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栽培平菇培养基配方筛选试验
- 格式:pdf
- 大小:211.29 KB
- 文档页数:3
现代化农业 2011年第9期(总第386期) 23
秸秆栽培平菇培养基配方筛选试验
郑安波。钟鄂蓉,郭莹,宋兆华 (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哈尔滨150038)
摘要:以作物秸秆——豆秸为原料,添加到玉米芯中栽培平菇,茵丝生长速度、生物转化率明显高于不添加豆 秸的玉米芯配方,生物转化率最高可达129.9%,试验结果表明:主料为玉米芯栽培平菇,添加作物秸秆——豆秸可 提高平菇产量,添加量可达35.2 。 关键词:秸秆;平菇;配方;生物转化率
平菇是黑龙江省食用菌主栽品种之一,长期以 来,在黑龙江省的平菇生产中以阔叶树木屑为主料,
近年来阔叶树木屑资源短缺,价格上涨,生产成本提
高,栽培户改用玉米芯为主要生产原料,大大缓解了 原料紧张,价格上涨的矛盾。但以玉米芯为主料栽
培平菇的产量不高,如要提高产量,需要加入较多的 麸皮、黄豆粉等氮源,为了降低成本,提高产量,充分
利用秸秆资源,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 所开展了玉米芯+豆秸栽培平菇培养基配方筛选试
验,并就培养料配方对菌丝生长、产量及生物转化率 的影响做了研究,以期筛选出适宜作物秸秆一~豆
秸和玉米芯栽培平菇的配方,为食用菌生产者提供
参考。
l试验材料与方法
1.1供试菌株 供试菌株为9400,引自江苏省高邮市食用菌研 究所。母种采用PDA培养基培养,用20ram×200
收稿日期:2Ol卜O6—22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科技厅重点攻关项目(GA09B501—4)
表2产量结果 g
品单袋最单袋平耳片 品单袋最单袋平 耳片 种大产量均产量颜色 种大产量均产量 颜色 G2 48.95 45.94黑褐色 A10 56.54 51.23黑灰色 A5 55.68 46.19黑灰色 109 50.47 44.64黑棕褐色 A9 55.89 50.70深黑色 各品种的菌丝长满袋天数以109最少,与G2、
A5、A9差异不显著,与A10差异显著;菌丝生长速 度以109最快,与A5、A9差异显著,与A10、G2差
异极显著;现耳芽天数以A5最少,与A10、109无显 著差异,与A9、G2差异显著。A10、A9的菌丝浓
白,G2、109其次,A5菌丝较稀疏(见表1)。
2.2产量 mm试管培养;原种培养基为小麦粒培养基,用 500mL培养瓶培养;栽培种采用的培养基配方为:
木屑78 、麸皮2O 、石膏1 、石灰1%,培养袋为 16.5cm×33cm的聚丙烯塑料袋。
1.2供试材料
玉米芯、豆秸及辅料来自于黑龙江省香坊实验 农场。选择干燥、新鲜、无霉变的玉米芯、豆秸及辅
料备用。 1.3供试配方 供试配方见表1,其中配方1为对照(CK)。 1.4栽培袋制作与培养 1.4.1培养料处理
表1秸秆栽培平菇供试配方
配方序号 玉米芯 豆秸 麸皮 1O 1O 1O 1O 石膏
1 1 1 石灰 1 1 1 1 88.O 70.4 17.6 52.8 35.2 35.2 52.8
将玉米芯和豆秸粉碎至0.5cm以下大小,按配
方称量后,分别用1 石灰水浸泡24h预湿,使其充
从表2可知,无论从单袋最大产量,还是平均产
量,A10都高于其他品种。A10单袋平均产量比
109高14.8 ,比G2高11.5 ,比A5高10.9 , 比A9高1.o 。
3 结论
A10虽然菌丝长满袋天数较多、菌丝生长速度 比较慢,但是出耳芽和采耳的时间较早,而且单袋最
高产量和总产量均是最高,因此A1O在刺五加残渣 4O%、锯末41.5 、麸皮15 、豆粉2%、石膏1 、
石灰0.5 配方上综合表现最好,是适宜该配方的 中熟黑木耳品种,而且A10耳片黑灰色,颜色比较
正,受市场欢迎,可以推广使用。(017)
24 现代化农业 2Ol1年第9期(总第386期)
分吸水、软化。 1.4.2 制袋 每个配方150袋,每袋折合干料1500g。按配
方称取其它原辅料分别加入到各配方的玉米芯和豆
秸中,先将各配方原料混拌均匀,然后再边加水边搅 拌.至含水量为65 左右。将拌好培养料装入规格 为24cm×50cm的聚乙烯塑料袋中,装袋时,将料稍
压实,上下松紧一致,两边袋口用绳系好,摆入常压
灭菌锅内,大火加热灭菌,并使温度迅速升至 100℃,然后保持12h,再焖4~6h。
1.4.3接种 将灭菌后的菌袋放入培养棚,冷却至3O℃以下
接菌。接菌前进行空间消毒,采用两头接菌,菌种撒 播在袋口料面,接菌后,套上直径为7~8cm套环,
盖上两层的纸盖,并用皮筋套紧颈口。
1.4.4培养 将接种后的菌袋放入培养棚内,成垛摆放,置气 温25 C左右条件下培养,要求湿度65 ,避光黑暗。
8~lOd以后,温度降至2O℃培养,养菌期间,温度超 过25 C时,及时将菌袋“品”字摆放,并注意加强通
风,防止高温影响菌丝生长。 1.5 出菇管理
菌袋长满后,移入出菇棚,去掉纸盖,菌袋码垛,
高6~8层、垛间距为60cm,墙式两端出菇,出菇棚 温度控制在15℃左右,湿度保持在85 ~9O ,自
然散射光,促进子实体形成。待子实体长至1~2cm 时,控制温度在18℃左右,保持湿度在9O ~95 ,
加强通风,子实体成熟后,及时采摘。采菇后及时清 理料面和地面残留物,停止浇水1~2d,使菌丝得到 恢复,以利出下一茬菇。
1.6观察测定与产量统计
定期观察记录生长情况。 a.菌丝生长情况测定。菌丝生长速度,待菌丝
长离袋口3cm时,开始测定,以后每隔5d测一次, 共测3次,取平均值,同时观察菌丝长势,记录长满 袋时间。 b.子实体生长情况测定。测定各处理子实体
菌盖直径、菌盖厚度、菌柄长短、菌柄粗细。 C.统计整个出菇期子实体产量,计算生物转化率。
2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同配方对平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由表2可见,各配方的菌丝生长速度以配方3 为最快,日均生长量达6.47ram,配方l最慢。日均
生长量为5.19mm,配方3比配方1日均生长量快 1.28mm,配方3、2、4与配方1之间菌丝生长速度差
异显著,配方3、2与配方1之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 平;在菌丝长势上配方3、2、4菌丝生长健壮、洁白、
密集,配方1生长较密、白。 配方3最先长满袋,用了4O.1d,比配方1捉漪
6.3d。 表2不同配方的菌丝生长情况
注:+++十酉丝浓密、粗壮、洁白,十十十较密、白。
2.2不同培养料配方对平菇产量及转化率的影响 表3表明,配方3产量最高,袋平均产鲜菇
1948.2g,生物转化率达到129.9 9/6,配方1最低,袋
平均产鲜菇1268.8g,转化率为84.6 ,配方3的转 化率比配方1高出45.3个百分点,配方3、4、2的产
量与配方1之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配方4 配方2之间差异也达到极显著水平,配方3、4之间
差异不显著。
表3不同培养料配方产量及转化率
3讨论
a.试验结果表明,在玉米芯栽培平菇培养料添
加作物秸秆一一豆秸中,豆秸添加的多少可以影响 平菇菌丝长速长势、产量、生物转化率。配方3菌丝 生长速度明显加快,最先长满袋;在生物转化率方
面,3个添加了豆秸的配方均大幅度高于配方】,其
中配方3比配方1高出45.3个百分点,3个添加r 豆秸的配方之间,也以配方3为好,所以,适宜的豆
秸添加量应为35.2 。试验显示,玉米芯栽培平
菇,添加豆秸有显著的增产作用,在不增加麸皮、黄 豆粉、玉米粉等辅料用量的前提下能提高产量,从而
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目的。
现代化农业 2011年第9期(总第386期) 25
网棚苗床马铃薯微型薯低本高效生产技术
许庆芬,张荣华,徐宁 (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哈尔滨150038)
近几年,由于微型薯生产成本较高、生产规模
较小,导致真正投放到原料基地的脱毒种薯数量
不多,脱毒种薯应用率不足3O ,种薯生产滞后已 经成为限制垦区马铃薯单产进一步提高的瓶颈问
题。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历经3
年,研究出一套利用网棚苗床生产微型种薯的低 本高效技术模式,实现了脱毒微型种薯的优质、低 成本、高效率、大规模繁殖生产。现将技术要点介
绍如下,以期为黑龙江省及垦区马铃薯微型薯生
产提供参考。
l 网棚准备
移苗前20d左右开始准备网棚。要求棚内空间
大,利于田间作业,结构稳定,抗风性强。扣60~8o 目防虫网。为达到较好的防虫效果,建议在门口用
防虫网作缓冲问,与门齐高齐宽,深lm。
2 苗床准备
移苗前15d左右进行苗床准备。为方便操作, 苗床宽为1.0~1.2m、与棚同长,中间留过道,苗床
过道间铺木板或砖。苗床基质配方为草炭:珍珠岩: 土===2:2:1或草炭:珍珠岩一3:1,按每立方米加入
1.5kg马铃薯专用复混肥(N:p-K一12:10:8),公顷 施入腐熟农家肥15t,搅拌均匀。苗床基质厚度为
10cm,使基质平整。移苗前1周,辛硫磷用800倍 液和多菌灵800倍液处理圃内基质和土壤,以消毒
杀虫。安装调试好滴灌或喷灌设施。
收稿日期:2Ol1一O6—27
b.玉米芯、豆秸为主料栽培平菇,使用玉米芯 和豆秸原料之前要充分浸泡,使其软化,防止玉米芯
颗粒扎破菌袋。 C.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其中, 大豆种植面积已达424万hm。,年产豆秸可达1000
余万t,除少部分豆秸用于农村炊事取暖和饲料外, 大部分缺乏有效利用。造成生物资源的浪费。豆秸 3脱毒苗准备
当试管苗生长15~20d、脱毒苗叶片数达5~6
片时,炼苗2~3d,用清水洗净根部的培养基,准备 移栽。
4基础苗移栽
当地温稳定通过4~6℃时移苗。移苗前苗床 浇一遍透水。
将脱毒苗扦插于苗床。扦插深度1.5~2.0
cm,扦插密度为7.5cm×5.0cm,每穴1株。扦插 时用手指压实基部,使苗与基质充分接触。扦插
完后,轻细均匀喷水,使基质充分饱和吸水。苗床 用小拱棚塑料膜保温保湿,覆盖遮阳网防止强光
直射。如温度过低,则在苗床上加盖地膜。
7d后逐渐去掉小拱棚和遮阳网。苗床每隔7d 叶面喷施MS全营养液1次。注意基质保持湿度,要 求一般阳问持水量达7O ~80 。注意防除杂草。
5 切段扩繁
脱毒苗生长30d左右时进行切段扦插。剪切扦
插前苗床浇一遍透水。 用干净、锋利的剪刀剪取植株,留基部1~2个
叶片茎和根部于基质中继续生长,将上部5~6个叶 片茎段剪切成2~3段,每段至少含有2个叶片。剪
切时,应随时对切刀、手、盛苗器皿等用75%酒精溶 液消毒。将切段扦插至苗床中,深度1.5~2.0cm,
扦插密度7.5cm×5.0cm,每穴l株。
与玉米芯配合使用生产食用菌,可以充分利用生物 资源,实现作物秸秆的规模化转化,降低成本、提高 效益,同时,减少环境污染。
参考文献
[】]张金霞。黄晨阳.无公害食用菌安全生产手册[M].北 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147—154. (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