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诗歌的艺术特色
- 格式:docx
- 大小:19.14 KB
- 文档页数:4
王维的诗歌艺术境界王维的诗歌艺术境界导语:王维作为盛唐山水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以其语言的高度清新洗练,诗歌意境的空灵、深远,创造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独特意境,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巧妙将诗作与美景融为一体,深具禅意。
维是盛唐时期最伟大诗人之一,上承陶渊明,谢灵运,开唐山水田园诗的先河。
善于描绘幽静的景色,借以反应其宁静的心境或隐逸的思想,在山水田园诗方面颇有造诣。
同时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
他的诗句被苏轼称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确实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
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宏伟壮丽,或者是边疆塞外的壮阔荒寒,还是小桥流水的幽深静谧,都能准确地塑造出鲜活形象。
着墨无多,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
王维的一生,是充满矛盾的一生,大致以四十岁为界。
前期“济人然后拂衣去,告作徒尔一男儿”,而后期随着社会腐败,政治黑暗,作者的济世之志受到压抑,创作才情受到限制,高昂的意志渐趋衰弱。
因此,他退隐田园,躲避现实,借山水田园的美景排遣苦闷,成为王维主要的生活方式,有着“一悟寂为乐,此生闲有余”(《饭覆釜山僧》)的心境。
王维的退隐并不同于陶渊明的退隐,陶渊明是厌憎官场污浊“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归园田居》)的真隐士生活。
而王维则是半仕半隐的生活状态。
即便如此,王维的诗歌仍然透露出隐居者超凡脱俗的境界,他抒写隐逸情怀的山水田园诗,真正奠定王维在唐诗史上大师的地位。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中,创作的诗作大多具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静逸明秀的诗境。
在众多山水诗中,也多用以一“空”字来表达作者一种安逸闲适的隐者情趣。
王维在辋川闲居时,创作了一首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名篇《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用“空”字来形容山,实指环境的寂静空旷,但是山林幽静,与人和鸟兽的动感形成鲜明的对比,更进一步的表现山林之清幽,胜似桃源仙境,意境开阔。
王维“诗中有画”论析王维是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的杰出代表,兼诗人与画家于一身,把诗画艺术融为一体,留下了千古名诗,也留下了传世名画,给人以情的感染、美的享受。
他多才多艺,风华超群,自甘寂寞却又久享盛名。
北宋的苏轼也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这些评价都十分精当地指出了王维诗歌富有诗情画意的特征。
诗和画虽然是姊妹艺术,但由于使用不同的工具材料,也就各有特色,各有局限。
“诗中有画”的说法,应该是以诗为主体,吸收画的某些因素,融入诗境,从而体现出一般诗作所难以达到的美感。
同时,我们说某个作家的“诗中有画”,应该是就他的全部作品的艺术特点而言。
这就要求作者在诗、画创作的各个环节特别是在构思上,达到高度熟练,才有可能相互渗透,自然融合。
而要做到这一点,最理想的作家应该既是大诗人,又是大画家,王维可以说是古代诗人中具有这种条件的代表人物。
因此,“诗中有画”才能体现为王维全部作品的艺术特色,它不仅表现在山水景色的形象刻画上,也表现在声、光、色、态的语言结合上,乃至表现在非山水景色的某些创作环节上。
“诗中有画”既然是王维全部诗歌作品的艺术特色,自然也就体现在各个重要的创作环节上。
我们从结构、炼材、语言、色彩四个方面分别进行赏析。
同时,这种特色体现在景色山水的篇章句上面较为明显,而在非景色山水的篇章句上面较为隐微,因此,我们在举例说明时,也就由显及隐,以便推求。
一、结构“经营位置”是画学六法之一,是画家的基本功。
画家善于把许多个别迹象通过经营位置组合成一个整体,王维的诗就吸取了这种特色。
例如:《渭川田家》: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仗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二句是本诗的主旨,作者大力描绘了农村的闲逸,也就鲜明地表示了对官场奔竞生活的厌恶。
作者在前八句中列举了农村生活的许多个别迹象,第九句只用“闲逸”二字一点,就把那些个别迹象贯穿起来了,组成一幅十分和谐而又具体、生动的完整画面。
王维《相思》赏析:借咏物而寄相思,表达诗人的思念之情《相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诗作。
此诗借咏物而寄相思,全篇不离红豆,正用其相思子之名以关合相思之情。
首句写红豆产地;次句以“发几枝”一问,语极朴实,而又极富形象性,设问自然,则暗逗情怀;三句寄意友人“多采撷”,言在此而意在彼;末句点明其相思属性,且用一“最”字推达极致,则“多采撷”的理由自见,而自身所寄之意亦深含其中。
全诗风格明快,却又委婉含蓄,语浅而情深,相传当时即为人谱曲传唱,流行江南。
一、作品原文相思王维[唐代]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二、译文及注释1、译文红豆生长在阳光明媚的南方,每逢春天不知长多少新枝。
希望思念的人儿多多采摘,因为它最能寄托相思之情。
2、注释相思:题一作“相思子”,又作“江上赠李龟年”。
红豆:又名相思子,一种生在江南地区的植物,结出的籽像豌豆而稍扁,呈鲜红色。
“春来”句:一作“秋来发故枝”。
“愿君”句:一作“劝君休采撷”。
采撷(xié):采摘。
相思:想念。
三、创作背景此诗一作《江上赠李龟年》,可见为怀念友人之作。
据载,天宝末年安史之乱时,李龟年流落江南曾演唱此诗,可证此诗为天宝年间所作。
四、作品赏析1、整体赏析这首借咏物而寄相思的诗,起句因物起兴,语虽单纯,却富于想象;接着以设问寄语,意味深长地寄托情思;第三句暗示珍重友谊,表面似乎嘱人相思,背面却深寓自身相思之重;最后一语双关,既切中题意,又关合情思,妙笔生花,婉曲动人。
全诗情调健美高雅,怀思饱满奔放,语言朴素无华,韵律和谐柔美。
可谓绝句的上乘佳品。
红豆产于南方,结实鲜红浑圆,晶莹如珊瑚,南方人常用以镶嵌饰物。
传说古代有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地,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人们又称呼它为“相思子”。
唐诗中常用它来关合相思之情。
而“相思”不限于男女情爱范围,朋友之间也有相思的,如苏李诗“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即著例。
此诗题一作《江上赠李龟年》,可见诗中抒写的是眷念朋友的情绪。
王维的文学常识王维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画家,被誉为“诗佛”。
他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诗歌创作上,而他的诗歌又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内涵而著称。
以下是对王维文学常识的介绍。
一、生平简介王维,字摩诘,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画家,被誉为“诗佛”。
他出生于一个官宦家庭,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精通琴棋书画。
他在年轻时便展现出了卓越的文学才华,后因才华出众而受到朝廷的征召。
然而,他的人生并非一帆风顺,他的母亲在他中年时去世,对他打击巨大。
尽管如此,他依然坚持文学创作,成为唐代文学界的重要人物。
二、文学成就王维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诗歌创作上。
他的诗歌涉及题材广泛,包括山水、田园、边塞等各个方面。
他的诗歌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内涵而著称,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他的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他的诗歌不仅在当时备受赞誉,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代表作品《使至塞上》:这是王维的一首著名边塞诗,描写了诗人前往边塞慰问将士的情景。
诗中描绘了边塞的壮丽景色和将士们的艰苦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关心和慰问。
这首诗以其深刻的内涵和优美的语言而广受赞誉。
《山居秋暝》:这是王维的一首著名山水诗,描写了山间秋天的景色。
诗中描绘了山间秋天的清新景色和山民们的宁静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这首诗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而广受赞誉。
《送元二使安西》:这是王维的一首著名送别诗,描写了诗人送别好友元二出使安西的情景。
诗中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和离别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好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这首诗因其深刻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而广为流传。
四、艺术特色王维的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特色而著称,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自然描写:王维的诗歌以自然描写为主,他擅长描绘自然景色,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他的自然描写既有写实的一面,又有写意的一面,既有细致入微的描绘,又有对整体氛围的把握。
2.意象运用:王维的诗歌善于运用意象,通过形象生动的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摘要:王维是一个艺术修养很高的诗人,在绘画方面的造诣尤深,他融合各家之长创造了水墨山水,被推为南宗始祖。
王维在山水诗的创作上,也是开一代风气的人物。
他把绘图的技法应用于山水诗的创作中,力求勾勒一幅画面。
其具体表现:一、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结构美;二、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色彩美;三、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神韵美;四、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手法美。
五、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禅意美。
关键词: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特点王维(701---761),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王维的名和字都取自《维摩诘经》中的维摩诘居士。
是继孟浩然之后,将山水田园诗推向艺术高峰的杰出诗人,他天资聪颖,多才多艺,对诗文、绘画和音乐都很精通。
玄宗开元九年考中进士,任右拾遗,吏部郎中等职。
四十岁以后,他开始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
在盛唐时代,王维以他流布环区的秀句和诗书画乐俱臻佳妙的才华而享誉海内。
他的山水诗造诣尤精,在推重诗歌神韵的一派诗论家看来,他的作品是最受尊崇的艺术典范。
王维是一个艺术修养很高的诗人,在绘画方面的造诣尤深,他融合各家之长创造了水墨山水,被推为南宗始祖。
就艺术言之,一代有一代之风尚,一时有一时之体裁。
院体画与文人画,往往被人称为北宗与南宗。
以明末董其昌等特提此二宗之对立关系后,迄至今日,凡秉笔述画之始者,莫不依从其说焉。
即以李思训为北宗之祖,而王维为南宗之祖。
王维在山水诗的创作上,也是开一代风气的人物。
他把绘图的技法应用于山水诗的创作中,力求勾勒一幅画面。
《旧唐书》本传说王维的画“笔纵浅思,参于造化”①。
又说他“画思入神”②。
可见他的画是渗入了思想性格的。
这也就是“画中有诗”的意思。
大诗人苏东坡读王维诗时,禁不住连连赞叹,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见东坡志林》)③。
这两句话突出地强调文艺作品既要有鲜明的形象性,犹如绘画一般;又要有深涵,如诗之有味。
师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浅谈王维诗歌的艺术风格汉语言文学专业王云娟日期:二0一一年十月目录(1)容提要 (3)(2)关键词 (3)(3)总论 (4)(4)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意境高远,宁静之极 (5)(5)王维的边塞诗明朗清丽,有豪迈之气 (7)(6)王维的闺怨、赠友诗,深沉真挚,委婉动人 (9)(7)结论 (11)(8)参考文献 (11)容提要: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诗、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
他的山水田园诗意境高远,宁静之极,边塞诗明朗清丽,有豪迈之气,闺怨、赠友诗,深沉真挚,委婉动人。
笔者以为,王维不同题材的诗歌作品,虽然艺术风格不尽一致,但究其根底还是有一以贯之的艺术特色,即诗歌的“和谐美”。
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达到儒释道三家结合所倡导的“和”的境界的诗人,王维是其中的佼佼者。
关键词:诗歌艺术风格王维和谐美浅谈王维诗歌的艺术风格汉语言文学专业王云娟王维(699-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原籍祁县,后迁至蒲州(今省永济),晚年他居住在蓝田辋川别墅。
其诗画成就都很高,但是他在唐诗的畴显然有更高的成就,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
王维在青少年时期就富有文学才华。
开元九年中进士第,为大乐丞。
因故谪济州司仓参军,后归至长安。
开元二十二年九龄为中书令,王维被提升为右拾遗。
其时作有《献始兴公》诗,称颂九龄反对植党营私和滥施爵赏的政治主,体现了他当时要求有所作为的心情。
二十四年九龄罢相,次年贬荆州长史。
王维对九龄被贬,感到非常沮丧,但他并未就此退出官场。
开元二十五年,曾奉使赴河西节度副大使希逸幕,后又以殿中侍御史知南选,天宝中,王维的官职逐渐升迁。
安史乱前,官至给事中,他一方面对当时的官场感到厌倦和担心,但另一方面却又恋栈怀禄,不能决然离去。
于是随俗浮沉,长期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诗、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
王维(年),字摩洁,太原祁仲山西祁县人.官至右丞,世称“王右丞”,盛唐著名诗人.他被诗论家誉为“诗佛”,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在盛唐诗坛鼎足而立.王维,经历大唐盛世,身处长安贵族豪门之间,诗风雍容华贵,以清丽内敛地山水禅学,留下了“诗佛”地独特风景.王维写景诗中数量多、富有特色地是山水诗,在山水诗地创作上,王维是开一代风气人物,而且他是一个多才多艺地文化巨人,由于王维地诗歌艺术修养很高,在音乐、绘画、书法等方面均有较高成就,这为他在继承前人地基础上,把山水诗创作地艺术技巧发展到更高地水平.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地代表人物,被苏轼称赞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我们每每提起“诗中有画”或“画中有诗”地境界时,情不自禁地就能想起王维地名字,觉得只有他才担当地起这种赞誉,由此可见苏轼地品评深入人心,这说明在种境界里地王维所达到深度和广度,比一般作家要更突出,更值得我们去探索和研究.所谓王维诗山水诗中地“诗中有画”,就是指以诗为主体,吸收画地某些因素,融入诗境,从而体现出一般诗作难以达到地美感.以至于他地诗既充分发挥了诗应有地长处,也能在描写人物、绘写景物时同时又能不自觉地引起读者地联想,给读者以充分地想象空间,这些不仅表现在山水景色之美地形象刻画上,也表现在声、光、色、态地语言结合上.本文简单地就以“诗中有画”所能表现出王维山水中所透露出地问题,表达自己地想法和看法,也许更能突出王维山水诗中地艺术特色.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一)王维“诗中有画”特点地原因分析首先,在身份上,王维不仅是个优秀地诗人,同时也是一个画家.他开创地水墨渲染画法,笔致简约而风格淡雅,深为后世推崇.王维地这种双重身分,这种艺术家独具为优越条件,使他在写诗地时候会不知不觉地把诗地意境与画地想法融合起来.他能把诗、画完美交融,把“诗境”带人画境,使画意更为充实,隽永;又指把“画境”融人“诗境”,使诗意更为形象,精妙.在王维笔下,山水和田园总显得形象鲜明,意境深远,这是因为诗人始终以画家地眼光赏析客观事物,用画理建构诗歌形象.他把对大自然细致地观察和对生活深切地感受,用多种绘画艺术加以浸染和渗透,使诗地意境更远,美感更深.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其二,王维地“诗中有画”,并非纯粹地景物描写,其中融入了诗人面对自然地情思,情感间接表露,是王维归居田园地归隐思想地表现.如王维地辋川诗集,是王维在辋别墅闲居时地杰出诗作之一.它反映了王维在他地老师师张九龄被逐出朝堂、李林甫窃居相位这一重大政治变故之后,诗人在政治上不再得志,但也不想与李林甫同流污,因此闲居在乡下.这一段时期作者地诗作绘景如画,优雅空灵,表现了一种安逸闲适地隐者情趣.同时,王维也通过诗歌抒发了自己高洁志向和理想追求.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其三,王维地“诗中有画”,也是他“佛学”思想在诗歌中地体现.王维是中国文学史上唯一享有“诗佛”称誉地诗,他地字:“摩诘”,即是取自佛经中地一个重要人物——维摩诘居士.王维这种佛学思想,与当时地社会背景有着很深地关系.盛唐时代,佛教高度发展、王维地母亲也对佛教地笃信不移,因此王维地诗歌中,会不知不觉地把“佛学”地思想融合在里面.崇尚心性空灵地禅宗境界在其山水田园诗歌创作上打上了深深地烙印,以至有些诗句达到“字字入禅”地境地.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二)声与色地绝佳融合王维山水诗是声与色地绝佳融合.在王维地眼中,甚至是心中,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溪流都蕴含着他地深情厚谊,这些意象都被诗人融合在了一起,形成了一幅完美地画面,动中有静,静中带动,不抽象,也并非一团死物,而是通过诗中蕴含地画面完美地展现在了人们地眼前.他将画中并不能表现地声音美完全地融入到了诗中,使诗得得层次感完全凸显了出来,远近相宜,甚至是动与静地完美结合体,真是一幅声色俱佳地完美之作,仿佛一首婉转悠扬地古筝缠绵于其中如《山居秋螟》:“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幽静地山刚刚下过雨,天气像晚来地秋天.一缕缕明亮地月光从松树枝叶缝隙过,远方若隐若现清泉击石之声.诗地开头两句“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写了初秋山霄雨霁,幽静舒适,空气清新地像.诗人在诗地一开始就描绘一幅雨后山村淡雅清新之图.一个“空”字配合那种淡雅地绿,写出了天高云淡,人,物之心皆为空灵地意蕴,使人请不自己地想吟诗低唱.诗人地心情是如此地闲适,多么想晚年就居住于此啊.“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被雨水冲刷后地松林,一尘不染,翠色欲滴;皎洁地月光照入松林中,仿佛也被雨水清洗了一番,是那样地薄如蝉翼,使人想轻轻地抚摸一般;山石显得是那样地晶莹剔透;山中地小泉由于雨水地汇入涓涓地流淌于石阶地石板山,顺着山涧不停地往下流,发出清脆悦耳地欢唱声.“照”与“流”,一个在空中,一个在地面,动静结合,凸显出了小溪清脆地流水声和皎洁月光地相衬是那样地和谐自然,使人不禁地想投入大自然地怀抱,感受一下自然所带来地活力.此时此刻,诗人地心仿佛与大自然彻底地融合在了一起,身心也俱被洗涤地干干净净,才创造出了如此皎洁清澈,如此妙不可言地纯美意境.接着诗人笔锋一转,从写人自然跳转倒了写景上,笔法自然,丝毫不留痕迹.在这幅山水画作之中,山村地自然美和村民们地生活美也是一幅声与色水乳交融地动人场景. 诗地颈联为“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此二句均为写人——“浣女”、“渔夫”地活动地画面.诗人采用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地写法.深夜,又有松林地遮挡,怎么能听见洗衣归来地女人们地声音呢?然而,松海中传出“沙沙”地声响,又伴着她们银铃般地笑声,划破了夜空,穿过了松林,直达作者地眼前;这时水面传来莲动地响声,这是渔夫打渔归来.诗人触景生情,感慨油然而生,这不正是自己想要地田园生活吗?山民们日升而出,月下才归地淳朴,勤劳比起官场仕途要干净,清明地太多了.这些细节不自觉地透露出诗人对山民们戴月而归,随性而起,这般勤劳、朴素、开朗地性格,远比宦途官场清明、纯净得许多.这些细节无不传达出诗人不仅喜爱这儿地景美,更喜爱这里地人美.尾联两句“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是诗人感觉自然地触发.虽然青春,不在年华易老,但是诗人愿意留下来. 诗人在这种仿佛真是存在地形象地感召之下,体会到了大自然生命不息地无限乐趣,自然地精神也就上升到了空灵地境界.自然地美和心灵地感召通过人世间地人情冷暖之色和大自然地万物有声以及诗画音乐地没充分地结合起来,交织成一幅完整地,柔美地,和谐地,清新地山村之美,给人在艺术上有享受不尽地美!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三)诗与画地和谐统一王维地山水诗中虽然描写了大量地景物,就像绘画中描写地景物一样,不但拥有静态美,但是他还将山水诗赋予了动态美,这在其他诗中地是很少见地. 王维地山水诗地突出特点,却打破了这种界限,他不仅把诗中大自然地山水静态之美表现地酣畅淋漓,尽善尽美,而且是他地诗成为了一幅清净,幽美地图画.这就为他诗中地意境提供了极为大地想象空间.意境是诗人地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地浑然一体地艺术境界,是诗歌地核心灵魂诗歌创作离不开意象,往往组合意象创造出“意与境谐”地诗地艺术境界才是目地.而意境地美就把诗歌和绘画很好地统一起来.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四)语言简练,禅意十足王维还善于运用明净自然地语言,于凝练含蓄中直接传达自己地情感,引起读者地共鸣,产生“诗中有画”地艺术效果. 王维用自然天成地语言把各种意象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了远离尘嚣、境界清幽、充满禅意地山水田园画,表现出他闲澹冷寂、悠然自得地隐逸之趣,从而形成了其诗平淡清雅、“诗中有画”地风格.可以说,王维地诗歌艺术成就与他在绘画方面地高度修养是分不开地.简炼是诗地本色.因此,诗人要反复推敲语言,剔除诗中地赘瘤,把诗地语言锤炼得简洁周密、干净利索,使诗如同秋天地天空一样明净,让读者有一种心旷神怡地感觉.为此,诗人要不断地反复地修改,把握住诗地意境美和上下承接地连贯性,还要尽量使用通俗易懂地语言使诗地语言自然流畅,生动委婉. 禅意,犹禅心,指清空安宁地心.王维毕生精研佛理,体悟到一种以禅入定、由定生慧地精神境界,从而将其自然而然地流露在了山水诗地创作中.王维山水诗中地禅意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地:从诗歌内容地角度看,王维多写独坐静悟时地感受,将禅地静默观照与山水审美地体验融合;从诗歌地意境地表现来看,王维山水田园诗艺术地结晶在于空明境界与宁静之美,将自然地美与心境地美融为一体;从诗歌地精神层面来看,王维地诗表现地是冲淡地意绪和至高地“无我”地生命境界.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王维诗中地画,是形与神地统一,既传达着山水地形貌特征,又体现了山水地性格特点;既描绘了客观地景物,又抒发了主观地情趣.正像他地绘画能够“入神”一样,他诗中地画也是富有神韵和气象地,这正是王维地超人之处.王维地田园山水诗意境创造浑然一体,无迹可求,读他地诗就仿佛有一幅幅山水画呈现在眼前.因而有人认为王维地诗地风格是清远、恬淡、诗中有画、诗中有声、动静结合.所以说,在王维田园山水诗总地艺术成就中,除了“诗中有画”这一艺术特色外,还有“动静互衬”、“禅理”、“音乐”等也也对王维山水诗起到了融合渗透地作用.王维在山水诗作中,把情、景、理交融起来,并创造出“诗中有画”这一独特地艺术风格,对于后代山水诗地创作产生了深远地影响,王维山水诗这一独特地艺术特色,犹如一颗光辉灿烂地明珠,在中国诗歌艺术和绘画艺术地宝库中永放光芒.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别韦处士诗歌鉴赏一、别韦处士诗的背景和人物说到《别韦处士》,这首诗其实并不复杂,但里面的情感可一点不简单。
大家知道,唐代的王维可是个多才多艺的人,他既是大名鼎鼎的诗人,又是画家、音乐家,甚至当过官。
说白了,王维不仅是个文人,还是个全能型选手,放在今天,估计就是那种朋友圈里什么都会的“全能小能手”吧!这首诗的背景是他告别朋友韦处士时写的,韦处士就是那个低调的朋友,像那种你一说名字就会说“哦,原来是他”,但是一说起来,大家都知道他是个深藏不露的高人。
王维要离开,送别韦处士,所以写了这首《别韦处士》。
诗里藏着的不仅仅是告别,还有情谊、思念和不舍。
二、诗的内容与情感说到诗的内容,王维可真是把那种“情深似海”的感觉给拿捏得恰到好处。
一开始,他就直接点出自己的心情,“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哇,这句诗可以说是经典中的经典了,真是让人一听就心头一酸,仿佛是自己也在那个即将离别的时刻,愣愣地站在那里。
你想象一下吧,告别的场景,一个朋友站在那里,目送另一个朋友离开,仿佛那一杯酒下肚,所有的牵挂和不舍都在瞬间涌上心头。
用“劝君更尽一杯酒”这句话,简直就像是那种小小的告别仪式,带着一点点的不舍,一点点的无奈,和那种“我知道你要走,但我不想你走”的心情。
然后呢,紧接着就是“西出阳关无故人”,这就是传达一种很直接的情感:离别后,可能真的就再也没有相见的机会了。
其实这句话背后是王维对朋友的深情,是一种“即使你走了,回来的路也没人陪你走”的孤单与感伤。
但是这首诗也不是单纯的伤感,王维在其中还是流露出一种释然的态度。
你看,他不在诗里纠结太多,不会说什么“我一定会等你回来”,而是选择了用酒来缓解这份离愁。
那杯酒,不仅是送别的礼物,还是一种心境的表达:告别的时候,虽然心里有不舍,但人生不就是这样嘛,走过的路,总要有人继续走下去。
所以那一杯酒喝下去,可能就让所有的悲伤稍微放松一些,像是给离别的一种告别仪式,也给自己的一份心安吧。
唐代诗人王维的诗歌评述唐代诗人王维的诗歌评述王维不但有卓越的文学才能,而且是出色的画家,还擅长音乐。
下面给大家搜集整理了诗人王维的诗歌评述,欢迎参考学习!唐代诗人王维的诗歌评述分类1.山水田园诗王维的大多数诗都是山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
王维的写景诗篇,常用五律和五绝的形式,篇幅短小,语言精美,音节较为舒缓,用以表现幽静的山水和诗人恬适的心情,尤为相宜。
王维从中年以后日益消沉,在佛理和山水中寻求寄托,他自称“一悟寂为乐,此生闲有余”(《饭覆釜山僧》)。
这种心情充分反映于他的诗歌创作之中。
过去时代不少人推崇王维此类诗歌,一方面固然由于它们具有颇高的艺术技巧,一方面也由于对其中体现的闲情逸致和消极思想产生共鸣。
明代胡应麟称王维五绝“却入禅宗”,又说《鸟鸣涧》、《辛夷坞》二诗,“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诗薮》),便是一个明证。
雪景传为王维作王维其他题材的作品,如送别、纪行之类的诗中,也经常出现写景佳句,如“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送梓州李使君》)、“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送邢桂州》)、“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等,都是传诵不衰的名句。
2.边塞军旅诗以军旅和边塞生活为题材的《从军行》、《陇西行》、《燕支行》、《观猎》、《使至塞上》、《出塞作》等,都是壮阔飞动之作。
《陇头吟》、《老将行》则抒发了将军有功不赏的悲哀,反映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一个侧面。
《观猎》生动地描写了打猎时的情景。
《夷门歌》歌咏历史人物的侠义精神。
《少年行》四首表现侠少的勇敢豪放,形象鲜明,笔墨酣畅。
这些作品一般认为是王维早期所作。
还有一些诗歌,如贬官济州时所作《济上四贤咏》以及《寓言》、《不遇咏》和后期所作《偶然作》六首之五《赵女弹箜篌》,对于豪门贵族把持仕途、才士坎坷不遇的不合理现象表示愤慨,反映了开元、天宝时期封建政治的某些阴暗面。
浅析王维古诗词的特色最能表现王维的创作个性和独特风格,奠定了他在唐诗史上大师地位的,是他后期山水诗的创作。
他的山水诗情景交融,形成一种独特的宁静之美和空灵境界,具有“诗中有画,静中有声”的艺术风格,令后人赞叹不已。
一、独特的绘声绘色、诗中有画的艺术风格这是王维山水诗一个显著的艺术风格。
《桃源行》是王维十九岁时取材于陶渊明《桃花源记》所作的一首乐府诗。
这首诗通过形象的画面来开拓诗境,可以说,是王维“诗中有画”艺术风格在早期作品中的集中体现。
在这里,绚烂的景色和盎然的意兴融成一片优美的诗的境界。
“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两句,使人想象到渔人弃舟登岸,进入幽曲山口蹑足潜行,到眼前豁然开朗,立现桃源的场景。
“居人共住武陵源”之后的十二句,是全诗的重要部分,展现了“物外起田园”的画面:月光,松影,长栊沉寂,静谧之夜;太阳,云彩,鸡鸣犬吠,喧闹之晨。
两幅画面,各具情趣。
夜景全取静物,晨景全取动态,充满诗情画意。
其中的一连串动词,把人们的神态和心理所画得活灵活现,表现出桃源中人淳朴、热情的性格和对故土的关心。
其实所谓王维的诗“诗中有画”,就是指他在诗歌创作时,日然的融合了绘画的某些手法,善于将色彩、线条、构图等本来属于绘画艺术的表现形式全面的融汇入诗中,在读者的脑海中,唤起生动逼真的意境。
二、对仗工致,音韵铿锵通过工巧的对仗与和美的音律,使作品铿锵上口,余音绕梁,是王维山水诗的又一个显著风格。
“桃红复合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是王维《田园乐》中的诗句。
如果说孟浩然的《春晓》,格律和音律自由自在,意脉一贯,似行云流水,那么,王维的这首《田园乐》则格律精严,从骈偶上看,不但“桃红”与“柳绿”,“宿雨”与“朝烟”等实词对仗工稳,连虚字的对仗也很经心。
如“复”与“更”相对,在作品中有递进诗意的作用;“未”与“犹”对,在句中都有转折诗意的作用。
“含”与“带”两个词在词意上都有主动色彩,使客观景物染上主观印记,十分生动,且对仗精工,看去一句一景,彼此却又呼应联络,浑成一体。
浅论王维诗歌的艺术表现及其风格摘要:王维在诗歌上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无论是他的边塞诗、山水田园诗,还是律诗和绝句,都有着许多脍炙人口的佳篇。
王维在他诗歌的表现手法上有许多极具特点的的地方,其中较为突出的有他的色彩艺术、“诗画”艺术、“绘声”艺术,这些表现手法的运用就构成了王维诗歌所独有的特点。
王维不同题材的诗歌作品,虽然艺术风格不尽一致,但究其根底还是有一以贯之的艺术特色,即诗歌的“和谐美”。
关键词:王维;诗歌;艺术;风格引言王维,盛唐时期著名的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有“诗佛”之称,因曾担任尚书右丞一职,所以世称“王右丞”。
宋朝著名词人苏轼在他的《东坡志林》中曾这样评价过王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但从他的传世作品来看,他的诗歌更为出名,有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例如他的边塞诗的代表作《使至塞上》,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的代表作为《山居秋暝》,律诗的代表作有《终南山》,绝句的代表作有《鹿柴》等等。
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达到儒释道三家结合所倡导的“和”的境界的诗人,王维是其中的佼佼者。
作者从王维诗歌的艺术风格以及艺术表现手法等几个方面来对王维的诗歌进行分析,剖析王维诗歌风格形成的原因以及特点与表现手法。
1 王维诗歌的艺术风格的形成原因。
王维诗歌的艺术风格的形成与他所处的时代和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
他早年处于唐朝极盛之时,而且年轻的时候充满了远大的政治抱负,这段时间他的作品多以游侠与边塞作品为主,多表现出一种雄放豪迈的气概以及积极乐观的心态。
我们可以从王维这段时间的作品中可以看出来,例如:《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中年之后的王维心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且他的作品也多以山水田园作品为主。
这段时间他所写的作品也是最多的,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山居秋暝》了。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特点王维的这首诗题目是画,描写的却是画中的山水花鸟。
前两句从色彩和声音出发,描写画中的山色分明与流水无声;后两句描述画面中永不凋零的花卉和不怕人的鸟儿。
短短四句诗构成了一幅完整的山水画卷,全诗对仗工整,节奏清晰,韵味十足,读来朗朗上口。
王维的这首诗,既是一首山水诗,又是一幅山水画。
在唐代诗人中,王维是山水诗的杰出代表。
他在山水诗歌的创作中将绘画的技法运用到其中,他以画家的眼光来描绘山水风光,诗意清新淡雅,意境悠远。
在他的诗歌作品创作中,他能更细致地感受、把握自然界美妙的景色,这体现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读王维的诗,如同欣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仿佛让人置身于这诗情画意中。
宋代大文豪兼画家苏轼读了王维的诗并欣赏了王维的画后,曾评价道:“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摩诘是王维的字,这既是苏轼对王维诗画风格的总结,又是一种赞誉。
王维山水诗追求一种空灵的意境,诗情和画意的互相渗透。
他把绘画的技法运用到山水诗创作中,他以一个画家的视角出发,对于山水的描绘显得更加形象生动。
当你读王维的诗时,你会经常在你面前看到美丽的风景图片。
在诗人的笔下,这幅画卷展现了山水的深邃、静谧和精致。
如《山居秋暝》中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如水的月光洒在松林,松林间的清冽泉水,潺潺流泻在山石之上,泉水在月光的辉映下,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闪闪发光。
读到这样的诗句,眼前就是一幅幽清明净的松林月光图卷。
再如《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中的“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诗人描写的是山水原野的深秋晚景,苍翠的青山、缓缓流淌的秋水。
诗人选择的季节和时间,充满了秋天。
秋天的远山充满了色彩的感染力,潺潺的秋水展现了流动的美。
画面生动,动静皆宜,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和谐宁静而又生机勃勃的山水画卷。
王维的山水诗主要是对自然山水幽静美进行描写,他的山水诗在对山水艺术美的创造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他善于在诗中构图、着色、讲究动静结合,善于将诗情与画意融合在一起来表达景物的幽静美。
浅析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风格文章阐释了盛唐时独具特色的伟大诗人王维的诗歌、书画。
认为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是他诗歌的代表。
作者从绘画美、音乐美、禅趣美和意境美四个方面对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风格进行了全面的解读。
标签:王维;山水田园诗;绘画美;音乐美;禅趣美;意境美诗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而唐代是中国诗歌发展的一个最高峰。
王维生于盛唐前期,他高唱盛唐清音,成为一位才华横溢的杰出诗人。
王维的诗艺术风格独特,他的山水田园诗尤为人称道,代表了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的最高艺术成就。
王维诗、书、乐、画兼擅,艺术造诣精湛。
他能以诗人的敏感,抓住契合主观感情和意趣的景物;以画家的眼光,运用虚实相间的笔法,明暗互衬的色彩,精心构图;以音乐家的感悟,捕捉大自然的声音,将这些组合成为一幅幅情景交融的有声画。
宋代文学家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书摩诘蓝田烟雨图》)苏轼的话确切地概括出了王维诗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诗不仅“诗中有画”,而且“百啭流莺,宫商迭奏”(《史鉴类编》),将诗歌的绘画美与音乐美非常和谐地融为一体,达到了一种极高的境界。
在中国诗歌史上,王维也被人称为“诗佛”。
在他生前,就有人称他为“当代诗匠,又精禅理”(苑咸《酬王维》诗序,《全唐文》卷一二九)。
禅学,是影响王维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对王维的诗歌创作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因此,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意境空灵,充满禅趣,创造了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耐人寻味。
动而俞静,静而极动,即静美之境。
这种动静相衬、互相对比形成的意境美,也是王维诗歌艺术上不同于别人的最突出的特点之一。
本文试图从绘画美,音乐美,禅趣美和意境美四个角度来探讨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美。
一、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绘画美诗画相通的说法在中外文论中均有表述。
“在欧洲,很早就有‘诗是有声画;画是无声诗’的说法”(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237页)。
中国宋代文人张舜民认为:“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使至塞上》赏析:王维诗中的塞外风光与孤寂情怀“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王维的这首《使至塞上》是一首纪行诗,生动地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感慨,是唐代边塞诗中的经典之作。
一、开篇叙事,点明出使缘由与行程“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诗的开篇简洁地交代了诗人此次出使的缘由和行程。
“单车”表明随从少,轻车简从,衬托出诗人此次出行的孤寂。
“欲问边”点明了出使的目的是慰问边关守军。
“属国过居延”则具体描述了行程路线,诗人已经经过了居延。
这两句诗为全诗奠定了一种孤寂、落寞的基调,同时也让读者对诗人的出使背景有了初步的了解。
二、颔联借物自喻,抒发飘零之感“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诗人在这里以“征蓬”和“归雁”自喻,巧妙地抒发了自己漂泊天涯的孤寂与飘零之感。
“征蓬”即随风飘飞的蓬草,在古代文学中常被用来比喻漂泊不定的游子。
诗人将自己比作征蓬,离开汉塞,漂泊到遥远的塞外,暗示了自己在仕途上的坎坷与不顺,如同蓬草一般,身不由己,随风飘荡。
“归雁”则是候鸟,每年春天都会飞回北方的故乡。
诗人看到归雁向着胡天飞去,联想到自己远离家乡,漂泊在外,不禁心生思乡之情。
这两句诗通过借物自喻,将诗人内心的孤寂、飘零之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颈联写景,描绘塞外雄浑风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这两句诗是全诗的精华所在,堪称千古名句。
诗人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了塞外沙漠中独特而壮丽的风光。
“大漠”描绘了沙漠的广袤无垠,给人一种雄浑、壮阔的感觉。
“孤烟直”则描绘了在茫茫沙漠中,一缕孤烟直直地升腾而起的景象。
“孤烟”可能是古代边防军队使用的信号烽火,也可能是沙漠中燃烧的野草等产生的烟雾。
“直”字用得极为精妙,生动地表现出孤烟在无风的情况下垂直上升的状态,给人一种挺拔、坚毅的感觉。
“长河”指黄河,黄河在沙漠中蜿蜒流淌,“落日圆”则描绘了夕阳西下时,圆圆的落日悬挂在黄河尽头的景象。
有关王维的文章,感谢您的阅读!
文学分享
王维诗歌的艺术特色
本文是关于王维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
和分享。
导语:王维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无论是名山
大川的壮丽宏伟,或者是边疆关塞的壮阔荒寒,小桥流水的恬静,都
能准确、精炼地塑造出完美无比的鲜活形象,着墨无多,意境高远,
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
王维以擅长描绘山水田园风光而著称,是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
物之一。在艺术风格上也比较接近,通过描绘幽静的景色,借以反映
其宁静的心境或隐逸的思想,同时以诗歌阐禅悟道。
王维以清新淡远,自然脱俗的风格,创造出一种“诗中有画,画
中有诗”。 王维诗诗如画卷、美不胜收,其诗画合一的艺术特色主
要体现在山水诗中。
苏轼(《东坡志林》)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
画,画中有诗。”他把绘画的精髓带进诗歌的天地,以灵性的语言,
生花的妙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或浪漫、或空灵、或淡远的传神之作。
他的山水诗关于着色取势,如“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
鹂”(《积雨辋川庄作》)“雨中蓝色绿堪染,水上有飞花红欲燃。”(《辋
川别业》)“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新晴野望》)
王维的山水诗关于结构画面,使其层次丰富、远近相宣,乃至动
静相兼、声色俱佳,更多一层动感和音乐美,如《山居秋螟》:“空
有关王维的文章,感谢您的阅读!
文学分享
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
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首联,写薄暮之景,山雨初
霁,幽静闲适,清新宜人。其清新、宁静,淡远之境如在目前。一个
“空”字,渲染出天高云淡,万物空灵之美。颔联,“照”与“流”,
一上一下,一静一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仿佛让人感受到大自然
的脉搏在跳动。自然的美与心境的美完全融为一体,创造纯美诗境。
此种禅意非隐居者莫属,苏轼把此联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颈联,由写景转为写人。在这幅山水画作之中,山村的自然美和村民
们的生活美是水乳交融的。尾联,其喜归自然,厌恶宦海之情溢于言
表。通观此诗,可谓有远景近景,仰视俯视,冷 色暖色,人声水声,
把绘画美、音乐美与诗歌美充分地结合起来。
王诗的画境,具有清淡静谧的人性特征。如《竹里馆》:“独坐
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幽静的竹林,
皎洁的月光,让诗人不禁豪气大发,仰天长啸,一吐胸中郁闷。而千
思万绪,竟只有明月相知。
神韵的淡远,是王维诗中画境的灵魂。《鹿柴》云:“空山不见
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诗中着意描写了作者
独处于空山深林,看到一束夕阳的斜晖,透过密林的空隙,洒在林中
的青苔上,在博大纷繁的自然景物中,诗人捕捉到最引人入胜的一瞬
间,有简淡的笔墨,细致入微地给出一幅寂静幽清的画卷,意趣悠远,
令人神往。
王维的诗又有“诗中有禅”的意境。其诗清冷幽邃,远离尘世,
有关王维的文章,感谢您的阅读!
文学分享
无一点人间烟气,充满禅意,山水意境已超出一般平淡自然的美学,
已然进入一种宗教的境界,这正是王维佛学修养的必然体现。政治上
的不如意,一生几度隐居,使王维一心学佛,以求看空名利,摆脱烦
恼。
有些诗显得更空灵,不用禅语,时得禅理。有如“羚羊挂角,无
迹可求”。如“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 谈笑无还
期”(《终南别业》)。“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
入浦深”(《酬张少府》)充满一派亲近自然,身与物化,随缘任运的
禅机。又如:“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
上。”(《鹿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
涧中。”(《鸟鸣涧》)一切都是寂静无为的,虚幻无常,没有目的,
没有意识,没有生的喜悦,没有死的悲哀,但一切又都是不朽的,永
恒的,还像胡应麟《诗薮》和黄周星《唐诗快》所评:使人“读之身
世两忘,万念皆寂,不谓声律之中,有此妙诠”。
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合一,可谓已臻完美的意境。这
种高潮的艺术境界,全系一个“情”字。他的诗画都以情为主,没有
情,虽有诗意,不会感人,纵有画意,也不会感人。只有将情感倾与
诗画之中,并将情感融于一体,才能达到诗画合一的崇高境界。同时,
王维诗中有禅,正是诗人所富有的艺术心灵与作为佛家居士所具有的
宗教情怀相契合,铸成了王维独特的审美意境:没有醉眼看花的朦胧
和隔阂,没有主观感慨和意气情绪抒发,而是静默而活跃,如实呈现。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有关王维的文章,感谢您的阅读!
文学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