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通用技术必修一第二单元教学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11.14 MB
- 文档页数:41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读零件图的作用,掌握读零件图的方法与步骤,能读懂简单的零件图。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零件图的识读,帮助学生掌握读零件图的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自
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意识,提升学生的技术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
教学重点:掌握识读零件图的方法和步骤,读懂简单的零件图;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温故知新:
1、设计的技术语言包括哪些?
2、三视图的规律。
3、绘制草图的要求。
4、粗实线、细实线、细点画线各表示什么线?
5、机械图的尺寸一般采用什么单位?尺寸数字一般标注在什么地方?φ表示
什么?
新课必知:
1、识读零件图的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书中所给的小字部分,并参照67页表2-3,完成下列内容:
1 / 2
轮盘类零件指的是呈圆柱形、直径大于轴长的零件。
端盖是安装在电机等机壳后面的一个后盖。
起支撑、定位和防尘封闭的作
2 / 2。
粤教版通用技术必修1全册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 year.March第一章技术及其性质第一节技术的性质及其巨大作用【学习目标】:1、知识LI标: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现实生活相关的通用技术内容。
2、能力LI标:让学生掌握一些设计方法的知识,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学习重点】:1、学生了解面向生产与生活的实际,引导学生对两个必修模块的学习;2、理解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学习难点】:1、引导学生将课程学习的儿个主题融为一体学习,把握好两个必修模块的内容;2、针对典型的技术案例进行分析:该项技术对个人生活、经济、社会、环境、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影响。
【学习过程】:【导读】:1、学习一门新课,主要掌握好三个问题:学什么为什么学怎样学《通用技术》是一门立足实践、注重创造、高度综合、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课程。
2、课程结构及学分设置必修模块:;《技术与设计1》(2学分)《技术与设计2》(2学分)选修模块:电子控制技术(2学分)一、什么是通用技术?通用技术:通用技术是指信息技术之外的,较为宽泛的,体现基础性和通用性并与专业技术相区别的技术。
是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对广大同学的发展具有广泛影响和迁移价值的技术。
二、为什么要学《通用技术》1)、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技术日益成为我们生活中儿乎无时不在,不处不在的客观存在,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因素。
因此,技术素养是当代青少年的基本素养,通用技术课程是普通高中学生人人必须修学的课程.a、运用科技手段可以改变物质材料的结构、性质或改变物质的种类。
b、运用科技手段可以变废为宝,将那些利用价值不高或没有利用价值或有害的物质变为有价值、高价值的物质。
从劳动者看科技型人员成为主体劳动者。
我国的劳动力状况:一方面大量的缺乏专业技能的人员下岗失业,一方面急需大量的具有专业技能的技术工人。
2)、国际形式和我国的现状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经济发展壮大,多数快速发展的行业受制与人(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成为“世界的加工厂”。
高一—粤教版—通用技术—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创造性思维和工程思维(一)教学设计一、教学对象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第一章,了解了技术和设计的关系,但是尚未开始技术设计的实践。
在开始技术设计学习之前,先熟悉技术设计中的思维方式,为后期开展技术设计打好思维方法的基础。
通过学生熟悉的案例,让学生能够开展独立思考,尽快具备进行设计的能力二、教学内容分析本节主要内容是“创造性思维”。
首先以港珠澳大桥建设为例,在技术设计中应用创造性思维和工程思维解决各种技术难题。
其中创造性思维包括发散思维、逆向思维、联想思维等,创造性思维可以产生很多创新技法,从而帮助进行创新设计。
定势思维是按照以往经验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在一些问题的解决中会造成障碍。
在技术设计中,需要关注以上这些思维方法三、教学目标1.技术意识:了解发散思维、逆向思维、联想思维等设计中常剧的创造性思维方法,启迪创新设计意识。
2.工程思维:以港珠澳大桥和二峡t程的设计和建设为例,对其技术系统分析,体悟工程思维的特点,认识系统和工程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3.创新设计:分析港珠澳大桥“桥一岛一隧”的结构和人工岛建设的构思方案,领悟其中的创新设计。
通过穿插的思维训练,开拓创造性思维,进行创新设计。
4.物化能力:运用工程思维分析蔬菜大棚太阳能自动浇水系统内四、教学设计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教学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 1.观看港珠澳大桥介绍视频,分析港珠澳大桥建设采用桥岛隧结构设计方案的原因。
2.提出问题:设计方案采用了哪些设计思维方式?3.教师总结:“桥-岛-隧”结构是创造性思维和工程思维的结晶,从而引出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欣赏纪录片,了解在港珠澳大桥设计中遇到了哪些难题,使用了什么方案解决问题,从而简单了解有关的思维方式通过伟大的技术工程,提高学生学习技术的兴趣,感悟技术设计需要各种思维方法去解决技术难题。
创造性思维1.发散思维(1)发散思维是以思维的问题为中心向外扩展各种想法,包括多角度的思考和多样性的构思,是思维的不断发散。
机械制图一、学习者分析本节课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空间概念和思维能力,而高一学生在初中学习了平面几何,对于机械制图,学生相关的知识基础明显不足,都给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二、教材内容分析(一)本节的主要内容及在本章中的地位“机械制图”是粤教版“技术与设计1”第二章第4节的教学内容。
技术图样是采取某种规范形式将设计用图样的形式表达出来的一种设计交流语言,是在设计一般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旨在引导学生适当选择进行设计交流的途径。
三视图是一种最常见的技术图样,是下一课时“草图及其画法”“机械制图的基本规范”和“机械加工图的识读”的基础。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正投影法方法、特性及三视图成图原理和规律;绘制出简单的三视图,简单机械加工图的绘制。
2.难点: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培养,能规范绘制简单的三视图。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一般技术图样所采用的投影方法。
2.掌握正投影法方法、特性及三视图成图原理和规律;3.理解并掌握三视图的投影规律——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投影的原理,并利用其来绘制简单三视图的过程,提高学生对三视图的识别以及绘制能力,初步学会利用模型来展示相关三视图,发展学生的识图能力。
通过交流和讨论感受设计交流中三视图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通过利用模型引导学生准确绘制三视图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和交流的态度,感受技术交流中技术图样的作用,养成细致、严谨的工作态度。
2.形成科学的空间三围思维方式,养成一丝不苟的态度。
四、教学理念与方法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能够绘制简单三视图,可以从学生现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按照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辨求证的认识过程展开,构件正投影和三视图的知识体系。
五、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资源:三视图投影模型、自制图纸一张、多媒体、视频展台等等)(一)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方式本节课的内容专业性强,比较抽象,在进行本节课教学设计时应该化难为易,化专业为通俗。
高中通用技术粤教版必修1 技术与设计1第二章《第一节二、正确思维方式的培养》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
面试试讲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各种思维方式的定义和特点。
2、掌握各种开发创造潜能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运用各种开发智能和创造潜能的方法训练自己。
情感与态度 :
1、增强学生进行创造设计的信心,养成应用优良思维方法
2、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鼓励学生学会早期开发智能与创造潜能,成为未来一个优秀设计师。
2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粤教版通用技术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第二课时的内容。
本课时是承接上一节课做一名优秀设计师应具备的素质而设计的,而且学生是在长期的应试教育大背景的影响下是学生的思维方式收到了严重的束缚,本节课通过自学、讨论、游戏等形式,增强学生利用各种可行的方法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让学生有目的地挖掘自己的创造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
3重点难点
重点:打破定势思维,锻炼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
难点:锻炼学生运用发散思维的等一些有益的思维方式,并把这些思维方式运用到学习工作中。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导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