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素质教育环境下德育教育的几点认识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素质教育环境下德育教育的几点认识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狭义的德育指的是道德品质教育,广义的德育则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品德教育等。在当前的社会情势下,能否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办法,使学生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能否真正成为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显得尤为重要何必要。笔者认为,加强德育教育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学校德育工作的对象是学生,他们是活生生的,具有鲜明个性、主体意识的人,体现着新时代思想的特点。德育工作要取得成效,必须以人为本,把为学生服务作为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充分尊重学生,充分了解个体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工作,使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真正实现个性的良性发展。

2.树立大德育观。要把学校的德育工作放在整个社会的大潮流中进行探索和思考,发现新问题,探索新方法,并把德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活动的全过程,树立人人都是德育管理者,人人都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思想,并充分挖掘学科教材的德育内容,开放德育的广阔的时间和空间,形成人人抓德育,时时有德育,事事与德育有关联的德育工作大环境。

3.确定实际有效的目标。每个人的身心发展均有其必然规律,都是经历从认知、情感、意志、行为这样一个发展过程。学校要遵循学生心理特点,认知规律,分阶段分层次,从日常行为习惯入手,开展近距离、小目标、经常性的德育,低起点、小步子、严要求,使社会要求、学校规范内化成他们自己的道德行为标准,久而久之就会收到“润物细无声”的实效。

4.创设良好的德育情境。良好的德育情境是产生良好德育情感的必要条件,有了良好的德育情感,道德认识才有可能转化为道德信念,外化为道德行为。一方面学校要将教育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落到实处,着力建立一种在爱心基础上的理解、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倡导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另一方面,要完善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德育网络,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德育环境。

5.实现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变。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往往以权威者的身份,要求学生服从、忍让、遵守规章制度等,忽略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新时代呼唤人的主体意识,学校德育要努力实现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变,让学生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服务中得到身心的健康发展与能力的不断提高。因此要建立各种自律组织,运用激励机制,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养成良好的自律习惯,使自律行为成为每个学生提高个体修养的内在需求,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6.注重实践体验。学校道德教育不能仅停留于学生的道德认识,而且要努力付诸于道德实践。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学校道德教育必须重视学生道德行为的培养,开放学生活动的空间,要把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区,走向社会,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自我发展,在发展中追求人格的自我完善。

7.寓德育教育于非正式教育形式之中。一是要寓于日常交往之中。如与学生一起拉家常,促膝而谈,于谈笑风生之中,将生动的哲理、丰富的知识融入耳闻目睹的趣事之中,淡淡地说起,漫漫地渗入,渐渐地深化。这种形式无特定的对象,话题不受限制,寓理于事,生动活泼,容易激起学生的参与意识,从而最大限度地削减学生的戒备、抵触心理。二是要寓于文体活动之中。在看电影、电视、读小说、体育竞赛等娱乐活动中,一样可以收到与有形教育殊途同归的教育效果,因为这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形象直观并健康向上的文化体育活动中,蕴藏着使人积极进取的因素,能唤起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净化学生的思想情感,这是其他形式所不可替代的。三是要寓于独立活动中。中学生富于挑战精神,喜欢独立完成任务。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安排学生在他们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独立工作,如独立完成作业、值日任务分工到人、自己解决学习困难、自己解决同学间矛盾、设置困难独立解决等,学生能更真实地认识自己的能力。由于独立活动的形式符合学生的心理要求,故而使思想教育工作增添了趣味性,从而改变了传统德育形式死板教条、强行灌输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