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健康教育宣传栏之上呼吸道感染(中医感冒)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1
常见呼吸道病毒感染及中医药治疗第一部分概述一、呼吸道病毒疾病的防治是世界性难题病毒引起的疾病多具有传染性强、流行面广、死亡率高等特点,随着世界一体化的形成,病毒传播更加迅速,影响更加广泛,因此防治病毒性疾病是世界性难题,也是国家的重大需求。
呼吸道病毒感染是临床最为常见的、影响面最大的一类病毒感染性疾病,目前呼吸道病毒性疾病的防治存在诸多局限性。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每年全球约有10-20%的人感染流感。
其中2009年爆发的H1N1甲型流感造成全球至少20万人死于呼吸道疾病。
对流感的防治主要以抗病毒药物及特异性疫苗的研制与应用为主,但以达菲为代表的抗流感药物多存在治疗局限性、耐药性、不良反应等问题,疫苗也只是针对当前流行的病毒类型有防御作用,对发生变异的病毒无预防作用。
目前,正式上市的抗流感药物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以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为代表的离子通道阻断剂;一类是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由于现有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使得流感病毒发生变异,对这些药物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离子通道阻断剂更是存在对B型流感病毒无效和神经毒性等缺陷。
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是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的最主要的病源,也老年人以及免疫缺陷人群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因素,目前尚无有效疫苗和专门针对RSV感染的治疗药物。
在发展中国家,每年由RSV导致3亿多2岁以下儿童发生呼吸道感染,其中约250万病人死亡。
早产儿、支气管及肺发育不良者、先天性心脏病及免疫缺陷的婴幼儿RSV感染率高达50-70%。
免疫缺陷病人及老年人也是RSV的易感人群,对RSV感染与高龄慢性病患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免疫低下病人)死亡的相关性也逐年得到重视。
RSV感染也是我们国家散发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诱因,2000年-2002年间北京1402例婴幼儿患者中,有66.1%的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是由该病毒引起的,浙江、广州、山西、北京以及河北和天津等地也发生过RSV大规模爆发流行。
《健康教育宣传栏出刊记录》xx年第一期出刊人陈贝出刊日期:2月25日出刊文章: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防治知识题目:1、什么是呼吸道传染病2、常见呼吸道传染病有哪些3、呼吸道传染病是如何传播的4、预防呼吸道传染病为何要勤洗手5、呼吸道传染病个人预防措施1、什么是呼吸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是经由呼吸道传播、感染的疾病。
引起呼吸道的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和支原体,主要从呼吸道出入,原始寄生部位是呼吸道粘膜及肺。
病原体的寄生既可引起不同部位的呼吸道感染,亦可导致皮疹、脑脊髓感染或败血症。
2、常见呼吸道传染病有哪些常见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有肺结核、流行性感冒、麻疹、流脑、风疹、水痘、幼儿急疹、猩红热、白喉、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流行性腮腺炎、支原体肺炎等。
3、呼吸道传染病是如何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的病原体主要是通过空气(飞沫、尘埃)传播;少数(天花、白喉、猩红热等)亦可通过直接接触而感染。
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病原携带者。
病人或病原携带者在呼吸、咳嗽、喷嚏时将带有细菌或病毒的呼吸道分泌物散布到空气中,易感的人随呼吸吸入或接触等方式感染后,经过一定时间的潜伏期就会发病。
4、预防呼吸道传染病为何要勤洗手研究已经证明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鼻涕、痰液等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可以通过手接触分泌物传染给健康人,因此强调要注意手的卫生,洗手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措施。
5、呼吸道传染病个人预防措施1).保持生活、工作环境的空气流通,勤开窗户。
2).衣着适量,随气候增减,注意防寒保暖。
3).饮食合理,多吃蔬菜水果,保证足够的营养,多喝白开水(每天约2300毫升)。
4).平时注意体育锻炼,提高耐寒能力,增强体质。
5).充足睡眠,不要熬夜。
6).注意手的清洁和消毒,因为有些病原体可通过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经手传播。
7).在呼吸道疾病流行期间,尽量减少到人员拥挤的公共场所。
8).如发现咽喉疼痛可用盐水漱口或喉风散喷喉。
急性呼吸道感染健康教育一、概念急性呼吸道感染,是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
常见病原体为病毒,少数由细菌引起。
本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多数预后良好,少数可引起严重并发症。
二、治疗原则对于呼吸道病毒感染,尚无特异的治疗药物。
一般以对症处理为主,辅以中医治疗,并防治继发细菌感染。
1. 病因治疗普通感冒和单纯的病毒感染不必应用抗菌药物,如并发细菌感染,可尝试经验用药,常选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口服,极少需要根据病原菌和药敏试验选用抗菌药物。
存在免疫缺陷的病毒感染者,可考虑早期应用抗病毒药物。
广谱抗病毒药利巴韦林对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2. 对症治疗头痛、发热、全身肌肉酸痛者可给予解热镇痛药;鼻塞可用1%麻黄碱滴鼻;频繁喷嚏、流涕给予抗过敏药;咽痛时口含清咽滴丸等药或作咽喉药物雾化治疗;对干咳明显者可用喷托维林等镇咳药。
3. 中医治疗可选用具有清热解毒和抗病毒作用的中药,如正柴胡饮、小柴胡冲剂和板蓝根等。
三、疾病指导1、指导病人生活规律、劳逸结合、坚持规律且适当的体育活动,以增强体质,提高抗寒能力和机体的抵抗力。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受凉、过度疲劳等感染的诱发因素。
在高发季节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
四、出院指导采取适当的措施避免本病传播,防止交叉感染。
患病期间注意休息,多饮水并遵医嘱用药。
出现下列情况应及时就诊:①经药物治疗后症状不缓解;②出现耳鸣、耳痛、外耳道流脓等中耳炎症状;③恢复期出现胸闷、心悸、眼睑水肿、腰酸或关节疼痛。
参考文献:《内科护理学》第6版拟定人:方**萍审核人:xxx 修订日期:2020年x月拟定日期:2020年x月。
呼吸道疾病的中医药治疗和辨证施治呼吸道疾病是指影响呼吸道系统的各种疾病,包括感冒、咳嗽、支气管炎、哮喘等。
在中医药治疗中,我们注重辨证施治,根据病症的不同特点,采用相应的中药和疗法进行治疗。
下面将重点介绍呼吸道疾病的中医药治疗和辨证施治。
一、感冒感冒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症状包括咳嗽、流鼻涕、发烧等。
中医认为感冒多因风寒或风热入侵人体引起,可以根据病情进行辨证施治。
1. 风寒感冒风寒感冒的特点是头痛、恶寒、寒战、鼻塞、流清鼻涕等。
治疗时可以选用温补药物,如桂枝、防风、白芷等,以驱散风寒,提高抵抗力。
2. 风热感冒风热感冒的特点是咳嗽、喉咙痛、发热、口渴等。
治疗时可选用清热解毒的中药,如连翘、金银花、板蓝根等,以清热解毒,减轻症状。
二、咳嗽咳嗽是呼吸道疾病中常见的症状,分为干咳和痰咳两种,可以根据病情进行辨证施治。
1. 干咳干咳多由外邪入侵所致,此时治疗可选用润燥止咳的草药,如玉竹、蜂蜜、浙贝母等,以润燥止咳,缓解咳嗽。
2. 痰咳痰咳多由湿邪内停所致,此时治疗可选用祛湿化痰的中药,如枳壳、白扁豆、半夏等,以祛湿化痰,减轻症状。
三、支气管炎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症状包括咳嗽、咳痰、气促等。
治疗支气管炎时,我们可以根据病情进行分类辨证,选用相应的治疗方法。
1. 寒痰型支气管炎寒痰型支气管炎的特点是咳嗽刺激、痰白而稀、胸闷等。
治疗时可以选用温阳祛寒的中药,如附子、肉桂、苍朮等,以温阳祛寒,化痰止咳。
2. 热痰型支气管炎热痰型支气管炎的特点是咳嗽剧烈、痰黄稠、口渴等。
治疗时可选用清热化痰的草药,如贝母、竹叶、杏仁等,以清热化痰,缓解症状。
四、哮喘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症状包括喘息、气促、胸闷等。
治疗哮喘时,我们可以根据病情进行辨证施治。
1. 外感因素引起的哮喘外感因素引起的哮喘的特点是发作急剧、喘息重、咳嗽等。
治疗时可以选用祛邪平喘的中药,如杏仁、款冬花、连翘等,以祛邪平喘,缓解症状。
感冒名词解释中医内科学感冒是一种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主要由病毒引起,主要症状包括鼻塞、流涕、打喷嚏、咳嗽、喉咙痛以及全身不适等。
在中医内科学中,感冒被称为“风寒感冒”或“风热感冒”,它属于外感病的范畴。
根据中医理论,感冒是由外邪入侵引起的。
外邪主要有风、寒、湿、热等。
风寒感冒是由风邪和寒邪入侵体内引起的,主要症状是鼻塞、流涕、打喷嚏等。
风热感冒是由风邪和热邪入侵体内引起的,主要症状是咳嗽、喉咙痛等。
中医内科学对感冒的治疗主要是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提高自身抵抗力来抗击病毒。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拔罐等。
中药治疗是中医内科学中常用的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质,中医师会选择适合的中药方剂,如麻黄汤、桂枝汤等。
这些中药方剂具有温通、解表、散寒、清热等功效,能够帮助患者排除体内的病邪,促进身体恢复健康。
针灸是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
通过刺激相关的穴位,可以促进气血的流通,增强免疫力,从而提高抵抗力,加快康复速度。
拔罐是一种通过热力刺激来促进毛细血管扩张,增加血液循环的方法。
通过将罐子放置在特定的穴位上,可以加速体内的新陈代谢,促进病邪的排出。
除了中药治疗、针灸和拔罐,中医内科学还强调养生和预防的重要性。
中医认为,人体的健康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因此,中医师会提醒患者注意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合理膳食,保持心情舒畅,增强体质,从而提高抵抗力,预防感冒的发生。
总之,中医内科学对于感冒的治疗主要是通过调整阴阳平衡,提高自身抵抗力来抗击病毒。
中药治疗、针灸和拔罐等是常用的治疗方法,同时也强调养生和预防的重要性。
中医内科学在感冒的治疗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西医病名对照—呼吸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是指影响人体呼吸器官的各种疾病,包括感染性疾病、慢性疾病以及肿瘤性疾病等。
中西医学对于呼吸系统疾病的病名命名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下面将介绍中西医病名对照的一些常见呼吸系统疾病。
一、感染性疾病1. 中医病名:风寒感冒西医病名:普通感冒(Common cold)风寒感冒是由于受凉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主要症状包括鼻塞、流涕、咳嗽等。
西医称之为普通感冒,由于感冒病毒引起。
2. 中医病名:湿热感冒西医病名:流感(Influenza)湿热感冒是由湿热邪气入侵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主要症状包括高热、头痛、咳嗽等。
西医称之为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
3. 中医病名:肺炎西医病名:肺炎(Pneumonia)肺炎是肺部组织发生感染的疾病,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胸痛等。
西医与中医对肺炎的病名命名方式一致。
二、慢性疾病1. 中医病名:慢性支气管炎西医病名:慢性支气管炎(Chronic bronchitis)慢性支气管炎是支气管黏膜长期受到炎症刺激引起的疾病,主要症状包括咳嗽、咳痰等。
西医与中医对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名命名方式一致。
2. 中医病名:支气管哮喘西医病名: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支气管哮喘是由于支气管痉挛和黏膜水肿引起的慢性气道炎症,主要症状包括喘息、气急等。
西医与中医对支气管哮喘的病名命名方式一致。
3. 中医病名:肺气肿西医病名:肺气肿(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肺气肿是由于气道狭窄和肺泡破坏引起的慢性炎症,主要症状包括气急、咳嗽、咳痰等。
西医与中医对肺气肿的病名命名方式一致。
三、肿瘤性疾病1. 中医病名:肺癌西医病名:肺癌(Lung cancer)肺癌是由于肺组织细胞发生恶性肿瘤引起的疾病,主要症状包括咳血、胸痛、气急等。
西医与中医对肺癌的病名命名方式一致。
2. 中医病名:气管癌西医病名:气管癌(Tracheal cancer)气管癌是由于气管组织细胞发生恶性肿瘤引起的疾病,主要症状包括咳嗽、气急、气管堵塞等。
中医药健康教育宣传栏
第1期
上呼吸道感染(中医感冒)
1.上呼吸道感染具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以及鼻、咽、喉炎等局部症状,应与流感相区别。
2.上呼吸道感染属中医感冒范畴。
中医认为感冒之疾,四季可患,在治疗上应因人、因时、因地的不同,灵活多变,不拘一格,标本兼顾,每每收到针对性强,立竿见影的效果。
【预防与保健】
1、膳食方面:多喝水,宜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及新鲜蔬莱、瓜果。
同时常用葱、大蒜、姜、食醋亦有预防作用。
2、起居方面:注意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避免受凉:保持居室空气流通、新鲜,勤晒被褥;室内温度不要过低过高,最好保持在16 ℃左右;不要让空调冷风口吹身体.不要开着空调睡觉。
3、运动方面:加强运动及锻炼,经常用冷水洗脸,增强体质。
4、注意和患者保持距离,减少感染机会。
5、上感高发季节适当服用预防药物。
据研究口服用预防药物后可使感冒发病率降低50%左右。
主要药物有贯众、大青叶、板蓝根、鸭跖草、藿香、佩兰、薄荷、芥穗。
不过随着季节变化药物亦有区别如冬春季用贯众、紫苏、荆芥。
夏季用藿香、佩兰、薄荷。
时邪毒盛,流行广泛用板蓝根,大青叶,款冬花,金银花。
另外,上呼吸道感染与其它许多传染病的前期症状极其相似,故应早期鉴别。
流行季节应做好预防工作,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加强耐寒锻炼。
自我预防:可擦耳轮(擦热为止),每日2次,点按迎香、合谷,每穴3—5分钟,以局部酸胀、皮肤微红为度,每日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