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形式与认识过程
- 格式:ppt
- 大小:2.63 MB
- 文档页数:57
(一)认识的辩证过程认识的发展是在实践基础上的充满矛盾的辩证发展。
认识的辩证过程就是在实践基础上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又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能动飞跃。
1.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是指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1)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主体对客体表面现象的反映。
它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2)理性认识理性认识属于认识的高级形式、高级阶段,是人们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和内部联系的认识。
它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依赖。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感性认识需上升到理性认识;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理性认识以感性认识为基础;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感性认识是认识活动的起点,达到理性认识是认识的任务。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4)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在实践中获取丰富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是实现由感性认识飞跃到理性认识的基础和前提。
运用抽象和综合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是实现由感性认识飞跃到理性认识的正确途径。
2.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是指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理性认识回到实践中去,实现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认识要发挥对实践的能动的指导作用,使认识得到检验、完善、丰富和发展。
(二)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1.认识过程的反复性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是指对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是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认识过程的无限性认识过程的无限性是指客观世界是不断发展的,人的认识运动也必然随之不断发展。
3.认识运动的规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每一循环都进入高一级的程度。
这是人类认识发展的道路和规律。
第九章认识形式与认识过程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主体观念地把握客体的基本形式和认识的辩证过程及其内在机制,了解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的重点: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反思,建构,虚拟,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从理性认识到实践.本章的难点:认识的理性形式及其本质反思从理性认识到实践教学方式与课时安排:理论讲授:6 课时.第一节主体观念地把握客体的基本形式一、认识:感性直观与理性思维的统一感性直观与理性思维是人以观念的方式把握世界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既相互区分又辩证统一.其区分的客观基础是:主体反映结构与对象自身结构的一致性.1 、感性直观: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通过感觉器官直接接触外界事物而得到的关于事物表面现象的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特点:直接的,具体的,个别的,形象的认识,它不能给主体提供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的认识,因而不能给主体的实践活动提供普遍性,必然性的尺度.2 、理性认识:理性认识是人借助于抽象的思维对感性认识材料进行加工,整理,概括而成关于事物的本质,事物全体和事物的内部联系在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深化,是认识的高级阶段.特点:间接的,抽象的,普遍的,逻辑的人的认识既表现为感性直观与理性思维两种形式的分化与统一,又表现为先感性直观后理性思维,从感性直观上升为理性思维的运动和发展.感性直观与理性思维是统一的,正如主体系统的统一和客体系统的统一一样,主体是感觉器官和思维大脑的统一,而客体则是外在现象与本质的统一.人的感性是有理性思维参与的感性,这不仅使人的感性直观成为人所特有的反映对象的方式,而且使这种感性直观产生了向理性思维发展的可能性.同时,人的感性直观是有语言参与,并要求用语言来表达和交流的,而语言是理性思维的元素,具有概括的功能.当用语词来表达感性直观时,感性直观就不知不觉地和理性思维纠缠在一起了.人的理性思维也不能脱离人的感性直观,人的思维不仅要以感性直观为基础,而且理性思维始终是有感性直观渗透并参与其中的.抽象的思维活动也必须具有一定的感性的形式,要借助于具有感性直观性的符号,语言才能进行.二、认识的感性形式及其社会历史性人在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通过感觉器官直接接触客体获取信息的能力属于人的感性直观能力,由此而形成的认识成果是感性认识.这种结果从内容上看属于对客体的外在现象的认识,从形式上看属于感性直观形式.感性直观包含着相互联系,依次发展的三种形式,即感觉,知觉和表象.1、感觉:通过不同的感觉器官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意识和外部世界的直接联系.2、知觉:由多种感觉基础上形成的,由多种感觉组合成的整体.3、表象:是大脑对过去感觉和知觉的加快和再现,即当感觉和知觉所反映的对象离开后,人的大脑对感觉和知觉到的事物所留下的印象.表象己经具有初步的概括的功能,在表象中己经具有认识从直接向间接,从具体向抽象发展的趋向.尽管感性直观是一种初级的反映形式,但它仍同样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人的"五官感觉的形成是以往全部世界历史的产物".三、认识的理性形式及其本质理性思维摆脱了对象的感性具体性和形象性,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作为高级的反映形式,它具有间接性与抽象性的特征.从总体上看,理性思维包括相互联系,依次发展的三种基本形式:概念,判断,推理.1、概念:对同类事物共同的一般特性和本质属性的概括和反映,是思维的细胞.2、判断:在形式上表现为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式关系,其内容是对事物之间联系式关系的逻辑反映.判断是展开了的概念,概念是凝缩了的判断.3、推理:判断与判断之间的联系,是由己知合乎规律地推出未知的逻辑形式.理性思维还包括由概念,判断和推理所组成的理论体系.理论体系是理性思维的最高形式,它的任务就是把事物的内部联系,本质和规律在思维中全面地再现出来,达到思维的具体.4、理性思维的特点:①本质特征:抽象化感性直观对事物表现有着丰富的了解,但有真假的区别,重要与非重要的区别,理性是抽丝剥茧的作用,把具体进行分解,从中概括出抽象的思维规定.抽象性:一方面表面上离客体越来越远;但另一方面实质上因为更了解事物最本质的东西,从而离事物更近,更深刻,更正确.②间接性③理解性第二节认识的过程及其内在机制感性和理性是人的认识的两种基本形式,又是认识运动过程的两基本阶段,认识的辩证运动表现为由生动的直观上升到抽象的思维以及与此相应的由感性认识到向理性认识的飞跃.人的认识是一个由多种因素都参与其中,具有复杂机制的辩证发展过程.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无论任何人认识何种具体事物,都要在实践的基础上从感性认识开始,再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1、认识之所以必然经历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发展阶段,发展过程,是同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密切相关的。
4认识的本质和过程认识是人类理解事物和世界的过程和能力。
它是人与外界事物相互作用、接受信息并对其进行处理的一种心理活动。
本质上,认识是一种主观能动性的活动,它涉及到感知、思维、判断和推理等多个方面,通过这些过程人们能够获得对事物的理解和认知。
认识的本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探讨:首先,认识是通过感知与经验积累形成的。
我们在与外界接触的过程中通过感官的作用,将外界物体的属性信息转化为我们的主观经验和印象。
这个过程是主观的,因为每个人的感官器官和体验都是有差异的,人们对同一事物的印象也可能存在差异。
同时,这个过程是通过经验积累而形成的。
通过与环境的不断互动,个体获得了许多事物的经验,这些经验积累为我们对事物的认识提供了基础。
其次,认识是通过思维活动完成的。
思维是认识的核心环节,它是对感知和经验的进一步加工和整理。
思维过程涉及到注意、联想、记忆和思考等多个环节,通过这些环节我们能够对事物进行综合分析和辩证思考。
思维活动是高级认识活动的基础,它使我们能够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进行深入思考和理解。
此外,认识是通过判断和推理完成的。
判断是对感知和思维结果的评价和分类,它是认识过程的重要环节。
通过判断,我们能够对所认识的事物进行归类和区分,建立起概念和范畴。
推理是通过对前提进行逻辑操作,得出新的结论和认识的过程。
通过推理,我们能够从已知的认识中推导出新的认识,拓展我们对事物的理解和认知。
最后,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和升华的过程,它通过触发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驱使人们不断去寻求新的认识和理解。
认识还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如认知偏见、信息过载以及主观意识等等,这些都会对我们的认识产生影响。
因此,认识是一个动态的、持续发展的过程,需要我们保持警醒和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和探索。
认识的过程可以概括为感知、经验、思维、判断和推理等环节的循环往复。
首先,我们通过感官器官与外界事物进行接触,感知到它们的属性和特点。
1.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1)感性认识:它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通过感觉器官所获得的认识(现象),有直接性、具体性的特点(特点),有感觉、知觉、表象(印象)三种形式,是认识的初级阶段.(2)理性认识:①它是在人们感性认识基础上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②有间接性、抽象性的特点,③有概念、判断、推理三种主要形式,④是认识的高级阶段.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两者对立和区别是含义、特点、形式、地位不同.所以“熟知(感性)不等于真知(真理)”,“感觉到了的东西(感性认识),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则反映事物的本质。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主bai要有概念、三方面的du区别。
一、概念不同1、感性认zhi识dao与“理性认识”相对,是指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眼、耳、鼻、舌、身)在大脑中产生的反映形式。
2、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的认识。
二、形式不同1、感性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感觉是人对事物的最初反映,是主体的感官对内外环境适宜刺激物的反映形式。
知觉是对客观事物表面现象或外部联系的综合反映,它为主体提供客观对象的整体映象。
表象是曾经作用于感官的事物的外部形象在人的意识中的保存、再现或重组。
2、理性认识有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构成科学体系核心的逻辑要素。
判断是反映事物关系的思维形式,是对事物的状况和性质有所判定的思维形式。
推理是由已知合乎规律地推出未知的思维形式,对某些判断分析和综合再引出新判断的过程。
三、特点不同1、感性认识的特点是直接性、生动性和具体性。
要获得感性认识,必须亲自参加社会实践,直接接触客观事物。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来源,是理性认识的基础。
2、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重要阶段,人们在实践中对客观事物的感性认识大量积累的基础上,抓住事物的本质属性,即抽出事物的本质、全体和内部联系,用一定的物质外壳语词把它标志起来,这就产生了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