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89劳动关系与劳动法-课件历年试卷(四川省)

  • 格式:doc
  • 大小:182.50 KB
  • 文档页数:4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复习纲要

一、考试题型:

单选

多选:答案选择完整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名词解释:注意语言叙述以书本为准

简答/论述:简答题只答要点,可不用阐述;论述题必须阐述

案例分析:观点+理由

二、考题特点:单选、多选都是灵活动用的内容并,很少是书中原文,要求考生要通读全书,并对相关的法律法规有一定了解。

第一章

本章的学习重点是劳动关系、劳动关系主体所包含的内容及各主体的概念和实质。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劳动关系、劳动关系主体、管理方的概念、雇主协会的作用、雇员的概念和工会的定义,理解构成劳动关系主体的各方的实质。

1、劳动关系的概念。P3(2009年10月名词解释,2012年10月名词解释)

答:劳动关系是社会生产关系中表明劳动力使用者与劳动力所有者之间的关系。在现代社会中,这种劳动关系又表现为“劳资关系”“产业关系”“雇佣关系”“劳工关系”“劳使关系”等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我国的劳动关系的含义是指劳动者用人单位在劳动中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

在我国,《劳动法》所调节的劳动关系中的劳动,除了具有一般的含义外,还具有的特定的内涵。专指劳动者为谋生而从事的、履行劳动义务的、岗位固定的集体劳动。(2009年10月单选)

2、劳动关系主体。P6

答:一般而言,劳动关系的主体是指劳动关系的参加者。从狭义上讲,劳动关系的主体包括两方:一方是劳动者和以工会为主要形式的员工团体;另一方是管理方以及“雇主”协会。从广义上讲,劳动关系的主体,即劳动者及其联合体、“雇主”及其联合体以及以政府劳动保障部门为代表的第三方等,政府通过立法介入和影响劳动关系,政府是广义的劳动关系的主体。

3、管理方的概念和特点。P6

答:管理方的概念:从狭义上看,管理方是揩在生产组织过程中通过行使职权,实施管理职能,率领其隶属人员完成既定工作的各级管理人员。从广义的角度看,管理方除了包括企业中的各级管理人员,还包括各类正式与非正式的雇主协会。(2010年7月名词解释,2013年1月名词解释)

管理方的特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2010年7月简答题,2010年10月简答题,2011年10月简答题)

(1)管理方具有职权。

(2)管理方通过合法程序获得职权。

(3)职权是自上而下逐级授予的,权责对等十分重要。

4、雇主协会的类型。P15

答:雇主协会的类型主要有三个方面,包括行业协会、地区协会、雇主协会。请同学参照教材,熟悉了解各种类型的详细内容。

5.雇员的概念。P17(2010年10月名词解释,2011年10月名词解释)

答:雇员也称劳动者,我国的广大劳动者是在各种企业、事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体经济组织等单位中从事有组织的社会劳动的人。

6、工会的定义与特点。P21-22 (2011年10月简答题)

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的第一章第二条内容可见,工会的定义:工会是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

工会主要通过集体谈判的方式代表员工在工作场所以及整个社会的利益。根据不同国家关于工会的产法,工会具有以下5点特点:

(1)工会必须是一定人数以上的雇员的团体,一般不允许雇主及其代理人加入。

(2)工会属于社会团体而非政治性或经济性组织。

7、工会的性质、地位和权力。(教材第19页,认真学习了解各项内容)

8、工会的职能与行为方式。P29-33

答:工会的主要职能:P29-31(2011年7月简答题)

工会是员工的集体组织,其主要目的在于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工会的职能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1)整合职能,形成全体会员的共同利益。

(2)经济职能,实现企业和雇员的经济利益平衡。

(3)民主职能,为雇员提供各种形式的代表制度。

(4)服务功能,为会员提供各种形式的服务。

工会的行为方式:P32-33

工会的行为方式由工会乃至整个企业的战略决定,而战略既受政治、经济与社会环境的影响,也受管理方与国家战略的制约。关于工会和为方式的划分,最经典的是“韦布5分法”,即把工会行为方式分为互保互助、集体谈判、劳动立法、直接行动和政治行为五种。分别为:(1)互保互助。通过从工会会费建立的基金中提取费用,向成员提供医疗,教育,娱乐,住房等福利。

(2)集体谈判。是工会与雇主交涉、协商确定薪酬、福利、工时、工作条件等有关劳动标准和劳动关系事务的活动,是为会员争取经济利益的最直接方式。

(3)劳动立法。即工会通过立法建议,监督法律执行等方式保护雇员利益,促进工会发展。

(4)直接行动。即在互助互保时集体谈判不能发挥作用时,直接采取罢工、罢市等方式。

(5)政治行为。即向政府与立法机构施加压力,促使其颁布保护劳动都的条例或法律;建立政党或加入代表工人利益的政党。

(请同学们下来参加教材29-33页,认真阅读,了解详细的内容)

学员本章节后,同学们还应掌握以下几个问题,

1. 劳务关系和劳动关系的区别。(2009年7月简答题,2011年10月简答题,2013年1月简答题)

答:劳务关系的劳动关系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四点:

(1)双方当事人及其关系不同。

(2)劳动风险责任承担不同。

(3)劳动报酬的性质、支付方式不同。

(4)适用法律不同。劳动关系由劳动法调整。劳务关系则由民法调整。

2. 劳动关系的特点、内容

3. 劳动者的权力与义务

4. 劳动关系市场管理体制

5.劳动者的概念:劳动者是按照法律和合同的规定,在用人单位管理从事劳动并获得相应报酬的自然人既包括体力劳动者,也包括脑力劳动者。(2011年7月名词解释)

第二章

本章的学习重点是劳动关系的本质,其中包括冲突、合作和产业行动。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劳动关系中冲突的根源和表现形式;产业行动的形式,特别是罢工产生的原因、形式、法律约束和解决方式;合作的根源以及冲突如何向合作转化。理解劳动关系本质中的雇主,雇员及工会的相互关系。

1、冲突的根源P46(2009年7月简答题,2013年1月简答题)

答:劳动关系主体之间的冲突是普遍存在的。劳动冲突是劳动关系双方的利益、目标和期望分歧很大,甚至背道而驰时的表现形式。造成冲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6个方面,

l.异化劳动的合法化

2.客观的利益差异

3.雇佣关系的性质

4.劳动合同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