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养生文化及其现代意义
- 格式:pdf
- 大小:60.21 KB
- 文档页数:2
道教养生保健体育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养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
道教养生保健体育,作为一种古老而独特的健身方式,逐渐受到了大众的青睐。
本文将对道教养生保健体育的研究现状、主题、要点及结论进行阐述。
道教养生保健体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研究道教养生保健体育,不仅对提高人们身心健康有一定的帮助,还能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现代社会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道教养生保健体育的主题是健康长寿。
通过各种身体锻炼和呼吸吐纳的方法,达到调和阴阳平衡、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目的。
在日常生活中,道教养生保健体育的实践应用非常广泛。
比如,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都是深受人们喜爱的道教养生保健体育项目。
当前,道教养生保健体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文化内涵、历史传承、哲学思想、医学价值等方面。
研究表明,道教养生保健体育在促进人体健康方面有着显著的作用。
如,太极拳作为一种典型的道教养生保健体育项目,对改善神经系统、提高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等都有很好的效果。
同时,道教养生保健体育还具有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功能,能帮助人们形成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道教养生保健体育是一种融合了文化、医学、哲学等多元因素于一体的健身方式,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广泛的应用价值。
在当今社会,我们应更加重视和推广道教养生保健体育,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同时,还应进一步挖掘道教养生保健体育的文化内涵和医学价值,为现代养生保健事业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此外,为了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还应将道教养生保健体育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开发更多元化、个性化的健身项目和产品。
例如,针对现代人生活方式不健康的问题,可以结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制定个性化的养生保健方案,帮助人们更好地和改善自己的健康状况。
加强道教养生保健体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也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通过与全球各地养生保健机构的合作,共同推动道教养生保健体育的传承与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促进人类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道家文化对我们的借鉴意义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自古以来,就注重和谐,中国传统文化就很明显地体现了这一思想。
从研究传统文化的季羡林和南怀瑾等大师的观点来看,中国文化上下五千年其文化精髓就是一个“道”字,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和谐”。
而体现和谐文化价值和精神的非道家思想莫属。
一、道家文化的当代意义和价值道家思想丰富而深刻,对于我们今天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现代意义。
1. 道家的生态伦理观有助于我们维护生态平衡,建设生态文明。
由于人类欲望的无限膨胀,工业和科技的飞速发展,自然资源开发的盲目性,随之带来的生态危机日益严重起来,当前亟需解决现代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问题。
早在2500多年前,老子就具有超前意识,提倡关注人的生存状态,与自然和谐相处。
道家文化为我们提供了最深刻最完美的生态智慧。
老子认为人的生命不仅源于自然,也存在于自然,以自然为条件,归宿于自然。
自然是人类的生命家园,离开了自然,人就无法生存。
善待自然,就是善待我们自己。
道家的“天人合一”的和谐观,维持人与自然的整体主义的生态系统观,有利于指导人们顺应自然,按照规律同自然相处,有助于我们坚持可持续发展观。
道家的生态伦理思想与西方后现代主义的生态伦理观不谋而合,与当代非人类中心主义的伦理理念相类似。
老子的先知先觉让西方学者惊诧不已,老子成了预测人类未来的世界哲学之父。
老子道法自然的辩证思想为我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科学指导,也为当今世界树立以自然为主的生态伦理观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
2. 道家的生命伦理观有助于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早在几千年前,道家就致力于人类灵魂的拯救。
道家注重修心养性的养生观,尊重生命,有利于人类对万物生命的保护和严肃对待生命这一问题。
道家提醒人们,当基本的物质生活满足之后,应该懂得去过一种简单生活的重要价值和意义,更应该懂得去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
因为精神追求无止境,它可以给人以更高层次的满足,它对于丰富人的生命内涵、提升人的生命价值具有独特的作用。
道家思想及其现代意义道家思想,是古代一种思想流派,最早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道家用“道”来探究自然、社会、人生之间的关系。
道家提倡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与自然和谐相处。
春秋战国时期,老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智慧,总结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华,形成了道家完整的系统理论,标志着道家思想已经正式成型。
其学说以“道”为最高哲学范畴,认为“道”是世界的最高真理,“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道”是宇宙万物赖以生存的依据。
道家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列子等。
(一)道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意义随着工业革命的大潮,科学的进步给人类带来了极大地物质满足,然而,在过去的两个世纪中,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一种掠夺式的开发,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引发诸如全球面暖,环境污染等问题。
现在,生态环境的保护已成为重中之重,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这与道家思想不谋而合,早在两千多年前,老子《道德经》中就有“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论述,“天人合一”,这也是道家思想在对待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问题上的基本出发点。
它从这个基本思想出发,提出了“天、地、人,本同一元气,分为三体”认为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强调“道法自然”“自然之道不可违”,而现代生态学理论中有一条“在没有人类行为强烈干预的情况下,自然界通常都能够以它的最佳状态存在着,发挥出最大的能量和最高的效率,保持着最合理的发展速度和最长久的持续性。
”①因而人应当爱护自然,保持与大自然协调相处的和谐关系,人的活动必然影响到环境,也必将通过环境反作用于我们自己,所以我们必须顺应大自然的客观规律办事,才能做到“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二)道家思想对现代科学的意义安徽大学史向前教授针指出“(道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的思想基础。
道家哲学的自然本体论和宇宙生成论比其它任何古代哲学都可能更接近于现代物理学的微观和宏观领域中揭示出来的科学真理,道家所提倡的怀疑精神与直觉认识也是现代自然科学研究中的重要的致思方法之一,被誉为最具魅力和自由创造力的现代思维方式。
探析道教体育养生的现代价值论文•相关推荐探析道教体育养生的现代价值论文在当今社会的各个领域,道教体育养生思想在缓解人与自然的过分紧张关系,协调人与自然的生活节奏;消解人的过分膨胀的欲望,缓和人与人之间过分物欲追求所带来的冲突等方面正发挥的积极作用。
在这些问题上,无疑都可以容纳道教体育养生思想所倡导的基本精神与生活情趣,使道教体育养生思想获得现代意义。
道教体育养生思想是对道教养生的继承、改造和延伸来的,道教体育养生中的一些内容亦有其现代价值。
1、大众健身的价值道教体育养生思想中的种种心理疗法,对当代大众健身无疑也是有效的方剂。
放眼当今商品社会,竞争激烈,信息爆炸,瞬息万变,令人心里紧张,情绪焦虑,情感波动,心理病人数量增加。
如能学习借鉴道道教体育养生思想的心理疗法,忙中偷闲,可以缓解个人的焦虑情绪,减轻心理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从而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当代人在生命理想的追求中有时不免产生某种莫名的失落感,导致心态失衡,借助于道教体育养生思想中的心理疗法,亦可以恢复心理平衡,保有赤子之心。
由此看来,道教体育养生的许多方法对当代大众健身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都能贡献有积极意义的补充。
2、理想人格的价值现代人整天忙忙碌碌,劳心劳力,疲惫不堪;汲汲于追求物质享受,精神家园丢失,物质文明的进步并未解决生命存在问题。
不少西方思想家把当今人类的问题描写成一个孤立和疏离的过程,也就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上帝的疏离;最后剩下的是人的孤独。
他们认为,现代人不再和自然做获益匪浅的对话,他只是和自己的产品做毫无意义的独白,都市人想借旅游来逃避都市生活,回到自然去享受自然的治疗,但现代旅游常常沦为肤浅的,只求感官满足的活动。
精神萎弱是这个时代的突出征候,精神被曲解为智能,计算的能力,无家可归成为一种世界命运;飞机、电视在没有存在的存在者的熙熙攘攘中,使时间和空间都大大缩小了,但是距离的缩小并没有带来人们之间的亲近,因为邻近丝毫不在于距离远近。
新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道教的养生思想及其现代价值姓名:何峰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宗教学指导教师:姚维2008-06-i5新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文摘要道教文化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养生思想又是贯穿道教文化的一根主线,是道教文化的主流。
其中体现着道教思想家对生命、自然和社会独特的诠释。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道德经》、《太平经》、《抱扑子内篇》、等经典著作和《道教经典精华》的研习,从哲学的视角分析了道教的养生思想,论证了其现代价值。
道教养生家从“道生万物”的本体论出发,认为人的生命也是由道化生,是道的一部分,长生是体现道的一种最好形式,因而把关切的目光投向对生命的呵护,并把“与道合一”视为实现人生价值的最终目标。
道教养生家在其对自由生命的长期探索过程中形成了形神并养、性命双修、德术并重、顺乎自然等不同于其它宗教而独具道教特色的养生理论。
本文从道教养生的哲学基础、道教养生的基本要素、道教养生的基本理论和道教养生思想的现代价值四个部分对道教养生思想进行研究,竭力寻求古老的道教养生思想与现代化社会的契合点,寻求其现代价值。
阐述了道教养生不仅能强身健体、延长生命,还能在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养生观、塑造理想的人格、促进身心的和谐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发挥作用。
关键词: 道教 养生 现代价值新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AbstractThe culture of Taoism contains rich and deeply thoughts. It is the one of the important contents of China’s traditional culture. Preserve one’s life is important in the culture of Taoism. It is one of a major stream culture. Taoist thinkers interpret the life, nature, and social with unique opinion.In this paper, based on previous’ study, through the “Lao Zi”, "Tai Ping Jing"、"Pao Pu Zi" and the other classics such as "the essence of Taoism classic" stud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aoist philosophy analysis basic theory and the value of Taoist’s thoughts of keeping fit. To a certain extent, it was a systematic study of Taoist’s thoughts of keeping fit.Starting from the basis of the ontology “Tao begets all things”, Taoism regards people’s lives as part of Tao.Longevity is one of the best forms of Tao. So they pay much more attention to the love of life, and believing" life and Tao combining" is the ultimate goal of the value of life. In the process of exploring for free life, Taoism has its basic theory of preserving one’s life. Such as treasuring breath and vital essence, dual cultivation of bodily life and spiritual nature, practicing methods and moral practicing , etc. They are unique theories unlike the other religions.Though the study for the preserve one’s life of the Taoism in the philosophical basis of the preserving one’s life, basic elements, basic theory, and新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ts value of modern. seeked the point of integration of the ancient preserving one’s life of Taoism and modern society and its modern value. Explained it not only keeps fit, but also influences people’s view of preserving one’s life, shapes perfect personality, the development of physical and mental harmony, Protected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tc.Key words:Taoism preserve one’s life value of modern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论道家养生文化中的现代哲学价值摘要:养生文化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而道教是对生命最为关注的传统宗教和文化团体。
几千年来,通过对生命的积极探索和具体的实践,道家养生文化已达到哲学的理性高度,从对肉体生命的关注到精神生命的升华,从养生文化到文化养生,这些理论都为现代人如何把握人生,处理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如何提高生活质量、关怀精神提供了哲学方面的参考。
关键字:道家养生文化文化养生现代哲学价值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以人文主义为内核,处处表现出对人的重视。
《礼记〃礼运》对人的存在作了如下的价值判断:‚人者,天地之心也。
‛这就将人放在了宇宙天地间的核心位臵。
唐朝大医学家孙思邈说:‚人所贵者,盖贵为生。
‛(《养性延命录序》)人之可贵,即在其有生命。
这种对生命的关注和肯定是人们自古以来的共识,它本能地发展为对长寿的期待,直接涵育出古人的养生意识。
在一些经典著作中,养生理论也处处可见,如《老子》、《黄帝内经》、《周易参同契》、《钟吕传道集》、《悟真篇》、《黄庭经》、《性命圭旨》等,因此,养生文化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而道教是对生命最为关注的传统宗教和文化团体。
其基于延年益寿、羽化登仙的理想目标,通过具体的实践,积极探索生命奥秘,创造了多彩多姿的养生方法,建立了系统的养生理论。
在此过程中形成了对自然、社会、人生及其关系的理性思考,为现代人们如何把握人生,处理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如何提高生活质量、关怀精神提供了哲学方面的参考。
一、道家养生文化中的哲学思维道教在长期的养生实践中孕育出宏大的养生理论体系。
这一理论体系以‚长生不老、修真成仙‛为主题,以道德互保、性命双修、形神俱妙、内外兼修、身国共治、动静互摄、损益有度、进退有法、诸法并举、阴阳互补等为基本理论,以符、斋醮、外丹、内丹、服食、医药、房中、导引、法术、音乐等为基本方法,内容庞大,方法多样,在这一系列极具实践意义的理论体系背后必然有着内在的精神指导,且在长期的养生实践中也必定会逐渐形成理性认识,并达到哲学的高度,形成哲学的思维范式。
道家养生密术-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道家养生密术是道家思想在养生领域的具体应用,旨在通过调整身体和内心的平衡,达到延年益寿、保持身心健康的目的。
道家养生密术源自中国古代道家哲学,强调与自然和谐相处,追寻天人合一的境界。
在道家养生密术中,人被看作是天地万物的一部分,通过与自然的交流与感悟,获得身心灵的和谐与平衡。
道家养生密术的核心理念是“无为而治”,即通过放松身心、保持内心平静来调整身体的自愈能力。
与传统医学不同,道家养生密术注重的是整体的调和与和谐,而不是单纯地治疗某个病症。
它强调以养护整体的阴阳平衡为根本,通过调整饮食、锻炼、呼吸、养性等方面的方法来维持健康。
道家养生密术中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包括了道家的养身功法如炼石功、吐纳术、太极拳等。
同时,饮食调养也是道家养生密术的重要内容,强调清淡少油、蔬菜水果为主,避免过食肉食和油腻食品。
在呼吸方面,重视调整呼吸节奏和技巧,使身心达到平静和放松的状态。
道家养生密术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对个人的身心健康有益,还有助于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养生密术提倡的平和心态和谐相处的理念,可以帮助个体与他人、与环境和谐相处,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
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道家养生密术有望在现代社会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应用。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压力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身心健康。
道家养生密术的理念与方法能够帮助人们调整身心状态,增强对健康的重视,使人们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压力。
总之,道家养生密术是一种重视身心和谐、追求天人合一的养生方式。
通过调整饮食、锻炼、呼吸和养性等方面的方法,人们能够获得身心的平衡与健康。
未来道家养生密术有望在现代社会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应用,帮助人们保持身心健康,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压力。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包括对整篇文章的结构进行说明,以便读者了解全文的组织和内容安排。
可以按照以下方式进行描述: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道教的养生思想及其现代价值道教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的思想体系,其深厚的历史底蕴以及丰富的哲学思考,在养生领域中也有其独特的贡献。
道教的养生思想基于“道法自然”,摒弃了人为的干预,注重自然、平和、和谐的生活方式。
道教的养生思想不仅在历史上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在现代也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本文将从道教养生思想的基本原则、实践方法和现代价值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道教养生思想的基本原则道德经中有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这表明“道”是整个宇宙的根源和伟大的规律,而所有物质都是从“道”而来。
由此可见,道教养生思想的基本原则是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顺应自然、顺利而不逆天而行。
下面是道教养生思想的基本原则:1. 返璞归真:追求简朴的生活,回归本真,摒弃浮躁和虚浮;2. 顺天应人:尊重自然,不逆天而行,人应当顺应自然规律,按照天道生活;3. 调心养性:通过调整情绪和锤炼性格,减少不良情绪的负面影响,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4. 保持内外平衡:保持人体内外环境的平衡,保持身心灵的健康;5. 保持过度:避免过度的饮食、娱乐等活动,保证身体的健康和长寿。
二、道教养生思想的实践方法道教通过修行、三宝(道、天、地)、五禁(禁燥、禁酒、禁膳、禁慾、禁语)和丹道等实践方法,来保持身体的健康和长寿。
此外,道教养生也强调生活规律化、按时用餐、早睡早起、锻炼身体,以及保持平静的心态和愉悦的情绪。
具体来说,道教养生的实践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 饮食调理:道教养生的饮食调理主要是避免过度的饮食,尤其是食用过多的油腻、辛辣、甜食等食物,同时注重清淡、自然的食物,如米、面、蔬菜、水果等。
2. 呼吸调理:呼吸调理是道教养生的重要方法之一,主要是通过呼吸调整气血和精气的流动,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例如“八段锦”中有呼吸功法,有助于调整呼吸、提高身体免疫力。
3. 禁慾戒贪:道教养生的禁慾戒贪,主要是戒烟、戒酒、戒色、戒贪等不健康的习惯,以保持身体的健康和长寿。
以德养生道教养生文化的现代价值杨玉波(延寿县委党校黑龙江·哈尔滨150700)摘要作为我国的三大宗教之一,道教一直以来对养生极为重视。
道教的目标是“长生久视”,这一目标充分的展现了道教对于生命的热爱。
在道教的典籍中,有许多的文字记载了道家关于养生的思想。
“天地之性,万二千物,人命最重”,这句话是《太平经》中的重要思想,许多当今的养生学说都是在这句话的基础上讨论出来的。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最先对养生文化进行倡导的,正是道教。
关键词以德养生道教养生文化中图分类号:B958文献标识码:A(1)道教中人常常将修仙得道之人称之为“真人”,对于真人的含义,在《老子河上公章句》中有过说明:“修道于身,爱气养神,益寿延年,其法如是,乃为真人。
”这句话所反映出来的其实也正是道教文化中的精华内容—性命学说,换一个容易理解的词,其实就是养生。
在道教的不断发展过程中,总结出了很多的养生方法。
道教在养生方面的核心理念是“重人贵生”。
唐代的司马成祯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道士,他对于养生的理解是“生与道相保,二者不相离”,这句话直接说出了道教治身养生的方法并不是单纯的依靠调养身体,更是与人内在的心性方面的修炼以及自身方面修持的提升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这也就是司马祯所说的“生道合一”。
等到了元代,道教另一位著名人物,全真教的创始人王重阳针对养生提出了“性命双修”的理念,这个理念与司马祯提出的“生道合一”宗旨相同。
这个理念的提出,将“以德养生”的理念逐渐发展成了道教养生理论的核心。
“以德养生”理念将健康体魄和道德提升、身体养生和精神提升统一起来。
这种理念不只是单单与生命的存在和生活的幸福有关,从更高层面上,更有利于实现社会道德向个体自觉的道德实践的转化,实现传统养生文化内涵和外延的扩大,进而推动道教养生文化达到一个新的境界。
(2)道教通过对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融合,提出“以德养生”的理念,这个理念的提出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道教是“道”和“德”并称的。
道家养生文化的现代价值摘要:道家养生文化博大精深,通过“道法自然”、“重人贵生”、“少私寡欲”、炼丹术等一系列养生方法。
去追求现世的和超越的人生价值,把延年益寿、长生不死作为探求的终极目标,表现了道家先哲渴望掌握生命规律、延长寿命的人生价值取向,同时也为中国养生学作出了让世人瞩目的独特贡献,值得人们进行发掘、提炼和整合。
随着现代养生科学的发展,以道家养生文化为代表的东方传统养生理论和实践模式逐渐为世人所瞩目,其文化内容和价值逐渐被揭示和肯定。
它以其系统而博广的义理,为人们阐释了一条科学的养生保健之路。
一、道家养生文化的理论原则及方法道家,一般指先秦时期以老庄为代表的哲学流派,其思想被后来的道教所继承,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核心的重要部分。
本文“道家”一词,泛指先秦的道家和以后的道教。
为了修炼成神仙般的乐寿,道家极力寻求增强人的抵抗力、避免病疫侵害和长生不死的途径,进而形成了独特的养生保健理论和方法,其中殊多对人体康健有积极作用的宝贵经验与珍贵资料,是我国传统养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1.“道法自然”老子认为,“道”及由它而派生的天地万物按其本性来说都是自然而然的,并非人为如此的。
人与自然应当保持和谐,力求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只有如此,才能保证人的身体健康。
如果人与自然失去平衡,就可能发生疾病,导致衰老。
所以,老子在养生上极力主张“人法地,地法天,天发道,道法自然。
” (《老子》二十五章) 这主要包含两个方面:(1)是从“人天同律”的思想出发,主张养身必须自觉地保持与自然规律的一致性。
《钟吕传道集》说:“气液升降为天地之阴阳,肝肺传导若日月之往复”,这揭示了“人天同律”的客观法则。
既然人天同律,那么人体作为一个小宇宙应当与天地这个“大宇宙”相互勾通,保持平衡。
(2)是从“人天同构”的理论出发,主张人体养生必须自觉地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在道家学者看来,人和物一样,都是由气构成的,因此人完全可以同外界进行物质(气)交换。
道教“乐生、重生、贵生、养生”的现代意义前言在人类历史文明中,道教比起其他宗教传统对生命的肯定和尊重可说是十分高和非常正面的。
贵生、乐生、全生的思想在《老子》、《庄子》、《吕氏春秋》等先秦道家经典已经出现。
早期道教继承和发展了这个传统。
「死王不及生鼠」的比谕经常作为道教经典重生思想的力证之一。
[1]《太平经》甚至颂扬「贪生」的价值追求,说:「天者,大贪寿常生,仙人亦贪寿,亦贪生。
」[2]《老子相尔注》更将「生」代替「人」,而与道、天、地并列为「域中四大」,认为「生」是道在天地间的具体显现。
在道教看来,「生」是指在天地、万物与人当中有长短年寿的生命。
道教视生命为神圣的宗教思想对今天我们探索个体与社会及自然生态环境的适切关系有什么启迪的地方呢?1. 好生不伤《太平经》坚持:「夫道兴者主生,万物悉生,德兴者主养,万物人民悉养,无冤结。
」[3]按道「好生不伤」、并阴阳「当主生生之效」的原则,急用刑祸者就是主杀属恶。
《太平经》描述理想的「太平」的状况,其中非常重要的条件是凡物得生养,并能保存不受伤害:太平者,乃无一伤物,为太平气之为言也。
凡事无一伤病者,悉得其处,故为平也。
若有一物伤,辄为不平也。
[4]从《太平经》以「乐生恶杀」的道教原则来看,五斗米道义舍制度强调「犯法者,三原,然后乃行刑」即是拒绝好杀用刑的实践表现。
2. 太平与不伤──财富平均原则在解释社会不均的资源享用方面,《太平经》定义「富」与「贫」不是从财富的多寡和差距为标准。
同时当它谈及社会「平均」的理想,亦不是从财富资源的平均再分配而言。
《太平经》以为「富」为「凡物悉生出」,而「贫」则是「万物不能备足」;[5]即是说:富与贫的标准是以自然界的生命兴旺与延续发展不绝为标准。
[6]按此道教生生的原则,富与贫的差别是从万物本身能否获得「生」与「养」的基本权利而判别。
按万物生与养的权利标准,《太平经》进一步设下它对「平均」的定义,即是「平者,言治太平均,凡事悉治,无复不平」、「若有一物伤,辄为不平也」。
从“文化养生“养生”,就狭义而言,在于保养人的身体,以至延年益寿。
因此,就有了养生学、医药学之类。
但是,人是物质肉体与精神性情的结合体,而且,二者既为结合体,就必然相互影响,人的性情一定会影响到人的身体,因此,要保养身体,就需要有良好的性情。
人有良好的性情,对于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对于社会的和谐,是十分重要的;高尚的性情对于保养身体也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从广义上讲,“养生”除了在物质方面保养人的身体之外,还包括在精神方面的性情修养,即“养性”。
“养生”,如上所述,通常是指养形与养神。
但这还只是从微观角度、个体视角来看养生,仅如此是无法真实、全面地展现中国养生文化的博大精深。
其实,养生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有个体生命精、气、神的炼养,还有社会文化层面的养生。
人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政治生活、人际生活等一切生命活动过程都与养生有着密切关系,可谓牵一发动全身。
正是在其中,人类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形态。
同时,人们凭借社会文化建设者、变革者提炼升华,民族、养生文化。
个过程中,反,段,“文化养生”①续动力,有“文化养生活。
健康、的功能。
涵,生命力。
同样,我们研究“中华养生文化”也不应当还停留在微观养生的阶段,而应当尽可能挖掘出我们文化的“养生”功能,扩展到“文化养生”的宏观视角。
“文化养生”根植于我们深厚的文化传统。
绵延数千年的我国文化,经过我们的基于时代需要的文化选择和文化整合,它完全能够服务于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平世界的时代需求,而从宏观养生视角来说,这样的个人、这样的社会、这样的世界就实现着“文化养生”。
从理论上讲,一切健康、积极向上的文化方面都可能转化为养生技术或者说都蕴涵着向养生技术转化的能量与趋势。
一旦受文化传统浸染的文化认同者进入注重人际和谐、身心和谐、生态和谐、世界和谐的“文化场”中,就会产生无可限量的“文化力”(文化生存智慧),这样,他平常接受的文化资源就可能动员起来,激发出处理人际关系,平稳自我身心,履践生态和谐,维护世界和平的智慧,进而导向实践,体现出“文化养生”的巨大技术能量。
浅谈道教的养生之道浅谈道教的养生之道道教养生的理论和实践,源起于春秋战国时代,东汉末年张道陵创立道教以后,道教的养生术得到了不断地提高和发展。
道教养生术同中华民族传统的医药卫生科学,有着一定的联系和传承关系。
随着历史的前进与进步,不断完善和发展的道教养生术,在人类社会中正日益发挥着积极的影响和作用。
道教养生目标的实质道教认为,生活在宇宙大自然中的人类,在与大自然的抗衡斗争中,是强者,是可以长寿的,是能够主宰自己命运的。
老子《道德经》中说:“死而不亡者寿”、“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等论述都是这个意思。
道教的先辈们也不乏通过养生而长寿的人。
道教的长生久视是怎样来的呢?道经指出其中的原因是:“善摄生者,常领慎于忌讳,勤于服食,则百年之内,不惧于夭伤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只要注意好养生之道,注意好起居饮食,人们普遍都可以活到一百多岁,而不致于中途夭亡,甚至人的寿命“可得一、二百年”。
从这些理论和实践的演绎中,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延缓衰老,祛病延年,身体健康,有一个比较高的生存和生活质量,这就是道教养生术所追求的终极目标,也就是道教养生目标的实质。
道教以道为根基,热爱生命,重视生命,追求生命是道教精神的根本体现。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道教也就是重生的宗教。
道教所作的一切努力和奋斗,都是为了创造生命的无限美好,追求长生。
道教追求的长生久视和得道成仙,从现实意义上来讲,就是指的是脱离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永断生死梦的一种不生不灭的大罗金仙境界的永生,是一种立足于世俗而不被世俗所羁绊困囿的长生理念,是道教徒走向生命永恒的最高理想。
道教养生的指导思想养生,顾名思义,就是保养、爱护自己的生命,使之健康长寿。
道教养生的指导思想是从人与天地相互对应的角度来考虑养生的'方式、方法和措施,并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完备有序的养生理论和实践方法。
道教养生指导思想之一,是老子《道德经》中关于“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尊重客观规律的论述。
道家养生功法之研究本文旨在探讨道家养生功法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和健身方法的独特价值和实用性。
通过深入了解道家养生功法的历史渊源、相关著作和研究报告,我们将系统地分析道家养生功法的主题,包括其特点、优势和实际应用案例。
最后,我们将对道家养生功法的未来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进行总结和展望。
一、道家养生功法的历史渊源与文化内涵道家养生功法,又称“道教气功”,源于中国古代道家文化,是中国传统哲学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道家养生功法强调“天人合一”的理念,注重身心合一、动静结合,追求内在的和谐与平衡。
通过调节呼吸、意念和身体运动,道家养生功法可以帮助人们提高身体素质、延年益寿,同时也能改善心理健康,增强内在的修养和智慧。
二、道家养生功法的特点与优势1、强调内在平衡:道家养生功法注重内在的平衡和协调,通过调节呼吸、意念和身体运动,达到身心和谐的状态。
这种平衡不仅体现在身体上,还涉及到心理和精神的层面,有助于减轻压力、改善情绪,使人更加宁静和自信。
2、适应性强:道家养生功法适用于不同年龄段和体质的人群,可以根据个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炼。
此外,道家养生功法还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可以与其他运动和健身方法相结合,形成个性化的修炼方案。
3、综合性:道家养生功法不仅注重身体的锻炼,还强调心理和精神层面的修养。
通过综合性的修炼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提高身体素质、心理品质和智慧水平,实现全面的发展。
三、道家养生功法的实际应用案例1、改善身体健康:许多研究表明,道家养生功法对身体健康有显著的益处。
例如,练习气功可以降低高血压、减轻糖尿病等慢性病的症状,还可以提高免疫系统的功能,减少生病的机会。
2、提升心理健康:道家养生功法对心理健康的改善也有显著效果。
通过调节呼吸和意念,可以缓解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使人更加平静和自信。
同时,练习道家养生功法还可以提高人的专注力、记忆力和创造力。
3、促进长寿:研究表明,道家养生功法可以帮助人们延年益寿。
练习气功的人通常寿命较长,且生命质量也较高。
分析道教养生思想的内涵及现实意义一、引言从上世纪后期以来,由于物质资料的极大丰富,人们的日常生活水准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
人们最关注的焦点从以往的温饱问题提升到了健康养生的高度。
世界各国在民众生活中各自有其养生妙招,如:素食,健身,瑜伽,道家的养生等等。
就是在这种种方法轮番上阵的局面下,中国道教的养生逐渐为世人所瞩目,得到了展示其独特风姿的舞台。
道教的养生手段多样,其中一些效果也颇为世人认可。
不论道教养生的外衣是如何的千变万化,但都体现了其独有的哲学内涵。
二、道教养生思想的内涵道教的养生论是一种宗教解脱论,所以长生不等于不死,而是超越生死,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那么怎么才能实现天人一体呢?道教认为人体内部是一个小天地,和外界的自然大环境是相似的、相通的,有种相互对应的关系,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效法自然的途径而达到天人一体。
那么如何养生呢,就是要保护生命元素。
道教认为人的生命元素由形、气、神组成。
形是肉体,是人体生命活动之宅,它包括人的脏腑、皮肉、筋骨、脉络及充盈其间的精血。
通过炼形可以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作用。
气是生命的源泉,是生命之本,是生命物质的基础,天地间的气与人体之气互相、作用,炼气就是对生命本源的锤炼,使其足够强大直至摆脱生命的束缚。
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包括神、魂、意、志、思、智等精神活动。
那么怎么保护生命元素呢?具体方法就是上文提到的练形和练气,也可叫做练外丹和内丹。
所谓的炼外丹,除了身体的修炼意外,普通意义上还包括丹药的炼制,其实这也是对道教对炼形效果的补充。
一旦修炼成功,就可以达到与天地同寿的境界。
虽然炼丹成功者人未见之,但是对中国实实在在的一大贡献,就是道教医学从养生炼丹中脱胎而出。
而且根据道教的练气功夫,道教医学形成了培养元气的养生思想。
三、道教养生思想之核心概念——“长生”长生是否等同于恋世?让我们慢慢寻找答案。
既然道家秉承“道法自然”,也因此道家教义有清净和柔弱之特点,故而这两个方面的内容是构成建议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