“南腔北调”聆听过了,群星奖晚会的璀璨“星光”目睹过了,一年一度的国际服装节、茶文化节、爱情节、开渔节、开游节参与过了……各类艺术盛会,推动着我们奔向文化的前沿,推动着我们创新市场运作的能力。
宁波十里红妆是宁波市宁海县及浙东地区特有的传统婚俗,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这种婚俗包括了浙东地区的婚嫁仪式中迎嫁妆习俗和红妆器物工艺传承两块文化内容。
它承继了汉族传统婚俗中的“六礼”,即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并在此基础上加入了地方特色,形成了包括定情、做媒、相亲、备嫁妆、迎嫁妆、花轿迎娶、拜天地、闹洞房、回门等环节的系列结婚礼俗。
在宁波十里红妆婚俗中,女子出嫁时要带上精心打造的红漆嫁妆,这些嫁妆包括杠箱、花轿、箱、柜、桌、椅、桶、盆等红漆陪嫁用品,组成一支绵延数里的送嫁妆队伍,因此被称为“十里红妆”。
这一壮观的场面不仅是婚嫁的象征,也代表了明媒正娶的标志。
宁波十里红妆婚俗中的嫁妆丰富多样,包括了大件家具、成套红脚桶、提桶、果桶等小木器以及瓷瓶、埕罐等小件东西,这些嫁妆都朱漆髹金,流光溢彩。
床桌器具箱笼被褥一应俱全,日常所需无所不包。
这种婚俗反映了宁波地区商业的兴盛和人民的富足,也体现了当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了解更多关于宁波十里红妆婚俗的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当地文化部门。
宁海非遗文化诗句《赞宁海泥金彩漆》原文:泥金彩漆焕华光,宁海非遗韵意长。
巧手描纹添锦绣,千年工艺绽奇芳。
一、衍生注释:“泥金彩漆”是宁海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泥金”是将金箔或金粉和入漆中,“彩漆”则是在器物上运用多种色彩的漆进行绘制装饰。
“焕华光”描绘出泥金彩漆作品呈现出的华丽光彩。
“韵意长”表示这种工艺背后蕴含的文化韵味悠长。
“巧手”指的是制作泥金彩漆的工匠们的手,他们用精湛的技艺在器物上描绘各种精美的纹路,如同给器物增添了锦绣一般的美丽,使得这一传承千年的工艺绽放出奇特而美妙的芳华。
二、赏析:这首诗首句直接点出泥金彩漆的显著特点——焕发出华丽的光彩,让读者对泥金彩漆的外观有一个直观的印象。
第二句强调其作为宁海非遗所具有的悠长韵味,从外在的视觉感受深入到文化内涵。
三、四句则着重描写制作过程中工匠的巧手以及最终呈现的美妙效果,把泥金彩漆的制作比作是在器物上添加锦绣,形象地写出了作品的精美,而“千年工艺绽奇芳”则表达出对这一古老工艺传承至今且依然散发魅力的赞叹之情。
三、作者介绍:作者为一民间诗词爱好者,对宁海的非遗文化情有独钟。
他常年深入宁海民间,感受当地的文化氛围,在目睹泥金彩漆的精美作品后,有感而发创作了此诗,旨在弘扬宁海的非遗文化。
四、运用片段:有一次我去宁海游玩,走进一家非遗文化的小店。
里面摆满了泥金彩漆的作品,那绚丽的色彩和精美的图案一下子就吸引了我。
我不禁感叹:“泥金彩漆焕华光,宁海非遗韵意长啊。
这巧手描纹添锦绣的本事,可真是千年工艺绽奇芳,咱们老祖宗的手艺真是绝了!”《宁海平调之叹》原文:宁海平调韵悠扬,高腔婉转诉离殇。
脸谱斑斓千古事,非遗文化永留芳。
一、衍生注释:“宁海平调”是宁海特有的传统戏曲剧种。
“韵悠扬”描绘出宁海平调唱腔的悠长韵味。
“高腔”是宁海平调的重要唱腔特点,其音调高亢婉转,“诉离殇”表示通过高腔演唱能够表达出各种悲欢离合的故事。
“脸谱斑斓”指宁海平调演员脸上绘制的色彩斑斓的脸谱,这些脸谱代表着不同的人物角色,背后有着无数的千古故事。
宁波传统的活动宁波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拥有着丰富多样的传统活动。
这些活动不仅彰显着宁波人民的智慧和勤劳,更是传承了宁波的历史和文化。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些宁波传统的活动。
一、洪家拳大会洪家拳是宁波地区的一种传统武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每年农历二月初二,宁波洪门会馆都会举办盛大的洪家拳大会。
这是一个集武术表演、交流和比赛于一体的活动,吸引了众多的武术爱好者和观众。
在洪家拳大会上,参赛者们会展示各种拳法和技巧,通过比赛来展现自己的实力和技艺。
这不仅是一场武术盛宴,更是宁波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观潮宁波位于东海之滨,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
每年农历八月十八至十九,当涨潮的时候,成群的游客会来到宁波沿海地区,观赏壮观的潮水。
观潮是宁波传统的活动之一,也是宁波人民热爱的活动。
人们会在河边或海岸线上等待潮水的涨落,欣赏潮水冲击堤岸的壮观景象。
观潮活动不仅能够让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还能够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三、灯笼节宁波灯笼节是宁波传统文化中一项具有代表性的活动。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宁波市区的大街小巷都会挂满各式各样的灯笼,五颜六色的灯笼点亮了整个城市。
灯笼节期间,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如舞龙舞狮、放烟花等。
这些灯笼不仅美丽而独特,还寓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愿。
四、渔家乐宁波位于东海之滨,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
渔家乐是宁波传统的活动之一,也是宁波人民热爱的活动。
人们会选择一个渔村或渔船,体验渔民的生活。
他们会亲自下海捕鱼,学习渔民的捕鱼技巧,并品尝新鲜的海鲜。
这不仅是一次亲近大自然的体验,更是一次感受渔民生活的机会。
五、舞龙舞狮舞龙舞狮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宁波传统的活动之一。
每年农历正月初一,人们会在宁波的大街小巷上表演舞龙舞狮。
舞龙舞狮以色彩鲜艳、灵动活泼的舞蹈形式,展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人们相信舞龙舞狮能够驱邪避祸,带来好运和吉祥。
观看舞龙舞狮的人们也会在表演结束后向舞龙舞狮队伍敬献红包,以示祝福和感谢。
宁波汤团制作技艺
来源: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宁波人在春节早晨都有合家聚坐共进汤团的习俗。
“缸鸭狗”由宁波汤圆的创始人江定法在1926年筹集开设。
他年少时,一直在国外的货轮当学徒工,攒足积蓄便毅然回到了宁波,在开明街开了一家汤团店,用自己的小名做店名,并根据谐音在招牌上绘了一只缸、一只鸭子、一只狗作标记。
他的汤团制作精细,价廉物美,味道甜美,汤团皮薄而滑,白如羊脂,油光发亮,具有香、甜、鲜、滑、糯的特点,咬开皮子,油香四溢,糯而不黏,鲜爽可口,令人称绝。
人们都喜欢吃他做的汤团,生意越做越大,一时间远近闻名,生意兴隆。
那时候还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三点四点饿过头,猪油汤团‘江鸭狗’吃了铜钿还不够,脱落衣衫当押头”,这充分说明了“江鸭狗”汤团受欢迎程度。
近年来,宁波采得丰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在保持老字号传统特色的基础上推出了更多更好的迎合现代人口味的宁波十大传统名店、融合现代口味的新式小吃、特殊美食。
为了让“缸鸭狗”的招牌点心猪油汤团发扬光大,得到更多年轻人的认可,缸鸭狗新店对猪油汤的口味稍作改良,在保证原有风味的同时,制作出少了油腻的猪油汤团。
宁波地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梳理与保护利用作者:丁洁雯来源:《宁波通讯·上半月》2022年第06期朱金漆木雕作为宁波地域极具代表性的传统工艺,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非物质文化遗存。
它凝聚着浙东先民的智慧,珍藏着中日两国渊源久远的友好情谊,也见证了中国装饰艺术的发展历程。
如何在现代社会保护和传承这份技艺,让它在新时代重新焕发生命活力,值得我們持续深入思考和不断探寻。
地域精华:朱金漆木雕的工艺与历史沿革朱金漆木雕是根植于浙江东部区域尤其是宁波地区的优秀而古老的民间手工技艺,通常采用宁波本地樟木、榉木、银杏等木料,运用浮雕、圆雕、透雕等多种雕刻技法,以及砂金、碾银、开金等工艺手段,经由上漆、贴金、彩绘等26道工序加工而成。
其题材多取自古代历史和民间故事,遵循“武士无颈、老爷凸肚、美女无肩、武士挺胸”的制式法则,采用立视体的构图格局,井然有序,形象生动。
其制品主要包括床、柜等家具用品,果盘、衣架等生活器具,花轿、会器等民俗艺术品,古戏台、亭子等单体建筑装饰,藻井、屏风等建筑部件以及造像、佛阁等宗教用品,但其主要应用领域在佛教寺院修建及佛教造像。
1973年于河姆渡出土的木胎红漆碗证明木雕加漆的工艺早在7000年前就已出现。
据史料记载,宁波朱金漆木雕源于汉代雕花髹漆和金箔贴花艺术,唐宋时期主要用于官府、宫殿、寺庙和皇室册封的亭阁等。
明清时期等级制度相对宽松,民间的祠堂、家庙的门窗梁柱也逐渐开始出现漆木贴金。
明清以后,受建筑制度的限制而逐渐转向家具、屏风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朱金漆木雕经历过衰落,但在政府的帮助和扶持下,逐渐得到恢复和传承。
2005年,朱金漆木雕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中日往来:朱金漆木雕与海上丝绸之路位于中国海岸线中段的宁波港,扼南北水路之要冲,是中国最古老的港口之一。
到宋元时期,宁波港已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被誉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与日本、高丽之间,形成了较为固定的航线,中外商船频繁在此出入,对中外文化交流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民间文学(共计23项)白蛇传传说(杭州市)梁祝传说(宁波市、杭州市、上虞市) 西施传说(诸暨市)济公传说(天台县) 杨乃武与小白菜传说(杭州市余杭区) 张阁老传说(温州市龙湾区)高机与吴三春传说(苍南县) 防风神话传说(德清县) 黄大仙传说(金华市)寒山拾得传说(天台县) 烂柯山传说(衢州市) 刘伯温传说(文成县、青田县)观音传说(舟山市) 徐福东渡传说(象山县、慈溪市、岱山县) 钱王传说( 临安市)西湖民间故事(杭州市) 徐文长故事(绍兴市) 朱三与刘二姐长篇叙事民歌(富阳市)绍兴师爷故事(绍兴县) 越歌(绍兴市) 畲族叙事歌(松阳县) 平阳卖技(平阳县)三字经(宁波市鄞州区)二、民间音乐(共计11项)浙派古琴艺术(杭州市) 楼塔细十番(杭州市萧山区) 畲族民歌(建德市)鼓亭锣鼓(富阳市)平湖派琵琶艺术(平湖市)竹溪锣鼓(松阳县)山歌《金华山歌、仙居山歌、江山廿八都山歌》(金华市、仙居县、江山市)吹打(洞头县、平阳县、苍南县、上虞市、磐安县)《洞头龙头龙尾、平阳吹打、苍南吹打、上虞吹打、磐安吹打》塘工号子(海盐县)缙云丝竹锣鼓(缙云县)遂昌昆曲十番(遂昌县)三、民间舞蹈(共计28项)黄沙狮子(临海市)余杭滚灯(杭州市余杭区)鸬鸟鳌鱼灯(杭州市余杭区)神兽花灯(临安市)严州虾灯(建德市)拼字龙灯(温州市龙湾区)跳仙鹤(富阳市)贝壳舞(洞头县)定位(永嘉县)藤牌舞(瑞安市)余姚犴舞(余姚市)平湖九彩龙(平湖市)上舍化龙灯(安吉县)跳魁星(金华市)九狮图(永康市、仙居县)武义花灯花轿(武义县)板龙(磐安县、东阳市、临海市、衢州市衢江区、三门县)《岭口亭阁花灯、许宅花灯、大田板龙、全旺板龙、花桥龙灯、杨家板龙》断头龙(兰溪市、江山市)大奏鼓(温岭市)仙居鲤鱼跳龙门(仙居县)上盘花鼓(临海市)江山手狮(江山市)硬头狮子(龙游县)貔貅(龙游县)钢叉舞(常山县、缙云县)浦江滚地龙(浦江县)林城狮舞(长兴县)四、传统戏剧(共计23项)昆曲(浙江省) 越剧(浙江省) 泰顺药发木偶戏(泰顺县) 温州南戏(温州市)绍兴目连戏(绍兴市越城区、新昌县、嵊州市) 平阳木偶戏(平阳县)侯阳高腔(东阳市) 武义昆曲(武义县) 哑目连(上虞市、杭州市西湖区)单档布袋戏(平阳县、苍南县) 绍剧(绍兴市) 瓯剧(温州市) 甬剧(宁波市)姚剧(余姚市) 湖剧(湖州市) 婺剧(金华市) 诸暨西路乱弹(诸暨市)泰顺木偶戏(泰顺县) 醒感戏(永康市) 大石车灯戏(临海市) 婺剧变脸、耍牙(江山市) 茶灯戏/唱灯(遂昌县、衢州市衢江区、庆元县) 菇民戏(庆元县、景宁畲族自治县)五、曲艺(共计17项)武林调/杭州摊簧/杭州评词/杭州评话/独脚戏(杭州市) 嘭嘭咚(渔鼓)(苍南县、平阳县) 温州莲花(温州市鹿城区、永嘉县) 唱新闻(宁波市北仑区、象山县、奉化市)宁波走书《蛟川走书、翁洲走书》(宁波市镇海区、舟山市)绍兴宣卷/绍兴词调/绍兴鹦哥戏(绍兴市) 三跳(湖州市、桐乡市) 湖州琴书(湖州市)金华道情(义乌市)路桥莲花(台州市路桥区)江山坐唱班(江山市)六、杂技与竞技(共计9项)五常十八般武艺(杭州市余杭区)翻九楼(杭州市萧山区、东阳市)罗汉班(义乌市)调吊(绍兴市)迎大旗(磐安县)问凳(景宁畲族自治县)十八罗汉(仙居县)瑶山秋千(淳安县)后宅高跷(义乌市)七、民间美术(共计27项)金石篆刻(杭州市西泠印社)仙居花灯(仙居县)十字花边绣(温州市鹿城区)剪纸《缙云剪纸、临海剪纸、桐庐剪纸》(缙云县、临海市、桐庐县)乐清龙档(乐清县)西兴竹编灯笼(杭州市高新区(滨江区))昌化鸡血石雕(临安市)矾塑(苍南县)彩石镶嵌(温州市鹿城区、瓯海区、仙居县)玻璃银光刻(温州市龙湾区)台州刺绣(台州市椒江区)临海泥塑(临海市)嵊州泥塑(嵊州市)粮食砌(兰溪市)米塑(温州市鹿城区)绸塑(温州市鹿城区)竹丝镶嵌(温州市鹿城区)平阳太平钿剪纸(平阳县)象山竹根雕(象山县)绍兴花雕制作工艺(绍兴市)根雕《嵊州根雕、开化根雕、缙云根雕》(嵊州市、开化县、缙云县)嘉兴灶画艺术(嘉兴市)手工彩色拷花(桐乡市)郭宅大蜡烛(东阳市)石窗艺术《三门石窗艺术、仙居石窗艺术》(三门县、仙居县)里商仁灯(淳安县)八、传统手工技艺(共计48项)张小泉剪刀锻制技艺(杭州市)天台山干漆夹苎髹饰技艺(天台县)永康锡艺(永康市)绍兴黄酒酿制技艺(绍兴市)竹纸制作技艺(富阳市)金华酒酿造技艺(金华市)严东关五加皮酿酒技艺(建德市)西湖龙井茶采摘和制作技艺(杭州市西湖区)婺州举岩茶传统制作技艺(金华市)邵永丰麻饼制作技艺(衢州市)剔墨纱灯(桐乡市)木车牛力绞糖制作技艺(义乌市)金华火腿传统制作工艺(金华市)杭帮菜烹饪技艺(杭州市)象山晒盐技艺(象山县)杭罗织造技艺(杭州市)湖笔制作技艺(湖州市)瑞安木活字印刷术(瑞安市)首饰龙制作技艺(乐清市)杭州雕版印刷术(杭州市西湖区)余杭清水丝绵制作技艺(杭州市余杭区)余杭纸伞制作技艺(杭州市余杭区)南宋官窑瓷制作技艺(杭州市萧山区)八都麻绣工艺(淳安县)杭州金银饰艺(杭州市)彩船制作技艺(宁波市鄞州区)泽雅屏纸制作技艺(温州市瓯海区)平阳头发吊灯制作技艺(平阳县)平阳牛筋琴制作技艺(平阳县)编梁木拱桥营造技艺(泰顺县、庆元县)宁波金银彩绣工艺(宁波市鄞州区)台州玻璃雕刻技艺(台州市椒江区、天台县)宁波泥金彩漆(宁海县)绍兴石桥营造技艺(绍兴市)蓝花布印染技艺(仙居县)湖州羽毛扇制作技艺(湖州市)双林绫绢织造技艺(湖州市南浔区)婺州窑传统烧制技艺(金华市)越窑青瓷烧制技艺(上虞市)黑陶烧制技艺(遂昌县)黄泽戏剧服装制作技艺(嵊州市)枧桥鼓制作技艺(临海市)杭州铜雕工艺(杭州市)舟山木船建造工艺(舟山市普陀区)渔用绳索结编织技艺(嵊泗县)畲族彩带编织技艺(景宁畲族自治县)疑难光度镜片传统加工技艺(杭州市)九、传统医药(共计4项)胡庆余堂中药文化/张同泰道地药材/方回春堂传统膏方制作工艺(杭州市)畲族医药(丽水市)十、民俗(共计35项)大禹祭典/祝福《绍兴祝福、西兴祝福》(绍兴市、杭州市高新区(滨江区))花朝节(杭州市拱墅区)半山泥猫习俗(杭州市拱墅区)九姓渔民婚俗(建德市)杭州运河船民习俗(杭州市余杭区)吴山庙会(杭州市)祭海(象山县、岱山县)七月十五汤和节(温州市龙湾区)蒲城拔五更(苍南县)拦街福(温州市鹿城区)十里红妆习俗(宁海县)绍兴水乡社戏(绍兴市)绍兴舜王庙会(绍兴县)嘉兴南湖荷花灯会(嘉兴市)网船会(嘉兴市秀洲区)新市蚕花庙会(德清县)含山轧蚕花(湖州市南浔区、桐乡市)防风氏祭典(德清县)金华斗牛(金华市)诸葛后裔祭祖(兰溪市)九华梧桐祖殿立春祭祀(衢州市柯城区)菇神庙会(庆元县)杨炯出巡(衢州市衢江区)畲族婚俗(景宁畲族自治县)道惠夫人会(松阳县)高枧古亭台阁/海游六兽(三门县)轩辕氏祭典(缙云县)绍兴乌毡帽(绍兴市)。
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四批宁波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正文:----------------------------------------------------------------------------------------------------------------------------------------------------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四批宁波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甬政发〔2015〕60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及部省属驻甬各单位: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精神和有关要求,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已调整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推荐申报和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审委员会筛选审议的基础上,决定将“招宝山风物传说”等30个项目列入第四批宁波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泥金彩漆”等10个项目列入宁波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现连同41个传承基地(其中一个项目有2个传承基地)和41名传承人(其中一个项目有2名传承人)一并公布。
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动态保护,促进优胜劣汰,经专家组按“三位一体”评估标准对宁波市前三批市级以上项目进行评估,决定取消“东钱湖的传说”等26个不达标项目及传承人和传承基地的市级称号。
各地、各部门要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坚持科学保护理念,制定规划,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传承、传播工作,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迈上新台阶,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作出新的贡献。
附件1.第四批宁波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前三批宁波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不达标项目宁波市人民政府2015年6月5日——结束——。
奉化布龙于(2005 )年被浙江省政府列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胡琴制作技艺于(2018 )年被列入第五批宁波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2019年5月19日,由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和宁海县政府主办的第(17 )届中国宁海非遗展示馆于(2018 )年5月18日开馆。
“阿拉非遗汇”是宁波非遗一张闪亮的名片,首届“阿拉非遗汇”于(2013 )年举行。
北仑“蛟川走书”已被列入第(三)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鄞州区横溪镇被评为第(四)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景区之非遗主题小镇。
“内家拳”是第(五)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第五批宁波非遗名录新增(63)项。
第五批宁波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新增(95人)北仑区有(55 )个区级非遗项目。
丁逸儿,是宁波(面塑)这一非遗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
陈祥源是(四明南词)项目的国家级传承人。
周荷花老师是宁波市(草帽编织)技艺传承人。
宁海狮舞俗称“打狮子”,又称“狮子灯”,在宁海流行盛广。
其历史可追溯到(梁代)。
据著作记载介绍,奉化吹打在(明代)中叶就已盛行。
“水火流星”表演开始于(唐)代,是流行于北方民间艺人街头玩耍表演。
象山渔民号子在(唐宋)时期已经初步形成,清康熙年间至民国期间达到繁荣程度。
象山县组织的渔民号子队在(2006 )年获全国号子邀请赛一等奖。
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影像展在浙江省(象山)隆重开幕。
2.姚滩起源于(姚北),即现在的慈溪坎墩一带。
3.宁波市第二届少儿非遗故事大赛依旧以(温故)为主题,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7. 宁波气候温和湿润,山区土壤肥沃疏松,适宜种竹,为(竹编)技艺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11.在第14届中国(义乌)文交会中,被评为浙江省优秀非遗旅游商品的是(余姚)土布衍生品(梅兰竹菊)。
18.“造趺”流传于宁波市(北仑)穿山村(原刑堤村)及春晓镇、梅山乡一带。
建立首个街道级非遗名录保护体系的是宁波市(北仑区)。
第一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浙政发〔2005〕26号(共64个)一、民间表演艺术类(36个)(一)民间戏曲(10项)新昌调腔新昌县松阳高腔松阳县西安高腔衢州市金华市宁海平调宁海县永嘉昆剧永嘉县浦江乱弹金华市海宁皮影戏海宁市台州乱弹台州市淳安三脚戏淳安县杭剧杭州市(二)民间曲艺(10项)四明南词宁波市宁波走书宁波市杭州小热昏杭州市温州鼓词瑞安市绍兴莲花落绍兴县绍兴平湖调绍兴市金华道情金华市平湖钹子书平湖市兰溪摊簧兰溪市临海词调临海市(三)民间舞蹈(9项)奉化布龙奉化市长兴百叶龙长兴县青田鱼灯青田县十八蝴蝶永康市海盐滚灯海盐县淳安竹马淳安县浦江板凳龙浦江县浦江迎会浦江县跳蚤会舟山市定海区(四)民间音乐(7项)江南丝竹杭州市畲族民歌景宁县嘉善田歌嘉善县舟山渔民号子舟山市舟山锣鼓舟山市嵊州吹打嵊州市奉化吹打奉化市二、民间造型艺术(23项)乐清黄杨木雕乐清市东阳木雕东阳市青田石雕青田县龙泉青瓷龙泉市越窑青瓷慈溪市杭州市龙泉宝剑龙泉市宁波朱金木雕宁波市宁波骨木镶嵌宁波市都锦生织锦杭州市西湖绸伞杭州市硖石彩灯海宁市王星记扇杭州市绍兴县乐清细纹刻纸乐清市浦江剪纸浦江县萧山花边杭州市萧山区苍南夹缬苍南县桐乡蓝印花布桐乡市瓯塑温州市瓯绣温州市黄岩翻簧竹雕黄岩区东阳竹编东阳市嵊州竹编嵊州市浦江麦秆贴浦江县三、民俗风情类(5项)南宗祭孔衢州市景宁畲族祭祀仪式景宁县海盐骚子海盐县炼火磐安县扫蚕花地德清县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浙政发〔2007〕33号(共计225项)一、民间文学(共计23项)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1白蛇传传说杭州市2梁祝传说宁波市、杭州市、上虞市3西施传说诸暨市4济公传说天台县5杨乃武与小白菜传说杭州市余杭区6张阁老传说温州市龙湾区7高机与吴三春传说苍南县8防风神话传说德清县9黄大仙传说金华市10寒山拾得传说天台县11烂柯山传说衢州市12观音传说舟山市13刘伯温传说文成县、青田县14徐福东渡传说象山县、慈溪市、岱山县15钱王传说临安市16西湖民间故事杭州市17徐文长故事绍兴市18绍兴师爷故事绍兴县19朱三与刘二姐长篇叙事民歌富阳市20越歌绍兴市21畲族叙事歌松阳县22三字经宁波市鄞州区23平阳卖技平阳县二、民间音乐(共计11项)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24浙派古琴艺术杭州市25楼塔细十番杭州市萧山区26畲族民歌建德市27鼓亭锣鼓富阳市28山歌金华市、仙居县、江山市(金华山歌、仙居山歌、江山廿八都山歌)29吹打洞头县、平阳县(洞头龙头龙尾、平阳吹打、苍南县、上虞市、磐安县苍南吹打、上虞吹打、磐安吹打)30平湖派琵琶艺术平湖市31塘工号子海盐县32缙云丝竹锣鼓缙云县33遂昌昆曲十番遂昌县34竹溪锣鼓松阳县三、民间舞蹈(共计28项)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35黄沙狮子临海市36余杭滚灯杭州市余杭区37鸬鸟鳌鱼灯杭州市余杭区38神兽花灯临安市39严州虾灯建德市40跳仙鹤富阳市41拼字龙灯温州市龙湾区42贝壳舞洞头县43定位永嘉县44藤牌舞瑞安市45余姚犴舞余姚市46平湖九彩龙平湖市47上舍化龙灯安吉县48跳魁星金华市49九狮图永康市、仙居县50武义花灯花轿武义县51板龙(岭口亭阁花灯、许宅花灯、磐安县、东阳市、临海市、大田板龙、全旺板龙、衢州市衢江区、三门县花桥龙灯、杨家板龙)52断头龙兰溪市、江山市53大奏鼓温岭市54仙居鲤鱼跳龙门仙居县55上盘花鼓临海市56江山手狮江山市57硬头狮子龙游县58貔貅龙游县59草龙开化县、淳安县60钢叉舞常山县、缙云县61浦江滚地龙浦江县62林城狮舞长兴县四、传统戏剧(共计23项)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63昆曲浙江省64越剧浙江省65泰顺药发木偶戏泰顺县66温州南戏温州市67绍兴目连戏绍兴市越城区、新昌县、嵊州市68平阳木偶戏平阳县69侯阳高腔东阳市70醒感戏永康市71哑目连上虞市、杭州市西湖区72单档布袋戏平阳县、苍南县73绍剧绍兴市74瓯剧温州市75甬剧宁波市76姚剧余姚市77湖剧湖州市78婺剧金华市79诸暨西路乱弹诸暨市80泰顺木偶戏泰顺县81武义昆曲武义县82茶灯戏(唱灯)遂昌县、衢州市衢江区、庆元县83菇民戏庆元县、景宁畲族自治县84婺剧变脸、耍牙江山市85大石车灯戏临海市五、曲艺(共计17项)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86武林调杭州市87杭州摊簧杭州市88杭州评词杭州市89杭州评话杭州市90独脚戏杭州市91温州莲花温州市鹿城区、永嘉县92嘭嘭咚(渔鼓)苍南县、平阳县93宁波走书(蛟川走书、翁洲走书) 宁波市镇海区、舟山市94唱新闻宁波市北仑区、象山县、奉化市95绍兴宣卷绍兴县96绍兴词调绍兴市97绍兴鹦哥戏绍兴市98三跳湖州市、桐乡市99湖州琴书湖州市100金华道情义乌市101路桥莲花台州市路桥区102江山坐唱班江山市六、杂技与竞技(共计9项)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103五常十八般武艺杭州市余杭区104翻九楼杭州市萧山区、东阳市105调吊绍兴市106迎大旗磐安县107问凳景宁畲族自治县108十八罗汉仙居县109罗汉班义乌市110瑶山秋千淳安县111后宅高跷义乌市七、民间美术(共计27项)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112金石篆刻杭州市西泠印社113仙居花灯仙居县114剪纸缙云县、临海市、桐庐县(缙云剪纸、临海剪纸、桐庐剪纸)115西兴竹编灯笼杭州市高新区(滨江区)116昌化鸡血石雕临安市117彩石镶嵌温州市鹿城区、瓯海区、仙居县118玻璃银光刻温州市龙湾区119十字花边绣温州市鹿城区120台州刺绣台州市椒江区121临海泥塑临海市122嵊州泥塑嵊州市123米塑温州市鹿城区124绸塑温州市鹿城区125竹丝镶嵌温州市鹿城区126贝雕洞头县127平阳太平钿剪纸平阳县128矾塑苍南县129乐清龙档乐清县130象山竹根雕象山县131绍兴花雕制作工艺绍兴市132根雕嵊州市、开化县、缙云县(嵊州根雕、开化根雕、缙云根雕)133嘉兴灶画艺术嘉兴市134手工彩色拷花桐乡市135粮食砌兰溪市136郭宅大蜡烛东阳市137石窗艺术(三门石窗艺术、仙居石窗艺术)三门县、仙居县138里商仁灯淳安县八、传统手工技艺(共计48项)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139张小泉剪刀锻制技艺杭州市140天台山干漆夹苎髹饰技艺天台县141绍兴黄酒酿制技艺绍兴市142竹纸制作技艺富阳市143金华酒酿造技艺金华市144严东关五加皮酿酒技艺建德市145西湖龙井茶采摘和制作技艺杭州市西湖区146婺州举岩茶传统制作技艺金华市147邵永丰麻饼制作技艺衢州市148木车牛力绞糖制作技艺义乌市149金华火腿传统制作工艺金华市150杭帮菜烹饪技艺杭州市151象山晒盐技艺象山县152湖笔制作技艺湖州市153杭罗织造技艺杭州市154瑞安木活字印刷术瑞安市155杭州雕版印刷术杭州市西湖区156余杭清水丝绵制作技艺杭州市余杭区157余杭纸伞制作技艺杭州市余杭区158杭州铜雕工艺杭州市159南宋官窑瓷制作技艺杭州市萧山区160八都麻绣工艺淳安县161杭州金银饰艺杭州市162泽雅屏纸制作技艺温州市瓯海区163平阳头发吊灯制作技艺平阳县164平阳牛筋琴制作技艺平阳县165编梁木拱桥营造技艺泰顺县、庆元县166首饰龙制作技艺乐清市167宁波金银彩绣工艺宁波市鄞州区168彩船制作技艺宁波市鄞州区169红帮裁缝技艺宁波市鄞州区、奉化市170宁波泥金彩漆宁海县171绍兴石桥营造技艺绍兴市172剔墨纱灯桐乡市173湖州羽毛扇制作技艺湖州市174双林绫绢织造技艺湖州市南浔区175婺州窑传统烧制技艺金华市176越窑青瓷烧制技艺上虞市177黄泽戏剧服装制作技艺嵊州市178永康锡艺永康市179蓝花布印染技艺仙居县180枧桥鼓制作技艺临海市181舟山木船建造工艺舟山市普陀区182渔用绳索结编织技艺嵊泗县183黑陶烧制技艺遂昌县184畲族彩带编织技艺景宁畲族自治县185疑难光度镜片传统加工技艺杭州市186台州玻璃雕刻技艺台州市椒江区、天台县九、传统医药(共计4项)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187胡庆余堂中药文化杭州市188张同泰道地药材杭州市189方回春堂传统膏方制作工艺杭州市190畲族医药丽水市十、民俗(共计35项)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191大禹祭典绍兴市192祝福(绍兴祝福、西兴祝福) 绍兴市、杭州市高新区(滨江区)193花朝节杭州市拱墅区194半山泥猫习俗杭州市拱墅区195龙舟胜会杭州市西湖区、余杭区196杭州运河船民习俗杭州市余杭区197九姓渔民婚俗建德市198吴山庙会杭州市199七月十五汤和节温州市龙湾区200蒲城拔五更苍南县201拦街福温州市鹿城区202祭海象山县、岱山县203十里红妆习俗宁海县204绍兴水乡社戏绍兴市205绍兴舜王庙会绍兴县206嘉兴南湖荷花灯会嘉兴市207网船会嘉兴市秀洲区208含山轧蚕花湖州市南浔区、桐乡市209新市蚕花庙会德清县210防风氏祭典德清县211金华斗牛金华市212方岩庙会永康市213畲族三月三景宁畲族自治县、武义县214迎大蜡烛武义县215赶茶场磐安县216诸葛后裔祭祖兰溪市217九华梧桐祖殿立春祭祀衢州市柯城区218杨炯出巡衢州市衢江区219畲族婚俗景宁畲族自治县220道惠夫人会松阳县221菇神庙会庆元县222高枧古亭台阁三门县223海游六兽三门县224轩辕氏祭典缙云县225绍兴乌毡帽绍兴市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增补名录(共计16项)一、民间美术(1项)226路桥灰雕台州市路桥区二、传统手工技艺(14项)227临海古长城建筑艺术临海市228皤滩盐埠商号和民居建筑艺术仙居县229东阳卢宅建筑艺术东阳市230霞山古建筑群开化县231西塘古民居建筑艺术嘉善县232大济历史文化保护区庆元县233诸葛古村落建筑艺术兰溪市234绍兴古戏台建筑艺术绍兴市235 松阳县黄家大院传统木雕手工技艺松阳县236浦江“江南第一家”浦江县237廿八都古民居建筑艺术江山市238河阳古民居营建技艺缙云县239乌镇水阁桐乡市240俞源建筑艺术武义县三、民俗(1项)241石浦妈祖信仰及迎亲习俗象山县第一批浙江省级非遗名录:64个第二批浙江省级非遗名录:225个第二批浙江省级非遗增补名录:16个共计305项扩展名录:35项第三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共计246项)一、民间文学(共计27项)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大禹传说绍兴市2虞舜传说上虞市、余姚市3王羲之传说绍兴市4刘阮传说天台县5叶法善传说松阳县、武义县6陈十四传说丽水市7罗隐传说富阳市8布袋和尚传说奉化市9岳飞传说杭州市西湖风景名胜区10苏东坡传说杭州市西湖风景名胜区11戚继光抗倭传说台州市椒江区、临海市12赵五娘传说象山县13何文秀传说海宁市14钱塘江传说杭州市江干区15龙泉窑传说龙泉市16射村后羿神话湖州市南浔区17海洋动物故事嵊泗县、洞头县18桐乡蚕歌桐乡市19常山喝彩歌谣常山县20缙云歌谣缙云县21台州府城民谣临海市22开化满山唱开化县23湖州山歌湖州市吴兴区24舟山渔业谚语(渔民看海测气象)岱山县、舟山市普陀区25路桥气象谚语台州市路桥区26宝卷杭州市余杭区27畲语景宁畲族自治县二、民间音乐(共计7项)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28渔歌桐庐县、嵊泗县(富春江渔歌、嵊泗渔歌)29越窑青瓷瓯乐慈溪市30竹乐安吉县31道教音乐平阳县、苍南县、松阳县、洞头县(东岳观道教音乐、教正一派科仪音乐、月宫调、洞头海岛道教音乐)32天台山佛教音乐天台县33汀洲吹打云和县34独角台场缙云县三、传统舞蹈(共计24项)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35造趺宁波市北仑区36澥浦船鼓宁波市镇海区37宁海狮舞宁海县38木偶摔跤余姚市39龙凤狮子灯泰顺县40碇步龙泰顺县41踏八卦永嘉县42五梅花海盐县、海宁市(海盐五梅花、海宁五梅花)43狴犴龙舞上虞市44武义三狮武义县45麒麟灯龙游县46小儿走马灯龙游县47浦江擂马浦江县48坎门鳌龙鱼灯舞玉环县49马啸滚灯临安市50脱节龙龙游县51竹叶龙安吉县52坎门花龙玉环县53缠足苦三门县54梅溪旱船安吉县55犟驴子安吉县56处州板龙丽水市57马金扛灯开化县58新前采茶舞台州市黄岩区四、传统戏剧(共计8项)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59和剧平阳县60马灯戏平阳县、永嘉县、衢州市衢江区(南湖马灯戏、溪下马灯戏、衢江马灯戏)61民间八仙戏苍南县62海盐腔海盐县63衢州摊簧戏衢州市64开化目莲戏开化县65包山花鼓戏云和县66东阳傩戏东阳市五、曲艺(共计9项)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67宁波评话宁波市鄞州区68温州参龙乐清市、平阳县、苍南县69永嘉花鼓永嘉县70海盐牌子海盐县71永康鼓词永康市72青田鼓词青田县73台州道情台州市74三十六行说唱仙居县75苏州评弹(苏州评话、苏州弹词)浙江省曲艺杂技总团六、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共计25项)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76水浒名拳宁波市北仑区77内家拳宁波市鄞州区78岳家拳(岳武穆柔术) 金华市79南拳天台县、乐清市、平阳县、永嘉县(天台皇都南拳、乐清南拳、平阳白鹤拳、永嘉瓯渠上新屋南拳)80常山猷辂拳常山县81武林活拳杭州市拱墅区82舟山船拳舟山市普陀区、岱山县83练市船拳湖州市南浔区84新前武术台州市黄岩区85遂昌茶园武术遂昌县86上宕功夫缙云县87凳花龙泉市88抢头杵金华市婺城区89传统儿童游戏舟山市普陀区90渔民传统竞技舟山市普陀区91大纛旗桐乡市92高杆船杂技桐乡市93叠牌坊磐安县、永康市、缙云县(磐安叠牌坊、永康打罗汉、缙云迎罗汉)94三塔踏白船嘉兴市南湖区95开天门龙泉市96水火流星慈溪市97十五巧板平阳县98嘉兴掼牛嘉兴市南湖区99赶野猪景宁畲族自治县100操石磉景宁畲族自治县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01龙凤戏服绣袍宁波市江东区102陆埠佛雕余姚市103彩泥塑温州市鹿城区、乐清市(鹿城佛雕彩塑、乐清彩泥塑)104竹壳雕乐清市105木偶头雕刻泰顺县106夹纻漆器苍南县107点色剪纸苍南县108平湖西瓜灯平湖市109桐乡竹刻桐乡市110传统砖雕东阳市111泥水画武义县112普陀船模艺术舟山市普陀区113黄岩漆金木雕台州市黄岩区114殿堂壁画杭州市余杭区115昌化竹编临安市116灰塑桐乡市、嵊州市(桐乡灰塑、嵊州灰塑)117杭州刺绣杭州市118织里刺绣湖州市吴兴区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19乐清金漆圆木乐清市120石雕温岭市、缙云县(温岭石雕、缙云石雕)121灰雕宁波市鄞州区122绍兴铜雕绍兴县123香沉木雕仙居县124绍兴锡器制作技艺绍兴市125永康铜艺永康市126崇仁古村落营造技艺嵊州市127嵊州城隍庙建筑技艺嵊州市128黄山八面厅营造技艺义乌市129甬式家具制作技艺宁波市鄞州区130渔网编织技艺岱山县131草席编织技艺宁波市鄞州区、东阳市(黄古林草席编织技艺、南马草席编织技艺)132传统纺织技艺余姚市、东阳市、平湖市、天台县(余姚土布制作技艺、东阳土布制作技艺、平湖土经布制作技艺、天台苎布制作技艺)133绿茶制作技艺开化县、长兴县、临安市、(开化龙顶茶制作技艺、乐清市、临海市长兴紫笋茶制作技艺、临安天目云雾茶制作技艺、乐清雁荡毛峰制作技艺、临海羊岩勾青茶制作技艺)134安吉白茶手工炒制技艺安吉县135九曲红梅红茶制作技艺杭州市西湖区136绍兴酱油传统酿造技艺绍兴县137三伏老油传统酿造技艺兰溪市138丹溪红曲酒传统酿造技艺义乌市139瑞安老酒汗传统酿制技艺瑞安市140同山烧酒传统酿造技艺诸暨市141海洋鱼类传统加工技艺岱山县、温岭市(岱山海洋鱼类传统加工技艺、松门白鲞传统加工技艺)142钱塘江板盐制作技艺杭州市萧山区143传统榨油技艺常山县、开化县、青田县(常山传统榨油技艺、开化传统榨油技艺、青田传统榨油技艺)144杭州楼外楼传统菜肴烹制技艺杭州市西湖风景名胜区145杭州知味观传统点心制作技艺杭州市146状元楼宁波菜烹制技艺宁波市147金华酥饼传统制作技艺金华市148五芳斋粽子制作技艺嘉兴市149萧山萝卜干制作技艺杭州市萧山区150斜桥榨菜制作技艺海宁市151丁莲芳千张包子制作技艺湖州市吴兴区152震远同茶食三珍制作技艺湖州市吴兴区153慈城水磨年糕手工制作技艺宁波市江北区154西塘八珍糕制作技艺嘉善县155龙游发糕制作技艺龙游县156蒋村柿产品传统加工技艺杭州市西湖区157绍兴乌干菜制作与烹饪技艺绍兴市158豆制品传统制作技艺上虞市、临海市、仙居县、(上虞特色豆制品制作技艺、遂昌县、富阳市、浦江县白水洋豆腐制作技艺、仙居豆腐制作技艺、遂昌豆腐制作技艺、东坞山豆腐皮制作技艺、浦江豆腐皮捞制技艺)159传统造纸技艺诸暨市、龙游县、临安市(青口皮纸制作技艺、开化县、杭州市萧山区龙游宣纸制作技艺、千洪桃花纸与宣纸制作技艺、开化贡纸制作技艺、顾家溪手工造纸技艺)160木杆秤制作技艺常山县、临海市、永康市(常山木杆秤制作技艺、永利木杆秤制作技艺、永康钉秤制作技艺)161濮绸织造工艺桐乡市162拷绢手工技艺台州市路桥区163辑里湖丝传统制作技艺湖州市南浔区164婺剧戏服制作技艺金华市、义乌市(传统婺剧戏服、婺剧盔帽制作技艺)165嵊泗海洋渔民服饰制作技艺嵊泗县166振兴祥中式服装制作技艺杭州市167传统纽扣制作技艺嘉善县168乌金纸制作技艺上虞市169紫砂烧制技艺长兴县、嵊州市170乌篷船制作技艺绍兴市171衢州白瓷烧制技艺衢州市172江山西砚制作技艺江山市173大洲厨刀制作技艺衢州市衢江区174邵芝岩毛笔制作技艺杭州市175王氏大花灯制作技艺温岭市176金漆造像技艺天台县177卵石镶嵌技艺仙居县178遂昌竹炭烧制技艺遂昌县179京砖烧制技艺嘉善县180木玩具制作技艺云和县181叠镶铜建筑技艺杭州市182瓯江帆船制作技艺云和县183西泠印泥制作技艺杭州市184潘永泰棉花手工弹制技艺杭州市185天竺筷制作技艺杭州市拱墅区186香菇砍花技艺龙泉市、庆元县187西溪小花篮编织技艺杭州市西湖区188杭派书画装裱工艺杭州市西湖区九、传统医药(共计11项)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89寿全斋中药文化宁波市海曙区190燛薪堂中医正骨疗法瑞安市191越医文化绍兴市192衢州杨继洲针灸衢州市193章氏骨伤科台州市194蒋家山接骨临海市195松阳端午茶松阳县196朱养心传统膏药制作技艺杭州市197叶种德堂中药文化杭州市上城区198姚梦兰中医内科杭州市余杭区199张氏中医骨伤科富阳市十、民俗(共计47项)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200钱江观潮杭州市、海宁市201钱王祭杭州市西湖风景名胜区202孝子祭富阳市203太公祭文成县204杭坪摆祭浦江县205杨家祭冬三门县206百家宴泰顺县207柳市保嗣酒乐清市208径山茶宴杭州市余杭区209普陀山佛茶茶道舟山市普陀山风景名胜区210畲族服饰景宁畲族自治县211抬阁乐清市、湖州市吴兴区、武义县(蒲岐抬阁、白雀抬阁、义乌市武义抬阁、义乌抬阁跷)212鳌江划大龙平阳县213莒溪刀轿苍南县214七夕成人节洞头县215石塘小人节温岭市216老佛节(江山老佛节、唐头古佛节)江山市、开化县217衢北重阳节衢州市衢江区218东岙普渡节洞头县219班春劝农遂昌县220喝山节衢州市衢江区221梅源开犁节云和县222抢猪节景宁畲族自治县223青田龙舟节青田县224西湖中秋赏月杭州市225西湖香市杭州市226元宵灯会杭州市拱墅区、萧山区(运河元宵灯会、河上龙灯胜会、德清县乾元龙灯会)227前童元宵行会宁海县228二月二灯会台州市黄岩区229观音香会舟山市普陀山风景名胜区230蒙恬会湖州市南浔区231双庙渚蚕花水会桐乡市232清音寺庙会仙居县233元帅庙会海宁市、杭州市余杭区234陈十四信俗瑞安市、平阳县、洞头县235妈祖信俗洞头县236东海龙王信俗舟山市普陀区237嘉兴端午习俗嘉兴市238畲族婚俗泰顺县、龙游县239岱山海难特殊葬礼岱山县240石浦三月三象山县241送大暑船台州市椒江区242七夕习俗东阳市、缙云县(东白山七月七、武义县、杭州市萧山区张山寨七七会、七夕接仙女、坎山七夕祭星乞巧)243船饰习俗象山县244菇民习俗景宁畲族自治县245半山立夏习俗杭州市拱墅区246蚕桑生产习俗杭州市余杭区、海宁市(塘栖茧圆与蚕桑生产习俗、德清县、湖州市南浔区云龙蚕桑生产习俗、德清蚕桑生产习俗、南浔传统养蚕习俗)第一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共计11项)一、传统音乐(共计2项)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渔民号子象山县、玉环县(象山渔民号子、玉环渔民号子)2畲族民歌泰顺县、云和县二、传统舞蹈(共计1项)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3竹马杭州市余杭区、富阳市、开化县(仁和高头竹马、东吴战马、霞山高跷竹马)三、传统戏剧(共计2项)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4乱弹丽水市莲都区、永嘉县(处州乱弹、应界坑乱弹)5皮影戏安吉县(项家皮影戏)四、曲艺(共计4项)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6摊簧海宁市7宁波走书(蛟川走书)宁波市北仑区8温州鼓词平阳县9金华道情龙游县五、传统技艺(共计1项)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0蓝夹缬技艺瑞安市、乐清市六、民俗(共计1项)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1炼火云和县、龙泉市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共计24项)一、民间文学(共计1项)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高机与吴三春传说龙泉市二、传统音乐(共计3项)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2山歌温州市龙湾区、临安市(温州撞歌、昌化民歌)3十番锣鼓衢州市衢江区(衢江十番)4吹打淳安县(淳安三吹三打)三、传统舞蹈(共计4项)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5草龙龙游县(横山稻草龙)6断头龙建德市(诸家断头龙)7九狮图金华市、桐庐县(金华拉线狮子、深澳高空狮子)8鲤鱼跳龙门武义县。
家乡文化调查报告家乡文化调查报告1一、调查的缘由和目的:现代流水线生产的工艺品越来越多,这样更加凸显了传统手工艺品的珍贵。
为了加深大家对竹编艺术的了解,我向大家介绍我们家乡宁波的传统文化--竹编。
竹编是一种传统的工艺,历史悠久。
二、调查的地点:宁波市鄞州区非遗馆三、调查的方式:通过视频采集和与传统工艺传承人的沟通四、调查的内容:宁波竹编艺术五、调查的结果:宁波是竹编的“家乡”。
宁波地区盛产毛竹,所以布满才智的劳动人民就利用这丰富的资源编织成一个个竹制品。
宁波竹编富含了人民辛苦劳作的结晶,分散了丰富的宁波文化。
宁波的竹编历史长远,明清二代的江南举人赴京应试的考篮和食篮都是竹编的。
鄞县、奉化、余姚山区有几十家乡村办竹编厂的竹编工人,能奇妙地利用篾丝和篾片,编制各种神形酷肖、情趣盎然的各种动物,并和传统的罐、篮、盒、盘结合起来,制成鸡罐、鸭盘、猫头鹰盒等,既有用又可欣赏,成为馈赠亲友的好礼品。
竹编所用竹丝断面全为矩形,在厚薄粗细上都有严格要求,厚度仅为一两根头发丝厚,宽度也只有四五根发丝宽,根根竹丝都通过匀刀,到达厚薄匀称,粗细全都,观者无不赞美其难。
竹编工艺品分为细丝工艺品和粗丝竹编工艺品。
在传统技艺街区展出了不同风格的竹编作品,既有历史悠久,技艺超群的青神竹编,又有将现代流行时尚与中国传统文化工艺相结合的刘氏竹编,博采众长。
竹编工艺大体可分起底、编织、锁口三道工序。
在编织过程中,以经纬编织法为主。
在经纬编织的根底上,还可以穿插各种技法,如:疏编、插、穿、削、锁、钉、扎、套等,使编出的图案花色变化多样。
需要配以其它颜色的`制品就用染色的竹片或竹丝相互插扭,形成各种颜色比照剧烈、艳丽明快的花纹。
六、调查的心得体会:此次调查是我利用周末空闲时间回了趟家,去了西江古村进展实地拍摄的。
这一趟收获不少。
其实说实话,我之前并不知道我们家乡的工艺竹编已经被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且对此我甚至不曾了解。
这次的拍摄也让我明白了,虽然身为宁波人,但其实我对自己家乡的传统文化了解并不透彻,所以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将会更多地去关注家乡的传统,家乡的文化。
宁波朱金漆木雕 遗产编号:Ⅶ-41 遗产类别:民间美术 申报日期:2006年 遗产级别: 国家 一、简介 宁波朱金漆木雕简称"朱金木雕",主要技艺是在木雕上贴金漆朱,它以浙江省宁波市为中心,延及慈溪、余姚、奉化、象山、宁海、镇海、鄞州等地。 二、溯源 宁波地区的髹漆工艺可上溯到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文化,而宁波朱金漆木雕则与汉代雕花髹漆盒金箔贴花艺术同源。至唐代,随着木结构建筑的发展,出现了彩漆和贴金并用的装饰性木雕,现存宁波阿育王寺建筑装饰上的朱金木雕就是此类风格,它与唐乾元二年鉴真和尚及其弟子在日本所建招提寺讲经殿和舍利殿上的朱金漆木雕十分相似。 宁波的朱金漆木雕,基本形成于唐宋时期。这里面有三个原因。一是古明州(注:宁波古称"明州")气候温湿,是漆器和木雕的最早发祥地;第二,唐宋时期明州的经济繁荣,木构建筑及装饰物在当时是很流行的;第三,当时中国北方处于战乱,浙东相对稳定,加上航海业的拓展,朱金木雕的技艺更是得以发展。今天,保存在日本正仓院的唐宋朱金木雕,和明州当时与海外的文化交流密切相关。 明清以来,朱金漆木雕广泛应用于民间日常生活,日用陈设、佛像雕刻、家具装饰,特别是婚娶喜事中的"床"和"轿"都用到朱金木雕,既讲究又排场,以致有"千工床"、"万工轿"之说。另外,用以迎神赛会和参与灯会的雕花木船、鼓亭、台阁等也均以朱金漆木雕制成,皆是绝妙的民间工艺品。 上世纪四十年代,朱金木雕渐趋衰落,民间仅有少数艺人制作。1964年,宁波工艺美术厂开始生产朱金木雕屏风,箱柜、花板出口。 1974年宁波朱金木雕屏风《群仙祝寿》大型优秀作品问世,107个神仙罗汉千姿百态、神形兼备,朱金并置,辉煌灿烂,被日本客商重金购置,陈列于日本富士饭店大厅中。1984年以后,宁波工艺美术厂的朱金木雕逐渐停止生产。 三、艺术特色 朱金漆木雕以樟木、椴木、银杏等优质木材为原材料,通过浮雕、圆雕、透雕等技法,雕刻成各种人物、动植物等图案花纹,运用贴金饰彩,结合沙金、碾金、碾银、沥粉、描金、开金等工艺手段,撒上云母或蚌壳碎末,再涂上传统的中国大漆制成,图案造型古朴,刀法浑厚,金碧映辉。 朱金漆木雕的人物题材多取自戏曲京剧人物的服饰、姿态、称之谓"京班体"。据传宁波曾出现过众多的朱金漆木雕的高手,其中有一位徐莜照师傅,大可雕超过1丈,小可造1寸的人物。可见其木雕手艺极为娴熟。朱金漆木雕的"京班体"构图格局,均采用立视体,将近景、中景和远景处理在同一画面平面上,前景不档后景,充实饱满,井然有序。与传统中国画的"丈山、尺树、寸马、分人"的比例概念相反,人马大于房屋建筑。石头长树代表山,长草代表石,有鸟有云即为天空,有景为陆地,有船为江河,颇有装饰性。诸如"武士无颈、美女无肩,老爷凸肚,武士挺胸",这些程式化的民间表现手法,使宁波的传统朱金漆木雕妙趣无穷。 "三分雕刻,七分漆匠"这句话,是宁波朱金漆木雕艺人的经验总结。可见木雕和漆工必须通力合作,才能造就朱金漆木雕工艺的完美。朱金漆木雕的特色主要在于漆(即漆料和漆艺)而不在雕。由于依靠贴金箔和漆朱红进行装饰,因此其雕刻并不十分精细,但漆工的修磨、刮填、上彩、贴金、描花却十分讲究。正是这种工艺使朱金漆木雕产生了富丽堂皇、金光灿烂的效果。著名的天一阁内的秦氏支祠就是朱金漆木雕的代表之作。从晚清的孙雨田至今,朱金漆木雕历代均有传承人,现在的传承人主要有宁海黄才良、奉化童小海、鄞州陈盖鄞、东钱湖谢武宏、宁海戴新国、奉化周锡芳、宁海葛安飞等五十余人。 宁波朱金木雕构图饱满,内容多是喜庆吉事、民间传说,画面充实,丰富多彩,形成独特的地方风格。用朱金木雕形式制成的屏风、箱柜、古代人物、佛像、动物、彩灯等远销欧、美、亚许多国家。宁波的天童寺、阿育王寺、窦寺等著名的寺院里,很多佛像在造型上也运用了这种工艺。 在木雕工艺上,大致又可分为:建筑雕刻、朱金佛像雕刻、日用装饰雕刻、小型欣赏雕刻4类。至今仍能看到许多寺院庙宇的木结构建筑和构件上,有精致的木雕作品。保存在宁波市博物馆的朱金木雕"千工床"、"万工轿",则是集宁波日用装饰木雕之大成的杰作。 在宁波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南宋小康王赵构被金兵追杀,一个宁波村姑救了他。脱险后,赵构答应来年接村姑入宫,但两人所约暗号泄露,于是赵构下旨,"浙东女子皆封王",出嫁时,都要戴凤冠霞帔,乘龙凤花轿。倘若路遇官员,文官要下轿,武官要下马。于是从南宋开始,宁波姑娘出嫁坐花轿的民风愈来愈盛,花轿制作也愈来愈考究。而与"万工轿"齐名的"千工床",犹如一座小型的宫殿,床前有高高翘起的数层楼阁挂落,不厌其烦地雕刻着戏曲人物、奇珍异兽,床的前部包含了衣帽柜、食品柜、梳妆台、马桶箱,真正是满足了老宁波人"人生在世,半生在床"的愿望。 四、传承意义 随着民间习俗的改变,宁波朱金漆木雕在人们生活中已远不如以前那么重要了。现今民间在制作仿古家具的时候,还依然使用这一工艺手法,但已远远不如往昔,主要的原因就在失却真传,水平日趋下降。制作者不再严格地遵守工艺程序,常随意简化制作环节或使用替代品以减低成本。 传统中那种熟练而完善的技巧和出神入化的表现能力,以及漆工与雕工相得益彰的关系等均难再见于今日。由于缺乏传承制度和社会保障,朱金漆木雕工艺将难以继续以原来的形态存在发展下去,亟待抢救、扶持、挖掘、保护。 梁祝传说 文化遗产名称:梁祝传说 遗产编号:Ⅰ—7 遗产类别:民间文学 申报日期:2006年 遗产级别: 国家 梁山伯与祝英台传说是我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千百年来,它以提倡求知、崇尚爱情、歌颂生命生生不息的鲜明主题深深打动着人们的心灵,以曲折动人的情节、鲜明的人物性格、奇巧的故事结构而受到民众的广泛喜爱。梁祝传说和以梁祝传说为内容的其他艺术形式所展现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中国民间文学艺术之林中的一朵奇葩。 梁祝传说自1600年前的晋代形成以来,主要流传于宁波、上虞、杭州、宜兴、济宁、汝南等地,并向中国的各个地区、各个民族流传辐射。在流传的过程中,各地人民又不断丰富发展传说的内容,甚至还兴建了众多以梁祝传说为主题的墓碑和庙宇等建筑。此外,梁祝传说还流传到朝鲜、越南、缅甸、日本、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其影响之大在中国民间传说中实属罕见。 据梁祝传说改编的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各种文学艺术作品,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求学、婚恋的独特风尚,构成了庞大的梁祝文化系统。 同其他口头文学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近20年来,由于受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影响,以口头传承为主的梁祝传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原有的口头传承人相继去世,年轻一代不愿接续,传承面临着断代的危险,急需抢救和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使这一优秀的文化传统得以绵延。 宁海平调 文化遗产名称:宁海平调 遗产编号:Ⅳ—9 遗产类别:传统戏剧 申报日期:2006年 遗产级别: 国家 宁海平调是浙江古老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属于新昌调腔的分支,起源于明末清初,以宁海为中心,流行于象山、黄岩、温岭、临海、仙居、天台、奉化等地,至今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它有《小金钱》、《金牛岭》、《潞安洲》、《天门阵》、《白门楼》、《御笔楼》、《百花赠剑》、《贵妃醉酒》、《陈琳救主》、《偷诗赶船》等一百多出传统剧目,其中《小金钱》百余年来与耍牙的技艺紧密结合,成为宁海平调中最富于特点的代表剧目。 宁海平调的唱腔声调高亢而婉约,一唱众帮,不用管弦而单以锣鼓衬托。其帮腔有混帮、清帮、全句帮、片段帮、一字帮等多种形式。演出中除小丑对白外,基本使用宁海方言和“读书音”。“宁海耍牙”是宁海平调表演中独具的一门绝活儿,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是一种粗犷中不失细腻、野性中凸现灵动的“变口”技艺,主要分一咬、二舔、三吞、四吐等几个步骤。艺人取200公斤以上的雄性肉猪下颚骨上獠牙含在口中,以舌为主要动力,而用齿、唇、气的各种活动辅助表演。这种表演以精湛的“变口”功夫和狂放的身段配合平调的“三大一小”及【将军令】等曲牌,塑造出剧中独角龙不可一世的骄横之态,令人叹为观止。宁海平调中的耍牙技艺独特,程序讲究,看似轻松,实则是一门苦功,每一代传人都要经历艰苦的练习过程方能掌握。新中国成立后,耍牙在传统的基础上得到改进提高,由原来的六颗耍发展成十颗耍,赢得了广大观众的一致赞誉。 宁海平调为中国戏曲表演增添了一门独特的耍牙绝技,丰富了戏曲脸部表演的形式和内容,引起广泛的关注。目前宁海平调与其他地方戏曲剧种一样处于低迷状态,耍牙绝技传承乏人。无论是整个剧种还是其中引人注目的耍牙技艺都需要尽快加以抢救和保护。 奉化布龙 文化遗产名称:奉化布龙 遗产编号:Ⅲ—4 遗产类别:民间舞蹈 申报日期:2006年 遗产级别: 国家 龙舞,也称“舞龙”,民间又叫“耍龙”、“耍龙灯”或“舞龙灯”,在全国各地和各民族间广泛分布,其形式品种的多样,是任何其他民间舞都无法比拟的。早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已出现以数人集体祭龙求雨的文字;汉代董仲舒《春秋繁露》的记录中已有明确的各种舞龙求雨的记载;此后历朝历代的诗文中记录宫廷或民间舞龙的文字屡见不鲜。直至现在,龙舞仍是民间喜庆节令场合普遍存在的舞蹈形式之一。龙舞最基本的表现手段是其道具造型、构图变化和动作套路。根据龙形道具的扎制材料的不同,分为布龙、纱龙、纸龙、草龙、钱龙、竹龙、棕龙、板凳龙、百叶龙、荷花龙、火龙、鸡毛龙、肉龙等等;北方龙舞的制作一般高大粗重,风格古朴刚劲;南方龙舞则精巧细致,活泼敏捷。龙舞从色彩上可分为黄、白、青、红、黑等,以黄龙最为尊贵。龙舞的构图和动作一般具有“圆曲”、“翻滚”、“绞缠”、“穿插”、“窜跃”等特征。龙舞的传统表演程序一般为:“请龙”、“出龙”、“舞龙”和“送龙”。民间有“七八岁玩草龙,十五六耍小龙,青壮年舞大龙”的说法。舞龙人数少则一人舞双龙,多则百人舞一大龙。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和信奉的祖先;龙舞是华夏精神的象征,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团结合力、奋发开拓的精神面貌,包含了天人和谐、造福人类的文化内涵,是中国人在吉庆和祝福时节最常见的娱乐方式,气氛热烈,催人振奋,是中华民族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 奉化布龙因起源和流布于浙江奉化而得名,是全国颇有影响的代表性龙舞之一。它由敬神、请神、娱神的民间仪式逐渐演变成为富有特色的民间舞蹈,迄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 舞得活、舞得圆、神态真、套路多、速度快是奉化布龙的主要艺术特征。整个舞蹈由盘、滚、游、翻、跳、戏等基本套路和小游龙、大游龙、龙钻尾等过渡动作组成,舞者动作矫健,舞姿变化多端,技艺娴熟。所有舞蹈动作都在龙的游动中进行,能做到“形变龙不停,龙走套路生”,“人紧龙也圆,龙飞人亦舞”,造型生动,转换巧妙,动作间的衔接和递进十分紧凑。由于龙身轻,舞动起来速度快,龙圈环环相扣,龙身紧紧缠绕。奉化布龙传统套路多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