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课程改革探讨
- 格式:pdf
- 大小:12.65 KB
- 文档页数:2
广 东 化 工 2020年 第24期· 132 · 第47卷 总第434期化工原理课程建设的探索与改革余海溶,刘军,程昌敬(西南民族大学 化学与环境学院国家民委化学基础重点实验室,四川 成都 610041)[摘 要]本文从化工原理课程建设的重要性出发,对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师资队伍、教学资源、教学方法与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探索和研究,总结了我们在化工原理课程建设过程中的经验和体会,以期为化工原理课程建设的后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高校理工科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化工原理;教学改革;课程建设[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865(2020)24-0132-02Exploration and Reformation on Course Construction of Principles of ChemicalEngineeringYu Hairong, Liu Jun, Cheng Changjing(Key Laboratory of Basic Chemistry of the State Ethnic Commission, School of Chemistry and Enviroment, Southwest Minzu University,Chengdu 610041, China)Abstract: Based on the importance of the course construction of principles of chemicalengineering, this article explores and studies several improvements including teaching content and curriculum system, teaching force, teaching resources, teaching approaches and evaluation system. Moreover, the experiences in this field is also summarized in the paper, which lay a good foundation for the subsequent course construction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ourse construction and teaching reform of oth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ourses.Keywords: principle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teaching reform ;course construction化工原理是化工类专业技术人员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知识,分析和解决化工生产中各种物理过程(单元操作)问题必备的一门工程性极强的技术基础课。
基于工作任务导向的“化工原理”课程改革研究[摘要]文章提出对高职院校化工专业“化工原理”课程进行改革,从重构课程体系、重组教学内容、转变教学实施方式、改善教学情境、完善考核评价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案。
[关键词]工作任务化工原理课程改革一、课程改革的动因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以提高新时期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满足新时代所需高技能人才的需要。
当前,高职院校提出多种适合我国国情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极大地提升了职业教育的生命力。
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势必推动新的教学体系的构建,新的教学模式的形成,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力度。
课程的改革既是教学改革的关键,又是教学改革的难点,不攻破这一难点,就很难办出高职特色,也很难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适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作为高职化工专业的重要技术基础课——“化工原理”课程也面临着改革。
二、课程改革内容(一)重构课程体系按照《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指导思路,打破传统学科型课程体系,打破“学科、课堂、实习”相对独立的教学过程,建立“校企结合”的教学模式,依据化工生产工艺过程和职业岗位能力的需要,按照“理论够用、实践为重”的原则,构建课程体系,突出岗位能力,强化职业素质,注重应用性和实用性,并按实际工作结构重新设计课程结构。
对于该课程体系的重构是以“工作分析—任务分析—教学分析”的思路来进行,采取的具体措施是:(1)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走访调查的方法接受来自企业的工作分析专家的引导和行业专家及已毕业学生对本课程的意见;(2)整合不同专家的意见,形成专家小组认可、线索清楚、层次分明的工作任务分析表。
形成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课程设计,如图所示。
(二)分解岗位工作任务,制定全程任务驱动的模块化教学课程体系传统的课程体系中,一项工作任务如果涉及了多门课程的内容,就会出现任务不明确,要靠学生自行理解的情况。
高职《化工原理》课程改革初探摘要:在化工原理教学过程中,以培养高职化工类人才为目的,深入探讨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课程设计方面,如何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培养化工技能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化工原理教学多媒体仿真实验化工原理是学习化学工业生产过程中单元操作的一门化学工程技术课程,它是研究化学工业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各个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和设备。
高职《化工原理》课程的主要内容有:流体流动、流体输送、传热和传质的基本原理及主要单元操作,包括精馏、吸收、干燥、蒸发等,并涉及设备构造、操作原理、过程设计、设备选型及实验研究方法等。
由于《化工原理》课程涉及范围广、内容多,加上相关实验与设计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计算能力要求较高,而高职类学生普遍存在数理化基础相对薄弱的问题。
为了把学生培养成掌握理论与实践知识,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我在课程的改革过程中,做了一下探究。
1 优化教学内容传统的化工原理教学内容单一、枯燥、繁琐,为了使教学内容适应现代化生产,我在教学过程中,对其内容做了适当调整和拓宽。
并通过网络信息所提供的丰富教学资源与化工原理课程教材优化整合。
以固有教材为核心教材,在此基础上开发网上教学平台,同时可借助电子出版技术获取最新的教学和教参,使教材具有强大的网络特性,有利于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的理解、掌握、巩固和拓展。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打破传统的教学过程,将所有的公式推导省略,用最简单、形象的方法将理论和公式传授给学生,重点加强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及应用能力。
2 选用多种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方法讲授是常用的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在化工原理中的牛顿黏性定律、连续性方程、柏努力方程、流量测量原理、离心泵构造及原理、热传导、对流传热、精馏原理等基本概念、原理等内容主要用传统的讲授法。
此外,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学生集体讨论,教师最后点评的教学方法。
例如:在流体流动中讲水塔高度时,引导学生联系学生宿舍楼用水高峰期出水量的情况,为保证供水量,需维持多少水压?水塔应建多高?需选用什么类型的泵?把学生分组,引导学生从技术性、生产实用性、成本合理性等方面综合考虑。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