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水质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5
地表水水质评价方法及水质综合特征模式
地表水水质评价方法:
1.水质指数法:通过测定水中各项指标的浓度,计算出综合水质指数,从而评价水质状况。
2.水质分级法:将水质分为优、良、轻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等级,根据不同等级采取相应的措施。
3.水质类别法:根据水体的用途和水质标准,将水质分为饮用水、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等类别,评价水质状况。
4.水质综合评价法:综合考虑水质指标的绝对值和相对值,采用数学模型计算出水质综合评价结果。
水质综合特征模式:
1.单一指标模式:以某一指标为主要评价对象,如COD、BOD、氨氮等。
2.多指标模式:综合考虑多个指标的浓度和变化趋势,如TP、TN、COD、BOD、pH等。
3.综合评价模式:采用数学模型计算出综合水质指数,综合考虑多个指标的权重和相对值。
4.水质类别模式:根据水体的用途和水质标准,将水质分为饮用水、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等类别,评价水质状况。
综合水质评价方法概述目前在综合水质评价中应用较多典型评价方法包括:单因子评价法、污染指数法、模糊数学评价法、灰色系统评价法、层次分析评价法、物源分析评价法、人工神经网络评价法,以及水质标识指数评价法。
单因子评价法单因子评价法是分别将各个水质标准规定的水质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在所有参与综合水质评价的水质指标中,选择水质最差的单项指标所属类别来确定所属水域综合水质类别;单因子指数评价计算简单,且可清晰判断出主要污染因子及其主要污染区水域。
我国在水质监测公报中,便采用了单因子评价水体综合水质。
单因子指数P由一位整数、小数点后二位或三位有效数字组成,表示为:XP i3XX12式中:X1————第i项水质指标的水质类别;X2————监测数据在X1类水质变化区间中所处位置根据公式按四舍五入的原则计算确定。
X3————水质类别与功能区划设定类别的比较结果,视评价指标的污染程度,X3为一位或两位有效数字。
根据Pi的数值可以确定水质类别、水质数据、水环境功能区类别,可以比较水质的污染程度,Pi 越大,水质越差,污染越严重,如果Pi大于6.0,水质劣于V类水。
单因子评价法,优点:是简单、易操作。
缺点:但单因子评价中污染因子占100%权重,其余因子权重为零,而随水质监测结果不断变化,浓度越大权重越大,随意性较大,不去考虑各因子对水环境影响的差异性,会忽略很多有用的信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污染指数法污染指数法的基本思想是:①针对单项水质指标,将其实测值与对应的水环境功能区类别与水质标准相比,形成单项污染指数;②对所有参与综合水质评价的单项水质指标,将各指标的单项污染指数通过算数平均、加权平均、连乘及指数等各种数学方法得到一个综合指数,来评价综合水质。
优点:指数法综合评价对水质描述是定量的,只要项目、标准、监测结果可靠,综合评价从总体上来讲是能基本反映污染的性质和程度的。
并且对于全国流域尺度而言,污染指数法计算简便,便于进行不同水系之间或同一水系不同时问上的基本污染状况和变化的比较。
附件: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 行)二○一一年三月—3—目 录一、基本规定 (6)(一)评价指标 (6)1.水质评价指标 (6)2.营养状态评价指标 (6)(二)数据统计 (6)1.周、旬、月评价 (6)2.季度评价 (6)3.年度评价 (6)二、评价方法 (7)(一)河流水质评价方法 (7)1.断面水质评价 (7)2.河流、流域(水系)水质评价 (7)3.主要污染指标的确定 (8)(二)湖泊、水库评价方法 (9)1.水质评价 (9)2.营养状态评价 (10)(三)全国及区域水质评价 (11)三、水质变化趋势分析方法 (12)(一)基本要求 (12)(二)不同时段定量比较 (12)—4—(三)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13)1.不同时段水质变化趋势评价 (13)2.多时段的变化趋势评价 (14)附录一:污染变化趋势的定量分析方法 (15)附录二:术语和定义 (17)—5—为客观反映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趋势,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和有关技术规范,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主要用于评价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达标评价按功能区划分的有关要求进行。
一、基本规定(一)评价指标1.水质评价指标地表水水质评价指标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1中除水温、总氮、粪大肠菌群以外的21项指标。
水温、总氮、粪大肠菌群作为参考指标单独评价(河流总氮除外)。
2.营养状态评价指标湖泊、水库营养状态评价指标为:叶绿素a(chla)、总磷(TP)、总氮(TN)、透明度(SD)和高锰酸盐指数(COD Mn)共5项。
(二)数据统计1.周、旬、月评价可采用一次监测数据评价;有多次监测数据时,应采用多次监测结果的算术平均值进行评价。
2.季度评价一般应采用2次以上(含2次)监测数据的算术平均值进行评价。
3.年度评价国控断面(点位)每月监测一次,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年度评—6—价,以每年12次监测数据的算术平均值进行评价,对于少数因冰封期等原因无法监测的断面(点位),一般应保证每年至少有8次以上(含8次)的监测数据参与评价。
全省供水水源地水质指数评价方法之浅析1. 水质评级方法简述水质评价就是根据水的用途,按照统一的水质标准(或准则),对水体进行水质定量和定性的评定,科学地说明该水体的质量等级的工作。
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水质评价方法主要分为水质标准法和水质指数法两大类,此外还有生物和卫生学等方法。
前者是按照预定的水质标准将水体划分为若干个等级,再评定水体水质,即水质符合哪一级的水质标准即为哪一级的水体。
此法优点是评价方法简单,评价结果直观。
缺点是当所考虑的要评价的水质参数并不完全符合同一等级的水质标准时,评价成果难免有时出现不符合水体客观实际的质量等级;后者是综合若干个水质参数进行模式计算,得出综合评价指数,以指数值的大小对水体所受的污染程度或原来质量状况进行分级,而后再评价水体水质。
此法的优点是能从整体影响上反映水体的质量状况,还可以用来互相评比不同的水体质量,综合性和可比性强。
缺点是确定和选用数学模式难。
其中,往往有时所选择的参数未能反映水体水质的全貌,有时对污染物或水体中重要指标的权值评分计算时又存在着较大主观误差等。
水体作为可开发和利用的资源,尤其是最珍贵的价值─为人类所饮用。
因此,寻找一种较客观真实地反映饮用水源质量的评价方法成为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
2. 我省供水水源地水质评价方法—水质指数评价法随着水资源保护和管理工作统一的需要,便于社会公众参与了解供水水源地水质状况,由水利部水环境监测中心研制了一种采用水质指数法来描述和比较水资源质量用途的一种新的水质评价方法,现介绍如下:2.1 评价标准水质指数评价法,其水质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主要依据是该水源地以供水质量为主要用途及其污染程度划分而确定的。
评价标准紧紧以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为基础,并以《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为依据,参照水利部《地表水资源质量标准》(SL63-94),统一进行综合调查,编制了比较符合供水水源地的现实需要和客观实际的综合评价标准和水质分级指数。
水环境污染事故的危害指数评价与计算方法
水环境污染事故的危害指数评价与计算方法
水环境污染是指水体和海洋中由人类和某种污染物引起的物质和能量
平衡的破坏,这种污染可以通过某些简单的参数来评估。
随着水环境
污染事故更具备了严重的危害,如何对其进行危害指数评价成为了一
个重要话题。
一、危害指数评估的原理
危害指数评价法是指从水污染的危害评价的角度,利用原理分析、技
术方法、数学模型等多种手段,将受影响人群、加剧污染的程度及污
染源数量等进行综合评估,计算出受污染水体的危害指数,以便对其
突发事件及污染源的识别、对策、监督检测等进行更精准有效地管理。
二、危害指数评估的步骤
(一)采集数据:首先,应采取样本结合监测设备,常规设备进行污
染源的实体采样,进行分析试验;
(二)测量指数:其次,从各项污染指标中指定检测指标,综合考虑
测量环境污染水体的危害风险;
(三)核算评价结论:最后,将各检测项目危害指数加权求和,根据
评价标准和参考文件核算出水体的污染评价结论。
三、危害指数评估的应用
危害指数评估可以用于环境污染源的识别、预测及环境恢复的评估;同时也可以用于日常的环境监测数据的质量检查;同时可以在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中,可以用危害指数评估来识别责任相关人员以及计算整个事件的环境、社会和经济影响程度上。
总之,危害指数评估法是一种可以很好地进行水环境污染危害评价的有效数据计算方法,并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对水环境污染的危害更加敏感,为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方法摘要:为了对水环境质量状况的了解更直观,且使区域间的水环境质量能够横向比较,文章以水环境质量监测为基础,通过征求专家意见的方式确定了区域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方法的指标和权重,并用此方法对四川省6个地区的水环境进行了评价,计算了区域水环境质量指数,结果表明:该评价方法简单、方便,为考核区域水环境质量提供了可行的方法。
关键词: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考核;方法水是生命之源,水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健康。
随着经济的发展,水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已成为当今世界主要的环境问题[1],人们对了解环境质量状况的需求也随之更为迫切。
水环境质量评价可以综合地反映水环境各种状况,同时为水环境管理提供科学的手段和工具[2]。
目前,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有很多报道,如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3]、灰色聚类法[4],基于BP神经网络的水环境质量评价模型[5]等等,各种方法各有特点,但纯粹基于环境质量监测体系且可用于行政区域水环境质量考核的评价方法罕见报道。
通过采用征求专家意见的方法,按照评价指标的选择原则,基于水环境质量监测体系建立了区域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方法,此评价方法可用于各行政区域环境质量评价和横向比较排名,对量化区域水环境质量状况进行了有益探索,为水环境管理提供有效的手段。
1基本情况1.1评价指标的选择原则评价指标的选择以代表性、可操作性、科学性、可比性和前瞻性等为原则,以环境监测为基础,以环境质量各要素相关标准和规范为依据,最终根据专家意见进行确定。
(1)代表性水环境质量的制约因素很多,把所有的因素全部选作评价指标是不现实的,因此,选择的指标要有代表性,要能直接反映区域水环境质量的主要特征。
(2)可操作性环境质量的好坏要靠监测数据来反映,而监测数据的获得不仅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还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因此,评价方法的可操作性至关重要,本评价方法主要利用例行监测等现有数据,实际操作存在一定困难如某些需要生物监测才能确定的指标尽量不选。
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分析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水环境质量成为重要的关注点。
本文将针对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应用价值及不足之处。
一、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的分类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可以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大类。
定性评价方法主要通过主观判断和专家经验来进行水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估。
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成本较低等优势,但缺点是容易受评价人主观意识和经验的影响,结果缺乏客观性和科学性。
定量评价方法则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等科学手段对水样进行实验室分析,通过测量各种指标来评估水环境质量。
这种方法具有数据准确性高、结果可复制性好等优点,但需要较多专业设备和技术支持,成本较高。
二、常用的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1. 现场调查法现场调查法是一种主要采用定性评价的方法。
通过对水体周边环境、水质特征、生物群落等进行现场观察和调查,综合判断水环境质量情况。
该方法操作简便,适用于初步评估和水污染源的查找,但评价结果受主观因素影响大。
2. 水质指数法水质指数法是一种采用定量评价的方法。
通过测量水体中的多个常规指标,如溶解氧、pH值、氨氮等,根据指标浓度和权重系数计算得出综合水质指数,进而评估水环境的质量状况。
该方法操作相对简单,结果客观性较高,但对指标的选择和权重的确定存在一定的主观性。
3. 生物监测法生物监测法是一种通过观察和分析水中生物群落的变化来评估水环境质量的方法。
通过对浮游植物、底栖动物、鱼类等生物的数量、种类和生态指标进行调查分析,可以对水体的富营养化、毒性物质污染等问题进行评价。
该方法对评估水体生态系统状况具有较高的效果,但需要较多时间和精力进行调查和分析,并且结果受到季节和环境变化的影响。
三、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的局限性尽管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在实践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效果,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定性评价方法在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方面存在较大的不足,容易受到主观意识和经验的影响,评价结果难以被广泛认可。
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与应用近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化的加速发展以及农村生产方式的变革,水环境质量问题越来越引人关注。
为了及时、准确地评价水环境质量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改善,发展出了多种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本文将简介几种常见的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并探讨其应用。
一、综合指数法综合指数法是一种通过对水环境各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得出综合评分的方法。
根据综合评分的不同分值,将水环境分为不同等级,以了解其污染程度。
综合指数法评价指标较多,包括水体的物理指标、化学指标以及生物指标等。
通过对各项指标的测量和分析,得出相应的得分,根据得分的高低,进行等级划分。
通过综合指数对水环境进行评价,能够更准确地了解水环境质量现状,并为采取相应环保措施提供依据。
二、污染负荷法污染负荷法是一种通过对污染物负荷量的测量,评价水体污染程度的方法。
在评价过程中重点关注污染物的浓度和流量两个因素,同时对其进行监测和分析,以求得出客观可靠的评价结果。
该方法以污染物负荷量为评价依据,对水环境质量进行评估,对于评价大面积水体的污染程度非常适用。
三、生态指数法生态指数法是一种综合应用多个生态指标对水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的方法。
采用生态指数法评价水环境质量,既考虑了生态环境的完整性,也有助于防止人为对水生态环境的破坏。
生态指数法评价水环境时,其关键在于确定具有代表性的生态指标和提供充分的站点数据。
不同的水生态系统应选用不同的生态指标,以保证评价的准确性。
生态指数法广泛适用于潮间带、湖泊和水库等水生态系统。
四、水质等级评价法水质等级评价法是一种半定量的评价方法,是根据有关水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选取对水环境质量影响较大的意义指标,对水环境进行评价和分级,以便迅速地反映水环境的污染状况。
通常根据测得的各项水质参数,进行分级评价。
将水质分为不同等级,结合具体情况作出相应决策。
综上所述,不同的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在不同情况下能够提供不同的评价结果。
但是,无论采用何种方法,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是十分必要的。
三种水质评价方法运用于江安河水质分析对比
江安河是成都市的一条重要水道,对于江安河水质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
在江安河水
质分析和评价中,常常会运用到三种水质评价方法,分别是水质综合指数法、水质等级法
和水质污染指数法。
水质综合指数法是一种综合评价水质的方法,通过对多个水质指标进行测定和评估,
然后将其进行综合计算得出一个综合指数,以评估水体的水质状况。
在江安河水质分析中,可以选择常规水质指标,如溶解氧、浊度、pH值、氨氮等指标,并对这些指标进行测定。
然后,通过一定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得出江安河的水质综合指数。
水质综合指数大于80的表示水质良好,60-80之间表示水质一般,小于60的表示水质差。
水质等级法是一种按照水质标准将水质划分为不同等级的方法。
在江安河水质分析中,可以选择适合的水质标准,如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然后将江安河的水质指标与标准进行对比,确定其所属水质等级。
水质等级一般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分别对应着江安
河的水质状况。
1. 水质综合指数法可以通过综合评估多个水质指标,比较直观地得出江安河的水质
状况。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江安河整体水质进行评价,可以对江安河的水质状况有一个整体
的了解。
三种水质评价方法各有其适用场景,在江安河水质分析中,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适合的
水质评价方法,来对江安河的水质状况进行评估和分析。
断面综合水质指数公式
断面综合水质指数(Comprehensive Water Quality Index,CWQI)是用来评价水体综合水质状况的指标。
其计算公式如下:
CWQI = ∑(Wi × Si)
其中,CWQI表示断面综合水质指数,Wi表示第i种污染物的权重,Si表示第i种污染物浓度的标准化数值。
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1. 确定评价指标:根据水质状况和目标,选择合适的污染物作为评价指标,如溶解氧(DO)、化学需氧量(COD)、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总氮(TN)、总磷(TP)等。
2. 确定权重:根据评价指标对水质的重要程度,确定每种污染物的权重Wi,权重可以根据专家意见或者实际需求进行确定。
3. 标准化数值:将每种污染物的浓度转化为标准化数值Si,可以使用线性归一化或者对数变换等方法进行标准化处理。
4. 计算综合指数:根据公式CWQI = ∑(Wi × Si),计算出综合水质指数CWQI的数值。
5. 解释指数结果:根据CWQI的数值范围和标准,对水质进行评价和分类,一般可以将CWQI分为几个等级,如优、良、中、差等。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权重和标准化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
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是一种信息技术,根据水质状况,给出定量的评估指数,表示水
的质量和水的健康状况,并以火柴图的形式表示。
它通常用来展示水体综合风险评估,定
量分析水污染的程度,是现代水质检测的重要组成。
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的建立,主要依据的是水质检测项目及其标准。
水质检测涉及的
项目一般有PH值、盐度、溶解性总固体、高锰酸盐指数(CODMn)、氨氮、总磷、粪大肠
菌群等7项指标,这些项目对水质状况具有高度可检测性,以便性的收集有效的数据。
水质的检测自古以来就被分为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定量指标指的是检测用某种方法
或仪器测量出某种物质及其数量。
而定性指标则指一类物质的存在及其是否稳定以及可能
存在的污染类型,如黄色腐质等。
通过分析这些定量和定性指标,可以准确地判断水质状况,并给出合理的标准指标以表示水质状况。
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把水质状况细微的变化记录下来,并采用火柴图的形式来清晰的
表示水的状况,比如标准黄、差黄、污染严重等级,从而使污染的程度更加清晰的可视化。
着重强调的是,火柴图的形式能够非常容易的使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的数据分析直观易懂,容易被大众理解和接受,因此能够更有效的引导公众正确地参与水资源的保护及健康文明
的生活。
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是现代水质监测的重要指标和工具,它能够从不同层面准确客观
地评估水质,有效评估水体风险,特别是对水质污染有明确的警示性评估标准,降低水质
污染的预期损害,规范污水的处理,积极保护水资源安全。
水质综合污染指数
一、水质综合污染指数的计算
水质综合污染指数是在单项污染指数评价的
基础上计算得到的。考虑到上海地表水污染特点,
在计算水质综合污染指数时通常选择上海市具有
代表性的污染物,包括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
氧量、化学需氧量、氨氮、石油类、挥发酚、总磷
和汞。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必要的污染物参与评
价。
应该注意到,水质综合污染指数的计算与水质
类别标准密切相关,因此综合污染指数的比较只能
在同一类别标准基础上进行。
二、水质污染程度的判别
根据水质综合污染指数来判别污染程度是相
对的,即对应于水体功能要求评判其污染程度。如
II类水体的水质要求明显高于III类、IV类、V类
水体,假如不同类别水体的水质相同,则要求越高
的水体,其对应的污染程度越严重。根据水质综合
污染指数判别水质污染程度必须基于下列条件:
(1)污染程度是对应于相应类别的水质要求的。
(2)污染程度的分级是为了定性反映水质的现状,
水体污染说明该水域原定的功能不能安全、全面地
发挥效应,其功能得不到保证。不同功能水体即使
达到相同的污染程度,其危害和影响也是各不相同
的。
(3)根据水质综合指数的大小可将水体分为合格、
基本合格、污染和重污染四类。当采用上述八项污
染物进行评价时,不同类型水体相对应的综合指数
和水质现状阐述如下:
合格:P≤0.8,各项水质指标基本上能达到相应的
功能标准,即使有个别指标超标,但超标倍数较小
(1倍以内),水体功能可以得到充分发挥,没有
明显的制约因素。
基本合格:0.8
的标准,但这些指标不直接影响到水体功能效应,
水体功能没有受到明显损害,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
某些因素(水质指标)的制约。
污染:1.0
的标准限值,多项指标值已超过相应的标准值,其
水体功能明显受到制约,要充分发挥水体的原有功
能需采取一定的工程性或非工程性措施,水质对应
于其功能已受到污染。
重污染:P>2.0,各项水体指标的总体均值已超过
标准1倍以上,部分指标可能超过标准数倍,水体
功能已受到严重危害,如不采取必要的措施,直接
利用其水体功能可能是危险的。对这类水体必须采
取必要的措施,或改变其功能,或付诸行动开展污
染整治。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
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