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培训题-分析1
- 格式:doc
- 大小:75.00 KB
- 文档页数:9
分析化学练习题及答案分析化学是化学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并通过实验手段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在学习过程中,练习题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解答练习题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本文将通过一些典型的分析化学练习题及其答案,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
一、定性分析题1. 有一种无色气体,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且能够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请问该气体是什么?答案:该气体为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同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形成白色沉淀。
2. 有一种无色液体,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且与碳酸钠溶液反应产生气泡。
请问该液体是什么?答案:该液体为硫酸。
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形成白色沉淀;同时,硫酸与碳酸钠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泡。
二、定量分析题1. 已知某种含铁的溶液中,每毫升含有0.05克的Fe2+,试求该溶液中Fe2+的摩尔浓度。
答案:Fe2+的摩尔质量为55.85g/mol。
根据题意可知,每毫升溶液中含有0.05克的Fe2+,即每升溶液中含有50克的Fe2+。
由此可得,该溶液中Fe2+的摩尔浓度为50g/mol。
2. 已知某种含有硫酸铜的溶液中,每升含有10克的Cu2+,试求该溶液中Cu2+的摩尔浓度。
答案:Cu2+的摩尔质量为63.55g/mol。
根据题意可知,每升溶液中含有10克的Cu2+。
由此可得,该溶液中Cu2+的摩尔浓度为10g/mol。
三、仪器分析题1. 在红外光谱仪中,一种样品的红外光谱图如下图所示,请根据光谱图判断该物质的结构。
答案:根据光谱图可知,样品的红外光谱中出现了一个强吸收峰,位于3300-3500cm-1的位置,这表明该物质中存在着羟基(-OH)官能团。
同时,光谱图中还出现了一个吸收峰,位于1700-1750cm-1的位置,这表明该物质中存在着酮基(C=O)官能团。
实例:1. 试验不同配方的减肥药a1和a2,28名肥胖自愿者参与试验。
以服用减肥药4周后体重下降值为观察指标。
采用何种设计方案?试述该设计步骤。
2.欲研究A、B两种高血压病治疗方案的疗效有无差别。
现将20名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10名患者以A-B-A的顺序接受治疗;另外10名患者则以B-A-B顺序治疗。
采用该种设计?需要考虑哪些问题?3.比较5种不同剂量的甲状腺素对豚鼠甲状腺体重量的影响,考虑到豚鼠种系与体重对结果的影响。
选用何种设计方案,请叙述设计步骤及应用条件,并回答统计分析后能获得哪些结论?4. 利血平可以使小鼠脑中去甲肾上腺素(NE)等递质下降,现考察某种新药MWC是否具有对抗利血平使递质下降的作用,将24只小鼠随机等分为四组,并分别给予蒸馏水、利血平、MWC、利血平+MWC四种不同处理后,测得脑中NE的含量(ng/g湿组织),该资料属于何种设计方案,其统计分析结果可以回答哪些问题?5.某医生欲比较饮食疗法与某种药物疗法对降低血清胆固醇含量的疗效,选择40名高血脂病人,设立四个组:①正常饮食②饮食疗法组③药物组④药物+饮食疗法组。
问:①该设计属何种设计方案?②其统计分析结果可以回答哪些问题?6. 试述正交设计与析因设计的联系与区别。
L18(37)的含义。
正交表中的每列可作哪些安排?7.研究A、B、C三因素的主效应,三个因素均为2水平。
同时要研究交互作用A×C,B×C,请用L8(27)正交表做表头设计(若将第一列作为空列)。
L8(27)正交表列号试验号1 2 3 4 5 6 71 1 1 1 1 1 1 12 1 1 1 2 2 2 23 1 2 2 1 1 2 24 1 2 2 2 2 1 15 2 1 2 1 2 1 26 2 1 2 2 1 2 17 2 2 1 1 2 2 18 2 2 1 2 1 1 2L8(27)二列间的交互作用表列号1 2 3 4 5 6 7列号(1) 3 2 5 4 7 6 (2) 1 6 7 4 5(3)7 6 5 4(4) 1 2 3(5) 3 2(6) 1答:列号 1 2 3 4 5 6 7因素 A B C A×C B×C列号 1 2 3 4 5 6 7因素 C A B A×C B×C8. 试述序贯试验设计的优缺点,哪些情况不适合用序贯试验设计?9.将20名药物依赖患者随机等分为两组,分别用消瘾扶正胶囊和可乐定治疗,每位患者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一天、2天、3天、4天、5天测量其舒张压,该资料为何种设计?其统计分析的总变异是如何划分的?10.在某细胞实验研究中,使用两种不同浓度,两种培养温度,两种培养时间,两种培养基,若选择最优实验条件,请回答:(1)可采用何种实验设计?(2)陈述该设计的步骤?(3)该设计的统计分析可获得哪些结论?11.某医生研究肺癌根治手术后采用化学疗法和免疫疗法是否可以提高疗效?何者为优?它们之间有无交互作用?采用何种设计方法?12.选择20名支气管哮喘现症患者,比较舒喘平和舒喘宁的临床平喘效果,用第一秒通气量FEV为观察指标,请问可用哪些设计方案,以何种方案为最理想。
选择题1.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D )。
A 因仪器不够精确造成的误差属偶然误差;B 因分析方法本身不够完善造成的误差属偶然误差;C 因试剂不纯造成的误差属偶然误差;D 偶然误差是由不确定因素造成的,与仪器、分析方法、试剂均无关。
2. 减少随机误差常用的方法是( D )。
A 空白实验B 对照实验C 校准仪器D 多次平行实验3. 称取1.0000g CuSO4·5H2O试样,溶解后定容成100mL溶液,吸取20.00 mL 试样溶液用碘量法测其Cu的含量,此测定属于( A )。
A 常量分析B 半微量分析C 微量分析D 超微量分析4. 已知:4.178×0.0037÷0.04=0.386465 ,按有效数字运算规则,正确的答案应该是( D )。
A 0.3865B 0.386C 0.39D 0.45. 消除或减少试剂中微量杂质引起的误差,常用的方法是(A )。
A 空白实验B 对照实验C 平行实验D 校准仪器6.测定结果的精密度很高,说明( C )。
A 系统误差大B 系统误差小C 随机误差小D 随机误差大7.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 只要多做几次平行测定,就可以避免随机误差对测定结果的影响B 测定结果精密度高,准确度不一定高C 做平行测定的目的是减小系统误差对测定结果的影响D 由于随机误差符合统计规律,所以在实验中可以完全清除随机误差8. 按有效数字运算规则,0.387×4.000÷0.60等于(B )。
A 3B 2.6C 2.58D 2.5809.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
A 测定结果准确度高,精密度不一定高。
B 测定结果精密度高,准确度不一定高。
C 做平行测定的目的是减小随机误差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D 准确度与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都有关。
10. 若无仪器和试剂误差,从( B )的结果一般可判断是否存在方法误差。
A:空白试验B:对照试验C:平行试验D:校准仪器11.某人用EDTA直接滴定法测出铁矿石中铁的质量分数,由计数器算得结果为35.628195%,你认为此时应取几位有效数字( C )A:3 B:5 C:4 D:212. 分析某样品得到四个分析数据,为了衡量其精密度优劣,可用(C )评价。
分析化学实验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以下哪种物质不是分析化学中常用的缓冲溶液?A. 磷酸盐缓冲液B. 柠檬酸缓冲液C. 硫酸铵缓冲液D. 硫酸缓冲液答案:C2. 标准溶液的配制中,下列哪种操作是错误的?A. 使用分析天平称量B. 使用容量瓶定容C. 直接用自来水稀释D. 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前需摇匀答案:C3. 在滴定分析中,滴定终点的判断依据是:A. 滴定管的刻度B. 溶液颜色的变化C. 溶液的pH值D. 溶液的体积答案:B4. 原子吸收光谱法中,样品的原子化方式不包括:A. 火焰原子化B. 石墨炉原子化C. 化学气相原子化D.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化答案:C5. 以下哪种方法不是色谱分析中的分离技术?A. 气相色谱B. 液相色谱C. 质谱分析D. 薄层色谱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在酸碱滴定中,滴定终点的判断依据是溶液颜色的______。
答案:突变2. 标准溶液的配制需要使用______天平进行称量。
答案:分析3. 原子吸收光谱法中,样品的原子化方式包括火焰原子化和______。
答案:石墨炉原子化4. 色谱分析中,常用的检测器有紫外检测器、荧光检测器和______。
答案:电导检测器5. 在滴定分析中,滴定管的校准是为了确保______的准确性。
答案:体积测量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酸碱滴定中指示剂的选择原则。
答案:指示剂的选择应基于其变色范围与滴定终点的pH值相匹配,同时指示剂的变色要明显且迅速,以便于观察和判断终点。
2. 为什么在配制标准溶液时需要使用容量瓶进行定容?答案:容量瓶的设计使得溶液在定容时可以保证体积的准确性,从而确保标准溶液的浓度准确无误。
3. 描述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原理。
答案:原子吸收光谱法是一种基于样品中待测元素的原子对特定波长光的吸收强度来定量分析元素含量的方法。
当特定波长的光通过含有待测元素原子的样品时,原子会吸收与其共振的光,从而减少透射光的强度,通过测量透射光的强度来确定样品中待测元素的含量。
化学试验培训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实验室中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是?A. 酚酞B. 淀粉C. 硫酸铜D. 氯化钠答案:A2. 以下哪种物质是强酸?A. 醋酸B. 碳酸C. 硫酸D. 氢氧化钠答案:C3. 在进行化学实验时,以下哪个操作是不正确的?A. 使用量筒量取液体B. 将试剂直接倒入量筒中C. 使用滴管滴加液体D. 将试剂瓶口紧挨试管口答案:B4. 以下哪种物质是强碱?A. 氢氧化钠B. 氢氧化钙C. 氢氧化镁D. 氢氧化铝答案:A5. 实验室中,哪种类型的容器用于储存液体?A. 烧杯B. 试管C. 量筒D. 试剂瓶答案: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实验室中常用的干燥剂是______。
答案:硅胶2. 实验室中,用于加热的仪器有酒精灯、______。
答案:电热板3. 配制溶液时,用于搅拌的仪器是______。
答案:玻璃棒4. 实验室中,用于测量溶液酸碱度的仪器是______。
答案:pH计5. 实验室中,用于称量固体药品的仪器是______。
答案:天平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简述实验室中如何正确使用酒精灯?答案:使用酒精灯时,应先点燃火柴,然后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的灯芯。
使用过程中,火焰应保持稳定,避免火焰过大或过小。
熄灭酒精灯时,应使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
2. 在化学实验中,如何防止试剂污染?答案:在化学实验中,防止试剂污染的方法包括:使用干净的试管和烧杯,避免交叉使用;在取用试剂时,使用滴管或专用工具,避免直接用手接触;实验结束后,及时清洗实验器具。
四、实验操作题(共20分)1. 请描述如何使用滴定管进行滴定实验。
答案:首先,将滴定管清洗干净并干燥。
然后,将待滴定溶液装入滴定管中,确保滴定管的刻度线清晰可见。
接着,将滴定管垂直于试管上方,缓慢滴加溶液,同时观察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
当溶液颜色发生变化时,停止滴加,记录滴定管的读数。
最后,根据滴定管的读数和溶液的浓度计算出待测溶液的浓度。
仪器分析习题(一)(色谱分析基础)1、基线:是柱中仅有流动相通过时,检测器响应讯号的记录值。
稳定的基线应该是一条水平直线。
2、色谱峰高:色谱峰顶点与基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以h表示。
3、标准偏差:即0.607倍峰高处色谱峰宽的一半。
4、半峰宽W1/2:即峰高一半处对应的峰宽,它与标准偏差σ的关系是:W1/2 =2.354σ。
5、峰底宽度W :即色谱峰两侧拐点上的切线在基线上的截距。
它与标准偏差。
的关系是:W = 4σ6、死时间t0:不被固定相吸附或溶解的物质进入色谱柱时,从进样到出现峰极大值所需的时间称为死时间。
因为这种物质不被固定相吸附或溶解,故其流动速度将与流动相的流动速度相近。
测定流动相平均线速ū时,可用柱长L 与t0的比值计算。
7、保留时间tr :试样从进样开始到柱后出现峰极大点时所经历的时间,称为保留时间。
它相应于样品到达柱末端的检测器所需的时间。
8、调整保留时间tr′:某组分的保留时间扣除死时间后的时间称为该组分的调整保留时间,即:tr′= tr- t09、死体积 V0:指色谱柱在填充后,柱管内固定相颗粒间所剩留的空间、色谱仪中管路和连接头间的空间以及检测器的空间的总和。
当后两项很小而可忽略不计时,死体积可由死时间与流动相体积流速F0(mL/min)计算:V0= t0·F010、保留体积 Vr:指从进样开始到被测组份在柱后出现浓度极大点时所通过的流动相体积。
保留体积与保留时间tr的关系:Vr = tr·F011、调整保留体积Vr′:某组份的保留体积扣除死体积后,称该组份的调整保留体积,即 Vr′ = Vr- V0。
12、相对保留值:某组份2的调整保留值与组份1的调整保留值之比,称为相对保留值。
1)相对保留值反映不同溶质与固定相作用力的差异,即两组分或组分间的保留差异,亦称为选择性因子。
2)相对保留值只与柱温及固定相的性质有关,而与柱径、柱长、填充情况及流动相流速无关。
一 皂化反应1、本实验中,被测溶液的电导是哪些离子的贡献?反应过程中溶液的电导为何会发生变化?答: Na +1、OH -1、CH3COO -1,OH -1减少而CH3COO -1增加,又由于OH -1的迁移速率要大于CH3COO -1的迁移速率,电导率会逐渐减小。
2 本实验中公式9的应用条件是什么?本实验是采取哪些措施来满足这些条件的?答:(1)反应开始时以及反应过程中两种反应物浓度相等,(2)反应过程中近似的认为乙酸乙酯和乙醇不导电,反应过程中电导率的变化完全是由于反应物OH 不断被产物CH3COO 所取代而引起的(3)稀溶液中每种强电解质的电导率与其浓度成正比,溶液的总电导率等于组成溶液的电解质的电导率之和。
反应开始时操作尽可能快、尽可能完全的使两种溶液等浓度等体积混合。
3 反应开始时为什么要尽可能快、尽可能完全的使两种溶液混合?答:为了在计算机出图前完成混合,并且满足反应时两种反应物浓度相等。
4、根据式(8)作图,可从所得直线的斜率求算速率常数,但需要相关数据。
试设想如何通过实验直接测得。
答:0κ,配制C/2的氢氧化钠溶液测量其电导率;∞κ,直接测定C/2浓度的醋酸钠溶液的电导率为κ∞。
5、本实验中,应如何对电导率仪进行校正?答:将补偿温度调至25℃,然后在“测量档”测定C/2的氢氧化钠溶液的电导率,将其值调至“8”附近。
二 电动势的测定1 电池表达式中,左侧为负极,右侧为正极,负极是阳极,正极为阴极。
2 测量电动势时应如何连接电位差计和待测溶液,为什么?答:电位差计正极连线连接待测电池正极,负极连负极。
为了形成电路的抵消作用。
3 在配制已知溶液时,如果所用固体NaAc 吸水,对所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及pH 值有何影响? 答:吸水导致所用醋酸钠的量偏少,导致ph 值偏小,而所测电动势偏大。
参考教材公式9,12.4 本实验所用盐桥内的电解质是什么?在制备盐桥时,电解质的选择应注意什么?答:KNO3,参考物理化学教材相应部分,三条内容。
《临床试验中源数据、必备文件、生物样本、安全性事件管理》培训试题满分100分,60分合格一、单选题(共15题,合计45分,每题3分)1、临床试验中的源数据不包括一下哪个()A、X光摄片B、CT胶片或电子图像C、心电图曲线D、受试者通讯方式(正确答案)2、源数据的采集不涉及以下哪个人员()A、研究者B、监查员(正确答案)C、研究护士D、药品/医疗器械管理员3、用于申请药品注册的临床试验,必备文件应当至少保存至试验药物?()A、临床试验结束后5年B、临床试验结束后10年C、被批准上市后5年(正确答案)D、被批准上市后10年4、医疗器械必备文件应当至少保存至()。
A、试验结束后5年B、临床试验结束后10年(正确答案)C、器械被批准上市后5年D、器械被批准上市后10年5、研究护士在采集生物样本前的样本采集包由谁来提供( )A、申办方合作的中心实验室(正确答案)B、SMOC、本院科室D、本院检验科6、临床试验中不良事件一定是什么事件?()。
A、药学事件B、医学事件(正确答案)C、与研究药物相关的事件D、与研究药物不相关的事件7、不良事件/严重不良事件收集的起点应该是()?A、签署知情同意书之后(正确答案)B、做完筛选期检查之后C、开始用药之后D、受试者出组后8、医疗器械临床试验中研究者获知SAE要在多长时间内上报?()A、24小时(正确答案)B、48小时C、72小时D、7天内9、药物临床试验中受试者出现以下哪种情况不属于严重不良事件 ( )A、导致死亡B、危及生命C、永久或者严重的残疾或者功能丧失D、受试者非医疗原因住院治疗(正确答案)10、严重不良事件由谁来向申办方报告?( )A、质控员B、研究护士C、研究者(正确答案)D、药品/器械管理员11、受试者在接受一个降压药物的临床试验访视期间出现轻微的尿路感染,此类事件属于()A、不良事件(正确答案)B、严重不良事件C、药品不良反应D、SUSAR12、当受试者日记卡无不适记录,但受试者回院内随访时告知某天某部位疼痛等不适,研究者应()A、按照AE在病历中如实记录(正确答案)B、不在补充记录C、让CRC在病历中记录D、上报SAE13、实验室检查异常有临床意义,则记录不良事件的开始时间为()A、样本检查的报告时间B、检查单开具时间C、样本采集时间(正确答案)D、填写病历记录时间14、申办者和研究者在不良事件与药物因果关系判断在不能达成一致时,结果判定以()为准A、申办者B、研究者(正确答案)C、伦理委员会D、专业委员会15、受试者死亡时未收集到不良事件结束时间,且非导致“死亡“直接原因的不良事件仍然持续,该不良事件的结束时间()A、受试者的死亡时间B、空缺,状态为“持续“(正确答案)C、受试者最后一次访视时间D、收到受试者死亡信息时的时间二、多选题(共5题,合计25分,每题5分)1、记录和描述不良事件信息至少应包括的下列哪些要素?)A、名称(正确答案)B、起止时间(正确答案)C、严重程度(正确答案)D、合并用药(正确答案)E、研究药物的相关性(正确答案)2、记录和描述严重不良事件应遵循的原则包括:()A、完整性(正确答案)B、一致性(正确答案)C、易读性(正确答案)D、可操作性3、不良事件的结果/转归可有如下状态()A、痊愈(正确答案)B、好转/缓解(正确答案)C、未好转/未缓解/持续(正确答案)D、愈伴后遗症(正确答案)E、致死(正确答案)4、当下列哪几项情况可以作为不良事件的结束()A、AE痊愈(正确答案)B、受试者状态稳定并不能恢复的更好(正确答案)C、AE得到合理解释(正确答案)D、受试者失访(正确答案)5、以下属于临床试验不良事件的有()A、受试者在访视期间不小心被开水烫伤导致手背红肿(正确答案)B、受试者发烧(正确答案)C、受试者检查报告出现AST升高,研究者判断无临床意义D、受试者未签署知情同意书前出现头晕三、判断题(共10题,合计30分,每题3分)1.不良事件与试验药物不一定有关系,与药物的不良反应有概念上的区别。
原子荧光光谱法培训考核试题单位:姓名:时间:得分:一、选择题(第1题—22题。
选择正确答案,将相应的字母填入题内相应的括号中。
每题2.5分,满分55分。
)1.原子荧光分析中,荧光类型有()热助线荧光和敏化原子荧光等。
A、共振荧光B、直跃线荧光C、阶跃线荧光D、共振荧光2.在以下说法中, 正确的是()。
A、原子荧光分析法是测量受激基态分子而产生原子荧光的方法B、原子荧光分析属于光激发C、原子荧光分析属于热激发D、原子荧光分析属于高能粒子互相碰撞而获得能量被激发3.原子化器的主要作用是()。
A、将试样中待测元素转化为基态原子B、将试样中待测元素转化为激发态原子C、将试样中待测元素转化为中性分子D、将试样中待测元素转化为离子4.在原子荧光法中, 多数情况下使用的是A、阶跃荧光B、直跃荧光C、敏化荧光D、共振荧光5.原子荧光的量子效率是指()A、激发态原子数与基态原子数之比B、入射总光强与吸收后的光强之比C、单位时间发射的光子数与单位时间吸收激发光的光子数之比D、原子化器中离子浓度与原子浓度之比6.下述哪种光谱法是基于发射原理?A、红外光谱法B、荧光光度法C、分光光度法D、核磁共振波谱法7.原子荧光光谱仪中,目前有()和()两类仪器。
A、色散系统B、非色散系统C、紫外检测器D、红外检测器8.七十年代末,由于()及各种高效原子化器的使用,AFS技术得到了较大发展。
A、高强度空心阴极灯B、激光器C、蠕动泵D、顺序自动进样器9.荧光猝灭的程度与()及()有关。
A、被测元素B、猝灭剂的种类C、灯电流D、载气流量10.在原子荧光分析中,原子浓度较高时容易发生(),它可使荧光信号变化和荧光谱线(),从而()峰值强度。
A、自吸B、变宽C、减少D、不变11.在原子荧光分析中,无论是连续光源或者线光源,光源强度越高,其测量线性工作范围()。
A、越宽B、越窄C、不变D、不确定12.原子荧光光谱仪的检测部分主要包括()。
A、分光系统B、光电转换装置C、放大系统D、输出装置13. 在原子荧光分析中,石英原子化器炉温过高会使()降低、()增高,但较高的炉温又有利于消除()干扰,所以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原子化温度。
《基础化学实验1》思考题参考解答一、化学实验基本知识和仪器洗涤1.本实验中洗涤了什么玻璃仪器?简述玻璃仪器的洗涤方法及被洗净的标准?本实验中洗涤了烧杯和锥形瓶。
玻璃仪器粘附的水溶性污物先用自来水冲洗,再用毛刷沾取去污粉刷洗,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后,再用蒸馏水润洗2~3次即可。
玻璃仪器上若粘附油性污物,在用水冲洗后,加入洗液浸泡一段时间,倒净洗液,再用自来水冲洗和蒸馏水润洗。
已洗净的玻璃仪器内外壁可以被水完全湿润,形成均匀的水膜,不挂水珠。
2.试用下列玻璃仪器时:锥形瓶、容量瓶、烧杯、量筒、碱式滴定管、试剂瓶、漏斗、吸量管、称量瓶和圆底烧瓶,哪些玻璃仪器在清洗干净后还需要用待装溶液洗涤的?上述玻璃仪器中,清洗干净后的碱式滴定管和吸量管还需用待装溶液洗涤。
3.用25mL量筒、25mL滴定管和25mL移液管移取最大刻度溶液的体积读数应如何记录?用25mL量筒移取最大刻度溶液的体积应记录为25.0mL,用25mL滴定管和25mL移液管移取最大刻度溶液的体积应记录为25.00mL。
4.实验预习是确保实验内容顺利完成的重要环节,在实验前要作好哪些准备工作?充分进行实验前的预习准备是做好实验、避免实验事故和提高实验效果的重要保证,为此在实验前应尽可能深入和全面地预习,除了应理解实验目的和要求、实验原理、实验所用试剂规格、用量、计算所需的常数和有关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实验操作步骤外,还应清楚实验中应该出现的实验现象、避免发生实验事故的注意事项、影响实验结果的操作关键、所用仪器的准备要求和基本操作方法等内容,才能使整个实验过程能有条不紊的依次完成。
二、物质的称量1. 什么是直接称量法和差减称量法?什么情况下用减量称量法称量?直接称量法是先称出空容器的质量,再按规范操作将试样逐一加入至所需质量。
差减称量法又称减量法,先准确称量样品和称量瓶总质量,然后按规范操作将所需样品“轻敲”入锥形瓶(或烧杯)中,再次准确称量该样品和称量瓶总质量,两次称得的质量之差即为该锥形瓶(或烧杯)中试样的质量。
1、表示定性分析鉴定反应的灵敏度的是:A、检出限量B、最低浓度C、检出限量和最低浓度D、稀释倍数2、取 0.05ml Cu2+试液,用K4Fe(CN)6鉴定,已知Cu2+的检出限量为0.02μg,则其最低浓度(μg/ml)为:A、0.04B、0.4C、4.0D、40.03、阳离子H2S系统中,Ⅲ组(铁组)组试剂是:A、pH=9 氨缓冲液中的(NH4)2CO3B、pH=9 氨缓冲液中的(NH4)2CO4C、pH=9 氨缓冲液中通H2SD、pH=5 溶液中通H2S4、在稀H2SO4中,能同时沉淀的是:A、Ag+, Hg22+, Pb2+B、Ag+, Hg2+, Pb2+C、Ag+, Ba2+, Pb2+D、Ca2+, Sr2+, Pb2+ , Ba2+5、在热的稀HC1中,能同时沉淀的是:A、Ag+, Hg22+, Pb2+B、Ag+, Hg22+, Bi3+C、Ag+, Hg2+,D、Ag+, Hg22+,6、在0.3mo1.L-1 HC1中通H2S,能同时沉淀的是:A、Ag+,Pb2+,Bi3+,Fe3+B、Pb2+,A13+,Cu2+,Bi3+C、Pb2+,Bi3+,Cu2+,Cd2+D、Hg2+,As(Ⅲ),Sb(III),Sn2+7、下列硫化物均为黑色的是:A、Ag2S,PbS,FeS,CoSB、As2S3,ZnS,FeS,SnSC、HgS,Fe2S3,NiS,CuSD、PbS,CdS,MnS,HgS8、混合离子定性分析中,用H2S系统鉴定需同时提前鉴定的是:A、Fe3+,K+,NH4+B、Fe2+,Mg2+,NH4+C、Fe3+,Na+,NH4+D、Fe3+,Fe2+,NH4+9、能同时与稀HNO3-AgNO3试剂反应的是:A、CI- Br- I-SO42-B、Cl-Br-I-PO43-C、Cl-Br-I-CN-S2-D、Cl-Br-Ac-NO2-10、能同时与稀H2SO4反应的是:A、CO32- ,SO32- ,S2- ,S2O32- ,B、CO32- ,SO32- ,PO43- ,Br-C、CO32- ,SO32- ,I- , Br-D、CO32- ,SO32- ,I- , Br-11、欲分离CuS和HgS,可选用:A、H2SO4,B、HNO3C、NH3·H2OD、HC112、进行离子鉴定时,怀疑所用试剂变质,应进行:A、空白试验B、对照试验C、光谱检验D、分离检验13、下列未知酸性试液,结果不合理的是:A、Ag+,Fe3+,A13+,NO3-B、A13+,Zn2+,C1-,SO42-C、Cu2+,Cd2+,NO3-,SO42-D、Fe3+,Co2+, I-, C1-14、已知无色强碱性试液中含第Ⅲ组阳离子,加入适量HC1后析出白色沉淀,再加入过量NH3.H2O,沉淀完全消失,试液中一定有:A、A13+B、Fe3+C、Co2+D、Zn2+15、欲使Zn2+与Fe3+分离,可采用:A、pH=9氨缓冲液中通H2SB、加入过量NaOHC、加入过量NH3·H2OD、加入六次甲基四胺16、向第Ⅰ、Ⅱ组阳离子的弱酸性试液中通入H2S时,得到黄色沉淀,沉淀用Na2S处理后有不溶的黄色残渣,试液中应有:A、Sn4+,B、As3+C、Cd2+D、As5+17、沉淀第Ⅰ组阳离子时,不能加入过多的HC1的原因是:A、酸度太高B、产生络合效应,分离不完全C、PbC12的溶解损失D、其它组离子会沉淀18、在试样的HCl溶液中,用NH4SCN鉴定Fe3+时,遇下列情况应作对照试验的是:A、蒸馏水不纯B、试剂变质C、所得结果刚能辩认D、pH可能不合适19、酸性溶液中,下列报告不合理的是:A、Fe3+,Na+,SO42-,CN-B、K+, SO42-,MnO4-,Br-C、Ba2+,A13+,NO3-,C1-D、Co2+,Mn2+,SO42-,Cl-20、下列硫化物能溶于HC1的是:A、MnSB、CuSC、HgSD、As2S321、常量分析的试样质量范围是:A、>1.0gB、1.0~10gC、>0.1gD、<0.1g22、微量分析的试液体积范围是:A、>1mlB、<1mlC、0.01~1mlD、<0.01ml23、试样质量在0.01~0.1g的分析称为:A、常量分析B、半微量分析C、微量分析D、超微量分析(痕量分析)24、试液体积<0.01ml的分析称为A、常量分析B、半微量分析C、微量分析D、超微量分析25、标定HC1的基准物质是:A、无水Na2CO3B、邻苯二甲酸氢钾C、硼砂D、Na3PO426、定量分析中,基准物质的含义是:A、纯物质B、标准物质C、组成恒定的物质D、纯度高、组成一定、性质稳定、无副反应且摩尔质量较大的物质27、可用来标定NaOH溶液的基准物质是:A、HCOOHB、H2C204·2H2OC、邻苯二甲酸氢钾D、Na3P0428、以下试剂能作为基准物质的是:A、干燥过的分析纯MgOB、光谱纯Fe2O3C、99.99% CuD、99.99% K2Cr2O729、可用来标定EDTA溶液的基准物质是:A、99.99%ZnB、PbOC、分析纯CaOD、基准AgNO330、用含有水分的基准Na2CO3标定HC1溶液浓度时,将使结果:A、偏高B、偏低C、无影响31、用酸碱滴定法测定K2CO3含量时,若K2CO3中含有少量Na2CO3,将使结果:A、偏高B、偏低C、无影响32、强酸与强碱滴定时,浓度均增大10倍,其突跃范围将增大:A、1个pH单位B、2个pH单位C、0.5个pH单位D、不变33、强酸滴定一元弱碱,当浓度均增大10倍时,突跃范围变化:A、2个pH单位B、1个pH单位C、0.5个pH单位D、不变34、硼砂保存于干燥器中(硼砂会失水),用于标定HC1其浓度将会:A、偏高B、偏低C、无影响35、用邻苯二甲酸氢钾(M=204.2)标定0.1mo1·l-1 NaOH,应称取基准物质的质量:A、0.2~0.3gB、0.3~0.5gC、0.4~0.6gD、0.6~0.9g36、碘量法测定含铜(M=63.5)约50%的试样,用0.10mo1.L-1Na2S2O3滴定,消耗体积为25ml,需称取试样:A、0.32gB、0.64gC、0.96gD、1.28g37、下面论述正确的是:A、精密度高,准确度一定高。
B、准确度高,一定要求精密度高。
C、精密度高,系统误差一定小。
D、分析中,首先要求准确度,其次才是精密度。
38、根据分析天平的称量误差(±0.1mg)和对测量的相对误差(0.1%),下列论述正确的是:A、试样重量应≥0.02gB、试样重量应≥0.2gC、试样重量应<0.2gD、试样重量应≥2.0g39、定量分析中精密度与准确度的关系是:A、准确度是保证精密度的前提B、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前提C、分析中,首先要求准确度,其次才是精密度D、分析中,首先要求精密度,其次才是准确度40、若试样的分析结果精密度很好,但准确度不好,可能原因是:A、试样不均匀B、使用试剂含有影响测定的杂质C、使用未校正过的容量仪器D、有过失操作41、从精密度好就可判断分析结果可靠的前提是:A、随机误差小B、系统误差小C、平均偏差小D、标准偏差小42、下列情况引起偶然误差的是:A、重量法测定SiO2时,硅酸沉淀不完全B、使用于腐蚀了的砝码进行称量C、滴定管读数最后一位估计不准D、所有试剂中含有干扰组分43、下面情况属系统误差的是A、移液管移取溶液时管尖残留量稍有不同B、称量用的砝码腐蚀C、标定EDTA的金属锌不纯D、天平的两臂不等长44、可减免分析测试中系统误差的方法是:A、进行仪器校正B、认真细心操作C、作空白试验D、增加平行测定次数45、重量分析中,沉淀的溶解损失属:A、过失误差B、操作误差C、系统误差D、随机误差46、碱式滴定管管尖气泡未赶出,滴定过程中气泡消失,会导致:A、滴定体积减小B、滴定体积增大C、对测定无影响D、若为标定NaOH浓度,会使之减小47、下列论述中不正确的是A、偶然误差具有随机性B、偶然误差具有单向性C、偶然误差在分析是无法避免的D、偶然误差是由不确定因而造成的48、欲配制pH=5的缓冲溶液,下列物质可用的是:A、HCOOH(PKa=3.45)B、六次甲基四胺(PK b=8.85)C、NH3.H2O(PK b=4.74)D、HAc(PKa=4.74)49、强酸滴定弱碱应选用的指示剂是:A、酚酞B、百里酚酞C、甲基红D、百里酚蓝50、N a OH滴定H3PO4(PKa1-PKa3:2.12,7.20,12.36)至Na2HPO4应选用指示剂是:A、甲基橙B、甲基红C、酚酞D、百里酚酞51、配制的NaOH溶液未除尽CO32-,若以H2C2O4标定NaOH浓度后,用于测定HAc含量,其结果将会:A、偏高B、偏低C、无影响52、上题中的NaOH用于测定HC1-NH4Cl中的HC1,其结果将会:A、偏高B、偏低C、无影响53、下列混合液能出现两个滴定突跃的是A、HC1-HAc(pka=4.74)B、HAc-HF(pka=3.18)C、HCl-H3PO4(pka1=2.12,PKa2=7.20,pka3=12.36)D、HC1-H2C2O4(pka1=1.22,pka2=4.19)54、在非缓冲溶液中用EDTA滴定金属离子时,溶液的pH值将:A、升高B、降低C、不变D、与金属离子价态有关、55、下述说法正确的是:A、EDTA与无色金属离子形成无色螯合物B、EDTA与有色金属离子形成无色螯合物C、EDTA与无色金属离子形成有色螯合物D、EDTA与有色金属离子形成颜色更深的螯合物56、Fe3+、A13+对铬黑T有:A、僵化作用B、氧化作用C、沉淀作用D、封闭作用57、下列指示剂中,哪一组全部适用于络合滴定:A、甲基橙、二苯胺磺酸钠,NH4Fe(SO4)2B、酚酞,钙指示剂、淀粉C、二甲酚橙、铬黑T,K-B指示剂D、甲基红、K2CrO4, PAN58、用EDTA直接滴定有色金属离子,终点所呈现的颜色是:A、游离指示剂的颜色B、EDTA-金属离子络合物的颜色C、指示剂-金属离子络合物的颜色D、上述A与B的混合颜色59、用含有少量Cu2+的蒸馏水配制EDTA溶液于pH=5.0用锌标准溶液标定其浓度.然后用上述EDTA于pH=10.0滴定试样中的Ca2+,向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是:A、偏高B、偏低C、基本无影响60、用EDTA滴定金属离子M,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C M一定,lgK’MY越大,则滴定突跃越大B、若C M一定,lgK’MY越小,则滴定突跃越大C、若lgK’MY一定,C M越大,则滴定突跃越大D、若lgK’MY一定,C M越小,则滴定突跃越大61、用EDTA滴定Bi3+时,消除Fe3+干扰宜采用A、加NaOHB、加抗坏血酸C、加三乙醇胺D、加氰化钾、62、在Fe3+、A13+、Ca2+、Mg2+混合液中,用EDTA测定Fe3+,A13+含量,为了消除Ca2+,Mg2+干扰,最简便的方法是:A、沉淀分离B、控制酸度C、络合掩蔽D、溶剂萃取63、用EDTA滴定Pb2+,要求溶液的pH=5,用以调节酸度的缓冲液应选:A、NH3-NH4Cl缓冲液B、HAc-NaAc缓冲液C、六次甲基四胺缓冲液D、一氯乙酸缓冲液64、在pH=5.0,用EDTA滴定会有A13+、Zn2+、Mg2+及大量F-的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