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肝脏良性肿瘤
- 格式:ppt
- 大小:250.00 KB
- 文档页数:70
肝脏良性肿瘤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1版)初稿----ae60fa08-6eba-11ec-8b77-7cb59b590d7d肝脏良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1版)作者:周卫平刘连新文浩郑书国随着现代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肝脏良性肿瘤的检出率也大大提高在肝脏良性肿瘤的诊治存在着诊疗意见不统一,诊疗手段不规范的现象,甚至见于同一单位的不同科室之间。
在肝脏一些良性肿瘤中存在过度治疗的现象。
目前还缺乏有关肝脏良性肿瘤诊治的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同时未制定相关的诊治指南,因此有必要制定相应的诊治指南以规范治疗。
1良性肝肿瘤的分类1.1按肿瘤起源分类世界卫生组织对消化系统肿瘤组织学分类进行了4次修订(1978、1994、2000、2021),反映了对消化系统肿瘤包括肝肿瘤认识的提高。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21)消化系统肿瘤组织学分类,源自上皮的肝良性肿瘤有:肝细胞腺瘤,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胆管腺瘤,胆管微囊腺瘤,胆管腺纤维瘤。
起源于上皮的癌前病变包括异常增生结节、胆管内乳头状瘤和胆管粘液性囊性肿瘤。
源自间叶的良性肿瘤有: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海绵状血管瘤,婴儿型血管瘤,炎性假瘤,淋巴管瘤,淋巴管瘤病,间叶错构瘤,孤立性纤维肿瘤。
起源于生殖细胞的良性肿瘤包括畸胎瘤和卵黄囊瘤(内胚层窦瘤)[1]。
1.2按真假肿瘤分类丛文铭按真性、假性肿瘤将肝脏良性占位性病变分为真性肿瘤和瘤样病变。
真性肿瘤有:肝细胞性肿瘤(肝细胞腺瘤、肝腺瘤病),肝内胆管上皮性肿瘤(胆管腺瘤、胆管囊腺瘤、胆管乳头状瘤病、胆管腺纤维瘤),肝脏血管、淋巴管性肿瘤(海绵状血管瘤、婴儿血管内皮瘤、淋巴管瘤和淋巴管瘤病),肝脏肌、纤维、脂肪性肿瘤(平滑肌瘤、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脂肪瘤、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肝脏神经源性肿瘤(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肝脏内分泌肿瘤(嗜铬细胞瘤、肾上腺残余瘤、胃泌素瘤、血管活性肠肽瘤),肝脏杂类肿瘤(良性混合瘤、畸胎瘤、间皮瘤、髓外浆细胞瘤、滤泡性树突细胞瘤、黏液瘤、软骨瘤)。
肝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根据病理特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毛细血管瘤(Capillary hemangioma):最常见的肝血管瘤类型,由毛细血管组成,呈现为小而均一的血管腔。
2. 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hemangioma):由大而扩张的血管腔组成,形成海绵状结构,常见于成年人。
3. 混合型血管瘤(Mixed hemangioma):同时包含毛细血管和海绵状血管组织。
4. 上皮样血管瘤(Epithelioid hemangioma):由上皮样细胞组成的血管瘤,具有较高的血管内皮细胞形态学异常。
5. 其他罕见类型:包括小动脉瘤样血管瘤、混合型上皮样血管瘤、畸胎瘤样血管瘤等。
肝血管瘤的病理分类对于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重要性,但临床上并不需要对不同类型的肝血管瘤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一般情况下,肝血管瘤多为良性病变,无需特殊处理,仅在出现症状或合并其他并发症时才需要进行治疗。
肝脏长肿瘤怎么办通常情况下,早期肝癌是没什么症状的,如果有症状出现就很有可能发展到中晚期了,比较常见的症状有体形消瘦、浑身乏力、经常发热、腹泻、腹胀等症状,我们怀疑自己有肝脏有问题时,应该到医院进相关的检查和治疗,在我们和生活中预防肝病的发生也是很重要的,注意乙肝疫苗,不吃受污染的食物等等都是很重要的。
肝脏良性肿瘤不多见。
来源于上皮的有:肝细胞腺瘤、腺瘤样增生、胆管腺瘤、胆管囊腺瘤、微错构瘤,来自中胚层的有:海绵状血管瘤、幼儿血管内皮细胞瘤。
混合瘤有畸胎瘤等。
先天性肝囊肿也属良性肿瘤。
肝脏的恶性肿瘤主要是原发性肝癌和继发性肝癌。
其他恶性肿瘤如肝肉瘤,恶性血管内皮细胞瘤均少见。
(1)积极抗病毒治疗。
据研究证实,HBV—DNA可以通过整合于肝细胞原癌基因附近,而使该癌基因异常表达,最终导致细胞癌变。
因此,积极抗病毒治疗,防止病毒与肝细胞整合,是预防病情恶性发展的关键。
当然在临床上要根据不同病程阶段适当配合保肝、抗纤维化等对症治疗。
(2)注意伙食调节。
癌症的发生还与人们的饮食习惯有关,具体注意事项可参见“肝病食疗和生活常识”中介绍的饮食防癌知识。
合理的饮食可以消除癌症促发因素,并且防癌食品还有预防癌变作用。
(3)乐观宽畅的心境。
许多肝病患者因病魔缠身,心情忧愁郁闷,这样更不利于病情的好转。
因为长期的忧伤心境,可使人体免疫功能F降,肝、心、肺、胃肠等内脏也会处于机能低下状态。
要引导患者正确对待疾病,积极治疗,安心疗养,泰然处之,不要被病魔所压倒,以乐观向上的心境迎接明天的朝阳。
(4)中药疏肝化淤、健脾益气、抗肿瘤。
许多疏肝活血化淤、软坚散结的中药有防癌和抗癌作用,如鳖甲煎丸、四消丸、开胸顺气丸等。
中药如郁金、莪术、白花蛇舌草、五灵脂、桃仁、乳香、没药等,另个扶正固本的人参、黄芪、白术、四季豆、冬虫夏草、旱莲草、女贞子,理气、散淤、利湿的青皮、厚朴、姜黄、赤芍、薏苡仁、半边莲、半枝莲、猪苓、猫眼草,其他如三七、仙鹤草、蟾蜍、黎芦等也有防癌抗癌作用。
肝脏肿瘤怎样治疗?*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肝脏肿瘤的治疗方法,治疗肝脏肿瘤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肝脏肿瘤应该吃什么药。
*肝脏肿瘤怎么治疗?*一、西医*1、治疗最有效的治疗是手术切除病变,良性或恶性肿瘤均可手术切除,约95%病例的病变可做完整切除。
手术后4~6周肝组织可迅速修复,此时应复查CT及AFP和B超以作为日后复查的基础。
肿瘤相对的对放疗不敏感,联合应用顺铂与多柔比星(阿霉素)对肝母细胞瘤有效,可使不能切除的肿瘤转变为能手术切除的病变,并可清除肺转移灶。
广泛的良性肝肿瘤不能行肝切除者,目前尚无有效疗法。
对侵及左、右肝叶的不能切除的血管瘤患儿,对引起心力衰竭的肝血管瘤如不能切除,可做肝动脉结扎。
目前主张做肝动脉插管栓塞治疗。
*2、预后肝母细胞瘤经手术完整切除,存活率为85%,而肝细胞癌的存活率仅9%~35%。
不完整切除肿瘤的患者常有局部复发而最终死亡。
肝移植的结果也不乐观。
其他原发性肝肿瘤常见的有:海绵状血管瘤及血管内皮细胞瘤两种,前者因肿瘤生长可压迫肝组织使肝细胞变性,肿瘤内有动静脉短路时,可致小儿心力衰竭或因肿瘤破裂出血死亡。
血管内皮细胞瘤可因肿瘤生长慢而无临床症状。
血管内皮细胞瘤属于恶性,病程缓慢,但预后不佳。
广泛的良性肝肿瘤不能行肝切除者,目前尚无有效疗法。
*二、中医1、肝热血瘀型:上腹胀满,疼痛拒按,可触坚硬包块,胸胁窜痛,烦热口干,口苦欲饮,便干溺黄。
或短赤,肤燥无华,舌质淡或暗红,时有齿痕,苔白厚,脉弦数或弦滑有力。
治当清肝解毒,活血化瘀,软坚散结,培土固元。
药用半枝莲、板蓝根、蛇舌草、七叶一枝花、蟾皮粉、蜈蚣、柴胡、白芍、元胡、田三七、丹参、干七、海藻、生牡蛎、夏枯球、白术、晒白参、茯苓、木香、另用人工牛黄引药入肝。
便干结加知母、大黄,痛加威灵仙、五灵脂、蒲黄、徐长卿等,实际就是“华虎内攻汤”加减运用。
2、肝盛脾虚型:表现为上腹包块,胀顶不适,消瘦乏力,倦怠气短,腹胀纳少,食后胀甚,眠差转侧,口干不饮,大便溏数,溺黄短,甚则黄疸,腹水,下肢浮肿,舌质胖,苔白腻,脉弦细。
肝肿瘤B超报告引言肝肿瘤是指在肝脏内部形成的一种疾病,它可以是良性的,也可以是恶性的。
肝肿瘤的早期发现和诊断对于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肝肿瘤B超检查是一种常用的无创检查方法,本文将介绍肝肿瘤B超检查的步骤和解读方法。
步骤1. 准备在进行肝肿瘤B超检查之前,患者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患者应该空腹,至少在检查前六个小时内不进食,以减少肠道气体的干扰。
其次,患者应该穿着宽松的衣物,以方便检查。
2. 检查位置患者需要平躺在检查床上,将上半身稍微向后仰。
检查前应该解除腹部的紧束带或裤腰带,并将上衣掀起至胸部以下。
3. 涂Gel医生或技术人员会在患者的腹部涂抹透明的Gel,这是为了使超声波能够更好地传导,同时也可以减少空气的干扰。
4. 开始检查医生或技术人员会使用B超探头在患者的腹部进行扫描。
他们会在肝脏区域来回移动探头,以获取不同角度的图像。
5. 观察肝脏通过B超检查,可以观察到肝脏的大小、形状和结构。
正常情况下,肝脏应该呈现均匀的回声,并且没有明显的异常结节。
6. 检测肿瘤如果肝脏存在肿瘤,B超图像可以显示肿瘤的位置、大小和形态特征。
恶性肿瘤通常呈现不规则的形状和边界,并且在图像上表现出更高的回声。
7. 评估肿瘤性质通过B超检查,还可以初步评估肿瘤的性质。
良性肿瘤通常具有边界清晰、形态规则的特点,而恶性肿瘤则可能显示出不规则的边界和强烈的血流信号。
8. 检查其他区域除了肝脏外,B超检查还可以观察其他腹部器官,如胆囊和肾脏。
这有助于排除其他可能的病变,并全面评估患者的腹部状况。
结论肝肿瘤B超检查是一种常用的无创检查方法,可以帮助医生早期发现和诊断肝肿瘤。
通过B超检查,可以观察肝脏的结构和肿瘤的特征,并初步评估肿瘤的性质。
然而,B超检查结果仅供参考,最终的诊断还需要结合其他临床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注意:本文仅供参考,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行肝肿瘤B超检查,请咨询专业医生或前往正规医疗机构进行检查。
1.5T磁共振DWI序列扫描鉴别诊断良恶性肝脏肿瘤的临床效果分析引言肝脏肿瘤是临床常见的肝脏疾病之一,其中包括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种类型。
良性肝脏肿瘤通常生长缓慢,并且不会对周围组织造成侵袭;而恶性肝脏肿瘤则具有快速生长和浸润周围组织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
准确鉴别和诊断肝脏肿瘤的良恶性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1.5T磁共振成像技术已经成为肝脏肿瘤的诊断重要手段之一。
DWI(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序列是一种用于检测肿瘤组织的信号强度异常的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良恶性肝脏肿瘤的鉴别诊断中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
本文旨在分析1.5T磁共振DWI序列扫描在鉴别诊断良恶性肝脏肿瘤中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医生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研究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1.5T磁共振DWI序列扫描并进行手术或穿刺确诊的患者资料,共计120例,其中恶性肿瘤60例,良性肿瘤60例。
对所有患者进行临床资料收集,包括性别、年龄、肿瘤类型等信息,并对其进行1.5T磁共振DWI序列扫描图像进行分析。
结果分析通过对120例肝脏肿瘤患者的1.5T磁共振DWI序列扫描图像进行分析,我们发现1.5T 磁共振DWI对于良恶性肝脏肿瘤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敏感性。
对于恶性肿瘤,其DWI图像呈现出高信号,而对于良性肿瘤,则多表现为低信号或等信号。
通过测量肿瘤组织的ADC(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值,发现恶性肿瘤的ADC值明显低于良性肿瘤。
这些结果说明了1.5T磁共振DWI序列扫描在鉴别诊断良恶性肝脏肿瘤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讨论与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1.5T磁共振DWI序列扫描对于鉴别诊断良恶性肝脏肿瘤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其高灵敏度和准确性使其成为一种可靠的肝脏肿瘤诊断手段,特别是在无创伤性、无放射线损伤的情况下,更加适用于临床患者。
肝血管瘤严重吗*导读:肝血管瘤是肝脏的一种良性肿瘤,不需要过于担心,只要平时多加注意,一般不会有危险。
平时不要太过于剧烈运动就好,如果肿瘤过大还是会危及生命的,应该及早去医院检查,以免病情继续发展。
……肝血管瘤其实是肝脏良性肿瘤的一种,主要由于胚胎发育中的血管发育异常引起的。
一般主要指肝海绵状血管瘤,约占所有良性肝脏肿瘤中的40%多。
这个病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男女发病并没明显差异。
只是女性比男性更为多见。
肝血管瘤一般是体检时偶尔会被发现,如果血管瘤的直径少于5cm,并没有明显不适,则无需治疗。
平时只要不要剧烈运动导致血管瘤破裂就可以,定期复查。
但如果直径大于5cm的话,则容易引起血管瘤破裂,那么就会造成腹腔大出血,随时会危及生命。
而且血管瘤继续增大的话也会压迫肠胃,引起腹部不适,导致患者会出现腹胀、腹痛、恶心的症状等,严重时甚至乎导致患者体内的器官发生变形,破坏其功能状态。
血管瘤也会遏制肝脏的正常机能,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健康肝脏赖以需要的先天基础,为肝功能的正常运行埋下了健康隐患。
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代谢器官,对维持人体生命非常重要,肝血管瘤会对肝脏的代谢功能造成损害。
对人体的正常机体都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一旦确诊患有肝血管瘤,必须小心谨慎,定期复查,以免病情恶化。
在日常生活中也要预防肝血管瘤的发生,在饮食上要养成少吃多餐的习惯,戒掉不良的饮食习惯,减轻肝脏的负担,辛辣生冷的食物不要吃,以免加重血管瘤的病情。
平时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一般要保证8小时的睡眠,尽量不要做剧烈运动,如果要运动可以选择散步、有氧体操等适当的运动量。
【相关推荐】:肝血管瘤危害大吗肝血管瘤如何治疗想知道如何预防疾病?疾病的最佳治疗方法?生病了吃什么好?生病了怎么护理吗?。
发现肝脏肿瘤怎么办什么是肝脏肿瘤呢?所谓的肝脏肿瘤主要是指发生于人体肝脏部位的肿瘤病变。
在临床研究中发现,人体肝脏是较为常见的肿瘤好发部位之一,并且对于肝脏肿瘤来说,其良性肿瘤较为少见,多以恶性肿瘤居多。
对于原发性肿瘤来说大部分肿瘤都可发生于肝细胞索、胆管上皮以及血管等组织中,对于具有转移性的肿瘤来说,多为转移性癌,只有极少数为转移性肉瘤。
那么肝脏肿瘤是怎么诱发的呢?总体来讲,当前对原发性肝癌的致病因素还尚未完全了解,但已经通过临床研究证明,与以下因素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下面我们对诱发肝脏肿瘤的因素进行分析:1.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是指一种由多种肝炎病毒所导致的肝脏病变的传染性疾病,该病在临床中的表现主要包含了食欲减退、恶心、上腹部不适以及浑身乏力、肝区疼痛等症状,临床表现较为明显。
而部分患者则可表现出黄疸发热、肝大并伴有肝功能损害等并发症,部分患者表现出慢性化,严重情况下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发展为肝癌。
乙肝就是病毒性肝炎中的一种,且根据相关表现指出,患有乙肝的患者其肝癌的发病率与正常人相比其几率会高出近10倍。
在对患者的长期观察与研究中发现,对于肝癌患者的病情演变大多表现为肝炎、肝硬化、肝癌三部曲。
随着近期临床表现指出,与肝癌有关的病毒性感染主要有乙肝、丙肝等,而其中最为常见的当属乙肝患者最为常见。
2.酒精:通常都会说“喝酒伤肝”,但是这存在一定的误区。
饮酒并不会直接导致患者肝癌的发生,但饮酒在肝癌的病变中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能够加快肝癌患者病情的进展。
临床研究表明,对于长期酗酒的患者进行研究发现,这类患者极易诱发肝脏癌变。
为什么饮酒会对加快肝癌的病变呢?在研究中对此问题做出了详细的解答:原来是因为当酒精进入到人体后,主要通过肝脏对酒精进行分解代谢,但是由于酒精对肝脏细胞会产生一定的毒性,导致肝脏对脂肪酸的分解与代谢造成较大的障碍,从而引起肝脏内脂肪产生沉积,继而形成脂肪肝。
对于大量饮酒的患者来说,饮酒越多,其脂肪肝病情也就越重。
肝血管瘤肝血管瘤是肝脏的良性肿瘤。
以肝海绵状血管瘤最常见。
一般是单发的,多发生在肝右叶;约10%左右为多发,可分布在肝一叶或双侧。
血管瘤在肝脏表现为暗红,蓝紫色囊样隆起。
分叶或结节状,柔软,可压缩,多数与邻近组织分界清楚。
病人一般无自觉症状。
血管瘤形成原因未明。
本症中年女性多见,女性的发病率是男性的6倍。
因本病无明显症状,仅表现为肝内占位性病变,故临床上要注意与肝癌相鉴别。
编辑摘要∙wanghui6438内容全面∙我来点评肝血管瘤肝血管瘤(Hepatic Hemangiomas/Liver hemangioma)是肝脏的良性肿瘤。
大多数属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hemangioma),1863年Virchow首次报告。
该病遍及全世界,尸检中发现率为0.4%-7.4%,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尤以30-45岁居多,男女发病率比例为1:6-10。
发病部位:可见于肝脏任何部位,常位于包膜下,多为单发(约10%为多发),据151例资料统计,右肝叶47.20%,左肝叶36.4%,其它如尾、方、副叶11.2%,两肝叶同时受累5.2%。
单发性66.4%-90%,多发性10%-33.6%。
绝大多数无症状,少数因肿瘤较大而出现肝区不适。
肿瘤直径多小于4cm,但亦可小至数毫米,个别大至30cm者。
如有增大趋势,或者位于肝包膜下,有大出血可能,危及生命,应尽早治疗。
[1]根据纤维组织的多少肝血管瘤可分为以下四型:海绵状血管瘤其切面呈蜂窝状、充满血液、镜检显示大小不等囊状血窦、其内充满红细胞,时有血栓形成,血窦之间有纤维组织隔,纤维隔内见有小血管及小胆管,偶见被压缩之肝细胞索。
纤维隔及血窦内的血栓可见钙化或静脉石。
硬化性血管瘤其血管腔闭合,纤维间隔组织较多呈退行性改变。
血管内皮细胞瘤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活跃,易致恶性变。
肝毛细血管瘤血管腔窄,纤维间隔组织多。
[2]肝血管瘤目前就肝血管瘤的病理发生机制尚不清楚,现有两种不同的认识:其一认为是血管畸形,其增长是由于血窦在血流作用下的扩张,血窦有完整内皮细胞,其下有丰富弹力纤维,中膜层有成纤维细胞及平滑肌细胞,间质中有极丰富和广泛分布的胶原纤维,造成内、中、外膜层界线不清及弹力纤维排列紊乱,胶原纤维可填充血窦腔,内皮细胞不同程度肿胀,甚至半脱落、脱落状;红细胞可大量渗出至间质中,从而证实了肝血管瘤为肝动脉末梢的动脉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