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综述

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

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

摘要:自然是人赖以生存的空间,人与自然不应是奴性关系,而是协调发展的关系,为实现我国经济长远发展,中国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

路,开展低碳生活,发展循环经济,借鉴西方经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关键词:自然生态科学中国可持续发展

引言马克思主义原理及自然的历史发展关系告诉我们,人与自然必须和谐相处,上世纪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及环境恶化的教训告诉我们,挑战自然,必将自食恶果,受到自然界的惩罚,中国处于高速发展时期,为了以后长远发展大计,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 自然界

1.1自然与自然界的关系

在古希腊思想中,自然并不指称自然界。据海德格尔考证,自然一词的源初含义在古希腊是指涌现和无蔽状态,是指事物充分真实显现自身。他说自然,意指生长。自然是指古希腊的涌现或本性,自然界则是自然概念的现代性含义,表示人生活于其中的物质世界、自然物的总和。自然和自然界二者关系是:自然是使自然界和自然物应该如此显现自身的根源,是使事物成为该事物的内在依据。自然蕴涵在自然界之中并通过自然界表现出来,自然界则被自然所规定,并依据自然而生成和变化;自然是自然界和自然物的内在本性,自然界和自然物则是自然的外部显现;自然离开自然界和自然物无所栖身,自然界和自然物缺乏自然也就丧失了自身的规定性。

自然沦落成为具有物质属性的自然界,从哲学世界观方面讲,意味着人与自然分裂、对立和人成为自然世界的主人;从价值观和实践生活方面讲,意味着将自然界工具化,将人类对其的占有和掠夺合理化。这就是说,自然沦落为自然界,标志着人与自然主奴关系的建构和价值心态的变异,而这种主奴关系和价值心态必然导致现代人在改造自然界的实践活动中,任意地掠夺自然、榨取自然、根本不必考虑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再生能力;任意地把废气、废水、废物排放给自然界,根本不顾及生态环境自身的净化能力;人类只对自己的同类承担责任,而根本不必对自然界的残破承担任何道义。生态危机正是这种价值心态的逻辑结果[1]。

1.2 环境价值论

环境是人类对其周围世界认识的概括和总结,其内涵和外延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整体性发展和进步而不断丰富和拓展。在环境科学中,环境指的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是与人类发生相互作用的自然要素的总和。

环境具有整体性、区域性、变动性等基本特性。整体性。这是指环境的各个组成部分和要素之间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区域性:,在各个不同层次或不同空间的地域,环境的结构形式、组织水平、能量物质流动规模、途补和稳定程度等,都具有相对的特殊性,从而表现出区域性的特征,变动性。环境的变动性从环境系统内外两个层次来理解。

倘若离开了对生态环境利用、改造的正确价值引导,就会不可避免地重蹈西方发展道路的覆辙。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人类社会普遍面临的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的两难处境,更凸显了环境价值研究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方向努力探索一个不同于传统土业化模式的经济价值上,环境价值相同步的持续发展模式,也要求我们变革传统观念中不适于人与环境关系本真面目的各个方面,形成富有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的环境价值观。这正是人与环境价值关系的一种当代求解[2]。

2 自然界与人

2.1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具有必要性。人类在改造与征服自然的过程中,取得了无以比拟的巨大成就,人在自然面前似乎真正做到了无所不能。人类在讴歌生产力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的同时,却发现改造与征服自然所付出的代价是惨痛的。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具有可能性。从人的角度看,人的能动性有待于进一步发挥,这为人和自然协调发展在主观上提供了可能性。从能动性本身来讲,它包括两个方面:在认识自然中表现的能动性和在改造自然中表现的能动性,二者互为前提,不可分割。从自然的角度看,自然界所具有的潜力是无限的,无穷无尽的,这为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在客观上提供了可能性。

协调发展要将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在认识方面要重建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的有机统一体的观念。在思维方式上要以互利型思维方式取代功利型思维方式。在伦理观上要确立一种新的道德观,明确人类对自然也同样负有道德责任。

2.2生态科学

生态科学是研究生命有机体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是在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产生的一门关于认识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有它自己独特的科学内涵和本质特征。

生态科学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第一,它研究具有适应复杂环境变化能力的不同层次的生物有机体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复杂相互作

用关系和机制。第二,它全面概括了生物与环境的多元相互作用关系,不仅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的相互关系,也包括生物有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不仅包括环境对于生物的决定作用,也包括生物对于环境的能动改造作用。第三,它揭示了生态科学与达尔文进化论之间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生态科学继承了达尔文的“进化论范式”,更广泛和深入地研究生物个体以上不同层次的生物有机体与环境系统相互作用的适应和进化机制,扩展了达尔文进化理论的适用范围,而且对于生物群体之间关系的揭示更为全面。第四,它指出了生态科学与博物学中自然经济体系思想的联系,预示了人类社会经济与自然界经济之间的密切联系,人类社会活动与自然资源环境之间的依存和制约关系[4]。

3 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

3.1 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

为了取得长期的经济增长,中国必须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中国的目标是成功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

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面临众多挑战。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问题,包括水污染、水资源的分布不均和洪涝灾害问题。中国被认为是世界上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由于土壤的侵蚀和经济发展,从1949年以来,中国失去了1/5的农业土地。中国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快速经济增长,也伴随着能源需求的加倍增加。机动车使用的快速增加导致的能源需求和污染问题也将加大中国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中国也存在众多的人口问题。中国面临着如何养活不断增长的人口这一严峻考验。

为保证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我们必须做到:中国必须继续严格控制人口。中国的发展必须积极实践三种利益兼顾原则,使社会和环境利益等于或者高于经济利益。中国必须执行和加强严格的污染控制标准。中国必须鼓励使用公共交通而不是私人汽车。国家环保总局必须有更多的财政支持和政治影响力。必须允许甚至鼓励像/自然之友这样提倡环境保护的非政府组织数量的增加和影响力的加强。中国应该在推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活动中身先士卒。中国必须重视保护耕地,增加耕地及水资源的产出能力,以及重新造林。中国必须进行全面的成本核算,争取把环境和社会成本也纳入到传统的成本核算系[5]。

3.2 我国低碳发展之路

低碳发展是解决我国现阶段可持续发展主要问题的重要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