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五原物联网设施农业方案_谢中业
- 格式:doc
- 大小:888.50 KB
- 文档页数:19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种植类设施农业发展(2021—2025年)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11.03•【字号】•【施行日期】2021.11.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种植业正文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种植类设施农业发展(2021—2025年)的实施意见各旗、县、区人民政府,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各有关企业、事业单位:为大力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加快推进我市现代农业健康发展,促进首府城乡一体化,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社会稳定,现就加快推进我市种植类设施农业发展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生态优先、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和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科技、人才、质量、品牌支撑体系,提高首府以蔬菜为主的“菜篮子”产品生产供应水平,打造全区设施农业绿色发展样板,助力首府乡村振兴。
二、基本原则(一)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遵照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生态优先、绿色高质量发展为总要求,大力推进设施农业“四控”行动,着力提高土地、水资源等使用效率和化肥、农药等的利用效率,实现全市设施农业绿色发展。
(二)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加大政府在设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力度,调动设施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障设施农业农产品价格总体保持合理水平。
(三)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依据各地区资源条件和生产基础,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布局设施农业。
稳步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实现规模效益。
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积极构建生产经营主体间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民稳步增收。
(四)坚持创新引领、融合发展。
依托首府科技优势,引进示范推广设施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着力提高设施农业标准化、产业化发展水平,加强冷链物流、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
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设施农业发展的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巴彦淖尔市政府•【公布日期】2011.03.10•【字号】巴政字[2011]36号•【施行日期】2011.03.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设施农业发展的意见的通知(巴政字〔2011〕36号)各旗县区人民政府,农垦局,市直有关部门:现将《关于加快设施农业发展的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地实际,精心组织,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二〇一一年三月十日关于加快设施农业发展的意见为进一步加快我市设施农业发展步伐,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动我市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按照市委、政府关于推进设施农业发展的总体要求,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原则㈠指导思想设施农业是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环境技术,整合土地、资金、技术、人力等要素,有效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的集约型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
设施农业不但能够规避自然灾害,吸纳农村劳动力,拓展农业发展空间,还有利于优化产品上市时间,确保农产品稳定、安全、有效供给,具有高投入、高产出、高回报的特点,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最现实、最有效的途径。
加快设施农业发展,不仅事关农业转型升级,而且事关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现代农业建设。
要充分认识发展设施农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转变农业生产方式的有效措施和现实选择,着力加快设施农业建设,推动我市设施农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我市设施农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加快发展日光节能温室和大棚相结合、以日光节能温室为重点的设施农业,形成生产装备设施化、生产基地规模化、产品质量标准化、产业链接市场化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
㈡发展原则1、坚持统一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
在全市设施农业发展规划的统领下,各旗县区要根据各地的资源特点、传统优势和产品特色,确定设施农业发展总体规模和布局,制定年度发展计划,明确阶段性发展要求,有计划、有步骤抓好落实。
物联网在设施园艺解决方案农业物联网在设施园艺的智能种植技术和解决方案农业物联网在设施园艺中的应用和方案设施园艺是我国农业领域一个重要的方面。
蔬菜、花卉、果品是人民生活不可或缺的农产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设施园艺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产品的附加值也不断提高,经济效益显著;其内容涵盖了建筑、材料、机械、自动控制、品种、栽培、管理等多种学科和多种系统,因而科技含量高,所以设施园艺的发达程度,往往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在耕地资源、水资源和农业能源相对短缺的条件下,要想保证食品安全,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发展设施园艺,实行农业高度集约化经营,应是我国农业发展道路的战略性选择之一。
同时发展有中国特色的设施园艺是我国农业的战略性任务。
1 关于设施农业和设施园艺业的概念解析设施农业是指通过采用现代化农业工程和机械技术,改变自然环境,为动、植物生产提供相对可控制甚至最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水肥和气候等环境条件,而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对自然环境的依赖进行有效生产的农业。
它是一种集约化程度较高的现代农业,由环境设施和技术设施相配套,具有高投入、高技术含量、高品质、高产量、高效益等特点,是最有活力的农业新产业。
2设施园艺的特点设施农业研究的主体对象主要是温室,学术上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温室有各种分类方法,但生产中通用的温室分类还是按照其使用性能来区分,同种类型中不同的变型按覆盖材料的不同来区分。
目前国内常用的温室类型主要有塑料大棚(禽中小拱棚)、日光温室和连栋温室。
2.1.1塑料大棚是指以塑料薄膜作为透光覆盖材料的单栋拱棚,一般跨度在6.0-12.0m。
脊高2.4-3.5m,长度30-100m以上。
它主要在我国南方地区使用,功能是冬季保温,夏季遮用、防雨;在北方地区使用的主要是起春提早、秋延后作用。
一般比露地生产可提早或延后一个月左右。
由于其保温性能较差,在北方地区一般不用它做越冬生产。
农业物联网智慧种植管理方案第一章:引言 (3)1.1 项目背景 (3)1.2 目标意义 (3)1.3 技术概述 (3)第二章:农业物联网智慧种植系统设计 (4)2.1 系统架构设计 (4)2.2 数据采集与传输 (4)2.2.1 数据采集 (4)2.2.2 数据传输 (5)2.3 数据处理与分析 (5)2.3.1 数据预处理 (5)2.3.2 数据存储 (5)2.3.3 数据分析 (5)第三章:智慧种植环境监测 (6)3.1 土壤环境监测 (6)3.1.1 监测内容 (6)3.1.2 监测方法 (6)3.1.3 数据处理与分析 (6)3.2 气象环境监测 (6)3.2.1 监测内容 (6)3.2.2 监测方法 (7)3.2.3 数据处理与分析 (7)3.3 水分环境监测 (7)3.3.1 监测内容 (7)3.3.2 监测方法 (7)3.3.3 数据处理与分析 (7)第四章:智能灌溉系统 (7)4.1 灌溉策略制定 (7)4.2 灌溉设备选型 (8)4.3 灌溉系统实施 (8)第五章:病虫害监测与防治 (8)5.1 病虫害识别技术 (8)5.1.1 图像识别技术 (8)5.1.2 光谱识别技术 (8)5.1.3 气象因子监测 (8)5.2 病虫害防治策略 (8)5.2.1 生物防治 (8)5.2.2 化学防治 (9)5.2.3 物理防治 (9)5.3 防治设备选型与应用 (9)5.3.1 防治设备选型 (9)第六章:作物生长管理 (9)6.1 作物生长监测 (9)6.1.1 监测内容 (10)6.1.2 监测方法 (10)6.2 营养管理 (10)6.2.1 营养诊断 (10)6.2.2 施肥策略 (10)6.2.3 肥料种类选择 (10)6.3 生长环境调控 (11)6.3.1 温湿度调控 (11)6.3.2 光照调控 (11)6.3.3 土壤环境调控 (11)6.3.4 病虫害防治 (11)第七章:智慧种植平台建设 (11)7.1 平台架构设计 (11)7.2 平台功能模块 (12)7.3 平台实施与推广 (12)第八章:农业物联网安全与隐私 (13)8.1 数据安全策略 (13)8.1.1 数据加密技术 (13)8.1.2 数据完整性验证 (13)8.1.3 数据备份与恢复 (13)8.2 隐私保护措施 (13)8.2.1 数据脱敏 (13)8.2.2 用户权限管理 (13)8.2.3 数据访问审计 (13)8.3 法律法规遵守 (14)8.3.1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14)8.3.2 遵守行业规范 (14)8.3.3 遵守国际标准 (14)第九章:项目实施与运营管理 (14)9.1 项目实施流程 (14)9.1.1 项目启动 (14)9.1.2 需求分析 (14)9.1.3 设计方案 (14)9.1.4 系统开发与集成 (14)9.1.5 系统测试与调试 (14)9.1.6 项目验收 (15)9.2 运营管理模式 (15)9.2.1 组织架构 (15)9.2.2 人员培训 (15)9.2.3 数据管理 (15)9.2.4 系统维护 (15)9.3 成本与效益分析 (15)9.3.1 成本分析 (15)9.3.2 效益分析 (15)第十章:总结与展望 (16)10.1 项目成果总结 (16)10.2 存在问题与挑战 (16)10.3 未来发展展望 (17)第一章:引言1.1 项目背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深入推进,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逐渐成为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物联网技术综述三——物联网传输技术》的提纲作者:谢中业导言:物联网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但他发展迅速,已经成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
世界各国的未来信息化发展战略,均从不同概念向物联网演进。
在中国,物联网技术已从实验室阶段走向实际应用,国家电网、机场安保、物流等领域已出现物联网身影。
专家预计,物联网技术将用三至五年普及,将会发展为上万亿规模的高科技市场。
而我国目前在传感网领域走在世界前列,中国与德国、美国、英国等一起成为国际物联网标准制定的主导国。
物联网是由传感设备、终端和信息处理中心组成,本文将主要讲述物联网传感技术的相关情况。
一、什么是物联网传输网络物联网: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GPS)、激光扫描器、环境传感器、图像感知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传感网络传输网络应用网络物联网结构图图一:物联网结构图物联网传输网络:在物联网中,对终端数据上传到服务平台并能通过服务平台获取数据的传输通道。
二、物联网传输网络的作用作用:物联网传输网络是物联网数据传输的通道,他通过有线、无线的数据链路,将传感器和终端检测到的数据上传到管理平台,并接收管理平台的数据到各个扩展功能节点。
物联网传输网络是内部数据与互联网平台数据的交换通道,是物联网数据与互联网数据交换的中间载体,他属于互联网中的局域网和城域网部分。
三、物联网传输网络的主要构成及优缺点分析物联网传输网络是互联网的末端接入部分,根据物联网的传输介质不同,可以分为如下部分:1、以太网/宽带以太网和宽带网是互联网的主要接入形式,也是物联网传输的主要通讯载体。
在物联网网络中,有以太网或宽带接入条件的固定终端应用时,可以通过终端上的以太网接口接入到网络,这种网络,继承了以太网和宽带的大数据量和低延迟的特点,可以用于传输大数据量的文件信息和流媒体信息。
农业物联网智能种植管理系统方案第一章概述 (2)1.1 项目背景 (2)1.2 项目目标 (2)1.3 研究意义 (3)第二章农业物联网概述 (3)2.1 物联网基本概念 (3)2.2 农业物联网发展现状 (3)2.3 农业物联网发展趋势 (4)第三章系统设计 (4)3.1 系统架构设计 (4)3.2 功能模块划分 (5)3.3 系统关键技术 (5)第四章数据采集与传输 (6)4.1 数据采集技术 (6)4.2 数据传输技术 (6)4.3 数据存储与管理 (6)第五章智能种植管理策略 (7)5.1 作物生长模型构建 (7)5.2 环境监测与预警 (7)5.3 智能决策与优化 (7)第六章系统开发与实现 (8)6.1 系统开发流程 (8)6.1.1 需求分析 (8)6.1.2 系统设计 (8)6.1.3 编码实现 (8)6.1.4 系统集成 (8)6.2 系统功能实现 (9)6.2.1 数据采集与传输 (9)6.2.2 数据处理与分析 (9)6.2.3 智能控制 (9)6.2.4 用户界面 (9)6.2.5 移动应用 (9)6.3 系统测试与优化 (9)6.3.1 单元测试 (9)6.3.2 集成测试 (9)6.3.3 系统测试 (9)6.3.4 功能优化 (9)6.3.5 安全防护 (9)6.3.6 持续更新与维护 (9)第七章系统应用案例 (10)7.1 案例一:温室智能种植 (10)7.1.1 项目背景 (10)7.1.2 系统应用 (10)7.2 案例二:大田作物智能种植 (10)7.2.1 项目背景 (10)7.2.2 系统应用 (10)7.3 案例三:果园智能种植 (11)7.3.1 项目背景 (11)7.3.2 系统应用 (11)第八章经济效益分析 (11)8.1 投资成本分析 (11)8.2 运营成本分析 (12)8.3 收益分析 (12)第九章社会效益与影响 (12)9.1 产业升级与转型 (12)9.2 农业生产效率提升 (13)9.3 农村经济发展 (13)第十章发展前景与建议 (13)10.1 发展前景 (14)10.2 政策建议 (14)10.3 技术创新方向 (14)第一章概述1.1 项目背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农业物联网技术逐渐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内蒙古智慧农业解决方案
《内蒙古智慧农业解决方案》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慧农业已经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
内蒙古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大省,也在积极探索智慧农业解决方案,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内蒙古智慧农业解决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
内蒙古通过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建设智能化的农业生产基地和设施农业园区,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二是信息化技术应用。
内蒙古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对农业生产进行全面监测和管理,提高农作物生长的稳定性和产品的质量。
三是智能化设备使用。
内蒙古引进智能农机、农业无人机等高新技术设备,实现农业生产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大大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四是生产方式转变。
内蒙古积极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由传统的人工劳作向现代化、规模化、集约化转变,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益。
内蒙古智慧农业解决方案的实施,为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提供了重要支持,有效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也推动了农民收
入水平的提高。
同时,智慧农业的发展也为内蒙古农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和提升。
可以预见,内蒙古的智慧农业将在未来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农业现代化、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农业科技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项目实施计划第一章项目概述 (3)1.1 项目背景 (3)1.2 项目目标 (3)1.3 项目意义 (3)第二章项目实施准备 (4)2.1 项目团队组建 (4)2.1.1 项目管理团队 (4)2.1.2 技术研发团队 (4)2.1.3 市场推广团队 (5)2.1.4 运维保障团队 (5)2.2 实施方案制定 (5)2.2.1 项目目标 (5)2.2.2 项目实施步骤 (5)2.2.3 项目进度安排 (5)2.2.4 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 (5)2.3 资源配置与预算 (5)2.3.1 人力资源配置 (5)2.3.2 设备资源配置 (5)2.3.3 资金预算 (5)2.3.4 成本控制 (5)第三章农业物联网技术选型与应用 (6)3.1 技术选型 (6)3.1.1 选型原则 (6)3.1.2 技术选型内容 (6)3.2 应用领域 (6)3.2.1 精准农业 (6)3.2.2 设施农业 (6)3.2.3 畜牧业 (7)3.2.4 水产养殖 (7)3.2.5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 (7)3.3 技术集成与优化 (7)3.3.1 技术集成 (7)3.3.2 技术优化 (7)第四章设备安装与调试 (7)4.1 设备选购与验收 (7)4.1.1 设备选购 (7)4.1.2 设备验收 (8)4.2 设备安装与调试 (8)4.2.1 设备安装 (8)4.3 系统运行测试 (9)第五章数据采集与传输 (9)5.1 数据采集方法 (9)5.2 数据传输技术 (9)5.3 数据安全与隐私 (10)第六章数据处理与分析 (10)6.1 数据处理方法 (10)6.2 数据分析方法 (11)6.3 决策支持系统构建 (11)第七章农业生产管理 (12)7.1 生产计划制定 (12)7.1.1 概述 (12)7.1.2 制定原则 (12)7.1.3 制定方法 (12)7.2 生产过程监控 (12)7.2.1 概述 (12)7.2.2 监控内容 (12)7.2.3 监控方法 (12)7.3 生产效益评估 (13)7.3.1 概述 (13)7.3.2 评估内容 (13)7.3.3 评估方法 (13)第八章农业病虫害监测与防治 (13)8.1 病虫害监测技术 (13)8.1.1 技术概述 (13)8.1.2 遥感技术在病虫害监测中的应用 (13)8.1.3 光谱技术在病虫害监测中的应用 (13)8.1.4 生物传感器技术在病虫害监测中的应用 (14)8.2 防治策略制定 (14)8.2.1 防治原则 (14)8.2.2 防治方法 (14)8.2.3 防治方案 (14)8.3 防治效果评估 (14)8.3.1 评估指标 (14)8.3.2 评估方法 (14)第九章项目实施效果评价与总结 (15)9.1 项目实施效果评价 (15)9.1.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5)9.1.2 评价方法与过程 (15)9.2 项目成果总结 (15)9.2.1 技术成果 (16)9.2.2 经济成果 (16)9.2.3 社会成果 (16)9.3 经验与启示 (16)第十章项目持续改进与推广 (17)10.1 项目持续改进策略 (17)10.1.1 数据分析与优化 (17)10.1.2 技术创新与升级 (17)10.1.3 培训与交流 (17)10.1.4 用户反馈与需求调整 (17)10.2 项目推广计划 (17)10.2.1 宣传与推广 (17)10.2.2 合作与拓展 (17)10.2.3 技术输出与培训 (17)10.3 项目后续支持与维护 (17)10.3.1 技术支持与维护 (17)10.3.2 售后服务与咨询 (18)10.3.3 跟踪评价与改进 (18)第一章项目概述1.1 项目背景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业科技水平的提升成为推动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巴彦淖尔市五原县农业局现代农业多措并举科学发展富民强
县
佚名
【期刊名称】《实践:思想理论版》
【年(卷),期】2009()11
【摘要】2009年,五原县设施农业面积达11760亩,占巴彦淖尔全市设施农业面积15670亩的75%,这昭示着五原县已经开始走上了集约化、规模化经营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总页数】1页(PI0001-I0001)
【关键词】现代农业发展;五原县;富民强县;科学发展;农业局;设施农业;规模化经营;集约化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3;F276.3
【相关文献】
1.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实现富民强县战略——记陕西省黄陵县农业局 [J], 窦刚
2.唱响富民强县的“现代牧歌”--记五原县巴美养殖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J], 张翼飞
3.唱响富民强县歌——浦北多措并举力促县域经济发展 [J], 吴丽梅;韦立岩
4.秸秆铺就宜黄绿色生态富民强县路r ——专访宜黄农业局长罗小刚 [J], 张全胜;冷伟芳;余向阳;刘勇清;洪彩艳
5.贯彻一号文件增加农民收入——靖边县农业局实施科教兴农强县富民工程侧记[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内蒙古智慧农业解决方案引言内蒙古是中国北方的重要农业区域,拥有广阔的农田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然而,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劳动力短缺、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
为了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内蒙古采用智慧农业解决方案。
本文将介绍内蒙古智慧农业解决方案的背景、目标和关键技术。
背景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全球范围内农业生产正朝着智慧农业方向发展。
智慧农业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将农业生产数字化、智能化,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质量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在内蒙古,智慧农业解决方案成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村振兴的重要手段。
目标内蒙古智慧农业解决方案的目标是提高内蒙古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具体目标包括:1.提高农田的利用率:通过精确农业技术和精细管理,提高土壤肥力和农田的产量,减少资源浪费。
2.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安全:通过追溯体系、智能监测设备等技术手段,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3.降低农业生产的成本:通过自动化设备和智能化管理,减少劳动力成本和能源消耗。
4.实现农村一体化发展:将智慧农业与农村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相结合,推动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关键技术内蒙古智慧农业解决方案涉及多种关键技术,包括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
以下是其中几个关键技术的介绍: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是智慧农业的基础,通过传感器和网络技术,实现对农田土壤、气候、作物生长等信息的实时监测和控制。
内蒙古智慧农业解决方案通过布设传感器和连接农田设备,实现农田生产数据的采集和农业设备的远程控制,提高农业生产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大数据分析技术内蒙古拥有丰富的农业生产数据,包括土壤质量、气候条件、作物生长情况等。
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对这些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为农业生产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内蒙古智慧农业解决方案通过建立农田数据库和农业决策支持系统,实现对农业数据的存储、管理和分析,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
农业物联网技术推广应用项目实施方案为提高设施农业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改造传统农业,逐步提升设施农业现代化水平,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增加农民收入。
根据相关要求,组织实施农业物联网技术推广应用项目,为了确保项目顺利实施,特制定本方案。
一、项目实施单位基本情况(一)项目实施单位基本情况蔬菜种苗培育专业合作社自2011年成立以来,致力于我区蔬菜种苗繁育,以“合作社+基地(园区)+农户”的形式,通过物化的科技成果,为各类生产群体提供优质种苗、配套物资、技术服务并协助产品销售。
先后引进、推广了番茄、西瓜、甜瓜等十余类六十余个优新品种在我区大面积推广;年育苗能力3200万株,带动农户生产种植1.28万亩,产值达1.5亿元。
合作社注册资金1800万元,合作社共有成员51人,从事生产技术指导的技术人员15人,60%以上为大、中专学历,聘请区内外知名蔬菜专家担任技术顾问。
(二)园区基本情况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占地面积1000亩,2015-2016年开始建设,设施建设面积为550亩,建设长100m、宽8.5m、高4.5 m的高标准全钢架日光温室186栋,露地蔬菜生产面积360亩。
园区主要由设施蔬菜育苗区和蔬菜生产区组成,其中育苗区面积140亩,每批次育苗量1000万株,全年可育3200万株,蔬菜生产区主要以夏秋茬和冬春茬番茄生产为主,年生产绿色无公害番茄2400吨。
园区土壤肥沃,交通便利,主干道路全部硬化,水电路配套完备,宣传辅助设施齐全。
二、建设目标通过物联网技术项目的实施,利用无线传感器对设施内实时监测空气和土壤的温湿度、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等环境因子,根据产生的智能监测信息利用软件平台进行数据分析,通过无线传感器对温室卷帘、通风、灌溉、施肥等辅助设备进行控制,为作物提供最佳生长环境,实现对设施蔬菜进行精确管理。
最终水资源有效利用率达室90%以上,节约1/3以上劳动力,降低40%以上劳动强度。
农业行业智能化农业物联网技术与应用方案第一章智能化农业物联网概述 (2)1.1 农业物联网的定义与发展 (2)1.2 智能化农业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3)第二章智能感知技术 (3)2.1 感知设备的选型与应用 (3)2.1.1 感知设备选型原则 (3)2.1.2 感知设备选型与应用实例 (4)2.2 数据采集与传输技术 (4)2.2.1 数据采集技术 (4)2.2.2 数据传输技术 (4)第三章物联网平台架构 (5)3.1 平台设计与构建 (5)3.1.1 设计原则 (5)3.1.2 架构设计 (5)3.1.3 平台构建 (5)3.2 平台功能与功能 (6)3.2.1 功能模块 (6)3.2.2 功能指标 (6)第四章农业大数据处理与分析 (6)4.1 数据存储与处理 (6)4.2 数据挖掘与分析 (7)第五章智能决策支持系统 (7)5.1 决策模型构建 (7)5.2 决策支持系统应用 (8)第六章智能灌溉系统 (8)6.1 灌溉策略优化 (8)6.1.1 灌溉策略概述 (8)6.1.2 灌溉策略优化方法 (8)6.1.3 灌溉策略优化效果评价 (9)6.2 灌溉设备智能化 (9)6.2.1 智能灌溉设备概述 (9)6.2.2 智能灌溉设备功能 (9)6.2.3 智能灌溉设备应用 (9)第七章智能施肥系统 (10)7.1 施肥策略优化 (10)7.2 施肥设备智能化 (10)第八章智能病虫害监测与防治 (11)8.1 病虫害识别技术 (11)8.1.1 图像识别技术 (11)8.1.2 光谱识别技术 (11)8.1.3 振动识别技术 (12)8.2 防治措施智能化 (12)8.2.1 智能施肥技术 (12)8.2.2 智能灌溉技术 (12)8.2.3 智能施药技术 (12)8.2.4 智能防控技术 (12)8.2.5 智能预警系统 (12)第九章智能农业装备 (12)9.1 农业 (12)9.1.1 农业分类 (13)9.1.2 农业技术特点 (13)9.2 自动驾驶农业机械 (13)9.2.1 自动驾驶农业机械分类 (13)9.2.2 自动驾驶农业机械技术特点 (13)第十章智能农业物联网的应用案例 (14)10.1 典型应用案例分析 (14)10.1.1 智能灌溉系统 (14)10.1.2 精准施肥系统 (14)10.1.3 智能病虫害监测与防治系统 (14)10.2 应用效果与前景展望 (14)10.2.1 应用效果 (14)10.2.2 前景展望 (14)第一章智能化农业物联网概述1.1 农业物联网的定义与发展农业物联网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资源、环境因素和农业生产活动进行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管理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模式。
物联网在农业领域的使用方法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物联网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物联网技术可以帮助农民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改善农产品质量等,对于农业现代化的推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农业生产、农田管理、农产品质量等方面,探讨物联网在农业领域的使用方法。
一、农业生产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主要包括智能化种植、精准施肥、智能灌溉等方面。
通过在农田中布设传感器和监控设备,实现对土壤、作物生长情况、气候等数据的实时监测和采集。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农民科学合理地制定种植计划、施肥方案和灌溉策略,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同时,物联网技术还可以实现对农机设备的远程监控和管理,提高农机作业的效率和安全性。
二、农田管理物联网技术可以帮助农民实现对农田的精细化管理。
通过在农田中布设土壤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PH值传感器等设备,实现对土壤环境的实时监测。
农民可以根据这些数据,科学地调整土壤肥料、灌溉量等,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保护农田生态环境。
同时,物联网技术还可以帮助农民实现对农田的远程监控和管理,及时发现病虫害、灾害等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农田的安全和稳定。
三、农产品质量物联网技术可以帮助农产品实现溯源管理、质量追溯等功能。
通过在农田、农产品加工环节和销售环节布设RFID标签、传感器等设备,实现对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等环节的实时监测和记录。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消费者了解农产品的生产地、生产环境、加工工艺等信息,增强对农产品的信任度。
同时,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发生,也可以实现快速追溯和召回,保障消费者的权益,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
总之,物联网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可以帮助农民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精细化管理,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降低农业生产的成本,推动农业的现代化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加大对物联网技术在农业领域的研发和推广力度,充分发挥其在农业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农场建设方案第1章引言 (3)1.1 背景与意义 (3)1.2 物联网在农业领域的应用现状 (4)1.3 智慧农场建设目标与总体架构 (4)第2章智慧农场基础设施 (5)2.1 网络基础设施 (5)2.2 传感器与监测设备 (5)2.3 数据传输与处理设备 (5)2.4 智能控制设备 (6)第3章农田信息采集与监测 (6)3.1 土壤信息采集 (6)3.1.1 土壤湿度采集 (6)3.1.2 土壤pH值采集 (6)3.1.3 土壤养分采集 (6)3.2 气象信息采集 (6)3.2.1 温度采集 (6)3.2.2 湿度采集 (6)3.2.3 风速和风向采集 (7)3.3 植物生长状态监测 (7)3.3.1 植株高度监测 (7)3.3.2 叶面积指数监测 (7)3.3.3 茎粗监测 (7)3.4 农田环境监测 (7)3.4.1 病虫害监测 (7)3.4.2 农田污染监测 (7)3.4.3 农田生态监测 (7)第4章农业大数据处理与分析 (8)4.1 数据预处理与存储 (8)4.1.1 数据采集与整合 (8)4.1.2 数据存储与管理 (8)4.2 数据挖掘与分析 (8)4.2.1 数据挖掘算法选择 (8)4.2.2 农业数据分析应用 (8)4.3 农业知识图谱构建 (8)4.3.1 知识图谱概念与框架 (8)4.3.2 知识抽取与图谱构建 (8)4.4 农业预测与决策支持 (8)4.4.1 预测模型与方法 (8)4.4.2 决策支持系统设计 (9)第5章智能灌溉系统 (9)5.1 灌溉需求分析与计划 (9)5.1.2 土壤湿度监测 (9)5.1.3 气象数据收集与分析 (9)5.1.4 灌溉计划制定 (9)5.2 灌溉设备控制策略 (9)5.2.1 灌溉设备控制原则 (9)5.2.2 灌溉控制策略 (9)5.3 智能灌溉设备选型与部署 (10)5.3.1 设备选型 (10)5.3.2 设备部署 (10)5.4 灌溉效果评估与优化 (10)5.4.1 灌溉效果评估 (10)5.4.2 灌溉优化策略 (10)第6章智能施肥系统 (10)6.1 施肥需求分析与计划 (10)6.1.1 作物生长特性分析 (11)6.1.2 土壤状况监测 (11)6.1.3 环境因素分析 (11)6.2 施肥设备控制策略 (11)6.2.1 施肥设备控制原理 (11)6.2.2 施肥设备控制流程 (11)6.3 智能施肥设备选型与部署 (11)6.3.1 施肥设备选型 (11)6.3.2 施肥设备部署 (12)6.4 施肥效果评估与优化 (12)6.4.1 施肥效果评估 (12)6.4.2 施肥优化策略 (12)6.4.3 持续改进 (12)第7章农业与自动化设备 (12)7.1 农业概述 (12)7.2 自动化种植设备 (12)7.2.1 智能播种机 (12)7.2.2 植保无人机 (12)7.2.3 自动化灌溉系统 (12)7.3 自动化采摘设备 (13)7.3.1 自动化采摘机械手 (13)7.3.2 采摘 (13)7.4 自动化运输与搬运设备 (13)7.4.1 无人驾驶运输车 (13)7.4.2 自动搬运 (13)第8章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 (13)8.1 追溯系统概述 (13)8.2 产品信息采集与标识 (14)8.2.1 信息采集 (14)8.3 追溯信息查询与展示 (14)8.3.1 查询途径 (14)8.3.2 展示内容 (14)8.4 风险预警与应急处置 (14)8.4.1 风险预警 (14)8.4.2 应急处置 (14)第9章智慧农场综合管理平台 (14)9.1 平台架构与功能设计 (14)9.1.1 感知层 (15)9.1.2 传输层 (15)9.1.3 平台层 (15)9.1.4 应用层 (15)9.2 农业生产管理模块 (15)9.2.1 农作物生长监测 (15)9.2.2 农业设备控制 (15)9.2.3 农业作业管理 (15)9.3 农业资源管理模块 (15)9.3.1 土壤监测与改良 (15)9.3.2 水资源管理 (16)9.3.3 农药、化肥管理 (16)9.4 农业市场信息管理模块 (16)9.4.1 市场行情监测 (16)9.4.2 农产品追溯 (16)9.4.3 农业电商 (16)第10章案例分析与未来发展 (16)10.1 国内外智慧农场案例分析 (16)10.1.1 国内智慧农场案例 (16)10.1.2 国外智慧农场案例 (16)10.2 智慧农场建设的关键问题与挑战 (17)10.2.1 技术问题 (17)10.2.2 管理与运营问题 (17)10.3 智慧农场发展趋势与展望 (17)10.3.1 技术发展趋势 (17)10.3.2 产业发展趋势 (17)10.4 政策建议与产业促进措施 (17)10.4.1 政策建议 (17)10.4.2 产业促进措施 (18)第1章引言1.1 背景与意义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持续增长,粮食安全和农业生产效率成为我国乃至世界面临的重大挑战。
物联网工程专业报考及就业前景分析作者:谢中业2014/4/22文档提纲概要:一.物联网的前世今生二.物联网工程专业的设立三.物联网行业的市场前景四.物联网人才的就业情况五.物联网行业发展困惑作者简介:谢中业,从业14年。
在校期间即从事接触式IC卡、单片机控制类读卡机具等研究,工作后先后从事RFID读卡机具、ARM设备、M2M模块、传感器等物联网产品和系统的研发、管理和企业运作,先后主持研发过5类物联网硬件产品,运营级产品2类,先后承接大小工程项目十几项。
先后主持和参与编写《海淀区城市管理物联网应用建设规范》和《智慧海淀顶层设计》等。
紧紧跟随物联网的发展历程,对物联网发展有一定认识,希望将认识分享给即将报考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同学、即将参加工作准备从事物联网事业的同仁们。
供参考!一、物联网的前世今生物联网英文缩写IOT,在世界范围内讲,应该属于中国的专有名词(相当与国外的M2M,但中国的物联网比M2M概念大得多),起源于无线传感网。
在2009年经过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宣传“智慧无锡,感知中国”而全球熟知。
目前的物联网已不再是单纯无线传感器网络了,他涵盖了RFID技术及应用;无线传感器技术及应用;时空定位技术及应用;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及应用等四大主要领域。
此外,还有人将原有的工业控制系统经过联网改造,增加闭环控制后也纳入了物联网的范畴。
总之,目前的物联网包罗万象,就像业内有人说的,“物联网是只筐,啥都往里装”,就是这个道理。
时代发展引起的物联网定义外延的扩大是必然的结果,但物联网的实质并没有发生太多的改变,物联网仍然是物物相连的网络,他借助其他网络形式,将物的属性、位置、状态、变化、身份等连入网络,以求达到实时监控和智能闭环控制的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讲,M2M 仍然可以代表物联网概念。
百度百科对物联网定义及解释如下: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英文名称是:“The Internet of things”。
如何利用物联网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在当今时代,农业生产面临着诸多挑战,如资源短缺、环境压力、市场需求变化等。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成为了关键。
而物联网技术的出现,为农业生产带来了新的机遇和解决方案。
物联网,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各种传感器、网络和智能设备,实现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互联互通。
在农业领域,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对农业生产全过程的实时监测、精准控制和智能化管理,从而显著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首先,物联网可以用于精准农业。
通过在农田中部署传感器,如土壤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等,可以实时获取农田的环境信息。
这些传感器将收集到的数据传输到中央控制系统,农民可以根据这些数据精准地进行灌溉、施肥、施药等操作。
例如,当土壤湿度低于一定阈值时,自动灌溉系统会启动进行灌溉,避免了水资源的浪费和过度灌溉对土壤结构的破坏。
同样,根据土壤养分的检测结果,可以精准地施加所需的肥料,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
其次,物联网有助于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管理。
利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对农业设备进行远程监控和控制。
比如,智能化的温室系统可以根据室内外的环境条件自动调节温度、湿度、光照等参数,为农作物创造最佳的生长环境。
智能养殖系统可以实时监测牲畜的健康状况、饮食情况和活动量,及时发现疾病和异常情况,提高养殖效率和产品质量。
此外,物联网还可以实现农产品的溯源管理,消费者可以通过扫描产品上的二维码或标签,了解农产品的生产过程、种植环境、施肥用药等信息,增加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度。
再者,物联网能够优化农业供应链。
通过在农产品运输车辆上安装传感器,可以实时跟踪货物的位置、温度、湿度等信息,确保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
同时,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农产品库存的智能化管理,及时掌握库存水平,合理安排采购和销售,减少库存积压和缺货现象的发生。
然而,要充分利用物联网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还面临一些挑战。
一是技术成本较高。
部署物联网设备、建设网络基础设施以及数据分析系统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这对于一些小规模的农户来说可能是一个负担。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