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比热容温度对照表
- 格式:docx
- 大小:16.29 KB
- 文档页数:3
干空气的物理性质温度t/ 0x09密度p /kg -3比定压热容cp/kJ •-kgy\x09 导热系数入/102W・m-1 •41\x09 粘度止/105Pa &09普兰德数Pr质量的物质,在温度升高时,所吸收的热量与该物质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称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比热),用符号c表示。
其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是焦耳每千克开尔文或焦耳每千克每摄氏度。
J 是指焦耳,K是指热力学温标,即令 1 千克的物质的温度上升(或下降)1 开尔文所需的能量。
根据此定理,便可得出以下公式:Q 为吸收(或放出)的热量;m是物体的质量,AT是吸热(或放热)后温度的变化量,初中的教材里把AT写成At,其实这是不规范的(我们生活中常用C作为温度的单位,很少用K,而且△ T=A t ,因此中学阶段都肥t ,但国际或更高等的科学领域仍用AT)。
物质的比热容与所进行的过程有关。
在工程应用上常用的有定压比热容Cp、定容比热容Cv和饱和状态比热容三种。
定压比热容Cp:是单位质量的物质在压力不变的条件下,温度升高或下降1 ℃或1K 所吸收或放出的能量。
定容比热容Cv:是单位质量的物质在容积(体积)不变的条件下,温度升高或下降 1 ℃或1K 吸收或放出的能量。
饱和状态比热容:是单位质量的物质在某饱和状态时,温度升高或下降1 C或1K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比热容是指没有相变化和化学变化时,一定量均相物质温度升高1K所需的热量利用比热容的概念可以类推出表示1mol物质升高1K所需的热量的摩尔热容。
与比热相关的热量计算公式:Q=cmA T Q吸(放)=cm(T初-T末)其中c为比热,m为质量,Q为能量热量。
吸热时为Q=cm A T升(用实际升高温度减物体初温),放热时为Q=cm AT降(用实际初温减降后温度)。
或者Q=cmA T=cm(T 末-T初),Q>0时为吸热,Q<0时为放热。
空气比热容温度对照表
比热容:
例如如图,同时加热时,沙子吸热温度升高的快,说明了不同物质吸热的本领是不一样的,这种差异性用比热容来描述。
注意:加热方式相同时,水和沙子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是一样多的。
(1)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l℃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2) 意义:反映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物质吸热本领的物理量。
(3) 单位:J/(kg·℃)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
(4)比热容表:各种物质的比热容可以在比热容表中查到,从表中可以看出,物质不同,比热容也不同,可见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
注意:(1)一般来说,液体的比热比固体的大(水银除外)有些不同物体的比热容是相等的。
(2)用同一热源加热时,不同物体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是相等的。
各温度下空气的比热容摘要:1.空气比热容的定义和意义2.各温度下空气比热容的变化规律3.空气比热容的应用领域4.测量和计算空气比热容的方法5.影响空气比热容的因素6.提高空气比热容的实用建议正文: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空气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物质。
了解空气的性质和特点,对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应对自然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其中,比热容是衡量空气性质的一个重要指标。
本文将围绕空气的比热容展开讨论,分析各温度下空气比热容的变化规律,并探讨空气比热容在各领域的应用及其测量和计算方法。
一、空气比热容的定义和意义空气比热容,指的是单位质量的空气在温度变化时所吸收或释放的热量。
其单位为J/(kg·K)。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热性,反映了物质在温度变化时所需或释放热量的能力。
对于空气而言,比热容是一个重要的热性参数,对于我们了解大气热量平衡、气候变化和环境调控等方面具有现实意义。
二、各温度下空气比热容的变化规律空气的比热容在不同温度下存在一定的变化规律。
一般来说,空气的比热容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这是因为空气中的主要成分氮气和氧气在温度升高时,分子运动加剧,热动能增加,从而使空气的比热容降低。
另一方面,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也会影响空气的比热容。
在低温条件下,水蒸气含量较低,空气的比热容相对较小;而在高温条件下,水蒸气含量增加,空气的比热容会相应增大。
三、空气比热容的应用领域空气比热容在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如气象学、航空学、能源工程等。
在气象学中,了解空气的比热容有助于研究大气热量平衡和气候变化;在航空学中,飞机发动机的性能和燃料消耗与空气比热容密切相关;在能源工程中,研究空气比热容有助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优化能源结构。
四、测量和计算空气比热容的方法测量空气比热容的方法主要有实验法和数值模拟法。
实验法是通过实验装置测量空气在一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的比热容;数值模拟法则是利用计算机技术,根据空气的成分、温度、压力等参数计算比热容。
各温度下空气的比热容
摘要:
1.空气的比热容的定义和重要性
2.各温度下空气的比热容的数据和变化趋势
3.空气的比热容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
4.结论
正文:
空气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无处不在。
而空气的比热容,则是衡量空气吸热能力的一个重要参数,对于理解和研究空气的热力学性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比热容,指的是单位质量的物质在温度改变时所吸收或释放的热量。
对于空气而言,其比热容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根据科学研究,我们可以得出各温度下空气的比热容的数据和变化趋势。
一般来说,空气的比热容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这是一个普遍的趋势。
但是,具体的数据变化则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空气的组成、压力等。
空气的比热容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它直接影响着空气的热传导效率,进而影响到气候和生态环境。
此外,它也与能源利用、建筑设计等领域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对于空气的比热容的研究,不仅可以提高我们对空气的理解,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和保护空气资源。
总的来说,各温度下空气的比热容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问题。
对于它的研究,不仅可以提高我们对空气的理解,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和保护空气
资源。
一、空气比热容概念
空气的比热容没有确定值,即便是在温度确定时,通常使用定压比热容或定容比热容来反映空气比热容的大小,这两者都与温度有关(温差不太大时可认为基本相等)。
一定质量的物质,在温度升高时,所吸收的热量与该物质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称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比热),用符号c表示。
其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是焦耳每千克开尔文[J /(kg·K) ]或焦耳每千克每摄氏度[J /(kg·℃)]。
J是指焦耳,K是指热力学温标,即令1千克的物质的温度上升(或下降)1开尔文所需的能量。
二、声速测量空气比热容比
在普通物理实验中,测定空气比热容比的常用方法有绝热膨胀法、振动法、EDA 方法等。
大学物理实验中的空气比热容比实验采用的大多是FD-NCD 型测定仪,这种装置是人工打气、放气和关闭气阀来实现空气的绝热膨胀等过程,从而测得空气比热容比γ。
此方法简单易操作,但放气后靠人耳听到没气流声时才关闭气阀,这种人工操作是容易引起误差的,因为不同的人听觉灵敏度不一样,反应速度也不一样。
再则玻璃瓶充气后有形变,瓶内会有水汽,封口老化漏气等问题,这些在实验中都没有考虑。
若通过测量声速来测空气比热容比,可避免这一系列问题。
超声法是利用在理想气体中声波的传播过程可以认为是一个绝热过程,通过测定声速的方法来计算结果。
声速测量实验方法全为仪器操作,避免了FD-NCD 型空气比热
容比测定仪实验中的人为因素的影响。
声速测量方法测得的空气比热容比误差比用FD-NCD 型空气比热容比测定仪测得的误差小,精度高。
在声速测量实验方法中采用双踪显示能直观显示两声波波形大小及相位关系。
3.振动法测量空气比热容比编辑
原理是通过实现热力学中的准静态过程(等温、等容及绝热),小钢球以小孔为中心上下作简谐振动,测定振动周期来计算结果。
振动法原理简明,装置简单,易操作,有其它方法无法比拟的优点。
三、空气比热容温度对照
空气的比热容没有确定值(即便在温度确定时),通常使用定压比热容或定容比热容来反映空气比热容的大小,这两者都与温度有关(温差不太大大时可认为基本相等)。
例如温度为250K时,空气的定压比热容cp=1.003kJ/(kg*K).,300K时,空气的定压比热容cp=1.005kJ/(kg*K) 。
温度(℃)比热Kcal/Kg℃(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
0 ,0.24
20 ,0.24
60 ,0.241
100 ,0.242
160 ,0.243
200 ,0.245
300 ,0.25 400 ,0.255 500 ,0.261 600 ,0.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