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课堂阅读教学模式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5
互动阅读:语文课堂新模式一、互动阅读的定义互动阅读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通过一种轮流朗读、共同解读、互相讨论的方式,共同参与到阅读活动中,从而达到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教学模式。
在互动阅读中,不仅仅是学生在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而是学生和教师之间形成了一种互动和合作的学习氛围,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仅仅是接受知识,更要进行思考和讨论,从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素养。
1. 学生参与性强:互动阅读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们不再像以往一样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解,而是通过朗读、理解和讨论,积极地参与到阅读活动中,从而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活动形式多样:互动阅读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轮流朗读、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这样不仅能够增加教学的趣味性,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培养思维能力:互动阅读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理解和思考,通过与他人交流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素养。
4. 促进合作交流:互动阅读注重学生间的交流和合作,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相互启发和促进,形成一种合作学习的氛围,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互动阅读的教学流程1. 兴趣引导: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故事、图片、视频等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阅读活动中。
2. 朗读环节:在朗读环节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轮流朗读,也可以采取小组朗读的方式,从而让同学们参与到阅读中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感。
3. 理解解读:在理解解读环节中,教师可以对课文进行详细的讲解和解读,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意义,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 讨论交流:在讨论交流环节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者全班讨论,让学生们就课文的内容和主题展开交流,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5. 总结反思:在总结反思环节中,教师可以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反思,巩固学习成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构建整本书阅读教学“三类课型”的模式作者:钱忠敬来源:《中学语文·中旬》2021年第11期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要求学生“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想引导学生做到“真阅读”“深阅读”,就要运用好三类课:导读课型、促读课型、展示交流课型。
导读课最重要的教学目标就是激发学生对整本书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了解整本书内容,制定切合自身阅读能力的计划。
促读课旨在能够有效对学生阅读过程进行方法指导,引导学生对教师预设问题的思索,激起学生持续性阅读动力,并通过课堂讨论交流进行深阅读。
展示交流课主要通过思辨式阅读进行思维训练,教师可以策划形式多样的学生整本书阅读成果展示交流活动,以真正提升学生整本书阅读的能力。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课型;导读课;促读课;展示交流课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提及教育和阅读关系时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而自我教育从读一本好书开始。
”这是对整本书阅读重要性最精辟的阐述。
目前,整本书阅读的价值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但由于整本书阅读讲究整体性,与历来的单篇课文的阅读教学有很大不同,而且整本书阅读过程费时又费力,因此,虽然一些学校也开始大胆尝试,但由于教学缺少科学的指导和安排,学生的阅读也缺乏计划性,所以当前整本书阅读教学仍处于随意化、形式化、肤浅化状态,一些教师对整本书阅读或停留在提出口号,或停留在给学生布置阅读作业的层面上,大多数教师对整本书阅读教学到底要“怎么教”心中一直感到迷茫。
笔者经过长期大胆探索和教学实践,构建出“三类课型”确定整本书阅读教学基本模式。
首先,整本书阅读最基本的课型是导读课。
导读课旨在为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指引方向,铺平道路,激发阅读兴趣。
其次,整本书阅读最能够体现学生“真阅读”的是促读课。
由于当前快餐文化盛行,部分学生的阅读仅仅是猎奇式的“生吞活剥”,阅读层次较浅,还有部分学生阅读的兴趣点仅停留在消遣娱乐层面上。
157散文选刊·学习版教学课目:我们以人教版高二英语unit 9 Saving The Earth 的精读课“ Welcom To The Earth Summit”为教学案例,进行总结与分析。
教学年级:我们以高二年级学生为主要教学对象。
一、问题的提出和确定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是高中学生急需解决的问题。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英语教师可以发现大部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不强,过多依赖我们教师,在课堂上总以我们教师的讲为主,学生缺乏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我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也是令我最为头疼的事。
那么, 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设计英语阅读课的教学才能使得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动”起来,让学生有所收货成为我们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高二英语课堂教学的案例我们以人教版高二英语unit 9 Saving The Earth 的精读课“ Welcom To The Earth Summit”为教学案例。
(一)教材内容分析:It is a text from Unit 9 Senior Two . It is mainly about the history , the function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earth summit . In reading ,the students should have the ability to raise problems and solve problem as well . After class ,the students should be encouranged to protect our enviroment .(二)教学对象分析:The students are top ones from Liuzhou Prefectural Minority High School . Most of them are good at English , but several are poor . All of them are not very active in English class.(三)教学目标:(1)Improve the students’ reading and speaking ability.(2) Learn some useful words and expressions.(3)Learn something about the Earth Summit to help the students know the importance of protecting our earth.(四)教学重难点:重点:Improve the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 难点:(1)How to help the students master the whole passage.(2)How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3)Teaching Aids:The blackboard, a computer, multimedia.(五)教学过程:Step one :(4minutes) Enjoy a songfrom Jackson -Heal the World before the class.Step two :lead in (5minutes) T: Before our class I will take you to some beautiful places.(Show the students some scenic pictures) T: Do you want to pay a visit to these places? S: Yes! T: I suggest you be quick, because many years later things will be like this(Show them a short movie about wars, deforestation, animals dying out) T: Everything is in disorder. Tell me something more in detail about the problems that we are now facing. Group competition : T: Now I divide the whole class into two groups. Anyone of you is expected to stand up to talk about the problems that the human beings are facing. At the end of the competition the one who think of more problems will win the competition and will be given some small gifts. (After the competition) T: You have done a good job! And I will show you more about the serious problems. (Show them pictures about air pollution, deforestation, water pollution, poor sanitation, wars, starvation, poverty, lack of education)Step three : new words (4minutes) (While explaining, show them the related pictures that will leave a deeper impression on the students) T: There are so many problems. What should we do? The head leaders are worried about this too. So they sat together to talk about the solutions. We call the conferences they attend summits. Meanwhile we call the top part of a mountain a summit. The head leader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at the summit are representatives. They are talking about the problems, and most of the problems are in rural areas. Most rural arrears are in poverty. If they still remain in poverty, there will be more violence. So our premiers are worried about this. They hope our country prospers and they also hope we can live in harmony with nature. T: These are all the new words we will meet in the reading passage. Together read after me. (Teach them to read all the new words and make sure that they can pronounce them correctly and know the meaning of them)Step four :Pre-reading (3minutes) T: Today we are going to read a passage Welcome to the Earth Summit. The text is about the Earth Summit and some of the major新课标下高中英语阅读有效课堂的教学■文/吴娟娟散文选刊·学习版158problems facing the world. Without reading the text, try to predict its content. Write down what do you think each part of the text will be about.Sample answers to the questionIntroduction( paragraph 1) Definition of the Earth SummitBody (Paragraphs 2,3)- May be water pollution. Major problems facing the world - May be air pollution - May be povertyConclusion (Paragraphs 4,5,6,7) What can we do to solve the problems?Step five: Careful Reading (18minutes) (A)T: Listen to paragraph 1, and then match column A B C. A Time B Place C Them ;1972 Johannesburg, South Africa ways to take better care of the earth ;2002 Stockholm, Swede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B)T: Listen to paragraphs 2,3 and then decide whether they are true or false . 1."Big Three" are polluted water, poor sanitation, and air pollution.(T) 2. The "Big Three" cause more than 7 million people to die every year.(T) 3.Most of these deaths happen in cities.(F) 4. Zhu Rongji was still China’s Premier when the passage was published.(F) 5.With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developing countries can prosper, so wil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e possible.(T)(六)教师评课:评课一: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的备课要注重备学生,能根据学生的英语实际水平确定课堂教学的重难点,教学过程能根据教学重点展开教学,引导学生英语阅读的方法。
“文学圈”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课堂中的应用在高中英语阅读课堂中,运用“文学圈”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学习动机。
本文将介绍“文学圈”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课堂中的应用。
可以通过“文学圈”模式进行文本导读,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快速浏览和整体把握。
教师可以根据文本的特点,设计一系列问题或者提示,帮助学生快速了解文章的主题、结构和关键信息。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在阅读之前就对文章有所了解,有助于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可以利用“文学圈”模式进行深入阅读和分析。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设定一些阅读任务,例如在一定时间内找到关键词汇、总结文章的段落大意、分析人物性格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还可以采用“问答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共同探讨文本中的重要观点和细节。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起到指导和激励的作用,使学生在思考中学会分析和推理,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文学圈”模式进行学生互助和合作学习。
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分成小组进行合作。
每个小组成员可以担任不同的角色,例如组长、记录员、讨论员等。
组长负责组织和分配任务,记录员负责总结和记录组员的观点和讨论结果,讨论员负责引导小组成员进行深入讨论和分析。
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学习和借鉴,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文学圈”模式对学生的阅读进行评价和反馈。
在阅读结束后,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具体的评价和建议。
也可以要求学生自我评价和互评,帮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通过持续的评价和反馈,学生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阅读水平和技巧。
“文学圈”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课堂中的应用能够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学习动机。
教师在运用该模式时,应灵活调整、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水平,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本。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多元文本阅读教学模式研究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元文本阅读教学模式的应用及其效果。
通过对多元文本阅读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进行分析,本文提出该模式在提升学生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能力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
文章还结合具体教学案例,对多元文本阅读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进行了详细阐述,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多元文本阅读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因此,探索和实践多元文本阅读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多元文本阅读教学模式的内涵、特点、实施策略及效果等方面展开研究,以期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多元文本阅读教学模式的内涵与特点(一)多元文本阅读教学模式的内涵多元文本阅读教学模式的内涵主要体现在其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上。
其一,从教学理念来看,多元文本阅读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阅读活动,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形成对文本的独特理解和感受。
这一教学理念符合现代教育的趋势,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其二,从教学方法来看,多元文本阅读教学模式注重文本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它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单一文本阅读,而是引入多种类型的文本材料,如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让学生在多样化的阅读体验中提升阅读能力和阅读素养。
同时,教师还会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灵活选择文本材料,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其三,多元文本阅读教学模式还强调阅读与生活的联系。
它鼓励学生将阅读与生活相结合,通过阅读了解社会、认识世界、感受人生。
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素养,还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人文精神。
(二)多元文本阅读教学模式的特点多元文本阅读教学模式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它具有多样性。
如何有效实行阅读教学,提升学生阅读素养?近几年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特别是语文教学,各家有各家的特色。
但是无论怎样改革,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
我校也在尝试着窦桂梅老师的主题阅读教学,实行单元授课。
主题单元阅读教学是学生通过阅读一定数量的、具有内在关联的文本材料获得整体的阅读经验和情感体验的教学。
写文章有主题,阅读教学也应有主题,假如能恰当地把握好主题,那么上课就会重点突出,前后融会贯通,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落实。
主题阅读课堂教学就是围绕一定的主题,充分重视个体经验,根据不同主题的特点,充分挖掘能够利用的教学资源,灵活使用多种方法和策略,让学生“入境”,再通过对文本的推敲、感悟、反思,使学生感受文本主题的内涵和语言的魅力。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走进广阔的语文天地,实行主题阅读的拓展或者相关的语文实践,丰富学生的积累,扩大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主题单元阅读教学的流程,我以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三篇课文为例《天游峰的扫路人》《最大的麦穗》《山谷中的谜底》。
首先是“略读引导课”要求学生读完本单元三篇课文完成“略读课文,凝练主题”“浏览课文,明确学法”两个要求。
学生归纳的主题是“感悟人生”,学法是直奔中心句,直入重点段,品析关键词,明理悟人生;接着是“精读品析课”要求学生精读细品其中一篇《山谷中的谜底》再附加一篇《永不放弃你的希望》,这课和课本中的课文结构相同,写法相似使用前面的学法作出批注。
抓住重点词语实行品读,感悟道理;然后是“多篇联动课”学生合作学习和本单元主题相同的一组文章每一篇都有导读卡,都有问题,我们提供的四篇文章及感悟的道理分别是《高难度的曲谱》勇于挑战,挖掘潜能;《心锁》冲破束缚,树立自信;《桃花心木》适合环境,独立自主;《雪梅》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学生在读中不但悟出了人生的道理,还升华了自我;最后是“情读分享课”重温本单元读过的这几篇文章,感悟重点句段,这节课上把自己收集到的相关人生的名人名言,故事等相互展示交流。
小学语文阅读课堂创新模式探究摘要:传统小学语文阅读课堂多是老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自我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从创设情境,充分质疑;有效合作,互动共享;师生互动,方法指导;归纳释疑,提出见解;加强实践,推陈出新等方面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创设情境;有效合作;师生互动;归纳释疑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化已成为不可否认的事实。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就必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一定根据课本内容和学生接受能力等时机情况,有选择性地选择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
提高教学效果的基础是清晰认识到教育的本质在于促进人的最大可能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这里的发展是全方面的发展,包括德、智、体、美、劳。
当今社会是一个需要创新和竞争的社会,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适应竞争的人才。
因此,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成长、成才为目标,传统的教学模式也要与之做出改变。
一、创设情境,充分质疑在日常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为学生自主学习和质疑提供空间。
由于小学生知识能力水平的有限,学生的质疑能力也是有限的。
创新源于疑问,疑问源于具体的情境。
设置良好的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创造质疑的土壤,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凭借自身的知识和经验无法解决困难时就会产生疑问。
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文中信息,如文题、标点、内容、插图等提出质疑。
无论学生自身知识储备如何,提出的问题水平及是否与课堂内容有联系,老师都要给予学生肯定。
对于学生提出的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教师应引导学生梳理,让其他学生回答或教师自己解答;对于那些与课文内容无关的,教师也不能置之不理,而应作出简要的解释。
二、有效合作,互动共享群体之间的有效合作能够促进问题的解决,提高效率。
学生之间关于阅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能够增强他们对于知识的理解。
语文阅读教学中常采取小组学习的方式,但是这种方式在小学课堂中很多流于形式,实际效果甚微。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生的英语阅读能力■陈艳玲 (贵州省黔西县太来乡太来中学 551500)【摘 要】培养阅读能力,掌握阅读方法是教学中应该长期坚持,且只有经过不懈努力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将此项工作不断在教学中总结、完善和提高,力争探索出一种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迅速提高的最佳方法。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能力【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1-0209-01 当今社会知识日新月异,科技突飞猛进。
为了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以及学生的兴趣与爱好,为了能更直接、迅速地了解世界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英语语言能力。
英语语言的能力包括听、说、读、写的能力,其中阅读能力至关重要。
对于大多数中国学习者而言,英语的主要用途在于获取知识和有效信息,以利于更好地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方便工作与生活。
由此可见,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至关重要。
因此,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中极为重要的部分。
我们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应用语言的能力。
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途径是多方面的,本人从以下个方面阐述这个问题。
一、创设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设法创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开展各种各样的课外组织活动,如英语小品、英语演讲、英语故事会、英语晚会、学唱英语歌曲等等。
在这些活动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得到强化,听说能力得到提高,必然会间接地促进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在这些活动中,对于学生取得的进步,哪怕是微小的进步,教师也要毫不吝惜地及时给予鼓励,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爱读英语的情感,使学生逐渐把读英语作为精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笔者认为: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会读英语书”,读英语要持之以恒,也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学生要会读英语,教师和家长应相互配合,持之以恒,加强对学生的英语课外阅读指导,使学生善于读英语。
整体阅读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整体阅读,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整体阅读”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在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过程中对课文侧重整体把握、整体理解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注重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从宏观上居高临下驾驭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内涵,吸收文章的精髓。
整体阅读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发展学生健全的认知结构。
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大局观念。
2.帮助学生掌握整体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说明]整体意识、大局观念是21世纪人才素质构成的一个重要方面,良好的大局观念是思维认知结构健康发展的主要标志之一。
现代人才观摒弃那种只顾眼前不顾将来,只抓一点不及其余,只看局部,不管整体的狭隘的局部意识和观念。
现代教育必须培养现代人才,语文教学是培养现代人才的途径之一。
语文的阅读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整体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和大局观念。
通过“整体阅读”的语文教学模式,使学生做到:在纷繁的材料中能分清主次,在众多的现象中能看出本质,在复杂的事件中能把握主旨。
二、教学原则1、联系性原则2、主导性原则[说明]联系性原则就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注意材料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局部与局部的联系、局部与整体的联系,“雕虫”莫忘“雕龙”。
主导性原则就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坚持认清主旨,把握读物思想的主导倾向,辨清主次,分别轻重,区别表象与本质,在“雕龙”的前提下“雕虫”。
这二种原则都与阅读教学的对象有直接关系,我们阅读教学的对象是汉语言文字,汉语言文字具有整体性、意合性的特点,它与西方文字不同。
汉语确定的语义理解依存于一定的语言环境,一些有歧义的话进入上下文歧义就消除了,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会获得截然相反的意义,句子和篇章的关系也是这样,如鲁迅《秋夜》开头一句话:“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棵是枣树,还有一棵也是枣树。
”单看这个句子,看不出它的究竟,但是如果我们从全篇着眼,就会发现,开头一句话是为了显示这个平淡无奇的环境——窗外只有两株枣树,别无它物,多么单调而乏味的生活,是为联系性原则。
有效阅读教学的策略与方法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培养和发展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最终使学生形成语文素养。
教师、文本、学生是一个互动、不断生成、拓展、螺旋上升的过程。
一发挥文本效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学最重要的载体是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最重要的任务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既然文本是作为一种载体出现,就要把它当作语文教育最重要的资源,教师要充分地去开发它、利用它,挖掘、利用它的语言资源,对学生进行字词教学和语言训练,深入体会和品味,训练语感;挖掘、利用其思想内容,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等思想熏陶和情感陶冶;挖掘、利用它的文学文化资源,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挖掘、利用它的表达和篇章的资源,训练学生传达思想、表现情感;利用文本中某一点(如语言、写法、内容)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和探究性学习(或语文综合性学习)……当然,文本不同、时间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教师要善于根据文本特点和师生实际,有选择地挖掘和利用文本中的教育教学资源,突出某几个或某一个方面,通过语言的训练与感悟、文本内容的理解、文本写作的体会、对学生文学文化的熏陶、对学生人文情怀的培养,达到“课有所得”。
以五年级下册教材为例,第一单元是以介绍西部为主的文章,让学生体会语言的优美和写法是写景文章的重点,而导读中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就可以引出写法的指导(借物育人,借景抒情),随后进行相关的作文指导。
第八单元根据教材可知,教学重点是:一、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点,就要读,找特点。
二、揣摩怎样写的,就要找写法。
三、积累语言,就要背诵。
有了训练目标,找出训练方法,再设计环节就不难了。
不会出现“胡子眉毛一把抓,不知所云”。
每个单元的导读中给了我们很好的教学指导,有的教学目标和我们以往有很大的不同,所以需要教师们在备课前就明确教学的重点,结合重点去设计环节和训练点,“内容决定形式”,而不是相反。
有效的课堂阅读教学模式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小学 孙华
这几年,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语文课程改革成果骄人,特别
是“三勤四环节教学法”由鹤壁市教研室汲取优秀教改经验细化而成,
通过“定向、诱导”“自学、探究”“讨论、解疑”“反馈、总结”四个环节的
教与学,促使学生养成“勤动脑,勤动手,勤动口”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法四环节环环相扣,层次清晰,呈现出简单的,扎实的,轻松的
常态化教学,能够有效的提高阅读效率。
一、精选目标, 领学生简简单单学语文。
“定向、诱导“是教学法中第一个环节。所谓定向,其实就是使学
生的学习有一定目标,一篇课文可以列出几十个甚至上百个知识点,
如果一节课面面俱到,知识如浮光掠影,训练似蜻蜓点水,老师如无
头苍蝇,学生更是茫茫然。因此,要对语文化繁为简,从学生学情出
发,放弃一些与本课教学目标无关的内容。遵循“简洁,明确可行,
高效”的原则,根据不同课时不同课型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
在制定第二课时的学习目标时,安排2——3个目标,一是品读
课文,抓住文中重点词句,感悟文章内涵。二是习得写法,学习作者
的写作方法,写小练笔。这样的目标,让学生学得简单,学得有效。
例如:《安塞腰鼓》一课,描述了安塞腰鼓这一独特的民间舞蹈艺术,
通过写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来赞美黄
土高原人粗犷、豪迈的性格,赞美了厚重的黄土文化,讴歌了强大的
生命力。那么,究竟什么样的学习目标更适合学生学习呢?我细细咀
嚼课文后,订下两个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读语言,感受安
塞腰鼓的热烈奔放。2.学习文中排比的修辞手法。整个学习,围绕目
标开展,在教学中,我主要的手段也就是让学生品读文字,感悟情感,
而摈弃了其他繁琐的、看似美丽的方法。让学生学得简单、学得有效。
二.有效提高,导学生扎扎实实学语文。
“自学、探究”环节是“三勤四环节教学法”的第二环节。让学
生自学课文中浅显的部分,“讨论,解疑”是第三环节,是自学、探
究的进一步延伸,深挖文章的内涵,领会文章的主旨。这两个环节老
师如果顺学而导,引导得法,让学生看书、思考、提问、归纳、那么
课堂上就回出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提纲契领式问题,引发自学探究。
“自学、探究”环节是阅读教学的重点部分,这个环节充分体现了
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怎样让学生开展自学、探究活动呢?问题
的设置是关键。这个“问题”可能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也可
能是一个具有多功能的教学环节,可能是贯穿全课的一根红线,也可
能是整节课教学的一个很好的突破口。问题的设计合理、科学,则可
以从根本上克服阅读教学支离破碎,内容庞杂的现象,有效提高阅读
效率。
例如:《安塞腰鼓》一课语言优美,内涵丰富,修辞多样,从内
容到形式和谐统一,读起来朗朗上口。怎样让学生感悟文章语言的优
美呢?在范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大意后,我设计了一个这样的问题:
“作者从火烈的舞蹈场面,震撼人心的击鼓声,茂腾腾的后生,奇丽
的舞姿这四个方面展示了波澜壮阔的腰鼓场面,你喜欢课文的哪一部
分?请你在小组内大声朗读,并谈一谈自己的感受。一会儿,我们进
行朗读比赛。”自读自悟后全班交流,学生尽情地朗读,老师顺学而
教,品位语言,感受安塞腰鼓的火烈,击鼓后生们的痛快淋漓,领悟
安塞腰鼓这一独特的艺术魅力。
不同类型的文章问题的设置也不同,写景类文章,通常抓住景物
的特点,引导学生朗读感悟。写人文章,要注意通过语言文字感悟人
物品质或性格特点。如: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时,在学生读
准确,读流利的基础上,提问:林冲是一个怎样的人?要求学生在给
出答案时,还要在文中找到相应的语句来说明林冲的特点。学生纷纷
埋头读书,自由读书后,给出许多答案来:谦虚有礼、武艺高强、机
智勇敢……这是学生不同的理解。教师根据学生提到的课文内容,以
学定教、因势利导,进一步研读课文,最后使学生全面了解林冲的性
格特点,并了解作者的写人方法。
2.曲径通幽式问题,深层解读文本。
这里的“曲径”指的是学生自学,探究,虽然小学生经过朗读、思
考、感悟,对文章有了一定的理解。但由于他们知识与阅历的关系,
阅读往往浮于表面,阅读理解容易停留在粗浅的层面上。因此,讨论
解疑环节老师应抓住文章的主旨,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
一个有深度、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学生沿着“曲径”逐层“探出”,对
阅读文体有更深层的感悟,正确领会文章主旨。疑点的设置可从以下
几方面设置。
(1)对课文重难点质疑。如《特殊的葬礼》一课,在学生自学、
探究描写瀑布前后样子的段落后,提出引发思考与争论的问题:“是
什么原因使昔日雄伟壮观的瀑布奄奄一息,即将消亡?”同学们联系
课文内容和以有知识讨论:因为瀑布周围建了许多工厂,用水毫无节
制,浪费了大量水资源。森林被乱砍伐,造成水土流失,最后导致瀑
布水逐年减少,再进一步问学生:人们为什么要在瀑布周围建工厂?
为什么砍伐森林?(因为人们为了赚更多的钱,利益的驱使,使他们
毫无节制地浪费水资源)最后问学生:是赚钱重要呢?还是环保重
要?学生各抒已见,形成两派,有的说环保重要,有的说应该多赚钱,
发展经济,提高生活质量。最后,达成共识,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同
样重要,人们应该思考的是怎样在不破坏环境的同时,发展经济。通
过讨论,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升华了课文主题。
(2)针对课文写法上质疑。如《安塞腰鼓》这篇散文的语言特
色就是如诗歌般充满跳跃感,因此,为了让学生领会语言的魅力,在
讨论、解疑环节我设计了一个这样的问题:“好一个安塞腰鼓!这样
的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结合上下文,说说为什么要出现这些句子。”
让学生初步了解反复这种修辞手法,知道作者着力强调,充分感叹,
从强烈的视觉感受,到声音的震撼,舞蹈的动作,再到心灵的搏击,
层层深入,写出了安塞腰鼓的独特激情。
(3)针对课文空白处质疑。如《爱如茉莉》中有这样一个情节:
“爸爸没有吃我买的饺子,也没听我花尽心思编的谎话,便直奔医
院”。爸爸是怎么知道妈妈生病住院的?课文中没有给出答案。可以
抓出这个空白,让大家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进一步深化对文章主题
的理解。
(4)针对课文矛盾处质疑。如《狐狸与葡萄》中的狐狸想吃树上
的葡萄,想尽一切办法却够不着,就说葡萄是酸的。葡萄明明是甜的,
它为什么说葡萄是酸的?可以抓住课文中的矛盾处引发学生的讨论。
三、读写结合,促学生轻轻松松用语文。
最后是以学生写为主的反馈、总结环节。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还
是积累语言、习得写法,提高语文能力。而且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一个
来回,从内容出发,研读文本,品读、赏析后,再回到文章中,学习
作者的写作方法或学习文章中典型的写作结构,写一段小练笔。如学
习完《安塞腰鼓》后,学习文中排比修辞方式,运用“好一个( )
的安塞腰鼓!”的句式赞美一下。围绕课文,一课一写,一写一得,
螺旋上升,为的是学生全面、持续的发展,这也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的落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