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国际科研领域有句名言: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更能学得好。而数学极富实践性、综合性,而数学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因此,加强数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助于推动新课程改革和新理念的建构。

1 课题的提出

21世纪呼唤高素质的人才,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创设一种环境,有意识地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知、感悟和体验,这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目前,我们的教育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1.1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致我们的许多学生能够应付纷繁复杂的考试,在国际奥赛上也成了金牌霸主,然而赢在起点,却输在了终点,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在步入社会后,面对现实的问题,却显得束手无策。

1.2 为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究能力,新课程标准设立了“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并指出“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树立正确的数学观,是实践活动的一个基本特点,为了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的作用,缩短数学与人、自然地距离,在数学课程中要强调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是标准的一个思想。”可见,新课程将通过数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列入了数学知识技能领域的一项重要内容。

1.3 当前,我们农村小学,只重视书本知识,生搬硬套教参、教材的现象仍相当普遍,严重脱离了数学与人、自然的关系,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与当前形势和新课标的要求大相径庭。

基于以上情况,结合我校实际,我们确立了“数学实践活动与综合素质的培养”的研究课题。

2 课题的内涵

数学实践活动,是教师结合学生的有关数学方面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方式。数学实践活动与学生综合素质的研究,即通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学生积累经验、感悟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发现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其目的是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今后更有效地进行高水平的实践活动和创新活动打好基础,最终达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3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不管是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经济的实现,还是综合国力的提高,都离不开全民整体素质的提高,离不开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本课题的研究,就是有利于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这是因为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虽然经过多年的教育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像我们这样的比较贫困的农村小学,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仍然具有照本宣科的教育观念,实施者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这样培养出来的没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书呆子,已经不适合新形势对人才的需求。本课题的研究,主要是通过数学实践活动这一载体,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等实践创新能力,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的自我发展,全面发展和和谐发展。教师将更关注学生生存能力的培养,从而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4 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4.1 指导思想。

本课题的研究,以党的教育路线方针政策为指针,坚持“三个面向”,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全面发展,让学生主动参与,给学生留出自己动手操作实践的时间和空间,把情感渗透、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人格塑造和自主创新型学习结合起来,发展学生的独立性,培养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的创新人才。

4.2 遵循的原则。

4.2.1 综合性原则。实践活动本身是综合性的,其综合性体现在:(1)活动对象的综合性;(2)活动要求的综合性。数学实践活动,需要学生进行观察、实验操作、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经历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相互联系,获得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活动经验和方法;(3)活动功能的综合性。数学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也可大大超越数学课堂教学的范围,大大超越以接收为主的内部活动范畴,促进学生知识、智能、情感及实践、交往、创新能力的协调发展。

4.2.2 自主性原则。数学实践活动主要是学生在活动中自己进行内容和形式多样的探索学习,学习是自觉主动的,是经常在没有他人“启发”的前提下进行的,活动过程基本上是出于学生自我控制的状态下,其方向、程序、环节都不可能事先有教师全部设计锁定,在相当程度上是由学生自己决定的。学生在整个活动中,自始至终是自觉主动的行动者,而不是教师的追随者。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下课”了。恰恰相反的是,数学实践活动的开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践活动前,教师事先对活动内容的选择、活动方案的设计。都不宜过细,但需周密考虑,使数学实践活动具有可控性,保证活动的安全性、实效性。

4.3 实践性原则。

数学实践活动充分体现了让学生“从做中学”的特性,其实践性主要表现为三方面:

4.3.1 实践活动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在活动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探索,不断地提出问题,不断地设想解决问题的办法,努力去发现、寻找解决问题的新办法,而不能套用老办法,靠简单的模仿去解决。

4.3.2 实践活动是一个尝试的过程。一些问题的解决,任务的完成需要学生反复的尝试,学生往往要走弯路,犯错误,通过一次的失败与挫折才能得到成功。

4.3.3 实践活动的一个创造的过程。教育家陶行知认为:行为(实践)是一切创造的开始。学生在做时用自己的方法进行感悟、推理、想象。一切创造性想法可以实实在在地转化为创造性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