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地位和作用
- 格式:docx
- 大小:25.40 KB
- 文档页数:4
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作为一次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战争,是人类迄今为止规模最大、危害最严重、持续时间最长、参战国最多的一场战争。
在那场战争中,由中国军民独立抗击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开始,发展到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融为一体,中国战场即中国抗日战争为夺取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
一、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起点1931年9月18日,农历八月初七。
这一天,日本关东军突然向驻守北大营的中国东北军进攻,这一战,就是14年。
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世界大战在西方爆发。
而这一天,距离中国的“九一八”事变已近8年,距离“七七事变”两年又55天。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苏联检察官克伦斯基1948年在远东军事法庭曾说:“如果我们可以指出一定的日期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这段血腥时期的开端的话,1931年9月18日恐怕是最有根据的。
”从日本入侵东北的那天起,中国军民的抵抗一刻也没有停止过。
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后,日军制定了“速战速决”的战略,叫嚣“三个月解决支那事变”。
面对日本法西斯的疯狂入侵,中华民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随后的淞沪抗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以及武汉会战中,使日军遭到重创。
日军不得不放弃战略进攻,中国战场进入相持阶段。
因此,正是由于中国顽强抵御着日本的百万大军,才推迟了德、意、日三国同盟的缔结,使日本在欧战爆发时未能在军事上配合德国,从而大大减轻了英、法在远东所受到的压力,也为日后同盟国反法西斯的共同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驻京部队老战士座谈会讲话中所指出的:“面对凶残的日本侵略者,中国人民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前赴后继,英勇战斗,展开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全民族伟大抗战,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英雄史诗。
”二、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二战初期,德意横扫欧洲战场、非洲战场,几乎侵占了地中海沿岸的所有国家。
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战争意义和国际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战争之一,涉及到了全球范围内的国家和地区。
而中国作为当时东方的重要力量,在这场战争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中国在二战中的战争意义和国际地位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中国在二战中的战争意义1. 抗击日本侵略二战爆发后,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先后侵占了中国东北、华北、华中等地,对中国人民进行了残酷的侵略和屠杀。
中国成为东方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之一,代表着反对侵略者和争取民族独立的意志。
中国人民进行了长期的艰苦抗战,保卫了国家的独立和尊严。
中国的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作出了重要贡献,成为国际反法西斯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形成东方反法西斯战场中国的抗战为国际反法西斯战场的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
中国的抗战吸引了大量的日本军队,使得日本无法将更多的兵力投入到其在太平洋地区的扩张行动中。
中国的坚持抗战,使得东方反法西斯战场得以稳定发展,降低了日本军国主义对其他亚洲国家的威胁。
3. 解放大片领土在二战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展开了大规模的解放战争。
从井冈山到遵义会议,再到抗日战争胜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在战争中显示出了巨大的力量。
解放战争为中国的土地革命和民族独立奠定了基础,为中国的国家建设和崛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中国在二战中的国际地位1. 继续保持主权地位中国在二战中的抗战表现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和尊重。
中国保持了独立的决策权和主权地位,为国家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打下了良好基础。
尽管在战后的国际秩序中,中国的地位受到一定挑战和限制,但中国作为战胜国之一,继续保持了其作为全球重要力量的地位。
2. 增强了国际影响力中国在二战中的抗战行动,加强了其在亚洲和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
中国的抗战行动促使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并增加了中国的外交威望。
中国在战后成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 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贡献中国在二战中的奋斗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战争与女性地位在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成为了世界上战斗最激烈的战场之一。
这场战争不仅对中国的政治和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也为中国妇女的地位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
本文将探讨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战争经历,并剖析其对中国妇女地位的影响。
一、战争背景和中国的抗战二战爆发之初,中国正面临着国内混乱和日本侵略的双重威胁。
1937年,日本侵略军侵入中国大陆,开始了长达八年的战争,这场战争被称为“抗日战争”或“中国抗战”。
中国虽然面临着强大的敌人,但全国上下却意志坚定,毫不退让地奋起抵抗。
二、妇女参与战争的种种方式在中国抗战中,妇女们挺身而出,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到战争中。
她们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家庭角色,而是走出家门,积极投身于战斗与努力的行列中。
首先,妇女们成立了各种妇女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例如,中国抗战时期的妇女会议是妇女们展示实力和组织力量的平台,她们通过组织募捐、赈灾等形式为战争和国家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其次,妇女们还加入到了抗日军队中,承担起军事任务。
她们组成了“妇女游击队”或作为志愿军的一员,投身到前线战斗之中,与日本军队进行殊死搏斗。
她们表现出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中国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此外,妇女们还参与到了军需工业和农业生产中。
她们积极从事军需工厂的生产工作,为军队提供装备和物资。
而同时,她们也积极参与到农村的农业生产中,确保了战时的粮食供应。
这些努力展示了妇女们的坚韧和抗争精神。
三、妇女地位的变化中国妇女在参与战争的同时,也逐渐改变了她们在社会中的地位。
这场战争为改变妇女地位奠定了坚实基础。
首先,战争让妇女们获得了更多的社会认同和尊重。
在战斗中,她们表现出的勇敢和坚韧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赞誉。
人们开始意识到,妇女不仅可以在家庭中发挥作用,也能在社会和战争中发光发热。
其次,战争期间,妇女们除了参与战斗之外,还需要承担家庭生活和子女教育的责任。
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欧洲战事结束。
同年8月中国抗日武装向日军全面反攻。
8月15日,日本政府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至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这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结束。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已经60年了。
沧桑历尽,迷雾清晰,我们应该看到历史的真实,世界人民互相支援,共同战胜了德、意、日法西斯集团。
而这其中,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一、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进行最早,坚持的时间最长,战场最广阔,陆军作战规模最大,牵制和消灭的日军最多,所付出的牺牲也最惨重。
日本是法西斯侵略集团的国家之一,1931年制造“九一八”事变开始侵华。
日本侵略者的野心是很大的,“九一八”侵华就不是简单的侵略中国,同时也是其北进攻苏,南进与美英争夺殖民地的一个重要步骤,1936年日本制定的“基本国策”就更明显暴露了日本的这一侵略野心。
因此日本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敌人,也是美、英、苏的敌人。
所以1931年中国开始的抗战就是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最早开始,到1945年9月抗战结束,前后历时14年。
其中在1931年9月至1939年9月英、法对德作战的8年,只有中国在坚持着对法西斯势力的作战。
其间虽有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西班牙反法西斯战争,但这些反法西斯战争时间短暂,又是小国,中国这个广阔的反法西斯战场不仅是主要的反法西斯战场,而且可以说是毫无外援,孤军奋战。
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参加对日作战后情况才开始发生变化。
1931年9月至1941年12月十年间,是中国人民在最艰苦的条件下,单独的对日作战。
在这期间,中国有声有色的大小战役、战斗、大会战,震惊了世界。
至1939年,日本向中国派遣的侵略军已达86万人之多,至1945年增至110万人(不包括日本驻中国的75万关东军)。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与影响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
这场战争对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地区产生了深远的意义与影响,不仅彻底改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也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保卫中华民族的尊严与权益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为保卫自己的尊严与权益而进行的一场正义战争。
自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以来,日本侵略军对中国犯下了丧心病狂的暴行,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苦难。
然而,中国人民坚决地抵抗日本侵略,并最终取得了胜利。
这场战争强烈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外侵略的反抗精神,也彰显了中国人民的团结和坚定意志。
二、维护了世界和平与正义中国抗日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东方主战场,也是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军民的英勇抗战为全球反法西斯斗争注入了重要力量,有效缓解了其他联盟国承受的压力。
中国人民的英勇顽强打击了日本侵略的气焰,为世界和平与正义贡献了巨大力量。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为全球民主与和平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提升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地改变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
战争结束后,中国重新获得了拥有传统大国地位的自信与尊严。
中国作为反法西斯战场上的主要参与者,成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之一,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在全球舞台上的崛起为国家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机遇,也增强了中国人民的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
四、启示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国抗日战争对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战争结束后,中国人民广泛参与了抗日战争的建设和恢复工作,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发展国家经济和社会,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现代化改革措施,包括土地改革和工业化进程等。
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为中国社会带来了全面的发展机遇。
总之,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意义与影响。
它不仅保卫了中华民族的尊严与权益,还维护了世界和平与正义,提升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并推动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的贡献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件之一,是一场改变世界的正义的解放战争,是20世纪世界历史的转折点。
中国是反法西斯四大国之一,中国抗日战场是世界上开辟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反法西斯战场,是世界四大反法西斯战场之一,不仅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为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建立、为战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这场战争也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为中国取得独立与解放、为新中国的诞生奠定了基石,成为中国走上世界政治舞台和战后新中国崛起的起点与开端。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
概括起来有“六个第一”、“五个最”。
“六个第一”是:中国人民在世界举起反对日本法西斯的第一面旗帜,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
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第一个战场。
日本法西斯发动侵略战争的帷幕是在中国拉开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是在三个战场进行的,即欧洲和大西洋战场,亚洲和太平洋战场,非洲和美洲战场。
中国是主战场。
中国人民是打败日本法西斯的第一主力。
世界反法西斯战斗中,活跃着三支主力,即美英联军、苏联红军和中国人民抗日力量。
中国人民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力军。
中国人民打响了对日本法西斯的第一枪。
1931年12月21日,东北爱国将领马占山在黑龙江嫩江桥打响了抵抗日本侵略者进攻的第一枪,歼灭了大量侵略军。
中国人民抗战取得了第一个大胜利——平型关大捷,消灭了日本板垣师团1100多人,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中国人民第一个拖住了日本法西斯,使它的“北进”侵略苏联,“南进”对美英作战,进而从南北两个方向与纳粹德国相呼应,与德国共同瓜分世界的美梦破灭。
“北进”不成,“南进”败兵。
“五个最”是:中国人民对日作战时间持续最长,长达14年之久。
前六年是局部抗战,后八年全面抗战。
从“七七”全面抗战开始也有八年。
相比之下,英法是在1939年9月3日德国法西斯入侵波兰才开始抵抗德国法西斯,开辟欧洲战场,到1945年5月,不满六年。
作者: 姜锡龄
出版物刊名: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61-64页
主题词: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国抗日战争;二次世界大战;地位和作用;日本帝国主义;五十周年;太平洋战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苏联;中国战场
摘要: 今年是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
回顾历史,正确评价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地位和作用,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中国是东方反法西斯的主要战场,是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主力军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我国各族人民反对日本法西斯奴役,争取民族解放的正义战争,同时又是积极支援配合世界各国人民反对法西斯侵略的正义战争,是第二次世界。
浅谈中国抗日战争在二战中作用2014级警察管理系行政管理2班张任明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最灰暗的一页,在这一场世界战争中,世界上统一的官方数据:全球死亡人数超过5500万,受伤人数1.4亿,伤亡人数1.9亿。
而中国抗战作为亚太地区最大规模反法西斯战争,在二战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二战序幕自中国抗日战争拉开苏联检察官克伦斯基在军事法庭上说:“如果我们可以指出一个时期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段血腥时期的开端的话,1931年9.18恐是最有根据的。
”1931年,日本法西斯制造“九一八”事变,掀起第二次世界大战序幕。
在“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及时明确提出抗日救国主张:1931年9月20日,中共中央发表《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9月22日,中共中央发表《有关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决议》。
东北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组成“抗日义勇军”和抗日联军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
而欧洲战场直到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才形成。
之后1935年德日进军莱茵非武装区,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太平洋战场则是到1941年12月才爆发,此时世界法西斯战争局面彻底形成。
二、中国抗日战争歼灭了日本法西斯很大部分力量据统计,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共发动大小战役16.5万次左右,歼敌55万多人(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根据建国后综合统计采用,因这个问题历来有争议,张忠义先生预计45.5万,国民党军参谋总长何应钦公布的数字是48万,社科院的刘大年教授则表示日军在中国阵亡人数超过100万)。
中国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阻击日本侵略者,中国共产党由于军队人数,装备,补给等方面皆不能和国民党相提并论,所以在敌后战场进行游击战,自由战。
中国国民党领导的“八一三”淞沪会战是抗战爆发以来,中日双方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
3个月的战役中,双方都投入几十万兵力,此战日军伤亡5万余人。
虽最后淞沪会战以中国失败而结束,但这场战役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美梦,让中国人民看到了希望。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抗日战争的地位及作用摘要:本文在研究调查了大量史实的基础上,用数据与历史资料来对我国抗日战争进行研究,以客观、真实、理性的历史唯物主义态度来分析我国抗日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地位与作用,希望能通过本文的探索,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史学研究做出贡献。
关键词:二战中国战场地位作用本文在研究调查了大量史实的基础上,用数据与历史资料来对我国抗日战争进行研究,以客观、真实、理性的历史唯物主义态度来分析我国抗日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地位与作用,以下就从具体的几个方面来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在二战中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关键战场,抗日战争对于二战战局发展的影响十分重要自1931年九一八事件开始,我国就已经开始了抗日战争,这早于公认的二战爆发时间德国侵略波兰1939年9月1日,从时间上我国战场是最早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的战场。
二战当中,主要的战场分别为欧洲战场与亚洲战场两部分,欧洲战场主要为苏美英联合部队对抗德国和意大利,而亚洲战场则主要为第一阶段的我国对抗日军南进和第二阶段的美日太平洋战争,亚洲战场是二战当中反法西斯战争最重要的两个关键战场之一,因此抗日战争对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作用与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根据资料显示,自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爆发以来,日本将其陆军超过80%的兵力派往中国战场,这一时期整个亚洲地区的反法西斯战争中国战场处于核心地位,日本在诺门坎战役后,其对苏用兵基本终止,而主要的战争方向都放在我国战场上,可以说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我国抗日战场是日本法西斯侵略战争的主战场。
日本在二战中共计伤亡一百九十余万人,其中在我国战场的战斗中就伤亡超过一百三十万人,占其伤亡总数的70%。
日本在二战中用于战争的费用总计三百四十亿美元,而在我国战场上消耗的费用就超过一百二十亿美元,刨除太平洋战争巨额的舰船开支,中国战场无疑是日本亚洲战场投入资金最多的战场,可以说日本法西斯在二战中把主要的兵力与资源投入在中国战场,而最终失败是影响亚洲反法西斯战争战局发展的根本原因。
中国抗日战争在二战中的地位抗日战争胜利了,我们要正视这段历史,以此为启迪。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国抗日战争在二战中的地位,希望大家喜欢。
中国抗日战争在二战中的地位如下:在很长时间内,中国因积贫积弱,为振奋民气往往希望突出自己的战绩。
例如一些宣传口径强调,抗战时中国战场是东方反法西斯的主战场,中国是打败日本侵略军的主力军。
这种说法虽驳斥了西方贬低中国抗战的论调,歌颂了当年抗战军民的功绩,不过严格而论却不太准确。
毛泽东对中国抗战的作用有很可观的评价1956年9月24日,毛泽东同参加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代表团谈到中国在抗战中的作用时,曾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我们是一个支队,不是主力军。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日本仅有中国这一个交战国,另有苏联这个发生过局部战事却主要采取军事对峙的潜在敌国,还可以说中国是东方对日作战的主战场。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四年间,中国战场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确如毛泽东所说的,只是“一个支队”。
中国在抗战时国力衰弱,掌国柄的国民党政权腐败无能(当时连美国政府也这样认为)。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还多数是游击性质的部队,这就决定了对日作战主要是以持久战方式拖住敌手。
作为对日本作战最久的国家,中国早在太平洋战争开始前十年即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便在东北开始了局部抗战。
1937年日本在卢沟桥事后曾叫嚷“三个月解决支那事变”,以为能速战速决征服中国,结果却深陷泥潭,虽占领了大半个中国,却在正面战场受国民党军抵抗,拖了八年不仅不能取胜也无法自拔。
不过,中国因力量衰弱,在日本战败前也无力实施全面反攻。
日本宣布投降时,中国的战略要地如北平、上海、南京、武汉、广州等地,还都在日军占领之下。
美国展示了最强实力仔细研究日本在二战中的兵力分布,可看出它因轻视中国而在多数时间未投入主力。
日军只是在1940年之前的两年把多数陆军师团投入关内,针对苏联的关东军却保持着最精锐部队(对付满洲的抗日游击队主要使用伪军、伪警),军费投资重点又是准备对美英作战的海军。
抗日战争胜利中国在二战中的地位与影响抗日战争胜利:中国在二战中的地位与影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以其坚定的抗日立场与顽强的战斗精神,为东亚地区的反法西斯斗争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的抗日战争胜利不仅改变了国际格局,还对中国自身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中国在二战中的地位与影响。
一、中国在二战中的地位1. 重要参战国家中国是二战中最早参战的国家之一。
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战争正式爆发,中国成为了一线战场上的重要参战国家。
中国军队与日军展开了长时间的殊死搏斗,消耗了日本军力,为其他反法西斯力量扩大抵抗提供了宝贵的时间和空间。
2. 国际抗日联盟的重要成员中国是国际抗日联盟中的重要成员之一。
与国际社会的合作,使中国获得了来自各国的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支持和援助。
同时,中国在国际上协助成立了公正正义的联合国,并参与了《波茨坦公告》、《开罗宣言》等会议,为战后国际秩序的重建做出了重要贡献。
3. 建立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红军在战争初期建立了一系列抗日根据地,如井冈山、秋收起义、抗日根据地等。
这些根据地不仅成为中国共产党组织力量、培养干部的重要基地,也为中国人民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全的生活空间,保护了民众的生存权益。
二、中国在二战中的影响1. 消耗日本的战略资源中国的抗战使得日本军力在中国战线上长期消耗。
中国军队与日军进行了持久的战斗,迫使日本军队无法全力对付其他战场,对其战略部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中国的抵抗迫使日本分散兵力,降低了其在其他战线上的作战能力。
2. 彰显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中国的抗战精神激励了全国人民的斗志,彰显了中国民族的自豪感与自信心。
中国军民在残酷的战争中同仇敌忾,共同抗击侵略,表现出了中国人民团结奋斗、坚持抗争到底的勇气与毅力,为民族复兴注入了强大的力量。
3. 对战后国际秩序的影响中国的抗战胜利对二战战后的国际秩序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作为二战的胜利国之一,为建立公正、和平的国际秩序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和重大贡献
是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抗日战争为夺取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
作用:
1、中国人民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在世界东方开辟了第一个大规模反法西斯战场。
“七七事变”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东方的起点。
2、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中国人民的持久抗战,打破了德、意、日法西斯瓜分全球、称霸世界的侵略图谋。
3、中国战场牵制和毙伤日军主力最多、持续时间最长、付出代价最大。
地位: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的重要转折。
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改变了中国近代以来因外敌入侵而割地、赔款、出让国家主权的屈辱历史;使中华民族空前觉醒和团结,爱国主义精神得到极大弘扬;光复了自甲午战争以来的失地,台湾、澎湖列岛等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废除了帝国主义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长达百年之久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四大国之一和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赢得了应有的国际地位。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世界民族解放史上的灿烂篇章,为被压迫民族争取独立解放树立了光辉的旗帜,极大地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使第二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它对中国革命的发展、对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都具有重大的影响。
题目论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战争中的地位学生孙浩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系别经济系专业金融工程年级2013级学号130913218指导老师高世鹰2014年5月论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孙浩【摘要】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近百年来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伟大民族解放战争, 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中国杭日战争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开辟了世界第一个大规模反法西斯战场; 中国战场是抗击日本法斯的主战场, 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洲的主战场; 中国战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场之一, 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杭日战争有力地配合了欧洲和亚太地区盟军的作战,成为亚太地区盟军的战略支柱和后方基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民族栖牲和重要的历史贡献【关键词】抗日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重要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损失最惨重的一次战争, 它残酷而血腥, 激烈而悲壮。
德国、日本和意大利是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元凶, 同时也遭到了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的严厉惩罚。
据统计, 德国在战争中死亡和被俘人数达1360 万人, 日本在中国战场上死亡150 万人, 另有128 万人向中国投降, 还有124.7 万人在太平洋战场上死亡, 意大利也有16 万余人丧生。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 从1931 年“九一八”事变开始, 到1945 年8 月结束, 历时14 年。
1939 年9 月英、法对德宣战, 直至德、意1945 年5 月投降。
苏联抗击德国法西斯的卫国战争从1941 年6 月开始至1945 年5 月结束。
美国开始保守中立, 直到1941 年底, 日军偷袭珍珠港后才参加作战。
这场战争, 先后有60 多个国家和地区参战, 波及近20 亿人口, 战火燃及欧、亚、非、大洋洲和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军事科学院《中国青年报》( 2014年08月29日 06 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反侵略战争,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在这场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进步与反动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不但胜利肩负起挽救民族危亡、争取人民解放的历史使命,而且为拯救人类文明、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
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开端,中国人民是反击法西斯侵略扩张的先行者第二次世界大战起源于德国、日本、意大利法西斯国家的崛起和对外侵略扩张。
20世纪20~30年代,法西斯主义在德日意等国家浊浪翻滚,在世界的东方和西方分别形成了战争策源地,通过发动一系列局部侵略战争将世界拖进大战深渊。
日本是最富于侵略性的军国主义国家。
夺取“满蒙”、占领中国、进而称霸亚洲、争霸世界是其基本国策,也是其对外侵略扩张的方略步骤。
1931年9月18日,日本蓄意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中国东北,点燃法西斯侵略的第一把战火。
这是穷兵黩武的法西斯国家对外侵略扩张行动的开端。
它标志着法西斯国家争夺世界霸权的行动在东方启动。
苏联检察官克伦斯基1948年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说:“如果我们可以指出一定的日期作为所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这段血腥时期的开端的话,1931年9月18日恐怕是最有根据的。
”“九一八”事变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开端。
东北抗日军民在白山黑水间展开了英勇顽强的民族自卫作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联军逐渐成为东北抗战的主体。
这些抵抗行动,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日本侵占东北后,继续进犯上海,炮制伪“满洲国”,占领热河,策划“华北自治运动”,觊觎绥远,逐步扩大对中国的侵略。
中国人民奋起抵抗,先后展开淞沪抗战、长城抗战、察哈尔抗战、绥远抗战等作战,在世界范围内率先对法西斯侵略扩张展开了正面阻击。
中国进行的局部抗战,使法西斯贪婪专横、侵略扩张的本性和破坏和平、践踏正义的本质暴露无遗,让世界人民认清了法西斯是最邪恶、最凶残、最反动的势力,是世界人民最危险的敌人。
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作者:高莹来源:《神州·下旬刊》2013年第04期摘要: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乃至世界史上最伟大的和空前的战争,中国人民的长期抗战是战胜日本法西斯的决定因素,它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抗日战争把日本主力牢牢地牵制在中国战场,造成了日军的重大伤亡。
中国的抗日战争为夺取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
关键词:抗日战争世界反法西斯历史地位和作用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19世纪末,日本由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发展成为帝国主义国家时,就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为了获得更多的殖民地和原材料,日本开始策划侵略其他国家的战争,所以日本是世界上第一个形成法西斯侵略战争策源地的国家。
他企图侵略中国甚至整个世界的野心一直都有,这也是二战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1931年9月18日,日本悍然发动侵略我国东北的战争,我们历史上称为“九一八事变”,打响了打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第一炮,从而在远东形成第一个战争策源地,这比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早了两年多,自此中国东北部分爱国军民在世界东方第一个展开了反法西斯的武装斗争。
1936年8月7日,日本政府通过《国策基准》,确定其对外扩张的战略方针是:“北上”进攻苏联,“南进”夺取南洋,陆军军备以对抗苏联在远东所能使用的兵力为目标……海军军备应以对抗美国海军、确保西太平洋的制海权为目标。
[1] 非常明显,日本侵华不仅仅是要灭亡中国,其最终目的是要征服世界。
1937年12月,日军攻陷我国首都南京,并在此进行了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看过《南京》这部纪录片,我的心既悲痛又气愤,无数的中国人做了日军的刀下冤魂,我感到他们不是人,他们不配做人,手无寸铁的中国人在他们的刀枪下任意被宰杀,无数的中国妇女,甚至是几岁的少女被他们所迫害,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历史,我想每一个中国人都会记得日本人曾经所犯下的滔天大罪。
论中国抗日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地位和作用
管春林
【期刊名称】《世纪桥》
【年(卷),期】1995(000)0Z1
【总页数】3页(P5-7)
【作者】管春林
【作者单位】北京市邮政管理局党委宣传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65
【相关文献】
1.中国抗日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地位和作用 [J], 段金录
2.中国抗日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地位和作用 [J], 张亦民
3.论中国抗日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地位和作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 [J], 李玉虎;梁希贤
4.抗日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地位和作用——纪念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 [J], 姜锡龄
5.中国抗日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地位和作用 [J], 袁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抗日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地位与作用中国抗日战争在中国战争史上具有一个绝无仅有的特点,那就是它的发生与发展和世界上第二次大规模的战争联系在一起。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相比,也具有一个重要特点,那就是它有一个发展过程,即从局部战争逐步扩大为一场世界大战。
上述两个特点,产生了中国抗日战争与二战的关系和中国抗战在二战中的地位与作用的问题,本文拟就此作一些探讨。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不是突然爆发,它是由德国、日本、意大利三个法西斯国家先后挑起的局部侵略战争扩大为一场世界大战的。
最先发动局部侵略战争的是日本帝国主义。
早在1927 年 6 月27 日至7 月7 日,日本田中义一内阁召开了由陆、海、外务三省官员参加的东方会议上就制订了《对华政策纲要》,提出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的方针。
该方针的意图十分明确,即首先征服中国,掠夺中国资源,以补充其本国的不足,作为“北进”侵犯苏联,“南进”在太平洋驱逐英美势力,从而称霸亚太和世界。
1931 年,日本制造了“九一八”事变,随之侵占了中国的东三省,并且炮制了一个伪“满洲国” ,揭开了二战序幕。
1935 年10 月,意大利法西斯为了向非洲扩张,悍然入侵阿比西尼亚(今埃塞俄比亚),与此同时,德国法西斯跨出对外扩张的第一步,无视《凡尔赛和约》,于1936 年 3 月武装占领德法边界的莱茵非军事设防区;随后,德意又联合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
由于重新划分势力范围、称霸世界的共同要求,德日意三国加紧了勾结,结成侵略同盟。
1936 年11 月25 日,德日两国代表在柏林签订了《日德关于反共产国际的协定》,1937 年11 月 6 日,意大利也在这一协定上签了字,德意日三国终于结成法西斯侵略轴心,由此也大大加强了日本同西方列强争霸的地位。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历届内阁都极力推行进一步扩大战争政策。
1936 年8 月7 日,日本广田内阁制订《国策基准》,指出日本的“根本国策在于国防与外交的配合,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地位的同时,向南方海洋方面发展” ,这就把以苏联为敌的北进政策和以美英为敌的南进政策正式列入了国策。
中国抗日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地位和作用一、中国战场是东方反法西斯的主战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以苏联为主的欧洲各国承担了抗击德、意法西斯的重任,而中国则是抵抗日本法西斯的主要力量,中国战场是东方反法西斯的主战场。
中国的抗日战场开辟最早。
世界法西斯侵略的第一把战火是日本点燃的。
1931年9月18日,日本悍然发动侵略我国东北的战争,打响了打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第一炮,从而在远东形成第一个战争策源地。
这比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早两年多。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华局部战争不断扩大。
从“七七事变”全面侵华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它完全按照“田中奏折”所确定的侵略计划来实施,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而且对世界和平构成严重威胁。
日本军国主义者不仅是中国人民的敌人,也是亚太地区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敌人。
因此,我们不能把“九一八事变”看作中日两国地区性的一般军事冲突,而应把它看作日本军国主义企图建立军事独裁法西斯专政,实现独占中国、建立大东亚帝国的“大陆政策”的第一步。
这是法西斯武装侵略中国的开始,也是中国人反法西斯战争的开始, 1937年,日本法西斯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抗日战争爆发,中国人民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战,最早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的东方战场。
而欧洲战场直到1939年9月才开始对德国法西斯的抵抗,太平洋战争则迟至1941年12月才爆发。
中国战场的抗日战争,有效地遏制了日本侵略者的野心,推迟了二战的爆发时间。
中国的抗日战争持续时间最长。
“九·一八”事变开始,到1945年9月2日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
在这长达14年艰苦的岁月里,中国人民在极少外援的情况下,不但投有一刻停止与日本侵略者的斗争,而且逐步由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从分散抵抗到团结御敌,由防御、相持,到战略反攻,最终取得了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伟大胜利。
世界上没有任何国家经历了这长达14年的反法西斯斗争。
中国战场牵制日本法西斯军队最多。
中国是抵抗日本侵略者最广阔的战场,也是与日寇作最激烈的战场。
在华北,中国军民进行了太原保卫战;八路军“平型关大捷”歼敌千余人,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黄土岭之战歼毙日军旅团长阿部规秀及所部900余人,使“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下;在华东,日军动用了27万大军,数十艘军舰,172架飞机,激战3个月,死9000余人,伤3万余人,才得以攻占上海;台儿庄战役击败日军板垣、矶谷两个精锐师团,歼敌2万余人;在华中,武汉会战使日军伤亡达20万人;在华南,“昆仑关大捷”歼毙号称“钢军”的日军第5师团第21旅团长中村正雄以下官兵4500人。
在敌后战场上,中国共产党克服严重困难,坚持长期的游击战争。
各抗日民主根据地粉碎敌人规模“扫荡”近百次,其中八路军举行的“百团大战”历时3个半月,歼灭日伪军4.6万人,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
据统计,从1931年到1945年,中国正面、敌后战场与日军大小战斗16.5万余次,击毙、击伤日军255万余人,占日军在二战中伤亡人数的89%,是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伤亡人数的8倍。
中国人民在整个东方反法西斯战线中付出的代价最大。
日本侵略者为了以武力征服中国,实行了最野蛮的屠杀。
日军攻占南京后,进行了灭绝人性的烧、杀、淫、掠“大竞赛”。
被杀害的中国军民达30多万人;日军731部队竟然拿无数中国人进行生物、细菌战试验;在解放区战场,日军推行“治安强化运动”和惨无人道“杀、抢、烧”三光政策,不断进行“扫荡”、“蚕食”、“清乡”,使解放区军民遭到极大灾难。
中国人民在8年抗战中遭受了极其巨大的损失。
据不完全统计,军民伤亡3500余万人,其中死亡人数达2100多万,占二战参战国死亡总人数的42%;战争的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亿美元(仅据当时国民政府的不完全统计),间接的经济损失高达5000多亿美元。
二、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作为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主要国家,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中国的抗战,牵制了日本帝国主义“北进”的战略,有力地支援苏联的卫国战争。
为确保进攻苏联战略的实施,日本于1936年11月与法西斯德国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定》,积极准备发动对苏联的进攻。
但日本一直没有动手,除了苏联加强了东线的防务外,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于中国的抗日战争沉重地打击了日本在我国东北境内的侵略军,使其无法集中兵力对苏联发动进攻。
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把相当数量的关东军,调到中国的其它战场。
中国抗战不仅拖住了近百万侵略军,有力地支援了苏联,也使英美在亚洲赢得了回旋时间。
当1938年、1939年日军在张鼓峰、诺门坎与远东苏军冲突时,日本陆军主力有20多个师团陷在中国内地。
关东军仅有6—8个师团,根本无力与苏联部署的20—30个师作战。
苏德战争爆发,以外相松风洋右为代表的“北进派”认为远东苏军势将西调,日本应立即配合德国的攻势,从背后打击苏联,以期在隆冬降临之前夺取西伯利亚。
但陆军参谋总长杉山元则认为:“日本的大部分兵力现在正用于中国,实际上办不到”。
陆相东条英机感叹:“如果没有中国事变,事情就简单了”。
当1941年10月德军兵临莫斯科城下时,德国要求日本迅速采取联合行动,夹击苏联,然而日军主力却深陷在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潭之中,无力“北进”。
斯大林正是在掌握了日军无力“北进”的确切情报后,把50万人的兵力西调,从而在保卫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等战役的关键时刻,发挥了巨大作用。
苏德战场的转机,与其说是一贯不信守条约的日本主动放弃了北进,使苏联避免了两线作战,不如说是由于中国坚持抗战,使日本难于北顾。
中国的抗战,也推迟了日寇“南进”计划,为盟军在太平洋战场的胜利作出了伟大贡献。
日本在1940年夏,曾考虑乘德国横扫西欧之机“南进”,但中国的百团大战及正面战场的其它激烈战斗,使日本不得不推迟行动,这为美国争取到可贵的时间。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虽然向太平洋战场派出了大批兵力,但其主力仍在中国。
1937年侵华日军为21个师团,1941年达到40个师团。
1941年底,日本的总兵力已达到240万人。
其中海军约30万人,海军的一部分力量投入到太平洋战场,一部分被拴在了中国战场,而其210万陆军除40万留在本土之外,有130万在中国战场上疲于奔命,能够投入到太平洋战场上的陆军兵力仅有40万人。
就是在太平洋战场上与盟军作战最激烈最危险的日子里,日本陆军总兵力的2/3以上被死死地“钉”在中国战场,从而使太平洋战场上的盟军渡过了最危险的日子。
中国的抗日战争,消耗了日本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拖住了日本陆军的主力,严重地阻碍和推迟了日本的南进和北进计划,也使日本无法直接同德意携手参与欧洲战争。
珍珠港事变后,日本陆军的主力仍然担负着对中国作战的任务。
罗斯福曾对他的儿子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一直冲向中东......和德国配合起来,举行一个大规模的夹攻。
"中国的抗战,既保证了盟国“先欧后亚”战略方针的贯彻,又挫败了德意日的进一步勾结。
“先欧后亚”的方针是美苏从本国利益出发的,但客观上有利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全局。
美国之所以能在遭到日本侵略者突然袭击的情况下,顶住各种压力。
坚持“先欧后亚”的方针,中国抗击日本陆军主力是重要的保证条件。
中国的抗战,挫败了德意日的进一步勾结,使三国军事同盟条约的缔结不得不一再推迟。
三国条约缔结后,日德仍未形成紧密的战斗集团,其原因之一就是日本主力深陷在中国战场,日本以处理“中国事变”为政策的重心。
连日本亲德派和德驻日大使都承认,日本在解决中日战争之前,是不能参与欧洲战争的。
中国抗战直接支援了邻近国家的抗日斗争。
1942年1月,中、美、英、苏等26国在华盛顿签署了共同对德、意、日轴心国作战的宣言。
2月,中国组成远征军,开赴缅甸。
中国驻印军和远征军在历时3年多的入缅作战中,共投入兵力16万余人,解救出被日军围困的英军7000多人,收复了缅北大小城镇50余座,消灭日军5万余人,有力支援了盟军的英印兵团反攻缅北。
中国是反法西斯战争四个主要参战国之一,中国战场是亚洲大陆地区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主战场。
中国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同时也赢得了世界上所有主持正义、公道的国家与人民的同情与尊敬。
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
9月2日,美舰“密苏里”号上举行了日本正式投降的签字仪式。
在盟军代表签字的顺序中,中国军令部长徐永昌排在盟军最高司令和美国代表的后面,列第三位,然后是英国、苏联、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荷兰、新西兰等国的代表。
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反法西斯同盟国的最终胜利而宣告结束。
中国在战胜法西斯国家过程中的作用举世公认,它在战争中、结束时获得的地位和荣誉,是当之无愧的;战后作为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在维护世界和平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注: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在第一次帝国主义大战以后,是第一次世界大战胜国主要是英国、法国、美国和日本建立的一种新的国际关系制度。
帝国主义在全球范围内对一战后列强关系的调整和对世界秩序的重新安排,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东亚以及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构成了帝国主义国际关系的新格局。
2,法西斯主义:《大英百科全书》对法西斯主义的定义:“个人的地位被压制于集体—例如某个国家、民族、种族、或社会阶级之下的社会组织。
”3,二战中日军伤亡人数存在争议:第一种说法:美军消灭日军超过了80万人,苏军消灭日军约70万人(不包括诺门坎战役),中国军队消灭日军总数共计130万人左右,其中国军为80万人,共军为50万人,其他伤亡30万人左右,包括英军、朝鲜抗日游击队和日军本身的其他原因伤亡。
第二种说法(维基百科数据):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亡人数总计为210多万人,在中国战场死亡45.5万多人(约一半为阵亡,其中1937年7月-1945年8月14日死亡40.4万人,1945年8月14日以后死亡5.1万人,伤、亡、病、俘累计则为133万。
另外1931年9月-1937年7月间累计减员为17万,其中死亡1.7万)。
苏日战争死亡8.3万人(1945年8月9日-1945年8月21日),另有5.7万被俘人员死亡。
4,二战开始时间(维基百科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