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二)对幼儿的态度与行为
6.关爱幼儿,重视幼儿身心健康,将保护幼儿 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7.尊重幼儿人格,维护幼儿合法权益,平等对 待每一个幼儿。不讽刺、挖苦、歧视幼儿, 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幼儿。
8.信任幼儿, 尊重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 有益于幼儿身心发展的不同需求。
9.重视生活对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价值,积极 创造条件,让幼儿拥有快乐的幼儿园生活。
本方法。
36
在大班额集体教学的情况下,幼儿对于教师 来说是“模糊的整体”,教师很难把每个幼 儿作为“清晰的个体”来把握。
眼里怎样才能“看到”孩子?
教师说:“很难在集体活动中概括和描述个别幼儿的 学习情况。因为当时看的就是一个整体的效果。总的 来说,就是提问的时候,孩子表现为三个层次:一个 是很积极的,很踊跃的;一种是处于中等的,通过举 手,老师不检查他的时候,他就不会自己大声说的; 还有一部分就是他自己心里很清楚很知道,但是他不 愿意说。”
14
什么是幼儿园教师应当具有的专业能力?
创设与利用环境的能力 组织一日生活和寓教育于一日生活之中的能力 组织和指导幼儿的游戏活动的能力 计划和实施教育活动的能力 观察、评价和解释幼儿的学习和发展状况、并以此
作为依据制定新的教育活动计划的能力 与幼儿、同事、家长等沟通与合作的能力 反思性教学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6
(三)幼儿园教师能否成为“专业”?
职业存在是否有社会必要性:对于社会生活的不可 或缺性,且实践者与其服务对象在一定程度上是分 离的(幼儿园教师≠ 妈妈)。
是否有专门化的知识:专业化知识是实践的基础, 且行业内存在实践标准。
是否需要较长时间的专业训练:职业的专业化发展 要求从业者需要经过比较长期的专业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