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心电监护仪器的原理及使用毕业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93.00 KB
- 文档页数:18
一、实训目的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心电监护仪使用原理、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的理解,提高临床护理技能,确保能够熟练、安全地使用心电监护仪对病人进行多参数监护,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二、实训时间与地点实训时间:2023年10月25日实训地点:医院心电监护室三、实训对象本次实训对象为医院临床护理实习生,共计20人。
四、实训内容1. 心电监护仪的使用原理心电监护仪是一种用于监测病人心电活动的医疗设备,其主要原理是通过电极片采集心电信号,经过放大、滤波、A/D转换等处理后,将信号显示在屏幕上,并可以记录、存储和分析。
2. 心电监护仪的操作步骤(1)评估病人情况:观察病人胸前区、手臂、手指等部位皮肤情况,了解病人病情,告知病人及家属操作的目的、过程和注意事项。
(2)连接电源:连接监护器电源,开机检查机器的功能是否完好。
(3)核对信息、摆体位:核对病人信息,协助病人平卧位,解开衣服,暴露胸前区皮肤,用酒精棉球清洁。
(4)贴电极片:胸前区清洁待干后,将电极片贴于对应位置。
(5)绑袖带:将袖袋绑于病人肘窝上两横指,扪及肱动脉搏动处,松紧以一指为宜。
(6)戴血氧饱和夹:将血氧饱和度仪器夹在病人手指上,注意正反面,不要夹反。
(7)调节数值警报区间:根据病情调节机器模式及检测生命体征的警报范围。
(8)舒适体位:协助病人取舒适体位,调整仪器的位置和电线的位置,放置合理。
3. 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注意事项(1)确保电源连接、传感器的连接体位和接触良好,防止触电事件发生。
(2)规范的操作方法,监测前的准备,完好的供电系统和良好接地。
(3)注意病人心理状态、合作程度,确保监护过程顺利进行。
(4)监护过程中,关注记录仪的运行状态和监测仪器的指示,及时解决相关问题。
五、实训结果经过本次实训,实习生们掌握了心电监护仪的使用原理、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能够熟练、安全地使用心电监护仪对病人进行多参数监护。
六、实训总结1. 心电监护仪在临床护理中具有重要意义,实习生应熟练掌握其操作技能。
心电监护仪的实验报告心电监护仪的实验报告引言:心电监护仪是一种用于记录和监测人体心电活动的仪器设备。
它通过电极与患者的身体接触,能够实时地采集心脏电信号,并将其转化为可视化的波形图。
心电监护仪在医疗领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医生对心脏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
本实验旨在探究心电监护仪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了解心电监护仪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以及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分析,进一步掌握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技巧。
二、实验仪器和材料1. 心电监护仪2. 心电导联电极3. 计算机三、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在进行实验前,需要确保心电监护仪和电极的正常工作状态。
将电极与心电监护仪连接,并确认连接稳固。
2. 实验操作(1)将电极粘贴在被试者的胸部,确保电极与皮肤充分接触。
(2)打开心电监护仪,并调整合适的采样速率和增益。
(3)开始记录心电信号,观察波形图的变化。
(4)根据实验需要,可以进行不同的操作,如调整采样速率、改变导联方式等。
3. 数据分析将采集到的心电信号导入计算机,利用心电监护仪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可以通过计算心率、测量心电波形的特征等方式,对心电信号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果:1. 心电信号的特征心电信号是由心脏肌肉的电活动所产生的,它具有一定的特征。
通过观察心电波形图,我们可以看到P波、QRS波群和T波等特征波形。
这些波形的形态和幅度变化可以反映心脏的功能状态。
2. 心率的测量心电监护仪可以准确地测量心率。
通过分析心电信号的周期性变化,可以计算出心率的数值。
心率的变化可以反映心脏的活动情况,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3. 心电监护仪的应用心电监护仪在临床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心脏疾病,如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
同时,心电监护仪也可以用于监测心脏手术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心脏问题。
医疗器械解读心电监护仪的原理与使用心电监护仪是一种用于监测和记录人体心脏电活动的医疗设备。
它通过将电极贴在患者身体上,能够实时测量心电图,并将数据传输到监护仪的显示屏上。
本文将解读心电监护仪的原理和使用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设备。
一、心电监护仪的原理心电监护仪的工作原理基于心肌细胞的电生理活动。
当心脏收缩时,电荷沿着心肌细胞传播,形成一个电位差,即心电图波形。
心电监护仪通过电极捕捉和放大这些电信号,将其转化为可视化的波形。
心电监护仪通常包含多个电极,分别放置在患者胸部和四肢上。
这些电极通过导电胶贴紧粘在患者皮肤上,确保电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当心脏电活动通过电极时,电信号被捕获并传输到心电监护仪的主机上。
心电监护仪的主机通过放大电信号,并根据设定参数进行滤波和处理。
接下来,它将波形数据传输到显示屏上,供医护人员观察和分析。
通过观察心电图的形态和特征,医护人员能够判断心律是否正常,检测心脏疾病和心律失常等问题。
二、心电监护仪的使用1. 准备工作在使用心电监护仪之前,首先应确保设备正常工作。
检查仪器和电极是否完好无损,电池电量是否充足。
还应检查导联线是否连接牢固,并确保电极与患者皮肤接触良好。
2. 安置电极根据标准的导联放置方法,将电极粘贴到患者身体上。
通常,电极的位置包括胸前导联V1至V6,以及四肢导联RA、LA、RL和LL。
不同的导联位置可以提供不同的心电图信息,有助于全面监测和分析患者的心脏电活动。
3. 开始监护打开心电监护仪的电源,并设置适当的监护参数,如心电图导联类型、滤波频率等。
确保心电监护仪稳定运行后,开始记录心电图数据。
4. 观察和分析心电图心电监护仪会实时显示心电图波形,医护人员可以根据波形的形态、频率和时长等特征判断心脏功能的异常情况。
常见的心电图波形包括P 波、QRS波群和T波等,它们分别代表心房和心室的电活动。
通过综合分析心电图波形,医护人员可以判断心脏的节律、传导和复极等参数,并观察是否存在心律失常、缺血性改变或其他心脏疾病。
一、实习背景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心电监护仪已成为临床医学中重要的监护设备之一。
为了提高我们的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我参加了心电监护仪的实习课程。
通过本次实习,我对心电监护仪的原理、操作流程及临床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二、实习内容1. 心电监护仪的基本原理心电监护仪是利用心电图(ECG)技术来监测患者心脏电生理活动的设备。
它通过电极片采集患者的心电信号,经过放大、滤波、A/D转换等处理后,将心电信号显示在屏幕上,以便医护人员实时监测患者的心率、心律、心肌缺血等信息。
2. 心电监护仪的操作流程(1)连接导联线:将导联线正确连接到监护仪的ECG接口,并将电极片粘贴在患者胸前相应位置。
(2)设置参数: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在监护仪上设置合适的参数,如心率报警阈值、波形显示方式等。
(3)监测数据:观察心电波形,监测患者的心率、心律、心肌缺血等信息。
(4)数据记录:将监测到的数据记录在病历中,以便后续分析和评估。
3. 心电监护仪的临床应用心电监护仪广泛应用于临床各个科室,如重症监护室、急诊科、心血管科等。
其主要应用包括:(1)监测患者的心率、心律、心肌缺血等信息,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评估患者的心功能,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3)监测患者的心电活动,预防心脏事件的发生。
三、实习体会通过本次实习,我深刻认识到心电监护仪在临床医学中的重要作用。
以下是我的一些体会:1. 心电监护仪操作的重要性心电监护仪的正确操作对于准确监测患者的心电活动至关重要。
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正确连接导联线、设置参数、监测数据等操作,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2. 心电监护仪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心电监护仪在临床医学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通过实时监测患者的心电活动,可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3. 实习过程中的不足与改进在实习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不足,如对心电波形的识别能力、数据分析能力等。
心电监护仪的原理与应用论文一、引言心电监护仪是一种常用的医疗设备,用于监测和记录患者的心电信号。
心电监护仪通过测量患者心脏产生的细微电信号,帮助医生诊断心脏状况。
本论文将介绍心电监护仪的原理和应用,以及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
二、心电监护仪的原理心电监护仪基于心脏的电生理原理工作。
心脏的每次跳动都会产生一系列的电信号,这些信号通过检测和分析可以提供关于患者心脏功能的重要信息。
心电监护仪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电极:心电监护仪通过电极与患者的皮肤接触,以获取心脏产生的电信号。
电极通常分为几种类型,如剪夹电极、贴片电极等。
电极的位置和贴合度对于心电信号的质量非常重要。
2.信号放大器:心电监护仪中的信号放大器用于放大从患者身上接收到的微弱心电信号。
信号放大器可以将微弱的电信号放大成适合处理和分析的幅度。
3.滤波器:心电监护仪中的滤波器用于去除来自环境的干扰信号,例如电源噪声、肌肉运动引起的伪信号等。
滤波器还可以调整心电信号的频率范围,以满足不同的分析需求。
4.数字转换器:心电监护仪中的数字转换器将经过放大和滤波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
这样可以方便后续的数字化处理和存储。
三、心电监护仪的应用心电监护仪在临床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1.心脏疾病诊断:心电监护仪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对患者进行心电图(ECG)检测。
通过分析心电图,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心脏健康状况,诊断心脏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2.监测手术过程:在手术过程中,心电监护仪可以实时监测患者的心脏活动。
通过监测心电信号的变化,医生可以判断手术是否对心脏功能产生了负面影响,并采取适当措施进行干预。
3.病房监护:心电监护仪可以监测住院患者心脏的连续信号。
医生和护士可以通过监测心电图的变化,及时发现患者的心脏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4.移动监测: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心电监护仪也逐渐实现了移动和无线监测。
患者可以佩戴便携式的心电监护仪,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心脏信号的长时间监测。
第1篇一、实训目的本次实训旨在使学生掌握心电监护仪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和临床应用,提高学生对心血管疾病监测和处理的能力,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训时间2023年X月X日至X月X日三、实训地点XX医院心电监护室四、实训对象XX年级医学专业学生五、实训内容1. 心电监护仪的基本原理2. 心电监护仪的结构与功能3. 心电监护仪的操作方法4. 心电监护仪的临床应用5. 心电监护数据的分析与处理六、实训过程(一)心电监护仪的基本原理1. 心电图(ECG)原理:心电图是通过记录心脏在兴奋和收缩过程中的电活动来反映心脏功能的生理指标。
心电监护仪通过电极贴片收集心脏的电信号,将其转换为数字信号,并显示在屏幕上。
2. 心电监护仪的工作原理:心电监护仪利用放大器、滤波器、模数转换器等电子元件对心电信号进行处理,并通过显示屏显示出来。
(二)心电监护仪的结构与功能1. 电极贴片:用于收集心脏的电信号,通常放置在胸部、手腕和脚踝等部位。
2. 导联线:连接电极贴片和心电监护仪,传递心电信号。
3. 心电监护仪主机:包括显示屏、按键、导联线接口等,用于显示心电波形、记录数据、调整参数等。
4. 功能:- 显示心电波形- 记录心电数据- 警报功能- 数据传输(三)心电监护仪的操作方法1. 准备工作:检查心电监护仪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连接电极贴片和导联线。
2. 放置电极贴片: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电极贴片放置位置,确保电极贴片与皮肤接触良好。
3. 连接导联线:将导联线正确连接到心电监护仪的主机接口。
4. 设置参数:根据患者情况设置心电监护仪的参数,如采样频率、滤波范围等。
5. 启动心电监护:按下启动按钮,心电监护仪开始工作,显示心电波形。
6. 观察与分析:观察心电波形,分析患者的心脏功能。
7. 记录数据:将心电监护数据记录在病历中。
(四)心电监护仪的临床应用1. 监测心律失常:通过心电监护仪可以及时发现患者的心律失常,如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房颤等。
医疗器械培训学习心电监护仪的基本原理和正确操作步骤心电监护仪是一种常见的医疗器械,用于测量和记录患者心脏的电活动。
它在临床诊断和监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心电监护仪的基本原理以及正确的操作步骤。
一、心电监护仪的基本原理心电监护仪通过导联电缆连接到患者身上,以记录心脏的电活动。
它的基本原理可以分为下列几个方面:1. 心电图信号采集:心电监护仪通过电极将患者心脏的电信号转化为可读取的数据。
通常,心电监护仪有12个导联,可记录心脏的12个不同的角度。
2. 信号放大:心电监护仪会将采集到的微弱心电信号放大,以便能够更好地显示出来。
放大后的信号会通过显示屏或打印机输出。
3. 心电图的显示与记录:经过放大的信号经由心电监护仪的显示器或打印机呈现为心电图。
心电图是一种以时间为横坐标,电压为纵坐标的图形,展示了心脏电活动的特征,如心率、心律、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
二、正确操作心电监护仪的步骤正确操作心电监护仪对于获得精确的心电图至关重要。
以下是正确操作心电监护仪的步骤:1. 准备工作:佩戴洁净的手套,并确认设备的正常工作状态。
检查导联电缆及电极是否完好无损。
2. 患者准备:告知患者将需要在胸部、四肢等部位贴上电极,并清洁这些区域,以确保良好的电信号传输。
3. 电极贴附:根据监护仪型号及相关操作要求,贴附电极。
通常,胸部电极需贴在离心脏最近的位置,四肢电极则分别贴在手腕和脚踝上。
4. 导联连接:将导联电缆插入心电监护仪的插孔,确保插孔与导联端口相对应。
将导联插头插入电极插头,确保插口与电极端口相对应。
5. 心电图记录:启动心电监护仪,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并进行校准。
选择适当的导联显示模式,如I、II、III导联或V1至V6导联。
同时,选择适当的增益和走速。
6. 监测与观察:心电监护仪开始采集、放大和显示心电信号。
在监测过程中,医务人员应仔细观察屏幕上出现的心电波形,以判断心脏的正常与否。
7. 心电图分析与解读:心电图采集完成后,医务人员需要进行心电图的分析与解读。
目录1 引言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1.3 研究现状 (2)2 心电监护仪的医学基础 (5)2.1 人体心电信号的产生机理 (5)2.2 体表心电图及心电信号的特征分析 (5)2.2.1 心脏电传导过程分析 (5)2.2.2 心电信号时域特征分析 (5)2.3 心电电极和导联体系分析 (7)2.3.1 电极选择 (7)2.3.2 心电信号导联体系分析 (7)2.4 心电的信号特点 (9)2.5 信号采集电路的设计要求 (9)3 心电监护仪的方案及硬件电路设计 (11)3.1 设计要求 (11)3.2 设计方案 (11)3.3 硬件电路设计 (11)3.3.1 前置放大电路 (11)3.3.2 高通滤波电路 (13)3.3.3 后级放大电路 (13)3.3.4 低通滤波电路 (15)3.3.5 50Hz陷波电路 (16)3.3.6 电流放大电路 (16)3.3.7 单片机供电电路 (17)3.3.8 信号偏置电路 (17)3.3.9 单片机外围电路 (18)4 单片机程序设计 (23)4.1 单片机开发软件及编程语言简介 (23)4.2 主程序设计 (23)4.3 中断服务程序 (25)5 上位机程序 (27)5.1 控件添加方式 (27)5.2 MSComm 控件使用说明 (29)5.3 主程序设计 (31)6 调试过程及结果 (33)6.1 调试所需的仪器设备 (33)6.2 调试过程与内容 (33)6.2.1 断电调试 (33)6.2.2 上电调试 (33)6.3 调试结果 (34)6.4 结果分析 (35)7 结论 (36)8 展望 (37)附录A 总电路图 (38)附录B PCB版图 (39)附录C 单片机程序代码 (40)附录D 上位机程序代码 (44)参考文献 (46)致谢 (47)1 引言1.1 研究背景心脏是人体血液循环的动力泵,心脏搏动是生命存在的重要标志,心脏搏动的节律也是人体生理状态的重要标志之一。
基于C8051F320单片机的低成本心电监护系统设计1 引言虚拟医学仪器充分利用计算机丰富的软硬件资源,仅增设少量专用软、硬件模块,便可实现传统仪器的全部功能及一些传统仪器无法实现的功能,同时缩短了研发周期。
本系统由两部分组成:以C8051F320单片机为核心的数据采集装置和以PC机为平台的分析处理系统。
设计中充分考虑数据采集装置体积小、功耗低、操作快捷的要求,因此全部采用SMT封装的元器件。
PC监护终端通过USB 接口接收数据,传输速率高;采用图形编程语言LabVIEW编写显示、存储、分析处理等功能程序。
该系统可实时监护并提供心动周期,心率等参数,也可进行数据的存储回放,为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
系统的软件开发和硬件与上位机软件的集成测试表明,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取得了预期效果。
2 系统硬件设计该系统由C8051F320数据采集模块和PC机两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
图1 系统框图数据采集模块主要由心电采集电路和基于C8051F320单片机的DAQ接口卡构成,如图2所示。
图2 数据采集模块图框该模块通过C8051F320片上A/D转换器采集经预处理的心电信号,再将其由USB总线传输至PC机显示。
PC机部分主要是软件设计,包括通过C8051F320单片机片上USB主机API函数和LabVIEW软件编写数据采集图形用户界面;实现接收、显示和处理由数据采集模块通过USB接口发送采集数据的程序。
LabVIEW应用程序和C8051F320应用程序均采用Silicon Laboratories公司的USB Xpress 开发套件的API和驱动程序实现对底层USB器件的读写操作。
心电信号属于微弱信号,体表心电信号的幅值范围为1~10 mV。
在测量心电信号时存在很强的干扰,包括测量电极与人体之间构成的化学半电池所产生的直流极化电压,以共模电压形式存在的50 Hz工频干扰.人体的运动、呼吸引起的基线漂移,肌肉收缩引起的肌电干扰等。
心电监护仪的原理与应用1. 心电监护仪简介心电监护仪是一种用于监测和记录人体心电信号的设备,被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
它通过电极贴片与患者的身体接触,将心脏电活动转化成可视化的波形图,有助于医生了解心脏的健康状况并进行相应的诊断。
2. 心电监护仪的工作原理心电监护仪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信号采集、信号放大、滤波处理和数据显示四个步骤。
2.1 信号采集心电监护仪通过电极贴片与患者的胸部、四肢等部位接触,将心脏电活动信号采集到设备中。
这些电活动信号是由心脏肌肉的电位变化产生的,通过电极贴片的传感器将其转化成微弱的电流信号输入心电监护仪。
2.2 信号放大心电监护仪将采集到的微弱电流信号放大,使之达到可以被记录和分析的范围。
放大后的信号通常具有较高的电压幅度,可以更容易地进行后续的信号处理和分析。
2.3 滤波处理放大后的信号可能包含许多来自身体其他部位的噪声干扰,例如肌肉运动、电源干扰等。
为了准确地监测和记录心脏电活动,心电监护仪通常会对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去除不相关的干扰信号,保留心脏电活动的波形特征。
2.4 数据显示经过信号采集、放大和滤波处理后,心电监护仪将心脏电活动信号以波形图的形式显示在设备的屏幕上或通过无线方式传输给显示设备。
医生可以通过观察这些波形图来分析和诊断患者的心脏状况。
3. 心电监护仪的应用心电监护仪在医疗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以下列举了几个典型的应用场景。
3.1 临床诊断心电监护仪可以帮助医生监测患者的心脏电活动,并记录下心电图以供分析和诊断。
通过观察心电图的形态、节律和时序等特征,医生可以判断心脏是否存在异常,如心律失常、缺血等,并做出相应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3.2 心血管疾病监测心电监护仪可以用于长期监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脏状况。
这些患者可能存在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风险,通过佩戴心电监护仪,医生可以实时监测他们的心脏电活动,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以防止疾病的恶化。
3.3 康复治疗心电监护仪可以在康复治疗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心电监护仪原理和使用步骤详解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心电监护仪广泛适用于临床的病情的监控,通过查看它监测过来的生理参数,除给医护人员提供合理客观依据,对早期发现病情变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让医护人员更快更好的对病情有变化的病人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和治疗手段,达到保证了患者的安全的目的。
也正是因为这种设备方便了医护人员对病人的病情的监控,对病人的治疗可以更加迅速有效。
因而在各个医院中被广泛的使用。
从事医疗电子行业的工程师,对这一方面知识有的可能很了解,有的可能一知半解,包括什么是心电监护仪、它的基本原理、工作原理、正确的使用步骤、使用的注意事项等,下面我们从它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步骤等方面深入的学习这一种设备。
什么是心电监护仪什么是心电监护仪?它是监护仪一种及其重要的应用(什么是监护仪),它作为现在医院常用的设备,可以同时对病人的心电图、呼吸、血压、体温、脉搏等生理参数进行精密测试和测量的的实用的医学仪器设备。
它很直观的将需要检测和监控的数据显示到显示器上面,供医院的工作人员来对病人的病人进行判定和治疗。
每个可以监控的生理参数一般都设置了安全值其参考和比对的作用,如病人的实际值不在安全值之内,则会自动报警。
心电监护仪原理(1)系统基本组成:(A)阴极射线示波器(B)心电记录器(C)压力监测器(D)呼吸监测器(E)体温监测器(F)计算机处理系统组成心电活动经心电导联线传入处理器,血压经压力传感器变成电信号传入处理器。
呼吸活动由呼气、吸气造成胸腔电阻的改变经心电导联与心电活动同时传入处理器,处理器将来自病人体内之电信号放大后经微型计算机处理后变成波形输出与数字信号输出,经光电显示系统显示于阴极射线示波器的屏幕上,其工作原理是心电监护仪设计的重要参考。
(2)便携式远程心电监护仪结构及原理主要由心电信号的前端采集与调理模块、心电信号处理与存储模块、数据显示模块和远程传输控制模块等四个关键模块组成,系统功能结构。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心电监护仪器的原理及使用专业:医用电子仪器与应用摘要心电护测仪是结合心电监测技术与移动计算技术,对心电异常变化进行实时动态监测预警的辅助性诊断设备。
该设备具有心电信息的采集、存储、智能分析预警等功能。
并具备精准监测、触屏操控、简单便捷等特点。
关键词作用功能监护仪是一种以测量和控制病人生理参数,并可与已知设定值进行比较,如果出现超标可发出警报的装置或系统。
监护仪与监护诊断仪器不同,它必须24小时连续监护病人的生理参数,检出变化趋势,指出临危情况,供医生应急处理和进行治疗的依据,使并发症减到最少达到缓解并消除病情的目的。
监护仪的用途除测量和监护生理参数外,还包括监视和处理用药及手术前后的状况。
心电监护仪能随时随地24小时连续监测和记录心电数据,自动根据患者当前的心电基础数据,跟踪捕捉患者具有临床价值的动态变化数据并自动存储,无需医生和患者人工设置,有效减轻医院医生工作负荷。
心电监护仪实现了各种人体运动状态下的心电信号监测,通过客户端软件、远程数据中心分析系统和医学专家团队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分析判断,并通过健康热线给予用户医疗建议。
心电监护仪采用大尺寸触摸屏设计,这意味着用户可以直观地通过屏幕进行各种功能的操作,使用简单便捷。
心电监护仪可以有效屏蔽肌电信号、电磁信号干扰,保证了心电数据的精准性和分析的有效性,对心脏异常状况监测有临床意义。
一、概述监护仪功能各异,其具体工作原理也不同,但一般都是通过传感器感应各种生理变化,然后放大器会把信息强化,再转换成电信息,这时数据分析软件就会对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和编辑,最后在显示屏中的各个功能模块显示出来,或根据需要记录,打印下来,当监测的数据超出设定的指标时,就会激发警报系统,发出信号引起医护人员的注意。
心电监护仪是医院实用的精密医学仪器,能同时监护病人的动态心电图形、呼吸、体温、血压(分无创和有创)、血氧饱和度、脉率等生理参数。
心电监护仪的原理与应用的总结引言心电监护仪是一种常见的医疗设备,广泛应用于医院、急诊部门、心血管介入手术室等环境中。
它通过测量和记录心脏电信号,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心脏疾病,监测患者的心脏情况等。
本文将对心电监护仪的原理和应用进行总结和介绍。
心电监护仪的原理心电监护仪的工作原理主要基于心电传感器的测量和信号处理。
下面将详细介绍心电监护仪的原理。
1.心电传感器:心电传感器是心电监护仪的核心组件之一。
它通常采用导联电极将心脏电信号从身体表面采集出来。
2.信号放大器:心电传感器采集到的心脏电信号非常微弱,需要通过信号放大器放大到可以被医生读取和分析的幅度。
3.滤波器:心电信号中常常受到各种干扰,例如肌肉运动、电源噪声等,滤波器可以去除这些干扰信号,保留心脏电信号。
4.ADC转换:放大和滤波后的心电信号是模拟信号,需要通过ADC(模数转换器)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以便计算机进行处理和显示。
5.数字信号处理:心电监护仪通常配备有强大的数字信号处理功能,可以对心电信号进行各种操作,例如心率分析、心律失常检测等。
心电监护仪的应用心电监护仪在医疗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列举几个常见的应用场景。
1.心脏病诊断:心电监护仪可以记录和分析心脏电信号,帮助医生快速准确地诊断心脏病,例如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
2.术中监测:在手术过程中,心电监护仪可以持续监测患者的心脏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提高手术安全性。
3.康复监测:心电监护仪可以用于康复机构对心脏病人进行监测和评估康复效果,帮助病人进行有效的康复训练。
4.体育运动:一些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需要进行心率监测,心电监护仪可以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调整训练强度。
5.心电图记录:心电监护仪可以将心脏电信号记录下来,生成心电图,供医生进一步分析和研究。
总结心电监护仪是一种重要的医疗设备,通过测量和记录心脏电信号,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心脏疾病,监测患者的心脏情况等。
本文对心电监护仪的原理和应用进行了总结和介绍。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心电监护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掌握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技巧,包括电极放置、数据读取和分析。
3. 学习如何根据心电监护结果判断患者的生理状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二、实验原理心电监护是通过监测心脏的电活动来评估心脏功能的一种方法。
正常心脏的电活动会产生规律的心电图(ECG),通过心电监护仪可以实时观察心电图的变化,从而判断心脏是否存在异常。
三、实验材料1. 心电监护仪2. 心电图导联线3. 电极片4. 记录本5. 计时器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 检查心电监护仪是否正常工作。
- 清洁患者的胸部皮肤,确保电极片能够良好粘贴。
2. 电极放置- 根据心电监护仪的导联要求,将电极片放置在以下位置:- 胸骨右缘第4肋间(红色电极)- 胸骨左缘第4肋间(黄色电极)- 左锁骨中线剑突水平处(绿色电极)- 确保电极片与皮肤接触良好,无松动。
3. 心电监护仪操作- 打开心电监护仪,设置合适的参数,如采样率、滤波器等。
- 启动心电监护仪,开始记录心电图。
4. 数据读取与分析- 观察心电图波形,记录心率、心律、ST段变化等参数。
- 分析心电图,判断是否存在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异常情况。
5. 实验结束- 关闭心电监护仪,整理实验器材。
- 记录实验数据,撰写实验报告。
五、实验结果1. 患者的心率为每分钟80次,心律规律。
2. 心电图显示ST段轻微压低,可能存在心肌缺血。
3. 未发现心律失常。
六、讨论1. 心电监护是一种无创、简便、快捷的心脏功能评估方法,对于心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2. 电极放置的位置和心电监护仪的参数设置对心电图的准确性有重要影响。
3. 在分析心电图时,应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全面评估心脏功能。
七、结论本次实验成功进行了心电监护,掌握了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技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依据。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学习和实践,提高心电监护技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摘要本课题主要设计一个基于Atmega16的家用心电监测仪的研究设计。
根据人体心电信号的特征,设计心电信号采集系统,完成实时心电监测的功能。
本系统通过硬件电路实现了对心电信号实时的采集和处理,并将模拟的心电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送入主控单元,从而实现了心电信息的实时显示、存储、打印、报警等功能。
本设计选用具有低功耗的16位单片机Atmega16作为中央处理系统,通过心电传感器,从人体连续取得心电信号,经过专门的信号处理电路进行处理后送入中央处理系统,中央处理系统通过分析、处理,检测出病人的心电信号,并与正常的心电信号比较,对采集的心电信号进行实时分析、检测及记录,并选取大容量Flash存储器对采集处理后的心电信号进行存储。
同时,监测仪带有液晶显示器,能实时显示所检测的心电信号。
当病人出现紧急的心电症状时,其特有的报警功能可以及时的发出报警,便于及时的对病人进行救治。
该系统还可以打印出心电波形供医务人员分析病情时参考,及时准确的采取治疗措施,制定治疗方案。
该监测仪能长期、连续、可靠、稳定的工作,同时还具有体积小、存储容量大、功耗低、实时显示等特点,便于随身携带,使用方便,操作简单。
关键词心电监测心电监测仪心电传感器信号处理电路Title: The design of household ECG monitorAbstractThe topics mainly based Atmega16 household ECG monitor research and design.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uman ECG, design ECG acquisition system,in real-time ECG monitoring function.This system has realized through the hardware circuit to heart signal real-time gathering and processing, and will simulate the heart signal transforms the digital signal to send in the master control unit, thus has realized the function of heart information's real time display, memory, printing, alarming, etc.This design uses a low-power 16-bit microcontroller Atmega16 as the central processing system, through ECG sensor, from the human body to obtain a continuous ECG signal, by a dedicated signal processing circuit after being fed into the central processing system, the central system analysis, processing to detect the patient's ECG signal, by comparison with a normal ECG, to achieve real-time detection, analysis, selected records, select a high-capacity Flash memory to store the acquisition of the ECG. At the same time, the monitors with a LCD monitor, be able to real-time display ECG signal. When a patient have a emergency ECG symptoms, its unique alarm function can trigger a timely warning and treatment of patients timely. The system can also print out ECG waveform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medical personnel, and timely and accurate implementation of therapeutic measures to establish treatment programs. Not only that ,the key of system design make operation simple and faster.The monitor can long-term, continuous, reliable, stable job, and has a small size, large storage capacity, low power consumption, real-time display and other features, easy to carry, easy to use, easy to operate.Keywords ECG monitoring ECG monitor ECG sensor Signal processing circuit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第一章绪论 (1)1.1 本课题提出的意义和目的 (1)1.1.1本课题提出的意义 (1)1.1.2本课题提出的目的 (2)1.2心电监测仪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3)1.3 人体心电信号的特点 (5)1.4 本课题的设计要求及研究内容 (5)1.4.1 本课题的设计要求 (5)1.4.2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6)第二章整体方案设计 (7)2.1系统整体方案的确定 (7)2.2各模块方案的确定 (7)第三章硬件电路的设计 (10)3.1中央处理系统的设计 (10)3.2信号采集电路的设计 (12)3.2.1心电传感器的设计 (12)3.2.2右腿驱动电路的设计 (13)3.3前置放大电路的设计 (14)3.3.1前置放大电路的要求 (14)3.3.2前置放大器的设计 (15)3.4高通滤波电路的设计 (17)3.5低通滤波电路的设计 (18)3.6 50Hz陷波电路的设计 (19)3.7后置放大电路的设计 (21)3.8 A/D转换电路的设计 (22)3.9打印电路的设计 (25)3.10存储器的设计 (27)3.11显示电路的设计 (28)3.12键盘电路的设计 (29)3.12.1按键开关的抖动问题 (30)3.12.2键盘与单片机的连接 (30)3.13报警电路的设计 (32)3.14稳压电源电路的设计 (32)3.14.1稳压电源的组成 (32)3.14.2电源电路的设计 (33)第四章软件设计 (35)4.1软件设计的要点 (35)4.1.1相邻两个心电波间隔时间的取得 (35)4.1.2瞬时心率值的存储方式 (35)4.1.3心率值的显示方式 (35)4.1.4报警的处理方法 (35)4.1.5打印的波形和数据 (36)4.2系统部分程序设计 (36)4.2.1主程序的设计 (36)4.2.2数据采集子程序的设计 (37)4.2.3数据显示子程序的设计 (38)4.2.4打印子程序的设计 (39)4.2.5存储子程序的设计 (40)结论 (42)致谢 (43)参考文献 (44)第一章绪论1.1本课题提出的意义和目1.1.1本课题提出的意义生物电现象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属性,它几乎在机体的一切生命过程中都伴随生物电的产生。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心电监护仪器的原理及使用分院:卫生分院专业:医用电子仪器与应用学号:xxxxx姓名:xxxx指导老师:xxx完成日期:2014年3月25日摘要心电护测仪是结合心电监测技术与移动计算技术,对心电异常变化进行实时动态监测预警的辅助性诊断设备。
该设备具有心电信息的采集、存储、智能分析预警等功能。
并具备精准监测、触屏操控、简单便捷等特点。
关键词作用功能监护仪是一种以测量和控制病人生理参数,并可与已知设定值进行比较,如果出现超标可发出警报的装置或系统。
监护仪与监护诊断仪器不同,它必须24小时连续监护病人的生理参数,检出变化趋势,指出临危情况,供医生应急处理和进行治疗的依据,使并发症减到最少达到缓解并消除病情的目的。
监护仪的用途除测量和监护生理参数外,还包括监视和处理用药及手术前后的状况。
心电监护仪能随时随地24小时连续监测和记录心电数据,自动根据患者当前的心电基础数据,跟踪捕捉患者具有临床价值的动态变化数据并自动存储,无需医生和患者人工设置,有效减轻医院医生工作负荷。
心电监护仪实现了各种人体运动状态下的心电信号监测,通过客户端软件、远程数据中心分析系统和医学专家团队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分析判断,并通过健康热线给予用户医疗建议。
心电监护仪采用大尺寸触摸屏设计,这意味着用户可以直观地通过屏幕进行各种功能的操作,使用简单便捷。
心电监护仪可以有效屏蔽肌电信号、电磁信号干扰,保证了心电数据的精准性和分析的有效性,对心脏异常状况监测有临床意义。
一、概述监护仪功能各异,其具体工作原理也不同,但一般都是通过传感器感应各种生理变化,然后放大器会把信息强化,再转换成电信息,这时数据分析软件就会对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和编辑,最后在显示屏中的各个功能模块显示出来,或根据需要记录,打印下来,当监测的数据超出设定的指标时,就会激发警报系统,发出信号引起医护人员的注意。
心电监护仪是医院实用的精密医学仪器,能同时监护病人的动态心电图形、呼吸、体温、血压(分无创和有创)、血氧饱和度、脉率等生理参数。
多参数监护仪可以实时、连续、长时间地监测病人的重要生命体征参数,具有很重要的临床使用价值。
随着传感技术的发展,病人监护技术也得到了飞速发展。
多参数监护仪可以实时、连续、长时间地监测病人的重要生命体征参数,具有很重要的临床使用价值。
随着传感技术的发展,病人监护技术也得到了飞速发展。
心电监护仪是一种以测量和控制病人生理参数,并可与已知设定值进行比较,如果出现超标,可发出警报的装置或系统。
监护仪与监护诊断仪器不同,它必须24小时连续监护病人的生理参数,检出变化趋势,指出临危情况,供医生应急处理和进行治疗的依据,使并发症减到最少达到缓解并消除病情的目的。
监护仪的用途除测量和监护生理参数外,还包括监视和处理用药及手术前后的状况。
1.临床作用:及时反映病人的瞬间电生理变化、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信息帮助临床准确发现问题、处理问题,保证病人生命安全2.适用范围:病情危重,需要进行不间断的监测心搏的节律、频率及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的患者3.正确使用:(1)准确安放ECG监护电极。
监护仪设计中,心电信号的提取及分析计算决定了心电电极必须准确安放,才能监测出标准的心电图,显示出心律。
在实际应用中,有人把标有RA(右臂),LA(左臂)电极不是放在紧挨锁骨下靠肩端,却放在胸口上,造成心电图不标准,心率不显示的情况。
QRS振幅足以触发心律计数及报警;不妨碍操作(如电除颤)。
监护仪有3导联合5导联监护,准确的电极安放位置如图所示。
电极颜色为美国标准,括号内为欧洲标准。
图1为3导联电极安放:RA(右臂)白色电极——放在右锁骨下,靠近右肩。
LA(左臂)黑色电极——放在左锁骨下,靠近左肩。
LL(左腿)红色电极——放在左下腹。
图2为5导联电极安放:RA(右臂)白色电极——放在右锁骨下,靠近右肩。
LA(左臂)黑色电极——放在左锁骨下,靠近左肩。
C(胸)棕色电极——照图3放在胸上。
RL(右腿)绿色电极——放在右下腹。
LL(左腿)红色电极——放在左下腹。
图3是对于5导联胸电极安放,放在下列位置之一以获得最佳品质的信号:V1在胸骨右缘第4勒间;V2在胸骨左缘第4勒间;V3在V2和V4的中间位;V4在左锁骨中线第5肋间;VS在左腋前线,水平位同V4;V6在左腋中线,水平位同V4;VE位于剑骨突起处为了准确放置和监护V导联,定好第四肋间位置很重要。
第四肋间位置是通过首先定好第一肋间位置来决定的。
由于病人的体型不同,要准确地摸出第一肋间位置是很困难的,首先摸出一小块的突出体称为“Lewis”角在这里,胸骨骨体与肋骨柄联结,然后决定第二肋间位置。
胸骨突起部分指示第二肋连接的地方,而在此处正下方位置就是第二肋间位置。
在胸上探摸并往下数一直到定出第四肋间为止。
(2)皮肤的准备。
皮肤是不良导体,因此要获得电极和皮肤的良好接触,病人的皮肤准备是非常重要的。
建议:如果需要的话,在电极安放处剃毛;用肥皂和水彻底洗净皮肤(不可使用乙醚或纯酒精,因为这会增加皮肤阻抗)干擦皮肤以增加组织的毛细血管血流,并除去角质层和油脂(可用一次性电极片上配有的黑点细砂纸。
)在安放前安上弹簧夹或钦纽。
(3)带有起搏器的病人。
监护仪设定为手动模式时起搏脉冲在显示屏上是大小不变的,这样就可以独立增加ECG波幅,设定QRS检测电平使它高于起搏脉冲,保证只有QRS综合波,才能使心律计数器准确计数。
(4)设定报警上下限:一般根据各个病人的临床情况设定报警上下限。
心律报警上限设定在QRS检波中也很重要,不应把上限设得太高,否则可能导致心律计数误计。
一般心率报警上限不要比此病人的每分心律高出超过20次/min。
二、重要参数1.监护仪的基本参数:(1)心电监测(ECG):持续显示心电活动、持续监测心率、及时诊断心律失常、持续观察S-T段T波,判断有无心肌损害与缺血及电解质紊乱、监测药物的治疗效果、判断起搏器功能正常心率成人60~100次/分。
(2).呼吸监测(RESP):利用两个电极之间的阻抗进行呼吸监测,监测时常遇见呼吸波形振幅过低,计数不准。
使用时 I导-水平安放RA和LA,II导-对角安放RA和LL连线避开肝区、心室脉动,血流产生伪差。
不适合监护活动幅度很大的病人成人正常呼吸频率16~20次/分。
(3)血氧饱和度监测 (SPO2):O2+还原血红蛋白(Hb)——氧合血红蛋白(Hbo2)Spo2=HbO2氧含量/(Hb+HbO2)氧容量× 100%(4)脉搏血氧定量法:依据光被动脉血红蛋白吸收量的变化得到动脉波算出SpO2及脉率。
健康成年人SpO2正常范围是95%-100%。
(5)血压监测(无创(NBP) 有创(ABP、CVP…)):成人正常血压:收缩压90~140mmHg、舒张压60~90mmHg。
选择合适袖带、适用的肢体周长,肘关节上1-2cm,1-2横指宽度是肢体周径的40%、50%,或上臂长度的2/3充气部分足够环绕肢体50-80%动脉标识。
安放前确认袖带已完全放气,勿过紧。
2.连接步骤:皮肤准备-安放电极-确认监测仪电源接通-设置参数-观察指标三、分类1.按厂家分类:(1)国产: 国内目前有很多品牌,但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是金科威和迈瑞. 其他还有深圳纽泰克, 北京麦邦, 武汉思创,宝莱特等等。
(2)进口:目前国内常见的有GE、飞利浦、惠普、日本光电、西门子、美国太空、Drage、CSI、Detx--omda 等,但进口仪器价格普遍偏高,在国内医院应用并不广泛。
2.根据监测参数分:单参数监护仪:如血压监护仪、血氧饱和度监护仪、心电监护仪等。
多功能、多参数综合监护仪:可同时监护心电(1)单参数监护仪:如血压监护仪、血氧饱和度监护仪、心电监护仪等。
(2)多功能、多参数综合监护仪:可同时监护心电、呼吸、体温、血压、血氧等参数。
(3)插件式组合监护仪:它是由各个方面分立可拆卸的生理参数模块和一台监护仪主机构成,用户可按照自己的要求选购不同的插件模块组成一个适合自己特殊要求的监护仪。
3.根据功能分为:床边监护仪(六参数监护仪)、中央监护仪、动态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最原始的一种),颅内压监护仪,除颤监护仪,多普勒胎心监护仪,胎儿监护仪,母婴监护仪等。
(1)床边监护仪是设置在病床边与病人连接在一起的仪器,能够对病人的各种生理参数或某些状态进行连续的监测,予以显示报警或记录,它也可以与中央监护仪构成一个整体来进行工作。
(2)中央监护仪又称中央系统监护仪,它是由主监护仪和若干床边监护仪组成的,通过主监护仪可以控制各床边监护仪的工作,对多个被监护对象的情况进行同时监护,它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完成对各种异常的生理参数和病历的自动记录。
(3)动态心电监护仪(遥测监护仪)使病人可以随身携带的小型电子监护仪,可以在医院内外对病人的某种生理参数进行连续监护,供医生进行非实时性的检查。
(4)心电图机是监护仪家族里最早期的产品之一,也是比较原始的一种,工作原理大致是经心电导联线收集人体心电数据,最后经热敏纸把数据打印出来。
(5)颅内压监护仪颅脑手术后病人的颅内压变化直接影响到病人的安危。
颅内压的监护不但能早期发现术后可能发生的颅内并发症——出血或水肿,及时作出必要的处理。
颅内压监护是目前较为安全的方法,(6)除颤监护仪是将几千伏的高压存储在大电容中,然后通过放电控制器,控制在几秒钟内通过电极板向胸壁或直接向心脏放电,使颤动的心脏全部除极。
由于窦房结产生的信号最强,因此将重新支配心脏的收缩。
(7)多普勒胎心监护仪是一种监护胎儿心率数据的单参数监护仪,一般分为两种:台式,手握式。
此产品主要适用于乡镇医院和个人家用。
(8)胎儿监护仪工作原理是由超声发射电路驱动电声换能器发出超声波,将超声探头紧贴腹壁正对胎儿心脏,换能器就能接受反射回来的超声波并把它转换成电信号即超声回波信号。
最后在屏幕上显示出来。
测试项目:胎儿心率,宫缩压力,胎动。
(9)母婴监护仪是同时监护母亲和胎儿的监护仪。
工作原理是由超声发射电路驱动电声换能器发出超声波,将超声探头紧贴腹壁正对胎儿心脏,换能器就能接受反射回来的超声波并把它转换成电信号即超声回波信号。
最后在屏幕上显示出来。
测试项目:心率、心电、呼吸、体温、无创血压、血氧饱和度、胎儿心率、宫缩压力,胎动四、设计原理1.原理:心电图和心律监护是监护系统的主干,心律失常分析是心电监护的核心。
心电图(ECG)监护产生一个病人心电活动的连续波形以准确地评估病人当时的生理状态,对心肺复苏期间、需持续监测生命体征及存有心律紊乱高危因素的患者可进行心电监护。
为了分析心律失常的类别,心电图QRS波、P波和S-T的检测方法一般由下列过程组合而成:滤波、幅值度量、峰值检测、间隔检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