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通史读书报告
- 格式:ppt
- 大小:6.57 MB
- 文档页数:28
全球通史读后感(通用21篇)全球通史读后感篇1有人说读史就是在读故事,其实本是如此,我们以后来人审判的视角去看待前人的生活,其实并不客观,最大程度的理性也只是保持个人逻辑上合理。
在不能完全客观的前提下,我们不应该去评判历史,以现代人的思维和眼光去对前人品头论足是没有意义的,唯一应该做的是多思考。
汲取其中的养分为己所用,对个人、时代、社会而言都是大有裨益。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就给人这样的感觉,正如书中所言,每个时代都要编写自己的历史。
不是因为早先的历史编写的不对,而是因为世界完成了自己从旧到新的转变,所以每个时代都会面对新的问题,产生新的疑问,探索新的答案。
书中一直在强调历史事件发展的逻辑性。
纵观历史,我们可以知道世界一直在变革,而且不同的地区会有较大的差异,有的人会去计较所谓过渡的时间,用以比较各个国家甚至是民族之间的差异,但实际上是没有任何意义。
无论是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还是从部落文化过渡到城市文明,抑或者是从农业社会更迭为工业社会,都不是因为某个人或者是某些人的突发奇想而发生的,总之,当时发生的不是一件事,这是一个过程。
我们清楚地知道人口的增加导致了农业革命,而农业革命反过来又支持了更大规模的人口增长。
当农业渐渐代替采集业的时候,人们开始尝试种植更多的植物来适应不同的环境。
这就是良性的循环,当简单的植物采集不能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的时候,自主的培育粮食就成为新的出路,创新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果相生,农业的传播扩大也让不同地区的人们开始培育更多的植物,从中总结出的经验和方法让食用植物更加具有普适性,如墨西哥的玉米,美洲的土豆,中东的芭蕉等植物。
当人们把实践中的经验运用到改良上之后,植物也因为人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也间接地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历史本身就是逻辑最严谨的教科书,是环环相扣,最为精彩的魔术,所有看似突然的变化,都有蛛丝马迹可循,那是一张由几十亿人的踪迹编成的巨网,没有人可以置于其外。
全球通史的读书笔记(通用5篇)全球通史的读书笔记篇1我读斯塔夫里阿诺斯撰写的《全球通史》是带着通过了解历史对今天的启迪的目的而读的。
读完后受益匪浅,开阔了我的眼界,重新改变了我们以前学习历史的思维和方法,不是把人类历史按照阶级史来划分,而是按照人性本质、文明进步、生产技术变革对社会变革的影响进程而划分的。
该书的鲜明特点是以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启迪今天人们应该怎么做。
单从这一点讲,这本书的现实启迪意义更大些。
下面是我读后的几点感受:一、关于人性与阶层:人类生来既不是善也不是恶。
决定人类行为的不是基因,而是他们所处的社会教给他们的行事方法。
我们生来就具有基因所赋予的做出某种行为的潜能,但这种潜能变成实际能力的方法则取决于我们所受的训练,取决于学习。
黑人天生不是奴隶,土著人和印第安人也不是天生下来就是被人奴役的,白种人也不是天生下来就是强者和统治者,东亚人还曾经驰骋疆场打败过中东穆斯林人和欧洲白人。
之所以后来出现不同的种群和同种群人们出现了差异分化,出现了贫富差距从而出现了阶层,主要还是受社会环境、地理位置、宗教信仰、文化教育等因素的影响。
其实现在何尝不是这样,一个人刚生下来都差不多,之所以后来发生大的变化,与出生的家庭教育、教育背景、实践的社会环境、个人的人生理念及追求目标息息相关。
试想一个不明事理鼠目寸光自私自利的家长能教育出胸怀坦荡,勇于担当的孩子吗?一个没有理想,只会空想,满足现状不思进取,不善于实践和学习的人,他能成功吗?社会文明进步,促进了阶层的流动,要想达到理想的阶层,只有靠自己,因为世上从来没有救世主,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
只有奋斗才会有希望改变自己,进而强大自己。
二、关于种族与文明:民族优劣之分争论由来已久,但人类的历史证明,一个社会群体,其文明的进步往往取决于它是否有机会吸取邻近社会群体的经验。
决定人类不同发展水平的关键是各民族之间的可接近性。
最有机会与其他民族相互影响的那些民族,最有可能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全球通史读后感范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应急预案、心得体会、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 letters, emergency plans, insigh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全球通史读后感范文全球通史读后感【篇1】通过读全球通史这一本书,让我对西方文明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也有了深刻的反思。
全球通史读后感在历史的长河中畅游一番之后,合上《全球通史》这本书,我的内心可谓是波澜起伏。
这感觉就像是经历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奇妙旅行,见识了无数的人和事,领略了人类文明的兴衰交替。
斯塔夫里阿诺斯先生的这部巨著,没有拘泥于传统的历史叙述方式,而是从全球的角度出发,将人类的历史看作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
这种宏大的视角,让我仿佛站在宇宙的边缘俯瞰地球,看到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们如何在时间的轨道上留下自己的足迹。
书中对古代文明的描绘,让我对那些遥远的时代充满了好奇和想象。
比如说古埃及,那神秘的金字塔、木乃伊,还有法老们的传奇故事。
以前,我对古埃及的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知道有金字塔,觉得那就是一堆大石头堆起来的巨大建筑。
但这本书里详细地讲述了金字塔的建造过程,那可不是简单地堆石头,而是需要无数人的辛勤劳作和高超的技术。
想象一下,在没有现代机械的情况下,人们是如何靠着人力和简单的工具,把那些巨大的石块搬运、堆砌起来的?这背后需要的组织能力和工程智慧简直让人惊叹!还有古希腊,那个充满哲学和艺术气息的地方。
书中描述了古希腊的城邦制度,各个城邦虽然规模不大,但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政治和文化。
雅典的民主制度,让人们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参与到城邦的事务中。
这种民主的氛围培养了无数的思想家和艺术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他们的思想至今仍然影响着我们。
以前我总觉得哲学是那种高深莫测、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东西,但通过这本书,我了解到这些哲学家们其实是在试图回答人类最根本的问题,比如什么是美,什么是正义,我们应该怎样生活。
他们的思考和辩论,让古希腊成为了智慧的摇篮。
再说说古代中国吧,那可是有着悠久而灿烂的文明。
从夏商周的更替,到秦汉的大一统,再到唐宋的繁荣昌盛,中国的历史就像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
书中提到了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
以前只知道这四大发明很厉害,但具体怎么个厉害法却不太清楚。
现在明白了,造纸术和印刷术改变了知识的传播方式,让更多的人能够读书识字;火药的发明则改变了战争的形式;指南针的出现更是为航海事业提供了巨大的帮助,促进了世界各地的交流。
2023年《全球通史》读书心得(7篇)《全球通史》读书心得1读完《全球通史》这本书,感觉自己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世界史观。
作者斯塔夫里阿诺斯从西方的角度带领我们漫游史前到21世纪的历史。
虽然全书有很多西方的主观意识,但是不得不说这本书依然是现阶段最好的世界通史简介。
第一阶段,即从史前到公元元年。
史前时期即原始社会时期,此时人类刚刚由猿人进化而来,已经可以使用工具。
这个时期的世界地形已经完全成型了。
人类,开始从黄河流域,两河流域等地区开始诞生。
随后人们为了获得食物开始狩猎,采得食物,采集文化出现。
随着食物的短缺原始人类开始聚集在一起生活,自此人类部落诞生,新石器时代到来。
有了村庄和部落,人类开始长时间的定居在一个地方,但是原始的采集与狩猎满足不了因为定居而大大增长的人口。
人类开始种植农作物,可是限制于生产力,不能够在一个地方一直耕作,刀耕火种的方式在部落中被广泛应用。
这样便在人口的不断迁移中传播农业,发现各种各样的种植物。
扩大生产,人口也得到了极大的增长这是最初的部落文化。
历史的车轮继续向前转动,文明之火出现了。
公元3500年左右,在两河流域一个部落完成了从石器时代部落文化到文明的转变。
城市中心,制度,文字,社会阶级的出现是文明诞生的标志。
在文明条件下,人类充分发挥自身的智慧,各种新的生产技术的出现,灌溉技术,冶金技术,风力,水力的利用,车轮的出现文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这一时期被称作古典文明,即我们所知的四大文明古国。
这些古典文明国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之后,他们便不在满足自身范围的地方?开始向外探索,这样丝绸之路出现,各个文明古国通过丝绸之路进行商业上的,文化上的交流。
例如佛教便是在这一时期从丝绸之路传到中国的。
这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前三千年,人类社会的大体已经形成了,国家,制度,文化,宗教都已经诞生了,这是人类从野蛮到开化的一次飞跃。
这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在人口对技术与制度的推动,技术和制度对人口的反作用下。
全球通史读后感全球通史读后感。
看起来您很想找一篇叫做“全球通史读后感”的美文呢,这篇文章可不简洁哦!肯定要专心去阅读,才能领悟其中的深意。
读完之后,不妨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自己得到的心得和感悟,供大家参考借鉴。
假如您还没有读过这篇文章,那就快来看看吧,信任肯定不会让您绝望!全球通史读后感(篇1)最近几个月读书有点儿懈怠了,不想找借口,就是自己的缘由,本书下册没有读完。
这本书的内容实在是太丰富,而许多历史上重大的大事许多都一笔带过,想理解的透彻点儿,需要大量查询资料,今日临时就写一点儿自己感受比较深的内容吧。
现今欧洲的强大是历史的必定。
人类的文明起源于两河流域,而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战斗史。
文明之前的新石器时代,技术已经明显的成熟,在这一时代,人们创造了带轮子的车、帆船和犁,发觉了冶金化学工艺,计算出精确的阳历,学会了怎样使用畜力和利用风力。
而以后的几千年,只有三大创造具有重要意义:铁、字母和铸币。
可悲的是只有战斗,才能将古典文明从其生产技术的昏睡状态中唤醒,比如希腊,创造了精致的带有棘轮装置的石弩,靠滑车驱动的轮式攻城车,以及所谓的“希腊火”(特地百度了一下,希腊火是由石油、硫磺和沥青混合而成的一种极易燃烧的物质,准时落在水面上也能燃烧,对于水上攻击船只特别有效)。
四大文明古国之后,东边的汉王朝和西边的罗马帝国可以称为独霸天下。
这个时候富强的帝国对蛮族的吸引力那是相当的大,但是由于中国独有的地理优势,加上当时汉武帝对西北游牧民族的打击,突厥-蒙古人(也就是匈奴人)在东边得不到好处,只有往西边扩张,他们在中亚战胜当地的游牧民族,当地的游牧民族又只好往西撤退,西欧就变成了众矢之的。
存在了一千年的神圣罗马帝国,在技术的严峻落后和外族的不断入侵下,日渐衰落。
西欧的旧秩序在长期的被侵略中遭到最严峻的破坏,然而,正是这种破坏,成为西方在近代世界上居首位的缘由,由于在旧文明的废墟中,能产生一种崭新的文明,一种更能适应变化中的世界需求的文明,欧洲的强大正是由于这些动荡的历史吧。
书籍《全球通史》读书心得领悟五篇书籍《全球通史》读书心得领悟1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对人类几千年的历史作了高度的概括,它不一样与一般卷帙浩繁的史书,让史料、历史事件占多数,而是用一种定论性的话语将人类历史几千年来的关于礼貌、朝代的更替、社会制度的变迁等等问题做了一个归纳性的阐释。
在阅读《全球通史》的过程中,无法对具体历史做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因此只能有一些印象式的感悟,当这些感悟印证到了现实和自我所了解的中国历史,便有了下方的几点读后感。
一.在人类社会迈入近代以前,人类的各种群族在各大洲自顾自的繁衍和生存,各种有明显地区特色的礼貌、文化也就这样逐渐发展起来并构成了一种超自然的力量,这种力量又继续推动着人类历史的发展。
世界历史进入近代以后,人类的好奇心衍变为强烈的野心,并逐渐对自我的生存空间明确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于是人们再也不像动物一样随遇而安安分守己地生活在自我的那一片土地上,人类在名为“国际交流”的幌子下开始了永无止境的争斗,这在当前的世界仍然在延续。
放眼望去,世界历史越来越是“实用主义”哲学或是“唯物论”的天下了。
近代以来的一次次战争,一战二战,在炮火的轰鸣下人类在一次次地进行着力量的转换。
时至今日,这种力量的转换还在继续,此刻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地提到“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之类的话语,于是世界各国大多都在拼命发展经济,希冀能建设成一个强大的过渡,在所谓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这种“竞争”越来越构成一种怪圈,国际竞争的号角吹响到各个地区,我们看到此刻的中国,发展经济是头等大事,GDP指标压倒一切,经济搞上去了一切也就好了。
这种“竞争”说白了就是“物质第一”、“一切向钱看”,我们在人类历史的任何时期都不会看到这样的场景。
我们在比较1500年以前的历史个性是远古历史和1500年以后的历史不难发现:创造了一向到这天我们都引以自豪的灿烂文化的远古时期所发生的战争远远比近代以来的世界要少得多,而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改善和丰富,人们的欲望也越来越强,战争也越来越多,这不能不让我们反思自我的行为是不是偏离了人类历史正常的发展轨道,反思我们当下的思想理念是不是能经受得住历史的考验。
全球通史读书报告第一部分:引言全球通史是一本由约翰·沃尔顿(John M. Walton)编写的通史读物,该书以全球视角探讨人类历史的发展。
本次读书报告将对全球通史进行分析和总结,着重介绍作者的主要观点和思想。
第二部分:作者简介约翰·沃尔顿是一位历史学家和作家,专注于全球历史研究。
他在全球通史中展示了对历史的独特视角和研究方法,试图将传统的国家史观扩展为全球史观。
第三部分:全球通史的主要内容全球通史分为若干篇章,每一篇章都涵盖了特定的历史时期和主题。
以下是全球通史的主要内容概述:1. 人类起源和早期文明全球通史通过考察人类的起源和早期文明展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轨迹。
作者结合考古学和人类学的研究成果,描述了人类从狩猎采集社会向农业社会的转变,以及早期城市文明的兴起。
2. 古代帝国和世界交流在这一部分,全球通史探讨了古代帝国的兴衰和世界各地的交流。
作者以罗马帝国、中国的汉朝和印度的孔雀王朝为例,探讨了帝国的治理结构和文化传承,并描述了丝绸之路等贸易路线的形成。
3. 中世纪和早期现代时期全球通史在这一部分考察了中世纪和早期现代时期的世界历史。
作者描述了欧洲的封建制度、伊斯兰世界的繁荣和中国的明朝王朝等重要的历史事件和社会变革。
4. 近代全球化和工业革命全球通史在这一部分重点探讨了近代全球化和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作者描述了殖民主义的兴起、工业革命的推动以及全球经济体系的形成。
5. 当代世界与全球化在全球通史的最后一部分,作者讨论了当代世界和全球化的挑战。
他关注了现代科技的发展、不平等问题以及全球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重要议题。
第四部分:作者的观点和思想约翰·沃尔顿在全球通史中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观点和思想,以下是其中的几点:1.全球历史视角:沃尔顿试图超越传统的国家史观,将历史视角扩展为全球范围。
他认为全球历史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相互联系。
2.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全球通史强调了各个文明之间的交流和相互影响。
《全球通史》读书报告斯塔夫里阿诺斯的这本《全球通史》展现了世界史的新视野。
它改变了世界史研究和撰写的西方中心论的传统取向,确立了运用全球观念.包含全球内容的世界史新取向;确立了把世界史作为一个有机体的整体性或全球性研究方法。
第一章主要讲述史前人类,从人类从猿到人的进化、食物的采集再到种族的出现以及农业的出现都做了较详细的阐述,向读者大致勾画了史前人类的生活面貌,指出了当今种族分布的根源。
作者尤其高度评价了农业出现对人类的影响:从食物采集者到食物生产者的转变改变了人类生活的每一个方面。
由于史前离当今时间相去甚远,众多问题皆无定论,作者对众多问题并未妄下结论,而是尽量顾及多种观点,让读者自己裁决。
随着农业的产生,文明也随之而生。
在第二章作者用大量的篇幅论述了欧亚大陆的古典文明,这大概是受到前人(指汤因比)以文明为单位研究世界历史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首先对欧亚大陆作了总述。
接着分别对各个文明(包括希腊-罗马文明、印度文明以及中国文明)进行说明,作者对希腊-罗马文明论述得相对详细,而对印度、中国文明的很多问题则未作说明。
例如,作者对希腊-罗马文明的形成作了清晰地说明,分期也相对明确,而对印度和中国文明的形成几未提及,分期也甚为模糊。
这大概与作者的知识构成有关吧。
令笔者困惑的是,作者对两河流域的美索布达米亚文明仅是简要带过,而不曾给予这一人类历史上最初文明足够重视,这一困惑时至今日仍不得其解。
在接着的第三章中,斯塔夫里阿诺斯对中世纪欧亚大陆的文明作了阐述。
包括伊斯兰教的兴起,突厥和蒙古人的征服,传统的拜占廷文明以及儒家文明。
作者认为,在这个时期“只有西方完成了向近代思潮的重大转变。
”而其他文明要么被征服,要么因为封闭而趋于停滞。
而在这一转变过程中,突厥人和蒙古人的入侵具有深远的意义——欧亚大陆联系的紧密以及中国技术发明的大批西传,促进了欧洲新文明的形成。
在谈及儒家文明时,作者认为中国在6世纪到16世纪的这1000年中,中国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空前稳定,正是由于稳定而使中国趋于保守,最后被西方势不可挡的扩张主义弄得四分五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