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动物体的细胞识别和免疫
- 格式:ppt
- 大小:2.58 MB
- 文档页数:64
动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知识点总结动物细胞是构成动物体的基本单位,了解其结构与功能对于理解生命活动的机制至关重要。
以下将对动物细胞的主要结构及其相应功能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细胞膜细胞膜是细胞的边界,将细胞内部与外部环境分隔开。
它主要由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糖类组成。
脂质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骨架,这使得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蛋白质镶嵌、贯穿或附着在磷脂双分子层上,承担着多种重要功能。
例如,有些蛋白质作为载体,参与物质的运输;有些则是受体,能接收外界信号;还有些具有酶的活性,参与细胞的代谢反应。
细胞膜的功能主要包括:1、物质运输: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
2、细胞识别:识别并与其他细胞或分子相互作用,如免疫细胞的识别。
3、信息传递:接收和传递外界信号,调节细胞的生命活动。
二、细胞质细胞质是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部分,包含多种细胞器和细胞质基质。
(一)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基质是一种透明的胶状物质,含有水、无机盐、脂质、糖类、氨基酸、核苷酸和多种酶等。
它是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许多化学反应都在这里进行。
(二)细胞器1、线粒体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被称为细胞的“动力工厂”。
它具有双层膜结构,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增加了膜面积。
线粒体中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能将细胞中的有机物在有氧条件下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动力。
2、叶绿体叶绿体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中,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它也具有双层膜结构,内部含有类囊体堆叠形成的基粒,以及基质。
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吸收光能,并将其转化为化学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
3、内质网内质网是由膜围成的管状、泡状或扁平囊状结构,分为粗面内质网和光面内质网。
粗面内质网上附着有核糖体,主要参与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光面内质网则与脂质的合成、解毒等功能有关。
4、高尔基体高尔基体由扁平囊和小泡组成,主要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并将其运输到细胞的特定部位或分泌到细胞外。
《动物体的细胞识别和免疫》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简述细胞识别的概念和细胞识别的物质基础。
(2)概述免疫的概念和免疫系统的组成。
(3)阐述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和联系。
2、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细胞识别和免疫的实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免疫系统在维持机体稳态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
(2)培养学生关注生命科学的发展,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细胞识别的概念和物质基础。
(2)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3)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和特点。
2、教学难点(1)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和机制。
(2)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协调配合。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细胞识别和免疫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相关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3、直观教学法:运用图片、动画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知识。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与疾病和免疫相关的图片或新闻报道,如流感的爆发、疫苗的接种等,引发学生对免疫系统的兴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动物体的细胞识别和免疫。
2、细胞识别(1)讲解细胞识别的概念,即细胞通过表面的受体与外界物质或其他细胞相互识别和作用的过程。
(2)介绍细胞识别的物质基础,如糖蛋白、受体蛋白等,并通过举例说明其在细胞通讯和免疫反应中的作用。
3、免疫系统的组成(1)展示免疫系统的组成示意图,讲解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如胸腺、脾脏、淋巴结等)、免疫细胞(如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和免疫活性物质(如抗体、淋巴因子等)。
(2)简单介绍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的功能,让学生对免疫系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4、非特异性免疫(1)讲解非特异性免疫的概念,即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的免疫方式。
(2)介绍非特异性免疫的三道防线,包括皮肤和黏膜的屏障作用、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第4节动物体的细胞识别和免疫上海市真如中学孔慧敏课题:第4节动物体的细胞识别和免疫教材分析:动物体细胞识别和免疫是信息传递的另一种方式。
细胞识别是免疫的基础,细胞识别的基础是细胞膜上具有特殊的糖脂和糖蛋白。
免疫有三道防线,初中学习过免疫的初步知识,本节教学主要讨论免疫的机理,通过比较了解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教材中人工免疫的发展和作用为挖掘生活实例作为教学资源提供了便利,为学生了解政府、社会对儿童的关怀,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契机。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简述细胞识别过程和生物免疫过程。
叙述细胞识别的定义并能与细胞膜上糖蛋白相纤细。
能列表比较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能列举不同种类的抗原。
列表比较巨噬细胞、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在免疫中的作用。
列举常见疫苗并分类。
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分析淋巴细胞在免疫中的不同功能,说明分工与合作是生物普遍的工作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人工免疫的历史,认识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是逐步深入的,知识是逐步积累的。
通过分析淋巴细胞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认识生物结构适应于其功能。
通过和家长交流了解自己接种过疫苗的种类和作用,讨论免费疫苗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认识国家、家庭和个人的不同责任和义务。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三种免疫细胞(巨噬细胞、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免疫作用疫苗和人工免疫难点:细胞识别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免疫作用教学用具:自制PPT教学过程:课前请学生回家找出自己接种疫苗的记录,了解疫苗的种类,通过寻找资料了解各种疫苗的作用。
寻找资料了解国内外人工免疫的发展资料,以故事的形式介绍给大家,要有年代、发明者的史实,能说明一种疫苗或针对某种疾病的人工免疫的发展进程。
板书:第4节动物体的细胞识别和免疫一、细胞识别1、抗原2、人体内的三种免疫细胞二、非特异性免疫1、人体的第一道免疫防线2、人体的第二道免疫防线三、特异性免疫1、B淋巴细胞的作用——体液免疫2、T淋巴细胞的作用——细胞免疫3、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关系四、天然免疫和人工免疫1、天然免疫2、人工免疫3、疫苗讨论:国家提供免费疫苗的意义及我们的义务。
第五章生物体对信息的传递和调节第四节动物体的细胞识别和免疫一、教材分析1.内容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很复杂,又是一个微观的动态过程,既是本节的重点又是难点。
可是书上的内容和附图过于简化,反而不利于学生的理解,教师应多翻阅一些参考书,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适当拓展深度和广度。
不一定要学生记住扩充的知识,只是希望通过这些知识,更好地理解书上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否则学生只会死记硬背,不利于知识的掌握。
抗原和抗体的知识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基础,学生虽然在初中已学过一些,但毕竟粗浅。
教师在引导学生复习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要注意与高中相关知识的联系,例如抗原的性质、抗体的概念都要联系蛋白质、糖类的结构和功能。
在讲抗体时要适当扩展知识,向学生介绍抗体多方面的功能,帮助学生加强对知识的深化理解。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非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和功能;(2)了解细胞识别;(3)理解抗原和抗体的知识;(4)理解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以及两者的关系(5)了解天然免疫和人工免疫的原理和方式过程与方法(1)通过介绍抗体的发现、淋巴细胞的种类、分化和功能等科学研究过程,提高学生从科学事实推理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2)通过组织小组自学,师生共同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比较、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介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种人痘预防传染病的历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2)通过介绍牛痘的发明以及科学家在免疫科学方面的研究过程,引导学生热爱科学,建立科学的价值观,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教育;(3)通过学习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和两者的关系,认识到生命的物质性、生命运动的多样性,树立普遍联系的观点。
3.重点与难点抗原和抗体的理解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4、课时安排3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