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55.00 KB
  • 文档页数:9

下载文档原格式

  / 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

一、课题: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

二、课型:

新授课

三、课时:

一课时

四、教材分析:

(一)本节教学主要内容

本节是北师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一节,本节的主要

内容是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教科书提供了多个实际问题。通过

对这些实际问题的分析,都可以得到一元一次方程。由此学生

可以体会到一元一次方程作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的作用。(二)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

能根据具体问题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体会数学建模

思想。

(三)本节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一元一次方程是最基本的代数方程,在方程的发展史上起着重

要的作用,对它的理解和掌握对于后续学习其他的方程以及不

等式、函数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节课是一元一次方程的起始课,其主要任务是分析多种实际

问题,尝试建立方程,在这一过程中体会方程这种数学模型的

意义。与此同时了解方程、方程的解得概念,并通过观察、类

比,归纳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建立方程的关键是寻找相等

关系,也正是相等关系将实际问题与数学问题紧密地联系在一

起。

4.本节内容体现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增强用数学的意识。

通过自主分析实际问题,列方程解决问题,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感受,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多方面考虑问题的创造性。

五、学情分析:

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等量关系,体会直接与间接设未知数的解题思路六、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归纳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掌握其特征,并且能从现实情景中提炼等量关系。

2.培养学生建立方程模型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索精神、合作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经历“建立数学模型”这一数学化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2.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的分析,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有效模型

的意义。

3.在活动中感受方程思想在数学中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应用意识.(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探索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享受与他人合作的乐趣,建立自信心.

2. 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进一步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且服务于生活”的辩证思想.

七、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1.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通过现实情境建立方程模型的概念;

3.探索并掌握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二)教学难点:

1.确定“找出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尤其是相等关系”;

2.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特征的理解;

3.从现实情境建立方程模型的思想。

八、教学方法:

有机结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传统方式方法。先创设具体问题情境,提供丰富感性材料,激发学生求知欲。提供探索性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学会从具体事例中抽象概括。逐步过渡到找到其中的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待学生有了

一定的基础,通过观察再归纳出一元一次方程及方程的解的概念。在解决问题情境时,注重对引导学生不同的思维方法,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合作探讨,从而选择正确结果。这样由易到难,层次深入,便于学生有效掌握。

九、教学资源与教学手段:

主要的教学资源:教科书,PPT;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十、教学过程:

十一、教学反思:

整体来说,本节课是一堂成功的课。本节围绕“情境创设—主动探索—达标检验—习题加固—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环节展开。课上,同学们积极踊跃回答问题,课堂气氛生机勃勃。但仍有些许不足。(一)时间分配的合理度反思:

总体来说,时间安排的比较合理。但由于“情境创设”的部分,同学们第一次接触一元一次方程,所以耗时较多。但同学们经过反复的探索、合作、交流总结出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建立方法,之后的练习就变得轻而易举了。

(二)重难点分析程度反思:

由于小学阶段用算数方法解决应用题在学生的认知里已经根深蒂固,而本节转换为列方程解应用题从情感接受上就是学生一大难点。从原来的逆向思维过渡到现在的顺向思维,本身是数学方法的进步,但学生却不能切身体会到方程的优越。学生思想认识的转变必须通过反复的对比和体验才能得到,由于学生年龄小,对实际问题的理解难度大,加上问题背景的干扰,所以寻找相等关系也很吃力。

十二、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