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准直系统的设计
- 格式:pdf
- 大小:136.53 KB
- 文档页数:5
基于zcmax的半导体激光准直和整形设计摘要半导体激光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光学技术,在现代光电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其中,半导体激光的准直和整形技术在现代制造业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基于zcmax的半导体激光准直和整形设计的原理、方法和实现过程,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引言近年来,半导体激光技术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其中,半导体激光准直和整形技术在检测、制造、医学和通信等领域中都有重要的应用。
半导体激光的准直和整形技术可以产生高纵向和横向质量的光束,使得光束更加聚焦和定位。
本文将介绍基于zcmax的半导体激光准直和整形设计的原理、方法和实现过程。
半导体激光的准直和整形技术半导体激光的准直和整形技术是为了使光束的质量达到更高的水平,使其更加符合实际的应用场景而产生的技术。
其中,准直和整形是两个相关的概念,它们可以分别被认为是光束纵向质量和横向质量的调整。
半导体激光的准直技术半导体激光的准直技术是为了使光束的纵向质量更好而产生的技术。
准直主要包括长腔和短腔两种。
长腔准直可以通过实现自相关和外相关来实现。
自相关是指在反射式或折射式镜子的集中位置改变镜子的位置以实现的过程,而外相关则是指通过调整共振腔长度来实现的过程。
短腔准直可以通过施加电流而实现,这种方式可以产生更好的横向和纵向模式。
半导体激光的整形技术半导体激光的整形技术是为了使光束的横向质量更好而产生的技术。
整形技术主要包括相位控制、空间滤波和阵列整形。
其中,相位控制可以通过电区调制器来实现;空间滤波可以通过使用球面透镜和非线性水晶来实现;阵列整形可以通过阵列型耦合器和固化紫色迈来实现。
基于zcmax的半导体激光准直和整形设计zcmax是一个用于实现基于半导体激光的准直和整形技术的自动化设计工具。
它可以实现自动设计高纵向和横向质量的光束。
zcmax包含了两个主要的设计部分:准直和整形。
其中,准直部分实现了长腔和短腔两种准直方式,整形部分实现了相位控制、空间滤波和阵列整形。
激光准直的真实原理是什么激光准直是指通过特定的光学元件以及光学设计手段,使激光光束具有平行光特性的过程。
在激光技术的应用中,激光准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艺步骤,它能够确保激光束在传输过程中的方向性、光强、光斑尺寸等参数的稳定性和一致性,从而提高激光系统的成像质量、测量精度和功率效率等方面的性能。
激光准直的真实原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光学元件的选择和光学系统的调整。
第一,光学元件的选择:在激光准直的过程中,光学元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中,最常用的光学元件包括准直透镜、锥形透镜以及棱镜等。
准直透镜是最常见的光学元件之一,在激光准直中主要用于改变光束的方向、焦距和尺寸等参数。
而锥形透镜则可以将被准直的光束聚焦成较小且尺寸均匀的激光光点,从而实现光束的微聚焦。
另外,棱镜可以通过反射和折射等光学原理,对激光光束进行线性调整,实现光束的偏转和对准等功能。
根据激光准直的要求和实际应用场景的不同,选择合适的光学元件是至关重要的。
一般来说,需要综合考虑光学元件的透射率、折射率、材料的热膨胀系数以及成本等因素,以确保光学元件能够在激光准直中具有较好的性能和稳定性。
第二,光学系统的调整:在选择合适的光学元件后,还需要对光学系统进行精确的调整,以实现激光准直的目标。
光学系统的调整主要包括光路对准、调焦和调整光斑尺寸等方面的操作。
首先,进行光路对准是激光准直的重要步骤。
通过调整光学元件的位置和角度,使得光线在系统中的传输路径保持平行,以确保激光光束具有稳定的方向性和光强分布。
其次,进行调焦操作是实现激光准直的关键环节。
通过改变准直透镜或锥形透镜的位置和焦距,使激光光束能够在一定距离内保持最佳的聚焦效果,以实现激光准直的最终目标。
此外,调整光斑尺寸也是激光准直中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根据实际需要,通过调整光学元件的直径、形状和倾斜角度等参数,改变激光光斑的大小和形状,以满足特定的应用需求。
综上所述,激光准直的真实原理主要包括光学元件的选择和光学系统的调整。
基于Zemax的半导体激光准直和整形设计作者:陆兵兵来源:《科技视界》2015年第17期【摘要】通过对半导体激光光束特性进行分析,依据费马原理和非球面方程理论,对半导体激光准直系统进行数学建模,设计了利用两片式非球面透镜准直系统,并在zemax软件中进行了仿真,最后完成指标,具有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Zemax;准直;非球面0 引言半导体激光器因其体积小、重量轻、阈值电流低等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材料加工、激光通信、信号处理、医疗、军事等相关领域。
但由于半导体激光有源层在横向和侧向的尺寸不一样,导致出射光束发散角较大且不均匀,严重影响了能量的传播和后续的测量过程。
一般常用的激光准直的方法有圆柱透镜法、非球面柱镜法、光纤耦合法、渐变折射率透镜法和液体透镜法等。
本文主要介绍利用两片非球面柱透镜的方法进行激光准直,并在zamax软件中进行仿真,同时提出一种对点光源整形为线光源的方法。
1 半导体激光光束特性半导体激光的发光原理是基于受激光发射,满足粒子数翻转和阈值条件,模式可分为空间模和纵模。
因为在横向和侧向的尺寸不一样,导致的衍射效应叠加的结果也不一样,最后形成输出光束为椭圆高斯的光束。
本文讨论的是小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因为它的发光面尺寸较小,近似用基模高斯分布来分析,输出光束的光强分布可用下面的公式给出:2 非球面准直透镜组设计2.1 非球面方程介绍Z(r)为非球面的凹陷度;r为非球面的孔径半径,r2=x2+y2(若只考虑YOZ平面的话,x可以为零);c为曲率半径的倒数;k为圆锥系数。
2.2 非球面方程参数确定横向在光学设计中也可以理解为子午方向上,即YOZ平面,如下图所示。
在准直设计中会给出目标光斑大小y以及透镜折射率n,这样?琢■、y、n已知,计算得到,再代入式(6)~(8)中求出横向非球面透镜的参数。
侧向的柱透镜的非球面方程系数可通过上面过程同样可以得到。
3 软件仿真与整形系统介绍3.1 参数计算3.2 zemax仿真及结果对比在非序列模式下对光源建模可以用软件里面自带的Source Diode,然后设置它的子午方向和弧矢方向的发散角,两个柱透镜的建模可以使用软件里面集成的Biconic Lens,然后根据本章计算得到的参数输入到相应的位置中,再在透镜后的位置放置Detector面,最后对半导体激光光线进行追迹,用接收面积为60mm*60mm的接收面在距离光源50mm、100mm和200mm 处分别采集光斑图样,并与没有加准直透镜的系统进行比较。
《半导体激光器准直物镜设计》
一、已知条件
充分掌握工程光学的理论和典型光路的基础上,利用像差理论进行简单光路的光学参数计算和设计,并利用Zemax光学设计软件进行仿真和参数优化,达到理论和实际应用相结合。
二、设计要求
灵活运用工程光学课程重所讲授的内容,进行近轴光路的计算,设定初始光学参数;熟悉Zemax光学设计软件的基本功能和用法,并进行简单光路的模拟和优化。
设计要求:采用双胶合(Doublet)结构,D/f=1/3,通光口径D:5 mm
半视场角:0°设计波长:0.656um
计算:系统焦距f,后焦距(BFL)
半导体激光器准直物镜设计(双胶合结构)参数
三、要完成的任务
1、根据设计要求完成参数的计算,并利用Zemax软件进行参数的优化,最终得到半导体激光器准直物镜的设计参数,以及相应物镜结构与光线追迹图。
2、撰写设计说明书,封皮统一,正文格式规范,用A4纸打印装订。
激光准直原理激光准直是激光技术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是指将激光束从发射源出来后,通过一系列的光学器件,使其直线传播并保持其直径不断减小的过程。
激光准直的原理是基于光学器件对激光束进行调整和控制,使其在传播过程中保持一定的直径和方向。
激光准直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激光发射源。
激光发射源是激光准直的起始点,它可以是激光二极管、固体激光器、气体激光器等。
这些激光发射源会产生一束高度聚焦的激光束,但由于光学器件的限制,激光束往往会存在一定的散射角度和直径。
2. 准直镜。
准直镜是激光准直中最常用的光学器件之一,它可以将激光束进行调整,使其直线传播并减小其直径。
准直镜通常由透镜或反射镜组成,通过镜面的曲率和表面处理,可以有效地调整激光束的方向和直径。
3. 调焦镜。
调焦镜是用来调整激光束的焦距和聚焦效果的光学器件,它可以使激光束在传播过程中保持一定的直径和焦点位置。
通过调焦镜的调整,可以使激光束在远距离传播时保持一定的聚焦效果,从而实现远距离准直。
4. 光学系统。
除了准直镜和调焦镜外,激光准直还需要配合其他光学器件,如棱镜、光栅、偏振片等,来实现对激光束的精确控制和调整。
光学系统的设计和优化对于激光准直的效果至关重要,它可以有效地改善激光束的质量和传播特性。
5. 控制系统。
激光准直还需要配合一套完善的控制系统,通过对光学器件的精确控制和调整,来实现对激光束的准直和调焦。
控制系统可以采用手动控制或自动控制,通过精密的控制算法和反馈机制,可以实现对激光束的高度精准的调整和控制。
总结起来,激光准直的原理是基于光学器件对激光束进行调整和控制,使其在传播过程中保持一定的直径和方向。
通过准直镜、调焦镜、光学系统和控制系统的配合,可以实现对激光束的精确控制和调整,从而实现远距离传播和高质量准直的效果。
激光准直在激光通信、激光雷达、激光加工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对于提高激光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高精度激光测量系统设计与实现激光测量是一种通过测量光束的特性来获取目标物体相关数据的技术。
高精度激光测量系统设计与实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光学、检测和系统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介绍高精度激光测量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步骤。
一、需求分析在设计高精度激光测量系统之前,首先需要进行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的目的是明确测量系统要实现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需求,我们可以确定测量系统的精度、测量范围、测量速度等参数。
二、激光器选择在高精度激光测量系统中,激光器是一个关键组件。
激光器的选择应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和实际情况进行。
常见的激光器有氦氖激光器、二极管激光器、固体激光器等。
不同类型的激光器有不同的特性和输出功率,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三、光学系统设计光学系统是高精度激光测量系统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光学系统的设计要根据具体应用场景进行选择。
光学系统包括激光发射器、光束形状调整器、光学透镜和光电探测器等组件。
通过适当的设计和优化,可以提高激光测量系统的精度和稳定性。
四、探测器选择探测器是用于接收和转换光信号的装置,对于高精度激光测量系统的性能起着关键作用。
常见的探测器有光电二极管(PD)、光电倍增管(PMT)和CCD等。
不同类型的探测器有不同的响应速度和噪声水平,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五、系统控制系统控制是高精度激光测量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系统控制包括激光调节、光路调整、数据采集和信号处理等过程。
合理的系统控制可以提高激光测量系统的稳定性和精度。
通常,我们可以使用微控制器或者计算机来实现系统控制。
六、误差分析和校正在实际应用中,高精度激光测量系统难免会出现误差。
误差分析和校正是确保测量系统精度的关键步骤。
通过对系统的误差源进行分析和校正,可以提高激光测量系统的准确性。
七、系统性能评估在完成系统设计和实现后,需要对系统的性能进行评估。
系统性能评估可以用来检验系统是否满足需求分析中的要求。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专业班级:
指导老师:工作单位:理学院物理系
题目:LED光束准直系统的设计
初始条件:计算机,Code V 光学设计软件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
1.技术要求:
设计一个LED光束准直系统,要求:
(1)准直后的光束,波长1550nm的光能进入到纤芯直径为10μm光纤中传输,纤芯折射率为1.46,光源发光面尺寸是1mm2,半发散角为30°;
(2)透镜的个数和面型不限,主要以球面透镜为主,且不多于4片透镜;
(3)用Code V进行仿真设计;
(4)能自由查看仿真系统的参数、结构图及像差图。
2.主要任务:
(一)设计方案
(1)系统的设计参数计算;
(2)具体设计;
(3)优化过程;
(4)像差查看及分析;
(二)实现步骤
(1)查阅相关资料,学习Code V,熟悉仿真软件;
(2)利用Code V进行系统仿真;
(3)通过优化达到设计要求;
(4)撰写设计说明书,进行答辩。
3.撰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封面:题目,学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日期
任务书
目录
正文:1、主要设计参数;2、参数计算;3、Code V仿真;4、优化;5、像差分析;6、心得体会;7、参考文献
时间安排:
课程设计时间:
1周:明确任务,查阅资料,提出设计方案并答辩;
2周:按照设计方案进行程序编写并调试通过;撰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系主任(或负责老师)签名:年月日。
激光准直技术在工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摘要:激光由于具有亮度高、方向性强、单色性好、相干性强等特点,在工程、医疗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因此,对激光准直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与广泛的前景。
这里就激光准直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基本建设工程施工测量中的应用做简单介绍。
关键词:激光、准直仪、准直基线1、引言随着世界工业技术的迅猛发展,对各项几何参数的测量精度要求越来越高。
直线度测量是集合计量领域里最基本的计量项目之一,直接影响仪器精度、性能、质量,也是机械加工中常见又重要的测量项目。
在精密仪器制造与检测、大尺寸测量、大型仪器安装与定位、军工产品制造等领域中有着广泛应用。
2、原理激光准直的原理如图1所示,由激光器L发出一束单横模的激光(一般为可见光,通常采用氦氖激光器的0.633µm波长的光),利用倒置的望远镜系统S,将光束形成直径很细的(约为几毫米)的平行光束,或者将光束在不同距离上聚焦成圆形小光斑。
此平行光束中心的轨迹为一条直线,即可作为准直和测量的基准线。
在需要准直的位置处用光电探测器接受准直光束。
该光电探测器为四象限光电探测器D(即由4块光电池组成),激光束照射到光电探测器上时,每块光电池会产生电压V1,V2,V3,V4。
当激光束中心照射在光电探测器中心处,由于4块光电池收到相同的光能量,产生的电压值相等;而当激光束中心偏离光电探测器中心时,将有偏差电压信号Vx和Vy;Vx= V1 -V3,Vy= V2 - V4由此偏差电压即可知道接收点位置的偏移大小和方向。
图1 激光准直仪结构图按检测原理激光准直技术大致可分为三个类型:(一)振幅(光强)测量型由于激光漂移、光线弯曲、大气扰动以及光束横截面内光强分布的不对称性的影响,直接利用激光本身作准直基线,稳定性最好也只能达到10−5量级。
为提高准直精度,必须有效地克服上述影响,于是出现了多种设计方案。
1、菲涅尔波带片法激光束通过Fresnel波带片形成十字形的能量分布。
第1 7卷第2期 2001年6月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Fujian Teachers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VoI.17 No.2
1un.200I
文章编号:1000—5277(2001)02—0035—05 激光准直系统的设计
翁开华,刘金清 (福建师范大学实验中心,福建擂l州350007)
摘要:介绍长距离教先准直指向系统的设计方法.阐违半导体激先水准诅的设计 关键词:发散角 光束变换 准直指向;半导体激光嚣 中固分类号:0434.19 文献标识码:A
激光指向仪广泛应用于各种工程施工测量中,特别是地下照明条件较差的工程施工测量,使用激 光指向来建立作业基准线.对指向仪器一个很基本的要求是激光束的发散角要小,从激光器射出的激 光束,由于其发散角往往都不是很小,有的甚至很大.所以在应用时,要经过光学系统进行准直.所
谓准直,就是减少高斯光束的发散角,使其变成平行光束.由高斯光束远场发散角关系式 一 = 可知,只有通过变换高斯光束增大它的束腰半径 o或等效共焦参数Z。,才能减小高斯光束的发散角.
1准直系统的设计 以单横模He Ne激光器为光源的指向仪,由于其发射的光束是轴对称光束,发散角只有一毫弧度 左右,作为长距离测量指向,其准直光学系统的设计较为简单.可以籍助于一个镜组,例如单透镜,使 入射高斯光束的束腰与光学系统的前焦面重合,而透镜本身是长焦距的就可以.这种减小激光束的发 散角方法,由于仪器外形尺寸庞大而不适用. 1.1双镜组(逆向望远镜)系统 最合理减小激光束发散角的系统是双镜组系统,对激光束连续两次交换.系统的第一镜组可以是 正的,也可以是负的.负的镜组能够得到更紧凑的系统.第二镜组往往是正的,这种系统的角放大率 按下式确定:
= =器=√ , ㈩ 式中2口 、2 分别为人射激光束和变换后的激光束的发散角,2 、2 分别为人射光束和变换后的光 束的束腰直径,Z Z。 分别为人射光束和变换后光束的等效共焦参数. 现在讨论双镜组计算的基本关系式.高斯光束经双镜组变换的示意图如图1,束腰直径为2 。 的激 光束经第一镜组变换后束腰位置和等效共焦参数为:
一一 , (2)
Z。】 一 ・ (3)
收稿日期:20∞一11-23 基盘项目:福建省教委基金资助项目(KD1024) 作者简升:翁开毕(19蛎一),男.福建仙罅^.高级工程师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为了使经第二镜组变换以后的激光束得到最 小的发散性,必须使人射激光束经第一镜组变换 后束腰直径具有最小的尺寸,并位于第二镜组的 前焦面上,即 z=0.可 应用短焦距镜组来保证 上述第一个条件.换言之,第一镜组要解决的问题 与激光束会聚的问题是相似的.满足上述第二个 条件意味着,第一镜组的后焦点应位于离第二镜 v f 组前焦点距离 处, 一 _j.这一距离
^】 j “ 称为光学间隔,用△表示.即 。 △.
应该指出,大多数实际情况中,z。 >>l,. ,因 此△值比较小.因而,采用双镜组系统减小激光 图1 高斯光束经双镜组变换的示意图
束的发散性时,应接近于望远系统.其散焦量 一△. 经第一镜组变换后的激光束对于第二镜组来说,是物空间的光束,即2‰ 一2‰ ,Z。 一z 所以 7 ,r 2 tE 一0时,由Z 一 式得
^Z 1 0Z ,r 2 ,-2 Z。 一等一一每 ・ (4)
此时第二镜组的像方等效共焦参数zo。 为极大值.根据(1)式,高斯光束通过双镜组系统的角放 大率等于:
一"V Zoz'
flf / Z
+o ̄2
.
在△一0时,双镜组系统为望远系统,它的角放大率为: v一, rflf. (6)
由于(5)式根号内表达式总是小于1,比较(5)式与(6)式可知,对于散焦系统,其角放大率 以及激光束的发散性都较望远系统为小.由于第二镜组物方束腰位于前焦平面上,其像方束腰必然在 后焦平面上,这种形式结构准直效果最理想. 综上所述,为 减小激光束的发散性,双镜组的计算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 (a)对于给定的激光器,已知光束的角发散性为2 -,束腰直径为2‰ ,根据结构或外形尺寸条件, 选定束腰相对第一镜组前焦点的位置为 ,第一镜组通光口径D 一3 为第一镜组主面位置上光 束截面半径.在系统像差校正(只需校正球差与正弦差)不产生很大困难的条件下,确定第一镜组的
相对孔径; 值,然后选择第一镜组的焦距 . (b)按照(2)式求出光学间隔△一 . . (c)按照(3)式求出经第一镜组变换的激光束的等效共焦参数z。 (z。 =Z。 ). (d)由仪器技术要求所给的系统输出光束所必需的发散角2 ,按照(1)式确定系统的角放大率
(e)按(5)式计算出第二镜组(正镜组)的焦距: 第二镜组的通光口径D ≥3 可由下两式求出: 一
^ 厂 :『_
一了
。一
√ 一 丽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期 翁开华等:激光准直系统的设计 为第二镜组主面位置上光束截面半径. 1.2逆向望远镜失调情况 当双镜组系统装校存在误差时,即 =士 ,这时 一 *束腰不位于第二镜组的前焦面上,由透 镜对高斯光束变换关系式不难得到此时束腰位置和等效共焦参数:
= , ㈩
Z。2 一 3 ̄ q- Z一・ (8)
为第二镜组后焦点到出射光束束腰的距离 ^o2
由(8)式可见,随着 值的增大,z。。 值单调减小.因而发散角 相应的增大,此时, 值也 相应地减小,只有 一0,即满足(4)式时,z。 与 均分别达到最大值zoz一 和 一 . 为了分析 。 随 的变化情况,将(7)式对 取导并令其等于零,得到: 当 一±z。。时, 有极值. (a)当 一-F —z。。时,孔 有极大值,束腰 位于最远处.
x ’ (b)当 =一 一一z 时.zz 有极小值,束腰r,Ooz 是虚束腰. ,2 一 ’ .
对于占 ±z。 的两种情况,双镜组系统射出的高斯光束的z。 均等于z。。一 一半,即z。 = 9.
因此,相应的束腰半径r,O。 比r,O。 缩小√2倍,而发散角口 比最小值口 增大√2倍.上述分析对 于望远镜调焦情况也同样适用.以笔者研制的矿用激光指向仪为例, =297.20mm,zo 一0.231Tim, 当装校误差 一±0.23 mm时 一 一1 92m, … 一一1 92m,由此可见,不太大的装校误差 ,使得 双镜组系统(逆向望远镜)射出的高斯光束束腰位置有很大的变化,从而使准直性能成倍地下降. 对于长距离准直指向,对双镜组系统的主要要求是射出的的准直光束直径小和发散角小,前者要 求将使光电探测靶准直精度高,后者要求虽有长的射程,但却使准直光束直径变大.因此,这两个要 求是互相矛盾的,应根据仪器最大工作射程来兼顾这两个要求.在合理选择准直系统倍数之后,为了 在工作射程内有小的光束直径,需将准直光束束腰调焦到第二镜组前一段距离,这样光束的发散角是 增大一些,但光束束腰半径变小了 ~.
2实用半导体激光水准仪的设计 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红色可见波段的半导体激光器具有体积小,驱动简单,功耗小,寿命长 等特点,为激光指向测量带来了巨大的希望.然而,半导体激光器从结构上来说,相当于一个矩形波 导式的谐振腔,光束的发散角很大.且发射的光波为非球面波,与此非球面波相垂直的分别位于子午 和弧矢平面内的光束不交于一点,发散角不对称,所以半导体激光器出射的光束是非轴对称的椭园光 束,若经球面光学系统之后,在像空间仍为非对称光束,变化的只是光束的发散角,这对于指向测量 是不能接受的.从理论上讲,只有采用非轴对称的柱面透镜组系统或棱镜对系统来转变成轴对称光束, 显然这作为指向测量的产品,在加工和成本上都是不适宜推广 ]. 对于单横模输出的半导体激光器发出的椭圆高斯光束,若用圆高斯光束来处理.引人误差很小,可 以大大地简化理论计算 .所以作为长距离准直指向,在准直系统设计中用圆高斯光束来代替进行光束 变换.对于光束束斑椭圆问题,在准直头前加上合适圆光栏,限制圆光栏外的激光束通过,从而在像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正 方空间得到近似的轴对称圆光束,以满足指向测量的要求.这种以损失边缘能量的办法只是使光束束 斑变小,对束斑亮度影响不大,不降低指向作用距离,是一种光束整圆的简单有效的措施- 在笔者研制的s 激光水准仪中,半导体激光准直头光学原理图如图2 所示. 图2选用一个较大相对孔径的镜组 t先将半导体激光器LD发出的 光束的发散角进行一定的压缩.假设高斯光束的束腰近似位于激光器的管 芯处(不考虑光束本身的固有像数,其为微米级)t经镜组 变换后,在 镜组 的物方焦平面之左很近的平面上将得到一个放大的虚束腰,该虚束 腰经过镜组吼的变换,在其像空间近似无穷远处得到一个放大的实束腰. 图2半导体激光准直头
这时像方空间的光束可看作是近似平行光束组成的椭圆形光柱,然后在镜组 z后设置一个光阑( 2 ram)A A,用以限制边缘部分光束的通过,使得在象空间的光束为轴对称的园柱形平行光束、 图3为半导体激光水准仪光学系 统原理图,聚焦镜组L ( 一10.6 ram) 与立方棱镜M构成耦合系统t M的膜系 是对 一0、555 am光增透,对 一0-635
.am光增反.C 是分划板C被立方棱镜常 M所成的镜像,聚焦镜组L 的位置满 足激光束束腰 与C 重合.当眼睛通 过目视水准测量系统(原s。水准仪测量 系统)看清距望远物镜物方焦点前 处 测量标尺B时,从准直头射出的平行高 斯光束通过聚焦镜组L 聚焦后,经过立 方棱镜M反射及内调焦望远镜物镜组 图3半导体激光水准仪光学系统原理图
变换,也在测量标尺B上得到一个清晰可见的红色光斑,测量标尺B与激光束束腰2 一2 z位置 (c 处)是内调焦望远物镜组L 、L 的一对物象共轭面,所以标尺B上激光光斑直径2 z 与测量距离 有如下关系: J,, 2%z 一2 7 Z・ J韧台
式中,≈☆ 为内调焦物镜组的组合焦距. 为准直头射出来的激光束经聚焦透镜组L 后在其象方焦面
上光斑半径.当测量标尺B在不同距离上,内调焦物镜组焦距不同t光斑直径2 也是不一样的.仪 器进行高程测量时.只要读取标尺上光斑中心所截标尺的数值.当仪器作为普通s。水准仪使用时,只 需把激光器电源关闭. 表1是不同工作距离时,内调焦望远物镜组的组合焦距 表1 ^} 表
为望远镜物镜L 主面位置到标尺B的距离 参考文献: [1]翁开华,邱锦辉,林立湄t等.光电探测式激光管道准直仪的研制_J]应用光学,1994,15(5):55—59 [2]林立湄,翁开华.半导体激光水准仪的设计[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1 6(1):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