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总结
- 格式:doc
- 大小:464.00 KB
- 文档页数:4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一、反应热焓变1、定义: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叫做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在恒温、恒压的条件下,化学反应过程中所吸收或释放的热量称为反应的焓变。
2、符号:△H3、单位:kJ·mol-14、规定:吸热反应:△H > 0 或者值为“+”,放热反应:△H < 0 或者值为“-”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吸热反应燃料的燃烧C+CO2, H2+CuO酸碱中和反应C+H2O金属与酸Ba(OH)2.8H2O+NH4Cl大多数化合反应CaCO3高温分解大多数分解反应小结:1、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化学键生成,放出能量2、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放热反应,体系能量降低,△H为“-”或小于0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吸热反应,体系能量升高,△H为“+”或大于03、反应热数值上等于生成物分子形成时所释放的总能量与反应物分子断裂时所吸收的总能量之差5、燃烧热(1)概念:25℃、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单位为KJ/mo。
(2)注①对物质的量限制:必须是1mol:②1mol纯物质是指1mol纯净物(单质或化合物);③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
如C→CO2(g);H→H2O(l);N→N2(g);P→P2O5(s);S→SO2(g)等;④物质的燃烧热都是放热反应,所以表示物质燃烧热的△H均为负值,即△H<0 (3)表示燃烧热热化学方程式的写法以燃烧1mol物质为标准来配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股灾热化学方程式中常出现分数。
(1)有关燃烧热计算:Q(放)=n(可燃物)×△Hc。
Q(放)为可燃物燃烧放出的热量,n(可燃物)为可燃物的物质的量,△Hc为可燃物的燃烧热。
6、中和热(1)定义:稀溶液中,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时的反应热二、热化学方程式1.概念:表示化学反应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2.意义:既能表示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又能表示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总结]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注意事项:(1)反应物和生成物要标明其聚集状态,用g、l、s分别代表气态、液态、固态。
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化学知识点)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是指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
能量变化可以通过热量、光能等形式表现出来。
这种能量变化的研究对于理解化学反应的机理和性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能量的定义、能量变化的特征以及常见的能量变化类型。
一、能量的定义能量是物质所具有的做功的能力,是衡量物体状态的一种物理量。
从宏观角度看,能量可分为动能和势能两种形式。
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势能则是物体由于位置或形态而具有的能量。
在化学反应中,我们主要关注的是化学能,即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能量差。
它决定了反应的放热或吸热性质。
二、能量变化的特征1. 系统与环境:在化学反应中,我们将研究的对象称为系统,而与系统相互作用的周围环境称为环境。
能量变化表现为系统与环境之间的能量交换。
2. 热量:热量是最常见的能量交换形式,指的是通过热传导、对流、辐射等方式传递的能量。
在化学反应中,通常用热量来表示系统与环境之间的能量变化。
3. 热容:热容是指物体吸收或释放单位温度变化时所需的热量。
它可以用来描述物体的热量变化情况。
4. 焓变:焓变是指在常压条件下,化学反应中吸热或放热的能量变化。
它可以通过测量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温度变化来计算。
三、常见的能量变化类型1. 吸热反应:吸热反应是指化学反应过程中系统从环境中吸收热量的反应。
吸热反应通常导致环境温度下降,使周围物体感到寒冷。
2. 放热反应:放热反应是指化学反应过程中系统向环境释放热量的反应。
放热反应通常导致环境温度升高,使周围物体感到热。
3. 吸热解离反应:吸热解离反应是指在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分子从结合态转变为离解态,系统吸收热量的反应。
这种反应常见于溶解反应、氨合成等。
4. 放热结合反应:放热结合反应是指在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分子从离解态重新结合为结合态,系统释放热量的反应。
这种反应常见于燃烧反应、酸碱中和等。
四、能量变化的应用1. 热力学分析:通过测定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可以研究反应的热力学性质,比如某些反应的生成焓、反应速率等,对于工业生产和实验室研究非常重要。
嘉祥一中高一化学系列之知识清单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1.化学反应的重要特征:化学反应过程中总是伴随着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变化。
2.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
3.化学反应吸收能量或放出能量的决定因素: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4.会判断吸热反应、放热反应(1)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①所有燃烧反应;②中和反应;③大多数化合反应;④活泼金属跟水或酸反应;⑤铝热反应(2)吸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①大多数分解反应;②氯化铵与氢氧化钡晶体的反应:Ba(OH) 2·8H 2O+ NH 4Cl = BaCl 2+ 2NH 3↑+ 10H 2O③C+CO 22CO C(s)+ H 2O(g) CO(g) + H 2(g)5.两个角度认识吸、放热反应6.中和热:稀的强酸与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 2O 时所释放的热量。
7.( 1)一次能源:直接从自然界中获取得能源。
如:煤、石油、天然气、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氢能、沼气等。
(2)二次能源: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化得到的能源。
如:电能、蒸汽、汽油等。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1.原电池(1)概念: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构成条件①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②电解质溶液;③形成闭合回路;④基于一个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3)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以 Cu-Zn 原电池为例)负极:电子流出的一极为负极。
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电极反应式:较活泼金属-ne-=金属阳离子-2+Zn - 2e =Zn现象:负极溶解,质量减少。
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作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电极反应式: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ne-=单质(或低价态的阳离子)-+↑2H +2e =H 2现象:一般有气体放出或正极质量增加。
2.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①依据原电池两极的材料:较活泼的金属一般做负极(K 、 Ca 、 Na 太活泼,不能做电极);较不活泼金属或可导电非金属(石墨)、氧化物( MnO 2)等一般做正极。
高中化学 58 个考点精讲3、化学反响中的能量变化1.复习要点认识化学反响中的能量变化认识放热反响吸热反响理解反响热焚烧热衷和热及书写热反响方程式2.难点聚焦一、反响热1、化学反响过程中放出或汲取的热量,往常叫做反响热。
反响热用H 表示,单位一般采纳kJ/mol 。
当H 为负值为放热反响;当H 为符号正值为吸热反响。
丈量反响热的仪器叫做量热计。
2、焚烧热:在101kPa时, 1mol物质完整焚烧生成稳固的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焚烧热。
3、中和热: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响生成1molH O,这时的反响热叫做中和热。
中学阶段主要议论强酸2和强碱的反响。
二、热化学方程式1、书写热反响方程式应注意的问题:(1)因为反响热的数值与反响的温度和压强相关,所以一定注明,不注明的是指101kPa 和 25℃时的数据。
(2)物质的齐集状态不一样,反响热的数值不一样,所以要注明物质的齐集状态。
(3)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为相应物质的物质的量,它能够是整数,也能够是分数。
2、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一般步骤(1)依照相关信息写出注明齐集状态的化学方程式,并配平。
(2)依据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计算相应的反响热的数值。
(3)假如为放热反响H 为负值,假如为吸热反响则H 为正当。
并写在第一步所得方程式的后边,中间用“;”分开。
(4)假如题目还有要求,如反响燃料焚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和相关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可将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变换成分数。
三、中和热的测定1、测定前的准备工作(1)选择精细温度计(精准到0.10C),并进行校正(本实验温度要求精准到0.10C)。
(2)使用温度计要轻拿轻声放。
刚才丈量高温的温度计不行立刻用水冲刷,免得破碎。
(3)丈量溶液的温度应将温度计悬挂起来,使水银球处于溶液中间,不要靠在烧杯壁上或插到烧杯底部。
不行将温度计当搅拌棒使用。
2、要想提升中和热测定的正确性,实验时应注意的问题(1)作为量热器的仪器装置,其保温隔热的成效必定要好。
高中化学的归纳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与电化学总结高中化学中,归纳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与电化学是两个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这两个主题进行总结与归纳,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
一、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在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一直是一个关键的研究对象。
根据反应过程中能量的变化情况,我们可以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两类。
1. 放热反应放热反应是指在反应过程中,系统向周围释放能量,使得其温度升高。
这类反应常常伴随着热量的释放,例如燃烧反应。
在这些反应中,反应物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产生的产物具有较低的化学能。
这类反应通常具有负的ΔH值,表示反应产生的热量。
2. 吸热反应吸热反应是指在反应过程中,系统从周围吸收能量,使得其温度降低。
这类反应需要外界能量的输入,例如溶解反应。
在这些反应中,反应物的化学能增加,产物具有较高的化学能。
这类反应通常具有正的ΔH值,表示反应吸收的热量。
二、电化学电化学是化学和电学的交叉学科,研究化学反应与电能转化的关系。
在电化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是电池和电解。
1. 电池电池是一种能够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它由两个电极(阳极和阴极)和电解质溶液组成。
在电池中,化学反应产生的电子从阴极流向阳极,形成电流,实现了能量的转化。
常见的电池有干电池和蓄电池等。
2. 电解电解是指通过电流将电解质溶液中的化合物分解成离子的过程。
在电解中,正离子从阴极移向阳极,而负离子则相反。
通过电解,我们可以实现一些重要的化学反应,例如电解水可以得到氢气和氧气。
三、能量变化与电化学的关系对于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和电化学,可以有以下几点总结和归纳:1. 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与电化学有关。
放热反应常常伴随着电能的产生,例如电池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而吸热反应需要外界能量的输入,这与电解过程中需要外加电流的情况类似。
2. 电化学中的能量转化是可逆的。
电池的工作原理中,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而在外界施加电流时,电能也可以转化为化学能,实现反应的倒转。
化学键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总结第一节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一、化学键1.定义:相邻的原子之间强的相互作用。
注:①非相邻原子或分子之间不存在化学键,如稀有气体中不存在化学键;②原子:中性原子(形成共价键)、阴阳离子(形成离子键);③相互作用:相互吸引和相互排斥。
2.分类:离子键:只存在于离子化合物中共价键:存在于共价化合物中,也可能存在离子化合物中(1)离子化合物:含离子键化合物叫做离子化合物。
(一定有离子键,可能有共价键)。
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形成的化合物。
如NaCl、Na2O、K2S等强碱:如NaOH、KOH、Ba(OH)2、Ca(OH)2等大多数盐:如Na2CO3、BaSO4铵盐:如NH4Cl(2)共价化合物: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叫做共价化合物。
(只有共价键)极性共价键(简称极性键):由不同种原子形成,A-B型,如,H-Cl。
共价键非极性共价键(简称非极性键):由同种原子形成,A-A型,如,Cl-Cl。
(3)电子式:在元素符号周围用“ · ”或“×”来表示原子最外层电子的式子。
①原子:让电子尽可能分散到原子四个方向上;②离子:阳离子即离子符号;阴离子加括号,标明电荷数钠离子镁离子氯离子硫离子氢氧根离子③单质:原子之间共用电子,形成相应的稳定结构;分子式:H2N2F2Cl2电子式:键型离子键共价键概念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做共价键成键方式通过得失电子达到稳定结构通过形成共用电子对达到稳定结构成键粒子阴、阳离子原子成键元素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特殊:NH4Cl、NH4NO3等铵盐只由非金属元素组成,但含有离子键)非金属元素之间④化合物:共价化合物原子之间共用电子;离子化合物阴阳离子结合。
分子式:HCl CH4NH3H2O CO2电子式:分子式:NaCl MgCl2Na2S NH4Cl NaOH二、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的判断1.根据化合物类别判断(1)离子化合物(金属+非金属):强碱、盐、大多数碱性氧化物;(2)共价化合物(非金属+非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氢化物、含氧酸、多数有机化合物。
高一化学反应热知识点总结化学反应热是指化学反应过程中释放或吸收的热量。
在高一的化学学习中,理解和掌握反应热知识点对于学习化学和解决相关问题非常重要。
下面对高一化学反应热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热力学基础知识回顾热力学研究的是物质之间的能量转化与传递。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热是一个热力学指标,它与反应进行过程中物质的内能变化有关。
二、热量的传递方式在化学反应中,热量可以通过三种方式传递:传导、对流和辐射。
其中,传导是指热量通过物质中的分子传递,对流是指热量通过物质的流动传递,辐射是指热量通过电磁波的辐射传递。
三、热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可以用热化学方程式表示。
例如,对于氧化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的反应,可以写为:MgO(s) + H2SO4(aq) → MgSO4(aq) + H2O(l) ΔH = -x kJ/mol其中,箭头表示反应方向,ΔH表示反应的反应热,单位是kJ/mol。
ΔH为负值表示反应释放热量,为正值表示反应吸收热量。
四、反应热的测定反应热可以通过实验测定获得。
常用的方法有恒温燃烧法和棉花孔隙法。
恒温燃烧法通过燃烧反应释放热量的测定来确定反应热。
棉花孔隙法则通过棉花孔隙中的物质反应释放或吸收热量的测定来确定反应热。
五、反应热的计算根据化学反应式和反应热的定义,可以通过已知物质的摩尔数和反应热来计算反应过程的热能变化。
例如,如果有10摩尔的氢气参与反应,反应热为-286 kJ/mol,那么反应过程中释放的热量为-2860 kJ。
六、反应热与化学平衡反应热与化学平衡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在一个可逆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反应热相互抵消,使得反应热为零。
这就是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基本概念。
七、摩尔热摩尔热是指单位摩尔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过程中释放或吸收的热量。
摩尔热可以通过反应热和反应物的摩尔数之间的比例关系来求得。
八、燃烧热燃烧热是指物质与氧气发生燃烧反应释放的热量。
燃烧反应通常是一种放热反应,因此燃烧热一般为负值。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班级 姓名 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1、化学反应的本质:旧化学键的断裂,新化学键的生成过程。
化学键的断裂需要吸收能量,化学键的形成会释放能量。
任何化学反应都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①放出能量的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 > 生成物的总能量②吸收能量的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 < 生成物的总能量2、能量守恒定律:一种形式的能量可以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能量,转化的途径和能量形式可以不同,但是体系包含的总能量不变。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即吸热或者放热。
3、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活泼金属与酸(或水)的反应;④绝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⑤自然氧化(如食物腐败)。
常见的的吸热反应:①铵盐和碱的反应;②绝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1、一次能源:直接从自然界取得的能源。
如流水、风力、原煤、石油、天然气、天然铀矿。
二次能源: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得到的能源。
如电力、蒸汽等。
2、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右图是铜锌原电池的装置图。
①锌片(负极反应):22Zn e Zn -+-=,发生氧化反应;铜片(正极反应):222H e H +-+=↑,发生还原反应。
总反应:Zn+2H +=Zn 2++H 2↑②该装置中,电子由锌片出发,通过导线到铜片,电流由铜片出发,经过导线到锌片。
③该装置中的能量变化: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④由活泼性不同的两种金属组成的原电池中,一般比较活泼的金属作原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相对较不活泼的金属作原电池的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正极电极本身不反应!)。
⑤构成原电池的四个条件:1、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2、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导体);3、有电解质溶液;4、形成闭合回路。
第三节 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1、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来表示。
浓度常以mol/L 为单位,时间常以min 或s 为单位。
必修二 专题2《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复习一、化学反应的速度和限度 1. 化学反应速率(v )⑴ 定义:用来衡量化学反应的快慢,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变化 ⑵ 表示方法:单位时间内反应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⑶ 计算公式:v=Δc/Δt (υ:平均速率,Δc :浓度变化,Δt :时间)单位:mol/(L •s )外因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变化规律条件变化 活化分子的量的变化反应速率的变化 反应物的浓度 增大 单位体积里的总数目增多,百分数不变 增大 减小 单位体积里的总数目减少,百分数不变 减小 气体反应物的压强 增大单位体积里的总数目增多,百分数不变 增大 减小 单位体积里的总数目减少,百分数不变 减小 反应物的温度 升高 百分数增大,单位体积里的总数目增多 增大 降低 百分数减少,单位体积里的总数目减少 减小 反应物的催化剂使用 百分数剧增,单位体积里的总数目剧增 剧增 撤去百分数剧减,单位体积里的总数目剧减剧减其他 光,电磁波,超声波,固体反应物颗粒的大小,溶剂等 有影响※注意:(1)、参加反应的物质为固体和液体,由于压强的变化对浓度几乎无影响,可以化学反应速率 意义:衡量化学反应快慢物理量 表达式:v = △c/△t 【单位:mol/(L ·min)或mol/(L ·s) 】 简单计算:同一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也等于各物质的浓度变化量之比 影响因素 内因:反应物的结构的性质 外因 浓度: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增大加快反应速率;反之减小速率 温度:升高温度,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反之减小速率 催化剂: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其他因素:固体的表面积、光、超声波、溶剂压强(气体): 增大压强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反之减小速率认为反应速率不变。
(2)、惰性气体对于速率的影响:①恒温恒容时:充入惰性气体→总压增大,但是各分压不变,各物质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②恒温恒体时:充入惰性气体→体积增大→各反应物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2.化学反应限度:大多数化学反应都具有可逆性,故化学反应都有一定的限度;可逆反应的限度以到达化学平衡状态为止。
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总结咱先来说说啥是化学反应与能量。
这就好比是一场神秘的魔法秀,各种物质在舞台上变来变去,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增减。
化学反应嘛,本质上就是原子重新排列组合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能量可是个重要角色。
有的反应会吸收能量,就像你在冬天里拼命吸收温暖;有的反应会放出能量,好比炎热的夏天里往外散发热气。
先来讲讲吸热反应。
就像氯化铵和氢氧化钡的反应,这俩家伙碰到一起,那可是要从周围环境中“抢”能量的。
你能想象吗?做这个实验的时候,把它们混合在一起搅拌,那容器会变得冰冰凉,就像刚从冰箱里拿出来似的。
再说说放热反应,比如燃烧反应。
就像咱们过年放鞭炮,火药一燃烧,噼里啪啦,那能量释放得可带劲了,周围都变得热乎乎的。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还和化学键有关。
化学键就像是把原子们拴在一起的小绳子。
当化学反应发生时,旧的化学键断裂,新的化学键形成。
断开化学键要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则会放出能量。
如果放出的能量比吸收的多,那就是放热反应;反之,就是吸热反应。
还记得有一次,我在课堂上做一个酸碱中和的实验。
当把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用手摸一摸容器壁,能明显感觉到温度在上升。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放热反应,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释放出了能量。
能量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那可太多啦!比如说我们用的暖宝宝,里面的铁粉发生氧化反应,放出热量,让我们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受到温暖。
还有自热火锅,也是利用化学反应放出的热量来加热食物的。
在工业生产中,能量变化更是至关重要。
像炼铁的时候,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再和氧化铁反应,这一系列的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只有合理地控制和利用这些能量,才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总之,化学反应与能量就像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伙伴,它们的关系既复杂又有趣。
只要我们认真去探索,就能发现其中的奥秘,让这些知识为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更多的便利和乐趣。
不知道经过我这么一讲,你对化学反应与能量是不是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呢?希望你能在这个神奇的化学世界里畅游,发现更多的精彩!。
一、选择题1.一定温度下,向2L 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0.4molNH 3和0.5molO 2发生反应4NH 3(g)+5O 2(g)⇌4NO(g)+6H 2O(g)。
2min 后,NO 的浓度为0.06mol·L -1。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2min 末,用NO 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6mol·L -1·min -1B .2min 末,NH 3的浓度为0.14mol·L -1C .0~2min 内,生成的水的质量为3.24gD .0~2min 内,O 2的物质的量减少了0.15mol2.5.6 g 铁粉与100 mL 1mol/L 的稀盐酸反应时,为了使反应平缓进行且不改变H 2的产量,可以使用如下方法中的①NaOH 溶液 ②改用200mL 0.5mol/L 的盐酸 ③加NaCl 溶液 ④CuSO 4固体 ⑤加CH 3COONa 固体 ⑥加NH 4Cl 固体 A .②③⑤ B .②⑤⑥C .①②⑥D .①②⑤3.反应2NO 2(g)O 2(g)+2NO(g),一定条件下,将NO 2置于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
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 .气体密度保持不变B .混合气体颜色保持不变C .O 2和NO 的体积比保持不变D .每消耗2molNO 2的同时生成2molNO4.pH 相同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与Zn 反应,若最终Zn 完全溶解且得到的H 2的质量相等。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反应所需时间:醋酸>盐酸 B .整个反应阶段的平均速率: 醋酸>盐酸 C .反应起始的速率:醋酸<盐酸D .参加反应的Zn 质量:醋酸>盐酸5.一定温度下,在一个容积为2L 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4A(s)3B(g)2C(g)D(g)++,经2min 达到平衡状态,此时B 反应了1.2mo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充入2N (不参与反应)使压强增大可加快反应速率B .0~2min 内,A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110.4mol L min --⋅⋅C .平衡状态时,B 、C 的反应速率相等D .0~2min 内,C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110.2mol L min --⋅⋅ 6.下列物质间的反应,其能量变化符合图示的是A.由Zn和稀H2SO4制氢气B.甲烷的燃烧C.Ba(OH)2·8H2O晶体和NH4Cl晶体混合搅拌D.氧化钙和水反应7.下列有关反应热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吸热反应需不断从外界获得能量,放热反应不需从外界获得能量B.甲烷的燃烧热ΔH=-890 kJ·mol-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4(g)+2O2(g)=CO2(g)+2H2O(g)ΔH=-890 kJ·mol-1C.已知:S(s)+O2(g)=SO2(g)ΔH1=-Q1 kJ·mol-1,S(g)+O2(g)=SO2(g)ΔH2=-Q2 kJ·moI-1,则Q1<Q2D.已知常温常压下:HCl(aq)+NaOH(aq)=NaCl(aq)+H2O(l)ΔH=-57.3 kJ·mol-1,则有:H2SO4(aq)+Ba(OH)2(aq)=BaSO4(s)+2H2O(l)ΔH=-114.6 kJ·mol-18.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0.3 mol A、0.1 molC、和一定量的B三种气体。
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二章化学键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回顾王珊娜2014-6—2一、化学键与化学反应1.化学键1)定义: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或离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学键。
2)类型:Ⅰ离子键:由阴、阳离子之间通过静电作用所形成的化学键。
Ⅱ共价键: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化学键。
Ⅲ金属键:化学键的一种,主要在金属中存在。
3)化学反应本质就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
2.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1)离子化合物:由阳离子和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包含:大部分盐(包括所有铵盐),强碱,大部分金属氧化物,金属氢化物。
活泼的金属元素与活泼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不一定都是以离子键结合的,如AlCl3不是通过离子键结合的。
非金属元素之间也可形成离子化合物,如铵盐都是离子化合物。
2)共价化合物:全部以共价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叫做共价化合物。
包含:非金属氧化物,酸,弱碱,少部分盐,非金属氢化物.3)在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可能含有共价键。
在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存在离子键。
3.几组概念的对比1)离子键与共价键的比较键型离子键共价键概念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成键方式通过得失电子达到稳定结构通过形成共用电子对达到稳定结构成键粒子阴、阳离子原子成键性质静电作用静电作用形成条件大多数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化合时形成离子键同种或不同种非金属元素化合时形成共价键(稀有气体元素除外)表示方法①电子式如Na+[··错误!错误!]-②离子键的形成过程:①电子式,如H错误!错误!错误!②结构式,如H—Cl③共价键的形成过程:存在离子化合物绝大多数非金属单质、共价化合物、某些离子化合物2)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的比较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概念以离子键形成的化合物以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合物粒子间的作用阴离子与阳离子间存在离子键原子之间存在共价键导电性熔融态或水溶液导电熔融态不导电,溶于水有的导电(如硫酸),有的不导电(如蔗糖)熔化时破坏的作用力一定破坏离子键,可能破坏共价键(如NaHCO3)一般不破坏共价键实例强碱、大多数盐、活泼金属的氧化物中酸、非金属的氢化物、非金属的氧化物中4.物质中化学键的存在规律(1)离子化合物中一定有离子键,可能还有共价键,简单离子组成的离子化合物中只有离子键,如:NaCl、Na2O等。
(完整版)化学变化与能量知识点总结化学变化与能量知识点总结
化学变化是物质发生的变化过程,而能量在化学变化中起着重
要的作用。
以下是化学变化与能量相关的知识点总结:
1. 反应物与生成物: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通过反应转化为生
成物。
反应物是参与反应的起始物质,生成物是反应结束后形成的
新物质。
2. 反应类型:常见的反应类型包括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反应等。
不同类型的反应具有不同的特点和方程式。
3. 反应能量:化学反应过程中存在能量的吸收和释放。
吸收能
量的反应称为吸热反应,释放能量的反应称为放热反应。
4. 热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描述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方程式中的ΔH表示焓变,正值表示吸热反应,负值表示放热反应。
5. 反应焓变:反应焓变是指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焓变可以通过实验测量或计算得出,常用单位是焦耳(J)或千焦(kJ)。
6. 熵变与自由能变:化学反应还涉及到熵变与自由能变。
熵变描述了系统的混乱程度变化,自由能变描述了系统可利用能量的变化。
7. 反应速率与活化能:反应速率是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程度。
活化能是指反应物转变为过渡态所需要的最小能量。
以上是化学变化与能量的知识点总结。
理解这些知识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及相关概念。
高中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的知识点介绍(一)盖斯定律: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
换句话说,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应用盖斯定律可以间接地计算出反应热。
说明:1. 化学反应不管是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
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几步完成,则各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时的反应热是相同的。
(二)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复习:说明:1. 反应热: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都可以用热量(或换成相应的热量)来表示,叫反应热,又称“焓变”,符号用△H表示,单位一般采用kJ/mol当△H为“+”或△H>0时,为吸热反应。
2. 中和热和燃烧热:燃烧热:在25℃、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一般情况下,完全燃烧时,一般情况C生成CO2;H生成水;S生成SO2。
中和热、燃烧热的单位一般用kJ/mol表示。
3. 热化学方程式:能表示参加反应的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状态、物质的量、反应热的单位及符号、条件等。
4. 反应热和中和热的测定:中和热的测定时同样要注意保温、隔热,要用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在室温下进行,测量温度时一定要读出最高点时的温度,计算时要将测量的热量换算成生成1mol水时所放出的能量。
5. 反应热的计算:燃烧热的计算:一定量的可燃物燃烧放出的总热量=燃烧热×可燃物的物质的量。
【典型例题例1. 按照盖斯定律,结合下列反应方程式,回答问题。
已知:(2)NH3(g)+H2O(l)=NH3?H2O(aq) △H=-35.1kJ?mol-1(4)NH3(aq)+ HCl(aq)= NH4Cl(aq) △H=-52.3kJ?mol-1则第(5)个方程式中的反应热是解析:根据盖斯定律: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活动一自主学习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一、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分子或化合物的原子之间是通过化学键相结合的,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分子内化学键断裂和生成物中化学键形成的过程。
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总是和能量的变化紧密联系的。
当物质发生反应时,断开(反应物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形成(生成物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
因此,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反应物分子内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物分子内化学键的形成。
1、键能大小关系(微观):断键吸收的总能量>成键释放的总能量:化学反应吸收能量,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断键吸收的总能量<成键释放的总能量:化学反应释放能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2、物质能量大小关系(宏观):物质的化学反应与体系能量变化总是同时发生的。
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如图示: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反应放出能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反应吸收能量,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由此得出结论:能量越低,越稳定(填稳定/不稳定)。
二、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物质变化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通常又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释放能量或吸收能量。
化学上,把放出热量的反应叫做放热反应,吸收热量的反应叫做吸热反应。
三.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键能:定义:形成(或断开)1mol某化学键所放出(或吸收)的能量叫键能。
单位:kJ/mol。
键能越大,化学键越难被破坏,物质就越稳定。
例如:1mol H2中含有1molH-H,在250C 101kPa条件下,断开1molH-H重新变为H原子要吸收436kJ的能1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只能表现为热量变化B.化学反应在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是化学反应的一大特征C.化学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它可以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量,如热能、电能等D.放热反应不需要加热即可发生E.吸热反应必须加热才能发生F.需要加热条件的化学反应都是吸热反应G.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有能量的变化H.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发生放热反应I.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发生吸热反应J.需要持续加热才能进行的反应一般都是是吸热反应14、下列反应中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放热反应的是()A.氢氧化钾与硫酸的反应B.锌与盐酸反应放出氢气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D.Ba(OH)2•8H2O与NH4Cl反应15、对于放热反应2H2+O2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产物H2O 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H2和O2所具有的总能量B.反应物H2和O2具有的能量相等C.断开2molH—H键和1molO—O键吸收的总能量小于形成4molO—H键所放出能量D.该反应中,化学能只有转变为热能16、如图所示,把试管小心地放入盛有(20℃)碳酸饮料的烧杯中,试管中开始放入适量饱和CuSO4溶液,再用滴管滴加5mL浓硫酸于试管中,试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一.反应热焓变1.定义: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能量都属于反应热,又称为焓变(ΔH),单位kJ/mol。
解释:旧键的断裂:吸收能量;新键的形成:放出能量,某一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取决于上述两个过程能量变化的相对大小。
吸热:吸收能量>放出能量;放热:吸收能量<放出能量。
2.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与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能量的关系3.放热反应: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放热>吸热)ΔH<0;吸热反应,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放热) ΔH>0。
【学习反思】⑴常见的放热、吸热反应:①常见的放热反应有a 燃烧反应b 酸碱中和反应c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d大多数化合反应②常见的吸热反应有:a 氢氧化钡晶体和氯化铵晶体混合发生反应b CO2+C = 2COc 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⑵△H<0时反应放热;△H> 0时反应吸热。
【概括总结】焓变反应热在化学反应过程中,不仅有物质的变化,同时还伴有能量变化。
1.焓和焓变焓是与物质内能有关的物理量。
单位:kJ·mol-1,符号:H。
焓变是在恒压条件下,反应的热效应。
单位:kJ·mol-1,符号:ΔH。
2.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反应物分子中旧化学键断裂和生成物生成时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
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这是由于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当反应物分子间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克服原子间的相互作用,这需要吸收能量;当原子重新结合成生成物分子,即新化学键形成时,又要释放能量。
ΔH=反应物分子中总键能-生成物分子中总键能。
3.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当反应完成时,生成物释放的总能量与反应物吸收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决定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
(1)当ΔH为“-”或ΔH<0时,为放热反应,反应体系能量降低。
(2)当ΔH为“+”或ΔH>0时,为吸热反应,反应体系能量升高。
4.反应热思维模型:(1) 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2) 反应热的本质以H2(g)+Cl2(g)===2HCl(g) ΔH=-186 kJ·mol-1为例E1:E(H—H)+E(Cl—Cl);E2:2E(H—Cl);ΔH=E1-E2二.热化学方程式1.概念:能表示参加反应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高一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总结
一、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化学键的断裂需要吸收外界的能量,化学键的形成会向外界释放出能量,因此在化学反应中,参与反应的物质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1、化学变化中能量变化的本质原因
①当化学键键能越大,断开时所需的能量就越多,形成时所释放出的能量也越多。
②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中的化学键(总键能E1)断裂时,吸收能量E1,在形成化学键变成生成物(总键能E2)时,放出能量E2。
整个过程中,反应体系从外界吸收的能量为
ΔE=E1-E2 .
2、有的化学反应会吸收能量,有的化学反应会放出能量。
据图可知,一个化学反应是吸收能量
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总能量
与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3、任何化学反应除遵循质量守恒外,同样也遵循能量守恒。
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能量差若以热量形式表现即为放热反应(化学能转化成热能)或吸热反应(热能转化成化学能)。
(E反:反应物具有的能量;E生:生成物具有的能量):
4
表现形式放热反应吸热反应
键能变化生成物总键能大于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小于反应物总键能
由1、2联系得键能越大,物质能量越低,越稳定;反之键能越小,物质能量越高,越不稳定,
图示
5、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
①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
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金属与酸反应制取氢气。
④大多数化合反应(特殊:C+CO2△
2CO是吸热反应)。
注意:有热量放出未必是放热反应,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必须是化学变化。
某些常见的热效应:放热:①浓硫酸溶于水②NaOH溶于水③CaO溶于水,其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③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以C、H2、CO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
C(s)+H2O(g)△
CO(g)+H2(g)。
②铵盐和碱的反应如Ba(OH)2·8H2O+NH4Cl=BaCl2+2NH3↑+10H2O
③大多数分解反应如KClO3、KMnO4、CaCO3的分解等。
[思考]一般说来,大多数化合反应是放热反应,大多数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放热反应都不需要加热,吸热反应都需要加热,这种说法对吗?试举例说明。
点拔:这种说法不对。
如C+O2=CO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但需要加热,只是反应开始后不再需要加热,反应放出的热量可以使反应继续下去。
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是吸热反应,但反应并不需要加热。
二、化学反应中化学能除了可以转化为热能,还可以转化为电能,因此,可以将化学反应用于电池中电能的生产源,由此制备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原电池。
1、原电池原理
(1)概念: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①两种活泼性不同的电极
②电解质溶液(做原电池的内电路,并参与反应)
③形成闭合回路
④能自发地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4)电极名称及发生的反应:
负极: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电极反应式:较活泼金属-ne-=金属阳离子
负极现象:负极溶解,负极质量减少。
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作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电极反应式:溶液中阳离子+ne-=单质
正极的现象:一般有气体放出或正极质量增加。
(5)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①依据原电池两极的材料:
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K、Ca、Na太活泼,不能作电极);
较不活泼金属或可导电非金属(石墨)、氧化物(MnO2)等作正极。
②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
(外电路)的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则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原电池的正极。
③根据内电路离子的迁移方向:阳离子流向原电池正极,阴离子流向原电池负极。
④根据原电池中的反应类型:
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现象通常是电极本身消耗,质量减小。
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现象是常伴随金属的析出或H2的放出。
(6)原电池电极反应的书写方法:
(i)原电池反应所依托的化学反应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负极反应是氧化反应,正极反应是还原反应。
因此书写简单电极反应的方法归纳如下:
负极:电极反应式:较活泼金属-ne-=金属阳离子
正极:电极反应式:溶液中阳离子+ne-=单质
(ii)原电池的总反应式一般把正极和负极反应式相加而得。
(7)原电池的应用:①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如粗锌制氢气速率比纯锌制氢气快。
②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
③设计原电池。
④金属的腐蚀。
2、化学电源基本类型:
①干电池:活泼金属作负极,被腐蚀或消耗。
如:Cu-Zn原电池、锌锰电池。
②充电电池:两极都参加反应的原电池,可充电循环使用。
如铅蓄电池、锂电池和银锌电池等。
③燃料电池:两电极材料均为惰性电极,电极本身不发生反应,而是由引入到两极上的物质发生反应,如H2、CH4燃料电池,其电解质溶液常为碱性试剂(KOH等)。
练习题:
1.已知2SO2+O2 2SO3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O2的能量一定高于SO2的能量
B.SO2和O2的总能量一定高于SO3的总能量
C.SO2的能量一定高于SO3的能量
D.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
2.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 ( )
A.锌粒与稀硫酸的反应 B.灼热的木炭与COz反应
C.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 D.Ba(OH)2·8H2O晶体与NH4Cl晶体的反应
3.下列各个装置中能组成原电池的是 ( )
4.有A、B、C、D四种金属。
将A与B用导线连接起来,浸入电解质溶液中,B为正极。
将A、D分别投入等浓度盐酸中,D比A反应剧烈。
将铜浸入B的盐溶液里,无明显变化。
如果把铜浸入C的盐溶液里,有金属C析出。
据此判断它们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 A.DCAB B.DABC C.DBAC D.BADC
5 .对于锌一铜一稀酸组成的原电池装置中,当导线中有1 mol电子通过时,理论上的两极
变化是( )。
①锌片溶解了32.5g②锌片增重32.5g③铜片上析出lg H2④铜片上析出1mol H2
A.①和③ B.①和④ C.②和③ D.②和④
6、从能量的角度看,断开化学键要,形成化学键要。
化学反应
是释放能量还是吸收能量取决于 ____________,当反应物
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时,该反应为 __反应;当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时,该反应
为 __反应。
7、由铜、锌和稀盐酸组成的原电池中,铜是极,发生反应,电极反
应式是;锌是极,发生反应,电极反应式
是。
8、根据氧化还原反应Cu + 2Ag+ = Cu2+ + 2Ag设计一个原电池?并判断正负极、写
出各电极电极反应方程和反应的类型(画出原电池装置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