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鼠害综合防治措施
- 格式:pdf
- 大小:144.38 KB
- 文档页数:2
草原鼠害防治工作方案(全文)根据省林业和草原局下发的《省2021年草原鼠害防治实施方案》要求,为有效预防控制鼠害蔓延,维持生态安全,结合县草原鼠害发生情况,特制定县2021年草原鼠害防治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实行预测预报和防治相结合,以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严格控制害鼠种群数量,防止草原鼠害暴发,提高草地综合生产能力,改善草原生态环境,促进草地牧业可持续发展。
二、防治原则为了做好我县草原鼠害防治工作,我们坚持以下原则:一是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分类指导;二是突出重点,强化监测,综合治理,保证防效;三是集中力量,连片防治,统防统治,灭效与环保并重;四是统一管理,分级负责。
统一确定建设内容,统一采购药品和设备,统一进行督促检查,从而使草原鼠害防治工作更加规范,更具示范作用。
三、实施步骤与方法防治区域。
防治重点区域为大沙河林场施业区110公顷,东清林场施业区170.83公顷,,明月林场施业区200.64公顷,福兴林场施业区111.61,,石门林场施业区76.32公顷,五个林场共计669.4公顷。
防治措施。
采用以大面积统一投放不育灭鼠剂为主,我县使用莪术醇不育灭鼠剂,进行一次性饱和投饵,药剂投放量为每公顷1.5公斤,通过控制鼠群繁殖,从而实现鼠害的有效控制。
实施办法。
鼠害统一防治工作由县林业局生态修复科组织实施,负责制定全县草原鼠害防治工作实施方案,组织建立灭鼠示范区,并负责当地草原鼠害统一防治工作的具体实施,保证计划任务按时、保质、保量完成。
、组织实施各防治区域在推进草原鼠害防治工作中,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按照操作程序认真组织实施。
在实施过程中要抓住关键时期和重点环节,细化防治目标和任务,强化督导和指导,落实各项工作措施,把落实工作抓紧抓好。
四、管理与督导成立县林业局草原鼠害防治领导小组:组长由主管副局长担任,副组长由生态修复科科长担任,成员有生态修复科、国有林总场、计划项目科、财务科、林政科及各国有林场。
摘 要:草原在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下,不断发生演替变化,因此只有科学合理利用草原,才能保障草地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
本文主要是通过草原鼠虫害的危害及草原鼠虫害防治措施来论述草原保护的重要性与合理利用技术。
关键词:草原;鼠虫害;防治草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和重要的生态屏障,具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而西藏拥有天然草地0.83亿hm2,占全国草地资源总量的20%,是牧区和半牧区畜牧业发展的重要生产资料,是牧民增收的基础和赖以生存的场所,随着畜牧业迅速发展,对草场的需求不断增加,草原的载畜量不断增长,加上当地农牧民对草原生态系统的管理缺乏科学认识,导致当地的草原出现严重的退化,草原生态系统的平衡被打破,草原沙漠化、爆发鼠虫害是当前草原生态环境面临的严峻现实,因此,防止草原鼠、虫害的发生和蔓延,减轻或消除鼠虫害造成的损失,事关草原生态环境改善和国家生态安全,事关草原畜牧业经济持续发展等方面就有重要作用。
1 草原鼠虫害发生的原因1.1 草原鼠害发生的原因西藏草原畜牧业多是传统的放牧业,靠天吃饭,相当长的时间内由于对草场生产力缺乏科学认识,对草原只供不养,加上农牧民缺乏保护草场地意识,盲目的追求牲畜存栏数,使草场载畜过量。
长期超载放牧导致草原退化,不仅影响草原一些植物的再生能力,使植被生物量减少、群落稀疏矮化、优良牧草减少、劣质草种增生.有研究表明,草原植被覆盖度和高度是鼠类选择栖息地的主要限制因素,当植被达到一定高度时,即不适应鼠类栖息,也就是说草原植被越好,越不利鼠类栖息;草原植被越不好,鼠类活动越猖獗。
1.2 草原虫害成灾原因草原生态环境其承载力是有限的,一是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气温升高、温暖利于虫卵越冬,虫害增加;二是超限度的利用草原,使草原生态环境变劣、草场退化、沙化,不仅让害虫天敌种类和数量剧减,食物链破坏,而且为害虫繁衍和种群扩散创造了更加适宜的环境条件;三是西藏草原面积大,虫害发生面积大,分布广,受资金投入不足的影响,每年防治比例太小,未防治区域巨大的残留虫口基数为次年虫灾暴发留下隐患,导致年年有虫灾。
草原鼠害的严重性及防治对策【摘要】草原鼠害对生态环境和农田的危害不容忽视。
草原鼠害导致草原生态系统失衡,破坏草原植被,影响粮食作物生长,给农民带来经济损失。
了解草原鼠害的传播途径和疫情防控措施,以及有效的防治对策和经验非常重要。
加强草原鼠害防治意识,推动科学防治措施的实施,是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和农田的关键。
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努力,以保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草原鼠害、生态环境、农田、草原生态系统、草原植被、粮食作物、传播途径、疫情防控、防治对策、经验、防治意识、科学防治、实施。
1. 引言1.1 了解草原鼠害对生态环境的危害草原鼠害对生态环境的危害是一个严峻的问题,它会导致草原生态系统失衡,进而影响整个生态环境的稳定。
草原是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是许多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
草原鼠害的出现会对这一生态系统产生严重影响,它们通过啃食植被、携带疾病等方式,破坏了草原生态系统的平衡。
草原鼠害还会造成土壤侵蚀、水土流失等问题,加剧了草原土地的退化。
而草原的退化不仅影响了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繁衍,也影响了人类对草原资源的利用。
了解草原鼠害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对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至关重要。
只有加强对草原鼠害危害的认识,才能更好地保护草原生态环境,保障草原的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1.2 关注草原鼠害对农田的危害草原鼠害对农田的危害是不可忽视的。
草原鼠类主要以农作物和牧草为食,它们在大量繁殖的情况下,会对农田和草原造成严重破坏。
草原鼠类会啃食农作物的嫩芽、茎叶和果实,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
尤其是在农作物生长期间,草原鼠类的肆虐往往使农民的辛勤劳作前功尽弃。
草原鼠类还会在土壤中挖洞,翻动地表造成土地松软,使得农作物的根系松动、稳定性下降,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
在严重的情况下,草原鼠类的大量进食和破坏甚至会导致农田的贫瘠化,使得农民的种植产量急剧下降,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关注草原鼠害对农田的危害至关重要。
只有加强对草原鼠害的预防和控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才能保护农田的安全和稳定,确保粮食作物的正常生长和丰收。
2020年第01期新时期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对草原资源需求量逐渐增加。
为了实现对草原鼠害的科学防治,提高防治工作的技术含量,需要切实有效地研究防治措施。
集合当前的形势变化及草原的应用状况,应重视对草原鼠害防治的研究,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完成好相应的防治工作计划,确保草原鼠害防治有效性。
1鼠类对草原的危害这类鼠会啃食嫩叶、幼苗等,对草原产生一定的危害,会使其质量水平有所下降,影响草原生产活动的开展。
像田鼠、大沙鼠、子午沙鼠等都是草原地上鼠,这些草原地上鼠的增多,加大了对草原的危害,制约了牧草的生长和草原经济的发展。
草原地下鼠会打洞、铺坑、啃食饲草,对草原植被的破坏非常严重,不仅破坏了草原地表土层的完整性,对牧草根系的啃咬也加大牧草植株的死亡率,降低了优质牧草产出率,也影响了草原的可利用性。
加强对地下鼠危害防治措施的研究,也能为草原鼠害防治提供有益参考。
2对草原鼠害的防治措施要做好草原鼠害的防治工作,必须对危害草原的鼠类有比较充分的了解,掌握这些草原鼠的习性、分布区域和出没规律以及对草原缠身危害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治措施,提高对草原鼠害放置的有效性。
(1)结合草原高效生产及科学应用要求,防治地上鼠危害可采用人工投饵的方式。
具体操作是:防治人员可根据草原地上鼠的种类、大小、出没规律和食性特点,选择合适的饵料,控制好投饵宽度,结合草原防治区域实际情况,对投放饵料实现科学控制,以获得高效防治效果。
防治地上鼠危害还可采用空中抛撒方式,对洞口密度高的草原地上鼠防治区域进行有效预防及治理,采用这种方式应注意毒饵籽粒落地均匀度,以保证灭鼠效果最大化。
(2)通过对地上鼠危害区域具体情况的分析,科学制定对草原鼠害的综合防治措施,为了提高队草原鼠害的防治效率,应重视利用机械投饵方式。
在机械投饵的过程中,应控制好行驶速度及喷幅宽度,且需要强化对作业范围的核对意识,避免出现草原鼠害漏防问题。
(3)防治草原地上鼠危害还可应用飞行投饵方式,在飞行投饵之前应对防治区域进行勘察分析,制定好作业计划,科学设定航向、航距等要素,确保飞行投饵的防治效果,最大限度地降低地上鼠危害发生的概率。
西藏天然草原鼠害发生现状及防控措施西藏天然草原是我国宝贵的自然资源之一,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大量的关注和保护。
然而,近年来,西藏天然草原的鼠害问题逐渐严重起来。
鼠害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威胁,对牧民们的农业生产和生活造成了巨大损失。
及时采取防控措施成为保护西藏天然草原的当务之急。
一、西藏天然草原鼠害发生现状1. 鼠害种类西藏天然草原主要存在两种鼠害,分别是草地害鼠和田间鼠害。
草地害鼠主要包括飞蝗、草原鼠以及地穴鼠等。
而田间鼠害主要指野生鼠类带来的农田蚁鼠害。
2. 鼠害规模近年来,西藏天然草原鼠害规模逐渐扩大,对当地的农田、牧场等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大量的农作物和草原植被被破坏,导致牧民们的收入减少,生活质量下降。
3. 鼠害原因鼠害的发生与多方面因素密不可分。
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恶化使得鼠类繁殖环境得到了提供。
人类活动以及无序的开发利用也为鼠害提供了条件。
二、西藏天然草原鼠害的危害1. 生态破坏鼠害对西藏天然草原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大量的植被被破坏,导致植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受到威胁。
2. 经济损失鼠害直接影响了牧民们的农田和畜牧业生产。
大量的作物和草地被破坏,导致牧民们的收入减少,生活质量下降。
三、西藏天然草原鼠害的防控措施1. 早期预警建立鼠害早期预警体系非常重要。
通过监测鼠类数量、活动范围以及饮食习性等方面的信息,可以提前预知鼠害的发生。
2. 森林防火草原鼠类多是以草地作为食物和住所,而草地往往是由森林环绕的。
加强森林防火,有效控制森林火灾,也是防治草原鼠害的重要手段之一。
3. 生态保护加强对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
通过合理调控牧畜数量,保持草场的平衡,减少鼠类栖息地的形成。
4. 科学防治推广科学的鼠害防治技术和方法。
通过捕鼠器、网络电子设备等方式,监测鼠类数量,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也要加强对农作物和粮库的管理,避免鼠类造成的破坏。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西藏天然草原鼠害问题的写手,我深刻地认识到了鼠害对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的危害。
目前,全球“鼠口”大爆炸,总数已超过300亿只,是人口总数的55倍。
每公顷发生鼠害的农田,一般要损失粮食1500公斤,全球每年被老鼠吃掉的粮食足可以养活两亿人口。
我国人口12亿,老鼠数量将近40亿只。
据世界粮农组织统汁,以一只老鼠一年吃掉9公斤粮食汁,每年给我国造成的粮食损失约200亿公斤。
1.1黑唇鼠兔、高原鼢鼠对植被的破坏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所(2004)估算青藏高原草原因鼠害损失鲜草达300亿kg/年,相当于减少了2000万只藏系绵羊的载畜量。
鼠类不仅消耗大量牧草,而且密集的鼠洞破坏了原有土壤结构和草原植被,导致水土流失和小气候条件恶化。
使得牧业生产和珍稀动植物赖以生存的植被大面积退化。
2000年对甘南州调查发现,这个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水系源牧业地区,约1/3草场无法放牧。
其中仅黄河首曲玛曲段干流两岸草地导致沙化的面积就达4万多km2。
这里高原鼢鼠的平均密度达到45~60只/hm2。
草地植被覆盖度由以往的90%~95%下降至70%,野生动物大量迁移、消失,生物多样性显著下降。
在黄河源头玛多县80多公里长的鼠害地段遍布鼠洞,使草场变成了“黑土滩”;其退化面积已达20万hm2,失去放牧价值。
2005年中国科学院考察时记录到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黑唇鼠兔鼠洞密度达到25个/hm2,草原变成了大面积“鼠荒地”,植被退化严重。
保护区内藏羚羊(Pantholops hodgsoni)、藏原羚(Procapra picticaudata)、野牦牛(Bos grunniens)、藏野驴(Equuskiang)等野生动物在核心区域面临着几乎无草可食的困境[2]。
雅鲁藏布江中游包括其支流年楚河、拉萨谷地、唐古拉山、巴颜喀拉山、羌搪地区、阿里地区以及环青海湖等在短时期内实现生态修复仍是十分艰巨的任务。
如平均海拔4200 m以上的四川省甘孜州石渠县,黑唇鼠兔造成的鼠害面积达到143.13 万hm2,占全县草地总面积的2/3以上。
草原鼠害主要防治方法探究摘要:草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具有调节气候、保持水土等作用,也是畜牧业发展的基础保障,在我国草原地区鼠害防治是主要工作,鼠害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导致草原生态系统失衡,并且给农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需要针对鼠害类型合理选择防治方法,并且完善防治措施。
基于此,本文从草原鼠害的危害入手,讨论草原鼠害主要防治技术,最后提出草原鼠害治理主要措施,希望对草原鼠害治理带来参考。
关键词:草原;鼠害;防治方法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信息,2021年全国草原有害生物危害7.77亿亩,其中草原鼠害危害面积达到5.64亿亩,呈现多点散发、整体危害加重的特点。
鼠害对我国的农业发展带来巨大危害,而草原丰富的牧草资源为老鼠繁衍提供了良好环境,并且草原鼠类繁殖能力强,形成大规模鼠害后防控的难度加大,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需要切实做好草原鼠害的防治工作,以下进行相关分析。
一、草原鼠害的危害(一)影响畜牧业健康发展黄兔尾鼠、达乌尔黄鼠、黑唇鼠兔、布氏田鼠、草原鼢鼠在草原牧区十分活跃,并且将牧草和粮食作为食物,草原鼠害会导致牧草质量下降,甚至出现牧草连片死亡,进一步造成草原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影响草原牧业的发展[1]。
(二)破坏生态环境通过分析草原鼠类生活习性可以发现,老鼠喜欢群居穴居,该情况下经常在草场建造洞穴,所翻出的土壤转移到地表会覆盖牧草,由此破坏草皮和地表土层,甚至导致地面塌陷、水土流失、土壤沙化,最终造成牧区生态失衡。
(三)威胁人类健康草原鼠害泛滥不仅会影响牧草质量,还会威胁人们健康,主要在于老鼠大范围活动期间会携带大量病菌,而一些疾病会将人类作为宿主,进而传播疾病。
现有研究发现鼠害可传播超过100种疾病,并且可导致人员患病、死伤。
二、草原鼠害主要防治技术(一)物理防治在草原鼠害防治过程中,物理防治是一种有效的措施,需要科学选择捕鼠器具来捕杀老鼠,其中地箭和弓形箭主要用于地下鼠害防治,捕鼠笼和捕鼠夹主要防治地面上的老鼠,比如将带有诱饵的弓形夹放置在通道口30厘米外,控制好开口处的朝向。
B i n g h a i f a n g z h i草原鼠虫发生的危害及治理买买提·热合曼一、草原鼠虫发生的危害近些年,新疆库车市的草原生态环境逐步恶化,由于不合理的放牧,不合理的开发,使得草场的生产能力逐渐退化,各种鼠虫的发生率呈现逐渐升高趋势。
按照相关部门的调查结果显示,2019年该地区的鼠害危害总面积超过了16万亩以上,严重危害面积超过了10万亩,虽然与近几年的危害面积相比,危害的程度呈现逐渐下降趋势,但是草原损害的防控刻不容缓。
此外该地区草场的虫害危害更为严重,2019年虫害危害面积超过了50万亩以上,严重危害面积更是超过了36万亩。
在现有的草原害虫当中,危害最为严重的是蝗虫。
目前草原鼠虫害主要集中在人工草地和区域当中的天然草场当中,当鼠虫害发生之后,不仅会严重影响到草场的土壤结构,造成地表的植被大量死亡,抑制植物的生长发育,同时还会引发草场严重退化,草畜问题日益突出,会对整个地区的畜牧养殖产业造成严重影响。
二、草原鼠虫治理存在的困境现阶段在草原鼠虫治理过程中还面临着不少突出问题,需要我们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和改进,以此来制定更加完善的鼠虫害治理方案。
1、草原鼠虫预警监测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现阶段,由于草原鼠虫的危害面积较为广泛,地区预警监测体系还不是很完善,再加上监测手段不先进,影响到草原损害的有效监测。
由于整个监测体系不完善,造成最终的灾害监测实效性相对较差。
由于预警监测体系的相关资金投入不足,使得整个监测工作的开展受到了很大影响,最终使得监测质量较差,所获得的各项数据缺乏准确性、连续性,数据缺乏代表性,不能够达到有效的防治效果。
2、草原鼠虫的治理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当前的草原鼠虫治理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鼠虫危害面积较大,危害较为分散,防治经费投入有限的问题,使得各种先进的防治手段无法正常的开展,各种先进的器械设备也不能够应用到草原生产当中,需要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提高支支持力度。
B i n g h a i f a n g z h i一、草原鼠害的影响1、草原退化,载畜量下降在草原鼠害严重的地方,会造成草原退化。
这是由于草原的鼠类,一般都是穴居动物,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会对草场的建设产生不利影响。
在生长过程中,需要不断挖掘洞穴,这样的挖掘活动,就会严重破坏牧草的根部,从而形成草场退化。
在这些区域,所生长的植被,几乎都被破坏掉,有些地方甚至寸草不生。
所以就无法提供充足的牧草,阻碍了放牧活动。
另外,由于鼠害的破坏,草原上的牧草的数量,在大规模减少,而且生产力也在不断下降,不仅牧草资源不足,鼠害还会与家畜,来争抢牧草。
导致草原上的载畜量不断下降,为草原以及牧民们,在各个方面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据相关调查发现,全国范围内的草原每年因为鼠害所损失的鲜草,高达122.4亿kg 。
2、水土流失,破坏生态在草原沙化、水土流失等问题上,鼠害是最主要的因素。
这些问题,严重的影响畜牧业的发展,以及草原的生态环境建设。
鼠类的繁殖速度非常快,周期短,数量多,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鼠害的蔓延。
鼠群在数量上的不断增加,就需要大量的草根作为食物,由于草原鼠的生活习性,在他们在挖根、打洞的日常活动中,不断将土翻到地面上,形成小土丘,就会覆盖植被,破坏地表草皮。
严重时,就会导致地面坍塌,出现水土流失的问题。
这样长此以往,就会严重恶化生态环境,有些地方甚至会成为次生裸地。
3、传播疾病,危害人畜健康对于一般的鼠害来说,他们的身上会携带大量的细菌和病原体,而且都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可以传染给人、家畜,威胁人畜健康。
有研究表明,目前草原鼠害可以传染给人类的疾病,达到160种之多,其中包括鼠疫、热出血等等。
二、草原鼠害的防治措施1、物理防治措施通过物理性的手段,来对草原鼠害进行有效控制,主要就是对外部环境进行改善,针对草原区域内的鼠洞,以及鼠类的生长条件方面入手。
首先,可以运用一些有效手段,对草原里的灌木丛、杂草进行清理,破坏鼠类适宜的生长环境,从根本上降低鼠类的数量。
甘南草原鼢鼠的防治措施分析甘南草原是一个草原资源丰富的地区,但是鼢鼠的滋生和繁殖却让当地的农民和环境遭受了很大的损失。
因此,采取合理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甘南草原的发展和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会介绍甘南草原鼢鼠的防治措施并进行分析。
首先,物理防治措施是目前甘南草原防治鼢鼠主要的方式之一。
在农业生产方面,农民可以利用围栏、障碍、沟渠等措施防范鼢鼠的入侵。
在甘南草原,农民们会在田地的四周挖掘深度达到一米的沟渠,并且将一个个的沟渠连接起来形成一条完整的防鼠护坎。
这些沟渠可以起到一定的屏障作用,防止鼢鼠穿越进入农田,从而减少农田损失的发生。
此外,农民还会在田间搭建一些鼠害专用的滚轮、倒鼠夹、捕鼠笼等工具来捕杀鼢鼠。
这种方式虽然比较原始,但是效果也是非常显著的。
其次,化学防治措施同样也是防治鼢鼠的一种重要方式。
在化学防治方面,农民会利用灭鼠剂等化学物质对鼢鼠进行灭杀。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方式不仅污染环境,对人身健康也会造成威胁,因此应该谨慎使用,并且要严格按照标准使用灭鼠剂。
同时,应该在使用灭鼠剂的同时注重环保,及时处理药物残留和废弃物,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最后,人工防治措施也是甘南草原防治鼢鼠的一种有效方式。
人工防治即以人工管理和干预为手段,通过调节农业生产和自然环境来达到防止鼢鼠滋生和繁殖的目的。
在人工防治措施中,农民可以通过选址选择生态适宜区域进行农业生产,减少不利于鼢鼠滋生的条件。
此外,还可以进行农业结构调整,推广耕地轮作制度,适时更换作物种类等方式保持农业生态平衡,达到防止鼢鼠发生的效果。
综上所述,甘南草原鼢鼠的防治措施有很多,但是不同防治措施有其优劣之处。
物理防治虽然安全可靠,但是构造成本比较高;化学防治效果明显,但是环境污染问题不能忽视;人工防治成本相对较低,且防治效果显著,推广的范围也比较广。
因此,在进行防治措施的选择时,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配套措施和成本效益,采取最合适的措施才能取得最好的防治效果。
X u m u s h o u y i草原生态建设中的鼠害治理技术马福鼠害对草原生态平衡产生严重的破坏,造成部分物种的消失,对地面产生的破坏较大,逐渐荒漠化,降低了草原质量,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具有巨大影响。
近些年,草原发生鼠害的几率逐渐呈现出上升的态势,需要我国对草原生态建设中鼠害治理技术进行探讨,提升草原整体质量,促进当地经济更好的建设发展。
一、鼠害治理技术在草原生态建设中作用分析首先,草原产生鼠害就会对整个草原生态系统造成巨大的影响,对其的安全可持续性造成一定的威胁。
草地遭受鼠害会逐渐削弱载畜能力,减少草原实际面积,生长出有毒杂草对整个草原的数量和质量造成严重影响,降低草原生产和畜牧养殖能力,甚至造成草原的荒漠化。
因此,探讨鼠害治理技术有效的维护草原生态平衡,增强生产和养殖能力,提升牧草的质量和数量,促进相关产业稳定健康发展。
然后,做好鼠害治理有效防止土地荒漠化,鼠类生长环境变化就会转变组成结构,同时具有不同的饮食习惯,对草原内的植被进行不同程度的破坏,造成草原逐渐荒漠化和沙漠化。
鼠类对草料的根部和土壤进行损坏,无法对土壤的养分和水分进行有效的保障,土壤逐渐沙漠化,对草原生态建设造成严重影响。
最后,采用科学合理的鼠害治理技术能够有效的维护草场生态平衡,防止草原水土流失,更好的进行草原生态建设。
二、草原生态建设中鼠害治理技术分析1、加强鼠害治理重视程度、调整草场和鼠害关系部分鼠害严重的区域,相关管理部门需要加强各项工作的协调配合,对鼠害治理工作进行高度重视,充分集中各方的力量,最大限度的降低鼠害对草原的影响,将鼠害预防和救治进行有效的结合,减少破坏的程度。
另外,草原生态建设中进行灭鼠活动需要采用对人和家畜和草原上其他物种没有伤害的药剂,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指导操作。
部分鼠害不严重的区域可以采用有效的手段进行鼠类数量的检测,有效的预防和消灭有害鼠类,防止鼠害大面积的发生,可以不用采用紧急处理方案。
郭赛贾毛(青海省果洛州甘德县林业和草原站,青海果洛,814199)摘 要:草原是放牧地区的主要牧草来源,在保证动物健康生长发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逐渐加大,牧区的畜牧养殖业不断发展,养殖规模逐渐扩大,已经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健康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当前,草原鼠害已经成为威胁草原生态系统的重要影响因素,做好草原鼠害的针对性防范工作对保证草场的生产能力和适应能力有着很大的帮助。
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探讨了草原鼠害防治技术要点,希望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草原;鼠害;防治技术中图分类号:S4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494(2023)09-0121-02由于草场独特的生态系统十分适合鼠类的繁殖,一旦鼠类群落增加,将会对草地的生产能力造成严重危害,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导致草原生态系统逐渐恶化,生产能力逐渐降低,对推动草食畜牧养殖业的高质量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对此,需要将关注重点放在草原鼠害治理方面,构建完善的防治技术方案,确保草原鼠害防治工作能够向着高质量方向发展。
1 草原鼠害的发生原因与危害1.1 草原鼠害的发生原因草原鼠害发生的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生态系统失衡因素、物候中间关系因素、外来入侵物种因素等可以相互交织,共同导致鼠类数量大量增加和鼠害的发生。
第一,自然因素。
适宜的气候(如温暖湿润)有利于鼠类的繁殖和扩散。
某些植被类型(如多年生高草)提供了鼠类丰富的食物和栖息地。
土壤质地和水分状况可能影响鼠类的栖息地选择和食物供给。
第二,人为因素。
过度放牧会导致草原植被退化,失去有效控制鼠类数量的功能。
不恰当的农药使用也会影响鼠类的天敌,并降低鼠类的生态调节作用。
不规范的草原利用破坏了草原生态系统,导致生态失衡,鼠类大量繁殖。
第三,生态系统失衡因素。
当草原地区的天敌数量减少时,鼠类的天敌压力减小,助长了鼠害的发生。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降低了对鼠类数量调控的综合效应,增加了鼠类种群暴增的可能性。
草原鼠害预防及防治方法害鼠的种群数量变动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掌握其生物学特性及活动规律,通过对其影响因子的控制,影响其数量,进行预防和治理。
一、做好预测预报鼠类种群数量预测预报包括发生期预测、发生量预测和发生程度三方面内容。
牧草返青前是草原鼠害防治的关键时期,要根据鼠情积极调配防治所需人力和机械,保证药剂供应,抓住有利时期,完成春季防治工作,并根据春季防治情况,提前做好秋季防治各项准备。
调查害鼠天敌的分布及数量,春季调查样方不少于25个。
调查当地蛇类、鹰、狐狸等的数量年度消长情况,了解当地植被、农田水利建设情况,观察冬季低温、积雪、雨季迟早、降水强度、春秋季冷空气活动、洪涝、淹水、冻土、旱灾等气象因子调查结果。
二、突出防治重点草原鼠害防治方法有很多种,概括国内外鼠害防治方法,可分为四大类: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和生态方法。
要根据草原鼠害发生情况,结合当地草原技术的监测预报信息,适时采取防治技术措施。
1.地上害鼠地上害鼠的数量与植被密度有重要关系,在茂密的草场上一般害鼠不多,在低矮、稀疏的草场上害鼠则较多。
伊旗境内草原属于半干旱荒漠化草原,植被稀疏,可采用生态灭鼠、生物灭鼠、药物控制等方法。
据我旗鼠害分布特点及活动规律,采取生态灭鼠和药物控制灭鼠2种方法。
生态灭鼠是合理利用草原,恢复已退化的草原生态功能,利用食物链进行控制。
狐狸控制鼠害时,野化狐狸控制区域要避免人为侵害,保持狐狸的生存、繁殖和控鼠能力,促进生态系统自我修复。
生物灭鼠的主要内容包括保护天敌和微生物灭鼠等内容。
天敌是捕食害鼠的动物或鸟类,适当的采取措施对天敌进行保护,在控制害鼠数量方面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如果有较多的天敌害鼠就不会猖獗,从而不会引起大面积鼠害,只是保持一定数量进行繁殖,维持生态平衡。
但是迄今为止,利用天敌灭鼠的尝试并没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保护好草原、建设好草原是防治害鼠的最根本措施,而且适用时间长,对各方面都没有危害。
浅谈草原生态建设防治虫鼠害的重要性及对策草原是一种特殊的自然景观,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草原生态建设防治虫鼠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策也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就此进行一番探讨。
草原生态建设防治虫鼠害的重要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牧区,拥有广阔的牧草资源。
虫鼠害是影响牧草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如果不及时对其进行防治,将导致牧草减产甚至绝收,进而威胁到牧民的生计。
虫鼠害不仅会对牧草产量造成损失,还会对牧草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虫害和鼠害的严重程度直接影响着牧草的食用价值和营养价值,对草原动物的健康和生长发育也有一定的影响。
虫鼠害还会破坏草原生态平衡,使得生态系统无法正常运转。
草原生态建设中的防治虫鼠害工作势在必行。
接下来,我们谈谈草原生态建设防治虫鼠害的对策。
要加强对虫鼠的监测和预警工作。
通过科学合理的监测手段,及时获取虫鼠种群数量和传播范围等信息,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加强宣传和培训,提高草原牧民的虫鼠防治意识和技能。
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结合人工和自然因素进行综合防治。
在虫害较为严重的区域,可以采用化学药剂进行喷洒或者放置粘虫板等虫鼠诱杀器具。
发展生物防治也是一个重要的方向。
引进天敌、控制虫害种群数量的必须平衡草食性动物种群数量,防止其对牧草资源的过度损耗。
草原生态建设还需要加强草地管理和保护工作。
对于已经受到虫害和鼠害的草地,需要进行适时的割损和复壮,促进草地的自我恢复能力。
加强对牧区生态环境的保护,防止过度放牧和大规模围封,通过合理的草原管理措施,维护草地的可持续利用。
草原生态建设防治虫鼠害对于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和发展草原畜牧业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加强对虫鼠害的监测和预警,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加强草地管理和保护工作,才能保持草原的生态平衡,促进牧草的生产和生态效益的兼顾。
这是对草原资源的最好保护和利用方式,也可以有效提高牧区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浅谈草原生态建设防治虫鼠害的重要性及对策草原生态环境的建设对于防治虫鼠害有着重要的作用。
草原作为自然生态系统的一部分,生态平衡的破坏会导致虫鼠大量繁殖,对草原植被和农作物造成严重危害,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加强草原生态建设,防治虫鼠害已成为当前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生产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草原生态建设的重要性1、维护生物多样性草原生态建设有利于恢复和保护物种多样性,维护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至关重要。
通过植被的恢复和保护,可以提供更多栖息地,促进草原植物和动物的繁衍生息,降低虫鼠大量繁殖的可能性。
2、调节气候草原植被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有利于调节气候。
合理的草原生态建设可以改善大气环境,降低空气污染,为虫鼠提供的生存环境提供压力,从而有效地控制虫鼠害。
3、保护水源草原生态建设可以保护地下水源和水土流失,改善土壤的保持能力,减少水源的污染。
这有助于维持草原生态系统的健康,并对虫鼠的生存环境产生一定的限制作用。
二、防治虫鼠害的对策1、加强生态保护,促进自然调节通过加强草原生态保护,促进自然调节,维护生物多样性,建立健康的生态系统,提高草原自然环境的抵抗力,减少虫鼠滋生的可能性。
特别是加强对天敌昆虫的保护,逐步建立起天敌证数量和品种完整的生态系统,利用生态调节来控制虫鼠害的发生。
2、合理利用农业生产方式在草原农业生产中,合理利用农业生产方式,采取科学的耕作措施和农业灭虫技术,控制虫鼠的滋生。
采取旋转耕作,合理施肥,控制农药使用量,有选择性地使用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减少对草原环境的污染,降低农业对虫鼠滋生的影响。
3、加强生态监测和预警加强对草原生态环境的监测和预警工作,及时发现虫鼠滋生的可能性,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建立完善的草原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进行全方位的监测和预警工作,提高对虫鼠害的控制能力。
4、加强宣传教育,培养社会公众意识加强对社会公众的宣传教育,培养大家对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和虫鼠害防治的意识。
甘南草原鼢鼠的防治措施分析【摘要】甘南草原鼢鼠是一种常见的害虫,对农业和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危害性。
本文通过对甘南草原鼢鼠的生态习性和危害性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建议。
在防治方面,本文主要探讨了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两种方法。
生物防治措施包括引入天敌和天敌的培育,有效地控制甘南草原鼢鼠的数量。
化学防治措施则是通过使用化学药剂来灭杀甘南草原鼢鼠,从而减少其对农作物和草原的危害。
综合分析可知,针对甘南草原鼢鼠的防治,需要综合多种手段,有效地减少其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通过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控制甘南草原鼢鼠的数量,保护农业生产及草原生态环境的稳定性。
【关键词】甘南草原鼢鼠、生态习性、危害性、防治措施、生物防治、化学防治、总结1. 引言1.1 背景介绍甘南草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是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草原生态系统之一。
在这片美丽的草原上,生活着丰富的野生动物,其中甘南草原鼢鼠是当地一种常见的啮齿动物。
甘南草原鼢鼠是一种体形较小、生活在地下洞穴中的鼠类动物,以植物为食,繁殖能力强,数量繁殖迅速。
甘南草原鼢鼠也给当地的农林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危害。
据统计,甘南草原鼢鼠每年对当地农作物和草原植被造成了数以万计的损失,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
为了有效防治甘南草原鼢鼠的危害,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对甘南草原鼢鼠的生态习性、危害性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建议,包括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措施,以期为相关部门和农民提供参考,有效应对甘南草原鼢鼠带来的危害。
2. 正文2.1 甘南草原鼢鼠的生态习性分析甘南草原鼢鼠,是甘肃省特有的一种鼠类动物,主要分布在甘南地区的草原地带。
它们喜欢生活在湿润的环境中,常出没于草地、田间和河边等地方。
甘南草原鼢鼠是杂食性动物,以植物和昆虫为食,繁殖能力强,每年可繁殖数次,种群数量相对较大。
甘南草原鼢鼠的生态习性对其防治具有重要影响。
由于其繁殖能力强,种群数量增长迅速,容易导致对当地作物的破坏。
甘肃草原鼠害防治技术哎呀,说起甘肃草原上的鼠害防治,这事儿可真是让人头疼。
你知道吗,那些小东西,别看它们个头不大,但破坏力可不小。
它们在草原上打洞,把好好的草地搞得千疮百孔的,看着就让人心疼。
记得去年夏天,我去甘肃的一个小镇,那儿的草原可真是美啊,绿油油的一片,风吹草低见牛羊。
但是,走近一看,你会发现草地上到处都是小洞,那就是那些老鼠的“杰作”。
我听说,这些老鼠不仅破坏草地,还偷吃牧民的粮食,真是让人又气又恨。
不过,当地的人也不是吃素的,他们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来对付这些小家伙。
我亲眼见到了一种挺有意思的防治技术,就是用一种特制的捕鼠器。
这个捕鼠器看起来挺简单的,就是一个小盒子,但是里面机关重重。
我看着他们操作,先是在盒子里放点诱饵,比如玉米粒或者花生,然后把盒子放在老鼠经常出没的地方。
你别说,这招还真管用。
那些老鼠一闻到食物的香味,就忍不住往里钻。
但是,一旦它们进去了,就别想再出来了。
因为那个盒子设计得很巧妙,有个小门,老鼠进去的时候门是开着的,但一旦它们进去,门就会自动关上,把它们困在里面。
我看着那些被捉住的老鼠,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觉。
一方面,我为草原上的生态平衡感到高兴,这些小家伙终于有人治了。
另一方面,看着那些被困在盒子里的老鼠,又觉得它们也挺可怜的。
不过,这还不是全部。
当地人还告诉我,他们还会定期清理这些捕鼠器,把捉到的老鼠妥善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他们还会检查草地,看看有没有新的鼠洞,如果有,就会用土填上,防止老鼠再次打洞。
这种防治技术虽然简单,但是效果不错,而且对环境的影响也小。
我看着那些忙碌的牧民,他们虽然辛苦,但是脸上都带着笑容。
他们知道,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让这片草原恢复往日的生机。
最后,当我离开那个小镇的时候,我回头望了望那片草原,心里默默地希望,那些小家伙能够和人类和平共处,不要再破坏这片美丽的土地了。
毕竟,我们和它们都是这片大地的孩子,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