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雨点儿说课稿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2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雨点儿》说课稿本篇说课针对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的第一篇课文《雨点儿》进行详细解读,主要涵盖以下四个方面: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掌握《雨点儿》的基本意思。
(2)学习掌握汉字“雨”和“点”的写法及用法。
(3)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爱护大自然的情感。
(2)使学生了解雨对自然界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雨点儿》的基本意思。
(2)学习掌握汉字“雨”和“点”的写法及用法。
2.教学难点(1)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听、说、读、写能力都较弱,对于一些生僻的字、词汇容易产生困难。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这需要教师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
三、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利用教学情景帮助学生对语言进行理解和准确运用。
2.图像教学法: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图像式教学,形象生动,更容易引起学生兴趣。
3.体验教学法:通过模拟场景、互动体验等形式,让学生体验课文中的情境,提高学生的语感。
4.巧妙运用游戏教学法:通过一些游戏,让孩子更加愉快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四、教学过程1.导入春天来了,天气变化多端,今天我们讲一篇关于雨的故事——《雨点儿》。
2.展示通过图画、PPT等方式,向学生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让学生对课文有个基本的了解和想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学习(1)教师宣读课文,学生跟读。
(2)教师分段逐句讲解,同时让学生拿起笔,跟着老师一起写出生字、词汇和短语。
(3)课文学习结束后,老师与学生一起模仿《雨点儿》中的场景,体验雨点滴落的感觉,激发学生的情感反应和阅读兴趣。
(4)通过一些游戏形式操练词汇、句子的语音、语调,打牢学生对语言的运用基础。
4.巩固(1)了解雨的作用:引导学生想象在生活中雨对人、动物、植物、环境等的影响。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雨点儿》说课稿一、教材背景《雨点儿》是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的课文之一,主要介绍了雨点的形状、声音和作用等知识。
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自然界中的雨水现象,并培养对大自然的观察力和好奇心。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雨点的形状、声音和作用。
–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感知雨水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培养学生珍惜水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阅读《雨点儿》,让学生对雨水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雨点的形状、声音和作用。
四、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课文《雨点儿》的复印件。
–大屏幕或者投影仪。
2.学具准备:–学生课本。
–学生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到的内容,提问:大家还记得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吗?–小结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呈现课文《雨点儿》的标题,让学生猜想文章的内容。
–分享学生的猜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大屏幕或投影仪展示课文的相关图片,让学生感知雨滴的形状和作用。
3.阅读(15分钟)–学生课本打开到课文《雨点儿》页面,教师带读全文,学生跟读。
–引导学生留意关键词汇和句型,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和内容。
–分小组互动阅读,学生之间互相提问和回答,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4.讨论(10分钟)–带领学生回顾课文中雨点的形状、声音和作用。
–引导学生观察窗外的雨水,提问:你们在雨中观察到了什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互相交流观察到的现象和感受。
5.操练(10分钟)–分发学生练习册,让学生完成与《雨点儿》相关的习题。
–引导学生运用关键词汇和句型,完成填空和连线等练习。
–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增强写作能力。
6.总结(5分钟)–让学生自主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和感受,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享。
雨点儿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雨点儿》。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雨点儿》是一篇科学童话,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儿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有了雨水的滋润,花更红了,草更绿了。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富有童趣,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
二、学情分析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能力和阅读基础,但理解能力还比较有限。
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 11 个生字,会写 3 个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理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雨点儿给大地带来的美好变化,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生字。
教学难点:理解雨水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五、教法与学法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教法:情境教学法、朗读指导法、直观演示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朗读感悟法。
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上课伊始,我通过播放一段下雨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说一说自己看到的景象,从而引出课题《雨点儿》。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讲了谁和谁的故事?3、学生交流汇报,教师相机板书:大雨点儿、小雨点儿。
(三)识字教学1、出示生字卡片,采用多种形式认读生字,如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等。
2、交流识字方法,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
《雨点儿》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雨点儿》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有了雨水的滋润,才有草长花开的美丽景象。
文本第一次出现了对话,语言生动优美、富有童趣,内容虽浅显易懂,但内蕴丰富:雨点儿要去帮助花草体现了互助的精神,透视着万事万物离不开雨水滋润的道理。
由于童话浅显易懂、生动形象,从儿童的情感世界出发,所以学生特别喜欢。
2.学情分析本次上课面对的一年级学生比较特殊,他们刚刚进入拼音学习的最后阶段,拼音的拼读还没有完全过关,对于文章的朗读训练更是没有触及。
更别说读出感情,读好对话了。
想让孩子们在这堂课里学会什么,掌握什么样的语文能力,我认为还是要降低目标。
让他们读通文章,读顺文章,认识生字。
这更重要。
3.教学目标(1)初读目标:通过谜语导入激趣,引导学生自己初读课文,读好“雨点儿”的儿化音,体会儿化音的亲切感。
(2)细读目标:通过引导读好对话,读好疑问句,读通2、3、4段。
了解雨点儿要去的地方。
(3)精读目标:a.随文识字;b.理解“数不清”的意思。
c.重点读好第一段;d.读好2、3、4段读好问句,理解“你呢?”的意思体会大小雨点的不同心理。
e.在读好问句与答句的基础上,理解“提问”与“回答”是反义词。
4.重点难点重点:读好疑问句,读通2、3、4段;随文识字;理解“数不清”和“飘落”;读好对话。
难点:读好“雨点儿”的儿化音,体会儿化音的亲切感。
二、说教学流程(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1.舞蹈导入。
我教孩子们遍唱《小雨沙沙》的歌,边跟着我一起跳一跳这支舞。
2.雨点儿也跳着舞,来到我们黑板上了(出示)“雨点”。
先教学生字“点”。
朗读。
课题为什么加上一个“儿”?(亲切等)再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教学第一部分1.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个雨点儿的故事,小朋友们想听吗?(范读,课件)2.小朋友们听得那么认真,你看,雨点儿来我们教室啦!(打开课件,雨点儿纷纷从天空落下来)3.谁来数一数来了多少雨点儿朋友?——教学“数不清”的“数”和“清”。
级雨点儿说课稿《雨点儿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雨点儿》。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以及说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雨点儿》是一篇科学童话,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儿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有了雨水的滋润,花更红了,草更绿了。
这篇课文语言生动优美,富有童趣,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
二、说学情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拼音认读能力和初步的识字能力,但对于课文的理解和感悟能力还比较有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的魅力。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疑问句的语气。
2、认识 12 个生字,会写 5 个生字。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雨点儿给大地带来的变化,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 12 个生字,会写 5 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雨点儿给大地带来的变化。
教学难点:读好疑问句的语气,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五、说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2、朗读感悟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3、直观教学法运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说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交流。
1、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认读生字,自主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识字方法,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雨点儿》说课稿精选1.《雨点儿》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雨点儿》一文是继《阳光》后的又一篇较长的散文形式的课文,是一篇童话。
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有了雨水的滋润,才有草长花开的美丽景象。
文本第一次出现了对话,语言生动优美、富有童趣,内容虽浅显易懂,但内蕴丰富:雨点儿要去帮助花草体现了互助的精神,透视着万事万物离不开雨水滋润的道理。
由于童话浅显易懂、生动形象,从儿童的情感世界出发,所以学生特别喜欢。
2,学情分析本次上课面对的一年级学生比较特殊,他们刚刚进入拼音学习的最后阶段,拼音的拼读还没有完全过关,对于文章的朗读训练更是没有触及。
更别说读出感情,读好对话了。
想让孩子们在这堂课里学会什么,掌握什么样的语文能力,我认为还是要降低目标。
让他们读通文章,读顺文章,认识生字。
这更重要。
3,教学目标( 1、初读目标:通过谜语导入激趣,引导学生自己初读课文,读好“雨点儿”的儿化音,体会儿化音的亲切感。
(2、细读目标:通过引导读好对话,读好疑问句,读通2、3、4段。
了解雨点儿要去的地方。
(3、精读目标:a、随文识字11个;b、理解“数不清”的意思,读好107页的我会读,会用_____从_____里______;c、重点读好第一段;d、读好2、3、4段读好问句,理解“你呢?”的意思体会大小雨点的不同心理。
e、在读好问句与答句的基础上,理解“提问”与“回答”是反义词。
4,重点难点重点:读好疑问句,读通2、3、4段;随文识字11个;理解“数不清”和“飘落”;读好对话。
难点:读好“雨点儿”的儿化音,体会儿化音的亲切感;读好107页的我会读,会用_____从_____里______;二:说教学流程(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1、舞蹈导入。
我教孩子们遍唱《小雨沙沙》的歌,边跟着我一起跳一跳这支舞。
2、雨点儿也跳着舞,来到我们黑板上了(出示)“雨点”。
雨点儿说课稿范文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雨点儿》。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以及说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雨点儿》是一篇科学童话,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讲述了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后,大地所发生的变化。
文章语言优美,富有童趣,既能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又能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这篇课文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想象”,旨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
《雨点儿》这篇课文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雨点儿的作用,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二、说学情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认知水平有限,但他们充满好奇心,对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兴趣。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拼音和识字方法,能够初步自主阅读一些简单的文章。
然而,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理解能力较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 11 个生字,会写 3 个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角色朗读、想象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雨点儿给大地带来的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意识。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 11 个生字,会写 3 个字。
教学难点:理解雨点儿与植物生长的关系,感受雨点儿给大地带来的变化。
五、说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以下教法:1、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雨点儿的可爱和大自然的神奇。
2、朗读指导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
3、直观教学法:运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小学语文】一年级语文雨点儿总结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雨点儿》用拟人化的手法; 通过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 ; 告诉学生有了雨水的滋润; 才有草长花开的美丽景象。
文本第一次出现了对话; 语言生动优美、富有童趣; 内容虽浅显易懂 ; 但内蕴丰富:雨点儿要去帮助花草体现了互助的精神; 透视着万事万物离不开雨水滋润的道理。
由于童话浅显易懂、生动形象; 从儿童的情感世界出发; 所以学生特别喜欢。
2学情分析本次上课面对的一年级学生比较特殊; 他们刚刚进入拼音学习的最后阶段 ; 拼音的拼读还没有完全过关; 对于文章的朗读训练更是没有触及。
更别说读出感情; 读好对话了。
想让孩子们在这堂课里学会什么 ; 掌握什么样的语文能力 ; 我认为还是要降低目标。
让他们读通文章 ; 读顺文章 ; 认识生字。
这更重要。
3教学目标( 1 、初读目标:通过谜语导入激趣; 引导学生自己初读课文 ; 读好“雨点儿”的儿化音; 体会儿化音的亲切感。
( 2、细读目标:通过引导读好对话; 读好疑问句 ; 读通 2、3、4 段。
了解雨点儿要去的地方。
( 3、精读目标:a、随文识字 11 个;b、理解“数不清”的意思。
c、重点读好第一段 ;d、读好 2、3、4 段读好问句 ; 理解“你呢?”的意思体会大小雨点的不同心理。
e、在读好问句与答句的基础上; 理解“提问”与“回答”是反义词。
4重点难点重点:读好疑问句 ; 读通 2、3、4 段; 随文识字 11 个; 理解“数不清”和“飘落” ; 读好对话。
难点:读好“雨点儿”的儿化音; 体会儿化音的亲切感。
二:说教学流程(一)创设情景 ; 揭示课题1、舞蹈导入。
我教孩子们遍唱《小雨沙沙》的歌; 边跟着我一起跳一跳这支舞。
2、雨点儿也跳着舞 ; 来到我们黑板上了(出示)“雨点”。
先教学生字“点”。
朗读。
课题为什么加上一个“儿”?(亲切等)再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 教学第一部分1、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个雨点儿的故事; 小朋友们想听吗?(范读; 课件)2、小朋友们听得那么认真; 你看 , 雨点儿来我们教室啦 ! (打开课件 , 雨点儿纷纷从天空落下来)3、来数一数来了多少雨点儿朋友?——教学“数不清”的“数”和“清”。
雨点儿说课稿雨点儿说课稿1一、说教材1、《雨点儿》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的一篇科学童话,课文运用拟人的手法,通过大雨点与小雨点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儿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有了它花更红,草更绿。
是雨水滋润了万物,万物的生长都需要雨水。
本文结构层次分明,情节性强,语言浅显易懂,适于学生阅读。
二、说学情一年级的学生经过四个多月的学习,对带拼音的课文基本能读通,也掌握了一些简单的识字方法。
但他们有意注意的时间短、好玩、好动,同时对于故事性的文章还是第一次接触。
所以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特点投其所好,积极地给学生创设情境,让他们在动脑、动口、动手中完成对文本的学习。
三、说目标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情况,我拟订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11个生字,会写“方、半、巴”3个字。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妙。
4、教学重点:识字,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难点:了解雨水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四、说教学设计对于这篇课文的教学我将从三个方面来进行:1、倡导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识字方式。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觉得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询者。
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因此,在识字教学环节,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去看,去发现字音,字形特点,在小组学习中,交流各自的识字方法,体验发现之美,感受合作乐趣。
真正做到新课程所提出的:反对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鼓励学生通过思考与协作主动地获得知识的理念。
2、指导学生在境中读,读中悟。
孩子们学习语文应该是一种美丽畅想,在要求自主感受,个性体验,人文熏陶的新课标环境下,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个畅想的空间。
教学中,我将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音画结合的效果,积极地给学生创设美好的意境,让他们在境中有感情地朗读,读出个性,读出体验,在读中有所知,有所感,有所悟。
一年级小学语文《雨点儿》说课稿教案一、说教材《雨点儿》一文是人教版实验版教材第五单元的一篇科学童话。
课文用拟人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儿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
有了雨点儿的滋润,花更红了,草更绿了。
本课内容浅显,情节性强。
文中第五小题给我们留下了研究空间,有利于学生在阅读时根据自己的审美体验加以探究。
二、说学生一年级学生通过两个多月的拼音、识字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
已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
大多数学生识字速度较快,又喜欢朗读。
特别是分角色朗读。
更是受他们的欢迎。
所以我把识字教学渗透在课文朗读理解中。
避免了因识字而识字。
巩固生字我采用多媒体《送雨点儿回家》这种游戏。
但他们的有意注意时间较短、好动、好玩。
因此我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让看、听、说、想,有机结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说目标(1)理解“数不清、飘落等词语。
正确的读准”雨点儿、地方“。
(2)初步了解雨点儿的作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认识本课中的11个生字。
四、说教学重点和难点认识11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内容,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密切关系。
五、说设计理念(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引导性,而要一年级学生达到这个理想目标还不太可能。
因此,教师的有效引导显得更为重要。
如:在整体感知这一环节:我在让学生读课文的基础上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出示卡片“数不清”时,让学生结合生活说“数不清的东西”等。
(2)让朗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
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
在自读自悟中主动探究中识字。
读懂故事,初步了解雨点儿的作用。
同时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中的科学奥秘产生兴趣。
(3)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实现教学目标。
孩子们学习语文应该是一个美丽的畅想。
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雨点儿》说课稿《雨点儿》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雨点儿》一文是继《阳光》后的又一篇较长的散文形式的课文,是一篇童话。
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有了雨水的滋润,才有草长花开的美丽景象。
文本第一次出现了对话,语言生动优美、富有童趣,内容虽浅显易懂,但内蕴丰富:雨点儿要去帮助花草体现了互助的精神,透视着万事万物离不开雨水滋润的道理。
由于童话浅显易懂、生动形象,从儿童的情感世界出发,所以学生特别喜欢。
2,学情分析本次上课面对的一年级学生比较特殊,他们刚刚进入拼音学习的最后阶段,拼音的拼读还没有完全过关,对于文章的朗读训练更是没有触及。
更别说读出感情,读好对话了。
想让孩子们在这堂课里学会什么,掌握什么样的语文能力,我认为还是要降低目标。
让他们读通文章,读顺文章,认识生字。
这更重要。
3,教学目标( 1、初读目标:通过谜语导入激趣,引导学生自己初读课文,读好“雨点儿”的儿化音,体会儿化音的亲切感。
(2、细读目标:通过引导读好对话,读好疑问句,读通2、3、4段。
了解雨点儿要去的地方。
(3、精读目标:a、随文识字11个;b、理解“数不清”的意思,读好107页的我会读,会用_____从_____里______;c、重点读好第一段;d、读好2、3、4段读好问句,理解“你呢?”的意思体会大小雨点的不同心理。
e、在读好问句与答句的基础上,理解“提问”与“回答”是反义词。
4,重点难点重点:读好疑问句,读通2、3、4段;随文识字11个;理解“数不清”和“飘落”;读好对话。
难点:读好“雨点儿”的儿化音,体会儿化音的亲切感;读好107页的我会读,会用_____从_____里______;二:说教学流程(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1、舞蹈导入。
我教孩子们遍唱《小雨沙沙》的歌,边跟着我一起跳一跳这支舞。
2、雨点儿也跳着舞,来到我们黑板上了(出示)“雨点”。
先教学生字“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