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经济法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2.75 MB
- 文档页数:116
国际经济法讲义第一章国际经济法导论第一节国际经济法的概念国际经济法是伴随着国际经济交往的产生和发展而逐步形成的一门新兴的独立的法律部门。
国际经济法是所有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统称,是指调整国际经济法主体之间在国际经济交往中所形成的各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国际经济法具有主体多元性、调整对象的特殊性和法律规范的综合性等特征。
一、国际经济法主体的多元性国际经济法主体具体包括国家、法人、自然人以及其他组织。
国家在国际经济主体中其特殊性,一方面国家可以制定和签署立法,组织实施立法,管制本国涉外经济活动,作为立法和行政主体。
另一方面国家可以直接参与国际经济投资贸易活动,作为民事主体。
在后种情况下所产生的法律责任将涉及国家及其财产豁免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在当代国际经济领域,国与国之间的场合并不一定是指真正意义上的国家与国家之间。
作为国际经济法主体的国家,广义上还包括不具有主权性质的特别行政区域,在世界贸易组织体制下称之为单独关税区,即指一国范围内具有行政边界,享有行政、立法和独立的司法等权力,并能在一定范围内从事对外社会经济活动和签署条约,享有特别权利并承担义务的行政区域。
二、国际经济法调整对象特殊性国际经济法调整对象是国际经济关系,包括横向的国际经济关系和纵向的国际经济关系。
(一)横向国际经济关系横向的国际经济关系强调的是经济活动中主体的自愿、权利和平等性。
包括二类关系:一是国际经济法主体相互之间从事国际经济交易活动所产生的关系;二是国家间、国际经济组织及其相互之间促进国际经济发展进行合作与协调所产生的关系。
(二)纵向国际经济关系纵向的国际经济关系强调是经济活动中主体的责任、义务和不平等性。
包括二类关系:一是国家对国际经济活动进行管制所产生的经济关系;二是国际经济组织依据国际条约对一国的涉外经济管制活动进行干预所产生的经济关系。
三、国际经济法的多样性国际经济法的多样性是指国际经济法渊源或者说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2015年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内部资料经济法(注会)第十二章 涉外经济法律制度知识点:《外汇管理条例》的适用范围和基本原则● 详细描述:(一)适用范围属人原则 境内机构和境内个人的外汇收支或外汇经营活动,不论发生在境内或境外属地原则 境外机构和境外个人,仅在中国境内的外汇收支和外汇经营活动适用【补充1】境内机构,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部队等,外国驻华外交领事机构和国际组织驻华代表机构除外。
【补充2】境内个人,是指中国公民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连续居住满1年的外国人,外国驻华外交人员和国际组织驻华代表除外。
(二)基本原则1.经常项目可兑换:对外支付,不得有数量限制,只需审核交易真实性。
2.资本项目部分管制:事前审批和事后备案。
例题:1.根据外汇管理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关于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简称QFII)制度的管理环节中,不属于中国证监会职责范围的是()。
A.QFII资格的审定B.投资额度的审定C.投资工具的确定D.持股比例的限制正确答案:B解析:(1)选项ACD:中国证监会负责QFII资格的审定、投资工具的确定、持股比例限制等;(2)选项B:国家外汇管理局负责投资额度的审定、资金汇出人和汇兑管理等。
2.下列关于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简称QFII)制度的管理环节中,属于国家外汇管理局职责范围的是()。
A.QFIl资格的审定B.投资额度的审定C.投资工具的确定D.持股比例的限制正确答案:B解析:3.王某非法倒买倒卖相当于人民币M万元的等值外汇。
根据外汇管理的有关规定,外汇管理机关除可以给予王某警告、强制收兑、没收违法所得的处理处罚外,还可以并处一定数额的罚款。
该罚款幅度为()A.1万元至10万元B.2万元至20万元C.5万元至50万元D.6万元至60万元正确答案:D解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违反外汇管理法律制度的处罚”。
依据法律规定,私自买卖外汇、变相买卖外汇或者倒买倒卖外汇的,由外汇管理机关给予警告,强制收兑,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外汇金额30%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015年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内部资料经济法(注会)第十二章 涉外经济法律制度知识点:资本项目外汇管理制度● 详细描述:(一)资本项目外汇管理制度概述 资本项目,包括资本转移、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收买或放弃、直接投资、证券投资、衍生产品投资及贷款等。
外汇收入资本项目外汇收入保留或者卖给金融机构,应当经外汇管理机关批准,但国家规定无需批准的除外。
外汇支出(1)资本项目外汇支出,凭有效单证以自有外汇支付或向金融机构购汇支付。
国家规定应当经外汇管理机关批准的,应当在外汇支付前办理批准手续。
(2)依法终止的外商投资企业,依法进行清算、纳税后,属于外方投资者所有的人民币,可以向经营结汇、售汇业务的金融机构购汇汇出。
——无须批准 【分析】这种情况属于投资收益,属于经常项目,所以无需批准。
证监会负责市场准入负责QFII资格的审定、投资工具的确定、持股比例限制国家外汇管理局负责投资额度负责投资额度的审定、资金汇出入和汇兑管理等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分别负责银行、证券和保险等境外投资的市场准入包括资格审批、投资品种确定以及相关风险管理国家外汇管理局负责QDII境外投资额度、资金汇出入及汇兑管理管理国家外汇管理局负责外债管理例题:1.关于银行资本金、利润以及因本外币资产不匹配需要进行人民币与外币间转换的管理制度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金融机构的资本金、利润以及因本外币资产不匹配需要进行人民币与外币间转换的,应当经外汇管理机关批准B.凡具有外汇业务经营资格的中资商业银行,在具备健全的内控机制和完善的操作规程的条件下,可根据自己外汇总资产规模向人民银行申请购汇补充外汇资本金C.各商业银行需凭人民银行的批复文件,在批准的购汇规模内,向国家外汇管理局申请购汇,其中,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向国家外汇管理局所在地分局申请购汇程序借用外债后,应向所在地外汇局登记;借款合同变更,须变更登记;外债未偿余额为零且不再提款,办理注销登记。
有关“国际经济法”与“涉外经济法”的异同
有关“国际经济法”与“涉外经济法”的异同如下:
相似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调整对象:两者都是协调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关系。
国际经济法主要调整国家管理管制
的跨国财产流转,而涉外经济法也涉及到跨国经济交易和关系。
2.法律渊源:涉外经济法律法规都包含在它们各自的渊源里。
这意味着两者都包含了相
关的法律、条约、惯例等,作为其法律规则的来源。
3.主体:两者的主体都包括公民、企业和非企业实体(如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
这些
主体在跨国经济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差异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调整范围:国际经济法的调整范围更广泛,包括国际贸易法、国际投资法、国际金融
法、国际税法以及国际经济贸易争议的解决等几大分支。
而涉外经济法主要关注涉外经济合同制度、涉外投资法律制度、对外贸易法律制度等方面。
2.主体侧重点:尽管两者的主体都包括公民、企业和非企业实体,但国内经济法的主体
主要是企业内部相关人员,而国际经济法的主体则不仅限于企业内部相关人员。
此外,特别行政区或特定地区以及国际组织是国际经济法的主体,而不是国内经济法的主体。
3.法律适用:国际经济法主要适用于跨国经济交易和争议解决,涉及到不同国家之间的
法律冲突和协调。
而涉外经济法更多地关注本国与外国之间的经济关系,以及本国法律在涉外经济活动中的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