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变电站IEC61850工程通用应用模型(2018年试行版)
- 格式:doc
- 大小:1.41 MB
- 文档页数:72
IEC61850标准主要内容及特点介绍概述IEC 61850标准不仅给变电站⾃动化系统提供最完备的通信标准,⽽且能够对数字化变电站应⽤技术做好最⼤的⽀撑。
IEC 61850标准还运⽤到给变电站的⾃动化系统所处理的对象建⽴了⼀致的模型,这个操作主要是根据该通信标准来进⾏的;⽽且在整个过程中还需要采⽤相关的技术和接⼝,主要有⾯向对象技术和抽象服务通信接⼝(Abstract Communication),⽽且该接⼝是不依赖系统所具有的⽹络的结构的,同时还应⽤了GOOSE(Generic Object Oriented Substation Event),它是针对通⽤对象的,传输实时性要求⾼的事件;使⽤XML ⽂档对装置数据内容和结构进⾏描述;提出SCL(Station Configuration Language)语⾔描述变电站配置。
⽬的是实现设备间的⽆缝连接,达到“即插即⽤”,“⼀个世界、⼀种技术、⼀个标准”是⼯业控制通信所追求的最终⽬标。
[1]下⾯主要从⼗个⽅⾯来对IEC61850标准进⾏相关的介绍:IEC61850—1 基本原则,对IEC61850标准的总体情况进⾏了简单的说明;IEC61850—2 相关专业⽤语的阐述;IEC61850—3 有关的规范和要求,主要有关于质量⽅⾯(是否可靠,是否可以进⾏维护,所⽤的系统是否具有可⽤性,是否轻便,⽽且安全),应该处于哪⼀种环境中,其他的辅助性服务有哪些,除此之外的标准和规范有什么。
IEC61850—4对于系统和⼯程⽅⾯所提出的要求和规范,⼯程⽅⾯:主要对⼯程实施过程中所应遵循的要求,⽐如参数分类、⼯程⽂件、⼯具等;系统⽅⾯:周期,主要包括⼯程交接以及交接后的⽀持;质量⽅⾯:主要是对这⼀标准实施过程中质量管理的流程。
IEC61850—5 功能和装置模型的相关概述,主要是阐述了⼀些概念和功能的定义,如逻辑节点的途径,逻辑通信链路,通信信息⽚PICOM;IEC61850—6结构语⾔,主要⼀些形式语⾔描述,包括装置和系统属性;IEC61850—7—1阐述了变电站和馈线设备的使⽤是基于什么理论知识以及采⽤的是什么模式运作的。
Q/CSG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智能终端技术规范(2018年试行版)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mart terminal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发布目次目次 (I)前言 (I)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一般技术要求及配置原则 (1)5功能要求 (2)6性能要求 (5)7布置和组柜 (6)8光缆选型及敷设要求 (7)9对二次回路的要求 (8)10与相关标准的衔接 (8)附录A(规范性附录)智能终端接口和虚端子 (9)附录B(规范性附录)智能终端面板指示灯 (27)附录C(规范性附录)智能终端模型 (31)前言本技术规范遵循《南方电网电力装备技术导则》(Q/CSG 1203005-2015)规定的技术原则,根据GB/T 1.1-2009相关规则编制。
本规范旨在规范南方电网智能终端装置的配置原则、功能要求、性能要求、布置和组柜要求、光缆选型及敷设要求、以及相关二次回路要求,提高智能终端装置的标准化水平,为智能终端的制造、设计、运行、管理和维护工作提供有利条件,提升智能终端的运行、管理水平。
本技术规范代替Q/CSG 1204005.67.6-2014《南方电网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系统技术规范第6部分:厂站应用第7篇:厂站装置功能及接口规范第6分册:智能终端》,与Q/CSG 1204005.67.6-2014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根据最新发布的国家标准和电力行业标准,对第2章规范性引用文件进行了补充更新,其后的内容进行了相应修改;——修改了配置原则(见4.2);——增加了建模原则(见4.3);——增加了型号规范及软件版本(见4.4);——增加了适用范围(见4.5);——重新编写了第5章功能要求内容;——重新编写了第6章性能要求内容;——增加了第7章布置和组柜设计规范内容;——增加了第8章光缆选型及敷设要求内容;——增加了第9章对二次回路的要求内容;——增加附录A(规范性附录)智能终端接口和虚端子;——增加附录B(规范性附录)智能终端面板指示灯;——增加附录C(规范性附录)智能终端模型。
智能电网IEC61850标准智能电网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双向通信网络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先进的设备技术、先进的控制方法以及先进的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的应用,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标。
智能变电站是智能电网的物理基础,也是智能电网建设中变电站的必然发展趋势。
智能变电站是通过采用先进的传感器、电子、信息、通信、控制、人工智能等技术,以智能一次设备和统一信息平台为基础,实现变电站实时全景监测、自动运行控制、设备状态检修、运行状态自适应、智能分析决策等功能,对智能电网安全状态评估/预警/控制、优化系统运行、可再生能源即插即退、与调度中心/电源/负荷及相关变电站协同互动等提供支撑的变电站。
本章介绍了基于IEC61850标准的数字化变电站,建立全站统一的数据模型和数据通信平台,实现站内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的数字化通信,以全站为对象统一配置保护和自动化功能。
1 IEC61850标准基本情况1.1 IEC61850提出背景变电站自动化系统(Substation Automation Sysetm,SAS)在我国应用发展十多年来,为保障电网安全经济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目前也多少存在着二次接线复杂,自动化功能独立、堆砌,缺少集成应用和协同操作,数据缺乏有效利用等问题。
这些问题大多是由于变电站整体数字化、信息化水平不高,缺乏能够完备实现信息标准化和设备之间互操作的变电站通信标准造成的。
电网的不断发展和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对电网安全经济运行和供电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变电站作为输配电系统的信息源和执行终端,要求提供的信息量和实现的集成控制越来越多,数字化、信息化以及信息模型化的要求越来越迫切,数字化变电站成为SAS的发展方向。
据统计,全世界共有50多种变电站通信规约。
如此多种规约不仅给用户带来不便,也增加了厂家自身的负担。
很多厂家为了适应更多的用户往往在其产品中集成了几种规约。
IEC61850应⽤介绍1.⼊门篇⼊门篇是"IEC61850应⽤‖系列⽂章的第⼀篇,键⼈将按照⼊门篇->初级篇->提⾼篇->中级篇->深化篇->⾼级篇的顺序给⼤家介绍61850应⽤的相关知识。
本⼈技术有限,理解也不⼀定到位,如有表述有误之处,请⼴⼤⽹友指出,本⼈将持续更新本⽂,⼒争完善。
⼊门篇->初级篇->提⾼篇->中级篇->深化篇->⾼级篇《⼊门篇》⼊门篇主要介绍IEC61850的概念,同时简要介绍相关引⽤标准。
IEC61850是新⼀代的变电站⾃动化系统的国际标准国际电⼯委员会(IEC)TC57⼯作组制定的《变电站通信⽹络和系统》系列标准,是基于⽹络通信平台的变电站⾃动化系统唯⼀的国际标准。
IEC61850不限制装置逻辑功能以装置逻辑功能为基础建⽴装置模型,可根据不同逻辑功能灵活配置装置模型,便于不同设备间互访。
IEC61850规范了数据的命名、数据定义、设备⾏为、设备的⾃描述特征和通⽤配置语⾔。
与其他国际标准相⽐,IEC61850不仅局限于单纯的通信规约,⽽是数字化(智能)变电站⾃动化系统的标准,它指导了变电站⾃动化的设计、开发、⼯程、维护等各个领域。
IEC61850标准通过对变电站⾃动化系统中的对象统⼀建模,采⽤⾯向对象技术和独⽴于⽹络结构的抽象通信服务接⼝,增强了设备之间的互操作性,可以在不同⼚家的设备之间实现⽆缝连接。
IEC61850是⾄今为⽌最为完善的变电站⾃动化标准。
应⽤IEC61850标准的好处:实现通信⽆缝连接,弱化各⼚商设备型号加强设备数字化应⽤,提⾼⾃动化性能⾃定义规范化,可使⽤变电站特殊要求集成化规模增⼤,增强⽆⼈值守站可靠性减少电缆使⽤量,节约⼀/⼆次设备成本。
应⽤IEC61850标准的缺点:⽹络依赖性强,站内通信设备抗⼲扰性对设备运⾏影响增⼤。
IEC61850参考和吸收了已有的许多相关标准,其中主要有:IEC 60870-5-101远动通信协议标准;IEC 60870-5-103继电保护信息接⼝标准;UCA 2.0(Utility Communication Architecture2.0,公共事业通信体系);ISO/IEC 9506制造商信息规范MMS(Manufacturing Message Specification)——相关标准介绍可参见论⽂(IEC61850关联标准分析/doc/3f0cffebcc22bcd127ff0c4f.html /plugin.php?id=study_download&mod=view&aid=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