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质量建设特色小镇

高质量建设特色小镇

高质量建设特色小镇
高质量建设特色小镇

高质量建设特色小镇

整理、gwsoso、高质量建设特色小镇特色小镇是浙江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八八战略”、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经过这些年的建设,特色小镇日益成为我省扩大有效投资的新引擎,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新样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舞台,传统产业转型发展的新载体,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高质量加快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全省各地进一步明确目标,统一认识,厘清思路,突出重点,狠抓落实,积累了一套行之有效且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具体表现为“四个着力、四个统筹”。公文搜整理、gwsoso、围绕“特而强”,着力产业转型,统筹“主业聚焦化”与“创新多元化”。坚持主导产业内转型和产业外创新并举,着力有中生优、无中生有,不断提升和创造产业价值。特色小镇既要充分立足自身在七大万亿产业或传统经典产业某一领域的基础优势,瞄准产业链高端,引进行业领军企业及高端人才,打造行业“单打冠军”,构筑特色产业高地。与此同时,特色小镇更应在主导产业之上、或是主导产业之外,坚持不懈持续创新。通过推广创客空间、创新工厂等新型孵化器,构建一批众创、众包、众扶、众筹支撑平台;大力发展“互联网+”,推进产业组织、商业模式、供应链、物流链等深度创新,增强对于浙江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跨越的引领作用。围绕“聚而合”,着力功

能转型,统筹“定位特色化”与“功能复合化”。所有特色小镇都要在聚焦特色主导产业的基础上,着力推动旅游、文化、社区与之融合发展,全面增强“旅游+”“文化+”“公共服务+”等对于提升主导产业竞争力的乘数效应。例如,梦想小镇围绕集聚互联网创业创新人才,实施定制服务和贴心管理,建立健全青年创业社区、“互联网+”金融机构等面向创业创新人才的多元服务功能,培育形成独具特色的“新四军”文化和创业创新大社区,形成产城融合共生的发展模式,增强了创业创新活力。又如,诸暨袜业小镇、桐乡毛衫时尚小镇、公文搜整理、gwsoso、龙泉青瓷小镇等特色小镇,致力于旅游、文创等产业与先进制造业的跨业融合发展,促进多业态复合发展,形成了名气带人气、人气带商气、商气带财气的良性循环。围绕“精而美”,着力空间转型,统筹“空间利用集约化”与“空间形态品质化”。积极应对浙江人多地少的空间约束劣势,以及山水相融的环境优势,是特色小镇开发建设的基本前提和必然选择。一方面,特色小镇扬弃过度依赖土地开发的传统增长方式,通过腾笼换鸟、空间换地等多种手段提高空间集约利用率。例如,莲都古堰画乡小镇对规划范围内154 家木制品加工点全部拆除搬迁,为画家村、民宿等主导产业提供了更大发展空间。另一方面,特色小镇充分利用生态、山水、人文等资源优势,通过自然与人文、传统与现代、历史与时尚结合等多种方式以“小”见“大”,实现其形态美、意境美、乡愁美。按照特色小镇建成3A 级景区,其中旅游产业特色小镇建

成5A级景区的标准,未来特色小镇有望成为镶嵌于浙江绿水青山间的一颗颗美丽珍珠。围绕“活而新”,着力体制转型,统筹“管理科学化”与“运作市场化”。浙江的特色小镇培育充分尊重市场规律,积极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政府重在搭建平台、提供服务。一方面,创新特色小镇考核评价制度。政府通过宽进严定、激励先进、倒逼后进、淘汰落后的制度设计,构建公文搜整理、gwsoso、起公平有序、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环境。例如,今年上半年,对首批37 个创建成员中未完成既定目标的4 个小镇作出降格和警告处理,彻底打破以往“严进宽出”的惯例。另一方面,创新特色小镇运营方式。通过建立多方参股发展基金、采取 PPP 及众筹等方式融资,为优质资源向特色小镇优化配置提供保障,更好激发了市场活力。

特色小镇规划编制指南

特色小镇规划编制指南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组织机制 第三章:编制内容 第四章:成果要求 第五章:审议程序 第六章:规划实施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概念定义: 特色小镇“非镇非区”,不是行政区划单元上的一个镇,也不是产业园区的一个区,而是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聚焦特色产业,集聚高端要素,融合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功能的创新创业载体。发展特色小镇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平台,是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 第二条编制依据: 为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发改规划〔2016〕2125号)和《关于加快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的实施意见》,结合实际情况,规范《特色小镇建设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制定本导则。 第三条建设发展规划要求:

(一)产业特色鲜明。根据城市发展定位,聚焦支撑未来发展的优势传统产业、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并选择一个所在镇(区)最具基础优势、最具成长空间的细分产业作为特色小镇主攻方向,促进产业做精、做特、做强,打造具有持续竞争力的独特产业生态。《特色小镇建设发展规划》须统筹协调周边镇(区)发展,鼓励跨镇(区)协同发展及整合资源共建特色小镇。 (二)规划布局合理。按照节约集约用地、“多规合一”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区块环境禀赋和存量资源,升级改造区块内锌铁棚区、传统工业园区,合理布局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空间。规划面积要适当控制,要设立核心建设区或起步区,推动核心建设区紧凑布局、高效利用。其中,规划须选址在交通便捷、环境优美、文化浓郁、社区服务完善的区域,促进产业功能、旅游功能和社区功能融合发展。核心建设区或起步区须选择与“三规”相符合、规划建设条件优越、产权清晰的区域,便于发展建设。规划须坚持“宜创、宜业、宜居、宜游”理念,落实智慧城市、健康城市、海绵城市、公交示范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城市、全域旅游示范城市等规划建设要求,完善基础设施、服务配套以及公共产品供给。 (三)功能融合完备。规划须满足创新创业人才对优质工作生活环境的需求,突出产业、景观、文化、生态等特色。规划须加强非遗等传统文化和岭南地域文化保护传承,活化改造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和名村,保护山水人文,增强绿色休憩空间。 (四)创新创业活跃。规划须立足高新、高端、高质、高效,推动技术、产业、业态、模式、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等全方位创新,培育壮大新动能。规划须发展面向大众、服务中小企业的服务平台,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共建新型研发机构、重点实验室等,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有效载体。汇聚创新人才、风投资本、众创空间、孵化器等高端要素,构建富有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圈。

典型案例:特色小镇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特色小镇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一、目前我国特色小镇中存在的问题 1、开拓创新力度不足 目前我国部分地区在特色小镇的建设上,由于缺乏应有的理论学习和实践经验,众多区域的职能部门对特色小镇一直处于理论观望的阶段,没有相关方案规划的出台,具体建设工作更是无从谈起。此外,即使部分区域存有一定的理论规划,但其大多直接照搬其他区域的经验,创新意识严重缺乏。 2、对特色小镇建设重视不够 随着我国科技力量的不断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有益于特色小镇建设的政策与建议。举例而言,在我国各区域都有建设一定关于电子信息产业的高新科技园区,并确立多方面的创新示范基地。同时,我国还设有经济自贸区、大数据统计审核区域等

经济型区域。而部分区域尽管对特色小镇有一定的关注与支持,但由地方政府组织的相关规划却没有较好落实,尤其是部分区域呈现出明显重视程度不足的现象。 3、历史文化资源优势未能突出体现 我国是历史文明四大古国之一,拥有非常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保有无数的经典著作,动人心弦的各族音乐艺术,以及各民族区域的特色文化等。本文仅举几例,以供各职能部分开展特色小镇的建设工作。首先,“竹林七贤”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文人墨客群体,可适用于各类具有文化特色背景的特色小镇主体建设。其次,我国有数量庞大的诗词曲赋,不论是唐朝的李白、杜甫,还是宋朝的苏轼、辛弃疾,都是十分适合文化内涵的特色小镇建设主题。尽管我国的文人墨客各具特色,但仅使用一两位文人作为特色小镇的建设依据难免会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可利用我国大型、综合性较强的文学著作,作为特色小镇的文化背景。如《诗经》,包含各方向的文化诗集,通过对其进行深入挖掘与分析,能够探寻出更多属于我国特色的文化内涵,并利用好其中的思想内涵,进一步提升特色小镇的价值,以期更好将我国文化传承发扬的同时,为我国社会人民群众贡献不一样的文化产业园区。

特色小镇建设专题报告

今年以来,按照省市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共谋划建设小镇、小镇、小镇、小镇4个乡镇,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特色小镇建设情况 (一)小镇。位于县域东北部赵村乡境内,规划面积约3平方公里,东到高速连接线东侧,西到村西,北到高速以南,南到九支渠。依托高速、大广高速,小镇正逐步成为承东启西、资源传输的重要通道节点,北接南融的东南门户,通达的路网骨架对改善小镇投资环境、扩大对外开放知名度和影响力,起着积极促进作用。小镇周边已建成五个万头奶牛牧场,奶牛存栏3万头,建成标准化饲草种植基地4万亩,种养加一体化旅游观光区已建成,准备申报3A级景区,16万吨液体乳生产线已建成;12万吨“悦鲜活”生产线等项目正在建设。 (二)小镇。小镇于县域东部,涉及常庄和梨园屯两个乡镇部分用地。主导产业为汽车配件,拥有企业190多个,其中梨园屯区片73个。入驻景丰滤清器、清城科技、万盛塑胶制品、伟源橡塑设备制造、等规模企业30多家,全行业从业人员9200多人。主要产品有各种汽车密封件、橡胶件、转向盘、空气悬挂座椅、进气道、滤清器、内饰件、拉索、底盘件、冲压件、锻压件、铝件、管件、防滑链、排挡杆、传动轴支架、各类汽车轴承等一百余种。其中年产内饰件64万件(套),位居全省第一位;全县汽车密封件产量36000万米,位居全省第二位,年产进气道、滤清器等注塑件32.5万件,拉索223万件,位居全省前列。 (三)小镇。小镇位于县城北部,以镇东村为基础打造小镇,东村现有188户、750人,耕地283亩,全部种植,人均纯收入1.4万元,村集体年收入28 万元。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精品村”“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单位”,获得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资质。拆除村内陈旧房屋28处、残垣断壁23处,粉刷墙壁2.4万平方米。硬化村内外街道、胡同3万余平米,安装路灯120盏,粉刷街道4万余平米,绘制文化墙80处;新建村史馆230平方米,以及集村民健身、文艺演出、娱乐游园为一体的综合公园。栽植树木1200余棵,搭建长廊700米,新建游园5处、池塘2处,加上周边环绕的田,形成一幅独具特色的冀南自然田园风光。2016年以来,在这里先后举办4届旅游文化节。 (四)小镇。方营镇小镇,西邻“航空城”,东临“风景区”,南临村农田,北临村田园;南北长约1500米,东西宽约1250米,总规划面积约为1.89平方公

特色小镇的规划与开发

特色小镇的规划与开发 到2020年,我国将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中央领导作出重要批示:“抓特色小镇、小城镇建设大有可为,对经济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全国各地对特色小镇进行了大量探索,做出了一些成绩。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部委明确提出要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 那么,如何搞好特色小镇的规划与开发? 我想结合自己10多年来对国内外特色小镇研究和策划设计实践,谈谈如下体会: 一、什么是特色小镇? 我认为:特色小镇,就是有特色的小地方。“有特色”主要是指产业有特色,不管是制造还是服务,也不管是文化还是旅游,其实都是产业,都必须有特色;“小地方”主要是指有一定数量的人口,集聚在一个相对狭小的地理空间上。这个空间不一定就对应某个行政区划,但在这个空间里活动的主体,一定有极为紧密的经济、社会和人文的联系。由业而聚人,由人而兴文,由文而引游,最后自然地、历史地发展成为一个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的有机体,生态、生产、生活有机融合的生态圈。 大如小城,小如街市,远离都市繁华,却不乏市井里弄的韵味,虽偏居一隅,却从不乏人气,这是世界各地特色小镇留给乐游者们的最深印象。由于特色小镇设施齐全、景色动人,又各自蕴涵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它作为一种人类居住形态和生活方式呈现的同时,它还被视为一种宝贵的旅游资源和文化形态,备受青睐,引得游人纷至沓来,乐而忘返。小镇强劲的旅游功能及由此带来的自身发展,极大地刺激了区域经济的繁荣。 二、开发建设特色小镇的独特意义 特色小镇的建设,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将是深远的,尤其是在目前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将

特色小镇开发建设思路与PPP融资模式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 工程技术 2016年11月43 249 特色小镇开发建设思路与PPP 融资模式 李 涛 河南省工程咨询中心 河南省工业规划设计院,河南 郑州 450000 摘要:特色小镇是指依赖某一特色产业和特色环境因素(如地域特色、生态特色、文化特色等),打造的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特征和一定社区功能的综合开发项目。本文以特色小镇的建设为出发点,探讨特色小镇开发建设的思路,设计特色小镇PPP 融资模式的组织架构,并对于特色小镇运用PPP 模式提出一定的建议。 关键词:特色小镇建设发展思路;PPP 融资模式; 中图分类号:F299.27;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519(2016)11-0249-02 引言 特色小镇是指依赖某一特色产业和特色环境因素(如地域特色、生态特色、文化特色等),打造的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特征和一定社区功能的综合开发项目。是旅游景区、消费产业聚集区、新型城镇化发展区三区合一,产城乡一体化的新型城镇化模式。 1 特色小镇的总体特征 (1)以特色的产业及环境资源为基础 产业资源是特色小镇打造的前提;环境资源是特色小镇打造的重要依托;资源如何转化为面向市场的核心吸引力是其核心指向。 (2)以坚定的政府政策及投融资支持为依托 以产业为引领,实现“产业+文化+旅游+社区”的四重功能;各功能之间并不是简单的大糅合,而是相互之间有机的整合与融合。 (3)以产城一体化综合开发为手段 主要表现为产业的综合发展;功能的综合配置;土地的综合开发;配套的综合建设;目标的综合打造等方面。 (4)以泛旅游为引擎与目标归宿 拥有完善的城镇及旅游配套设施;拥有超越一般景区的较高品质的服务(包括旅游服务于公共服务)。 (5)以产业链开发及房产开发为盈利核心 土地一级开发:直接获利,享受升值效益;房产开发:房产销售、房产回收经营;项目开发:经营收益等。 2 特色小镇的创新发展思路 特色小镇始于改革创新,也必须成于改革创新。作为新生事物,特色小镇创建必然要摒弃行政化的思维定势、路径依赖和体制束缚,用改革与创新的精神推进规划、建设和运营,大胆探索,大胆试验,走出新路。 (1)规划理念新,实行“多规合一”。 特色小镇规划不是单一的城镇规划或园区规划,而是各种元素高度关联的综合性规划。因此,必须坚持规划先行、多规融合,突出规划的前瞻性和协调性,统筹考虑人口分布、生产力布局、国土空间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结合资源禀赋条件,联动编制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三化驱动”,项目、资金、人才“三方落实”的建设规划。 (2)运营机制新,实行“企业主体”。 特色小镇不能由政府大包大揽,必须坚持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政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做好编制规划、保护生态、优化服务,不干预企业运营。 3 特色小镇的打造要点 (1)落实城镇化的功能要求,构建“产城人文”一体化的城镇 特色小镇以特色产业与泛旅游产业的整合为支持;大量就业人口及休闲化消费的聚集为动力机制;配套设施及服务 的配置为基础依托;就业人口的居住建设与旅游人口的度假居住建设为居住配套;管理、金融、运营的创新为相关保障。 (2)发挥区域引擎综合效应,带动周边乡村城镇化 特色小镇注重产业培育、注重经营持续、注重区域带动等三个方面。 (3)结合具体环境特征,打造生态宜居环境 特色小镇遵循“不占耕地”的用地原则,“大力优化区域生态环境”的生态原则,“挖掘文化,打造美丽特色小镇”的文化原则。 4 特色小镇应用PPP 融资模式的可行性 持续稳定的资金来源是特色小镇发展的关键,因此合适的融资模式对于特色小镇的发展是非常有必要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目前PPP 模式在中国各级地方政府得到广泛运用,而PPP 在特色小镇建设方面的运用尚未得到合理的运用。 (1)减轻财政压力,开拓融资渠道 目前,地方政府也在积极推出各种各样的特色小镇,但是政府处于两难的境地,一方面特色小镇必须以产业为主体,另一方面地方政府的债务压力大,持续的财政输出显能不太可能。要实现特色小镇建设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建立以政府引导,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的融资模式,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才能够以较少的财政资金撬动庞大的社会资金。因此,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为基本特征的PPP 融资模式,能够有效地综合使用财政资金和社会资本,弥补特色小镇资金缺口,丰富资金来源。 (2)降低和分散风险 在特色小镇建设中采用PPP 模式,政府和社会资本通过相应的合同,对投资、建设过程中的相关责任进行明确划分,这有利降低和分散风险,提高特色小镇建设的效率和效益。一方面,政府通过行政手段以公开招标的方式引进综合实力较强的企业参与特色小镇的建设,参与的企业一般具有较强的风险控制能力和雄厚的资金积累,进而提高特色小镇建设的整体风险控制能力;另一方面,PPP 模式的初衷是在项目的开始阶段就引入社会资本,这样社会资本可以以自身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对项目本身的相关风险进行甄选和识别,进而通过行之有效的手段管控风险。 (3)扩大社会资本的投资领域 在特色小镇建设中引入PPP 模式,不仅有利于缓解政府财政压力,对民营企业的发展和完善也有利,在PPP 模式下,社会资本通过投资特色小镇,除了可以获得直接的经济利益,还有获得其他衍生利益。在PPP 模式下,社会资本参与特色小镇建设,可以提高特色小镇的建设效率,提高政府资本的投资效率,拉动区域的经济发展和投资需求,有助于提升整个社会的资本投资回报率,还有吸引更多的人才参与到区域的经济建设中去。 5 对特色小镇运用PPP 模式的政策建议 (下转第 282 页)

特色小镇六大融资模式及规划方案解读

特色小镇六大融资模式及规划方案解 读

特色小镇六大融资模式及规划方案解读 特色小镇六大融资模式及规划方案解读 -03-08 特色小镇的投资建设呈现出投入高、周期长的特点,纯市场化运作难度较大。因此需要打通三方金融渠道:保障政府的政策资金支持,引入社会资本和金融机构资金。三方发挥各自优势,进行利益捆绑,在特色小镇平台上共同运行,最终实现特色小镇的整体推进和运营。那么,如何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出发解决特色小镇投融资问题,选择适当的特色小镇投融资模式,为特色小镇培育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呢?本文试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 特色小镇投融资模式 项目融资属于资产负债表外融资,出于风险隔离及可操作性考虑,特色小镇投融资应以项目为主体,以未来收益和项目资产作为偿还贷款的资金来源和安全保障,融资安排和融资成本直接由项目未来现金流和资产价值决定。经过设立SPV(特殊目的公司),根据双方达成的权利义务关系确定风险分配,进行可行性研究、技术设计等前期工作以及项目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建设及运营,相互协调,对项目的整个周期负责。由SPV根据特色小镇项目的预期收益、资产以及相应担保扶持来安排融资。融资规

模、成本以及融资结构的设计都与特色小镇项目的未来收益和资产价值直接相关。可用的融资方式包括政策性(商业性)银行(银团)贷款、债券计划、信托计划、融资租赁、证券资管、基金(专项、产业基金等)管理、PPP融资等。模式一:发债根据现行债券规则,满足发行条件的项目公司能够在银行间交易市场发行永(可)续票据、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债券等债券融资,能够在交易商协会注册后发行项目收益票据,也能够经国家发改委核准发行企业债和项目收益债,还能够在证券交易所公开或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债券产品结构设计模式二:融资租赁融资租赁(Financial Leasing)又称设备租赁、现代租赁,是指实质上转移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或绝大部风险和报酬的租赁。融资租赁集金融、贸易、服务于一体,具有独特的金融功能,是国际上仅次于银行信贷的第二大融资方式。▲融资租赁结构设计 融资租赁的三种主要方式:直接融资租赁,能够大幅度缓解建设期的资金压力;设备融资租赁,能够解决购置高成本大型设备的融资难题;售后回租,即购买有可预见的稳定收益的设施资产并回租,这样能够盘活存量资产,改进企业财务状况。模式三:基金●产业投资基金国务院在《关于清理规范税收等优惠政策的通知》(国发()62号)中指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创新财政支持方式,更多利用股权投资、产业基金等形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产业投资基金相比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具有以下特点:◎产业投资基金具有产业政策导向性;◎产业投资基金更多

特色小镇,特色小镇规划设计,特色小镇案例

特色小镇,特色小镇规划设计,特色小镇案例 特色小镇是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结合自身特质,找准产业定位,科学进行规划,挖掘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形成“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重要功能平台。 首先,产业定位不能“大而全”,力求“特而强”。“产业选择决定小镇未来,必须紧扣产业升级趋势,锁定产业主攻方向,构筑产业创新高地。定位突出‘独特’。特色是小镇的核心元素,产业特色是重中之重。找准特色、凸显特色、放大特色,是小镇建设的关键所在。”每个特色小镇都紧扣信息、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形成具有基础、有优势的特色产业,不能“百镇一面”、同质竞争。即便主攻同一产业,也要差异定位、细分领域、错位发展,不能丧失独特性。 其次,功能叠加不能“散而弱”,力求“聚而合”。“功能叠加不是机械的‘功能相加’,关键是功能融合。要深挖、延伸、融合产业功能、文化功能、旅游功能和社区功能,避免生搬硬套、牵强附会,真正产生叠加效应、推进融合发展。” 再次,建设形态不能“大而广”,力求“精而美”。“美就是竞争力。无论硬件设施,还是软件建设,要‘一镇一风格’,多维展示地貌特色、建筑特色和生态特色。求精,不贪大。小,就是集约集成;小,就是精益求精。根据地形地貌,做好整体规划和形象设计,确定小镇风格,建设‘高颜值’小镇。” 最后,制度供给不能“老而僵”,力求“活而新”。“特色小镇的建设不能沿用老思路、老办法,必须在探索中实践、在创新中完善。改革突出‘试验’。特色小镇的定位是综合改革试验区。凡是国家的改革试点,特色小镇优先上报;凡是国家和省里先行先试的改革试点,特色小镇优先实施;凡是符合法律要求的改革,允许特色小镇先行突破。政策突出‘个性’。 如何进行农味突出的特色小城镇规划? 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小城镇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一是农民收入提高带来机遇,二是产业转移和农民工回乡创业带来机遇,三是高铁、公路、桥梁、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成和完善带来机遇,四是城市居民生活方式变化带来机遇。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特色小城镇建设理当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突破口。

特色小镇建设工作报告

特色小镇建设工作报告 导语:特色小镇的投资建设呈现出投入高、周期长的特点,纯市场化运作难度较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特色小镇建设工作报告,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项目范围 项目区域南与湿地保护区隔水相望,东距XX市中心20公里,北至G205高速公路出口15公里,可建设用地:约平方公里。 研究内容 按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的要求,本项可行性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项目背景分析;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建设的依据;项目建设条件分析;旅游市场现状及预测分析;项目建设的内容和规模;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项目建设进度安排;项目组织运作;项目的国民经济效益分析;项目的社会效益分析;项目的生态效益分析及评价。 XX旅游特色小镇项目的建设是生态环境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的需要,是旅游景区发展到的必然趋势。小镇的建设直接带动当地人文氛围的活跃,带动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带动其他旅游外部经济的发展,对于地方旅游与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是能进一步提升XX生态旅游区的核心吸引力,为壮

大XX市域旅游提供强有力的支撑,XX旅游特色小镇项目以人居、养生文化为主题,湿地生态环境为特色的,将后现代主义与自然主义从风格上融合,是以商务、度假、居住及景点四大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地产项目,在旅游由长线旅游向中短线以及郊外旅游的趋势下,本项目能为XX市城郊的重要休闲度假基地。 二是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新型城镇更快转向特色与专业城镇和现代化城镇意义重大,该项目的开发要摆脱单纯景点建设的套路,将区域所有资源纳入旅游资源体系,构建特色旅游区域,形成对不同消费群体的吸引,通过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通道开拓,形成旅游深层次开发,突出以旅游带动主导产业的优势产业,强化房产、休闲、渔业、旅游等各行业在产业链中的连带关系,从而强力带动村镇的城市化进程。 三是能迅速集聚人气,实现城镇的中心化和整体土地价值的升值,将景区开发深化为区域发展的策划思路对于处在城乡结合部的旅游区也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城乡结合部的开发区既有乡村的自然环境,又有城市的生活便利,如果借区域旅游开发进行新镇完善功能的建设,利用城市扩张的大环境,迅速打通产业链,打造有特色的旅游新镇。 本项目可行性研究编制依据以下法律、法规及标准等进行编制:

建设特色小镇理论研究报告

摘要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特色小镇带来的效应逐渐增强,强劲的刺激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全国性特色小镇建设风暴。目前,全国各地已经出现在了形形色色、多种多样的特色小镇。例如,有“云技术”、“PE”、智慧科技等高端产业类的科技金融类小镇;有温泉、禅休、养生等传统产业类的文化旅游类小镇,也有其他如“黄瓜”、“窩瓜”、“木雕”等地方特产类的文化经济小镇……可谓如雨后春笋,大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样态。如此大规模的发展建设,不得不令人担忧,甚至有些小镇只是刚起步就已显颓势。何以如此?其主要原因有五,一是盲目模仿;二是定位偏差;三是政绩行为;四是规划失误;五是既不知理论之意涵,更不知小镇建设之意义。特色小镇的形成是与社会整体的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的,是一种社会现代化和后现代社会为背景的一种社会发展方式,也是城市生活方式和“城市文明普及率”的一种结晶。在不同地区应该选择不同的特色小镇建设发展方式。中国人口纵多,需要走大城市和中小城市及小城镇多元并举的发展道路。但是,特别应该注意的是:在中国不是所有的地区都适合特色小镇的发展模式,而应该因地置宜、走分类指导、多元化、多类型、多层次发展的道路。 本文以区域经济学和城市经济学相关理论为基础,阐述特色小镇的概念、涵和外延,总结模式的特色小镇建设的特点、工作创新和启示,分析特色小镇建设热潮中存在的问题,之后提出特色小镇建设的核心思路、策略选择和文化支撑。 关键词:特色小镇;核心思路;策略选择;文化支撑 目录 1

1 1 2 2 5 5 6 6 6 7 8 9 9 10 11 11 13 13 14 14 16 16 18 21 23 24

特色小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特色小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我国至2020年,将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的特色小镇。培育特色小镇要坚持突出“特色”二字,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打造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和谐宜居的美丽环境,彰显特色的传统文化,提供便捷完善的设施服务,建设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这篇文章张鸿雁教授通过对浙江近些年特色小镇建设的考察,总结了其建设的价值与特点,结合其发展经验,针对江苏现有特色小镇建设发展中的问题与不足,提出江苏特色小镇未来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成熟特色小镇建设的价值与特点 1. 重构地区经济框架,提升区域经济潜能。一是建构经济主体区域均质性发展的动力机制,使区域经济的不同空间形成多样化、均好化的经济增长点。二是创造新的高端产业集聚模式。如浙江地区的特色小镇建设,就促进了以云技术、智慧产业、新型金融产业和地方性产业为主体的浙江特色

“块状经济群”的深化发展,为其整体经济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创造了多样. 化的平台和高地。三是提供区域性社会相对充分的就业机制,为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创造了前提和基础。四是形成福民富民自我生长机制,在高端产业集聚、特色传统产业集聚和生活质量和环境提升的同时,通过空间再生产形成了内在的区域性社会发展动力。 2. 提高社会治理标准,改善区域生活品质。一是建立现代 产业、传统产业与生活社区相融合的社会精准治理新秩序空间,在发展新型产业的同时使传统产业形成了新价值,并成为现代社区生活的一部分。二是强化生态和环境建设标准,如浙江每个小镇都要求通过3A 级旅游景区建设要求,形成 幸福产业链模式。三是创造新型社会空间整合再发展模式,产业集聚与社区生活、建设相结合,既形成了全新的地点精神和市民文明文化,也使社会治理成为发展的结构性部分和过程。四是建构品质化特色城镇生活方式,形成新型城镇化系统下的“化镇为市”,“化传统农民为现代农民的有机发展过程”。五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进行再创新,使区域社会整体进入现代化管理的发展运营模式之中。 3. 区别现有城镇发展,创新利用地区空间。一是与城市及 城镇相比,更多考虑人的尺度、创新服务和“三生融合”, 突显小空间大集聚、小平台大产业、小载体大创新的特色。

特色小镇之旅游小镇建设规划方案

特色小镇之旅游小镇建设 规 划 方 案

目录 1、小镇的概念与分类 (1) 1.1.小镇概念 (1) 1.2、小镇分类 (2) 2、旅游小镇的内涵与特点 (3) 2.1、旅游小镇概念 (3) 2.2、旅游小镇特点 (4) 2.2.1、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聚集大量的旅游要素 .. 4 2.2.2、旅游产业为主导产业,小镇产业链完整 (4) 2.2.3、旅游小镇发展,政府主导作用突出 (4) 2.2.4、地域区位影响旅游小镇分布规律 (5) 3、旅游小镇开发动因 (6) 3.1.开发旅游小镇是城市发展政策影响的必然结果 .. 6 3.2.开发旅游小镇是旅游消费市场转型升级的需要 .. 8 4、旅游小镇行业开发动态 (9) 5、旅游小镇建设的重要意义 (11) 5.1.旅游小镇——城镇化建设的主要推手 (11) 5.2.旅游小镇——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路径 (12) 5.3.旅游小镇——优化区域旅游产品供给结构 (13) 5.4.旅游小镇——带动城乡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14) 5.5.旅游小镇——传承地方文化特色 (15)

6、旅游小镇的规划要点 (16) 6.1.主题化开发 (16) 6.2.合理化布局 (16) 6.3.景区化设计 (17) 6.4.休闲化业态 (17) 6.5.特色化生活 (17) 6.6.信息化管理 (18) 6.7.完善的保障体系 (18) 7、旅游小镇发展的未来趋势 (19) 7.1.旅游小镇主题文化鲜明化 (19) 7.2.旅游小镇消费结构日趋多元化 (19) 7.3.旅游小镇发展过程中多元角色互动性增强 (20) 7.4.旅游小城镇将更加注重体验性项目的建设 (21)

河南特色小镇政策文

河南省重点镇建设示范工程实施方案 2017年12月05日特色小镇地方政策中研普华 (此文件为河南特色小镇主要文件) 为深入贯彻省委九届八次、九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河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战略纲要》、《中共河南省委关于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指导意见》(豫发〔2014〕1号)、《河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实施重点镇建设示范工程,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按照控制数量、提高质量、节约用地、体现特色的要求,选择68个建制镇作为我省第一批重点示范镇,加快推进建设,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示范范围。以纳入全国重点镇、国家建制镇示范试点、省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范围的镇为重点,兼顾其他特色镇,选择具有一定产业基础、人口规模和发展潜力较大、区位优势较为突出的非县城驻地建制镇,作为全省第一批重点示范镇。 (二)主要思路。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在推动农业转移人口最大限度向县城集中的基础上,以政府推动、政策扶持、市场运作为重点,推动示范镇通过完善发展规划、发展特色产业、完善城镇功能、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增强示范镇人口集聚能力,进一步提升县域经济发展副中心地位,使之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节点、服务区域“三农”发展的重要载

体,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格局,为全省小城镇发展提供示范。 (三)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产业为基。把增加示范镇就业岗位作为人口转移的基本前提,以提升产业支撑能力为重点,优化产业发展布局和公共资源配置,合理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向示范镇流动。 2.规划先行、提高质量。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根据发展潜力、产业特色、地形地貌和历史文化风貌,统筹推进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有针对性地修编完善示范镇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 3.突出特色、合理布局。根据资源禀赋、区位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突出产业和地域特色,依托资源优势重点发展商贸物流、矿业、旅游、农产品加工、特色养殖、特色种植等产业。 4.改革创新、示范先行。纳入国家建制镇示范试点范围的镇,重点围绕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建制镇投融资体制、公共服务供给体制等方面开展先行先试;纳入省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范围的镇,重点围绕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机制等开展改革探索;其他镇重点围绕完善规划管理体系、强化产业支撑、提升辐射带动能力等开展实验示范。 5.市县为主、形成合力。尊重省辖市、县(市、区)发展规划布局和县域经济发展路径选择,发挥省辖市、县(市、区)主体地位作用,充分调动示范镇积极性,明确目标任务,制定工作措施,细化责任分工,推进示范镇建设。

某市特色小镇建设情况汇报

某市特色小镇建设情况汇报 按照省委、省政府“先行先试、培育一批在全国乃至世界有重要影响力的特色小镇”的要求,近年来,我市结合贯彻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充分发挥旅游、文化、生态和地域特色产业优势,力争用三至五年时间,建成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社区功能配套、生态环境优美、人文气息浓厚、体制机制灵活、示范效应显著的特色小镇,努力探索我市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新路径。 20XX 年 x 月,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关于加快特色小镇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按照规划引领、产业主导、融合发展、改革创新、生态立镇、市场主体的思路,分类分批、梯次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力争到“十三五”末建成 x 个左右特色小镇,着力打造一批全省

乃至全国闻名的艺术小镇、旅游小镇、生态小镇、体育小镇、休闲小镇和工业小镇。 2016 年启动了首批 x 个特色小镇建设,规划编制全面完成,各项建设有序展开,力争 2018 年底基本建成。目前, xx 镇、 xx 镇跻身首批“中国特色小镇”, xx 镇和 xx 镇列入省级特色小镇, xx 镇、 xx 镇、 xx 镇、 xx 镇入围省旅游局公布的首批 x 个省级旅游小镇创建示范单位名单。认真摸排今年特色小镇重点项目,明确重点项目投资计划,落实重点项目建设“四督四保”机制,确保完成目标任务。围绕产业定位和发展重点,谋深谋实各类储备项目,充实健全特色小镇动态项目库。加强交流学习,适时开展特色小镇观摩学习活动,交流特色小镇建设成效和经验。实行高位推动,建立推进新机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特色小镇建设,将特色小镇列为年度重点工作加以推进。我们重点抓了几个方面工作: 一、前阶段所做工作

特色小镇建设商业计划书

2017年12月

随着旅游业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的过渡,生态观光、文化体验等传统旅游形式与现代休闲娱乐相结合,使城镇旅游焕发新的活力,这类旅游产品具有很大的市场需求和开发潜力。 第一章项目总论 一、项目基本背景 (一)项目范围 项目区域南与湿地保护区隔水相望,东距XX市中心20公里,北至 G205高速公路出口15公里,可建设用地:约19.1平方公里。 (二)研究内容 按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的要求,本项可行性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项目背景分析;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建设的依据;项目建设条件分析;旅游市场现状及预测分析;项目建设的内容和规模;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项目建设进度安排;项目组织运作;项目的国民经济效益分析;项目的社会效益分析;项目的生态效益分析及评价。 二、项目建设必要性与意义 XX旅游特色小镇项目的建设是生态环境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的需要,是旅游景区发展到的必然趋势。小镇的建设直接带动当地人文氛围的活

跃,带动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带动其他旅游外部经济的发展,对于地方旅游与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是能进一步提升XX生态旅游区的核心吸引力,为壮大XX市域旅游提供强有力的支撑,XX旅游特色小镇项目以人居、养生文化为主题,湿地生态环境为特色的,将后现代主义与自然主义从风格上融合,是以商务、度假、居住及景点四大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地产项目,在旅游由长线旅游向中短线以及郊外旅游的趋势下,本项目能为XX市城郊的重要休闲度假基地。 二是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新型城镇更快转向特色与专业城镇和现代化城镇意义重大,该项目的开发要摆脱单纯景点建设的套路,将区域所有资源纳入旅游资源体系,构建特色旅游区域,形成对不同消费群体的吸引,通过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通道开拓,形成旅游深层次开发,突出以旅游带动主导产业的优势产业,强化房产、休闲、渔业、旅游等各行业在产业链中的连带关系,从而强力带动村镇的城市化进程。 三是能迅速集聚人气,实现城镇的中心化和整体土地价值的升值,将景区开发深化为区域发展的策划思路对于处在城乡结合部的旅游区也具 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城乡结合部的开发区既有乡村的自然环境,又有城市的生活便利,如果借区域旅游开发进行新镇完善功能的建设,利用城市扩张的大环境,迅速打通产业链,打造有特色的旅游新镇。 三、研究工作依据

2020年河南文化旅游特色小镇发展分析报告

2020年河南文化旅游特色小镇发展分析报告

目录 一、河南省特色小镇的概况 (3) 二、河南文化旅游特色小镇的资源优势突出 (9) (一)河南文化旅游特色小镇的文化资源丰富 (9) (二)河南文化旅游经济发展迅速 (10) (三)河南区位优势突出 (11) (四)河南文化旅游资源类别齐全,产品丰富多样 (12) 三、河南省文化旅游特色小镇的主要类型和发展模式 (14) 1.历史文化小镇 (15) 2.运动休闲小镇 (16) 3.民俗风情小镇 (17) 4.生态度养小镇 (18) 四、河南文化旅游特色小镇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20) (一)政策保障不足,顶层设计有待进一步完善 (20) (二)思想认识滞后,参与热情有待进一步激发 (20) (三)特色产业不强,支撑带动作用有待进一步增强 (21) (四)配套建设落后,组织管理有待进一步提高 (21) 五、推动河南文化旅游特色小镇有序发展的对策建议 (23) (一)提高思想认识,做好顶层设计 (23) (二)出台专项政策,完善法律法规 (23) (三)突出地方特色,做大做强支柱产业 (24)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组织管理水平 (25)

特色小镇发端于浙江,近几年顺应时代潮流,全国各地的特色小镇蓬勃发展。它对于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部署有重要意义,是推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有力抓手。河南省以建制镇为基础,开展工、农、旅、商多种类型的特色小镇探索,初步形成了一批文化旅游特色小镇、工业园区特色小镇、商贸物流特色小镇、矿业资源加工特色小镇、农副产品加工特色小镇、养殖种植特色小镇,特色突出,产业鲜明,生态良好。目前河南省特色小镇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河南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在住建部公布的第一批河南的特色小镇中,4个小镇都属于文化特色鲜明、旅游资源丰富的旅游特色小镇。住建部公布的第二批河南的11个特色小镇中,在公布名单的同时也出台了专家评审意见,明确提出以“文化”作为小镇建设关键词的有5个,以“生态”“环境”作为建设关键词的有5个,文化旅游特色小镇占全部特色小镇的93%,可见文化旅游特色小镇是河南省特色小镇的重要类型,也是河南结合实际情况重点培育的特色小镇模式,对于河南省特色小镇的整体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一、河南省特色小镇的概况 目前,河南省共有国家级特色小镇18个,其中住建部选出两批共15个特色小镇、国家体育总局评出3个特色小镇。国家级经济发达镇行政体制改革试点镇2个(安阳水冶镇和信阳明港镇),河南省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镇100个,河南省第一批重点示范镇68个,河南还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0个。

我国特色小镇建设情况综述(资料汇编)

特色小镇建设情况综述 2016年7月1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出台,决定在全国范围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接下来在8月3日,根据培育工作通知的要求,《关于做好2016年特色小镇推荐工作的通知》出台,引起了学界和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和响应。 一特色小镇提出背景 “特色小镇”的提出与“新型城镇化”战略颇有渊源。“新型城镇化”一词,最早出现在党的十六大“新型工业化”战略相关的文件中。党的十八大对其内涵做了高度概括,并指明了“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发展方向。随后发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深入详细地阐述了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着力点。新型城市化是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发展四位一体的互相协调,坚持实现农村与城市的统筹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坚持实现城乡公共服务的均质化,以城乡之间和城际之间攫取财富和分享财富的机会平等为标志,逐步达到减缓和解消城乡二元结构,达到社会和谐的城市化之路(中国金融40人论坛课题组,2013)。 在新型城镇化战略下,小城镇的发展尤其受到关注。而我国现有的小城镇大多数是经过历史的沉淀自然形成,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然而随着产业投资在不断地下降,要推进经济的转型,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新兴产业的培育,中央提出来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说到底就是人才的创业,人才的创新。要创业、创新总得搭建条件,要有资金的支撑,要有一块地方、有个政策,所以我们把特色小镇的建设放在经济的转型升级上。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深入贯彻新型城镇化的建设目标,“特色小镇”应运而生。2014年10月浙江省省长李强首次公开提及“特色小镇”。 从创建程序上看,特色小镇采用“宽进严定”的创建方式推进,通过自愿申报、分批审核、年度考核、验收命名等程序在全省重点培育和规划建设100个左右特色小镇,力争通过3年的培育创建,规划建设一批具有经济社会功能和文化素养的特色小镇。2015年6月4日,第一批浙江省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

2017年特色小镇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2017年特色小镇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小城镇在空间上是连接城市和乡村的重要纽带,是农村人口本地城镇化的重要场所,应该提供大量的非农就业岗位,但现实情况是很多小城镇尤其是中西部的小城镇缺乏有竞争力的产业,就业的稳定性较差,劳动报酬偏低。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整理的2017年特色小镇建设情况调研报告,欢迎大家阅读! 【2017年特色小镇建设情况调研报告1】泰山乡是吉安市“三山一江”战略建设的核心乡镇,是赣西新兴的旅游胜地,是以生态旅游作为经济支柱产业的“旅居”(旅游接待+生态宜居)特色小镇。境内景点众多:有十万亩高山草甸,江南罕见、风光旖旎的武功山;有奇山云海、险山俊秀的羊狮慕;有绵延二十多公里,风光秀丽的武功湖;有设施一流、功能完善、含硒丰富,全省出水水温最高的嵘源温泉;有急流险滩、惊险刺激,号称“江南第一漂”的武功峡大漂流。特色小镇建设的重点就是围绕这些优质旅游资源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大力发展大健康产业,实现三产融合发展、共生演进。 一、特色小镇定位 ——温泉养生休闲小镇。充分利用泰山优越的自然环

境、旅游资源,以及南上北下、连东通西的区位优势,着力打造中高端养生休闲区、城市生态休闲区等休闲旅游板块,大力开发休闲度假、健康娱乐、文化创意、乡村体验等旅游项目,努力建设“休闲型健康养生旅游目的地”,进一步叫响“中国慢生活基地”、中国福山品牌。在已有基础上,再做好文家游客接待中心、文家村铜溪自然村旧村改造、羊狮慕索道下站南福门及停车场工程、泰山至文家公路拓宽改造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旅游品味和档次。 ——优质健康养老小镇。借助良好的生态和怡人的气候,鼓励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合作共建具有医疗、康复、护理、保健等功能的养老庄园、养老院等,积极探索“候鸟式养老”和“虚拟养老”等模式,着力推进颐养公寓、颐养商品等要素市场建设,依托温泉资源,开发一批康复理疗、温泉养生等产品项目。 ——绿色有机农业发展小镇。依托优良的自然生态条件和传统农业优势,以绿色、有机、生态为统领,整合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高效农业,重点发展有机水稻、井冈蜜柚、花卉苗木、水产养殖等特色农业产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大农业示范基地、精致设施农业建设与旅游结合,形成农业效益与旅游效益叠加的综合效益。 二、特色亮点 一是产业有基础。引进了江西安福上水生态农业科技

特色小镇创建导则

河北省特色小镇创建导则 第一条总则 根据《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特色小镇的指导意见》要求,为加快打造一批体现河北特点、引领带动区域发展的特色小镇,助力我省产业转型升级、城乡统筹发展,推动美丽乡村和旅游强省建设,特制定本导则。 第二条申报条件 (一)产业定位:特色小镇要聚焦特色产业集群和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等现代服务业,兼顾皮衣皮具、红木家具、石雕、剪纸、乐器等历史经典产业。每个小镇要根据资源禀赋和区位特点,明确一个最有基础、最有优势、最有潜力的产业作为主攻方向,突出“一镇一主业”。 (二)规划布局:以现有城镇、景区、产业园区为依托,根据产业和人口聚集发展趋势和连片开发条件,合理确定规划布局。一般位于城镇周边、景区周边、高铁站周边及交通轴沿线,选址应符合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求,相对独立于城市和乡镇建成区中心,原则上布局在城乡结合部。严格划定小镇边界,规划面积一般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旅游产业类特色小镇可适当放宽),建设用地面积一般控制在1平方公里左右。特色小镇规划要注重特色打造,突出“一镇一风格”。 (三)有效投资:三年内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亿元以上(商品住宅项目和商业综合体除外),金融、科技创新、旅游、文化创意、历史经典产业类特色小镇的总投资额可放宽到不低于15亿元,特色产业投资占比不低于70%,第一

年投资不低于总投资的20%。 (四)功能定位:立足特色产业,培育独特文化,衍生旅游功能以及必需的社区功能,实现产业、文化、旅游和一定社区功能的有机融合。一般特色小镇要按3A级以上景区标准建设,旅游产业类特色小镇要按4A级以上景区标准建设。建有特色小镇公共服务APP,提供创业服务、商务商贸、文化展示等综合功能。加快实现公共WIFI和数字化管理全覆盖。 (五)运作方式: 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特色小镇要有明确的投资建设主体,以企业为主推进项目建设,尽可能采取企业统一规划、统一招商、统一建设的发展模式。政府引导和服务到位,统筹做好规划编制、基础设施配套、资源要素保障、文化内涵挖掘传承、生态环境保护、统计数据审核上报等方面工作。 (六)综合效益:创建过程中能够带动和形成大规模有效投资,建成后能够创造大量的新增税收、新增就业岗位、营业收入,集聚一大批工商户、中小企业、中高级人才,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特色产业和品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三条申报材料 (一)规划方案:有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环境功能区规划的特色小镇概念性规划,包括空间布局图、功能布局图、项目示意图,如已经开工的要有实景图,明确特色小镇的四至范围、产业定位。 (二)建设计划:有分年度的投资建设计划,明确每个建设项目的投资主体、投资额、投资计划、用地计划、建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