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资本论》中的生态思想
- 格式:pdf
- 大小:247.88 KB
- 文档页数:2
论马克思《资本论》中的生态思想 柯琳 (安徽大学哲学系安徽合肥230000) : 号 ::::::::::::::::辜 鸯 ::A ::::::::::::::::辜蔓缅 '0 ÷ 回 i : 摘要:本文旨在从人与自然的关系、资本主义制度的生态批判以及共产主义的生态文明等三个方面来阐述马克思《资本论》中 的生态思想.深入研究这些思想.充分认识资本逻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对于我国当前进行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 篓。_ . , , . _ . ・ 。 关键词:物质变换 劳动 资本主义共产主义 《资本论》是标志着马克思生态思想成熟的著作,探究《资本 论》中的生态思想。对于解决当前的生态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 义。本文试图从人与自然的关系、资本主义制度的生态批判以及 共产主义的生态文明等i个方面具体地阐述《资本论》中的生态 思想.以契合于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一、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人类探讨的永恒话题。马克思在《资 本论》中主要提出了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 变换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自然条件.也是人类生活的 现实内容。 (一')‘‘自然的先在性”——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的前提 “人在生产中只能像自然本身那样发挥作用.就是说.只能 改变物质的形式。不仅如此,他在这种改变形态的劳动(本身)中 还要经常依靠自然力的帮助 ”①不管人们如何强调自己的与众 不同.也不管人类多么自以为是地把自身的劳动看做是一种伟 大的力量.人如果想要创造出任何的产品.大自然是物质资料提 供的先决条件.人们只能在这个自然给定的条件上.对自然进行 物质形态的改变。因此,人类的劳动过程无法脱离自然的制约. 从而,在整个(人类的)价值形成活动中,自然的素材被转变为对 人类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同时,人作为自然的一个部分.人与 自然的物质变换是自然与自身相联系。人是以自然作用于自然: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十分强调自然生产力思想。所谓自然生产 力,是“不需要代价…未经人类加工就已经存在的。” 口气候、水 分、土壤、森林、矿藏等。 (二)以劳动为中介的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新陈代谢) 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是以生产劳动为中介的:“劳动首 先是人与自然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中介、调整和控制人 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 人自身作为一种自然力与自然 物质相对立。为了在对自身生活有用的形式上占有自然物质.人 就使他身上的自然力——臂和腿、头和手运动起来 当他通过这 种运动作用于他身外的自然并改变自然时.也就同时改变他自 身的自然。” 劳动过程中,人们使自然物发生了改变.成为人 类所需要的产品,用来满足人类的需要。马克思运用历史唯物主 义的观点,分析了劳动这一区别于人类与动物的根本特征.深刻 地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动物与自然是单纯的依存关系 动物本身是自然的一部分,这样,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就处 于能动的创造者的地位 马克思指出,劳动“是为了人类的需要而占有自然物.是人 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一般条件.是人类生活的永恒的自然 条件.因此,它不以人类生活的任何形式为转移,倒不如说.它是 人类生活的一切社会形式所共有的。”④。马克思的这段论述清楚 地表明了劳动与物质变换的关系 首先.劳动是实现人与自然物 质变换的前提条件,缺少这一条件.物质变换就无法进行。其次, 劳动是人类生活永恒的自然条件.劳动的永恒性就意味着物质 变换的永恒性,劳动终止了,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即行终止.人类 也将不复存在。最后,劳动具有普遍一般性,它是人类生活的一切 形式所共有的买我们应该超越历史的规定性考察劳动的一般性和 物质变换的永恒性.把握历史发展普遍性与一般性的关系 二、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生态批判 (一)生态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的扩张本性 马克思的资本理论。不仅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危机、人 口危机、社会危机的实质和根源,而且也内在地包含了生态危机 的实质和根源。资本是一种能够实现自行增值的价值 马克思 说:“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⑤这是 资本的生命力所在.也是资本存在的理由。为了使自己增值。资 本的所有者竞相扩大生产规模.不断地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取得 更多的剩余价值.盲目地为生产而生产.加强了对自然界的过度 开发和利用。这样,资本主义社会在发展生产力的同时.也带来 了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 在乡村.人们不断地把产出物从土地上 拿走.“破坏着人和土地之间的物质变换.也就是使人以衣食形式 消费的土地的组成部分不能回到土地,从而破坏土地持久肥力的 永恒的自然条件。”⑤这样.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在人与自然的 “新陈代谢”过程中制造了一个“无法弥补的裂缝” 特别是工业 化以后,人类开发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加强.生态危机与经济 危机、社会危机交织在一起.成了资本主义的不治之症 资本主 义只能在局部范围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危机带来的危害.但是 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为此需要对我们的直到目前为止 的生产方式.以及同这种生产方式一起对我们现今的整个社会制 度实行完全的变革 ”⑦ (二)资本主义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1、资本主义生产对外部自然的破坏 资本具有无限积累的本性.资本积累对作为生产资料的自然 物的需求存在无限增长的天然趋势,资本主义生产在对不可再生 资源消耗的同时,产生了大量的废物。资本积累试图突破自然设 立的时间界限,贪婪地剥夺自然,造成自然的满目疮痍 资本积 累和资本主义生产破坏了森林,如“英格兰没有真正的森林”.苏 格兰的“鹿林”中没有一棵树木。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生产也破 坏了土地,盲目的掠夺欲,必然使地力枯竭。“资本主义农业的任 何进步,都不仅是掠夺劳动者的技巧的进步,而且是掠夺土地技 巧的进步,在一定时期内提高土地肥力的任何进步.同时也是破 坏土地肥力持久源泉的进步 ”⑧ 2、资本主义生产对人的自身自然.即对工人健康的破坏 “资本主义生产使它汇集在各大中心的城市人口越来越占优 势,这样一来,它~方面汇集着社会的历史动力.另一方面又破坏 着人和土地之间的物质变换,也就是使人以衣食形式消费掉的土 地的组成部分不能回到土地,从而破坏土地持久肥力的永恒的自 然条件。这样,它同时就破坏城市工人的身体健康和农村工人的 精神生活。”◎。马克思利用当时的在《工人视察报告》、《童工调查 委员会》和《公共卫生》等官方的调查报告,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 义生产对工人健康的破坏。在资本主义工厂中劳动的物质条件 和环境很差。人为的高温,充满原料的空气,震耳欲聋的喧嚣声 不断地损害工人的一切器官。而且在密集的机器中活动.有时会 发生工伤和生命危险。资本家为了节省花费.对劳动条件和劳动 保护设备尽量缩减,甚至对应有的空间、空气、阳光进行掠夺。因 此,正像空想社会主义者傅里叶说的.工厂是“温和的监狱” 三、共产主义的生态文明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本身进行了深刻的分析. 并批判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资本(下转第8页)
12 1.独立生活指导 现在的学生虽然不像人们说的那样娇生惯养.但从小便被 父母推到各种才艺辅导班.一心想把他们培养成多才多艺的人 才.倒也确实多才多艺.不过却少了生活技能和与人相处的培 养.很多学生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并且太过于以自我为中心.大学 义是他们第一次远离父母亲人独立生活.面对来自全国各地不 同性格不同习惯的同学.一时便很难适应.“在家事事好.出门万 事难”在他们身上体现得最为明显 老师开展生活指导.既要锻 炼学生的生活技能.还要培养他们如何与人相处的能力.最重要 的是培养如何独立地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的能力.比如 人际交往、恋爱、排解心理压力等等,要让他们学会自立,学会生 活 要想学好就必须先学会生活.生活指导应该是非常灵活的。 它不限于课堂教室.也没有同定形式.有时甚至是老师学生轻轻 松松的聊天便可以收到成效 2.自主学习指导 学生的主要任务便是学习.真正的素质教育的主体是学生. 开展自主学习指导即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养成自主学习的 良好习惯 从中学升人大学的新生在学习上普遍对老师的依赖性 较大.开展自主学习指导就是要帮助学生完成角色的转变.向学生 灌输主动学习的思想.让学生变中学阶段的“要我学”为“我要学” 同时.老师还要帮助学生学会如何独立自主学习,“授人以鱼不如 授人以渔”.老师一方面传授学生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是启发学 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掌握适合他们自己的自主学习方法, 不断地发现和探索问题 此外还应教会学生如何安排学习计划. 合理利用时间.尤其是合理利用业余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3.专业及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专业介绍是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也是新生进 校迫切想了解的东西 学生在选择了某个专业后.虽然对学业本 身可能有一定的了解.但却更想听到老师们的专业意见.想更加 深人地了解这个行业的发展现状、发展前途和当前的就业形势 专业老师可以通过讲座或者参观实训基地等形式给学生介绍本 (上接第12页)主义社会是一个按照资本逻辑运行的社会,在 资本主义的“大量生产一大量消费一大量抛弃”的生产方式和生 活方式下.资本主义下的任何进步都只是一种掠夺式的进步 因 为,资本的本性是追求最大利润,在追逐利润的过程中,资本家 必然会不顾一切地掠夺自然和劳动.忽视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 护和对劳动者基本权利的保障.造成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和人 类生存环境的危机 因此.生态危机的症结正是在于现今资本主 义丰十会的生产架构 资本论理的框架必须要打破。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超越了机械式的自然控制观,对人与 自然关系的变革态样.作了历时性的探讨 对他而言。随着私有 土地与私有财产的消失以及自由生产者联合的出现.全球永续 的自然观也将随之浮现.人们意识到自己必须去改变以往大量 消费、大量废弃的习惯,建立新的生产方式,这种方式是建立在 对资本主义的扬弃之上的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批判异化了的资本主义社会.进而描绘了人类未来社会的蓝图。 “社会化了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 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盲 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 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⑩共产主义 是资本主义的逻辑延伸.是人的解放和自然解放的统一.是人与 人之间的和解和人与自然和解的统一 马克思以人的解放和自 然的解放为归指.阐述了要合理地调节物质变换.这也是人类从 必然王国逐渐过渡到真正的自由王国的内在要求 综上。通过分析《资本论》中的生态思想,我们可得其中的逻 辑推演 人与自然的关系应当表现为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并且 其中以生产劳动为中介 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在人与自然的“新 陈代谢”过程中制造了一个“无法弥补的裂缝”,马克思揭示了生 态危机产生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制度本身.在于资本主义的 专业性质、特点、人才培养方案、就业以及行业中的杰出人物等 等.这不仅使学生对专业认识更加深刻.也能增强其专业认同 感.树立远大目标并为之努力学习 从入学教育阶段就对学生进 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指导学生合理评估自身及周边环境.树立 科学合理的专业目标.制定适当的学业及职业规划.从一开始便 做到心中有数,一步一步打好基础,抓住每一次成才机会 学校 也可以通过邀请优秀毕业校友回校交流经验的方式.让学生提 前做好思想准备 及早感受职业环境,培养正确的成才观和择业 就业观。 四.结语 大学新生人学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环节.对学生今后的 学习、生活、就业乃至整个职业生涯都有重要意义。对大学新生 开展入学教育应当细化.针对学生的不同性格和特点.建立个人 档案.并制定有效的教育方案.如此复杂的工作需要所有老师共 同参与.一切为了学生的成才 在对学生进行各种指导的同时还 应当注意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 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1陈正学.大学新生人学教育研究『M1.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 社.2010. [2]马彦.浅谈大学新生教育[J].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学报,2010(1) [3]廖金.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对高校入学教育的探析『J]. 中国建设教育.2009(4) [41陈慧敏.从中学教育解析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凹科技信息,2007(23) 注释: 1参见陈慧敏:从中学教育解析大学新生人学教育,《科技信息》, 2007年第23期.第305页。 2参见马彦:浅谈大学新生教育,《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学报》,2010 年第1期,第69页。 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马克思提出,要合理地调节物质变换就必 须打破资本主义的论理框架、超越资本主义.要以人的解放和自 然的解放为归指,实现共产主义。 参考文献: [1】朱炳元.关于《资本论》中的生态思想【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 [2】陈凡,杜秀娟. ̄./d-5克思《资本论》中的生态观[J].马克思主义与 现实.2008. 【3】李仙娥,万冬冬.《资本论》中生态思想的逻辑蕴涵与当代价值 『J].学术交流,201 1. [4]黄瑞祺,黄之栋.《资本论》与生态学的交错:马克思思想的生态 轨迹之三[J].鄱阳湖学刊,2009.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北京,人民出版丰十,1972年版, 第58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第167页 ③《资本论》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07-208页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第208—209页 ⑤《资本论》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714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版,第 552—553页 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 385页 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第552—553页 ⑨《资本论》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579页 ⑩《资本论》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928—929页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