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市岩溶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分析与评价
- 格式:pdf
- 大小:202.52 KB
- 文档页数:3
全国地下水超采区评价技术大纲2012年7月前言地下水作为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我国供水安全、粮食安全、经济安全、生态安全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由于长期过量开采,导致一些地区地下水超采严重,水位持续下降,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生态与环境地质问题。
为查清全国地下水超采现状,严格地下水管理和保护,尽快核定和公布禁采与限采范围,迫切需要开展新一轮地下水超采区评价工作。
为统一全国地下水超采区评价工作技术要求,保证成果质量,特制定《全国地下水超采区评价技术大纲》(以下简称《大纲》)。
《大纲》以《地下水超采区评价导则》(SL 286-2003)(以下简称《导则》)为主要技术依据,结合本次评价工作实际,规定了评价工作范围、任务、原则和评价期。
超采区划分标准基本依照《导则》制定,仅对个别指标进行了修改。
为增强可操作性,《大纲》对划分方法进行了梳理,对划分步骤进行了细化。
根据本次工作目的,在《导则》基础上,调整了超采区评价内容,完善了超采区编码规则,修改了文字报告编写提纲、表式样和图件编制要求。
根据各地在《导则》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地下水保护工作实际需要,重新制定了禁采区与限采区划分标准。
本《大纲》主要用于指导省级行政区地下水超采区评价工作。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在此基础上,制定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地下水超采区评价工作大纲。
目录前言 (i)一、总则 (1)(一)工作目标与任务 (1)(二)基本原则 (2)(三)工作依据 (2)(四)评价期 (3)(五)工作范围 (3)(六)技术路线 (3)二、地下水超采区分类、分级、命名与编码 (5)(一)分类 (5)(二)分级 (5)(三)命名 (6)(四)编码 (6)三、资料收集、整理与补充调查 (8)(一)资料收集与整理 (8)(二)补充调查 (9)四、地下水超采区划分 (10)(一)基本要求 (10)(二)地下水超采区划分标准 (10)(三)地下水超采区划分方法 (12)五、地下水超采区评价与复核 (17)(一)地下水超采区数量、面积与分布 (17)(二)地下水超采量 (17)(三)地下水水位动态 (18)(四)地下水开采引发的生态与环境地质问题 (18)(五)地下水超采区复核 (19)六、地下水禁采区与限采区划分 (20)(一)地下水禁采区划分 (20)(二)地下水限采区划分 (20)七、地下水超采区管理建议 (21)八、成果要求 (22)(一)文字报告 (22)(二)成果表 (22)(三)图件 (22)附件1 文字报告封面格式 (24)附件2 地下水超采区评价报告编写提纲 (25)附件3 地下水超采区评价成果图编制要求 (28)附件4 制图图例 (30)一、总则(一)工作目标与任务1、目标通过开展地下水超采区评价工作,全面了解和掌握全国地下水超采区现状,指导地下水禁采与限采范围核定工作,为严格地下水管理与保护、加快推进地下水超采区治理提供决策依据。
柳林泉域岩溶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的确定
张玉良
【期刊名称】《中国煤炭地质》
【年(卷),期】2002(014)004
【摘要】柳林泉域内赋存丰富的岩溶地下水资源,目前还没有大规模的开发利用.运用丰富的水文地质资料确定了泉城内的水文地质参数,概述了泉城含水系统的详细情况,用泉流量恢复法与均衡法计算并比较了泉域岩溶地下水资源量,在计算不同保证率的情况下对泉域的可开采资源量进行了分配,为离柳矿区的发展、合理利用岩溶地下水资源提供了较为可靠的依据.
【总页数】3页(P36-37,41)
【作者】张玉良
【作者单位】山西煤田水文地质229队,太原,0300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41.8
【相关文献】
1.柳林泉域岩溶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J], 李海军
2.用时历法计算三姑泉域岩溶地下水可开采量的尝试 [J], 董孝水;段州
3.涞源泉域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评价 [J], 栗学梅
4.山西柳林泉域岩溶地下水溶解无机碳特征及控制因素 [J], 黄奇波;覃小群;刘朋雨;张连凯;程瑞瑞;李腾芳
5.柳林泉域地表水与岩溶地下水的混合作用研究 [J], 臧红飞; 连泽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08年25卷第1期(总第94期)贵 州 地 质G U IZ HOU GE OLOGYVol 125No 11(Tol 194)2008贵州岩溶地下水开发与经济技术评价陈 萍,巴特尔(贵州省地矿局,贵州 贵阳 550000)[摘 要]贵州省岩溶发育强烈,导致地表水严重漏失和石漠化加剧,岩溶石山区可供开发利用地表水资源严重短缺,工程性缺水尤为明显。
本文分析表明,贵州地下蕴藏较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可供开发利用的资源有保障,开发潜力大,前景好,特别是对解决省内分散性居住的广大农村缺水问题。
地下水的开发具有投资省、水量稳定、水质好、投资回收快、改善生态环境等优点,是对地表水供水不足的有效补充,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还是环境效益上,岩溶地下水的开发均有着显著的优势。
[关键词]岩溶地下水;开发利用;经济评价[中图分类号]P64111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943(2008)01-0011-05 1 水资源现状贵州省国土面积为176167km 2,省内山高、坡陡、地形起伏大,岩溶区面积广。
由于岩溶石山地区碳酸盐岩的可溶性,形成的含水介质是多孔隙介质,大气降水能迅速渗入地下,强烈的岩溶化作用形成了地表、地下双层空间结构。
虽然降雨量丰富,年降水量850~1600mm,但地表水严重漏失,降水在地表处部分沿陡峭的地形汇入深切河谷中外,大都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
使得省内出现奇特的工程性缺水现象。
据《贵州省2005年水资源公报》资料,2005年全省总用水量为97122亿m 3,水资源供水量不足100亿m 3,其用水指标表现为:(1)平均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619m 3/亩;省内农村人均灌溉面积仅0137亩,远低于全国农村人均0186亩水平,离保障我省粮食安全最低要求的农村人均灌溉面积015亩也还有差距。
(2)平均生活用水量:城镇182升/人日,农村56升/人日;大小牲畜用水定额30升/头日,距农村人口饮用标准100升/人日有较大差距。
第五章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相关水环境标准第一节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HJ 610-2011 )适用于以地下水作为供水水源及对地下水环境可能产生影响的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可参照执行。
2建设项目分为三类:(l)I 类:指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起中,可能造成地下水水质污染的建设项目:(2)II 类:指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能引起地下水流场或地下水水位变化,并导致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建设项目:(3)III类:指同时具备I 类和II 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特征的建设项目。
3根据不同类型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程度与范围的大小,将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分为一、二、三级。
4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任务包括:(l)进行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2)预测和评价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地下水环境可能造成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危害(包括地下水污染、地下水流场或地下水位变化),(3)并针对这种影响和危害提出防治对策,预防与控制地下水环境恶化,保护地下水资源,为建设项目选址决策、工程设计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5四个工作程序: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可划分为准备阶段、现状调查与工程分析阶段、预测评价及报告编写阶段。
6各阶段主要工作内容(I)准备阶段搜集和研究有关资料、法规文件:了解建设项目工程概况:进行初步工程分析;踏勘现场,对环境状况进行初步调查:初步分析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确定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重点:在此基础上编制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方案。
(2)现状调查与工程分析阶段开展现场调查、勘探、地下水监测、取样、分析、室内外试验和室内资料分析等,进行现状评价工作,同时进行工程分析。
(3)预测评价阶段进行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依据国家、地方有关地下水环境管理的法规及标准,进行影响范围和程度的评价。
(4)报告编写阶段综合分析各阶段成果,提出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与防治对策,编写地下水环境影响专题报告。
福建省地下水资源评价及保护对策研究作者:陈文坚来源:《海峡科学》2011年第06期[摘要] 通过对福建省地下水天然补给资源、地下水可开采资源、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地下水环境质量的调查和评价,分析地下水开采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保护地下水环境的主要对策。
[关键词] 地下水资源质量评价保护对策福建省1 福建省地下水资源概况1.1 全省地下水天然补给资源量全省多年平均(1956年~1999年)地下水天然补给资源量307.79×108m3/a。
其中第四系孔隙水天然补给资源量8.04×108m3/a,基岩裂隙水天然补给资源量290.70×108m3/a,碳酸盐岩类岩溶水天然补给资源量9.05×108m3/a。
频率为75% 的偏枯年,全省地下水天然补给资源量274.90×108m3/a。
各年代天然补给资源量在20世纪70、80、90年代分别为 304.19×108m3/a、308.44×108m3/a和318.60×108m3/a。
1.2 全省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全省地下水(矿化度各类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中第四系孔隙水12.62× 108m3/a,基岩裂隙水75.15×108m3/a,碳酸盐岩类岩溶水8.85×108m3/a。
全省沿海平原和山间第四系盆地、岩溶盆地及沿海台地区,宜于开采地下水。
其可开采资源量合计33.23×108m3/a;其中山区盆地和沿海平原下伏基岩裂隙水可开采资源量10.74×108m3/a,沿海台地区下伏基岩裂隙水可开采资源量1.02×108m3/a。
合计占全部可开采资源量的34.4%。
1.3 各行政区地下水天然补给资源量设区市中,南平、三明、龙岩3个内陆行政区地下水天然补给资源量较大,合计占全省总量的62.77%,补给资源模数也大,均大于25×104m3/km2..a。
重庆市重点岩溶地区地下水与环境地质调查研究【摘要】:本次所调查的10条地下河主要分布于二叠系、三叠系下统地层中,地形地貌部位为溶蚀谷地、洼地,主要分布在天坑地缝、吐祥坝溶蚀谷地、茅草坝等地,地下河埋深一般为100 m以上,迷宫河埋深600m以上(已开发作为发电),开发利用条件较好。
但就目前情况看,地下河的开发利用量较低,地下河利用总量为17396×104m3/a,主要用在农业灌溉及发电方面,在生活饮用水方面利用较少,除去发电利用资源,已开采量占可开采资源百分比为3.44%。
【关键词】:大溪河岩溶流域水资源一、岩溶泉及表层岩溶泉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岩溶泉及表层岩溶泉在本区分布较多,主要利用方向为小型洼地或谷地及少部分溶蚀丘陵部位的当地少数居民生活饮用及当地耕地的灌溉用水。
在岩溶峡谷、垄脊槽谷低中山等条件较差部位,居民分散,对当地岩溶泉及表层岩溶泉的利用程度较少。
二、地下河水开发利用的地质环境条件本区地下河以大中型为主,最大的地下河在洪水期流量可达10000余l/s,地下河的资源量为17396×104m3/a。
部分地下河途经人口集中分布的洼地或谷地。
干旱缺水极为严重。
地下河迳流区常分布有大小不等的洼地或谷地,谷地内发育有落水洞或漏斗,局部地带可见天窗,洼地或谷地又是场镇及居民集中分布地,具有较好的开发利用条件。
据本次对地下河水采集的水样分析结果,其水质绝大多数是优良级,适宜当地居民生活饮用,水质好。
部分地下河可采取在其径流途径上用钻井取水,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亦可在地下河天窗进行提水,以解决当地缺水问题。
据目前调查结果看,未造成因开发利用地下河所带来的环境地质问题。
总之,本区地下河资源量丰富,目前开发利用程度低,水质好,开发利用的环境地质问题较少,具有采取适宜的工程措施进行开发利用的良好条件。
三、表层岩溶泉水开发利用的地质环境条件表层岩溶泉流量以小型为主,而且动态变幅较大,一般为5~20倍,但是其调蓄功能较好,所出露的部位多数位于地形较平缓地段,有居民集中或分散居住,当地干旱缺水较严重。
水文地质勘察一、水文地质学:研究地下水的形成和分布、物理及化学性质、运动规律、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科学。
其学科包括:普通水文地质学;地下水动力学;专门水文地质学;水文地球化学。
二、水文地质勘察概念:通过各种现代手段、方法,查明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地下水水量、水质水量、水质的评价,并结合社会经济环境需求对发展趋势作出预报的工作过程。
三、水文地质勘察基本任务:(1)查明勘察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开发利用状况,地下水管理与保护状况,包括地下水污染情况;(2)对地下水储藏量(包括可供开采量)、水质状况进行评价与风险预测;(3)对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安全利用和安全管理与保护提出具体建议。
以上工作相互联系,缺一不可,否则就不可能说是全部完成任务。
四、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内容:根据地下水动态特征发生的变化,可将勘察区分为一般地区与开采地区。
(1)一般地区:指地下水动态基本受自然因素控制,包括未开采区和少量开采区,其工作内容包括:水文地质测绘,水文地质物探,水文地质钻探,水文地质试验,地下水动态监测等有步骤分阶段的内容。
(2)开采地区:指地下水动态主要受人为因素(开采)控制,并出现了与地下水开采有关的环境地质问题的地区,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工作内容,一般包括:开采状态调查、补给条件调查、地下水污染调查,环境地质调查,勘探与试验,地下水动态与均衡观测。
(3)在对一般地区和开采地区进行针对性的上述工作后,还应该进一步进行参数计算、水量、水质等评价、预测工作,最后编写勘察报告,提出合理的开发利用和管理、保护的建议。
五、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程序:是指从接受任务、确定工作方案、编制勘察纲要、野外作业、资料整理、提出报告到检查验收和质量评定等各个阶段及其先后次序。
勘察工作程序可分四个步骤:(1)勘察前组织工作:接受任务-指令性任务、用户委托任务-明确任务要求;划分阶段-普查阶段、初勘阶段、详勘阶段、开采阶段-确定工作量;明确管理范围-院管、队管-全面质量管理;确定负责人-行政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现场指挥(2)编写勘察纲要:准备工作-研究任务委托书、熟悉工程有关资料、搜集资料、现场踏勘;编写勘察纲要-文字说明、勘察工作布置图、经费预算;签订勘察合同(3)外业作业(4)内业作业六、在下述情况下勘察阶段可简化或合并:1)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工作量不大,或条件较复杂,但仅有一个水源地可选;2)需水量不大;3)根据已有资料,就可以作出水文地质结论和确定水源方案的地区;4)当拟建水源与已建水源有类似的水文地质条件,可据此确定水源方案的地区。
水资源论证工作中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计算方法作者:张晓红来源:《珠江水运》2016年第05期摘要:地下水资源量的计算是水资源论证工作中地下水取水水源论证一节的重要工作。
本文以河北某山丘区河流为例,通过调查分析当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和资料,采用1956年至2010年的水文资料分析计算位于河口附近水源地的浅层地下水可开采量。
关键词:地下水潜流量基流量达西公式开采量1.基本情况简介地下水资源量的计算是水资源论证工作中地下取水水源论证一节的重要工作。
因水文地质条件和资料的丰富程度,以及对计算成果不同的精度要求,常用的方法有水均衡法、数值法、概率统计分析法等。
地下水的类型一般分为浅层孔隙水、深层孔隙承压水、裂隙水和岩溶水。
本文主要采用河北某山丘区河流的水文资料分析计算位于河口附近水源地的浅层地下水可开采量。
2.理论与应用实例天然条件下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有:①河谷两侧支沟的侧向径流补给;②河谷上游潜水径流补给;③河谷区域上降水入渗补给。
排泄项有:①河谷向下游的潜水径流;②向河道的径流排泄,补给河道地表水;③潜水蒸发;④人工开采排泄。
随着开采量的增加,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在一定区段会产生变化,在开采量较大的地区,由地下水补给河道地表水,转变成河道地表水渗漏补给地下水。
根据《水资源评价导则》(SL T238-1999),山丘区地下水资源数量评价可只进行排泄量计算。
山丘区地下水排泄量包括河川基流量、山前泉水出流量、山前侧向流出量、河床潜流量、潜水蒸发量和地下水实际开采净消耗量。
一般在论证范围内,由于山前泉水出流量、山前侧向流出量和潜水蒸发量所占比重较小,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区域地下水资源量可简化为河川基流量、河床潜流量和地下水开采净消耗量之和。
2. 1水源地水文地质条件及参数(1)水源地水文地质勘察1995年,河北省地勘局第三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在冀北地区进行了水文地质普查,并编制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冀北地区)》,通过普查,基本查明了冀北地区地下水形成条件、赋存规律及其分布特点。
水文地质调查(一)水文地质调查工作思路与部署安排:继续在华北平原东部地区开展浅层地下水开发利用及典型地区1:5万水文地质调查示范。
在华北平原、松嫩平原、银川平原、河西走廊、准噶尔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开展地下水动态调查评价及综合研究。
对我国北方11个盆地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进行综合集成。
开展华北平原、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淮河流域平原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
继续开展内蒙古、甘肃能源基地地下水勘查。
开展西南岩溶石山地区重点岩溶流域和盆地1:5万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综合调查,选择典型流域建立岩溶水开发和石漠化整治示范工程,提出岩溶水开发与环境地质整治方案。
在东北、西北、华北、四川阿坝州地方病严重区,内蒙古河套高砷地区、陕西大荔县高氟水地区进行地下水勘查和供水安全示范。
在四川省红层丘陵区继续开展地下水勘查和开发利用示范。
1.全国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1)中国北方主要盆地地下水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成果综合集成组织开展了中国北方11个主要平原(盆地)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成果集成出版稿的编辑工作。
从区域调查成果集成、新技术新方法及应用、北方水工环战略三个方面进行综合。
(2)典型地区1:5万水文地质调查示范完成1:5万水文地质调查840平方千米,地球物理勘探500点,水化学、同位素取样186组,GPS工程点测量25点,抽水试验64台班。
编写了2个图幅水文地质钻孔的详细设计和1:5万水文地质调查新技术、新方法应用研究及编图技术要求工作方案。
2.中国北方主要平原(盆地)地下水动态调查评价开展了农业开采量典型监测。
对布设的8个农业开采量监测点,24口农田灌溉井、8口农村生活饮用水井、近1000亩农田的农田灌溉情况进行每日监测。
监测点分布于北京大兴、天津武清、河北正定、河南鹤壁、山东莘县等地,分别代表了山前平原、中部平原、滨海平原3种典型地貌单元和地下水、地表水2种主要灌溉水源。
编制了40余张地下水动态演化图件,比较详细地刻画了不同时期的地下水动力场特征及目前流场的形态特点。
浅议西部岩溶地下水的开发利用摘要:本文从单元水文地质条件入手,根据区域内岩溶地下水供需水现状,特别是通过对岩溶地下水最新开采动态资料分析,提出了解决岩溶山区人畜用水的可行性和拦蓄滞洪、人工补给的有效途径,扩大岩溶地下水开发利用潜力的重要和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水文地质开发利用补给1、西部岩溶水文地质情况在邯郸市西部岩溶水区属“邯邢水文地质南单元”,单元面积2404km2,其中上古生界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裸露面积1262km2。
西部岩溶地区在岩溶水系统划分上即为通常所称的“邯邢南单元”,西依太行山地,东接华北平原,北界为北洺河地下分水岭一带;西界涉县——长亭阻水断层;东界在岳城、新坡、中史村一线奥灰埋深500m以下,为滞流边界;南界以老爷山背斜为界,东段在河南省的李珍、东傍佐——李辛庄一带为地下分水岭,面积2404km2。
其中以西部和中部山区大面积巨厚灰岩裸露区(1262km2)为接受大气降水渗漏补给区。
岩溶地下水在西部山区接受补给后,受地形构造条件制约,在峰峰矿区的和村盆地形成北、南、东三条岩溶地下水强迳流带,最终汇于黑龙洞泉群。
2、西部岩溶水资源量及开发潜力分析目前邯邢南单元岩溶地下水多年平均总资源量为11.05m3/s(95.47m3/d)。
不同保证率年份的可采资源量为:平水年(保证率50%)为10.4m3/s;偏枯年(保证率75%)为8.68m3/s;枯水年(保证率95%)为5.7m3/s。
岩溶地下水开发潜力分析:从上述南单元岩溶地下水资源量和现状统计开采量数字比较,通过对单元水文地质条件分析,特别是通过对岩溶地下水动态分析,认为尚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其依据如下:1975年~1976年二里山大口径孔组抽水时,羊角铺岩溶地下水位标高128m左右,1999年6月在区域内岩溶水开采量激增到9.91m3/s时,羊角铺岩溶地下水位标高仍达118~119m,且在丰水年份补给期岩溶地下水位具有明显回升,保持着“集中补给,长期消耗,周而复始,以丰补歉”的动态特征。
焦作市中深层地下水开发利用对环境影响分析[摘要] 在查明焦作市中深层地下水含水层的水文地质特征、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焦作市中深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水环境影响。
为该区中深层地下水未来时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可持续利用发展提供依据。
[关键词] 中深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区划潜力分析保护对策1.水资源状况1.1地理位置焦作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与晋东南毗邻,北依太行山,南临黄河,东与新乡市相望,西部、西南部与济源市、洛阳市为邻。
地理坐标:东径112°30′00″~113°40′00″;北纬34°50′00″~35°27′00″。
焦作市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新焦铁路、太焦铁路、侯月铁路及郑焦高速、焦晋高速、焦济高速公路及省道公路穿过本区,是晋煤南运的通道。
1.2水文地质条件依据含水介质性质特征及储水条件,工作区可划分为四个主要含水层组: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组、石炭系碎屑岩夹碳酸盐岩岩溶裂隙含水层组、中奥陶统碳酸盐岩裂隙岩溶含水层组、中寒武统碳酸盐岩裂隙岩溶含水层组。
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组依据埋藏条件及水力条件进一步划分为浅层孔隙含水层、中深层孔隙含水层、深层孔隙含水层和超深层含水层。
2.中深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2.1松散岩类中深层孔隙地下水开采现状目前,由于部分浅层地下水的污染,或水质型缺水的原因,国民经济发展对中深层地下水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焦作市及各县区的城乡生活及工业生产用水很大部分取用的是中深层地下水。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中深层地下水的可利用性愈发明显。
2005年焦作市中深层孔隙地下水开采区面积3088.45km2,中深层孔隙地下水开采量为6259.14万m3/a,开采模数为2.03万m3/ a·km2。
2005年焦作市矿坑排水量为17606.45×104m3,自备水源地和分散自备井岩溶水开采量为9992.42×104m3。
长清孝里铺水文地质单元岩溶地下水资源量计算及开采潜力分析薄克庭;蔡有兄【摘要】Based on the coll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previous study results, amount of recharge resources accounts of karst groundwater has been calculated. Through investigation and statistics, karst groundwater exploitation re-sources has been obtained. The recoverable resources of karst groundwater which can be increased by using water balance method and numerical method have been calculated, and the increasing production potentiality has been analyzed. According to analysis on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 rich water section near Guidezhen town will be regar-ded as increasing production potentiality mining area. Suggestions for the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groundwater have been put forward .%在收集利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计算岩溶地下水补给资源量,通过调查统计获得岩溶地下水开采资源量,采用水均衡法和数值法计算岩溶地下水可增采资源量,并分析增采潜力. 通过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将归德镇附近富水地段作为增采潜力开采区,最后提出岩溶地下水开发利用建议.【期刊名称】《山东国土资源》【年(卷),期】2015(031)012【总页数】6页(P37-42)【关键词】水文地质单元;岩溶地下水;潜力分析;长清孝里铺;济南市【作者】薄克庭;蔡有兄【作者单位】山东省地矿工程勘察院,山东济南 250014;山东省地矿工程勘察院,山东济南 2500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1.8引文格式:薄克庭,蔡有兄.长清-孝里铺水文地质单元岩溶地下水资源量计算及开采潜力分析[J].山东国土资源,2015,31(12):37-42.BO Keting,CAI Youxiong. Calculation of Karst Groundwater Resources and Analysis on Exploitation Potentiality of Changqing-Xiaolipu Hydrogeologic Unit[J].Shandong Land and Resources, 2015,31(12):37-42.1.1 研究区边界条件长清-孝里铺水文地质单元位于泰山隆起的西北翼[1],跨济南市长清区、平阴县和德州市齐河县,总面积约935.40km2(图1)。
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地下水资源评价与开采潜力区划
地下水资源是多伦县重要的水资源之一,对农业灌溉、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科学合理地利用和保护地下水资源,评价地下水资源的潜力区划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我们需要对多伦县的地下水资源进行评价。
多伦县地下水属于岩溶水,主要分布在石灰岩和砂岩层中。
根据地下水位、水质、补给量、补给途径等指标,可以将地下水资源划分为优质地下水、中等地下水和劣质地下水。
优质地下水主要分布在县城周边,水质清洁适宜饮用;而劣质地下水主要分布在矿区附近,含有较高的矿物质和重金属,不宜直接饮用。
其次,我们需要划定地下水开采潜力区。
在评价地下水资源的基础上,结合地下水的补给量和补给途径,可以划分出地下水开采的潜力区。
潜力较大的区域主要是地下水补给量较高、水质较好的地区,如县城周边和一些地下水丰富的农田地区。
潜力较小的区域主要是地下水补给量较低、水质较差的地区,如矿区附近和地下水含盐碱较多的地区。
在开采地下水资源时,需要加强管理和保护。
首先,要建立地下水资源的监测与预测体系,定期对地下水的水位、水质等指标进行监测,及时了解地下水资源的变化情况。
其次,要建立科学的地下水开采管理制度,合理规划地下水开采量,避免过度开
采导致地下水资源的枯竭。
同时,要加强水资源保护意识,禁止乱排乱倒污水,减少对地下水的污染。
综上所述,多伦县地下水资源评价与开采潜力区划对于合理利用和保护地下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评价地下水资源的质量和潜力,可以为地下水的开采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能够引导合理的地下水利用,保护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西南岩溶地区水文地质调查技术要求(1:50 000)(修改稿)中国地质调查局2003年9月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本技术要求规定了西南岩溶地区1∶50000区域水文地质调查的目的任务,设计编写,岩溶地质条件与岩溶发育规律调查的技术要求,岩溶水系统和水资源调查的技术要求,岩溶水开发利用条件调查的技术要求,水文地质测量精度要求,综合勘查技术要求,岩溶水资源评价、图件编制、报告编写、成果验收和提交等要求。
1.2本技术要求适用于西南岩溶区国家专项、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重点地区的1∶50000水文地质调查工作。
其他比例尺水文地质调查和修测也可参照使用。
2 引用标准GB/T 14158—93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规范(1:50 000)岩溶地区区域水文地质普查规程GB50027-2001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ZB/T D10004城市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技术要求(1∶50 000)DZ 44城镇及工矿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DZ 55城市环境水文地质工作规范3 总则3.1 西南岩溶地区1∶50000水文地质调查是西南岩溶地区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区域性、综合性的基础工作,应在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完成的1∶200000区域水文地质普查和本世纪初部分地区开展的1:25万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成果的基础上进行,要充分搜集、利用已有资料。
与80年代初的水文地质普查成果相比,本次调查工作除了精度提高外,还要针对20多年来的变化和出现的新问题开展调查。
3.2西南岩溶地区1∶50000水文地质调查的目标是:以岩溶流域为单元,查明岩溶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河、岩溶泉和蓄水构造的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的条件,提出岩溶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
为西南岩溶地区岩溶水开发的地质工程和地质环境的治理提供科学依据;为提高西南岩溶石山区水资源的利用率,从根本上解决西南岩溶区干旱缺水问题提供地质基础信息;为岩溶水文地质科学发展提供资料。
3.3西南岩溶地区1∶50000水文地质调查的基本任务是:3.3.1查明区域岩溶地质条件:调查地层、地质构造的分布、类型、特点及对岩溶含水介质的控制和影响,重点查明碳酸盐岩的分布和特点、岩溶含水层类型及其水平和垂直分布特征,控制地下河发育的地形地质条件,岩溶泉的出露条件。
矿井主要含水层抽水试验效果分析卞金岭【摘要】鹤煤公司双祥分公司二1煤资源已枯竭,面临矿井闭坑的局面,延深开采一煤组资源面临水文地质条件复杂、采掘工程受水害严重威胁、防治水难度大等问题,查清水文地质条件、正确评价地下水资源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通过对主要含水层成功进行抽水试验,对有针对性采取综合防治技术、安全合理、最大效益开采煤炭资源将起到积极作用.【期刊名称】《中州煤炭》【年(卷),期】2015(000)009【总页数】4页(P47-49,53)【关键词】主要含水层;抽水试验;防治水【作者】卞金岭【作者单位】河南能源化工集团鹤煤公司,河南鹤壁458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745.21鹤煤公司双祥分公司位于鹤壁矿区北中部,南距鹤壁市山城区6 km,1958年6月建成投产,设计生产能力60万t/a,开采二叠系山西组二1煤层,经过50多年的开采,二1煤资源基本开采完毕,正在回收各类煤柱,为延长矿井服务年限,拟定开采石炭系太原组一煤组资源,为加强研究一煤组资源开采的可行性,需查明一煤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地下水资源评价,此次O2、C3L2抽水试验是获取水文地质资料的主要内容。
1.1 地表水体对矿井的影响双祥分公司矿井范围内地表没有大型水体,井田西北部边界附近有赵家荒水库,面积约18 000 m2,蓄水约40 000 m3。
由于该处表土层较厚(97.40 m),根据生产实际验证,表土层厚度大于开采厚度6~8倍,地表水不易渗入井下,因此地表水体对一煤组开采影响较小。
1.2 地下水补给井田属于许家沟泉岩溶水系统,西部石灰岩出露区接受大气降水入渗后向深部径流,成为主要补给来源,其次为河流渗透、水库、渠道渗漏补给。
1.3 地下水径流井田地下水原始自然径流方向由西向东,地下水径流较畅通。
由于受含水介质导水不均匀性影响,流动方向局部有所变化。
但由于井田西北部鹤煤公司寺湾井的常年开采,井田内地下水径流方向由原始的自西向东变为西北向,形成了向西北方向的岩溶强径流带,该矿开采疏排水将袭夺鹤煤公司寺湾井地下水,径流带导水性进一步加强,形成以矿井排水为中心的降落漏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