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产蛋率下降的原因及防控措施
- 格式:pdf
- 大小:260.91 KB
- 文档页数:3
蛋鸡产蛋下降的原因分析与对策一,非传染性因素方面:应激因素,环境因素,营养因素.1,应激因素:温度;惊吓;注射疫苗或投药不当;换料不当及其他因素.(1)温度:主要症状:产蛋鸡最适宜温度10-25'C,最佳温度为16'C,如超过30'C或低于8'C能引起产蛋的变化,持续高温,高湿天气,鸡群采食锐减,直接导致鸡群的产蛋下降.在25-30'C时,环境温度每升高1'C产蛋率下降1.5%,蛋重下降0.3克,长期高于22'C,会使蛋壳变薄,蛋重降低.防治方法:1,注意天气预报,及时预防;2,夏季蛋鸡日粮中添加适量碳酸氢钠(0.3克/只);3,如为热应激,应改到清晨喂料,立即用深井水喷洒地面,墙壁;4,作好连续通风换气,安装降温设施,如水帘,吊烟囱;5,屋顶铺盖一层石灰等.如为冷应激,再设法提升舍温.(2)惊吓:主要症状:鸡场周围突然放炮,爆破,打猎,甚至雷鸣,或狗,猫突然惊扰,噪音竺都可造成鸡群产蛋率下降.防治方法:随着应激因素消除,产蛋逐渐恢复.(3)注射疫苗或投药不汪:主要症状:产蛋鸡抓鸡注射疫苗,会引起产蛋下降;在产蛋期连续投药如喹乙醇或痢特灵等抗菌药物或投服抗球虫药,也会造成鸡群产蛋下降.防治方法:产蛋鸡尽量避免注射疫苗,可改用饮水或气雾免疫;药物防治,要正确用药,按规定量和程序用药,勿乱用或过量用药.(4)换料不当及其他因素:主要症状:不按要球采取过渡方式换料,可引起产蛋下降,尤以轻型鸡表现明显,还有许多应激因素,如更换饲养人员,工作衣的变换,转群等,均可造成蛋鸡的产蛋下降.防治方法:为提高鸡群的讥应激能力,可采取相应的措施,如饮服速补18或速补20或在饲料中拌入VC,VE氯丙嗪,延胡素酸等,或投入适量的抗生素及增蛋剂.2,环境因素:有害气体;光照不足;设施不全.(1),有害气体:主要症状:鸡舍氨气浓度超过15PPM,硫化氢10PPM,对鸡健康不利,可引起产蛋下降,诱发呼吸道疾病;或引起中毒,甚至造成死亡防治方法:及时清除粪便,做好鸡舍的通风换气.(2)光照不足:主要症状:产蛋鸡对光照要球比较严格,开放式鸡舍光照强度不足,人工补光时间不足或突然停电,有时有的鸡舍光照强度很强,有的光照很弱,鸡舍阴暗,或光照不均匀等均可引起产蛋鸡不能正常生产,或产蛋下降.防治方法:按光照要球进行操作,搞懂,搞清楚一年四季光照变化,使鸡舍光照符合产蛋需求. (3),设施不全:主要症状:鸡群密度大,鸡笼不足,养鸡蛋箱不足,料槽不足,供水设施不足均可对鸡群正常产蛋造成不利的影响.防治方法:按规模计划饲养,不能盲目,随意.3,营养因素:日粮不够;缺水或断水;能量缺乏;蛋白质氨基酸不足;维生素缺乏;钙磷缺乏;盐分过量或不足(1)日粮不够:产要症状:有的养鸡户首次养鸡,出现较多的问题是日粮供给不足,造成产蛋率下降.1999年在甘肃,青海两省曾调查8个养殖户鸡群产蛋率下降的原因,发现其中4户每只鸡日粮仅为110克/日-118克/日,明显不足,特别在产蛋高峰期.防治方法:产蛋鸡日粮不论用任何厂家的配合饲料,在目前多维持在120-125克/日以上,否则,影响产蛋.(2)缺水或断水:主要症状:轻弃缺水可导致鸡群产蛋率下降2-4%,如果断水24小时鸡群的产蛋下降30%,水质低劣也会影响产蛋.防治方法:供给足量清洁饮水,每天检查乳头式饮水器,以免乳头阻塞而断水.(3),能量缺乏:主要症状:鸡群产蛋率与能量关系密切,必须选用优质饲料或料精,养殖户在配料时,必须按厂家提供的说明书配料,不能随意减少料精,否则,营养失衡,导致产蛋率下降.防治方法:选用优质饲料或料精按规定配制,不能任意增减,避免配料的随意性.育成鸡6周龄体重达标,16周龄均匀度达80%以上,这两个指标达不到,将会影响鸡群全程的产蛋率.(4),蛋白质氨基酸不足:主要症状:配料时豆粕用量太多,饲料原料掺假或使用了劣质鱼粉,豆粕,氨基酸不足等蛋白饲料均可导致蛋白质,氨基酸不足,造成鸡群产蛋量下降,同时蛋重下降.防治方法:配料时选用优质豆粕,鱼粉,使之营养平衡,产蛋鸡配合饲料粗蛋白应不低于16-17%.(5),维生素缺乏:主要症状:由于维生素不足,造成机体的生理代谢紊乱,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从而对蛋鸡产生影响,因此饲料中要添加各类维生素.防治方法:维生素缺乏会出现相应的症状,如脱羽,腿痛,爪曲伸不开,蛋壳变白等,均应补以相应治疗量的维生素.(6),钙磷缺乏:主要症状:由于一些养殖户使用预混料或自配料,无法检查原料的质量,常发生钙磷不足,造成产蛋量下降,同时还出现软壳蛋,砂皮蛋,小蛋等.防治方法:日粮中补充维生素AD3,调整钙磷比例.(7),盐分过量或不足:主要症状:日粮中盐分过量或不足,均可引起产蛋量下降,例如日粮中食盐含量超过1%,出现产蛋量下降,超过3%时,鸡群可出现食盐中毒而死亡.防治方法:保证产蛋鸡日粮中含盐量为0.37%-0.5%,不宜过量或缺乏.二,传染性因素(一).病名病原产蛋呼吸道肠道神经免疫抗体检测抗生素下降病变病变症状方法治疗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 冠状病毒++++ ++ + - 活苗VN-新城疫(ND) 副粘病毒I型++++ ++ ++ ++ 活苗HI-减蛋综合症(EDS76) 腺病毒++++ - - - 油苗HI-禽流感(AI) 正粘病毒++++ ++ ++ + 油苗HI-禽脑脊髓炎(AE) 肠道病毒++ - - +(雏鸡) 活苗AGP-鸡传染性喉气管炎(ILT) 疱疹病毒+++ +++ - - 活苗AGP-禽痘(FOX) 痘病毒++ + - - 活苗AGP-鸡肿头综合症(SHS) 肺病毒+++ + - - 活/油苗ELISA(+)鸡霉形体病(MG) 败血霉形体++ + - - 活/油苗RPA+鸡传染性鼻炎(IC) 副鸡嗜血杆菌++ + - - 活/油苗AGP+禽霍乱(FC) 巴氏杆菌++ ++ + - 油苗VN+注:表内+,++,+++,++++表示症状,病变的不同强度.三,传染性因素方面(二).1,病毒性传染病:传染性支气管炎(IB);新城疫(ND);减蛋综合症(EDS);禽流感(AI);禽脑脊髓炎(AE);传染性喉气管(ILT);禽痘(FOX);鸡肿头综合症(SHS).(1)传染性支气管炎(IB):主要症状:发生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鸡群,产蛋率下降25%-50%,严重者可达60%,蛋品质下降,软皮蛋,砂皮蛋,畸形蛋,蛋壳色变浅,变灰,变白,蛋清衡薄如水,蛋黄色变浅,蛋黄易与蛋清分离,蛋壳上还出现色素沉着,黑色或红色小麻点,有时还可见到褐色小麻点,蛋壳变薄,一抓就破.呼吸型传支伴随呼吸道症状,肾型传支则出现拉稀,呈白色,黄色,或绿色水样,患过本病鸡群高峰期往往达不到.防治方法:1,用IB肾型功或ND+IB二联苗,于1-3日龄免疫接种,二免用多价苗.2,病鸡每天每千克体重用乌洛托品0.1克,氯化铵0.04克拌料饲喂,连用2-3天,也可用利尿剂.3,发病鸡群用肾型苗或H120作紧急免疫接种.4,提高舍温2-3'C,增加维生素A,C或速补18.5,饮水中加口服补液盐,促进尿酸盐的排除.6,本病常有混合感染,可用抗菌药物,也可用呼喉霸,赐闰美健等.(2),新城疫(ND):主要症状:产蛋鸡群发生新城疫后,一般情况下产蛋下降20%-30%,个别的可下降50%-60%.蛋品质下降,软壳蛋,畸形蛋数量增多,伴有呼吸系统症状,病鸡排绿色粪便,后期出现神经症状,如扭脖,转圈等,产蛋量恢复需要2-3个月,但不能完全恢复到发病前的水平.非典型性DN病死率0.5%-5%.防治方法:1,紧急免疫接种,ND苗最好用I系苗剂量加倍.2,用速补,拜固舒,饮水3-5天.3,用抗生素药物以防继发或混合感染.(3),减蛋综合症(EDS):主要症状:本病主要发生在产蛋鸡和青年母鸡,其它日龄鸡可感染,但无病状,也见于25-35周龄产蛋高峰期鸡群,发病鸡群产蛋率下降20%-70%,产蛋下降1-2天后,蛋品质也发生一些变化,如无壳蛋,软壳蛋一般持续1-3周,然后缓慢回升到预定产蛋水平,本病一般无其他病状.防治方法:1,对10-14周龄后备鸡用EDS油乳剂灭活苗进行免疫接种可预防本病的发生.2,淘汰阳性鸡,病鸡蛋禁止作种蛋.3,由健康鸡场引进雏鸡或种蛋.4,加强饲养管理,提高卫生,消毒质量.(4),禽流感(AI):主要症状:临诊症状呈现多样性,有人从临诊上分为呼吸型,神经型,腹腔型,生殖型等,此种情况与病毒的毒力,应激,品种,口龄入饲养管理有关.本病不分年龄,品种,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寒冷季节多.病鸡体温高,精神沉郁,流泪,冠,肉髯发紫,脚鳞发紫,出血,头肿,拉稀呈粥状,有的有神经症状,产蛋率急剧下降30%-70%,甚至停产.10-15天降到最低点,软蛋增多,褪色蛋可达2%-10%,蛋品质下降,腺胃出血,脂肪出血,全身出血,气囊炎,输卵管变细,内含蛋清样物质.防治方法:1,本病尚无有效的化学药物,肉仔鸡右用安乃近,阿斯匹林.2,用抗菌药如500PPM盐酸环丙沙星饮水,控制细菌性继发感染.3,在发病区周围,应用当地分离的AI毒株制成的单价或多价油乳剂灭活苗给鸡群免疫接种.4,定期用AI或多价油乳齐灭活苗进行免疫接种,肉仔鸡在1日龄,蛋鸡在35日龄和90日龄左右免疫接种,可有效地预防AI的发生. (5),禽脑脊髓炎(AE):主要症状:对本病抵抗力有明显的年龄差异.产蛋鸡群感染本病后,表现轻微腹泻或无明显症状,饲料消耗量不减或略有下降,产蛋量表现为暂时性下降5%-10%或20%,可持续2-3周,褐壳蛋色变浅,蛋重下降5-6克,约3周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防治方法:尚无较好的治疗方法.预防本病用弱毒苗,在10-15周龄之间,饮水或喷雾免疫,灭活苗用于产蛋鸡.(6),传染性喉气管(ILT):主要症状:发生传喉的产蛋鸡群,产蛋量下降10%-45%,病鸡呼吸急促,有喘鸣音,有的发出"咯咯"叫声,咽喉有粘液或干酪样物堵塞,咳出血痰,排绿色或白色稀粪,病程5-7天,病死率达10%-75%.防治方法:1,按免疫程序作好预防接种.2,一旦确定本病后,应采取紧急扑灭措施,对该场鸡群立即用ILT弱毒苗,用点眼法进行免疫.3,对病鸡采取对症治疗,肌注樟脑水,或用镊子仔细地除去鸡喉头伪膜,避免窒息死亡4,用环丙沙星等药物按治疗量饮水.5,饮水中添加多维,以减轻应激.(7),禽痘(FOX):主要症状:以头部为主的全身皮肤上形成痘疹,常见于冠,肉髯,口角,眼皮和耳球上形成结节,初呈灰色后呈黄色,逐渐增大如豌豆大硬结节,如形成溃疡后残留一个黑疤.病重小鸡,体重减轻,产蛋鸡的产蛋量下降或停产.粘膜型多见于中小鸡,可见鼻炎,结膜炎或咽喉炎.防治方法:1,用1%高锰酸钾液冲洗患部后,再涂以5%碘酒.2,平常做好卫生防疫.3,接种鸡痘苗,免疫效果好.(8),鸡肿头综合症(SHS):主要症状:一种急性,传染性呼吸道疾病,其病原为肺病毒.肉仔鸡常见于4-5周龄,出现打喷嚏,结膜炎,脸肿,头肿,发病低,病死率为1%-5%.在蛋鸡群中,多见于刚进入产蛋高峰期,引起产蛋率下降5%-30%,如在种鸡群里发生孵化率也会同时降低.防治方法:1,用维生素治疗可减轻本病危害程度.2,改善饲养管理,做好通风,密度,垫料及环境卫生等.3,用弱毒苗及灭活苗进行免疫接种,10-12周龄用弱毒苗点眼,15-20周龄用灭活苗肌注.2,细菌性传染病:禽霍乱(FC);霉形体病(MG);鸡传染性鼻炎(IC).(1),禽霍乱(FC):主要症状:本病多呈急性,常有拉稀呈黄色,减食或不食,渴欲增加,病鸡体温高,呼吸困难,口,鼻分泌物增加,鸡冠和肉髯变青,有的肉髯肿胀,蛋鸡停止产蛋,最后衰竭,昏迷而死.慢性型多见于流行后期,以肺炎,呼吸道发炎和胃肠炎多见,一侧或两侧肉髯水肿,局部关节肿,脚趾麻痹,跛行,病程可拖至1月以上.防治方法:1,发病初期用高免血清治疗,效果良好.2,青,链霉素,四环素或磺胺类药物也有一定疗效.3,喹乙醇对禽霍乱有治疗效果,但应注意中毒.(2),霉形体病(MG):主要症状:以咳嗽,喘气,喷嚏,鼻炎,关节炎为本病的特点,张口呼吸,流鼻,流泪,眼内有泡沫状分泌物,病变不明显,或鼻气管,肺内有粘液,气囊水肿.常有发病,本病的发生与应激有关.产蛋鸡群发生本病,病死率较低,产蛋率下降10%-40%,种蛋孵化率下降10%-20%,弱雏增加10%.如有混合感染,不仅产蛋率严重下降,而且病死率也可升高.防治方法:可选用泰乐霉素,林可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等饮水或用恩诺沙星饮水.大群治疗用土霉素1-2克/千克料,连用一周.泰乐霉素3克溶于400毫升水中,连用7天,北里霉素,支原净均为防治本病的特效药物.采取全进全出制,鸡舍彻底消毒,6周龄以上鸡注射败血霉形体疫苗.(3),鸡传染性鼻炎(IC):主要症状:本病秋冬季多发,4周龄至成年鸡均易感,病鸡表现减食,间有下痢,流鼻涕,结膜炎,脸肿,眼睑肿或失明,冠肿,公鸡肉髯肿,甩头,呼吸困难,被毛污秽不净,咽部有分泌物或凝块,偶有肺炎及气囊炎,卵泡变形,环死和萎缩,母鸡产蛋率下降,蛋品质下降,产蛋率下降10%-40%,本病发病率高,病死率低.防治方法:1,病鸡用链霉素100-200千克肌注,连用3天,治疗有效,用红霉素,土霉素也有疗效.2,磺胺噻唑0.5%比例混于饲料中,连用1周(产蛋鸡忌用).3,用灭活苗免疫接种,于17周龄首免,间隔2周后进行二免.4,防止引进病鸡,防止应激,加强消毒和环境卫生.肉用种鸡限饲技术随着肉种鸡育种技术和营养水平的提高,根据肉种鸡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和生理特点,对肉种鸡的饲料在质和量的方面采取一定程度的限制,才能充分发挥肉种鸡的繁殖性能,这是养好肉种鸡的关键性技术措施,也是种鸡场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笔者经过对39批次,共计20多万套肉种鸡的饲养实践,总结出了肉种鸡限饲技术的一系列经验,取得了一些成效.系列套种鸡产蛋数由1989年的137枚,提高到目前的179枚.一,限饲的目的和作用.一般情况下,父母代种鸡母鸡自由采食2周,公鸡自由采食4周;母鸡从第3财,公鸡从第5周开始,一直到淘汰均实行限制饲喂.限制饲养的主要目的是控制肉种鸡的生长速度,使体重稳步增长,符合标准要球,均匀度高,在25周前达到体成熟和性成熟同步,适时开产,并达到高产,稳产,保持较高的种蛋合格率和受精率,提高入孵率,健雏率.限饲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1,体重适宜,鸡群生长发育一致防止形成"脂肪鸡",增强鸡群的生活力,降低死淘率.由于限饲和管理不当,喂料偏多,增重不均,往往在鸡群中形成所谓的"脂肪鸡".这种鸡用手抓翅膀提起时有一种沉重感,体重大大超过标准,一般超标在500克以上,触摸可知胸骨较短,体内脂肪沉积比正常鸡多20%-30%,从耻骨周围到整个腹部以及内脏周围均有较多的脂肪沉积.这样的鸡不但饲料消耗增加,产蛋生理机能失调,产蛋明显减少,甚至停产.脂肪沉积多的鸡易出现难产,同时引起脱肛和吸啄肛,使种鸡淘汰率明显升高.肥胖的鸡由于脂肪存积于母鸡输卵管子宫部,引起钙的分泌机能发生障碍,产薄壳或软壳蛋增多,尤其在笼养鸡最明显.过于肥胖的公鸡在自然交配的情况下,性欲差,精液品质不良,交配困难,种蛋受精率明显降低.2,节约饲料,降低成本,整个育成期可节约30%左右.3,节省人工,限饲期间尽量减少人员进出鸡舍次数,减少对鸡的应激,尤其是停料日.二,实行综合的限饲程序.(一),常用的限饲方法肉种鸡的限饲方法主要有限质和限量两种.目前生产中常用限量法,即使用全丛而平衡的配合饲料,通过减少喂料量或限制喂料时间,来实现限饲的目的.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每日限饲法:每天喂一定数量的饲料或规定喂饲次数和采食时间,适用于3-6周和20-24周的育成鸡.2,隔日限饲法:把两天的饲料合在一天喂给,一天停喂.此法限制强度大,适用于7-11周生长速度较快的育成鸡,也可用于体重超标的鸡群.3,每周限饲法:包括"五二"限饲,"四三"限饲,"六一"限饲法等,适用于12-19周的育成鸡,也可用于冬季舍温低,湿度大晨,或全程采用此法.以上的各种限饲方法,各有其优缺点,生产中要灵活掌握,隔日饲喂一般有利于提高均匀度,每批鸡有4周左右的隔日饲喂,对提高前期的鸡群均匀度很有好处.其他限饲方法都非常平稳,易掌握,不易发生大的问题,可根据生产实际掌握使用.(二),综合限饲程序.肉种鸡生产中使用综合限饲程序,根据实际情况,合理使用不同的限饲方法是相当成功的.在设计限饲程序时,应参照不同品种推荐的程序结合鸡群状况,饲养条件,体重均匀度,饲养方式,密度以及自己的经验全面考虑,一批鸡要有一个完整合理的限饲程序.1,母鸡:1-2周,自由采食,每2小时喂1次,每次采食1.5小时;3-4周定量供料,2周末体重达标后,以14日龄料量为基础加2-3克,共使用3周;5-11周隔日限饲利于提高鸡群均匀度;12-17周采用"五二"或"四三"限饲,减少应激,提高体况均匀度;18-23周采用"六一"或"五二"限饲,做好开产前的准备;24周,每日限饲在使用本程序时,要掌握自由采食的喂料量不能过于宽松,否则2周末料量太高,不利以后的限饲.一般应以1日龄料量为基础,以后每天加2克,2周末时料量在30-32克/只.日,2周末称重体重达标,即改为定量供料,体重不达标,应进行第一次分群,到9-10周如均匀度高,可提前改为"四三"限饲如鸡群在18-23周期间上笼饲养,在提前改为每日限饲以免发生鸡只采食过多致死现象.2,公鸡:种公鸡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以后的种蛋受精率和每只母鸡的产雏率,所以公鸡的管理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不同的限饲方案,会直接关系到育成公鸡的质量.下面是两种不同的限饲方案,第一种方案用于产蛋期笼养的鸡群,第二种用于产蛋期平养的鸡群.方案一:1-3周自由采食,3周末体重达标后改为定量供料.从第5周起,其限饲方案改同母鸡一样.上笼后要改用公鸡料,并加加适量多种维生素,0.1%的硫酸锰,同时要补充维生素E(每50千克料加3克).这种方法比较简单,易掌握,初次饲养肉种鸡的技术人员多使用.方案二:1-6周自由采食,维持到6周末.7-13周改为隔日限饲,7周时料量60克/只.日.这样隔日喂120克(喂料日),以后每周加料3克左右.14-20周为"五二"限饲或改为同母鸡一样.这种方法比较严格,6周后意在减缓增重速度,使其锻炼一个强壮的肌腱,提高腿的承受能力,利于产蛋期的配种.综合限饲程序的设计和作用,是一个经验性很强的工作,技术人员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改进,不可一成不变,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三,体重控制目标.限饲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控制种鸡有一个理想的体重,所以在制定限饲程序的同时要制定出鸡群的体重标准,体况控制目标,以达到鸡群体成熟,性成熟同步,并适时开产.1,育雏期(1-4周):本期的目标是以体重为主,要求在3-4周时体重达到标准,尤其是公鸡体重可略超标准,以培育出体重较大的种鸡群.4周末母鸡体重达430克,公鸡750克.2,育成前期(5-11周):本期仍以体重为主,具体要求为5-6周体重控制达到标准,7-11周使体重逐渐向生长曲线下限靠拢.生产中可掌握母鸡4周末体重达430克,以后每周增重100克,到12周体重达1200克;公鸡4周末体重达750克,以后每周增重125克,11周达1700克.3,育成中期(12-22周):15周前仍以体重控制为主,在13-15周使体重逐渐向标准体重靠拢,期间母鸡每周增重100克(公鸡140克/周),15周末体重达1500克(公鸡达2200克).15周后以提高性成熟均匀度为主,主要以鸡群的体况(胸肌的发育程度和主翼羽脱换程度)作为限饲的主要依据.生产中可掌握,母鸡16-22周,每周增重135克,到22周末体重达2400克胸肌发育丰满,主翼羽2-2.5根.公鸡16-22周,每周增重150克,到22周体重达3400克以上,胸肌丰满,腿长直.22周末如鸡群达到上述标准,则在23周加光照,鸡群一般能适时开产,并有一个高产,稳产的产蛋期.4,育成后期(预产期,23-25周):本期为产前的准备期,体重控制目标为母鸡每周增重135克以上,到25周体重2850-2900克,公鸡每周增重160克,到25周体重达3750-3800克,这时的鸡群应第二性征明显,鸡冠鲜红.母鸡在25周见蛋,公鸡已有配种行为,这时育成期的限饲基本上达到预期的效果.四,限饲的注意事项.1,限饲期间,及时淘汰母鸡群中的病弱残鸡,公鸡在第一次挑选(5-6周)时淘汰低于标准100克的鸡和有明显缺陷的鸡.2,公母分开饲养,到23周转群时混群,这样比较利于各自细心管理,利于体重控制.3,称重要准确而无误,按操作规程严格操作,各栏鸡数要准确,确保限饲成功.4,配备足够的料位,水位,尽量减少密度,饲喂时,上料速度要快要均匀,合理地实施限水方案. 5,遇到天气突变,转群,免疫接种等强应激时,可加喂1天的饲料,育成料要营养全面,能量不能低于11.50兆焦/千克.6,限饲技术要与光照程序相结合,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7,限饲期间要做好分群,调群等工作,努力提高鸡群均匀度.育成期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产蛋期的生产性能,而育成期的限饲是整个工作的重点,只要不断总结经验,完善限饲技术,一定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蛋鸡产蛋率下降的原因•防治措施•结论•参考文献目录01010203饲料营养成分不足饲料品质不佳营养原因01疾病防治疾病预防根据鸡的品种和当地疫情,制定合理的疫苗接种计划,提高鸡的免疫力。
疫苗接种疾病治疗光照管理合理控制光照时间,避免光照不足或过度光照对鸡造成的不良影响。
温度控制保持鸡舍温度适宜,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影响鸡的产蛋率。
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保持鸡舍空气流通,避免有害气体积累。
环境改善营养调整01结论蛋鸡产蛋率下降的原因疾病因素:如鸡痘、鸡寄生虫、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等,都会导致蛋鸡产蛋率下降。
营养不足:如果饲料中营养不足,蛋鸡无法得到足够的营养来支持产蛋,产蛋率就会下降。
环境因素饲养管理不当结论结论防治措施加强饲养管理:定期清理鸡舍,保持环境卫生,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保证光照充足。
合理配料:根据蛋鸡的不同生长阶段和产蛋水平,合理配制饲料,保证蛋鸡的营养需求。
预防疾病定期对蛋鸡进行疾病检查和预防接种,防止疾病对蛋鸡产蛋率的影响。
增加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蛋鸡的新陈代谢,有利于提高蛋鸡的产蛋率。
结论01参考文献[1] 张三, 李四. 蛋鸡产蛋率下降原因及防治措施[J].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22(3):1-3.[2] 王五, 赵六. 蛋鸡产蛋率下降的常见原因及防治对策[J]. 畜牧与兽医, 2021(11):45-48.[3] 刘七, 马八. 蛋鸡产蛋率下降的原因及防治技术研究进展[J]. 动物医学进展, 2021(4):67-72.感谢您的观看THANKS。
鸡产蛋量下降的解决办法鸡群产蛋有一定的规律,即开产后几周达到产蛋高峰,持续一段时间后,开始缓慢下降直至产蛋结束。
如果产蛋鸡的产蛋率出现突然下降,就要及时进行全面的检查,找出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一、减少应激季节的变化和灾害性天气的发生,会导致温度湿度的急剧变化。
若鸡舍保温效果不理想,将会对产蛋鸡群产生较大的应激影响,导致鸡群的产蛋量突然下降。
所以在季节变换、天气异常时,应及时调节鸡舍的温度和改善通风条件。
在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维生素等,可减缓鸡群的应激。
二、科学光照鸡舍发生突然停电,或光照时间、强度失控,都不利于鸡群的正常产蛋。
产蛋期间应严格遵循科学的光照制度,避免不规律的光照。
产蛋期间,光照时间每天为14小时—16小时。
三、保证饮水应做到经常检查饮水系统,发现漏水或堵塞现象应及时进行维修。
四、科学用料应选择安全可靠、品质稳定的全价饲料,日粮中要求有足量的蛋白质、蛋氨酸和适当维生素及磷、钠等矿物质。
同时要避免突然更换饲料。
如必须更换,应当采取逐渐更换法,即先更换1/3,再换1/2,然后换2/3,直到全部换完。
全部过程以4天—5天为宜。
固定喂料次数,按时喂料,不要突然减少喂量或限饲,同时应根据季节变化来调整喂料量。
五、保持卫生及时进行打扫和清理工作,以保证鸡舍卫生状况良好。
每周内进行1次—2次常规消毒,如有疫情要每天消毒1次—2次。
可用0.1%威岛牌消毒剂或其他安全的消毒剂对鸡舍顶棚、墙壁、地面及用具等进行喷雾消毒。
六、注意日常观察注意观察鸡群的采食、粪便、羽毛、鸡冠、呼吸等状况,发现问题,应做到及时治疗。
通常鸡舍内的适宜温度为18.3℃—23.9℃,相对湿度控制在55%—65%。
同时应保持鸡舍内空气新鲜,在无检测器的条件下以人进鸡舍感觉不刺眼、不流泪、无过臭气味为宜。
七、产蛋期不要接种疫苗接种疫苗应在鸡的育雏及育成期进行,产蛋期也不要投喂大量的预防性药物。
八、减少异常声音刺激尽量减少异常的声音刺激,防止猫、狗、鼠、鸟类等窜入鸡舍。
《蛋鸡产蛋率下降的原因与应对措施》在现代养殖业中,蛋鸡的产蛋率是衡量养殖效益的重要指标之一。
然而,不可避免地,养殖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蛋鸡产蛋率下降的情况,这给养殖者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和损失。
产蛋率下降的原因多种多样,需要全面综合考虑,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首先,产蛋率下降可能与蛋鸡自身的生理状况密切相关。
随着蛋鸡年龄的增长,其生理机能逐渐衰退,导致产蛋率逐渐下降。
老化使得蛋鸡的生殖系统功能减退,从而影响了其产蛋能力。
此外,蛋鸡的健康状况也直接影响着其产蛋率。
如果蛋鸡患有疾病或受到寄生虫感染,例如传染性鸡伤寒、鸡传染性贫血等,都会显著降低其产蛋率。
其次,饲料质量和饲养管理也是影响蛋鸡产蛋率的重要因素。
饲料是蛋鸡生长和生产的重要来源,饲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蛋鸡的健康和生产性能。
如果饲料中缺乏必要的营养物质,或者含有有害物质,都会对蛋鸡的产蛋率造成影响。
此外,不合理的饲养管理措施也会影响蛋鸡的产蛋率。
例如,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湿度过大、光照不足或光照时间不合适等因素都可能对蛋鸡的生理状态产生不利影响。
针对蛋鸡产蛋率下降的原因,养殖者可以采取一系列的应对措施。
首先,要加强饲料质量管理,确保饲料配方科学合理,含有足够的营养成分,同时排除可能的有害物质。
其次,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定期检查蛋鸡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
第三,优化饲养管理,保持饲养环境的清洁和舒适,合理控制饲料投喂量,保证蛋鸡的健康生长。
最后,加强光照管理,保证蛋鸡充足的日照时间,有助于调节其生理节律,提高产蛋率。
综上所述,蛋鸡产蛋率下降是养殖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但只要充分了解其影响因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应对,就能够有效地提高蛋鸡的产蛋率,保证养殖效益的稳定增长。
蛋鸡产蛋下降综合征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控措施【摘要】蛋鸡产蛋下降综合征是近年来在养鸡业中出现的一种常见问题,严重影响了鸡蛋的产量和质量。
本文从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症状、病因分析和防控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综合研究。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该症状在饲料缺乏、环境压力等因素下更容易发生。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蛋鸡产蛋数量减少、蛋壳质量下降等。
病因分析涉及到饲料营养不良、环境应激等因素。
对此,提出了一系列的防控措施,如加强饲料调整、改善生产环境等。
建议养鸡企业应及时调整管理策略,优化生产流程,以期减少蛋鸡产蛋下降综合征的发生,提高产量和质量。
展望未来,还需进一步研究相关机制,为饲料添加剂和生产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蛋鸡产蛋下降综合征、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因、防控措施、对策建议、研究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蛋鸡产蛋下降综合征是近年来养殖业中频繁出现的一种疾病,严重影响了蛋鸡的产蛋量和生长发育。
该病症导致鸡群整体产蛋率下降,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给食品安全带来一定的隐患。
蛋鸡产蛋下降综合征的发生原因复杂,可能与环境因素、管理不当、饲料质量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疾病传染性强,容易在鸡群中传播,且症状不明显,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和困扰。
针对蛋鸡产蛋下降综合征的流行情况,有必要开展相关研究,深入了解其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症状,找出病因,制定科学的防控措施,保障蛋鸡健康生长和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解决蛋鸡产蛋下降综合征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促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蛋鸡产蛋下降综合征的发生机制和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研究,可以揭示蛋鸡产蛋下降综合征的流行规律及临床表现,为养殖户提供早期预警和防控措施,减少经济损失,并提高蛋鸡养殖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深入探讨蛋鸡产蛋下降综合征的病因,可以为进一步研究该疾病的治疗方法和预防策略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鸡群产蛋下降的原因及防治措施产蛋鸡群由于受多种原因的影响,致使产蛋鸡群达不到产蛋高峰(产蛋率在90%以上)、产蛋量迅速下降或停产,此类现象是困扰蛋鸡生产者最常见的问题。
了解产蛋鸡正常的生殖生理特点,掌握产蛋鸡群产蛋下降的原因,采取积极有效的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对策,是提高鸡群产蛋率、增加养殖户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1蛋的形成及产蛋1.1蛋的形成处于性活动期的蛋鸡,左侧卵巢发达,并产生许多卵泡(鸡有1000~3000个),每个卵泡有一个卵。
在卵泡发育过程中,大量卵黄储积。
除卵黄外,鸡蛋的所有成分都是在输卵管中形成的,其通过输卵管的时间大约25小时。
输卵管包括五个部分:输卵管伞(漏斗部)、蛋白分泌部(膨大部)、峡部、子宫(蛋壳腺)和阴道。
输卵管前端在排卵时剧烈蠕动,有助于漏斗部摄取排出的卵细胞(卵黄),并将卵沿输卵管向后段输送。
卵在漏斗部停留15~25分钟,在这时受精。
卵在膨大部停留约3小时,膨大部分泌浓稠的胶状蛋白,构成鸡蛋的全部蛋白。
峡部分泌黏性纤维,在蛋白外形成内壳膜和外壳膜。
卵子在子宫内停留时间最长,约19~20小时;有水分透过半透性壳膜进入蛋白,与浓蛋白混合形成稀蛋白。
蛋壳腺分泌碳酸钙、镁等矿物质形成蛋壳。
蛋壳的色素在子宫内最后4~5小时形成。
当蛋完全形成后,借阴道和腹部肌肉的收缩而迫使其通过阴道。
产蛋时阴道经肛门翻出,只需数分钟蛋就排出体外。
1.2产蛋产蛋母鸡连续每天产蛋,然后停产1天,随后又开始产蛋,称为一个产蛋周期。
产蛋周期与产蛋的时间间隔有密切关系,母鸡两次产蛋通常间隔为24~26小时。
产蛋受激素的控制,垂体前叶释放的促滤泡素影响卵泡生产,排卵诱导素作用于排卵。
蛋白分泌受雌激素、孕酮和助孕素等激素作用,而神经垂体分泌的其他激素――催产素和加压素也参与产蛋过程。
2鸡群产蛋下降的原因2.1传染性疾病由于疾病的因素较为复杂,笔者就生产中经常碰到的疾病及其对产蛋鸡影响的主要特点概述如下。
2.1.1新城疫鸡新城疫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主要侵害鸡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Y a n g z h i j i s h u在蛋鸡养殖生产中,产蛋率的高低是衡量养鸡经济效益好坏的重要指标。
在养鸡生产中,由于种种原因使蛋鸡产蛋高峰期维持时间比较短,产蛋量突然下降,给养殖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直接影响蛋鸡养殖的经济效益。
引起产蛋量下降的因素较多!现将其原因分析如下!养殖户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避免产蛋量下降带来的经济损失。
"#蛋鸡产蛋量下降的原因蛋鸡产蛋量下降分正常性产蛋下降和非正常性产蛋量下降。
正常性产蛋量下降属生理性表现,非正常性产蛋量下降又分营养因素、饲养管理因素、疫病因素等。
"$"营养因素营养因素是影响家禽健康、生长发育、生产力、产品质量以至寿命的重要因素,鸡所需的营养成分至少包括能量、"%种氨基酸、"&多种无机元素、"%种维生素和"种必需脂肪酸。
其中蛋白质与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对产蛋量的影响较大。
最适宜比例的饲料,对家禽业显得格外重要,饲粮中必需养分的缺乏或比例不恰当均会造成不良反应,影响产蛋率。
"$'饲养管理因素母鸡产蛋期体重增长过快或体重减少;光照程序或光照强度的变化;鸡舍温度过高或过低;鸡舍通风不良,舍内粪便不及时清扫,有害气体超过一定限度;惊吓、断水、日粮改变、接种疫苗、投药等应激因素都会造成产蛋率下降。
"$%疾病因素急慢性传染病会使鸡群的产蛋量突然下降。
如鸡群受强毒型新城疫侵袭,常使产蛋量下降(&)以上;病毒性传染病鸡减蛋综合症可使鸡群产蛋下降"&) %&),破损率可达%*) +&),无壳蛋、软壳蛋达"()左右;传染性支气管炎使产蛋下降'&) (&)不等,产软壳蛋,畸形蛋或粗壳蛋;感染禽流感常出现软壳蛋、劣质蛋、产蛋下降可达"+) ,()不等,有的几乎绝产;脂肪肝综合征暴发时使产蛋突然下降甚至停产,达不到应有的产蛋高峰;成年鸡感染禽脑脊髓炎使产蛋量下降幅度最高可达+&)。
蛋鸡产蛋下降的原因分析与对策在自然状态下,引起鸡产蛋下降的因素很多,有疾病、光照、温度、空气、水质、体重均匀度及环境应激等。
而传染病是最大的隐患,临床上影响鸡群产蛋的常见传染病主要有以下几种:1 产蛋下降综合症1.1 临床症状其主要表现为鸡群在产蛋高峰期产蛋骤然下降,软壳蛋和畸形蛋增加,褐色蛋蛋壳颜色变淡。
在几周内鸡群产蛋率可下降20%~50%,患鸡没有其它症状。
发病期可持续4~10周。
自然情况下病毒对育成鸡并不致病,但外表健康的鸡群开产期有可能推迟。
1.2 控制对策本病无特效治疗方法,预防接种是防治本病的主要措施。
广泛使用的油乳剂活疫苗对鸡群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因EDS~76只有一个血清型,可用标准参考株或分离株增殖后灭活制备油乳剂疫苗。
商品蛋鸡在120日龄左右(16~18周)时注射一次EDS-76油乳剂苗即可在整个产蛋期内维持对EDS-76的免疫力。
在胸肌或股肌处每只注射0.5mL。
2 非典型新城疫2.1 临床症状各种年龄的鸡都可发生,主要发生在已进行过新城疫疫苗接种的鸡群。
鸡群主要表现为缺乏症状,连续死亡,部分鸡只拉绿色稀粪,个别鸡有呼吸道症状。
突然发病,产蛋率下降5%~30%不等。
软壳蛋、畸型蛋、白壳蛋增多。
2.2 控制对策2.2.1 疫苗接种目前使用的新城疫疫苗分为活疫苗和灭活苗两大类。
活疫苗有中等毒力的I系苗,其毒力较强,一般只用于60日龄以后的加强免疫,多采用注射的方法。
其特点是产生免疫力快且免疫期长,多用于小型鸡场,在新城疫高发区对发病鸡群实施紧急预防接种时,能有效控制ND的流行。
弱毒苗有Ⅱ系、Ⅲ系(F系)、Ⅳ系、克隆-30、N-79及V4。
这类疫苗适用于各种日龄的鸡。
多用于鸡群的基础免疫,可采用多种免疫方法接种,包括滴鼻、点眼、饮水、气雾及拌料(V4)。
其特点是产生免疫力快,但免疫期短,没有I系苗产生的免疫力坚强。
灭活苗常用的是Ⅳ系和克隆~30经灭活后制成的油乳剂苗。
它安全,产生免疫力坚强而持久,但产生免疫力的时间较慢。
蛋鸡产蛋量降落的原因及改进措施介绍蛋鸡养殖户们都知道,正常的蛋鸡产蛋,一样是开产早期产蛋量少,然后逐渐增加,几周后即可到达产蛋高峰期,在高分期连续一段时间之后,产蛋量再缓慢降落,直到产蛋终止剔除蛋鸡。
蛋鸡的产蛋量遭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饲料因素、饲养管理因素和疾病因素等。
那么蛋鸡产蛋量降落的原因是什么?有哪些改进措施?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一、管理因素1、环境管理环境管理主要包括温湿度、透风性能、卫生条件及光照。
一样成年蛋鸡舍的温度需要控制是18-23摄氏度,冬季出入鸡舍及时关门,窗户钉上塑料薄膜,保证鸡舍不被寒风直接吹入,夏季要遮荫,避免阳光直接射到蛋鸡,鸡舍相对湿度控制在55%一65%之间最为适宜,过于湿润有助于细菌滋生,过于干燥容易起粉尘影响蛋鸡呼吸道健康。
保证鸡场内卫生条件,勤打扫,不留粪污;加强消毒,一周一次带鸡喷雾消毒,疫病流行期间适当增加日常消毒频率。
保持光照强度以及光照时间的稳固性有助于提高蛋鸡的产蛋率,一样光照时间一天在16小时左右较为适宜,如果有必要缩短光照时间和减弱光照强度,需要每天渐渐的减少,让鸡群有个适应的进程。
2、饲养管理饲养管理主要包括饲料营养和饲喂方法。
第一,要保证饲料营养以及质量,如果营养不够过质量不过关都会导致蛋鸡产蛋量突然降落,乃至不产蛋。
所以在对蛋鸡进行豢养时要针对阶段性使用不同的配方,并且保证鸡粮的品质,比如食粮要新鲜、无农药等,不能怕“浪费”把已经发霉类的饲料或食粮喂给蛋鸡。
其次,要保证日常饮水清洁充足,如果水质差或饮水少同样会导致停产。
再次,在产蛋高峰期不更换饲料品牌和配方,必须更换饲料品牌和配方时应遵守“先少后多、逐渐更换”的原则,以减少饲料更换引发的应激。
最后,要保证科学饲喂,一样每 6~8 小时饲喂一次,每次饲喂量平均。
饲喂后将剩余的饲料及时清算,以防鸡群食入发霉变质的饲料。
另外,鸡对声音很敏锐,而且胆子较小,常常突然性响声会造成鸡群惊骇四处奔散,对蛋鸡产生刺激神经作用,有明显的产蛋降落情形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