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药剂筛选试验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3
混配协同作用的评价方法方法一:孙沛云共毒系数法混剂的共毒系数(CTC值)按以下式子计算:ATI = — x 100 M式中:ATI—混剂实测毒力指数;S—标准药剂的ED50/90;M—混剂的ED50/90;TTI = A x P^ + B x P B式中:T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A—A药剂毒力指数;B—B药剂毒力指数;P A—A药剂在混剂中的百分含量;P B—B药剂在混剂中的百分含量;CTC =邑x 100TTI式中:CTC—共毒系数;ATI—混剂实测毒力指数;T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
判定标准:CTO120为增效作用;CTC V80为拮抗作用;80V CTC V120为相加作用。
但该方法可能造成最佳配比的漏设,所获得的CTC值最大的配比可能是所设置配比中最好的,但未必就是该配方的最佳配比.因此根据某个配比的CTC大小来确定最佳配比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例:CTC法评价:A 药剂EC50=45.5450B 药剂EC50=38.6011(A:B=1:7)EC50=16.7708A在混剂中占的百分比为12.5%B在混剂中占的百分比为87.5%根据共毒系数表计算出的CTC=234.64〉120,为增效作用。
Wadley法评价:X' (12.5%+87.5%) / (12.5%*45.5450) + (87.5%*38.6011) )=39.3701 SR=39.3701/16.7708=2.3475SR=2.3475〉1.5,为增效作用。
方法二:Wadley法根据增效系数(SR)来评价药剂混用的增效作用,即SR V0.5为拮抗作用,0.5<SR<1为相加作用,SR〉1.5为增效作用,增效系数(SR )的计算公式为:Xi =P^/A+P H/B X 100(以上公式当混剂中不含其他助剂时结合混剂的实测EC50可计算出CTC)Y= & + 母A1~PA/A + P B/BX1——混剂的EC5o理论值,单位为毫克每升(mg/L);P A—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单位为(%);PB——混剂中B的百分含量,单位为(%);A——混剂中A的EC5o值,单位为毫克每升(mg/L);B——混剂中B的EC5o值,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三种药剂对桑白蚧的毒力测定摘要介绍了桑白蚧的形态特征及在荣成地区的生活习性,并根据其发生规律,筛选了3种药剂,以蚧壳净、杀扑磷、机油乳油对桑白蚧1龄若虫进行室内毒力测定。
结果表明,各药剂对桑白蚧均有一定的毒力,其中蚧壳净效果最好,防效达到70%以上,杀扑磷次之,机油乳油效果不明显,防效为52%。
关键词桑白蚧;生活习性;药剂;毒力测定桑白蚧又名桑白盾蚧,属同翅目、盾蚧科,主要为害国槐、樱花、紫叶李、臭椿、榆叶梅、丁香、碧桃、白蜡、木槿、桃、桂花、茶花等20多种园林树木的枝干[1]。
桑白蚧繁殖系数大,虫口密度高,一旦发生成片密集,交错重叠,雌成虫、若虫群集固着在枝干上吸食养分,被害树木生长不良,树势衰弱,树叶变黄早落以致整枝、整株死亡。
对园林树木造成很大威胁。
桑白蚧在荣成地区1年发生2~3代,种植过密、通风透光差的树木受害严重。
一般新被害植株雌虫较多,被害已久的植株则雄虫多于雌虫,严重时,雄介壳密集重叠,布满整个枝条,好似覆盖一层白棉絮。
对于桑白蚧的防治有生物防治(主要利用天敌)、人工物理防治及化学防治等方法,但目前国内还是以化学防治为主[2]。
为了能够筛选出适合当地并且防效明显的化学药剂,我们选用了几种化学药剂对桑白蚧进行室内毒力测定,以期为防治桑白蚧找到更为有效的药剂,为该虫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1材料与方法1.1供试药剂蚧壳净(20%chlorpyrifos)乳油(A),山东烟台鑫润精细化工有限公司;40%杀扑磷(methidathion)乳油(B),山东青岛东生药业有限公司;机油乳油(C)(配制方法:15g柴油机油∶100g洗衣粉∶200g水)[3]。
1.2供试虫源从荣成市植物园樱花林采集带有孕卵雌成虫的树枝,室内采用靠接法[4],在樱花苗上接虫,4d后去掉树枝,以固定在樱花苗上的1龄若虫作为供试虫。
1.3试验方法本试验采用喷雾法,将供试药剂按等比法稀释成3个浓度系列,分别喷于带有桑白蚧1龄若虫的樱花苗上,48h镜检各处理的死亡情况,采用finney几率值法[5-6],求毒力回归式y=a+bx,求各单剂的LC50。
贵州省金银花白粉病病原鉴定、生物学特性及防治药剂筛选作者:崔文艳罗喜燕吴小云陈永超李明伟彭玲何朋杰来源:《南方农业学报》2023年第06期DOI:10.3969/j.issn.2095-1191.2023.06.012摘要:【目的】明確贵州省金银花白粉病的病原菌分类地位与生物学特性,筛选有效的防治药剂,为金银花白粉病的田间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方法】分别于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县和遵义市绥阳县采集具有典型白粉病症状的金银花叶片和花蕾,对获得的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结合形态特征和ITS序列测序及系统发育进化分析对病原菌进行分类鉴定;采用孢子萌发法和喷施接种法分析温度对病原菌分生孢子萌发率和致病性的影响;结合室内毒力测定和温室药效试验评估6种常见杀菌剂对金银花白粉病的防控效果。
【结果】从贵州省遵义市和铜仁市金银花产区共获得33株疑似病原菌菌株,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所有菌株均为金银花白粉病致病菌,其中代表性菌株BF1的形态特征与忍冬叉丝壳菌(Erysiphe lonicerae var. lonicerae)相似,且其ITS序列聚类分析显示与E. lonicerae var. lonicerae ITS序列聚为一类。
菌株BF1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显示,菌株BF1最适孢子萌发温度为24~26 ℃,最适致病温度为24 ℃。
防治药剂筛选试验结果显示,室内条件下1%多抗霉素、30%吡唑醚菌酯、5%已唑醇和0.3%四霉素对菌株BF1分生孢子萌发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EC50分别为0.3454、0.4347、0.5369和0.6315 g/L;温室条件下1%多抗霉素、30%吡唑醚菌酯、5%已唑醇和0.3%四霉素对金银花白粉病均表现出较好的防治效果,第2次药后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8.53%、86.40%、84.00%和89.60%。
【结论】引起贵州省铜仁市和遵义市金银花白粉病的病原菌为忍冬叉丝壳菌。
0.3%四霉素水剂、1%多抗霉素水剂、30%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和5%己唑醇乳剂能有效防控金银花白粉病,可在金银花生产中推广应用。
5种农药对大豆蚜虫的室内毒力与田间防效作者:蒋何雪吴晓峰孔玄庆罗泽伟金晨钟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21年第16期摘要为了筛选出防治大豆蚜虫高效的农药及用量,选用常见5种杀虫剂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防效试验。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5%啶虫脒乳油、20%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20%噻虫胺悬浮剂、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20%双甲脒乳油对大豆蚜虫的LC 50分别为3.172、0.328、4.889、4.516、2.108 mg/L;田间防效结果表明,5%啶虫脒乳油、20%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20%噻虫胺悬浮剂1 000倍液和20%双甲脒乳油1 000、2 000倍液对大豆蚜虫防效较好,药后3 d,防效分别为95.05%、94.74%、88.02%、89.67%和8702%,藥后15 d,防效分别为92.01%、90.70%、88.28%、97.64%和88.35%。
在大豆蚜虫的田间防治中,可推荐使用5%啶虫脒乳油、20%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和20%噻虫胺悬浮剂1 000倍液和20%双甲脒乳油1 000~2 000倍液。
关键词农药;大豆蚜虫;防效中图分类号 S 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1)16-0165-03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1.16.044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Indoor Toxicity and Field Control Effect of Five Pesticides on Soybean AphidJIANG He-xue1,WU Xiao-feng2,KONG Xuan-qing3 et al(1. Agricultural Comprehensive Service Center of Yongzhou,Yongzhou,Hunan 423000;2 .Yongzhou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Yongzhou,Hunan 423000;3. Coope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for Weed Control and Application in Farmland,Loudi,Hunan 413800)Abstract In order to select effective pesticide and dosage for controlling Aphis glycines ,five insecticides were selected for toxicity test and field control effect test. In the toxicity test, the LC 50 of 5% acetamiprid EC, 20% lambda-cyhalothrin EW, 20% clothianidin SC, 5% emamectin Benzoate ME and 20% amitraz EC were 3.172, 0.328, 4.889, 4.516 and 2.108 mg/L,respectively.In the field control effect test, 5% acetamiprid EC, 20% lambda-cyhalothrin EW,20% clothianidin SC diluted 1 000 times and 20% amitraz EC diluted 1 000 and 2 000 times had better control effect on Aphis glycines , the control effects were 95.05%, 94.74%, 88.02%,89.67% and 87.02%, respectively 3 days after application, and 92.01%, 90.70%, 88.28%,97.64% and 88.35% after 15 days.Therefore, 5% acetamiprid EC, 20% lambda-cyhalothri EW,20% clothianidin SC diluted 1 000 times and 20% amitraz EC diluted 1 000-2 000 times could be recommended for field control of Aphis glycines .Key words Pesticides; Aphis glycines ;Control effect大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可直接或加工成豆制品供人食用,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同时大豆也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
咪鲜胺•戊唑醇及其复配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作者:朱锦磊刘怀阿陆玉荣张春梅吉春明吕敏刘建凤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17年第08期摘要[目的]筛选防治赤霉病的有效药剂。
[方法]采用室内配方筛选试验和田间药剂防治试验研究咪鲜胺、戊唑醇及二者混配对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
[结果]咪鲜胺、戊唑醇及咪鲜胺与戊唑醇复配可抑制赤霉病菌菌丝的生长,且咪鲜胺与戊唑醇复配无拮抗作用,按试验配比复配时,以咪鲜胺+戊唑醇(2∶1)的增效作用最好,增效系数为1.58。
在供试的几种药剂中,咪鲜胺+戊唑醇(2∶1)复配剂对小麦赤霉病的田间防效较好,其病穗防效和病指防效分别为78.21%和86.72%,显著高于其他5种药剂。
[结论]试验结果为生产中小麦赤霉病的药剂防治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咪鲜胺;戊唑醇;复配剂中图分类号S435.121.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7)08-0169-02Control Effect of Prochloraz, Pebuconazole and Their Mixture on Wheat Scab (Fusarium graminearum)ZHU Jinlei, LIU Huaie, LU Yurong et al(Lixiahe Region Agricultur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Jiangsu Province,Yangzhou, Jiangsu 225007)Abstract[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screen out effective pesticides to control wheat scab. [Method] We studied control effect of prochloraz, pebuconazole and their mixture on wheat scab (Fusarium graminearum) by indoor formulation screening test and field control test. [Result] The prochloraz, tebuconazole and mixtures of them both could inhibit the mycelium’s growth of Fusarium graminearum and mixtures had no antagonism. When prochloraz was mixed with tebuconazole as 2∶1, it had the best additive effects (SR=1.58). The mixtures also showed excellent effect which was 78.21% and 86.72% to Fusarium in the field, higher than the other 5 pesticides significantly. [Conclusion] The result provided reference for chemical control of wheat scab.Key wordsFusarium head blight;Prochloraz;Tebuconazole;Mixtures小麦赤霉病(Fusarium head blight,FHB),又名红头瘴、烂麦头、麦穗枯、红麦头,主要是由禾谷镰孢(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黄色镰孢(Fusarium culmorum Sacc.)引起的真菌性病害[1]。
8种杀菌剂对雪莲果褐斑病的室内毒力测定姚昕;涂勇【摘要】8种杀菌剂对雪莲果褐斑病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供试药剂毒力由高到低依次为325g/L苯甲·嘧菌酯悬浮剂、10%苯醚甲环锉水分散粒剂、206.7g/L噁酮·氟硅唑乳油、125g/L氟环唑悬浮剂、250g/L吡唑嘧菌酯乳油、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和46%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
以325g/L苯甲·嘧菌酯悬浮剂的抑制作用最好,其EC50为0.28mg/L。
%Fungal toxicity testing indicated that the inhibition of eight kinds of fungicides against brown spot of yacon were very different and their toxicity from high to low were followed by 325g/L benzoic,azoxystrobin,10%difenoconazole file, 206.7g/Ldioxanone flusilazole, 125g/L epoxiconazole, 250g/L pyrazole azoxystrobin, 60% ether metiram, 50% water kresoxim and 46% cupric hydroxide respectively,and 325g/L Benzene armour was the best inhibition. Its EC50 was only 0.28mg/L.【期刊名称】《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4(000)004【总页数】3页(P22-24)【关键词】雪莲果;褐斑病;毒力测定【作者】姚昕;涂勇【作者单位】西昌学院轻化工程学院,四川西昌 615013;西昌学院轻化工程学院,四川西昌 615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68.9雪莲果(yacon),属菊科,葵花属植物,又称为菊薯,原产自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
12种杀菌剂对葡萄灰霉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姜彩鸽;杨小伟;张怡;王国珍;王广录;方治永【摘要】为筛选出对葡萄灰霉病有良好防治效果的杀菌剂,本试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离体叶片法分别测定12种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菌剂对葡萄灰霉病菌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生物制剂在离体叶片法预防作用试验中的毒力效果远好于治疗作用,可见该种制剂的保护作用更优,适于病前预防.化学药剂在试验中均表现出了较稳定且较强的毒力,尤其是咯菌腈、啶酰菌胺、啶菌恶唑、腐霉利及氟啶胺对葡萄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明显高于其他药剂,可在生产中协调施用.【期刊名称】《宁夏农林科技》【年(卷),期】2017(058)008【总页数】4页(P33-35,封2)【关键词】杀菌剂;葡萄;灰霉病菌;毒力;EG50值【作者】姜彩鸽;杨小伟;张怡;王国珍;王广录;方治永【作者单位】宁夏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宁夏银川 750002;宁夏大学农学院,宁夏银川 750021;宁夏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宁夏银川 750002;宁夏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宁夏银川 750002;御马国际葡萄酒业(宁夏)有限公司,宁夏青铜峡751600;御马国际葡萄酒业(宁夏)有限公司,宁夏青铜峡7516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36.631.1葡萄是我国果树中的大树种之一,其产量和栽培面积居世界前列[1],但葡萄灰霉病已成为葡萄生产中常见、危害最大的病害之一,在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温室葡萄生产中发生尤为严重[2],是制约我国葡萄生产的一大障碍。
灰霉病菌的腐生性强,它可以通过侵染果实、幼苗及贮藏器官等途径导致病害发生,从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虽然有高效杀菌剂和先进的贮藏技术,但每年因灰霉病造成的葡萄产后损失依然高达50%,一般损失在20%~30%[3-4]。
另外,它还给葡萄酒带来不良味感,同时使葡萄酒不耐陈酿,降低葡萄酒的质量[5]。
宁夏贺兰山东麓地区是全国最大的葡萄酒地理标志保护产区,随着葡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以及单一的生态环境的持续,有害生物的生态适应性也不断提高,葡萄灰霉病已成为宁夏葡萄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
氮气泡沫驱发泡剂优选及油层适应性室内实验岳玉全;郑之初;张世民【摘要】氮气泡沫驱是普通稠油开采后期的一种经济可行的接替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剩余油采收率.氮气泡沫驱取得效果的一个重要前提是选择发泡性能好,泡沫阻力大的发泡剂.采用静态和动态实验对几种初选的发泡剂进行了优选,选出了性能最优的发泡剂;并进行了可视化实验,对氮气泡沫驱油层适应性进行了研究,表明非均质模型泡沫驱效率均低于均质模型,但在残余油状态下,非均质模型泡沫驱增油效果要明显高于均质模型.储层非均质性越严重,水驱残余油状态下,泡沫驱油的增产效果越显著.对于非均质严重的储层,矿场泡沫驱油增产效果更好.【期刊名称】《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年(卷),期】2010(023)001【总页数】6页(P80-85)【关键词】氮气泡沫驱;发泡剂;油层适应性【作者】岳玉全;郑之初;张世民【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0;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分公司锦州采油厂,辽宁凌海,121209;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0;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分公司锦州采油厂,辽宁凌海,1212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27氮气泡沫驱是指在油田开发后期,将发泡剂溶液(一种表面活性剂溶液)与从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在线混合,产生离散的泡沫,利用泡沫液具有高视粘度和选择性优先封堵高含水大孔道的特性进行驱油,克服热力采油中遇到的重力超覆、汽窜和指进等问题,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一种三次采油增产措施[1-4]。
氮气泡沫驱对提高中质稠油油田的采收率是一种可行的方法,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
关于泡沫的产生及在多孔介质中的运移已有大量的研究[5-10]。
在泡沫驱采油技术中,一个关键的问题是选择合适的表面活性剂作为发泡剂,具有发泡量大、稳定时间长和增加阻力明显等特征。
在一定的经济成本下,选择合适的发泡剂质量分数。
在实际的油藏中,地层大多是非均质的,采用水驱、蒸汽驱等常规方法常出现驱替前沿不均,波及效率不高,采收率低等缺点。
几种杀菌剂对茶轮斑病菌的室内毒力及田间药效郭世保;陈俊华;史洪中【摘要】The sensitivity of P .theae against seven fungicides was determined by colony diameter method and then the selected fungicides with high sensitivity against P .theae were tested in field to study the control efficiency for screening the optimum chemical agents against Pestalotiopsis thea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EC50 ofAzoxystrobin,Score,Propiconazole,Chlorothalonil and Benomyl with high sensitivity against P .theae is 0.0947~3.0630μg/mL but EC50 of Thiophanate methyl and Carbendazim with medium sensitivity againstP .theae is 6.964 9 μg/mL and 7.040 5 μg/mL respectively.The field control efficiency of 25% Azoxystrobin SC (150 g/hm2 ),10% Score WC (125 g/hm2 ),25%Propiconazole EC (112.5 g/hm2 ),75% Chlorothalonil WP and 50% Benomyl WP (325 g/ hm2 )is 86.96%,81.16%,74.79%,72. 38% and 62.21% separately.%为了筛选防治茶轮斑病的化学药剂,采用菌落直径法测定了茶轮斑病菌对7种杀菌剂的敏感性,并对茶轮斑病菌高度敏感药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
阿克苏地区枣黑斑病病原鉴定及室内药剂初选白剑宇;刘艳祥;刘正兴;崔燕华;史彦江【期刊名称】《新疆农业科学》【年(卷),期】2016(053)009【摘要】[目的]枣黑斑病是阿克苏地区红枣生产上危害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在准确鉴定病原,针对特定病原靶标进行室内杀菌剂毒力测定,筛选高效、低毒防病药剂,为田间防治药剂的筛选提供备选药剂.[方法]采用形态学、致病性试验与分子生物学鉴定相接合的技术准确鉴定病原,针对特定病原靶标,采用药剂抑菌圈实验及药剂室内毒力测定相结合方法,对15种杀菌剂进行筛选.[结果]基于形态学特征、致病性试验以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枣黑斑病病原被鉴定为Alternaria alternata;通过供试药剂对病原菌的抑菌比较实验,筛选出7种抑菌力较强的杀菌剂,抑菌半径在1.9 ~3.1 cm,这7种药剂分别是25%吡唑嘧菌酯、50%氯溴异氰尿酸、80%乙蒜素、80%代森锰锌、40%氟硅唑、72%霜脲锰锌和50%乙嘧酚等7种药剂.7种药剂对红枣黑斑病菌的毒力大小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25%吡唑嘧菌酯毒力最大,EC50值为18.48 mg/L,其次为40%氟硅唑,EC20值分别为36.05 mg/L.其它4种药剂的毒力大小依序为:50%氯溴异氰尿酸、80%代森锰锌、50%乙嘧酚、80%乙蒜素和72%霜脲锰锌.[结论]阿克苏地区3个县(市)发生的枣黑斑病致病病原主要为Alterna-ria alternata;毒力测定筛选出的7种药剂对枣黑斑病菌的毒力大小存在明显地差异,但对枣黑斑病均有一定的抑菌效果,可作为田间药剂筛选试验的供试药剂.【总页数】9页(P1674-1682)【作者】白剑宇;刘艳祥;刘正兴;崔燕华;史彦江【作者单位】新疆林科院经济林研究所,乌鲁木齐830063;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乌鲁木齐830052;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乌鲁木齐830052;阿克苏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新疆阿克苏843000;阿克苏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新疆阿克苏843000;新疆林科院经济林研究所,乌鲁木齐83006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36.65【相关文献】1.花椰菜黑斑病病原鉴定及6种杀菌剂的室内药效测定 [J], 王春明;金秀琳;何苏琴2.阿克苏地区枣软腐病病原鉴定 [J], 刘燕3.月季黑斑病病原鉴定及室内药剂筛选 [J], 张鑫;冒浩宇;李禹;王芳4.阿克苏地区枣黑斑病菌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J], 白剑宇;毕司进;宋峰惠;史彦江5.威灵仙黑斑病的病原鉴定及防治药剂的离体活性筛选 [J], 蒋妮;黄永才;唐美琼;林杨;刘威;覃柳燕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0种杀菌剂对杨树锈病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试验刘宝生;白鹏华;冯友仁;张立强;孟丽慧;张绍青【摘要】室内10种杀菌剂抑制杨树锈病病原菌松杨栅锈菌Melampsora larici-populina夏孢子萌发毒力测定及田间防控药剂筛选的结果表明:对抑制夏孢子萌发毒力强的4种药剂是85%三氯异氰尿酸SP、40%嘧菌酯SC、1.8%辛菌胺醋酸盐AS和40%福美胂WP,其LC50依次为0.396,0.953,2.557,4.299mg/kg;在田间杨树锈病发病后,使用40%氟硅唑EC 6000倍液、43%戊唑醇SC 4000倍液、45%咪鲜胺EW 1500倍液、40%苯醚甲环唑SC 3000倍液、40%嘧菌酯SC 2500倍液喷雾处理,间隔10 d,用药2次,第2次药后12 d防效92%~96%,可以高效控制该病为害.【期刊名称】《中国森林病虫》【年(卷),期】2015(034)003【总页数】3页(P44-46)【关键词】杨树锈病;松杨栅锈菌;杀菌剂;筛选;夏孢子;毒力测定【作者】刘宝生;白鹏华;冯友仁;张立强;孟丽慧;张绍青【作者单位】天津市植物保护研究所,天津西青区300381;天津市植物保护研究所,天津西青区300381;天津市植物保护研究所,天津西青区300381;静海县林业局,天津静海301600;天津市蓟县林业局,天津蓟县301900;天津市蓟县林业局,天津蓟县3019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63.15杨树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强、品种多,分布广,易繁殖等优点[1,2],广泛用于集约栽培,现已成为我国各地解决木材供应和生态绿化的一个重要树种。
寄生在杨树上的病原菌100多种,而在杨树病害中,尤由栅锈菌属Melampsora spp.引起的叶锈病最为普遍[3]。
杨树锈病严重发生时提早落叶,致使人工林产量下降,同时诱发其它病虫害严重发生。
松杨栅锈菌Melampsora larici-populina引起的杨树叶锈病是杨树病害中分布最广、危害最大的一种病害,当前世界各国仍然采用化学防治[4],如25%粉锈宁,25%多菌灵、1∶1∶100波尔多液、800代森锌等。
洋葱贮藏期干腐病致病镰刀菌的鉴定及室内药剂毒力测定苏建红;郭成;张军高;漆永红;曹素芳;李敏权【摘要】[目的]明确洋葱贮藏期干腐病致病镰刀菌的病原菌.[方法]采用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洋葱干腐病病原种类进行了鉴定,在CLA培养基上对两株典型菌株的菌落形态和培养特征进行了观察和描述.[结果]rDNA-ITS序列测定和同源性比对结果表明,两菌株的ITS序列分别与GenBank数据库已知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和层出镰刀菌(Fusarium proli eratum)的同源性均达99%,其片段大小分别为519 bp和521 bp.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两种菌均能引起洋葱干腐病,其中尖孢镰刀菌的致病力强于层出镰刀菌.室内药剂毒力测定结果表明,43%戊唑醇对两种镰刀菌的抑菌效果最好.[结论]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和层出镰刀菌(F.proliferatum)是洋葱贮藏期干腐病的病原菌,由层出镰刀菌引起的洋葱干腐病属首次报道.【期刊名称】《甘肃农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6(051)005【总页数】7页(P78-84)【关键词】洋葱;贮藏期;干腐病;形态和rDNA-ITS鉴定;毒力测定【作者】苏建红;郭成;张军高;漆永红;曹素芳;李敏权【作者单位】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甘肃兰州 730070;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甘肃兰州 730070;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甘肃兰州 730070;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林果花卉研究所,甘肃兰州 730070;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甘肃兰州 7300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32.1洋葱(Allium cepa L.)属百合科(Liliaceae)葱属二年生草本植物,营养丰富,具有多种保健功效.洋葱是欧美国家的主要蔬菜,其栽培面积仅次于马铃薯、番茄.我国洋葱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目前我国洋葱在华北、东北、华中、西北等各地均有大面积的种植等,这些地区均已经形成产业化种植[1].干腐病又名枯萎病,是一种常见的真菌病害,苗期、成株期、贮藏期均可发病.田间发病初期下位叶黄化、萎蔫或弯曲,生育盛期洋葱鳞茎侧面呈软腐状腐败,后扩展到茎盘,严重时地上部全部萎蔫,茎盘变褐枯死.湿度大时鳞片间产生白色或灰白色霉状物.干燥条件下,病组织变紫死亡或枯死.洋葱干腐病最早发现于意大利[2],随后在日本、南非、美国等国发生.洋葱贮藏期干腐病是在洋葱贮运过程中发生的一类病害,其主要症状表现为洋葱干瘪,有时甚至外观表现正常,但内部出现中空,干瘪等症状,使洋葱失去食用价值.镰刀菌是一种广泛存在的致病真菌能引起洋葱的几种病害.据徐冬等[2]报道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茄镰刀菌(Fusarium solani Sacc)和串珠镰刀菌(Fusarium moniliforme Sheld)可引起嘉峪关洋葱田间干腐病.漆永红等[3]报道,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 Schlecht)引起洋葱基盘腐烂病,在田间的症状主要是引起洋葱基盘及根系腐烂,从而导致洋葱的枯萎,造成严重损失.近年来,贮藏期洋葱病害发病严重,损失较大,洋葱贮藏期病害成了一个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4].关于洋葱贮藏期干腐病及其病原的研究报道较少,刘振华等[5]报道了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引起的洋葱贮藏期黑曲霉病,国内外的学者对大蒜、大葱、蒜薹贮藏期的干腐病、青霉病、灰霉病、污斑病等病害进行了研究[6-10].鉴于此,本试验对甘肃省洋葱主产区贮藏期干腐病进行研究,以确定其病原菌,并通过室内药剂筛选,选出化学防治的最佳药剂,为控制这两种贮藏期的病害奠定理论基础.1.1 病样采集和病原菌分离2012~2013年在嘉峪关市的新城镇、天水市的甘谷县、秦安县、秦城区、麦积区、兰州市的安宁区、城关区、西固区、七里河区、平凉市的崆峒区、泾川县采集洋葱干腐病病样50个.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取病健交界组织,切成0.5 cm左右小块,用0.1%升汞表面消毒1 min,无菌水冲洗3次后置于PDA平板上25 ℃下培养3 d,待长出菌落后,转皿备用.1.2 病原菌鉴定1.2.1 形态鉴定采用稀释法进行单孢分离[11],制备孢子悬浮液接入WA培养基,12 h后镜检,当单个孢子萌发芽管时连同培养基切取转入CLA培养基上,置于光照条件下,待菌落长出后转PDA培养基上,备用.根据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对镰刀菌进行种的鉴定,形态学特征参考Burgess等[12]和Booth等[13]的描述进行.1.2.2 rDNA-ITS序列分析病原菌的培养及基因组DNA提取,在形态学特征鉴定的基础上,将分离获得的菌株,采用CTAB法提取DNA.将镰刀菌菌饼在PDB(PDA不含琼脂)培养液培养48~72 h,离心后用滤纸过滤回收菌丝体.基因组DNA的提取与纯化根据修改后Paul[14]的方法进行,使用真菌的通用引物ITS1:5′-TCCGTAGGTGAACCTGCGG-3′和ITS4:5′-TCCTCCGCTTATTGATATGC-3′(由上海生工合成).以25 μL体系(10×PCR buffer 2.5 μL,2.5 mmol/L dNTP 1 μL,上引物1 μL,下引物1 μL,2.5 U/μL Taq酶0.5 μL,DNA模板2 μL,ddH2O17 μL)进行PCR扩增[15],扩增后的产物送上海生工公司测序,将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核酸数据库中的ITS区相关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明确其系统发育地位.将待测菌株的基因序列与GenBank核苷酸数据库中的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下载同源性最高的序列,并用ClustalX(1.8)软件进行多重序列比较后,再用Mega(4.0)软件采用邻接法构建了系统发育树.1.3 致病性测定1.3.1 供试菌株及品种菌株为从采集病样标本中分离鉴定获得的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菌株F1和层出镰刀菌(F.proliferatum)菌株F2,供试的洋葱品种为‘牧童’,由嘉峪关新城镇农技站提供.1.3.2 接种方法将供试菌株在25 ℃条件下培养72 h,将健康洋葱鳞茎用酒精进行表面消毒后,在洋葱的鳞茎部对称等距离取三点切1~2 cm伤口,将纯化的真菌菌饼(直径5 mm)放入伤口内密封,每种菌株接种10个洋葱,接菌后置于25 ℃培养箱,分别于培养7 d后逐日逐个观察,统计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以接种灭菌蒸馏水作为空白对照,3次重复.1.4 室内药剂抑菌作用1.4.1 供试菌株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菌株F1和层出镰刀菌(F.proliferatum)菌株F2.1.4.2 供试药剂 0.5%氨基寡糖素EW(北海国发海洋生物有限公司)、33%苯甲丙环唑WG(浙江世佳科技有限公司)、43%戊唑醇EC(华北制药集团爱诺有限公司)、90%多菌灵SC(上海禾本药业有限公司)、25%丙环唑EC(永农生物科学有限公司)、20%乙蒜素EW(河南省南阳卧龙农药厂)、37%苯醚甲环唑EC(山西绿洲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4%嘧啶核苷类抗菌素EW(成都西部爱地作物科学有限公司).1.4.3 室内毒力测定采用平皿菌丝生长抑制法测定[16].将供试杀菌剂分别稀释成系列浓度(液体杀菌剂直接加灭菌水等倍稀释,颗粒剂则先完全溶解再等倍稀释),再加入到PDA培养基中.将供试菌株打取直径为5 mm的菌饼,接种到相应浓度的含药PDA平板培养基中央恒温培养.每种药剂设5个浓度,重复5次,以加等量无菌水的平板培养基为对照;5 d后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并计算不同浓度下各药剂对镰刀菌的抑制率.所得数据用SPSS软件进行方差分析,统计回归方程y=ax+b,EC50值和相关系数r.2.1 洋葱干腐病发病症状该病害在发病初期鳞茎瓣褪色黄化,由外及里逐渐扩展,严重时整个鳞茎萎缩、干瘪,病部着生白色的菌丝.受害鳞茎内部组织逐渐失水黄花、干缩.典型的干腐病严重发生时洋葱鳞茎外观尚好,但内部失水中空干缩,失去食用价值.2.2 病原菌的分离采集到洋葱标样50份,共分离得到233株真菌,本研究除镰刀菌外,其他分离物只做属的鉴定,经培养性状和镜鉴分为8类(表1).2.3 病原菌的形态学特征尖孢镰刀菌:在25 ℃ PDA上培养4 d菌落直径4.5 cm,7 d为9 cm.PDA基物背面乳白色,菌丝绒毛状.大型分生孢子少,两端渐尖,顶细胞微弯曲呈钩状,大小(35.0~47.5) μm×(3.0~5.0) μm,足细胞较明显,多为2~4分隔 (图1-A);小型分生孢子多,卵形、椭圆形或肾形,假头生,大小(5.1~12.1) μm×(2.5~4.5) μm,0~1分隔(图1-B);产孢细胞短,单瓶梗,大小(3.7~12.5) μm×(2.5~3.7) μm,在菌丝上分散生长,单生或具分枝 (图1-C).厚垣孢子单生,球形,直径6~8 μm.层出镰刀菌:在25 ℃ PDA培养4 d菌落直径平均为36.7 mm,菌落正面呈粉色或红色,背面红色,基物无色.大型分生孢子镰刀状,稍弯,壁薄无色,两端逐渐变尖,大小(12.1~41.8) μm×(1.5~4.1) μm,足胞较明显,1~5隔,多数3隔(图2-A);小型分生孢子串生于产孢细胞,长卵形或椭圆形,无隔或具1隔膜,大小(2.3~9.4) μm×(1.1~3.4) μm (图2-B).小型分生孢子串生,常对生长,复瓶梗,形成“V”型结构 (图2-C).2.4 菌株F1和F2 rDNA-ITS序列测定及同源性比较结果对菌株进行rDNA-ITS序列测定,结果表明,菌株F1和F2的序列片段大小分别为519 bp和521 bp.经测序后,将两菌株的ITS区域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进行Nucleotide Blast比对,结果表明,菌株F1和F2分别与GenBank已报道的JN222394、EF611088的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和GU723438的层出镰刀菌(F.proliferatum)的序列同源性达99%,菌株F1和F2分别为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和层出镰刀菌(F.proliferatum)(图3).2.5 致病性测定与对照相比,尖孢镰刀菌和层出镰刀菌均对洋葱有致病性.接种7 d后,接种部位有少量的菌丝溢出,14 d后整个伤口被菌丝覆盖.接种尖孢镰刀菌的鳞茎,伤口部位首先被大量菌丝覆盖,且周围的组织逐渐软化.尖孢镰刀菌在洋葱鳞茎上的生长速度快于层出镰刀菌(图4).2.6 几种杀菌剂的抑菌作用8种杀菌剂对尖孢镰刀菌和层出镰刀菌菌丝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随着药剂浓度的增大抑制率增加.43%戊唑醇对尖孢镰刀菌和层出镰刀菌抑制效果最好,EC50分别为0.4、0.7 μg/L,其次为25%丙环唑和33%苯甲丙环唑,而90%多菌灵抑制效果最差(表2,3).1) 徐冬等[2]报道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可引起嘉峪关洋葱田间干腐病.漆永红等[3]报道,引起洋葱基盘腐烂病的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本试验分离出洋葱贮藏期干腐病的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尖孢镰刀菌是一个广谱致病性的植物病原菌,可引起多种植物维管系统病害,其致病性存在一定的专化性,甚至有生理小种的分化[11].在洋葱上既可引起洋葱基盘腐烂病,也可引起田间的干腐病,同时又是贮藏期干腐病的病原菌,其中的相关联系及区别有待于进一步研究.2) 本试验首次报道层出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 (Matsushina)Nirenberg)是引起洋葱贮藏期干腐病病原菌之一,其小型分生孢子串生,与串珠镰刀菌(Fusarium moniliforme Sheld)的主要区别是串珠镰刀菌小型分生孢子单瓶梗而层出镰刀菌的小型分生孢子梗是复瓶梗,另外串珠镰刀菌的孢子链比层出镰刀菌的孢子链明显要长.李旭双[18]研究得出,层出镰刀菌可引起大蒜的干腐病.国内外一些学者报道了层出镰刀菌可以引起地黄根腐病和玉米穗腐病[11,19-21].3) 洋葱贮藏期病原种类较多,危害情况复杂.关于其他真菌病原物引起的洋葱贮藏期病害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相关文献】[1] 李平,郁网庆,杜卫东.国内外洋葱产业现状与发展动向[J].中国果菜,2005(4):39-40[2] 徐冬,李敏权,张彦梅.嘉峪关市新城镇洋葱干腐病病原鉴定及致病性测定[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0,45(6):110-113[3] 漆永红,徐冬,张彦梅,等.嘉峪关市洋葱基盘腐烂病病原鉴定及药剂室内毒力测定[J].草业学报,2013,22(5):339-344[4] 苏建红,漆永红,郭成,等.洋葱贮藏期主要病害研究进展[J].江苏农业科学,2014,42(10):141-142[5] 刘振华.大葱,洋葱的常见病害与防治[J].吉林农业,2003(7):21[6] 葛芸英,许志刚.大蒜鳞茎腐烂病的病原鉴定[J].植物保护,2001,27(3):10-12[7] 王成云.葱头腐烂的原因及防治对策[J].北方园艺,2002(4):68-69[8] 解宗军,陈宇飞,李立军.胡萝卜,大蒜贮藏期病害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J].北方园艺,2004(6):70-71[9] 薛勇.蒜头贮藏期病害发生及防治[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0,12:34[10] 冯艳梅,周世平.蒜薹和大蒜贮藏期主要病害[J].农业科技通讯,2005(9):56[11] Leslie J F,Summerell B A,The Fusarium laboratory Manual[M].U S A:Blackwell Publishing,2006[12] Burgess L W,Summerel B A,Bullock A,el al.Laboratory Manual for Fusarium Research (Third Edition)[M].Sydney:The University of Sydney Press,1994[13] Gams W.Fusarium,laboratory guide to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majorspecies[J].Netherlands Journal of Plant Pathology,1978,84(2):84-84[14] Paul B.Pythium ornacarpum:a new species with ornamented oogonia isolated from soil in France.FEMS Microbiology Letters,1999[15] 杨秀梅,王继华,王丽花,等.百合枯萎病病原鉴定与ITS序列分析[J].西南农业学报,2010,23(6):1914-1916[16] 庄敬华,高增贵,陈捷,等.5种杀菌剂对木霉菌及尖镰孢菌的毒力测定[J].植物保护,2005,31(3):84-86[17] 唐启义,冯明光.实用统计分析及其DPS数据处理系统[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18] 李旭双.大蒜干腐病病原菌分离鉴定及室内药剂筛选[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12[19] 王明道,时延光,郜峰,等.1株引起地黄根腐的镰刀菌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3,47(2):177-181[20] 卢维宏,黄思良,陶爱丽,等.玉米穗腐病样品中层出镰刀菌的分离与鉴定[J].植物保护学报,2011,38(3):233-239[21] 张成霞.昆明市3种草坪草根际镰刀菌的分离鉴定[J].草坪与草坪,2010,30(4):31-38。
室内药剂筛选试验
1含药培养基法
将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加热熔化, 待其冷却至40℃~45℃时, 分别加入各种药剂母液, 制成待测浓度的含药培养基, 充分摇匀后倒皿(培养皿直径为9cm )。
然后用移液管在每皿已凝固的培养基中央分别加入各病菌的孢子悬浮液1.0m l, 以不加药剂的培养基为对照。
每处理3 次重复, 于28℃恒温箱内培养, 用“十”字形测量法测量菌落直径, 每天测量 1 次, 连续测 6 次,将末次的测量结果用于方差分析。
2抑菌圈法
将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加热熔化, 冷却到45℃左右时, 将配制好的孢子悬浮液加入, 摇匀后倒皿。
用打孔器将滤纸打成直径为0.15 cm 的圆碟, 灭菌后放入已配制好的药液中, 浸泡3min, 取出滴去多余的药液, 置于含菌培养基平板的中央, 每皿一片, 用灭菌纸碟浸无菌水作对照。
于28℃恒温箱中培养, 每处理3 次重复, 用“十”字形测量法测量抑菌圈直径, 每天测1 次,连续测6 次, 将末次的测量结果用于方差分析。
3孢子萌发法
分别按以上3种杀菌剂的使用浓度, 配制成含相应药剂浓度的孢子悬浮液, 然后涂于载玻片上, 置于相对湿度为100% + 水滴的保湿器中培养, 以灭菌水配制成的孢子悬浮液为对照, 每处理 3 次重复, 培养6 h, 镜检孢子的萌发情况, 计算萌发率, 并进行方差分析
4、生长速率法
供试药剂分别用定量无菌水稀释成所需浓度,取1mL 稀释液放入灭菌培养皿(直径= 90mm ) , 加9mL 培养基, 充分摇匀, 制成含不同
药剂的培养基, 以加入等体积的无菌水的培养基平板为对照。
培养基凝固后, 用打孔器(直径= 6mm ) 制取已活化的病菌菌饼, 菌丝面朝下接种于含药培养基中央,每处理3 次重复, 置于25℃恒温培养箱内黑暗培养, 3d 后交叉测量供试病菌在含不同药剂的培养基上的菌落直径, 与对照比较计算各药剂处理对菌落扩展的生长抑制率, 分析比较不同杀菌剂对供试病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室内毒力测定方法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
在预备试验的基础上, 选择各药剂对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率在10%~90%范围内的5个系列浓度; 将供试药剂分别用去离子水稀释成系列浓度, 按培养基与药液体积比9∶1的比例加入到已融化并冷却至50 ℃左右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 充分摇匀后迅速倒入灭菌的直径为9 cm培养皿中, 制成系列浓度的含药平板, 以加入等体积的无菌水的牛肉膏蛋白胨平板为对照。
用直径为4 mm的打孔器截取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培养4 d 的病菌菌饼, 把菌饼反接到含药平板中央,每处理设3个重复, 置于25±1 ℃下培养96 h , 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 每个菌落按十字交叉法测量2次, 以其平均值代表菌落的大小, 计算抑制率。
通过DPS分析软件求出药剂的毒力回归方程及EC50值。
菌落扩展直径和药剂的抑制百分率计算公式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