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球小冠花等35种植物提取物对粘虫的杀卵作用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424.60 KB
- 文档页数:8
2022农业昆虫学试题库(答案全)一、名词解释1.综合防治(IPM):运用综合技术防治可能为害作物的各种潜在害虫的一种策略.2.全部种群治理(TPM):采用各种可能的技术和方法,将害虫的种群彻底灭绝,以达到一劳永逸的防治方法。
3.生物防治法(广义):利用有益生物及代谢产物防治害虫的方法。
4.农业防治法:根据农田环境、寄生植物和害虫间的相互关系,利用栽培管理技术,有目的的改变某些因子,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而不利于害虫的发生。
5.经济受害允许水平昆虫(EIL):有防止增加的产值与防治费用相等时的害虫密度。
6.经济阈值(ET):指害虫的某一密度,害虫达到该密度时应采取措施,以防止害虫达到经济受害允许水平。
7.化学防治法:利用化学农药防治害虫的方法。
8.地下害虫:指在土中生活的害虫,它们为害农作物的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靠近地面的嫩茎以及果树和苗木的地下茎和幼根。
9.物理机械防治:利用各种物理因子、人工或器械防治害虫的方法。
10.植物检疫:根据国家法规,对调出和调入的植物及其产品等进行检疫和处理,以防止认为传播的危险性病、虫、杂早传播扩散的一种带有强制性的防治措施。
11.防治指标:接近但未达到经济受害允许水平时的害虫种群密度,达到该害虫种群密度时应采取控制措施,以防止害虫密度达到经济受害允许水平。
12.大面积种群治理(APM):其目标是在大面积上将害虫种群数量控制下ET以下,即将害虫控制在危害之前和农田之外,以避免大田防治。
13.不选择性(植物抗虫性):植物使昆虫不趋向其上栖息、产卵获取食的一些特性。
14.抗生性(植物抗虫性):引起昆虫死亡率高,繁殖力低,生育迟缓或不能完成生育的一些植物特性。
15.耐害性(植物抗虫性):植物受害后具有很强的增值和补偿能力而不致在产量上有明显的影响。
16.气调防治:通过改变环境如仓库里的气体组成和气压来控制仓储害虫、虫螨和微生物的生长和发生,以保证储藏的安全。
17.农药的安全间隔期:最后一次施药稻收获作物前的时期,即自施药到残留量降至允许残留所需的时间。
2023-11-07CATALOGUE目录•杏球坚蚧壳虫的危害与识别•杏球坚蚧壳虫的监测与诊断•杏球坚蚧壳虫的防治方法•杏球坚蚧壳虫的防治方案与实施•防治效果评估与监测•总结与展望01杏球坚蚧壳虫的危害与识别杏球坚蚧壳虫的危害杏球坚蚧壳虫是一种常见的果树害虫,主要危害杏树、桃树等果树的枝条和叶片。
该害虫在寄主植物上大量繁殖,导致叶片背面形成灰白色的蜡质层,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养分吸收,使树势衰弱,产量下降,甚至导致枝条枯死。
杏球坚蚧壳虫的排泄物还会诱发煤污病等病害,加重对植物的危害。
杏球坚蚧壳虫的形态特征杏球坚蚧壳虫的成虫雌虫为球形或扁球形,体长4-6毫米,宽3.5-5.0毫米,有硬化表层,背中央有4纵脊,脊间有横纹,呈网状纹;雄虫为长椭圆形,体长2-3毫米,有翅膀2对,前翅为革质,后翅为膜质。
卵呈椭圆形,长0.3-0.4毫米,初产时淡黄色,后变为橙黄色。
若虫初孵时为淡黄色,后变为淡褐色,体表被有白色蜡粉。
杏球坚蚧壳虫主要分布在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等地区。
该害虫寄主范围广泛,包括杏树、桃树、樱桃树、梨树等果树,以及桑树、茶树等经济作物。
杏球坚蚧壳虫的分布与寄主范围02杏球坚蚧壳虫的监测与诊断对杏树进行定期巡查,注意观察枝条和叶片上的虫害情况,特别是在春季和秋季繁殖高峰期要加强监测。
监测方法定期巡查在杏园内选取代表性植株,设置监测点,定期观察并记录虫害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并采取防治措施。
建立监测点利用诱虫灯诱捕杏球坚蚧壳虫成虫,观察并统计成虫的数量和活动规律,为防治提供参考。
使用诱虫灯观察症状:注意观察杏树叶片、枝条和果实上是否有白色、灰色或褐色的蚧壳虫虫体,以及是否有流胶、枯萎、树势衰弱等症状。
鉴别形态:了解和鉴别杏球坚蚧壳虫各虫态的特征,如卵、若虫、成虫和蛹等,以便准确诊断。
诊断工具与材料放大镜:使用放大镜可以更清晰地观察蚧壳虫虫体和症状细节。
采集工具:使用采集工具如镊子、毛刷等,可以采集蚧壳虫样本,以便进一步鉴定。
3种植物源杀虫剂对小贯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刘超毛建辉陈宇肖科军伍兴隆黄琼蒲德强摘要:小贯小绿叶蝉是我国茶园主要害虫,广泛分布于全国各茶区,发生量较大。
目前在生产上主要以化学药剂防治为主。
为探索3种生物药剂对小贯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采用不同浓度0.5%藜芦碱可溶液剂、1.5%除虫菊素水乳剂、5%桉油精可溶液剂对小贯小绿叶蝉的田间防治效果进行研究。
结果说明,1.5%除虫菊素水乳剂300倍液、200倍液、100倍液药后7d内防效无显著差异,均在药后3d防效到达最高,100倍液的防效为51.37%;0.5%藜芦碱可溶液剂600倍液与300倍液防效接近,药后3~7d的防效为63.04%~66.45%,且显著高于900倍液;5%桉油精可溶液剂防效随浓度增加而升高,在药后7d100倍液的防效到达最高,为82.02%,200倍液与100倍液的防效无显著差异,但100倍液与300倍液的防效有显著性差异。
3种相对高浓度的生物农药中5%桉油精可溶液剂的防效相对较好,0.5%藜芦碱可溶液剂防效次之,1.5%除虫菊素水乳剂防治效果较差。
关键词:小贯小绿叶蝉;植物源杀虫剂;高虫口密度;藜芦碱;除虫菊素;桉油精植物源杀虫剂是利用提取植物次生代谢物制成具有杀虫活性的杀虫剂,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对害虫有忌避、拒食、触杀和抑制生长发育等作用,有低毒、低残留、不易产生抗药性等优势[7]。
在生物药剂开发利用上国内学者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但由于试验条件的不同存在很多不一样的研究结果。
郭名春等对小贯小绿叶蝉采用了5种不同药剂处理,发现0.6%苦参碱水剂、1.5%天然除虫菊水剂与25000mg/L联苯菊酯乳油药后7d的防效均保持在78%以上,具有良好的持效性和速效性,尤其是0.6%苦参碱水剂药后7d的防效仍在85%以上[8]。
但田向容等研究了5种植物源农药对假眼小绿叶蝉的田间防效,结果说明,0.6%苦参碱水剂、1.3%苦参碱水剂和1.5%除虫菊素水乳剂等3种药剂对假眼小绿叶蝉几乎无防治效果[9]。
23种马缨丹精油成分对玉米象的毒杀作用姜洪;袁忠林;刘兆良;徐伟丽;孙骊珠;韩萌;罗兰【摘要】To clarify the toxic activities against Sitophilus zeamais, 23 constituents from Lantana camara essential oil were identified in lab by filter paper film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fter treated for 72 hours, the 22, 16, 8 and 4 constituents had obvious toxic effects against adult Sitophilus zeamais at the doses of 3. 5, 1. 4, 0. 7 and 0. 35 mg /cm2, respectively, and the corrected mortalities were 100%. Among them, the corrected mortalities of geraniol, terpinen-4-ol, (±)-camphor and p-cymene reached 100% at the dose of 0. 35 mg /cm2 after 72 hours, which had the further research values.%为明确马缨丹精油中的杀虫活性成分,以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为试虫,采用滤纸片药膜法,对23种马缨丹精油成分进行了室内活性筛选.结果表明,在剂量分别为3.5、1.4、0.7、0.35 mg/cm2时,分别有22、16、8、4种精油成分对玉米象成虫有显著毒杀作用,72 h对玉米象的校正死亡率达100%,其中牻牛儿醇、松油烯-4-醇、(±)-莰酮和对伞花烃在0.35mg/cm2时,72 h对玉米象的校正死亡率达100%,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期刊名称】《山东农业科学》【年(卷),期】2018(050)004【总页数】3页(P102-104)【关键词】马缨丹精油;成分;玉米象;毒杀作用【作者】姜洪;袁忠林;刘兆良;徐伟丽;孙骊珠;韩萌;罗兰【作者单位】青岛农业大学植物医学院/山东省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控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 266109;青岛农业大学植物医学院/山东省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控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 266109;青岛农业大学植物医学院/山东省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控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 266109;青岛农业大学植物医学院/山东省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控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 266109;青岛农业大学植物医学院/山东省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控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 266109;青岛农业大学植物医学院/山东省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控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 266109;青岛农业大学植物医学院/山东省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控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 2661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33.5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属鞘翅目(Coleoptera)象甲科(Curculionidae),是一种重要的仓储物初期害虫,被列为“头号毁灭性贮粮害虫”。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一村一)》期末题库及答案考试说明:本人针对该科精心汇总了历年题库及答案,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且每年都在更新。
该题库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
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
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一村一)》题库及答案一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波尔多液是一种良好的保护性杀菌剂,配制原料有( )。
A.硫酸铜、硫磺粉、水 B.生石灰、硫磺粉、水C.生石灰、硫酸铜、水 D.石灰石、硫酸铜、水2.-般来说在秦岭、淮河以北,危害园林植物的地下害虫主要是( )。
A.地老虎蝼蛄 B.蝼蛄蛴螬C.蛴螬大蟋蟀 D.大蟋蟀地老虎3.蝼蛄类害虫具备的生物学特性是( )。
A.趋绿性 B.趋上性C.单食性 D.趋粪性4.有利于蚜虫繁殖的气候条件是( )。
A.高温高湿 B.盛夏阴雨c.气温20度且干燥 D.以上都不是5.下列天牛种类中危害针叶树的是( )。
A.星天牛 B.菊小筒天牛C.光肩星天牛 D.双条杉天牛6.黄刺蛾成虫具有( )。
A.趋黄性 B.趋光性C.趋腐性 D.以上都不是7.美国白蛾在我国的越冬虫态为( )。
A.卵 B.老熟幼虫C蛹 D.成虫8.鸡冠花立枯病的病原菌为( )。
A.真菌 B.细菌C.病毒 D.线虫9.下列属于枝干病害的有( )。
A.月季白粉病 B.丁香细菌性疫病C.玫瑰绣病 D.泡桐丛枝病10.引起翠菊黄化病的病原菌是( )。
A.病毒 B.植原体C.细菌 D.真菌11.多数叶部病害病原物的传播途径是( )。
A.气流 B.雨水C.人的行为 D.昆虫介体12.不利于月季白粉病发生条件是( )。
A.通风 B.透光C.透气 D.种植密度高13.适合松材线虫病发生和蔓延的气候条件是( )。
A.高温干旱 B.低温高湿C.高温高湿 D.低温干旱14.美国白蛾食性是( )。
蚧壳虫用什么农药可以杀死它,专杀果树蚧壳虫用什么农药使用氧化乐果、马拉硫磷、亚胺硫磷、溴氰菊酯等农药可以杀死蚧壳虫。
可以选用50%马拉硫磷1500倍液、25%亚胺硫磷1000倍液、40%氧化乐果1000倍液、2.5%溴氰菊酯3000倍液喷雾防治,连续防治2-3次,每隔7-10天防治1次。
喷药时务必做到均匀喷洒,若喷药后48小时内若遇雨,需要补喷。
一、蚧壳虫用什么农药可以杀死它1、使用氧化乐果、马拉硫磷、亚胺硫磷、溴氰菊酯等农药可以杀死蚧壳虫。
在蚧壳虫若虫发生盛期,选用40%氧化乐果1000倍液、50%马拉硫磷1500倍液、25%亚胺硫磷1000倍液、2.5%溴氰菊酯3000倍液喷雾防治。
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2-3次。
2、蚧壳虫虫类多、分布广、食性杂,危害多种农作物、果树和林木。
常见的有红圆蚧、褐圆蚧、康片蚧、矢尖蚧和吹绵蚧、康氏粉蚧等。
3、蚧壳虫危害叶片、枝条和果实,会造成叶片发黄、枝条皮层爆裂,肿胀,严重枯死,并造成落叶落果。
且易诱发煤烟病。
喷药时务必做到均匀喷洒,枝梢、叶面、叶背、叶柄、果梗都应进行喷药,以提高防治效果。
喷药后48小时内若遇雨,须及时补喷。
二、专杀果树蚧壳虫用什么农药1、使用药物(1)杀扑磷该药物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杀蚧壳虫药剂,可以用于防治果树,棉花,蔬菜等作物,防治矢尖蚧、糠片蚧、蜡蚧、粉蚧、褐圆蚧等害虫效果较好,是一种不内吸的杀虫剂,安全高效。
(2)噻虫嗪该药物是一种全新结构的第二代烟碱类高效能低毒杀虫剂,具有胃毒,触杀,内吸杀虫的多重功效,主要用于叶片喷施和土壤灌根处理。
使用后可以迅速被叶片吸收,传导到植株各个部位,对刺吸式害虫有明显效果,与杀扑磷搭配使用,对杀灭蚧壳虫有很好防治效果。
2、注意问题防治果树蚧壳虫应抓住两个关键时期,一是惊蛰后至芽萌动时,二是卵孵化期至若虫期。
这两个时期蚧壳虫的壳和蜡质层均未形成,虫体对药剂极为敏感,此时进行药剂防治效果较好。
彭曼君,刘道贤,张小贝,等.不同药剂对大棚柑橘红蜘蛛和蚜虫的防治效果[J ].中南农业科技,2023,44(9):246-248.收稿日期:2023-03-10基金项目:荆门市科技局重点研发项目(2022YFZD016)作者简介:彭曼君(1993-),女,湖北沙洋人,农艺师,硕士,主要从事果蔬栽培研究工作,(电话)158****2533(电子信箱)*****************。
柑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是芸香科柑橘属植物。
柑橘红蜘蛛又称柑橘全爪螨,别名瘤皮红蜘蛛,是蛛形纲蜱螨目叶螨科全爪螨属节肢动物,在中国柑橘各产区均有发生,繁殖能力强。
年均温在20℃左右时,1年可发生20代,一般出现在4—6月和9—11月,是危害柑橘的主要害虫[1,2]。
红蜘蛛初发生时聚集于叶片背面,以吸取叶片汁液为生,最初表现为叶片上出现灰白色小斑点,随后出现红斑,严重时整个叶片变灰白色,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严重影响植株的生长,最后叶片脱落,形成光杆[3,4]。
柑橘蚜虫是柑橘芽梢期的刺吸式害虫,同翅目蚜科,是影响柑橘生长的另一主要虫害。
在中国分布很广,所有种植区均有发生。
其一年可发生20代左右,最适宜繁殖的温度为25℃左右,以嫩梢为食,春梢与秋梢抽发时节为危害高峰,夏梢次之[5]。
以成虫和若虫群集在新梢嫩叶上吮吸汁液,被害的新梢嫩叶卷曲、皱缩,节间缩短,不能正常伸展,严重时嫩梢枯萎[6],引起幼果脱落及大量新梢无法抽出,不但当年减产,还会影响第二年的产量,蚜虫排泄的“蜜露”能诱发煤烟病,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橘蚜还是柑橘衰退病的传播媒介[7,8]。
荆门市属于柑橘种植北缘地区,引进了不少优质杂柑品种,包括春见、大雅、甘平、明日见等,考虑到柑橘果实越冬问题,多采用大棚种植。
由于棚内温度长期处在20~30℃,为各种虫类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导致柑橘虫害发生严重。
主要典型虫害如红蜘蛛、蚜虫屡防不止,顽固性增强,影响了柑橘的正常生长。
4种入侵植物水提液对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邢树文【摘要】利用4种入侵植物的水提取液及其与农药的混合液对假眼小绿叶蝉进行趋避和毒杀试验,结果表明,生药量为1g/mL的薇甘菊水提取液和马樱丹水提液对假眼小绿叶蝉趋避效最好;1g/mL的薇甘菊水提取液与2.5%联苯菊酯20 mL 900倍液混合液对假眼小绿叶蝉的毒杀效果与2.5%联苯菊酯35 mL 900倍液的杀虫效果相当.4种入侵植物水提液对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强弱依次为薇甘菊>马缨丹>南美蟛蜞菊>五爪金龙.【期刊名称】《广东农业科学》【年(卷),期】2013(040)006【总页数】3页(P88-90)【关键词】入侵植物;水提液;联苯菊酯;假烟小绿叶蝉;生物防治【作者】邢树文【作者单位】韩山师范学院生物系,广东潮州521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35.711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 Gothe)是茶树上普遍发生的主要害虫之一,属同翅目叶蝉科。
成虫吸取茶树汁液,致使茶树生长受阻,被害芽叶卷曲、硬化、叶尖和叶缘红褐枯焦。
一般受害茶园,夏秋茶减产10%以上,重则损失30%~50%。
此外,受假眼小绿叶蝉危害后的芽叶,在加工过程中碎、末茶增加,成品率降低,易产生烟焦味,对茶叶品质亦有严重的影响。
假眼小绿叶蝉在广东一年发生12~13 代,完成1 个世代需要经过虫、卵、若虫3 个阶段,广东地区一年有2 个发虫高峰,第1 峰主要集中在7~8月,主要危害夏茶;第2 峰发生在10~11 月,主要危害秋茶[1]。
潮州凤凰山茶区对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治还是以化学防治为主,使用农药对茶叶生产及茶园生态环境的影响日益严重[2]。
因此,尽量减少对茶园生态环境和茶叶品质的危害,是茶园害虫防治方法探索的重要方向。
粤东地区气候适宜,入侵植物种类丰富,有效利用这些入侵植物,是化害为利的重要途径[3-4]。
本研究拟采用粤东地区资源丰富的4 种外来入侵植物的水提液作为供体,通过田间试验测定入侵植物对茶园主要害虫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控效果,为茶园害虫的生物防治提供一条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