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语言修养
- 格式:doc
- 大小:109.50 KB
- 文档页数:7
小学语文教师应有的语文素养语言是人类沟通交流的工具,语文教育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素养以及综合素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拥有良好的语文素养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从语言能力、文化修养和教学实践三个方面探讨小学语文教师应有的语文素养。
一、扎实的语言能力语言是教师的工具,教师应具备良好的语言能力,才能有效地传授语文知识,引导学生正确运用语言。
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语言能力:1. 熟练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师要能够用准确、流畅、生动的口语与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 准确的书面语表达能力。
教师要善于书写,能够准确使用汉字、标点符号和语法结构,避免语病和错误。
3. 丰富的词汇积累。
教师应积极扩大自己的词汇量,并能够灵活运用,以便在教学中能够使用更准确、更生动的词语。
二、深厚的文化修养语文教师应该具备较高的文化修养,以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并能够在教学中将语文知识与文化内涵相结合。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了解国内外文学作品。
教师应阅读并学习经典的文学作品,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成就,以便能够向学生介绍优秀的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学习中国历史文化知识。
了解中国的历史、传统文化和各个时期的文化瑰宝,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历史文化元素,提升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3. 关注社会热点和时事新闻。
及时了解社会最新动态,积极关注文化发展和教育改革的前沿问题,以提高自己的思想素养和文化修养,为教学提供新的视角和资源。
三、优质的教学实践语文教师应该注重实践教学,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文化素养。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具,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对语文学科的兴趣。
2. 个性化教学。
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差异化需求,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能力,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帮助他们充分发展个人潜能。
3. 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谈教师的语言修养作者:上官云峰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07期摘要:教师的语言应该有自己美不胜收的方面。
抑扬顿挫应是教师语言的节奏美,诙谐、幽默应是教师语言的机智美,声情并茂应是教师语言的情感美,逻辑严密应是教师语言的理性美,启迪心灵应是教师语言的道德美。
关键词:教师语言修养表达方式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3(a)-0232-01教师语言修养指的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准确规范地运用普通话来表达思想情感、观点、见解等所具备的一种基本素养,包括专业语言,态势语言,情感语言等素养。
教师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靠的就是语言,所以要想当一位称职的合格的教师就要加强语言的修养,在十多年的教育生涯中,本人对其感悟颇深,故想阐述以下自己的见解。
1 教师语言在教学中的地位优美的语言才能带给学生的最美的教育享受。
比方说教语文吧,若是一位说话平淡无奇的老师用土气的毫无煽情的语调来讲述,那课堂效果可想而知会是多么的差。
如果用生动的语言去讲述内容,就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领悟能力就会增强。
一个教师的语言如果用得到位,用得恰到好处,还能达到爱屋及乌的作用,学生因为被老师的语言所震撼,所以喜欢这位老师,进而喜欢这位老师的课,从而达到意想不到的可喜的效果。
2 教师语言修养的方法作为教师如何修炼好自己的语言呢?通过研究、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做。
2.1 广泛阅读,多吸取精神食粮“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知识面广才能使自己的口才长进。
而阅读就能提高知识面,因为书籍是思想的宝库,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说:“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们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
”另外阅读还可以积累知识、开拓胸襟、拓展思路、自我反思,发展思维,感悟理想信念、感悟理性与真情。
因此,我们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读书,接受再教育。
我们不仅要掌握本专业本学科的基础知识,更要学习、理解本学科的最新研究动态、成果,充分占有该领域的新信息、新观念、新策略、新问题。
浅谈教师的语言修养
2
———————————————————————————————— 作者:
———————————————————————————————— 日期:
2011年新乡市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论文
浅谈教师的语言修养
单位:延津县司寨乡李楼小学
姓名:郑秀君
内容提要:
教师的语言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符合教育
教学需要的职业语言,教师的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
于语言的表达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修养要具有纯洁
性、准确性、激励性、启发性。
关键词:
语言修养 表达能力 纯洁性 准确性 激励性
启发性
浅谈教师的语言修养
延津县司寨乡李楼小学 郑秀君
教师的语言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符合教育教学
需要的职业语言,教师的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的
表达能力,这就对教师的语言修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一、教师语言的纯洁性
教师的语言要纯洁、文明、健康。语言纯洁,就是要讲普通
话。语言文明,就是用语要文雅、优美,语调要和谐、悦耳,语
气要亲切、和蔼,使学生听后能产生快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
语言健康,就是在使用语言时,要切忌一切低级、粗俗的语言。
语言是一个文明程度的表露。教师的语言修养是其为人师表的重
要因素,会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和审美修养产生极大影响。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对语言美的敏感性,是促使孩子精神
世界高尚的一股巨大力量。这种敏感性,是人的文明的一个源泉
所在。”因此,要启迪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教师就要用纯
美的语言去触动学生心弦,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使其形成纯洁、
文明、健康的心灵世界。
二、教师语言的准确性
教师的语言要准确、鲜明、简练。所谓准确,就是要观点明
确,语言清晰,发音标准,遣词得当,造句符合文法,推理和逻
辑,用语具有专业性和学术性。所谓鲜明,是指语言要褒贬分明,
饱含真情实感,爱什么,恨什么,赞扬什么,反对什么,泾渭分
明。所谓简练,是指语言言简意赅。论述简明扼要,提纲挚领,
分析鞭辟入里,丝丝相扣;描绘画龙点睛,入木三分;见解独到
深刻,令人耳目一新。这样的语言才会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才
能够像春雨一样流入学生的心田,同时把美好的思想和科学的知
识一道带进去。
三、教师语言的激励性
语言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它的真正的美离不开言辞的热
情、诚恳和富于激励性。因此,教师一定要努力把活生生的灵感
和思想贯彻到自己的话语中去,使“情动与中而言溢于表,”从
而“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受到强烈的感染”。
教师的语言感情色彩,来源于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对文
化科学知识的强烈渴求,以及对学生的赤诚之爱。据说鲁迅讲课
的声音并不抑扬顿挫,也不慷慨激昂,但他的每句话,每个字都
充满着感情的魅力,使学生觉得意味深长,引人入胜,使每一个
接近过他的学生都感到有一种信念的力量浸透在自己心里。
四、教师语言的启发性
教师的语言要含蓄、幽默、富于启发性。教师如果言语丰富,
措辞优美,含蓄幽默,富有魅力,让学生置身于语言美的环境和
氛围之中,学生就会心情愉快,兴味盎然,思维敏捷,从而受到
良好的教育和教学效果。语言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教师
工作是创造性的劳动,在教师劳动的每一领域,都需伴有取得沟
通教育对象心灵最佳效益的语言;教师应有一个语言库,储有丰
富的资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教师还应具有很强的驾驭语言
的能力,根据需要呼之即出,信手拈来,用得妥帖。这就要研究
学校教育活动每一领域的语言,要研究使用教育教学语言成功和
失败两方面的经验,要研究不同教育对象的语言特点,要研究不
同学科教学语言的特点,还要研究其他行业可借鉴的语言。在研
究中,勤于采集大量语言材料,善于分析综合语言材料,还应持
之以恒对某一语言现象进行跟踪积累、研究,并对教学语言的效
益进行评估。
总之,教师的语言确实是一门艺术,只有在教学中精炼教师
的语言修养,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教育时报》 《河南教育》 《小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