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危机管理论述题题目及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17.40 KB
- 文档页数:11
一、简答题1. 罗森塔尔对危机的定义。
危机是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作出关键决策的事件。
2.公共危机管理的目的是什么?公共危机管理的目的包括:恢复社会秩序、保障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健康。
3. 应急管理中的政府责任有哪些?保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民权利降低社会危害开展危机教育4. 转型期我国公共危机的特点有哪些?危机事件涉及的领域多元化危机事件呈现高频次、大规模的特点危机事件的组织性、暴力性、危害性加强危机波动方式多元,震动频度增大危机事件国际化程度加大二、论述题1.分析中国目前危机决策的弱点及改进措施。
弱点:危机决策意识不强危机决策机构存在缺陷危机决策的公开性和可预测性较差危机决策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危机决策工具缺乏创新改进措施:作为危机决策者的我国各级政府必须把危机决策和常规决策紧密结合起来,在组织的正常运转中以常规决策为主,危机决策为辅,加强日常管理中的疏导防范工作,防患于未然,进而从根本上改善我国的公共治理结构,从源头上遏制危机的发生。
2.公共危机管理与企业危机管理的区别与联系。
答:企业危机管理与公共危机管理是危机管理中两种不同形式。
企业危机管理是对解决企业面临的危机,使其重新焕发生机的管理活动。
公共危机管理则是针对大众生活和工作中出现的危机状态的一种管理活动。
企业危机管理和公共危机管理具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就危机产生、发展的过程以及预防和化解危机而言,两者是相似的。
就企业和公共部门需要树立危机意识而言,它们也是相似的。
但是,两者在以下几方面还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首先,危机管理目标。
公共危机管理以恢复社会秩序、保障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健康为目标。
企业危机管理者追求的是经济利益,而公共危机管理则关注的是公共利益,社会大众的利益,这种利益不仅仅是经济的,还有社会的,政治的方面的内容。
公共危机管理复习题及参考答案公共危机管理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危机基本特征的是(D)。
A、突发性B、不确定性C、社会性D、不可转化性2.下列事件中属于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有(C)。
A、生物病原体所致疾病B、流行感冒C、太湖蓝藻事件D、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引发的健康问题4.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A)。
A、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B、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三级C、特别重大、重大二级D、特别重大、重大、较大、较小四级5.2008年举行的第29届北京奥运会,安全奥运是实现“科技奥运、绿色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的有效保障。
安全奥运的含义是(B)。
A、奥运场馆安全B、奥运建设及运营过程的整体安全C、奥运设施安全12.公共危机管理的应急管理预案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是(C)。
A、计划体系B、指挥体系C、组织体系D、控制体系13.各地区、各部门要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完善(B)机制,开展风险分析,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A、信息报告B、预测预警C、信息发布D、评估14.我国建立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制的要求是: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B)。
A、上级政府管理为主B、县以上政府管理为主C、基层政府管理为主D、属地管理为主15.下列关于危机决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A、危机决策往往是在条件充分的情景下做出的B、危机决策往往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景下做出的C、危机决策往往是在时间不充裕的情景下做出的D、危机决策往往是在后果不确定的情景下做出的30.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灾害救助工作以(C)为基本行政单元。
A、省级B、市级C、县级D、区级31.在公共危机管理的组织管理体系中,(C)可以提高决策的科学化程度,提高公共危机管理的水平。
A、研究所B、科研机构C、咨询组织D、高校32.公共危机预警系统具有四项基本功能,以下选项中错误的是(D)。
公共危机管理试题与答案1、对紧急权力最重要的实质限制之一是()。
A、比例原则B、非可减原则C、非歧视原则D、非程序原则答案: A2、发生Ⅰ级或Ⅱ级突发公共事件应在()内报告国务院。
A、2 小时B、3 小时C、4 小时D、5 小时答案: C3、在我国的政府系统中,管理自然灾害救助的行政部门是()。
A、党中央B、国务院C、公安部D、民政部答案: D4、根据《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的规定,重大动物疫情在()内报至农业部。
A、8 小时B、 12 小时C、 24 小时D、4 小时答案: C5、严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统一领导和指挥是()。
A、国务院B、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C、市(地)级人民政府D、县级地方人民政府答案: B6、金融风险预警系统通过()来实现对风险的识别与评估。
A、预警指标体系B、政府监管C、金融机构内部控制D、行业自律答案: A7、危机决策机制主要由危机决策主体和危机()两个方面构成。
A、决策客体B、决策信息C、决策制度D、决策结果答案: C8、阻断铁路干线、国道、省道、高速公路和重要交通枢纽、城市交通8 小时以上的突发公共事件属于()。
A、一般事件B、较大事件C、重大事件D、特别重大事件答案: D9、在重要场所、重点地区聚集人数在10 人以上, 100 人以下,参与人员有明显过激行为的事件属于()。
A、一般事件B、较大事件C、重大事件D、特别重大事件答案: B10、免于因无力履行约定义务而被监禁的权利属于()。
A、非克减原则B、非歧视原则C、比例原则D、克减原则答案: A11、地方政府是发现公共危机事件苗头、预防发生、首先应对、防止扩散的第一责任人。
这是指公共危机管理的()。
A、社会性大协作原则B、属地管理C、常设性原则D、统一指挥原则答案: B12、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和社会力量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作用,除了取决于公共管理机构特别是政府的组织动员能力外,还取决于()以及国民的综合素质。
公共危机管理试题及答案一、选题公共危机管理试题二、试题1. 什么是公共危机管理?简要介绍其定义和重要性。
2. 列举并解释公共危机的分类。
3. 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危机沟通的作用是什么?并说明其关键原则和方法。
4. 公共危机管理中的预警体系是什么?请列举主要的预警指标和方法,以及它们的作用。
5. 请描述公共危机的应对策略和措施。
6. 从决策者和组织角度出发,分析公共危机管理的挑战和难点。
三、答案1. 公共危机管理是指政府、组织或个人为了防范、应对、恢复和归纳公共危机事件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管理方式。
公共危机管理的重要性在于能够有效应对危机事件,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保证社会秩序的稳定。
2. 公共危机可分为自然灾害危机、人为灾害危机、公共突发事件和社会危机等。
自然灾害危机包括地震、台风、洪水等;人为灾害危机指恐怖袭击、火灾等;公共突发事件包括重大交通事故、恶性疾病等;社会危机则指社会动荡、经济危机等。
3. 危机沟通在公共危机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能够传递准确的信息,稳定社会情绪,缓解公众恐慌,并指导行动。
危机沟通的关键原则包括透明度、及时性、准确性和一致性。
方法可以包括发布公告、举办新闻发布会、利用社交媒体等。
4. 预警体系在公共危机管理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主要的预警指标包括地质构造、气象变化、社会动态等。
方法包括建立监测系统、利用大数据分析工具、与相关部门合作等。
预警体系的作用是提前预知危机的发生,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减少损失。
5. 公共危机的应对策略和措施包括:组织危机管理团队、制定危机应对预案、与相关部门协同合作、进行危机模拟演练等。
具体措施可以根据不同危机进行灵活调整,但总体目标是迅速、有序、有效地应对危机事件,减少对社会和个人的伤害。
6. 公共危机管理的挑战和难点主要包括:不可预测性,即危机事件的突发性和变化性;多方利益的冲突,涉及政府、组织、个人等多个层面的利益;信息不对称,即危机事件中信息的获取和传播存在偏差;沟通困难,包括与公众和媒体的沟通等。
兰州市干部教育培训学分制考核管理2013年干部在职自学科目《公共危机管理》课程学习辅导第一单元:《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总论重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主要环节;我国应急管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应急保障能力建设。
难点:如何切实增强全社会的风险防范意识和灾害应对能力一、简答题:1.突发事件的概念及分类。
答案: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4个要件(特点):突发性、破坏性、紧迫性、不确定性。
分类: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2.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应遵循的普遍性、规律性原则有哪些?答案:一是要坚持依靠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分级负责的原则。
二是要坚持统一指挥、整体作战的原则。
三是要坚持因情施策、区别对待的原则。
要严格区别对待群体事件中的组织策划者与一般群众。
四是要坚持慎用警力和强制措施的原则。
五是要坚持快速反应、依法果断处置的原则。
3、简述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主要环节。
答案:①预测预警: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完善预测预警机制,开展风险分析,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②应急处置:包括:信息报告、先期处置、应急响应、指挥协调、应急结束等环节;③恢复重建:善后处置、调查与评估、制定恢复重建计划并组织实施等环节;④信息发布:形式主要包括:授权发布、新闻稿、组织报道、接受记者采访、举行新闻发布会等;4.简述我国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面临的严峻形势。
答案:一是自然灾害处于多发频发期。
二是安全生产形势严峻。
三是公共卫生事件防控难度增大。
四是社会安全面临新的挑战。
5.简述为适应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应从哪些方面进一步加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答案:1.建立风险隐患排查和突发公共事件预测、预警制度。
2.严格信息报告制度。
3.规范应急处置程序。
4.加强应急管理培训演练和宣传教育工作。
5.完善应急预案体系。
MPA联考公共管理论述题及答案(2)2015年MPA联考公共管理论述题及答案汇总 1.试述公共危机预警机制的流程及功能。
参考答案: (1)公共危机预警流程包括:信息收集、信息分析或转化为指标体系;将加工整理后的信息和指标与危机预警的临界点进行比较,从而对是否发出警报进行决策;发出警报。
因此,公共危机预警机制监测系统包括了以下几个子系统:信息收集子系统、信息加工子系统、决策子系统和警报子系统。
(2)公共危机管理预警机制具有的功能主要包括: 第一,信息收集与分析。
公共危机管理预警机制通过一个多元化、全方位的信息收集网络,将真实的信息以完整的形式收集、汇总起来,并加以分析、处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并通过快捷、高效的信息网络将公共危机事件的信息和事态发展情况传送到公共危机指挥系统和相关部门,从而保证危机信息的时效性、准确性和全面性,为公共危机应对与处理提供可靠的信息基础。
第二,公共危机预报。
在信息收集与分析的基础上,对得到的信息进行鉴别和分类,全面清晰地预测各种危机情况,捕捉危机征兆,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危机类型、涉及范围及其危害程度做出估计,并在必要时向决策者建议发出危机警报,启动危机处理程序。
第三,危机监测。
在确认公共危机发生后,对引起危机的各种因素和危机的发展进行严密的监测,及时搜集危机状态的有关信息,特别是要监控掌握能够表示危机严重程度和进展状态的特征性信息,对危机的演化方向和变化趋势作出分析判断,以便使危机处理指挥机构能够及时掌握危机动向,调整对策,使危机处理决策有据可依。
第四,信息发布与媒体管理。
信息发布与媒体管理要求恰当地选择媒体,尽量及时、准确、全面、客观地发布有关信息,即使在危机发生初期不能确切、全面地掌握情况,也应及时、客观地发布有关信息。
这样做,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有利于树立权威的信源形象和设立权威的信息传播途径,减少流言和谣言传播及其负面影响,避免出现不利的舆论导向。
1.2007 年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提出我国建立“统一领导、综 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公共危机管理体制,试述其具体含义。 P41
① 关于统一领导,是指我国的公共危机管理体制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各级 地方政府分级负责,依法开展公共危机管理工作。统一由党委领导,这是由我国目前的政 治架构决定的,也是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现实需要。很多公共危机具有起因复杂、应对牵 涉部门多、影响范围广等特点,其应对需要广泛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统一由国务 院来领导能够很好地进行公共危机管理。统一领导,便于快速高效地决策和调动资源,减 少管理环节,减少相互推诿,扯皮现象的发生,节约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② 关于综合协调,是指政府成立专门的公共危机管理机构,协调不同部门共同应对公共危 机。由于公共危机具有综合性和联动性等特点,所以需要多个部门在信息、技术、物资以 及救援队伍等方面的相互合作。
③ 关于分类管理,是指根据公共危机的不同性质和专业应对要求进行专业处置,以达到科 学应对和提高公共危机管理效率。我国目前一般把公共危机根据性质分为四大类:自然灾 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应根据不同类别和不同的专业知识要求,建立起相 应的专业应急机构,救援体系和队伍,并主要由它们承担不同类别的公共危机管理工作。
④ 关于分级负责,是指对不同层级的公共危机,各级政府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和其自身的公 共危机管理能力,分级开展公共危机管理工作。在我国目前的公共危机管理中,按照公共 危机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分为四级: I 级(特别重大)、 II 级 (重大)、 III 级(较大)、 IV 级(一般)。当公共危机管理涉及两个及以上行政区域的, 就由有关行政区域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负责,或者由各有关行政区域的上一级人民政府 共同负责。
⑤ 属地管理为主,是指在我国存在“条块分割”的情况下,强调条块结合和“条”要配合 “块”,由产生公共危机的地方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发挥主导作用。条块结合、属地管 理为主的制度安排可以有效地发挥二者的优势。垂直机构的地方部门应该听从地方政府的
统一指挥,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做好公共危机管理工作。 2. 如何划分公共危机决策的目标,哪些目标最需要有限考虑? P58 关于公共危机决策的阶段划分,罗伯特•希斯直接把危机管理划分为事前决策和事中决策' ⑴关于事前决策,具体有8个步骤:①确认决策面临的问题;②确认决策标准和事实;③ 决策评估标准的权重和含义;④发展备选方案;⑤分析备选方案;⑥选择一个备选方案; ⑦执行备选方案;⑧评估决策程序以及决策结果的影响。
⑵关于事中决策,在正式的决策环境中,理性非常有限,纷繁复杂的方案、层出不穷的问 题,会出现盲点,现实中,决策者更倾向于构建简单模式而不是复杂模式,很多情况下, 决策者会制订“满意的” 或是“次优”的决策。
公共危机决策的目标主要有直接目标、阶段与过程目标、最终目标等。公共危机决策的直 接目标是尽快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控制和消灭公共危机,最终目标是预防公共危机的发生。 其中,直接目标是最需要有限(优先)考虑的。因为在正式的决策环境中,决策者会制订 “满意的” 或是“次优”的决策。
3. 当前我国公共危机决策中存在哪些突出问题?如何改进和完善? P70-73 在目前,我国公共危机决策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是: ① 公共危机决策意识不强; ② 公共危机决策机构存在缺陷; ③ 公共危机决策的公开性和可预测性较差; ④ 公共危机决策人员素质普遍较低; ⑤ 公共危机决策工具缺乏创新。 针对我国公共危机决策中的问题与困境,改进的措施主要如下: 一是转变公共危机决策观念;转变的具体内容包括: ① 事前决策观念;②效率至上观念;③沟通交流观念;④技术创新观念。 二是优化公共危机决策组织机构;优化的具体内容包括:
① 建设公共危机决策制订、协调的核心机制; ② 强化公共危机决策智囊机构; ③ 提高地方政府决策能力。 三是提高决策系统的创新能力;提高的具体内容包括: ①知识基础设施的应用;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③创新决策新方法。 四是优化决策环境;优化的具体内容包括: ①法制环境的构建;②社会参与机构的完善。 4. 试述风险评估的任务和流程。 P88 任务:( 1)识别评估对象面临的各种风险; ? ( 2)评估风险概率和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 3)确定组织承受风险的能力; ? ( 4)确定风险消减和控制的优先等级。 流程:( 1)制订总的风险评估计划; (2) 建立风险评估标准; (3) 损失概率分析; (4) 损失程度评价; (5) 绘制风险坐标图; (6) 风险发展趋势评估。 5. 试述我国应急预案的体系和基本内容。 P95/98 我国应急预案的体系:( 1)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2)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
(3)突发公共事件部门应急预案; (4)突发公共事件地方应急预案; (5)企事业单位根据有关的法律法规制订的应急预案; (6)举办大型会展和文化体育等重大活动,主办单位应当制订应急预 案。 基本内容:(1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①领导机构和职责;②办事机构和职责;③工作 机构和职责;④地方机构和职责;⑤专家组和职责 (2) 预防与预警的机制:①预防工作主要通过对公共风险隐患的普查和监控来 实现;②预警信息包括:突发事件的类别、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 范围、预警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机关等内容
(3) 处置程序:①信息报告;②先期处置;③扩大响应;④应急结束 ( 4)应急保障措施:包括人力资源保障、财力保障、物资保障、基本生活保障、 医疗卫生保障、交通运输保障、治安维护、人员防护、通信保障、公共设施 正常运转、科技支持等方面。
(5)恢复与重建措施:①善后处置;②调查与评估;③恢复重建;④信息发布。 6. 试述监测与预警的功能和工作流程。 P122/127 一般来说,公共危机预警的功能主要有: ①监测功能;②警报功能;③评判功能;④免疫功能 监测预警的工作流程: (1) 日常工作基本流程:①对监测信息进行采集与分析;②对社会系统进行评估,排查 隐患;③对监测系统进行维护;④监测预警机制建设与完善。
(2) 事发工作流程:①在事发前,通过各方面数据的采集与分析,发现危机征兆后,加 大信息的采集力度,进行重点分析,并做出初步研判定级,形成警情报告, 上报监测预警领导小组;
② 在事发中,保持与应急机构以及相关部门的协同,对公共危机发 展状态进行跟踪监测,并不断对其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上报;
③ 在事发后,对监测预警工作进行总结,将信息数据归入知识库, 作为未来监测预警工作的参考依据。
7. 试述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基本职能。 (1) 建立政府危机管理的预警机制,增强对公共危机的可预见性。一个完善的危机处理 系统,首先要有预警机制和危机识别体系,及时收集、辨别分析和处理各种信息,及时察 觉潜伏的危机,敏锐洞察危机中隐藏的机遇,为危机处理赢得主动权。预防危机是危机管 理的重点,预防与控制是管理中成本最低、最简便的方法。危机意识是危机预警的起点, 针对和平稳定期人们缺乏危机意识的现状,可 以通过宣传和模拟演练增强公众的危机意 识。? (2) 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强化危机发生后政府处理危机的能力。政府对公共危机的反应 越迅速,就越会使自己处于有利的地位。通过快速反应,进行危机评估,及时分析原因, 果断采取措施,制定应变方案,明确分工,落实资源保障措施,尽可能把危机控制在最小 的范围内,从而有效地战胜危机。 ?
(3) 建立处置危机的权威机构和相关体制,提高公共危机管理的科学性。危机管理是各 级政府各个部门的共同责任。把危机管理的职能整合到各级政府和各个政府部门的职能体 系之中和日常工作之中是十分必要的。 考虑到公共危机管理需要统一的领导、 统一的指挥, 考虑到危机管理需要协调和调动各种资源和力量,考虑到危机管理需要常态的管理战略, 政策和机制,建立统一领导,分工协调的危机管理体制也是十分必要的。 ?
(4) 动员全社会参与危机救治,增强社会认同。政府要努力拓宽社会参与渠道,形成全 民动员,集体参与,共渡难关的局面。社会力量的参与一方面可以缓解危机在公众中产生 的副作用,使公众了解真相,祛除恐惧,消除与危机伴生的流言和恐慌,起到稳定社会, 恢复秩序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力量的参与,信息通道不再堵塞,政府决策的可信度 和可行度得到提高,从而大大降低政府防治危机的成本。 ?
5)加强信息流通,提高政府公信力。信息越公开社会的自主能力和承受能力越高,社 会越稳定。在危机管理中政府要做好信息的发布工作,实事求是,防止流言的传播,造成 更大的社会不稳定。 ?
(6)加强饭法治建设,使公共危机管理法治化。制定危机状态管理法,就危机状态的确 认和宣布,危机状态下的政府,各组织及公众的法律责任等做出明确规定,制定应对各种 危机或者紧急突发事件的配套法规。
8. 试述公共危机管理保障体系的内涵、作用及构成。 P252-25 (1) 公共危机管理保障体系的内涵:是指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公共危机的预防与应对中所 需要的各种资源及其调配机制所构成的总和, 包括人力、 财力、物资、技术、 交通运输、通信等方面。
(2) 作用:有效应对危机;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需要和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以及恢复 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3) 构成:1.应急人力保障:应急人力资源系统一般由以下人员组成:①应急管理人员; ②专业应急队伍;③应急专家队伍;④社区和志愿者应急队伍;⑤解放军和 武装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