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农业综合开发大力推动苜蓿草产业化的形成与发展
- 格式:pdf
- 大小:302.49 KB
- 文档页数:3
农业综合开发
种植苜蓿草养奶牛是提高奶牛产
奶量和生产高端奶的主要手段,是解
决饲料粗蛋白不足最有效的途径,对
发展现代畜牧业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按照黑龙江省财政厅王庆江厅长的指 示,黑龙江省农业开发办召开了由省
畜牧局、东北农业大学、飞鹤乳业、
光明乳业、远方草业、元兴草业、有
关县市畜牧局、农业开发办等单位领
导和专家参加的苜蓿草产业发展座谈
会,还组成调研组深入黑龙江省穆
棱、富裕、杜蒙、龙江、甘南、泰来 等地,与县乡领导、种草农户进行了
座谈。调研组综合分析当前我黑龙江
省苜蓿草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就如
何扶持黑龙江省苜蓿草产业发展提出 了针对性的建议。
一、黑龙江省苜蓿草产业发展情
况
(一)全省苜蓿草种植情况。 用苜蓿草饲喂奶牛是国内外公认
的先进实用技术,奶牛养殖发达国家
的经验表明,用苜蓿草转化牛奶蛋白
是最好的途径,世界上畜牧业发达国
家,都具有发达的苜蓿草产业。苜蓿
干草蛋白质含量高达22%,粗蛋白是
玉米的3倍,小麦的1.7倍,苜蓿草年
亩产蛋白质可达100公斤。苜蓿草除能 量低于玉米外,其饲料价值可与精料
媲美。黑龙江省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
始种植苜蓿草,随着奶牛业的发展,
黑龙江省苜蓿草生产步入了快速发展
阶段,出现了集苜蓿草种植、加工、
30农村财政与财务2012年第4期 销售于一体的企业、合作社。2010年
全省苜蓿草保留面积30万亩,年产干
草近1O万吨,种植面积较大的县市是
奶牛业相对发达地区,面积达23万
亩,占全省的80%左右。黑龙江省苜 蓿草种植主要有四种形式:一是养殖
户分散种植。分布于种植面积较大的
富裕、安达等奶牛主产区,养奶牛户
自产自用。二是养殖户组建合作社统
一种植。产出的苜蓿草除合作社保证
成员内部自用外,同时出售商品草,
以富裕县塔哈乡大马岗村332户农民自 发联合组建牧草合作社为代表。三是
草业龙头企业规模种植商品草。专业
草业企业通过租赁农民土地,规模种
植,加工后销售。企业以远方草业、 泉森草业、元兴草业为代表,企业种
植区域以富锦、杜蒙、穆棱等县市为 重点。四是乳品加工企业建立种植基
地。有养殖基地的乳品加工企业租赁
农民土地集中种植苜蓿草,集中加 工,企业自用,以飞鹤乳业、光明乳
业、完达山乳业为代表。
(二)黑龙江省苜蓿草加工企业情
况。 我国苜蓿草产业发展刚刚起步,
深加工领域尚属空白。黑龙江省苜蓿
草商品化生产从本世纪初开始,目前
仅有十余家苜蓿草种植和加工企业, 不仅数量少、规模小,而且实力差、
链条短、牵动力弱。黑龙江省苜蓿草
加工仅仅是对苜蓿草进行物理性状改
变的初加工,例如苜蓿颗粒、粉、块 等等,而法国、美国等发达国家利用 苜蓿草提取叶蛋白、叶黄素等产品,
并在此基础上继续提炼白蛋白等医药
高附加值产品。在黑龙江省苜蓿草加 工企业中,规模较大采取产业化经营
模式的以远方草业股份有限公司为代
表,其他如杜蒙泉森草业、穆棱元兴
草业、兰胜草业等规模都比较小。远
方草业股份有限公司从2005年开始种
植苜蓿草,目前已建立苜蓿草种植基
地6万亩,年口】生产苗蓿干草2万多 吨,可满足1万头奶牛对优质牧草的
需要。该公司计划到2015年种植苜蓿
草达到10万亩。 (三)市场需求情况。 黑龙汀省现有奶牛存]f兰230万头,
泌乳奶牛大约180万头,年需饲草240()
万吨,而全省饲草产量只有1O()o万吨
左右,达不到畜牧业正常需求的一
半。黑龙江省平均每头奶牛每年苜蓿 干草占有量与2吨的正常标准相差甚
远,与发达国家常年均衡饲喂苜蓿草
相比差距巨大,优质牧草严重缺乏,
养殖企业对苜蓿草的需求有一半购自 省外。按照奶牛的科学饲养要求,全
省需种植苗蓿草1000万亩产十草800 万吨,才能大致满足奶牛养殖的需
要。特别是黑龙江省提出“千万吨
奶”发展战略,自身就需要大量的优
质苜蓿草作保证。随着奶业市场和其
他畜产品市场的不断规范,我国对苜
蓿草产品的需求会快速增加,而苜蓿
草种植发展缓慢,国内草产品供不应 求的状况日趋凸显。巨大的市场缺151
和国内外市场价格的吸引,使得苜蓿
草产业的发展获得了一个难得的市场
机遇。 二、黑龙江省苜蓿草产业发展存
在的问题
(一)存在“秸秆畜牧业”观念,
养殖户对苜蓿草认知程度不高。
广大草食牲畜养殖企业、养殖户
还没有重视苜蓿草的生产利用,仍习 惯于秸秆常年饲喂牲畜,以补饲精料
方式补饲蛋白饲料。养殖户没有像重
视青贮玉米生产那样重视苜蓿草种
植,大多是自给自足、分散种植,生
产管理粗放,缺乏对苜蓿草喂养奶牛 的基本认识。一些大型奶牛养殖企业
没有建立自己苜蓿草种植基地的意
识,不得不从外省购进苜蓿草产品,
如飞鹤、伊利及蒙牛等大型乳品企业 的多个万头奶牛场每年都从外省区大
量购进苜蓿草产品。还有一些地方认
为种植苜蓿草影响粮食生产,与粮食
争地,限制发展。
(二)缺乏政策资金扶持,苜蓿草 产业发展缓慢。
长期以来,黑龙江省对发展苜蓿
草产业没有专项资金投入。种植苜蓿
草与种植粮食相比,没有补贴,农民 积极性不高,出现了“毁草种粮”的
现象。即使养殖户种植苜蓿草也只是
在一些低洼地、盐碱地上种植,粗放
管理,一遇大雨,即大面积淹死,苜
蓿草的效益难以发挥。另外,苜蓿草
返青时需要大量水分,灌溉是提高产 量的重要途径;苜蓿草在播种、收
获、加工、贮存等环节还需要一些专
门机械设备。由于缺乏政府的资金支
持,一般企业和农户难以承担,导致 苜蓿草产业发展缓慢。
(三)缺乏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化
程度低。 黑龙江省缺乏牵动力强、具有规 模的草业龙头企业,企业实力弱,规
模小,达不到均衡供应供给,限制了
苜蓿草产业发展。现有的草业企业不
仅数量少,而且规模小,实力差,牵 动力弱。草业企业经销苜蓿草产品的
多,建立苜蓿草种植基地的少;种植
苜蓿草自用的多,从事商品化生产的
少。现有的苜蓿草加工只是把苜蓿草
打捆或制成苜蓿颗粒、粉、块,然后
进行销售,产业链条短,产业化程度 低。
(四)农民分散种植,收割、贮存
等技术落后。 莒蓿草要实现产业化必须满足两
个条件,一是要规模大,二是生产加
工要机械化。生产机械化是在最短的 时间内完成打捆、集垛,躲避不利天
气的必要条件。目前养殖户分散种
植,一家一户没有购置收储、加工等
机械设备的条件和能力,种植的苜蓿 草产后收储大多采用传统的手工方
式,导致苜蓿草收割不及时,霉变、
发黄的现象经常发生,失去了其应用
的营养价值,甚至对牲畜造成毒害。
小规模分散种植制约了苜蓿草收储的
机械化作业,极大地影响了苜蓿草产 品的产业化发展。
(五)苜蓿草种子基地面积小,满 足不了市场需求。 苜蓿草具有一定的地域适应性,
黑龙江省地处高纬度高寒地区,国外
和省外的品种绝大多数适应不了黑龙江
省的高寒气候,曾经有过因引种不当,
大面积种植苜蓿草全部冻死的教训。而 黑龙江省科研部门培育的“龙牧系列
苜蓿”等当家品种,年供种能力在4万 斤左右,仅能满足3万亩苜蓿草种植
需求,远远满足不了苜蓿草生产的需 求。从外地引进种子现已经达到每公斤
IO0元,按每亩用种1.2公斤计算,种植 1亩苜蓿草,只种子一项就需要120
元,苜蓿草种植户承担有困难。 农业综合开发
三、对黑龙江省苜蓿草产业发展
的建议 (一)提高认识,将苜蓿草产业做
为发展战略强力推进。要按黑龙江省 规划,把苜蓿草业发展作为农业产业
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内容,以市场
需求为导向,将苜蓿草生产、草地生
态建设与现代畜牧业发展目标紧密衔
接,制定专门的草业发展规划,明确
草业发展目标。通过扶持龙头企业、 苜蓿草种植合作社、养殖户开发利用
三边地、改良低产田、推广新技术新
品种等措施,加大苜蓿草的种植面
积,构建黑龙江省苜蓿草发展产业带。
(二)建立补贴机制,推动苜蓿草
产业快速发展。黑龙江省必须采取得 力措施,制定优惠政策,继续采取“政
府主导、财政引导、龙头带动、试点示
范、企业和农民为投资主体”的发展模
式。大力推广粮草间作,粮草轮作,粮
草套种,将“三边地”改造成种植苜蓿 草用地 .提高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
率,实现苜蓿草产业生产与粮食生产双
赢。积极引导奶牛规模养殖场及养殖大
户开展以自用为主、逐步扩大种植规模
的发展模式。建议政府尽快出台牧草良 种补贴、牧草种植直补和牧草种植、收
储、加工机械补贴等相关配套政策,尽
快实现种植牧草与种植粮食作物享受同 样的优惠政策。
(三)支持草业龙头企业快速发
展。应采取一切措施和必要手段,制
定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支持龙头企
业建立苜蓿草种植基地,特别是在企 业土地流转、融资和税收方面给予优
惠政策,使已经建成、具备一定加工
能力、并形成一定生产规模的重点企
业,真正成为龙头,实现牧草企业规
模化、专业化、集团化大生产。支持
企业与农民订单种植苜蓿草,由企业 回收加工销售。积极引导飞鹤、完达
山、伊利、蒙牛等乳品加工龙头企业
农村财政与财务2012年第4期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