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特区农村货币流通状况浅析
- 格式:pdf
- 大小:501.09 KB
- 文档页数:4
农村出纳的风险浅析一、农村出纳的重要性出纳是一个会计名称,通常包括出纳工作和出纳人员两个层面。
出纳工作是企事业单位中货币资金、票据和有价证券的收付、保管、核算工作的总称。
出纳人员是指担任出纳工作的人员,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出纳,他们的主要工作是办理货币资金和各种票据的收付,保证自己经手的货币资金、票据的安全和完整、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
出纳是财会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会计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在分工的基础上相互协作,他们共同完成会计任务,互相牵制、互相控制。
出纳主要分管货币资金、有价证券、票据等的收付、保管和核算,确保资金等的合理使用和安全完整,而会计负责账目的核算,为经济管理和经营决策提供核算资料。
当前,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特别是靠近发达城镇的农村,通过招商引资,集体资产如土地,厂房不断盘活,再通过出让或转租壮大集体经济。
村委会为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各式应酬交际增多,由此涉及到集体报销的种种票据。
集体经济的发展带来现金的增多,与现金的业务往来增多,涉及到合同款项的收付、租金的收付、村民福利支出等诸多方面。
在村委会方面,通过临时的方式由某个干部兼管资金,本人即使有财务知识也往往力不从心,如只是随便由某不具现代财务知识的人管理,就更容易发生错漏和混乱,账目糊涂。
假如存在侵吞集体资产的情况,一时也难以明查。
矛盾越来越突出,使得在集体经济较强的农村,独立设置一个出纳岗位从事出纳工作,专门处理各式现金收付就很有必要。
二、农村出纳面临的风险出纳直接以钱为工作内容,而钱是利益的重要体现,在钱的方面马虎不得。
农村出纳面临着以下几种风险:1、现金收付的风险现金收付的风险在货币层面主要有收付数额不对,收付假币或残币。
一叠人民币,宣称的钱额与实际额不符合,少一张多一张,有时甚至是多一叠或者少一叠,不能准确清点或过于自信不去清点时就造成收付数额不对。
如发放工资时,应发1500元,实际多发一张百元钞,发了1600元;到银行取钱时,应取10万元,结果包好的人民币以万为一叠刚好少一叠。
厦门市西坂村“金包银”模式的探析与借鉴思考【摘要】本文介绍了厦门市探索的金包银模式的背景和含义,并着重论述了笔者亲历的西坂村金包银项目的模式体系,包括项目的概况、建设形式、产权分配、融资配售、经营管理和收益分配等内容,并分析了其实践意义和主要存在问题,最后提出村级类似开发项目借鉴该模式的几点思考建议,富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农村失地农民金包银模式经验借鉴一、引言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业和城市建设日益扩大,对农村土地的征收利用也越来越多,农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建设已成为我国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流和趋势。
然而,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大量农民赖于生存的生活、生产资料——土地被征用,形成了众多的城中村、无田村,产生了大量的失地、失业农民。
如何处理好被征地农民的后顾之忧,解决失地农民的生产、生活出路,是近年来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为此,各地积极地做了各种各样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其中也不乏富有借鉴意义的做法,如金包银模式。
本文笔者亲历了最具代表性的西坂村金包银项目实施全过程,通过该项目实例的全面分析,总结其实践意义和存在问题,提出被征地村庄启动实施类似的开发项目,应如何有效借鉴金包银模式,扬长避短,以期实现预期的经济效益。
二、厦门市金包银模式的产生背景和含义1、金包银模式的产生背景厦门市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龙头地区,20XX年明确提出了坚持以发展工业为重点的经济发展战略,确立了把工业集中区载体建设作为发展工业的重要策略,积极实施工业腹地向岛外拓展。
同期,在新成立的翔安区规划了总面积25平方公里火炬(翔安)产业区,随着该开发区的迅速启动和推进,与大面积征地拆迁并存的失地农民转产、转业问题,成为当地政府需要积极应对、妥善解决的问题。
金包银模式的代表性项目——位于火炬(翔安)产业园区北侧周边的西坂村金包银试点,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催生出来的。
1概述我国是农业经济大国,但是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我国农业发展相对落后。
农村信用社主导的农户小额贷款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三农”资金的发展。
但是,从近几年的农户小额贷款总体运行情况分析,客观上并没有取得真正的成功。
国家颁布一系列有关农户小额贷款的文件,各地区贷款比例大幅度增长,但是,农民贷款投资的项目与国家的发展制度不相符,导致农户小额贷款存在一定的弊端。
2农信社农户小额贷款风险分析将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贷款风险总结为系统风险、政策性风险、信用违约风险、管理风险四大类,可以通过不同的政策规避或转移不同的风险,以下几点对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贷款风险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
2.1自然环境带来的风险农户小额贷款为农民提供了更多更广的脱贫渠道,但是避免不了周期性的自然灾害,无论发生旱灾、洪灾还是地震,首当其冲的就是农业。
这样一来,市场上就会形成供需不平衡,市场流通不畅,农民收入大大减少。
这些都是市场不确定因素,这就影响了农户当年的还款效率,农民无法还款,影响信用社周转资金,形成了信贷风险,自然灾害就是解决贷款风险的主要问题之一。
2.2国家政策主导的风险农户小额贷款后的资金运用,更多取决于国家的各项补贴政策。
政府制定的不同政策也会有不同的风险存在,也就影响了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贷款该起到的作用。
政策下放后,其他的欠缺资金农户更依赖于农村信用社,一旦优惠政策变更或取消对贷款者来说就遭受风险的冲击。
而农户小额贷款的利率这一政策也不够完善,没有做到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利率,有些贷款者无法承担高额的贷款利率,无法到期偿还本息,形成信用机构的滞账,坏账,形成农信机构资金键条衔接不上、运转困难的风险。
2.3信用违约的风险农户小额贷款无抵押担保,贷款者也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合同的重要性。
无论还款人是对还款期限认识不够严谨还是无力偿还贷款,都对农村信用社的发展造成很大影响。
有些信贷者只要资金运转不周就会想到农村信用社贷款这个暂时性的保护伞,想方设法收集亲朋好友的贷款证,有的农户小额贷款从几万到几十万甚至更多,最终形成虚假信用,而申请贷款手续简便,没有完善“证件齐全,担保贷款”等各种制度。
县域人民币流通情况调查报告报告题目:县域人民币流通情况调查报告报告摘要:本报告基于对县域内人民币流通情况的调查分析,旨在了解和评估县域内人民币的使用频率、流通渠道、支付行为及对电子支付的接受程度。
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观察及相关数据分析,为县域相关部门提供了一份详实的报告。
一、调查目的和方法: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县域人民币的流通状况,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的方式获取数据。
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85份,并对相关机构的人员进行访谈。
二、调查结果分析:1.人民币使用频率:通过对调查对象的问卷数据,发现县城居民95%以上每天都使用人民币进行消费,农村地区则稍低,约为85%。
人民币的流通量较大,基本可以满足日常交易需求。
2.人民币流通渠道:人民币主要通过银行、ATM、商场及一些小商店流通。
银行是最主要的流通渠道,占比达到80%以上。
ATM的使用率也较高,方便大家随时取款。
3.支付行为:在支付行为中,现金支付仍然占据主导地位,约占80%。
电子支付方式如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已逐渐普及,但在县域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只有10%左右的人使用电子支付。
4.对电子支付的接受程度:电子支付在县域内的接受程度较低,主要原因是老年人和部分农村居民对电子支付持怀疑态度,缺乏相应的使用经验。
同时,电子支付设备(POS机、刷卡机等)在农村地区普及率较低,也影响了电子支付的推广。
三、调查结论和建议:1.人民币在县域的流通量大,能够满足大部分居民的交易需求。
2.银行和ATM是人民币的主要流通渠道,应加强相关机构的服务质量,提高ATM的覆盖率。
3.电子支付在县域内推广仍然面临一定困难。
相关机构应加强对老年人和农村居民的培训,提高他们对电子支付的认识和使用能力。
4.电子支付设备的普及度需提高,相关机构应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入,提供更多的POS机和刷卡机。
5.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推动电子支付在县域的普及和应用。
六、致谢:感谢各位参与问卷调查的居民和相关机构的支持和合作,为本次调查提供了宝贵的数据和信息。
日益突出,消费基金增长过快,必然减少扩大再生产基金,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因此
,
作
为在农村经济中起枢扭作用的农业银行,应当运用管理货币的职能,对消费基金加以控制和
弓!导,监督企业单位严格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支付工资、奖金和各类补贴;对一些单位存在的向题,要及时向有关部门和党政领导汇报,以便及时解决;并要开办“以存定贷”的消费贷款,有计划地引导城乡居民将远期消费转化为近期消费,近期消费转化为远期消费,保证
市场的供求平衡
。
4改革结算办法、加速资金周转。结算方式的改革要本着方便群众,有利流通,促进生
产的原则,按照横向经济联系的特点和要求,积极改曲线结算为直线结算,跨区结算为直
达
结算,以适应商品直达运输、直达购销的需要。要创造多种信用工具和简便灵活的结算方式,如推行支票结算办法,逐步开展保付支票、旅行支票、本票、限额支票业务,用支票结算方式代替托收承付、委托收款。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票汇结算,开展票据贴现。开办银行结算咨询服务业务,以达到结算手续既简便迅速又安全可靠。也要合理组织结算凭证的流向,减少结算资金的在途时间。经常深入企业搞好调查研究,采取具体措施、疏通结算渠道。做到赶班
投
邮、及时发电,当日结算凭证当日处理,加速资金周转。还要认真执行制度,严格结算纪
律,组织结算工作人员认真学习法律法规,增强法制观念,做好转帐结算的基础工作,并要改善服务态度,使客户满意,从而扩大转帐结算在整个货币流通中的比例
。
5积极组织商品回笼和非商品回笼,保持市场货币的相对稳定。首先,必须坚持做好商
品回笼,这是货币回笼的大头,农业银行应积极帮助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搞好“两清一挖”,帮
助企业开展信息活动、搞好购销、使企业能够坚持做到早计划、早按排、早购进、早销售
,
以保证农村商品供应与购买力的基本平衡。同时,还要积极开展非商品回笼,更多的吸收社会
闲散资金,把消费资金转化为建设资金。在当前,农业银行应开办多种形式的储蓄存款,适
当提高存款利息,增加档次、增设储蓄网点、加强服务,把储蓄和引导消费有机地结合起来,调节供求矛盾。另外,应切实抓好到逾期贷款的收回工作,坚持按期限管理,把应收回
的资金积极组织归行。加速信贷资金周转。还要积极支持方兴未艾的第三产业,扩大服务性回笼,根据当前城乡居民消费的特点,兴办文化、娱乐、医疗、卫生、修理、旅游、缝
纫、修缮等投资少见效快的服务项目、扩大服务收人、减少市场货币流通量,保持市场货币
流通的相对稳定
。
(吴贵珍农业银行河南省分行尹趋然、陈新云、李焕国农业银行河南唐河县支行)
(责任编
辑:刘
芸芸)
厦门特区农村货币流通状况浅析农业银行厦门市支行黄仁
山
1986年厦门市农村的货币流通,不管从信贷方面还是从现金方面看,都有许多新的
情
况。本文拟就此作一些初步的分析。`、当前旋门市农村鱼币流通的特点。随着特区农村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农村的货币流通状况也产生了一些新的特点,这些
特点
可归纳如下
:
1各项贷款的放收数较1985年大幅度减少。1986年厦门市农行各项贷款累计放出39584万元,比1985年减少21577万元,累计收回贷款36216万元,比1985年减少24892万元。2现金收支从1985年的投放差一跃成为较大的回笼差,“农村投放、城市回笼”的传统
现象得到改观。1986年厦门农行现金收入共34322万元,支出29301万元,回笼差额5021万元,而1985年是投放差额1388万元。1986年厦门市农行把组织农村存款工作摆在各项工作的
首位,从各条渠道,采取各种措施,扩大货币回笼。其中,商品销售收人增加额大,共收人
19
173万元,较1985年增收3561万元,农村储蓄存款增长较快,行社储蓄余领已突破亿元大关,达11520万元,比2985年增加5296万元
。
3农村收入增长率减慢。1985年厦门农民纯收人人均为540元,居全省之首,与1984年比
增长率为364肠;1986年农民人均收人都均为5“元,与1985年相比,增长率仅为46%。这是
因为1986年气候差,种植业普遍欠收造成的。1986年粮食总产量比1985年下降127%;油料总产量下降25%,蔬菜总产量下降74%,水果比1885年减产43%;全市农业总产值为228亿
元,比1985年下降6%(以上资料根据市统计局文件)。1986年厦门农村形势可概括为“两
增两减”,即乡镇企业产值增,农业产值减,养殖业增,种植业减,所以总的来说农民收人
增长率减慢。4资金横向流通活跃。1986年厦门首次利用世界银行农村信贷项目贷款403万元(包括
配套资金),建立了2103亩对虾和1643亩淡水鱼精养池。目前对虾已全部收成,总产值达20。多万元。由于外贸收购政策价格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对虾大部分是广东来厦门向承包户用现金收购,然后经广东辗转出口,其他农副产品如海砺、蔗糖等,也是通过现金交易,由广
东、江西、晋江等地来人收购的。因此,现金流入量大增,单从广东流入的现金达300万元
以上。从流出方面看,厦门特区建筑业的蓬勃发展,外地建筑工人、民工把工资收人汇往外
地老家。此外,厦门有600多家内联企业,与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进行横向联合,特别
是闽南三角州经济的密切交往和联合,使厦门与外域的资金往来更加活跃。5农村货币投放与回笼的季节性差距缩小。农村货币需求发生变化,由过去的春夏集中
投放、秋冬陆续回笼改变为分散均衡的投放与回笼。近年来,厦门农村除了传统的粮食、花
生、甘蔗和桂元等生产外,广泛开展多种经营,五业并举。单从30多个国家引进的畜妆、水
产、果菜、花、树木和药材等优良种苗及先进技术就达2000多种,因此各种产品生产周期或季节性互相错开,农副产品投产和上市的时间性不象以往那样集中。而且,农村集体、个体
与联合体出售的总产品中,种植业产品的比例下降到不足30纬,因此由种植业季节性变化决
定农村货币流通季节性变化的程度也减少
了
。
6现金交易已成为农村资金结算的主要形式。现金交易比例迅速扩大,转帐交易比例明
显减少,这种趋向城乡皆有,但重点在农村。目前厦门农村结算中,如以笔数计,现金的比
例约为85%,若按金额算,现金占40%左右,主要是因为企业间交易以及与外地大宗往来采
用转帐,而集市交易、农民购买生产、生活资料基本上使用现金,对专业户、承包户和联营
户的贷款,也大都是以现金形式支付.国家收购农副产品,主要是农户,直接交售,户交户绪,绝大部分朵取现金结算。因而,农村的结算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
化
。
7农村储蓄增一氏速度大大快于农民收人的增一民速度。据市统计局调查,1986年厦门农
民
收入增长率为46写,而厦门农村储蓄的增长率为40%多,这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厦门组织农村储蓄存款方面成绩是显著的。厦门农行主要采取增设储蓄网点、改进服务、培养储源
,利
用电视、广播和刊物进行广泛的储蓄宜传,聘请商店营业员代办储蓄、与企业合办储蓄所
、
增加储蓄种类等办法,有效地促进了储蓄工作的开展和货币回笼。目前代办收储达142多万
元,占全行有奖储蓄余额的20肠以上
。
8农民的收人和消费结构发生较大改变。据同安县的调查资料,农民收入中,家庭经营
收人的比重最大,占6830%,家庭副业收人已成为目前农村的主要收人来源,而从集体和联合体中所得收入仅占7肠
。
在消费支出中,生活消费支出的比例最大,占现金支出的454%,其中食品消费支出
所占的比例最大,占4967%;而生产性支出仅占251%(余为其他支出)。文化生活服务支出,由1985年的082%增加到184写,反映了厦门农村文化生活的日益丰富和活跃。
二、目前厦门农村货币流通中应注意的新愉况及其近期发展趁势
1物价指数上升多,农村货币量有偏多的趋势。几种主要食品价格及其指数见表
:
单位:公斤/元
品种集市价格个体物价指数(%)
19851986
一}
130157
179125
125156213月任,曰八nUO材,曰ùhCUO…”n八Uj4,白JqOC“ó厅才,土9一,曰…月n八QUJ米莱蒜鱼白大卷青带鲜鸡蛋(个)0200。253601。60。60
。40
ù勺O
口
鸡砺海活
大部分个体物价指数的迅速上升,必然引起综合物价指数的提高。生产资料、建材等也有不同程度的提价。这些主要是由下列诸因素引起的:首先是农民和职工货币收入增多,消费水平亦随之提高,物质产品的生产跟不上购买力的增长,而且厦门有10。百多家三资企业,这些企业职工工资往往比一般企业高出30~50%,有的甚至高出
一倍以上,形成了一股强购买力。其次是区域之间商品流通渠道增加,外埠人常来厦门大量购买地方产品。再次,厦门旅游业日益发达,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游客。1985年已接待外宾和港、澳、台同胞847万人。各种全国性、全省性的部门会议不间断地在厦门召开,使厦门市场货币量增多,地方农副产品供不应求。这种趋向近期内有增无减
。
2农民手持现金增多。据调查目前厦门农民人均持币最达75元以上。农户既是生产单
位,又是消费单位,他们为了组织生产,必须留有一定数量的生产备用金和日常生活备用金
,
生产越是发展,生活水平越是提高,这种备用金就越多。目前一般承包户、专业户都需有成
,令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