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1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市人大教科文卫委课题组

为促进中共重庆市委三届五次全委会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决定中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有关规定的贯彻落实,今年4月至6月,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雅棠率领下,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邀请部分市人大代表,开展了对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调研组听取了市文化广电局的专题工作汇报,深入到万州、黔江、沙坪坝、南川、綦江、垫江等6个区县的部分街道、乡镇和村,对当地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服务管理情况进行了调研,听取了6个区县政府专题汇报。同时,还委托渝中、大渡口、北碚、江津、潼南、璧山、城口、丰都、武隆、奉节、巫山等11个区县人大常委会就当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开展了调研,提交了调研报告。

一、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和成绩

(一)市级重点文化设施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按照市委三届五次全委会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要求,我市积极推进市级重点文化设施建设。目前,市级重点文化设施有中国重庆三峡博物馆、重庆图书馆、重庆大剧院和红岩魂陈列馆。正在建设的有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重庆川剧中心、重庆自然博物馆、国泰艺术中心、重庆国际马戏城、重庆

市群众艺术馆,大足石刻陈列总馆。正在进行前期工作的有重庆广播电视发射塔、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园、重庆工业博物馆、重庆抗日战争遗址博物馆、重庆市少儿图书馆、广播电视监测台和重庆艺术学校搬迁(见附件1附表1)。

(二)重大公共文化服务工程建设提质提速

1.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

该工程从1999年开始实施,至2003年全市3393个已通电行政村全部看上电视。2005年,有线广播电视信号通达全市6099个50户以上自然村。2006年实施了10323个20户以上自然村、31个站台的农村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工程。2009年实施直播卫星工程,第一批为244567户发放安装直播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第二批将安装441826户,目前已完成97196户(见附件1附表2)。

2.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

从2006年开始,已建成重庆市分中心、市分中心少儿部、40个区县(自治县)支中心和321个乡镇基层服务点,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结合,建成7500个村级基层服务点(见附件1附表3)。

3.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基层文化阵地建设

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从2006年开始,全市规划建设914个,已经建成822个,在建92个。有13个区县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在内容建设方面,完成321个,还剩下593个。从今年开始,全市启动街道文化中心建设,规划建设161个,其中主城9区81个、远郊31个区县(自治县)80个。今年主城9区启动实施40个(见附件1附表4)。

县图书馆、文化馆建设工程。从2003年至今,全市新建和改扩建20个文化馆、18个图书馆。目前,全市40个区县(自治县)均各有一个文化馆,达到国家等级馆的有15个,其中一级馆5个、二级馆2个、三级馆8个。全市有图书馆41个,达到国家等级馆的有22个,其中一级馆6个、二级馆8个、三级馆8个。从建设面积看,全市区县图书馆应建面积228400平方米,已建139618平方米,文化馆应建167000平方米,已建139031平方米(见附件1附表5)。

4.农村电影放映工程

2006年9月开始实施。目前,已组建农村电影放映队651个,配备数字放映设备532套。全面实现行政村“1村1月1场”和农村中小学每年放映6场电影的目标。2009年,全市共放映农村电影181629场次。2010年前二季度已放映93876场次。目前,电影放映数字化率达91%。

5.农家书屋建设工程

2006年,我市开始建设村文化室。2007年,按新闻出版总署的决定,我市在村文化室的基础上建设农家书屋,规划建设9986个。目前已建成村文化室7060个,农家书屋1400个。每个书屋配送2286册图书、30种报刊、123张(套)电子音像制品,并统一配置标牌、制度牌、消防器材(见附件1附表6)。

(三)文化活动蓬勃开展

积极开展以“唱读讲传”为主题的文化活动。全市各级政府组织开展了红歌大赛、讲故事比赛、读经典演出活动、短信传播比赛等一系列文化活动,有的区县还通过开展“唱读讲传”活动,形成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2009年,全市累计开展红歌传唱活动8.1万场,参与市民超过5486万人次;《读点经典》出版12辑,发行量达520万册,其中市外发行40万册,覆盖21个省(区、市),《读点经典》中小学版出版4本,发行量达73万册;举行一定规模的故事会3.7万场,讲述故事11.86万个(次);全市手机用户转发箴言9101万余条次,评选优秀箴言1.4万余条,参与用户10745万人次。开展全市性“唱读讲传”综合文艺晚会28场。

从2006年开始,我市实施“渝州大舞台”城乡文化互动工程,2009年共送戏下乡1035场,农村文化进城18场。从2007年

开始,每两年组织一次重庆文化艺术节。2009年组织了第二次文化艺术节,开展了6大板块17项主题活动,推出新创剧目15台,推出10名舞台艺术新星、10名舞台艺术新秀和35名获奖歌手。2009年,我市承办了第十一届中国老年合唱节,全国60支老年合唱团近4000人来我市参赛。国庆节期间,全市开展了“红十月”文化活动,集中展演电影10000场,组织文艺演出600场。今年春节期间,共举办送戏、送电影下乡活动1890场,放映电影7281场,参与群众470多万人次。

(四)保障措施逐步完善

一是积极出台政策措施。为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管理,2008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渝委发〔2008〕17号),市委宣传部和市文化广电局等部门及时采取措施,下发了关于认真落实渝委发〔2008〕17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乡镇文化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渝委宣〔2008〕134号)。2009年,市委三届五次全委会作出了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提出了“到2012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建立城乡文化协调发展机制,在西部地区率先建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城镇…15分钟文化服务圈‟、农村…半小时文化服务圈‟初步形成”的总体目标。会后,各区县(自治县)围绕市委提出的总体目标,结合本地实际,相继出台了有关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提出了具体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