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讲义012级硕士高级免疫学实验技术-Western1
- 格式:ppt
- 大小:785.00 KB
- 文档页数:31
“免疫学”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100102)(2015版)一、培养目标1、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努力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遵纪守法,品行端正,作风正派,服从组织,团结友爱,积极向上。
2、熟练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把握本专业前沿研究动态和学科新进展,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承担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及撰写论文摘要。
4、具有健康的体魄、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1、肿瘤免疫学2、分子免疫学3、临床免疫学4、抗感染免疫学5、中药免疫学三、学习年限与时间安排1、学习年限: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基本学制为3年。
研究生在校修业年限(含休学、保留学籍、延期毕业)最长不得超过6年。
2、学习时间安排:第一学期学习学位课程,第二学期至第三学期学习专业课和专业英语,科学研究及学位论文研究时间为两年半。
四、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应修学位课程学分不少于25学分。
硕士生应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本专业的培养方案确定所修课程,并列入个人培养计划。
学和中药免疫学。
要求硕士生熟练掌握免疫学基本理论,对免疫学的某个领域的研究现状具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并掌握相关的技术。
能科学应用免疫学理论和实验技术解决肿瘤免疫学、分子免疫学、临床免疫学、抗感染免疫学和中药免疫学所面临的各种理论和实际问题。
专业课学习方式以在导师指导下自学为主,以辅导和讲座为辅。
考试形式为开卷,主要考核免疫学基本理论、应用及相关领域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和趋势。
专业英语要求研究生掌握本学科常用的专业词汇,并达到熟练运用。
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英文资料,撰写英文摘要。
具备一定的英语口语水平,能用英语流利地介绍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及本人研究方向和课题进展情况。
至少阅读15-20万字专业英文文献,并撰写2篇综述。
专业英语学习方式以在导师指导下自学为主,考试形式为开卷,主要考核本专业常用英语词汇的掌握和运用情况、专业文献翻译、英文摘要的撰写等。
实验二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肠杆菌重组蛋白一、背景印迹法(blotting)是指将样品转移到固相载体上,而后利用相应的探测反应来检测样品的一种方法。
1975年,Southern建立了将DNA转移到硝酸纤维素膜(NC膜)上,并利用DNA-RNA杂交检测特定的DNA片段的方法,称为Southern blotting。
之后,James Alwine、David Kemp和George Stark三位教授又发明了RNA杂交检测技术,因与Southern blotting相似,故命名为Northern blotting。
George Stark这位教授在两年后又开发出类似的蛋白质检测方法。
1981年,在Neal Burnette所著的Analytical Biochemistry中,首次将单向电泳后的蛋白质分子的印迹分析称为Western blotting。
此后开发的Eastern blotting是Western blotting的变形,对双向电泳后蛋白质分子的印迹分析称为Eastern blotting。
30多年来,Western blotting 技术已成为蛋白质研究中最常用的工具,用于鉴定目的蛋白是否存在(定性),目的蛋白质的表达量和不同样品之间的表达差异性(定量)。
pET系统是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中克隆表达目的基因、产生重组蛋白的经典表达系统。
目的基因被克隆到pET质粒载体上,受噬菌体T7强转录及翻译信号控制;表达由宿主细胞提供的T7 RNA 聚合酶诱导。
T7 RNA 聚合酶被充分诱导时,几乎所有的细胞资源都用于表达目的蛋白;诱导表达后仅几个小时,目的蛋白通常可以占到细胞总蛋白的50%以上。
目的蛋白可用于进一步的SDS-PAGE分析、Western blotting检测或亲和层析分离纯化。
二、实验目的利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定性检测苦荞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基因(FtDFR)在BL(DE3)中的诱导表达。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与酶联免疫印迹技术1. 引言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简称ELISA)和酶联免疫印迹技术(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简称Western blot)是两种常用的免疫学实验技术。
它们在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对这两种技术进行详细介绍,并比较它们的优势和局限性。
2.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2.1 原理ELISA是一种通过酶标记的抗体与待测物相互作用来检测目标分子的方法。
它主要包括固相吸附、特异性抗体结合、酶标记抗体结合和底物反应四个步骤。
首先,将待测物固定在微孔板上,形成固相吸附。
然后,加入特异性抗体与待测物结合。
接着,加入酶标记的二抗与特异性抗体结合,形成抗原-抗体-酶标记抗体复合物。
最后,加入底物反应,酶催化底物反应产生可测量的信号。
根据信号的强度可以定量测定待测物的浓度。
2.2 应用ELISA技术在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中有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检测病原微生物、肿瘤标志物、激素、抗体等多种生物分子。
在临床诊断中,ELISA可以用于早期筛查、疾病诊断和疫苗效果评估等方面。
在研究中,ELISA可以用于分析蛋白质相互作用、药物筛选和基因表达分析等。
2.3 优势和局限性ELISA的优势在于其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单、结果可定量等特点。
它可以同时处理多个样本,适用于大规模实验。
此外,ELISA的结果可以通过光学密度或荧光强度来定量,结果可靠。
然而,ELISA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ELISA只能检测已知的目标分子,无法发现新的生物标志物。
其次,ELISA的结果受到固相吸附和抗体选择的影响,可能存在交叉反应和误差。
此外,ELISA对样本的处理和保存要求严格,操作不当容易导致误差。
3. 酶联免疫印迹技术(Western blot)3.1 原理Western blot是一种通过检测目标蛋白在蛋白电泳分离后的特异性抗体结合来定性和定量目标蛋白的方法。
第1篇一、实验背景医学分子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等)在生命活动中的结构与功能及其相互作用的科学。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医学分子生物学在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探讨某种疾病相关基因的表达及其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
二、实验目的1. 学习和掌握分子生物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术;2. 探讨某种疾病相关基因的表达及其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3. 培养严谨的科研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实验原理本实验采用RT-qPCR技术检测某种疾病相关基因在正常细胞和病变细胞中的表达水平。
RT-qPCR(实时荧光定量PCR)是一种基于荧光信号的定量PCR技术,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等优点。
四、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1)正常细胞和病变细胞样本;(2)Trizol试剂;(3)逆转录试剂盒;(4)PCR试剂盒;(5)引物;(6)DNA模板;(7)荧光定量PCR仪。
2. 仪器:(1)高速离心机;(2)PCR仪;(3)凝胶成像系统;(4)电子天平;(5)移液器。
五、实验步骤1. 提取细胞总RNA:(1)取适量细胞样本,加入Trizol试剂,充分裂解细胞;(2)将裂解液转移至EP管中,室温静置5分钟;(3)加入氯仿,充分混匀,室温静置15分钟;(4)12,000 rpm离心15分钟,取上清液;(5)加入等体积的异丙醇,充分混匀,室温静置10分钟;(6)12,000 rpm离心10分钟,弃上清液;(7)用75%乙醇洗涤沉淀,12,000 rpm离心5分钟,弃上清液;(8)室温干燥RNA沉淀,加入DEPC水溶解RNA。
2. 逆转录:(1)根据逆转录试剂盒说明书配制反应体系;(2)将反应体系加入PCR管中,混匀;(3)70℃加热5分钟,冰浴5分钟;(4)加入逆转录酶,37℃孵育1小时;(5)85℃加热5分钟,终止反应。
3. PCR扩增:(1)根据PCR试剂盒说明书配制反应体系;(2)将反应体系加入PCR管中,混匀;(3)进行PCR扩增,反应程序如下:95℃预变性5分钟;95℃变性30秒,60℃退火30秒,72℃延伸30秒,共40个循环;72℃延伸10分钟。
计划免疫科都需要学习什么一、免疫科学的基础知识1. 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免疫系统是指在维持机体内稳定状态的过程中,通过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对外界病原体的识别和清除,从而保护机体免受疾病侵害的一系列防御系统。
这个系统主要由天然免疫系统和适应性免疫系统两个部分组成。
天然免疫系统是指机体固有的、对于各种病原体都有普遍、非特异性识别能力,并能产生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反应,如皮肤、黏膜屏障、中性粒细胞等;而适应性免疫系统是机体对于不同的病原体产生专一性识别和反应的一种免疫系统,主要由T细胞和B细胞及其产生的抗体组成。
2. 免疫细胞与免疫分子免疫细胞是指参与免疫反应的细胞,包括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
免疫细胞通过识别、吞噬、杀伤和分泌各种免疫分子来参与免疫反应的各个环节。
免疫分子是指参与或调节免疫反应的分子,包括细胞因子、抗体、补体等。
免疫分子的产生和作用是免疫反应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 免疫反应的基本原理在机体遇到外界病原体时,免疫系统会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反应,包括炎症反应、抗体产生、细胞毒性反应等。
这些反应的发生与调节是由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共同完成的,免疫系统的正常发挥依赖于这些免疫反应的协调。
4. 免疫调节的机制免疫系统不仅参与对外界病原体的清除,还能够通过调节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的产生和功能来维持免疫系统的平衡,避免对自身组织的损伤。
这种调节机制既包括免疫系统内部的调节,也包括免疫系统与其他系统之间的调节。
以上是学习免疫科学所需要了解的基础知识,这些知识是理解和掌握免疫学的基础。
在学习这些知识的同时,还需要了解免疫学的相关学科知识。
二、免疫学的相关学科1. 免疫学的分支学科免疫学是一个综合性科学,它涉及的知识不仅包括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还包括免疫学在不同疾病中的作用、免疫应答的调控机制等。
因此,免疫学在实践中又分化出了许多分支学科,如免疫病理学、免疫药理学、免疫遗传学、免疫毒理学等。
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Histochemistry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课程简介组织化学与免疫组织化学是以组织学方法研究细胞或组织中物质的化学组成、定位、定量及代谢状态的科学。
组织化学是在形态学基础上应用生物化学和分析化学原理,显示细胞和组织内的化学成分、酶活性和生物活性成分的技术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是应用抗原和抗体结合的原理,检测基因表达产物、细胞内多肽、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分布的技术方法,同时也是分子生物学中原位杂交技术的基础,这种方法特异性强、敏感度高、应用广泛,成为生物学和医学等众多学科的重要研究手段。
本门课程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学到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的理论知识及实验操作技能,并能将所学知识用于基础或临床科研中,是为博士生、研究生、进修生开设的一门高级课程。
Histochemistry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 is a subject that studies the components, localization, quantu and metabolish of materials in cells and tissues by the experimental technology of histology. Histochemistry bades on technology of histology and combines the principle of biochemistry and analysis chemistry, shows components, enzyme activity and biological activity substances in cells. Technology of immunohistochemistry is a detection method of distributions of gene expression products, polypeptides and proteins etc and is a base of in situ hydridization histochemistry. The character of the approach is stronger specificity, higher sensitivity. It is used extensively and has became an important method in the field of biology and medicine.The curriculum combines the theory and the application. It can make the students to grasp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of histochemistry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 the important thing is to make them learn a practical technique for the future application in research. It is an advanced lesson for doctors, graduate students and the students attending an advanced study.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二、总学时数及学分:36学时,2学分理论课:36学时三、授课对象:博士、硕士研究生,基础、临床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