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和频率测量基础
- 格式:ppt
- 大小:2.05 MB
- 文档页数:45
第四章频率与时间的测量在电子技术领域内,频率是一个最基本的参数,频率与其它许多电参量的测量方案、测量结果都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频率的测量就显得更为重要,而且,目前在电子测量中,频率的测量精确度是最高的。
第一节频率或时间的原始基准时间是某一时刻与另一时刻之间的时间长度,这里指的时刻是连续流逝的时间中的一个时点.为了使大家能够确定出同一时刻,就需要使用共同的时刻标尺来衡量,由这个时刻标尺上的标度,来客观地认识时刻.要计量时间需要有固定不变的时间单位,用秒作为时间的基本单位.如果一秒内的振动数即频率为已知,则可由此振动数的倒数得到秒间隔,这就是说,秒单位和标准频率数是互相依存的事物.时刻和时间发展的历史,集中反映在秒的定义在不断变迁,秒的准确度不断提高.采用天文观测方法,求得的太阳出现于天顶的平均周期为平均太阳日.将太阳日分为24 X 60 X 60份,得到的秒为零类世界时(记作UT0)*,其准确度在10-6量级.地球自转受极运动(报极移引起的经度变化)的影响,校正了这个偏差而得到的地球自转的周期,称为第一世界时(记作UTl), 再把地球自转的季度性、年度性的变化(最大可达0.03秒)校正,就引出了第二世界时(记作UT2).世界时UT2经过五十年的观测,发现其稳定度为3 X10-8.这样,以UT2为标准其计时准确度很难优于3 X10-8.为了得到更准确的均匀不变的时间标准,人们以1900回归年的31 556 925.74 7分之一作为历书时的秒(记作ET), 其准确度可达土1X 10-9左右.UT2, ET为宏观计时标准,它需要精密的天文观测,手续烦杂,准确度有限.近年来引进了微观计时标准,这就是利用原于或分子内部能级跃迁所辐射或吸收的电磁波的频率作为基准来计量时间.采用铯133’(Cs133)原子基态的两个超精细能级之间跃.迁所对应的9 192 631 770个周期的持续时间为一秒,以此为标准定出的时间标准称为原子时(记作A T),其准确度可达10-13目前,国际上已经应用经过原于标准修正过的时间来发送时间标准,用原子时来对天文时(UT2,ET)进行修正.另外,由于频率是时间的倒数,因此,有了时间标准也就有了频率标准.由于数字电路的飞速发展和数字集成电路的普及,电于计数器的应用已十分普及,利用电子计数器测量频率具有精确度高、使用方便、测量迅速,以及便于实现测量过程自动化等一系列突出优点,故已发展成为近代频率测量的重要手段.据此,本章重点将放在电子计数器的测频方法上.鉴于标准频率源在电于测量中的重要地位,本章还将扼要讨论标准频率源的测量技术.第二节电子计数器测频方法目前,绝大多数实验室用电子计数器都具有测量频率倾频)和测量周期(测周)等两种以上的测量功能,故统称“通用计数器”.各种测量功能可利用《功能选择》开关加以选择。
频率时间和相位的测量频率、时间和相位的测量是现代科技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
在通信、电力系统、航空航天等领域,准确测量频率、时间和相位可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正常运行。
本文将从频率测量、时间测量和相位测量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第一部分:频率测量频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发生的事件的次数。
在通信系统中,频率是指信号波形的周期性重复次数。
频率的测量常用的方法有:阻抗频率测量和计数频率测量。
阻抗频率测量是通过测量电路中的阻抗变化来计算频率。
具体方法是将信号加到一个频率依赖的电路上,测量电路的阻抗变化。
阻抗频率测量的精度高,适用于高精度要求的场合,如科学研究和实验室测量等。
计数频率测量是通过计数单位时间内信号波形的周期数来计算频率。
具体方法是将信号输入到计数器中,计数器会记录信号波形的上升沿或下降沿的个数,然后将个数除以测量时间得到频率。
计数频率测量的精度相对较低,适用于一般工业生产和实际应用中。
第二部分:时间测量时间是指事件的发生顺序和持续时间。
时间的测量常用的方法有:基于机械系统的时间测量和基于电磁波传播的时间测量。
基于机械系统的时间测量是通过机械装置的运动来测量时间。
最早的时间测量仪器是机械钟。
现代的机械钟使用特殊设计的机械组件,如摆轮、游丝等,来实现稳定的精确时间测量。
基于机械系统的时间测量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精度,但受限于机械部件的制造工艺和环境因素,无法实现高精度要求。
基于电磁波传播的时间测量是现代科技中最主要的时间测量方法。
基于电磁波传播的时间测量使用电磁波在空间传播的规律来测量时间。
具体方法是使用特殊的发射器和接收器,通过测量电磁波传播的时间差来确定事件的发生时间。
这种时间测量方法精度高,适用于需要高精度时间的领域,如导航系统和科学研究等。
第三部分:相位测量相位是指两个波形之间的关系。
相位的测量常用的方法有:频率锁相测量和相位差测量。
频率锁相测量是通过比较两个波形的频率差异来测量相位。
具体方法是将两个波形输入到一个锁相环中,通过调整锁相环中的参数,使两个波形的频率一致,从而得到相位差。
时间与频率的测量基本概述时间与频率的测量是物理学中重要的实验技术之一,涉及到物体的周期性运动、波的传播等多个领域。
本文将对时间与频率的测量进行基本概述。
时间的测量是指对物体运动过程中所经历的时间进行测量,其基本单位为秒。
时间的测量可以通过不同的实验手段和设备实现,其中最为常见的方式是使用钟表,根据物体的运动速度将一段时间分成若干等份,从而确定特定时间间隔的长度。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发明了各种高精度的钟表,例如基于原子振荡频率的原子钟,能够测量到非常小的时间单位,如纳秒乃至飞秒级别。
频率的测量是指对波动或周期性运动的次数进行测量,其基本单位为赫兹。
频率的测量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一种是计数法,即将一定时间内波动或周期性运动的次数加总;另一种是相位比法,即通过对象的相位差来确定波动或周期性运动的频率。
根据不同的应用领域和精度要求,频率的测量可以使用不同的设备,例如频率计、示波器、频谱仪等。
在实际应用中,时间与频率的测量技术常常需要考虑到一定的误差和精度要求。
误差可以来自于多个因素,例如仪器本身的不确定度、外界干扰、环境条件等等。
为了提高测量的精度,科学家们研发了各种校正和校准方法,例如使用标准频率源进行校准,以及使用稳定的参考信号进行时间同步等等。
时间与频率的测量技术在现代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和日常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科学研究中,时间与频率的测量可以用于测定天体运动、检测物质结构、研究量子行为等等。
在工程技术中,时间与频率的测量可以用于电信系统中的信号处理、雷达测距与测速、医学成像等领域。
在日常生活中,时间与频率的测量可以用于计时器、手表、闹钟等等。
总之,时间与频率的测量是物理学中重要的实验技术之一,涉及到物体的周期性运动、波的传播等多个领域。
时间与频率的测量可以通过不同的实验手段和设备实现,其中最为常见的方式是使用钟表和频率计。
时间与频率的测量技术需要考虑到一定的误差和精度要求,并可以利用校正和校准方法提高测量的精度。
原子钟原理
原子钟原理是指基于原子物理学的精确时间和频率测量的基础
理论。
它是20世纪50年代科学家发明的发展至今仍在用于标准时间测量的一种技术。
原子钟是一种可以极精确地测量和控制时间间隔的仪器,以千分之一秒的精度分子时钟。
原子钟的原理是基于原子物理学的原子能级转变法则,其中原子的跃迁频率和振荡频率是极精确的,因而可以被用来测量和控制精确的时间。
原子钟实际上是一个色散腔,也就是通过电磁波调控原子能级的一种装置。
在原子钟内,通常会用到激光或者磁场来激发某种原子(如氩原子)的某种能级的转变,从而形成原子钟的原理。
当原子激发到更高的能级,它们就会发射出一定波长的电子,并放出能量,其量子跃迁时间可以进行精确测量。
由于原子能级转变极为精确,因此,量子跃迁时间也极为精准,这也是原子钟能够测量千分之一秒精度的原因。
此外,原子钟还有被广泛用于定位系统,如GPS和北斗系统。
由于原子钟能够提供更高精度的时间校准,因此它可以提高定位系统的精度。
原子钟的精准时间校准,是定位系统被用于航天技术的基础,而且是航天时间测定的关键所在。
此外,原子钟也被应用于普通领域。
由于原子钟拥有极高的精度,因此它也被用于量子技术,比如量子计算机、量子保密系统等,它们都受到原子钟的驱动和控制。
原子钟的发明为天文学研究、定位技术、量子技术等诸多领域提
供了精准测量的基础,让人类拥有了更加精确的时间校准系统,从而使得技术的发展受益匪浅。
原子钟的发明,是科学史上一个重大的里程碑,也是推进科学发展的重要功臣。
频率时间和相位的测量频率、时间和相位的测量在现代科学和工程领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频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重复发生的事件或周期的次数。
时间是描述事件发生的顺序和持续时间的尺度。
相位则用来描述波形的相对位置关系。
测量这些参数的准确性和精度对于许多应用来说至关重要,包括通信系统、无线电频谱管理、精密仪器、天文学、地球物理学等等。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频率、时间和相位的测量方法和技术。
频率测量是指测量事件发生的频率或周期的次数。
常见的频率测量方法包括计数法、相位比较法、频率合成法等。
计数法是一种简单直接的方法,通过计算事件发生的次数来得到频率。
在计数法中,可以使用计时器来记录事件发生的次数,然后根据计时器的时间得到频率。
相位比较法主要是利用比较两个信号的相位差来得到频率。
这种方法常用于稳定的参考信号。
频率合成法是通过将多个信号相加或相乘来合成一个新的信号,然后再根据新信号的特性来获得频率。
这种方法广泛应用于频率合成器和锁相环等设备中。
时间测量是指测量事件发生的准确时间。
时间测量的方法包括脉冲计数法、时钟同步法、时间标准法等。
脉冲计数法是通过计数脉冲的数量来测量时间。
计数器是常用的脉冲计数设备,它可以根据脉冲的来自外界触发信号进行计数,并转换成相应的时间单位。
时钟同步法是利用多个时钟设备的同步性来测量时间。
通过将多个时钟设备的信号进行比较,可以得到一个准确的时间值。
时间标准法是通过使用一个精密的时间标准来测量时间。
国际原子时(TAI)和协调世界时(UTC)是常用的时间标准。
时间标准设备可以通过比较其与时间标准之间的差异来测量时间。
相位测量是指测量信号波形的相对位置关系。
相位测量的方法包括相位差测量法、频率转换法、相位解调法等。
相位差测量法是通过比较两个信号的相位差来得到相位。
常用的相位差测量设备有相位计和相干解调器。
频率转换法是通过将信号的频率变换到特定范围内,然后再进行相位的测量。
这种方法常用于高频信号的相位测量。
精确的频率和时间测量-时基的选择上篇文章谈到了频率和时间测量的分辨率和精度。
相信很多工程师会感兴趣测量一个结果后,其误差或不确定度到底是多少。
测量的不确定度是由3个因素构成的,即基本不确定度= k* (随机不确定度±系统不确定度±时基不确定度)事实上,要获得准确的随机不确定度和系统不确定度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情。
它是与众多参数相关的非常复杂的函数。
如果诸位有兴趣了解这个,可以到网上查阅安捷伦53200 系列频率计数器的详细资料,出版号是5990-6283CHCN。
好在安捷伦的工程师将这个复杂的运算公式做成了一个简单的表格。
您只需输入测量的相关设置和结果,这个表格可以自动帮助你得出不确定度。
如果有兴趣,可以与安捷伦的电话服务中心联系400-810-0189关于随机不确定度和系统不确定度,这与闸门时间和测量次数密切相关。
简单地讲,延长闸门时间和增加测量次数,都可以降低者两个不确定度。
但时基的不确定度是由计数器本身的老化和工作环境,以及其本身的相位噪声等参数决定的。
频率计数器的测量精度始于时基,因为它建立了测量输入信号的参考。
更好的时基有可能得到更好的测量。
例如,如果时基的月老化率是0.1ppm,仪器在校准后一个月内使用,它对10MHz 信号测量带来的不确定度则是1Hz。
但如果老化率是0.01ppm, 其带来的不确定度只有0.1Hz. 环境温度对石英晶体的振动频率有很大影响,可根据热行为把时基技术分为三类:1. 标准时基。
标准或“室温”时基,不使用任何类型的温度补偿或控制。
其最大优点是便宜,但它也有最大的频率误差。
下图中的曲线示出典型晶体的热行为。
随着环境温度的改变,频率输出能变化5ppm或更高。
对于1MHz信号为±5Hz,因此是测量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在通用侧测试仪器,如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频谱仪中,采用的是这种时基。
在过去低端的频率计数器,其标准配置的时基也这这种得标准时基2. 温度补偿时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