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数学平面图形测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6
初一数学几何图形练习题及答案20题1. 填空题:a. 正方形的对角线长度是________(1词)。
b. 两个互相垂直的角的和为________度(1词)。
2. 判断题(正确为T,错误为F):a.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可以相等。
()b. 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
()c. 所有的矩形都是正方形。
()d. 一个凸四边形的内角和为360度。
()3. 简答题:a. 请解释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及性质。
(至少2句)b. 解释锐角、钝角和直角分别是什么角度范围。
(至少1句)4. 计算题:在下图中,ΔABC是个等边三角形,边长为4cm。
a. 请计算三角形ABC的周长。
(2词)b. 请计算三角形ABC的面积。
(2词)5. 应用题:桌子的形状为长方形,长为120cm,宽为80cm。
在桌子的边上画出一个同样形状的长方形,使得它的宽比原来的桌子短一半,长比原来的桌子长一半。
请计算这个新长方形的面积。
(2词)答案:1. a. 简答题b. 902. a. Fb. Tc. Fd. T3. a. 平行四边形是一个有四个边的四边形,且相对的两边是平行的。
其性质包括:对角线互相平分;相邻角互补;相对角相等。
b. 锐角是指小于90度的角;钝角是指大于90度小于180度的角;直角是指等于90度的角。
4. a. 12cmb. 4√3 cm²5. 1800 cm²通过以上20道初一数学几何图形练习题及答案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于几何图形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请同学们认真学习,并通过解答这些问题来提高自己的数学技能。
第4章 单元测试题(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如图1所示的棱柱有( )A.4个面B.6个面C.12条棱D.15条棱C(2)A DB2.如图2,从正面看可看到△的是( )3.如图3,图中有( )A.3条直线B.3条射线C.3条线段 D.以上都不对4.下列语句正确的是( )A.如果PA=PB,那么P是线段AB的中点;B.作∠AOB的平分线CDC.连接A、B两点得直线AB;D.反向延长射线OP(O为端点)5.如图4,比较∠α、∠β、∠γ 的大小得( )A. ∠γ>∠β>∠α;B. ∠α=∠β;C. ∠γ>∠α>∠β;D. ∠β>∠α>∠γ.6.5点整时,时钟上时针与分钟之间的夹角是( )A.210°B.30°C.150°D.60°7.两个角,它们的比是6:4,其差为36°,则这两个角的关系是( )A.互余B.互补C.既不互余也不互补D.不确定8.∠α=40.4°,∠β=40°4′,则∠α与∠β的关系是( )A. ∠α=∠β;B. ∠α>∠β;C. ∠α<∠β;D. 以上都不对9.如果∠α=3∠β, ∠α=2∠θ,则必有( )2310.如图5所示,已知∠AOB=64°,OA1平分∠AOB,OA2平分∠AOA1,OA3平分∠AOA2,OA4平分∠AOA3,则∠AOA4的大小为( )A.8°B.4°C.2°D.1°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1.已知线段AB=8cm,延长AB 至C,使AC=2AB,D 是AB 中点,则线段CD=______.12.如图,从城市A 到城市B 有三种不同的交通工作:汽车、火车、飞机,除去速度因素,坐飞机的时间最短是因为___________.13.57.32°=_______°_______′_______″;27°14′24″=_____°.14.已知∠a=36°42′15″,那么∠a 的余角等于________.15.∠1+∠2=180°,∠2+∠3=180°,根据________,得∠1=∠3.16.表示O 点南偏东15°方向和北偏东25°方向的两条射线组成的角等于____17.如图,∠AOC=90°,∠AOB=∠COD,则∠BOD=______°.航线铁路公路(6)A B18.102°43′32″+77°16′28″=________;98°12′25″÷5=_____.19.已知线段AB=acm,点A 1平分AB,A 2平分AA 1,A 3平分AA 2,……,____________cm.20.在平面上有任意四点,过其中任意两点画直线,能画_______条直线.三、解答题:(21、24、25、26每题6分,22、23题每题8分)21.根据下列语句画图:(1)画∠AOB=120°;(2)画∠AOB 的角平分线OC;(3)反向延长OC 得射线OD;(4)分别在射线OA、OB、OD 上画线段OE=OF=OG=2cm;(5)连接EF、EG、FG;(6)你能发现EF、EG、FG 有什么关系?∠EFG、∠EGF、∠GEF 有什么关系?22.已知线段AB=10cm,直线AB 上有一点C ,且BC=4cm,M 是线段AC 的中点,求AM 的长.23.如图,直线AB、CD 交于O 点,且∠BOC=80°,OE 平分∠BOC,OF 为OE 的反向延长线.(1)求∠2和∠3的度数.(2)OF平分∠AOD吗?为什么?24.一个角的补角与它的余角的度数之比是3:1,求这个角的度数.25.测量员沿着一块地的周围测绘.从A向东走600米到B,再从B向东南(∠ABC= 135°)走500米到C,再从C向西南(∠BCD=90°)走800米到D.用1厘米代表100米画图, 求DA的长(精确到10米)和DA的方向(精确到1°).北D CA B26.利用线段、角、三角形、圆等图形为你的学校设计一个校标,并简述你的设计思路.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2.C3.C4.D5.C6.C7.B8.B9.C 10.B二、填空题11.12cm 1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13.57、19、12;27.2414. 53°17′45″ 15.同角的补角相等16.140° 17.90 18.180°;19°38′29″. 19. 20.1或4或6三、解答题21.(6)EF=EG=FG,∠EFG=∠EGF=∠FEG=60°22.AM=7cm或3cm23.(1)∠2=100°,∠3=40°;(2)∠AOF=40°,OF平分∠AOD24.设这个角为x0,( 180-x):(90-x)=3:1,x=45.第4章 单元测试题2检测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班级 学号 姓名 得分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6分)1.正方体有______条棱,_____个顶点, 个面.2.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 ,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 ,棱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 。
初一数学平面图形(线段和角)变式题拓展20201212第一部分:几何语言1.已知线段AB、CD,点M在线段AB上,结合图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过点M画线段CD的垂线,交CD于点EB.过点M画线段AB的垂线,交CD于点EC.延长线段AB、CD,相交于点FD.反向延长线段BA、DC,相交于点F2.从起始站A市坐火车到终点站G市中途共停靠5次,各站点到A市距离如下:站点B C D E F G 到A市距离(千米)4458051135149518252270若火车车票的价格由路程决定,则沿途总共有不同的票价()种.A.14B.15C.17D.213.如图,点A、B、C、D在直线上,则BD=BC+=AD﹣.4.已知数轴上的三点A、B、C所对应的数a、b、c满足a<b<c、abc<0和a+b+c=0.那么线段AB与BC的大小关系是()A.AB>BC B.AB=BC C.AB<BC D.不确定的5.如图,线段AB=BC=CD=DE=1cm,图中所有线段的长度之和为cm.6.已知线段AB=8cm,在直线AB上取一点C,使BC=6cm,则线段AC的长为cm.第二部分关于中点中点定义?三种语言,看到中点,想到哪个图,还想到哪些符号?倍分关系!!!1.已知点C在线段AB上,则下列条件中,不能确定点C是线段AB中点的是()A.AC=BC B.AB=2AC C.AC+BC=AB D.D.AC=AB变式1:如图,B是线段AD的中点,C是BD上一点,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A.BC=AB﹣CD B.BC=(AD﹣CD)C.BC=(AD﹣CD)D.BC=AC﹣BD 变式2:如图,C是线段AB的中点,D是线段CB的中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CD=AC﹣BD B.CD=AB﹣BD C.AC+BD=BC+CD D.CD=AB变式3:如果线段AB=13厘米,MA+MB=17厘米,那么下面说法正确的是.(填写序号)A.M点在线段AB上B.M点在直线AB上C.M点在直线AB外D.M点可能在直线AB上,也可能在直线AB外2.如图,已知线段AB=10,点N在AB上,NB=2,M是AB中点,那么线段MN的长为.第2题变式1 变式2变式1:如图,点C为线段AB的中点,点D为线段AC的中点、已知AB=8,则BD=.变式2:如图,已知线段AB=9,BC=5,点D为线段AC的中点,则线段AD的长度为.变式3:在直线l上顺次取A、B、C三点,使得AB=5cm,BC=3cm,如果O是线段AC的中点,那么线段OC的长度是为.变式4:如图:C为线段AB的中点,D在线段CB上,线段DA=8,线段DB=4,则线段CD长度为.变式4 变式6变式5:已知线段AB=8,在直线AB上取一点P,恰好使AP=3PB,点Q为线段PB的中点,则AQ的长为.变式6:如图,已知C、D为线段AB上顺次两点,点M、N分别为AC与BD的中点,若AB═10,CD=4,则线段MN的长为.变式7:线段AB=1,C1是AB的中点,C2是C1B的中点,C3是C2B的中点,C4是C3B的中点,依此类推……线段AC2019的长为.变式8.已知线段AB=24cm,直线AB上有一点C,且BC=6cm,M是线段AC的中点,则AM=cm.变式9.如图,C为线段AB上一点,AC=5,CB=3,若点E、F分别是线段AC、CB的中点,则线段EF的长度为.变式9 变式10 变式12变式10.如图,在线段AB上有两点C、D,AB=24 cm,AC=6 cm,点D是BC的中点,则线段AD =cm.变式11:点C在直线AB上,AC=8cm,CB=6cm,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则线段MN 的长为.变式12:如图,已知线段AB=4,延长线段AB到C,使BC=2AB,点D是AC的中点,则DC的长等于.变式13.已知直线l上有三点A、B、C,且AB=6,BC=4,M、N分别是线段AB、BC的中点,则MN=.16.如图,OC为∠AOB内一条直线,下列条件中不能确定OC平分∠AOB的是()A.∠AOC=∠BOCB.∠AOB=2∠AOCC.∠AOC+∠COB=∠AOBD.第三部分关于角平分线角平分线定义?三种语言,看到中点,想到哪个图,还想到哪些符号?倍分关系!!!1.124.24°=,(化成度、分、秒的形式)52°45′﹣32°46′=°′;13.125°=°′″.2.如图,点O是直线AD上一点,射线OC、OE分别是∠AOB,∠BOD的平分线,若∠AOC=28°则∠COD=,∠BOE=.3.如图,OM平分∠AOB,ON平分∠CO D.若∠MON=50°,∠BOC=10°,则∠AOD=度.第2题第3题第四部分综合提高题1.如图,C为线段AD上一点,点B为CD的中点,且AD=8cm,BD=1cm,(1)求AC的长;(2)若点E在直线AD上,且EA=2cm,求BE的长.2.如图,在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是﹣3,点B在点A的右侧,且到点A的距离是18;点C在点A与点B之间,且到点B的距离是到点A距离的2倍.(1)点B表示的数是;点C表示的数是;(2)若点P从点A出发,沿数轴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同时,点Q从点B 出发,沿数轴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在运动过程中,当t 为何值时,点P与点Q之间的距离为6?(3)在(2)的条件下,若点P与点C之间的距离表示为PC,点Q与点B之间的距离表示为QB,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一时刻使得PC+QB=4?若存在,请求出此时点P表示的数;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图,点A、B、C在直线l上,点M为AB的中点,N为MC的中点,且AB=6cm,NC=4cm,求BC的长.4.如图,C为线段AD上一点,点B为CD的中点,且AD=8cm,BD=2cm.(1)图中共有多少条线段?(2)求AC的长.(3)若点E在直线AD上,且EA=3cm,求BE的长.5.如图,已知AB=16cm,C是线段AB上一点,且AC=10cm,点D是线段AC的中点,点E是线段BC上一点,且CE=CB,求线段DE的长度.6.如图,点C、D在线段AB上,AC=DB=2,D是BC的中点,求线段AB的长.7.如图,点C为线段AD上一点,点B为CD的中点,且AD=13cm,BC=3cm.(1)图中共有条线段;(2)求AC的长;(3)若点E在直线AD上,且EA=4cm,求BE的长.8.已知直线l上有一点A、B、C,且AB=6,BC=4,M、N分別是线段AB、BC的中点,画出图形并求MN的长.9.如图,C是线段AB上一点,AB=16cm,BC=6cm.(1)AC=cm;(2)动点P、Q分别从A、B同时出发,点P以2cm/s的速度沿AB向右运动,终点为B;点Q以1cm/s的速度沿BA向左运动,终点为A.当一个点到达终点,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运动.求运动多少秒时,C、P、Q三点,有一点恰好是以另两点为端点的线段的中点?10.如图,已知:线段AD=10cm,B是线段AD上一动点,沿A→D→A以2cm/s的速度往返运动1次,设点B运动时间为t秒(0≤t≤10).(1)当t=6秒时,AB=cm;(2)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运动过程中AB的长;(3)在运动过程中,若AB中点为E,BD的中点为F,则EF的长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求出EF的长;若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11.如图,点C在线段AB上,AC=16cm,CB=12cm,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1)求线段MN的长;(2)若C为线段AB上任一点,满足AC+CB=a cm,其它条件不变,你能猜想MN的长度吗?并说明理由.(3)若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且满足AC﹣BC=b cm,M、N分别为AC、BC的中点,你能猜想MN的长度吗?请画出图形,写出你的结论,不要说明理由.12.如图,C为线段AD上一点,点B为CD的中点,且AD=9cm,BC=2cm.(1)图中共有条线段;(2)求AC的长;(3)若点E在直线AD上,且EA=3cm,求BE的长.13.如图1,已知∠AOB=150°,∠AOC=40°,OE是∠AOB内部的一条射线,且OF平分∠AOE.(1)若∠EOB=10°,求∠COF的度数;(2)若∠COF=10°,求∠EOB=;(3)若∠EOB=m°,求∠COF=;(用含m的式子表示)(4)若∠COF=n°,求∠EOB=.(用含n的式子表示)14.如图,已知∠AOB=90°,∠EOF=60°,OE平分∠AOB,OF平分∠BOC,求∠AOC和∠COB的度数.15.如图,已知∠AOB是直角,∠BOC在∠AOB的外部,且OF平分∠BOC,OE平分∠AO C.(1)当∠BOC=60°时,∠EOF的度数为°;(2)当∠BOC=α(0°<α<90°)时,求∠EOF的度数.16.如图,OD、OE分别是∠AOC、∠BOC的平分线,∠EOD=60°,求∠AOB的度数.17.如图,已知∠AOC=120°,∠COD是直角,∠BOC=2∠BO D.问点A、O、B在一条直线上吗?为什么?18.如图,点O为直线AB上一点,将直角三角板OCD的直角顶点放在点O处.已知∠AOC的度数比∠BOD的度数的3倍多10度.(1)求∠BOD的度数.(2)若OE、OF分别平分∠BOD、∠BOC,求∠EOF的度数.(写出必要的推理过程)。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经典练习题(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的四个几何体中,从正面、上面、左面看得到的平面图形都相同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B解析:B【分析】分别找出每个图形从三个方向看所得到的图形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①正方体从上面、正面、左侧三个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都是正方形,故此选项正确;②球从上面、正面、左侧三个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都是圆,故此选项正确;③圆锥,从左边看是三角形,从正面看是三角形,从上面看是圆,故此选项错误;④圆柱从左面和正面看都是矩形,从上边看是圆,故此选项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几何体的三种视图,掌握定义是关键.注意所有的看到的棱都应表现在三视图中.2.观察下列图形,其中不是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的是()A.B.C.D. B解析:B【分析】利用正方体及其表面展开图的特点解题.【详解】解:A、C、D均是正方体表面展开图;B、是凹字格,故不是正方体表面展开图.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体的展开图,熟记展开图的11种形式是解题的关键,利用不是正方体展开图的“一线不过四、田凹应弃之”(即不能出现同一行有多于4个正方形的情况,不能出现田字形、凹字形的情况)判断也可.3.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方式摆放,且1∠的度数比2∠的度数小20︒,则2∠的度数为( )A .35︒B .40︒C .45︒D .55︒D解析:D【分析】 根据题意结合图形列出方程组,解方程组即可.【详解】解:由题意得,1290,2120∠+∠︒⎧⎨∠-∠︒⎩==,解得135,255.∠︒⎧⎨∠︒⎩==.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余角和补角的概念和性质,两个角的和为90°,则这两个角互余;若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则这两个角互补.4.如图,C ,D 是线段AB 上的两点,E 是AC 的中点,F 是BD 的中点,若EF m =,CD n =,则AB =( )A .m n -B .m n +C .2m n -D .2m n + C解析:C【分析】由条件可知EC+DF=m-n ,又因为E ,F 分别是AC ,BD 的中点,所以AE+BF=EC+DF=m-n ,利用线段和差AB=AE+BF+EF 求解.【详解】解:由题意得,EC+DF=EF-CD=m-n∵E 是AC 的中点,F 是BD 的中点,∴AE=EC ,DF=BF ,∴AE+BF=EC+DF=m-n ,∵AB=AE+EF+FB ,∴AB=m-n+m=2m-n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中点性质及线段和差问题,利用中点性质转化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和灵活运用线段的和、差转化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5.已知∠AOB=40°,∠BOC=20°,则∠AOC的度数为( )A.60°B.20°C.40°D.20°或60°D解析:D【分析】考虑两种情形①当OC在∠AOB内部时,∠AOC=∠AOB-∠BOC=40°-20°=20°,②当OC’在∠AOB外部时,∠AOC’=∠AOB+∠BOC=40°+20°=60°.【详解】解:如图当OC在∠AOB内部时,∠AOC=∠AOB-∠BOC=40°-20°=20°,当OC’在∠AOB外部时,∠AOC’=∠AOB+∠BOC=40°+20°=60°,故答案为20°或60°,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角的计算,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学会正确画出图形,根据角的和差关系进行计算. 6.体育课上,小悦在点O处进行了四次铅球试投,铅球分别落在图中的M,N,P,Q四个点处,则表示他最好成绩的点是()A.M B.N C.P D.Q C解析:C【分析】根据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知最好成绩在P点.【详解】P点与O点距离最长,且在有效范围内,所以最好成绩在P点.【点睛】考查了点和圆的位置关系.7.已知线段AB=6cm,反向延长线段AB到C,使BC=83AB,D是BC的中点,则线段AD的长为____cmA.2 B.3 C.5 D.6A 解析:A【分析】由BC =83AB 可求出BC 的长,根据中点的定义可求出BD 的长,利用线段的和差关系求出AD 的长即可.【详解】∵BC =83AB ,AB=6cm , ∴BC=6×83=16cm , ∵D 是BC 的中点,∴BD=12BC=8cm , ∵反向延长线段AB 到C ,∴AD=BD-AB=8-6=2cm ,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比较线段的长短,理解线段中点的概念,利用中点的性质转化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是解题关键.8.22°20′×8等于( ).A .178°20′B .178°40′C .176°16′D .178°30′B解析:B【分析】根据角的换算关系即可求解.【详解】22°×8=176°,20′×8=160′=2°40′,故22°20′×8=176°+2°40′=178°40′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角的度量单位以及单位之间的换算,掌握'160︒=,''160'=是解题的关键. 9.如图,从A 地到C 地,可供选择的方案是走水路、走陆路、走空中,从A 地到B 地有三条水路、两条陆路,从B 地到C 地有4条陆路可供选择,走空中,从A 地不经B 地直线到C 地,则从A 地到C 地可供选择的方案有( )A .10种B .20种C .21种D .626种C解析:C【分析】本题只需分别数出A 到B 、B 到C 、A 到C 的条数,再进一步分析计算即可.【详解】观察图形,得:A到B有5条,B到C有4条,所以A到B到C有5×4=20条,A到C一条.所以从A地到C地可供选择的方案共21条.故选C.【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能够有顺序地数出所有情况.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B.两点之间,线段最短C.两点确定一条直线D.过平面上的任意三点,一定能作三条直线D解析:D【解析】【分析】根据直线公理、线段公理进行逐一分析判断.【详解】A. 根据直线公理“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则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故该选项正确;B.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是线段公理,故该选项正确;C.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是直线公理,故该选项正确;D. 当三点共线时,则只能确定一条直线,故该选项错误.故选 D.【点睛】此题考查直线、射线、线段,直线的性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题关键在于掌握各性质定义.二、填空题11.如图,点C、D在线段AB上,D是线段AB的中点,AC=13AD ,CD=4cm ,则线段AB的长为_____cm【分析】根据AC=ADCD=4cm求出再根据是线段的中点即可求得答案【详解】∵AC=ADCD=4cm∴∴∵是线段的中点∴∴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段中点的几何意义以及求线段的长根据题目中的几何语解析:12【分析】根据AC=13AD ,CD=4cm ,求出AD,再根据D是线段AB的中点,即可求得答案.【详解】∵AC=13AD ,CD=4cm ,∴12433CD AD AC AD AD AD =-=-== ∴6AD =,∵D 是线段AB 的中点,∴212AB AD ==∴12AB cm =故答案为12【点睛】 本题考查了线段中点的几何意义以及求线段的长,根据题目中的几何语言列出等式,是解题的关键.12.线段3AB cm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截取1BC cm =,则AC =__________.4【分析】根据线段的和差关系即可求解【详解】∵线段在线段的延长线上截取则AB+BC=4cm 故填:4【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线段的长度解题的关键是熟知线段的和差关系解析:4【分析】根据线段的和差关系即可求解.【详解】∵线段3AB cm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截取1BC cm =,则AC =AB+BC=4cm ,故填:4.【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线段的长度,解题的关键是熟知线段的和差关系.13.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已知正方体的每个面上都是一个有理数,且相对面上的两个数互为倒数,那么代数式a b c-的值是_________. 【解析】【分析】将此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折叠成正方体观察abc 分别对应的值即可得出答案【详解】将图中所示图形折叠成正方体后a 与4相对应b 与2相对应c 与-1相对应∴∴【点睛】由平面图形的折叠及立体图形的解析:34- 【解析】【分析】将此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折叠成正方体,观察a ,b ,c 分别对应的值,即可得出答案.【详解】将图中所示图形折叠成正方体后,a 与4相对应,b 与2相对应,c 与-1相对应, ∴1a 4=,1b 2=,c 1=- ∴3=-4a b c - 【点睛】由平面图形的折叠及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的特点解题.14.下午3:40时,时钟上分针与时针的夹角是_________度.130【分析】分别求出时针走过的度数和分针走过的度数用分针走过的度数减去时针走过的度数即可得出答案【详解】时针每小时走30°分针每分钟走6°∴下午3:40时时针走了3×30°+×30°=110°分针解析:130【分析】分别求出时针走过的度数和分针走过的度数,用分针走过的度数减去时针走过的度数,即可得出答案.【详解】时针每小时走30°,分针每分钟走6°∴下午3:40时,时针走了3×30°+4060×30°=110° 分针走了40×6°=240°∴夹角=240°-110°=130°【点睛】本题考查的是钟面角问题,易错点在于计算时针走过的度数时,往往大部分人只计算了前面3个小时时针走过的度数,容易忽略后面40分钟时针也在走.15.看图填空.(1)AC =AD -_______=AB +_______,(2)BC +CD =_______=_______-AB ,(3)AD =AC+___.CDBCBDADCD 【分析】根据线段之间的和差关系进行解答即可得答案【详解】(1)AC=AD-CD=AB+BC (2)BC+CD=BD=AD-AB (3)AD=AC+CD 故答案为:CD ;BC ;BD ;AD解析:CD BC BD AD CD【分析】根据线段之间的和差关系进行解答即可得答案.【详解】(1)AC=AD-CD=AB+BC ,(2)BC+CD=BD=AD-AB,(3)AD=AC+CD,故答案为:CD;BC;BD;AD;C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线段之间的和差关系,灵活运用线段的和、差、倍、分转化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是解题关键.16.如图所示,∠BOD=45°,那么不大于90°的角有___个,它们的度数之和是____.450°【分析】(1)∠AOE=90°故图中所有的角都是不大于90°的角;(2)将所有的角相加发现有的角相加等于∠EOA即和为90°而有的角相加等于∠BOD即和为45°将这样的角凑在一起计算即可求出解析:450°【分析】(1)∠AOE=90°,故图中所有的角都是不大于90°的角;(2)将所有的角相加,发现有的角相加等于∠EOA,即和为90°,而有的角相加等于∠BOD,即和为45°,将这样的角凑在一起计算,即可求出所有角的度数.【详解】不大于 90°的角有∠EOD,∠EOC,∠EOB,∠EOA,∠DOC,∠DOB,∠DOA,∠COB,∠COA,∠BOA共10个;它们的度数之和是(∠EOD+∠DOA)+(∠EOC+∠COA)+(∠ EOB+∠BOA)+[(∠DOC+∠COB)+∠DOB]+∠EOA=90°+90°+90°+(45°+45°)+90°=450°.故答案为10;450°.【点睛】此题主要考查角的表示与和差关系,解题的关键是熟知角的定义运算法则.17.如图,点C是线段AB的中点,点D,E分别在线段AB上,且ADDB=23,AEEB=2,则CDCE的值为____.【分析】由线段中点的定义可得AC=BC=AB根据线段的和差关系及==2可得出CDCE与AB的关系进而可得答案【详解】∵点C是线段AB的中点∴AC=BC=AB∵==2BD=AB-ADAE=AB-BE∴解析:3 5【分析】由线段中点的定义可得AC=BC=12AB,根据线段的和差关系及ADDB=23,AEEB=2,可得出CD、CE与AB的关系,进而可得答案.【详解】∵点C是线段AB的中点,∴AC=BC=12AB,∵ADDB =23,AEEB=2,BD=AB-AD,AE=AB-BE,∴AD=25AB,BE=13AB,∵CD=AC-AD,CE=BC-BE,∴CD=12AB-25AB=110AB,CE=12AB-13AB=16AB,∴CDCE=11016ABAB=35,故答案为3 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中点的定义及线段之间的和差关系,灵活运用线段的和、差、倍、分转化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是解题关键.18.(1)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常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2)比较两条线段a和b的大小,结果可能有种情况,它们是_______________.(1)度量比较法叠合比较法;(2)3a>ba=ba<b【分析】(1)比较两条线段长短的方法有两种:度量比较法叠合比较法依此即可求解;(2)两条线段a和b的大小有三种情况【详解】(1)比较两条线段的大解析:(1)度量比较法,叠合比较法;(2)3,a>b、a=b、a<b【分析】(1)比较两条线段长短的方法有两种:度量比较法、叠合比较法.依此即可求解;(2)两条线段a和b的大小有三种情况.【详解】(1)比较两条线段的大小通常有两种方法,分别是度量比较法、重合比较法.(2)比较两条线段a和b的大小,结果可能有3种情况,它们是a>b、a=b、a<b.故答案为度量比较法,重合比较法;3,a>b、a=b、a<b.【点睛】本题考查了比较线段的长短,是基础题型,是需要识记的知识.19.如图所示,能用一个字母表示的角有________个,以点A为顶点的角有________个,图中所有大于0°小于180°的角有________个.37【分析】根据角的概念和角的表示方法依题意求得答案【详解】能用一个字母表示的角有2个:∠B∠C;以A为顶点的角有3个:∠BAD∠BAC∠DAC;大于0°小于180°的角有7个:∠BAD∠BAC∠D解析:3 7【分析】根据角的概念和角的表示方法,依题意求得答案.【详解】能用一个字母表示的角有2个:∠B,∠C;以A为顶点的角有3个:∠BAD,∠BAC,∠DAC;大于0°小于180°的角有7个:∠BAD,∠BAC,∠DAC,∠B,∠C,∠ADB,∠ADC.故答案为2,3,7.【点睛】利用了角的概念求解.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就叫做角.角的表示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1.角+3个大写英文字母;2.角+1个大写英文字母;3.角+小写希腊字母;4.角+阿拉伯数字.20.已知∠A=67°,则∠A的余角等于______度.23【解析】∵∠A=67°∴∠A的余角=90°﹣67°=23°故答案为23解析:23【解析】∵∠A=67°,∴∠A的余角=90°﹣67°=23°,故答案为23.三、解答题21.如图所示,已知射线OC将∠AOB分成1∶3的两部分,射线OD将∠AOB分成5∶7的两部分,若∠COD=15°,求∠AOB的度数.解析:90°【分析】设∠AOB的度数为x,根据题意用含x的式子表示出∠AOC,∠AOD,根据角的关键列出方程即可求解.【详解】解:设∠AOB的度数为x.因为射线OC将∠AOB分成1∶3两部分,所以∠AOC=14 x.因为射线OD将∠AOB分成5∶7两部分,所以∠AOD=512x.又因为∠COD=∠AOD-∠AOC,∠COD=15°,所以15°=512x-14x.解得x=90°,即∠AOB的度数为90°.【点睛】本题考查了角的和差,设出未知数,表示出∠AOC,∠AOD,列出方程是解题关键.22.如图,点C是AB的中点,D,E分别是线段AC,CB上的点,且AD=23AC,DE=35AB,若AB=24 cm,求线段CE的长.解析:CE=10.4cm.【分析】根据中点的定义,可得AC、BC的长,然后根据题已知求解CD、DE的长,再代入CE=DE-CD即可.【详解】∵AC=BC=12AB=12cm,CD=13AC=4cm,DE=35AB=14.4cm,∴CE=DE﹣CD=10.4cm.23.如图,射线OA的方向是北偏东15°,射线OB的方向是北偏西40°,∠AOB=∠AOC,射线OE是射线OB的反向延长线.(1)求射线OC的方向角;(2)求∠COE的度数;(3)若射线OD平分∠COE,求∠AOD的度数.解析:(1)射线OC的方向是北偏东70°;(2)∠COE=70°;(3)∠AOD=90°.【分析】(1)先求出∠AOC=55°,再求得∠NOC的度数,即可确定OC的方向;(2)根据∠AOC=55°,∠AOC=∠AOB,得出∠BOC=110°,进而求出∠COE的度数;(3)根据射线OD平分∠COE,即可求出∠COD=35°再利用∠AOC=55°求出答案即可.【详解】(1)∵射线OA的方向是北偏东15°,射线OB的方向是北偏西40°即∠NOA=15°,∠NOB=40°,∴∠AOB=∠NOA+∠NOB=55°,又∵∠AOB=∠AOC,∴∠AOC=55°,=°,∴∠NOC=∠NOA+∠AOC=15°+ 55°70∴射线OC的方向是北偏东70°.(2)∵∠AOB=55°,∠AOB=∠AOC,∴∠BOC=∠AOB+∠AOC=55°+55°=110°,又∵射线OD是OB的反向延长线,∴∠BOE=180°,∴∠COE=180°-110°=70°,(3)∵∠COE=70°,OD平分∠COE,∴∠COD=35°,∴∠AOD=∠AOC+∠COD=55°+35°=90°.【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方向角的表达即方向角一般是指以观测者的位置为中心,将正北或正南方向作为起始方向旋转到目标的方向线所成的角(一般指锐角),通常表达成北(南)偏东(西)多少度.24.如图,点C为线段AD上一点,点B为CD的中点,且6cmBD=.AC=,2cm(1)图中共有多少条线段?(2)求AD的长.解析:(1)6条;(2)10cm【分析】(1)根据线段的定义,即可得到答案;(2)由点B 为CD 的中点,即可求出CD 的长度,然后求出AD 的长度.【详解】解:(1)根据题意,图中共有6条线段,分别是AC ,AB ,AD ,CB ,CD ,BD . (2)因为点B 是CD 的中点,2cm BD =,所以24cm CD BD ==,所以10cm AD AC CD =+=.【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段中点的有关计算,以及线段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线段有关的计算问题.25.如图,直线AB 与CD 相交于点O ,∠AOE=90°.(1)如图1,若OC 平分∠AOE,求∠AOD 的度数;(2)如图2,若∠BOC=4∠FOB ,且OE 平分∠FOC ,求∠EOF 的度数.解析:(1)135°;(2)54°【分析】(1)利用OC 平分∠AOE ,可得∠AOC =12∠AOE =12×90°=45°,再利用∠AOC+∠AOD=180°,即可得出.(2)由∠BOC=4∠FOB ,设∠FOB=x°,∠BOC=4x°,可得∠COF=∠COB-∠BOF=3x°,根据OE 平分∠COF ,可得∠COE=∠EOF=12∠COF=32x°,即可得出. 【详解】(1)∵∠AOE=90°,OC 平分∠AOE ,∴∠AOC =12∠AOE =12×90°=45°, ∵∠AOC+∠AOD=180°,∴∠AOD=180°-∠AOC=180°-45°=135°,即∠AOD的度数为135°.(2)∵∠BOC=4∠FOB,∴设∠FOB=x°,∠BOC=4x°∴∠COF=∠COB-∠BOF=4x°-x°=3x°∵OE平分∠COF∴∠COE=∠EOF=12∠COF=32x°∵32x+x=90°∴x=36,∴∠EOF=32x°=32×36°=54°即∠EOF的度数为54°.【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方程思想方法、数形结合方法,考查了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26.如图,∠AOC:∠COD:∠BOD=2:3:4,且A,O,B三点在一条直线上,OE,OF分别平分∠AOC和∠BOD,OG平分∠EOF,求∠GOF的度数。
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4.1 线段、射线、直线■课后作业 家长签字:1、数轴上表示整数的点称为整点,某数轴的单位长度是1厘米,若在这个数轴上随意画一条长15厘米的线段AB ,则AB 盖住的整数点的个数共有( )个A .13或14个 B.14或15个 C.15或16个 D.16或17个2、如下图是某风景区的旅游路线示意图,其中,,B C D 为风景点,E 为两条路的交叉点,图中数据为相应两点的路程(单位:千米).一学生从A 处出发,以2千米/时的速度步行观览景色,每个景点的逗留时间约为0.5小时.(1)当他沿着路线A B C E A ----游览回到A 处时,共用了3小时,求CE 的长;(2)若此学生打算从A 处出发,步行速度与在景点的逗留时间保持不变,且在最短时间内游览完三个景点返回A 处,请你为他设计一条步行路线,并说明这样设计的理由.(不考虑其他因素)3、如图,从A 到B 最短的路线是( )A. A —G —E —BB. A —C —E —BC. A —D —G —E —BD. A —F —E —B4、已知线段AB=10cm ,直线AB 上有点C ,且BC=4cm ,M 是线段AC 的中点,则AM = cm 。
5、平面内有三个点,过任意两点画一条直线,则可以画直线的条数是( )A.2条B.3条C.4条D.1条或3条6、在直线l 上顺次取A 、B 、C 三点,使得AB=5㎝,BC=3㎝,如果O 是线段AC 的中点,那么线段OB的长度是( )A 、0.5㎝ B 、1㎝ C 、1.5㎝ D 、2㎝7、点P 是直线l 外一点,,,A B C 为直线l 上三点,4,5,2PA cm PB cm PC cm ===,则点P 到直线l 的距离是( )A 、2cm B 、小于2cm C 、不大于2cm D 、4cm8、如图所示, 把一根绳子对折成线段AB , 从P 处把绳子剪断, 已知12AP PB =, 若剪断后的各段绳子中最长的一段为40cm, 则绳子的原长为( )A. 30 cmB. 60 cmC. 120 cmD. 60 cm 或120 cm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点C 在线段BA 的延长线上,则BA AC BC =-B.若点C 在线段AB 上,则AB AC BC =+C.若AC BC AB +>,则点C 一定在线段AB 外D.若,,A B C 三点不在一直线上,则AB AC BC <+二、填空题10、若线段AB=10㎝,在直线AB 上有一点C ,且BC=4㎝,M 是线段AC 的中点,则AM= ㎝.11、在边长都是1的正方形方格纸上画有如图所示的折线,它们的各段依次标着①,②,③,④,…的序号.那么序号为24的线段长度是 .12、在直线上取A 、B 、C 三点,使得AB = 9 厘米,BC = 4 厘米,如果O 是线段AC 的中点,则线段OA的长为 厘米.13、往返于甲、乙两地的火车中途要停靠三个站,则有 种不同的票价(来回票价一样),需准备 种车票.14、如图,从学校A 到书店B 最近的路线是①号路线,其道理用几何知识解释应是________________。
第四章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试题一、选择题(共13 小题,每题 4分,满分 52 分)1、如图,以 O 为端点的射线有()条.A、 3 B 、 4C、5 D 、 62、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不订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B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结的全部线段中,垂线段最短C、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D 、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3、一个钝角与一个锐角的差是()A、锐角 B 、钝角C、直角 D 、不可以确立4、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角的边越长,角越大B、在∠ ABC 一边的延伸线上取一点 DC、∠ B= ∠ ABC+ ∠ DBCD、以上都不对5、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角是由两条射线构成的图形 B 、一条射线就是一个周角C、两条直线订交,只有一个交点D、假如线段 AB=BC ,那么 B 叫做线段 AB 的中点6、同一平面内互不重合的三条直线的交点的个数是()A、可能是0个,1个,2个B、可能是0个,2个,3个C、可能是0 个,1个,2个或 3个D、可能是 1 个可 3 个7、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有()①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②连结两点的线段叫做两点的距离;③两点之间,线段最短;④若AB=BC ,则点 B 是线段 AC 的中点.A、1 个B、2 个C、3 个D、4 个8、钟表上12 时 15 分钟时,时针与分针的夹角为()A、90°B、°C、°D、 60°9、按以下线段长度,能够确立点 A 、 B 、 C 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是()A、 AB=8cm , BC=19cm , AC=27cm B 、 AB=10cm , BC=9cm , AC=18cmC、 AB=11cm , BC=21cm , AC=10cm D 、 AB=30cm , BC=12cm , AC=18cm10、以下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有()①两条不订交的直线叫做平行线;②两条直线订交所成的四个角相等,则这两条直线相互垂直;③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④假如直线a∥ b, a∥ c,则 b∥ c.A、1 个B、2 个C、3 个D、4 个11、以下图中表示∠A BC 的图是()A、B、C、D、12、以下说法中正确的个数为()①不订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②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③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相互平行④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不是平行就是订交A、1 个B、2 个C、3 个D、4 个13、∠ 1 和∠ 2 为锐角,则∠1+∠ 2 知足()A、 0°<∠ 1+∠ 2< 90°B、 0°<∠ 1+∠2< 180°C、∠ 1+∠ 2< 90° D 、 90°<∠ 1+∠ 2< 180°二、填空题(共 5 小题,每题 5 分,满分25 分)14、如图,点 A 、B 、 C、 D 在直线 l 上.( 1)AC=﹣CD; AB++CD=AD ;( 2)如图共有条线段,共有条射线,以点 C 为端点的射线是.15、用三种方法表示如图的角:.16、将一张正方形的纸片,按以下图对折两次,相邻两条折痕(虚线)间的夹角为度.17、如图, OB , OC 是∠ AOD 的随意两条射线,OM 均分∠ AOB , ON 均分∠ COD ,若∠ MON=α,∠ BOC=β,则表示∠ AOD 的代数式是∠ AOD=.18、如图,∠ AOD= ∠ AOC+=∠ DOB+.三、解答题(共 3 小题,满分23 分)19、如图, M 是线段AC 的中点, N 是线段 BC 的中点.(1)假如 AC=8cm , BC=6cm ,求 MN 的长.(2)假如 AM=5cm , CN=2cm ,求线段 AB 的长.20、如图,污水办理厂要把办理过的水引入排水渠PQ,应如何铺设排水管道,才能用料最省?试画出铺设管道的路线,并说明原因.21、如图,直线AB 、 CD、 EF 都经过点O,且 AB ⊥ CD ,∠ COE=35°,求∠ DOF 、∠ BOF 的度数.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二章订交线、平行线单元测试题一、填空(每题 4 分,共 40 分)1、一个角的余角是30o,则这个角的大小是..2、一个角与它的补角之差是20o,则这个角的大小是3、如图①,假如∠= ∠,那么依据可得 AD ∥BC(写出一个正确的就能够).4、如图②,∠ 1 = 82o,∠ 2 = 98o,∠ 3 = 80o,则∠ 4 =度.5、如图③,直线AB , CD,EF 订交于点 O,AB ⊥CD,OG 均分∠ AOE,∠ FOD = 28o,则∠ BOE =度,∠ AOG =度.6、时钟指向 3 时 30 分时,这不时针与分针所成的锐角是.7、如图④, AB ∥ CD,∠ BAE = 120o,∠DCE = 30o,则∠ AEC =度.8、把一张长方形纸条按图⑤中,那样折叠后,若获得∠ AOB ′= 70o,则∠ B′OG =.9、如图⑥中∠ DAB 和∠ B 是直线 DE 和 BC 被直线称它们为角.10、如图⑦,正方形ABCD 边长为 8,M 在 DC 上,且则 DN + MN 的最小值为.二、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18 分)11、以下正确说法的个数是()①同位角相等②对顶角相等③等角的补角相等④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相等A. 1,B.2,C.3,D.412、如图⑧,在△ ABC 中, AB = AC ,∠ A = 36o,BD均分∠ ABC , DE∥ BC,那么在图中与△ ABC 相像的三角形的个数是()A.0,B.1,C.2,D.3所截而成的,DM=2,N是AC上一动点,13、以下图中∠ 1 和∠ 2 是同位角的是()A. ⑴、⑵、⑶,B.⑵、⑶、⑷,C. ⑶、⑷、⑸,D.⑴、⑵、⑸14、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两点之间,直线最短;B.过一点有一条直线平行于已知直线;C.和已知直线垂直的直线有且只有一条;D. 在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15、一束光芒垂直照耀在水平川面,在地面上放一个平面镜,欲使这束光芒经过平面镜反射后成水平光芒,则平面镜与地面所成锐角的度数为()A.45o,B.60o,C.75o,D.80o16、如图⑨, DH∥EG∥ BF,且 DC∥EF,那么图中和∠ 1 相等的角的个数是()A.2,B.4,C. 5,D.6三、解答题:117、按要求作图(不写作法,但要保存作图印迹)( 3 分)已知点 P、 Q 分别在∠ AOB 的边 OA , OB 上(如图) .①作直线 PQ,2②过点 P 作 OB 的垂线,③过点 Q 作 OA 的平行线 .18、已知线段 AB,延伸 AB 到 C,使 BC∶AB=1 ∶3,D 为 AC 中点,若 DC = 2cm,求 AB 的长 . (7 分)19、如图,,已知AB∥ CD,∠ 1 =∠ 2.求证.:∠ E=∠ F(6分)20、如图所示,在△ AFD 和△ BEC 中,点 A、 E、F、C 在同向来线上,有下边四个判断:⑴AD=CB⑵AE=FC⑶ ∠B= ∠D⑷ AD∥BC请用此中三个作为已知条件,余下一个作为结论,编一道数学识题,并写出解答过程.(8分)21、如图,ABCD是一块釉面砖,居室装饰时需要一块梯形APCD 的釉面砖,且使∠ APC=120o. 请在长方形 AB边上找一点 P,使∠ APC= 120o. 而后把剩余部切割下来,试着表达如何选用 P 点及其选用 P 点的原因 . ( 8 分)22、如图,已知AB ∥CD,∠ ABE和∠ CDE的均分线订交于F,∠ E = 140o,求∠ BFD 的度数 .(10 分)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三章三角形单元测试题(一):一、选择题1.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为 2 和 6,第三边为偶数.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A.10 B .12C. 142.在△ ABC中, AB= 4a,BC=14,AC=3a.则 a 的取值范围是()A. a> 2B.2<a< 14 C .7<a< 14 D . a<143.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中,锐角的个数最少为()A.0 B. 1 C .2D.34.下边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三角形的三条角均分线交于一点 B .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C.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一点D.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5.能将一个三角形分红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的一条线段是()A.中线B.角均分线C.高线 D .三角形的角均分线6.如图—∠°⊥AB,垂足是 D,则图中与∠A 相等5 12,已知ACB=90 , CD的角是()A.∠1B.∠2 C .∠B D.∠1、∠ 2和∠B7.点 P 是△ ABC内随意一点,则∠ APC与∠ B 的大小关系是() A.∠ APC>∠ B B.∠ APC=∠ B C.∠APC<∠B D.不可以确立8.已知:a、b、c是△ABC三边长,且 M= (a + b+c)(a +b- c)(a - b-c) ,那么()A.M>0B. M=0 C.M<0 D.不可以确立9.周长为P 的三角形中,最长边m的取值范围是()A.Pm P B.P m P C .Pm P D.Pm P32323232()10.各边长均为整数且三边各不相等的三角形的周长小于13,这样的三角形个数共有A.5 个B.4个 C .3个D.2 个二、填空题1.五条线段的长分别为 1,2, 3,4, 5,以此中随意三条线段为边长能够________个三角形.2.在△ ABC中, AB= 6,AC= 10,那么 BC边的取值范围是 ________,周长的取值范围是 ___________ 3.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的比是2:2: 1,这个三角形是 _________三角形.4.一个等腰三角形两边的长分别是15cm 和 7cm则它的周长是 __________.5.在 △ABC 中,三边长分别为正整数≥ ≥a 、b 、c ,且 c b a > 0,假如 b =4,则这样的三角形共有 _________个.6.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的差为 40 ° _________.,则这两个锐角的度数分别为7.在 △ ABC 中, ∠ A - ∠ ° ∠ C = 4 ∠ B ,则 ∠ C = ________.B = 30 、8.如图 — △ ⊥ ⊥ ⊥ ⊥5 13,在 ABC 中,AD BC ,GC BC ,CF AB ,BE AC ,垂足分别为 D 、C 、F 、E ,则 _______是 △ ABC 中 BC 边上的高, _________是 △ ABC 中 AB 边上的高, _________是 △ ABC 中 AC边上的高, CF 是△ ABC 的高,也是 △ 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__的高.— △ ABC 的两个外角的均分线订交 于点 D ,假如 ∠ ° ∠ D =_____.9.如图 5 14, A = 50 ,那么— △ ABC 中, ∠A =60 ° ∠ ABC 、 ∠ ACB 的均分线 BD 、 CD 交于点D ,则 ∠ BDC =_____ 10.如图 5 15, , — ∠ A + ∠ B + ∠ C + ∠ D + ∠E = ________度.11.如图 5 16,该五角星中,12.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24cm ,腰长为 xcm ,则 x 的取值范围是 ________. 三、解答题1.如图 —A 、B 、C 、D 、E 五点可确立多少个三角形 ?说明原因.5 17,点 B 、 C 、D 、E 共线,试问图中 2.如图 — ∠ BAD = ∠ CAD ,则 AD 是 △ ABC 的角均分线,对 吗 ?说明理5 18, 由.3.一个飞机部件的形状如图 — 所示,按规定 ∠ °∠ B , ∠ D 5 19 A 应等于 90 ,应分别是 20 ° ° ∠ BCD =143 °部件不合 和 30 ,康师傅量得 ,就能判定这个格,你能说出此中的道理吗 ?— △ ABC 中,AD 是 BC 边上的中线, △ ADC 的周长比 △ ABD 的 4.如图 5 20,在周长多 5cm ,AB 与 AC 的和为 11cm ,求 AC 的长.5.如图 — △ ABC 中, ∠ B = 34 ° ∠ ACB = 104° ∠ BAC 的均分线,求5 21, , , AD 是 BC 边上的高, AE是 ∠ DAE 的度数.6.如图 5—22,在 △ ABC 中, ∠ ACB = 90°, CD 是 AB 边上的高, AB = 13cm ,BC = 12cm ,AC =5cm ,求:(1) △ ABC 的面积; (2)CD 的长.7.已知:如图 5 — △ ABC 内任一点,求证: ∠ BPC > ∠A .23,P 是 8. △ ABC 中,三个内角的度数均为整数,且 ∠ A <∠ B <∠ C ,4∠ C =7∠ A ,求 ∠ A 的度数.9.已知:如图 5 — △ABC 内任一点,求证: AB + AC > BP + PC . 24,P 是—A 、B 、C 、D .此刻要建筑一个水塔 P .请回答水塔 P 应建在何地点,10.如图 5 25,豫东有四个乡村 才能使它到 4 村的距离之和最小,说明最节俭资料的方法和原因.11.已知△ ABC 的周长为 48cm ,最大边与最小边之差为 14cm ,另一边与最小边之和为 25cm ,求△ ABC 各边的长.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 第三章三角形 单元测试题(二):1.必定在△ ABC 内部的线段是( )A .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三条角均分线、三条中线B .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三条中线、一条角均分线C .随意三角形的一条中线、二条角均分线、三条高D .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三条角均分线、三条中线 2.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 .一个钝角三角形必定不是等腰三角形,也不是等边三角形B .一个等腰三角形必定是锐角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C .一个直角三角形必定不是等腰三角形,也不是等边三角形D .一个等边三角形必定不是钝角三角形,也不是直角三角形3.如图,在△ ABC中, D、 E 分别为 BC上两点,且 BD= DE=EC,则图中面积相等的三角形有(A.4对B.5对C.6对D.7对)(注意考虑完整,不要遗漏某些状况)4.假如一个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正是三角形的一个极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A.锐角三角形 B .钝角三角形 C .直角三角形 D .没法确立5.以下各题中给出的三条线段不可以构成三角形的是()A. a+ 1,a+ 2, a+ 3(a> 0)B.三条线段的比为4∶ 6∶ 10C. 3cm,8cm,10cm D.3a,5a,2a+1(a>0)6.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是7,另一边是4,则此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A.18B.15C.18或15D.没法确立)7.两根木棒分别为5cm和 7cm,要选择第三根木棒,将它们钉成一个三角形,假如第三根木棒长为偶数,那么第三根木棒的取值状况有()种A.3B.4C.5D.68.△ ABC的三边 a、 b、c 都是正整数,且知足a≤b≤ c,假如 b= 4,那么这样的三角形共有(个A.4B.6C.8D.109.各边长均为整数的不等边三角形的周长小于13,这样的三角形有()A.1个B.2个C.3个D.4个)10.三角形全部外角的和是(A. 180°B.360°)C. 720°D. 540°11.锐角三角形中,最大角α的取值范围是()A. 0°<α< 90°; B .60°<α< 180°; C . 60°<α< 90°; D . 60°≤α< 90°12.假如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不大于和它相邻的内角,那么这个三角形为()A.锐角或直角三角形; B .钝角或锐角三角形;C .直角三角形 ; D .钝角或直角三角形13.已知△ ABC中,∠ ABC与∠ ACB的均分线交于点O,则∠ BOC必定()A.小于直角 ; B.等于直角;C.大于直角;D.大于或等于直角14.如图 : ( 1) AD⊥ BC,垂足为 D,则 AD是 ________的高,∠________=∠ ________= 90°;(2)AE 均分∠ BAC,交 BC于点 E,则 AE叫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1∠ ________,AH叫 ________;2(3)若 AF= FC,则△ ABC的中线是 ________;(4)若 BG= GH= HF,则 AG是 ________的中线, AH是 ________的中线.15.如图,∠ ABC=∠ ADC=∠ FEC=90°.(1)在△ ABC中, BC边上的高是 ________;(2)在△ AEC中, AE边上的高是 ________;(3)在△ FEC中, EC边上的高是 ________;(4 )若 AB= CD= 3, AE= 5 ,则△ AEC 的面积为________.16.在等腰△ ABC中,假如两边长分别为 6cm、10cm,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________.17.五段线段长分别为 1cm、 2cm、 3cm、 4cm、 5cm,以此中三条线段为边长共能够构成________个三角形.18.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 3 和 10,周长恰巧是 6 的倍数,那么第三边长为________.19.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5cm,假如它的三边长都是整数,那么它的腰长为________cm.20.在△ ABC中,若∠ A∶∠ B∶∠ C= 5∶ 2∶ 3,则∠ A= ______;∠ B= ______;∠ C=______.21.如图,△ ABC中,∠ ABC、∠ ACB的均分线订交于点 I .(1)若∠ ABC= 70°,∠ ACB= 50°,则∠ BIC= ________;(2)若∠ ABC+∠ ACB=120°,则∠ BIC=________;( 3)若∠ A =60°,则∠ BIC = ________; ( 4)若∠ A =100°,则∠ BIC =________;( 5)若∠ A =n °,则∠ BIC = ________. 22.如图,在△ ABC 中,∠ BAC 是钝角.画出:( 1)∠ ABC 的均分线;( 2)边 AC 上的中线;( 3)边 AC 上的高.23.△ ABC 的周长为 16cm , AB =AC ,BC 边上的中线 AD 把△ ABC 分红周长相等的两个三角形.若BD =3cm ,求 AB 的长.24.如图, AB ∥ CD , BC ⊥ AB ,若 AB =4cm , S ABC 12cm 2,求△ ABD 中 AB 边上的高.25 .学校有一块菜地,以以下图.现计划从点 D 表示的地点( BD ∶DC = 2∶ 1)开始挖一条小水渠,希望小水渠两边的菜地面积相等.有人说:假如D 是 BC 的中点的话,由此点 D 笔挺地挖至点 A 就 能够了.此刻 D 不是 BC 的中点,问题就没法解决了. 但有人以为假如仔细研究的话必定能办到. 你以为上边两种建议哪一种正确,为何?23 题24 题26 .在直角△ ABC 中,∠ BAC = 90°,以以下图所示.作BC 边上的高,图中出现三个直角三角形( 3= 2×1+1);又作△ ABD 中 AB 边上的高DD 1,这时图中便出现五个不一样的直角三角形( 5=2×2+ 1);依据相同的方法作 D 1D 2、D 2 D 3、 、D k 1D k.看作出D k 1D k时,图中共有多少个不同的直角三角形 ? 25 题 26 题27.一块三角形优秀品种试验田,现引进四个良种进行对照实验,需将这块土地分红面积相等的四块.请你制定出两种以上的区分方案.28.一个三角形的周长为 36cm ,三边之比为 a ∶ b ∶ c =2∶3∶ 4,求 a 、b 、 c . 29.已知三角形三边的长分别为:5、 10、a -2,求 a 的取值范围.30.已知等腰三角形中, AB = AC ,一腰上的中线 BD 把这个三角形的周长分红 15cm 和 6cm 两部分,求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的长. 31.如图,已知△ ABC 中, AB =AC ,D 在 AC 的延伸线上.求证: BD - BC < AD - AB .32.如图,△ ABC 中, D 是 AB 上一点.求证:( 1) AB + BC + CA > 2CD ;(2) AB + 2CD >AC +BC .33.如图, AB ∥ CD ,∠ BMN 与∠ DNM 的均分线订交于点 G , ( 1)达成下边的证明:31 题∵ MG 均分∠ BMN ( ),∴ ∠ GMN = 1∠ BMN (),32 题2同理∠ GNM = 1∠ DNM .2∵ AB ∥CD ( ),∴ ∠ BMN +∠ DNM = ________( ).∴ ∠ GMN +∠ GNM = ________.∵∠ GMN +∠ GNM +∠ G = ________(),∴∠ G= ________ .∴ MG 与 NG的地点关系是 ________.( 2)把上边的题设和结论,用文字语言归纳为一个命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4.已知,如图D是△ ABC中 BC边延伸线上一点,DF⊥ AB交 AB 于 F,交 AC于 E,∠ A= 46°,∠ D = 50°.求∠ ACB的度数.35.已知,如图△ ABC中,三条高AD、 BE、 CF订交于点 O.若∠ BAC= 60°,求∠ BOC的度数.36.已知,如图△ ABC中,∠ B=65°,∠ C= 45°, AD是 BC边上的高, AE 是∠ BAC的均分线.求∠ DAE的度数.37.已知,如图CE是△ ABC的外角∠ ACD的均分线, BE 是∠ ABC内任一射线,交CE 于 E.求证:∠EBC<∠ ACE.38.画出图形,并达成证明:35 题34 题已知: AD是△ ABC的外角∠ EAC的均分线,且A D∥BC.求证:∠ B=∠ C.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三章三角形单元测试题(三):一、选择题 (每题 3 分,共 30 分)1.有以下长度的三条线段,能构成三角形的是()A2,3,4B1,4,2 C 1,2, 3D6,2, 32.在以下各组图形中,是全等的图形是()3.以下条件中,能判断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是()A 、一个锐角对应相等B 、两个锐角对应相等C、一条边对应相等 D 、两条边对应相等4.已知:如图, CD ⊥ AB , BE⊥ AC ,垂足分别为D、 E,BE、CD 订交于 O 点,∠ 1=∠ 2.图中全等的三角形共有()A.4 对B..3对C2 对D.1 对5.如图所示,某同学把一块三角形玻璃打坏成了三块,此刻要到玻店去配一块完整相同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方法是()①②③A. 带①去B. 带②去C. 带③去D. 带①和②去 5 题A6.右图中三角形的个数是() A.6B.7C. 8 D . 97.假如两个三角形全等,那么以下结论不正确的选项是()B FA .这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B .这两个三角形都是锐角三角形D C.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D .这两个三角形的周长相等E C 6 题8.在以下四组条件中,能判断△ABC ≌△ A /B/C/的是()=A /B/, BC= B /C/,∠ A= ∠ A / B.∠A= ∠ A/,∠ C=∠C/,AC= B /C/C.∠ A= ∠ B/,∠ B=∠ C/, AB= B/C/=A /B/, BC= B /C/,△ ABC 的周长等于△ A /B /C/的周长9.以下图中,与左图中的图案完整一致的是()10.以下判断:①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中最多有一个钝角,②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中起码有两个锐角,③有两个内角为500和 200的三角形必定是钝角三角形,④直角三角形中两锐角的和为900,此中判断正确的有()个个个个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 24分)11、为了使一扇旧木门不变形,木匠师傅在木门的反面A B C。
(高频考点)新初一分班考专题4-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专项突破)-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人教版一.选择题(共8小题)1.一个三角形两条边分别长5厘米和9厘米,第三条边不可能是()厘米。
A.13B.9C.5D.42.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是5cm,4cm,3cm,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cm2。
A.10B.7.5C.6D.以上答案都不对3.一个平行四边形,相邻的两条边长10厘米和7厘米,高是8厘米,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A.56B.80C.70D.56或804.关于平面图形,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有()句。
(1)射线只有一个端点;(2)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条边;(3)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4)直径是圆内最长的线段。
A.1B.2C.3D.45.在一个长10cm,宽为6cm的长方形中,画一个最大的半圆,这个半圆的周长是()A.31.4cm B.30.84cm C.25.7cm D.18.84cm6.小圆的半径是2cm,大圆的半径是3cm,小圆与大圆的面积之比是()A.1:2B.1:3C.2:3D.4:97.育才学校的操场一圈是400米,雷艳在操场上已经跑了两圈,她再跑()米就是1千米。
A.100B.200C.3008.一个圆,把它的半径扩大到原来的4倍,那么圆的面积()A.扩大到原来的16倍B.缩小到原来的16倍C.扩大到原来的4倍D.缩小到原来的4倍二.填空题(共8小题)9.一根长18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
其中底边长是8厘米,一个腰长厘米。
10.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是36厘米,其中一条边的长度是12厘米,与它相邻的另一条边的长度是厘米。
11.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等底等高。
三角形的面积是60cm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cm2。
12.有一堆木头整齐叠放在地上,底层放了10根,每往上一层就少1根,顶层有5根,这堆木头有层,一共有根。
13.把一个长是10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剪成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面积是平方厘米,剪下的边角料是平方厘米。
章节测试题1.【答题】如图,ABCD和DCGH是两块全等的正方形铁皮,要使它们重合,则存在的旋转中心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答案】C【分析】旋转中心即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解答】解:根据旋转中心即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可得要使正方形ABCD和DCGH重合,有3种方法,可以分别绕D,C或CD的中点旋转,即旋转中心有3个.选C.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旋转前后的两个图形全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旋转中心即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2.【答题】如图,将30°的直角三角尺ABC绕直角顶点A逆时针旋转到ADE的位置,使B点的对应点D落在BC边上,连接EB、EC,则下列结论:①∠DAC=∠DCA;②ED为AC的垂直平分线;③∠BED=30°;④ED=2AB.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答案】B【分析】先利用旋转的性质得到AB=AC,AC=AE,∠BAC=∠EAC,则可判断为等边三角形,所以则再计算出于是可对①进行判断;接着证明为等边三角形得到加上,则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方法可对②进行判断;然后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DE平分∠AEC,则则可对③进行判断;接下来证明则利用含的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得到所以则可对④进行判断.【解答】解:在Rt△ABC中,∵∠ACB=∴∵△ABC绕直角顶点A逆时针旋转到ADE的位置,∴AB=AC,AC=AE,∠BAC=∠EAC,∴△ABD为等边三角形,∴∴∵∴∴∠DAC=∠DCA,所以①正确;∵∴△AEC为等边三角形,∴EA=EC,而DA=DC,∴ED为AC的垂直平分线,所以②正确;∴DE平分∠AEC,∴∴所以③错误;∵,在Rt△AED中,∵∴ED=2AD,∴ED=2AB,所以④正确.选B.方法总结:考查旋转的性质,含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判定等,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对学生要求较高.3.【答题】正五边形绕着它的中心旋转后与它本身重合,最小的旋转角度数是( )A. 36°B. 54°C. 72°D. 108°【答案】C【分析】根据旋转的定义,最小旋转角即为正五边形的中心角.【解答】解:正五边形绕着它的中心旋转后与它本身重合,最小的旋转角度数是=72度.选C.方法总结:旋转对称图形的概念:把一个图形绕着一个定点旋转一个角度后,与初始图形重合,这种图形叫做旋转对称图形,这个定点叫做旋转对称中心,旋转的角度叫做旋转角.本题考查图形的旋转与重合,理解旋转对称图形的定义是解决本题的关键.4.【答题】如图所示的图案绕旋转中心旋转后能够与自身重合,那么它的旋转角可能是( )A. 60°B. 90°C. 72°D. 120°【答案】C【分析】根据旋转对称图形的概念(把一个图形绕着一个定点旋转一个角度后,与初始图形重合,这种图形叫做旋转对称图形,这个定点叫做旋转对称中心,旋转的角度叫做旋转角)计算出角度即可.【解答】该图形被平分成五部分,因而每部分被分成的圆心角是72°,并且圆具有旋转不变性,因而旋转72度的整数倍,就可以与自身重合.选C.点评:图形的旋转是图形上的每一点在平面上绕某个固定点旋转固定角度的位置移动.其中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旋转前后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没有改变.5.【答题】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B.C.D.【答案】B【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即可得解.【解答】A.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不正确;B. 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正确;C. 不是轴对称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故不正确;D. 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不正确;选B.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的识别.在平面内,一个图形经过中心对称能与原来的图形重合,这个图形叫做叫做中心对称图形。
初一数学几何图形试题1.如图是每个面上都有一个汉字的正方体的一种平面展开图,那么在原正方体中和“国”字相对的面是()A.中B.钓C.鱼D.岛【答案】C【解析】易得“中”相对的面是“的”,“钓”相对的面是“岛”,从而可得“国”相对的面是“鱼”选C.2.把右图中的三棱柱展开,所得到的展开图是()【答案】B【解析】上、下两底面应在侧面展开图长方形的两侧的只有B,故选B.3.如图,一个几何体上半部为正四棱锥,下半部为立方体,且有一个面涂有颜色.下列图形中,是该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的是()A.B.C.D.【答案】B【解析】选项A和C带图案的一个面是底面,不能折叠成原几何体的形式;选项B能折叠成原几何体的形式;选项D折叠后下面带三角形的面与原几何体中的位置不同.故选B.4.如图,圆柱体的表面展开后得到的平面图形是()A.B.C.D.【答案】B【解析】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后得到的平面图形是矩形,上下两底是两个圆,故选B.5.小丽制作了一个对面图案均相同的正方体礼品盒(如图所示),则这个正方体礼品盒的平面展开图可能是()A.B.C.D.【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了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可以动手折叠看看,充分发挥空间想象能力解决也可以.故选A.6.下列四张正方形硬纸片,剪去阴影部分后,如果沿虚线折叠,可以围成一个封闭的长方体包装盒的是()A.B.C.D.【答案】C【解析】A、剪去阴影部分后,组成无盖的正方体,故此选项不合题意;B、剪去阴影部分后,无法组成长方体,故此选项不合题意;C、剪去阴影部分后,能组成长方体,故此选项正确;D、剪去阴影部分后,组成无盖的正方体,故此选项不合题意;故选C.7.一个矩形绕着它的一边旋转一周,所得到的立体图形是__________.【答案】圆柱【解析】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形成的旋转体叫做圆柱体.8.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4cm,3cm,以其中一条直角边所在直线为轴旋转一周,得到的几何体的底面积是_______.【答案】9πcm2或16πcm2【解析】由题意知,以其中一条直角边所在直线为轴旋转一周所得几何体为圆锥,底面是圆,底面的半径为3或4cm,所以,底面面积为9πcm2或16πcm2.9.如图,观察图形,填空:包围着体的是________;面与面相交的地方形成________;线与线相交的地方是________.【答案】面;线;点【解析】根据图形可得:包围着体的是面;面与面相交的地方形成线;线与线相交的地方是点.10.如图所示的四幅平面图中,是三棱柱的表面展开图的有________.(只填序号)【答案】②③【解析】三棱柱的两底展开是三角形,侧面展开是三个矩形,故答案为②③.。
知识点回顾与拓展提升1.某超市在“五一”活动期间,推出如下购物优惠方案:①一次性购物在100元(不含100元)以内,不享受优惠;②一次性购物在100元(含100元)以上,350元(不含350元)以内,一律享受九折优惠;③一次性购物在350元(含350元)以上,一律享受八折优惠.小敏在该超市两次购物分别付款70元和288元,如果小敏把这两次购物改为一次性购物,则应付款元.2.求若干个相同的不为零的有理数的除法运算叫做除方,如2÷2÷2,(﹣3)÷(﹣3)÷(﹣3)÷(﹣3)等.类比有理数的乘方,我们把2÷2÷2记作2③,读作“2的圈3次方”,(﹣3)÷(﹣3)÷(﹣3)÷(﹣3)记作(﹣3)④,读作“﹣3的圈4次方”.一般地,把……(a≠0)记作,读作“a的圈n次方”.(1)直接写出计算结果:2③= ,(﹣3)④= ,(﹣)⑤= ;(2)我们知道,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可以转化为加法运算,除法运算可以转化为乘法运算,请尝试把有理数的除方运算转化为乘方运算,归纳如下:一个非零有理数的圈n次方等于;(3)计算24÷23+(﹣8)×2③.3.【背景知识】数轴是初中数学的一个重要工具,利用数轴可以将数与形完美地结合.研究数轴我们发现了许多重要的规律:若数轴上点A、点B表示的数分别为a、b,则A,B两点之间的距离AB=|a﹣b|,线段AB的中点表示的数为.(1)填空:①A、B两点间的距离AB= ,线段AB的中点表示的数为;②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t秒后,点P表示的数为-2+3t ;点Q表示的数为8-2t.(2)求当t为何值时,P、Q两点相遇,并写出相遇点所表示的数;数形结合数轴上点的意义:【问题情境】如图,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2,点B表示的数为8,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同时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t>0).【综合运用】(3)求当t为何值时,PQ=AB;(4)若点M为PA的中点,点N为PB的中点,点P在运动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求出线段MN的长.4.如图,是线段上一点,,.()________;()动点、分别从、同时出发,点以的速度沿向右运动,终点为;点以 的速度沿向左运动,终点为.当一个点到达终点,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运动.求运动多少秒时,、、三点,有一点恰好是以另两点为端点的线段的中点?5.如图,点A 、B 分别表示的数是8、-16,M 、N 、P 为数轴上三个动点,它们同时都向右运动.点M 从点A 出发,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长度,点N 从点B 出发,速度为点M 的3倍,点P 从原点出发,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1)当运动3秒时,点M 、N 、P 分别表示的数是 、 、 ;(2)求运动多少秒时,点P 到点M 、N 的距离相等?C AB 16cm AB =6cm BC =1AC =cm 2P Q A B P 2cm/s AB B Q 1cm/s BA A C P Q A B 0 6-12 C B A6.钟面角是指时钟的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如图,图①、图②、图③三个钟面上的时刻分别记录了某中学的早晨上课时间7:30、中午放学时间11:50、下午放学时间17:00.(1)分别写出图中钟面角的度数:∠1= °、∠2= °、∠3= °;(2)在某个整点....,钟面角可能会等于90°,写出可能的一个时刻为 ; (3)请运用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解决问题:钟面上,在7:30~8:00之间,钟面角等于90°的时间是多少?12 3 6 9 图① 1图② 3 2 12 6 9 3 3 6 9 图③(第27题)巩固练习:1.如图,是线段上一点,AB=20cm ,BC=8cm .()_________;()动点、分别从、同时出发,点以的速度沿向右运动,终点为;点以 的速度沿向左运动,终点为.当一个点到达终点,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运动.求运动多少秒时,、、三点,有一点恰好是以另两点为端点的线段的中点?2.如图,点A 、B 分别表示的数是7、-16,M 、N 、P 为数轴上三个动点,它们同时都向右运动.点M 从点A 出发,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长度,点N 从点B 出发,速度为点M 的3倍,点P 从原点出发,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1)当运动3秒时,点M 、N 、P 分别表示的数是 、 、 ; (2)求运动多少秒时,点P 到点M 、N 的距离相等?C AB 1AC cm 2P Q A B P 2cm/s AB B Q 1cm/s BA A C P Q C B A A B 0 7-163.钟面角是指时钟的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如图,图①、图②、图③三个钟面上的时刻分别记录了某中学的早晨上课时间7:30、中午放学时间11:50、下午放学时间17:00.请运用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解决问题:钟面上,在7:00~8:00之间,钟面角等于90°的时间是多少?12 3 69 图① 1 图②3 2 12 6 9 3 12 39 图③ (第27题)。
第1页/共6页
初一数学平面图形测试题
1、下列图形中,不是多边形的是()
2、下列图形中,是四边形的是( )
A、①③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④⑤
3、给下面的多边形写出一个合适的名称:
4、如图,每一个多边形都可以按如图的方法分割成若干个三
角形。
按如图所示的方法,十五边形可以分成 个三角形。
5、画出下列多边形。
(1)八边形 (2) 六边形 (3) 七边形
◆典例分析
例:八边形至少可以分割成多少个三角形?过八边形边上一点
连接各个顶点,能分成几个三角形?过八边形内一点与各个顶
点相连,可分割成多少个三角形?请画出图形。想一想,一个
n边形至少可以分割成多少个三角形?过n边形边上一点连接
各个顶点,能分成几个三角形?过n边形内一点与各个顶点相
连,可分割出多少个三角形?
解:6个,7个,8个。(n2)个,(n1)个,n个。
如图:
评析:将一个多边形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的常见情形主要有
三种:点作为多边形的顶点,点在多边形的一边上,点在多
边形内。判别时应准确把握各种情形的特点。
第2页/共6页
◆课下作业
●拓展提高
1、下列图形中,是多边形的是( )
A、6个 B、4个 C、3个 D、2个
2、用不同的方法把图形全部分割成三角形,至少可以分割
成十个三角形的多边形是( )
A、8 B、10 C、12 D、14
3、如图,将标号为A、B、C、D的正方形沿图中的虚线剪
开后,得到标号为P, Q, M, N的四组图,试按照哪个图形剪
开后,得到哪组图形的对应关系,填空:
A与 对应;B与 对应;C与 对应;D与 对应。
4、图中有多少个三角形,请你数一数。
5、把一个正方形用两条线分成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四块,
你能有几种办法?
6、生活中经常看到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组成的优美图案,
你能举例说出下图中的神秘图案由哪些平面图形组成的吗?
7、如a、b、c、d四个图都称作平面图,请观察图b和表中
对应数值,探究计数的方法并解答:
a b
c d
(1)数一数每个图中各有多少个顶点、多少条边,这些边围出
多少区域,并将结果填入下表(其中b已填好,如下表所示)
第3页/共6页
图 a b c d
顶点数(V) 7
边数(E) 9
区域数(F) 3
(2)根据表中数值写出平面图的顶点数、边数、区域数之间的
一种关系: 。
(3)如果一个平面图有20个顶点和11个区域,那么利用(2)
中得出的关系,这个平面图有 条边。
●体验中考
1、(2009年湖北孝感中考题改编)下列图形,( )不是四边形。
A B C D
2、(2009年湖北宜昌中考题改编)将下列各纸片沿虚线剪开
后,能拼成右图的是( )
参考答案:
◆随堂检测
1、D 2、C 3、(1)五边形,(2)三角形,。(3)四边形 4、13
5、(1) (2) (3)
◆课下作业
●拓展提高
1、D 2、C 3、M,P,Q,N 4、16个 5、有无数种方法。如
图是其中的一种方法,由中间两条线绕着它们的交点旋转可
以得到其他一些方法。
第4页/共6页
6、(1)正方形;(2)正五边形,三角形;(3)正六边形,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正方形
7、(1)
图 a b c d
顶点数(V) 4 7 8 10
边数(E) 6 9 12 15
区域数(F) 3 3 5 6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
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
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
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
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
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
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
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
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
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
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2)V+F(3)30。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
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
第5页/共6页
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
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
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
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
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
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
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
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体验中考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
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
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
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
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
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
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
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
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
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
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
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
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1、C 2、
第6页/共6页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