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型教学法探究
- 格式:pdf
- 大小:172.23 KB
- 文档页数:2
浅谈任务型英语教学中的“任务”随着交际教学法的推行,任务型教学法成为当前外语教学研究的热点,2010年制定的新课标也提倡在英语课堂中应用任务型教学法。
但目前众多教师对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层面认识不到位,在课堂实践中对任务概念不清,无法科学合理设计任务活动,更好实施任务型教学。
本文通过对任务型教学法及任务相关理论做出科学解释,对任务型英语教学课堂任务活动设计提出参考建议,使广大英语教师深入地理解任务型英语教学法,选取其中有用的部分为教学服务,甚而完善教育理念。
标签:任务型教学法;任务;活动设计一、引言随着交际教学法的推行,基于任务的教学法逐渐在英语教学中得到提倡。
任务型教学法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在90年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并已成为当前外语课堂教学研究的热点。
教育部2010年7月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1]明确指出:“教师应该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
但目前在我国的中学英语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对任务型教学缺乏理论层面的认识,没有真正领会任务的内涵,把各种操练活动都作为任务处理,致使任务型教学模糊不清,几乎失去了本色。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更好地了解“任务型”教学法,真正地发挥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有效地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有必要对任务型教学法的核心“任务”进行较系统的介绍和分析,并就如何更好根据英语课文设计任务活动,进而实施任务型教学法提供一些参考建议。
二、文献综述任务型教学法自产生以来,就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
起初是对国外理论的引进和借鉴,1998年中山大学夏纪梅、孔宪辉发表的《“难题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依据及模式比较》,标志着任务型教学法走上了发展的轨道[2]。
之后研究逐渐扩大,开始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阶段,吴旭东针对任务型外语教学的核心概念提出了难易度确定原则[3]。
岳守国介绍、阐述任务型教学法的概要、理据及其运用[4];方文礼分析了任務型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5];覃修桂、齐振海分析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6]。
浅谈任务型教学法摘要:任务型教学法有别于传统教学法,它充分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空间,更符合现代教育的要求,更适合专业素质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任务自主学习任务型教学法是以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加以引导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由被动地接收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寻求知识,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效果。
一、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任务型教学法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任务驱动教学思想而构建,以达到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单纯依靠教师传授所得,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必要的学习资料和他人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
它学习环境中的主要要素是“情景”“协作”和“会话”。
2.任务驱动教学思想。
任务驱动就是要把要学的新知识隐含在若干个学习任务中从而让学生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实现对知识的意义建构。
其最大的特点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学习性,提到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任务型教学法的主要特征任务型教学法主要采用“案例教学”的形式,而不是单纯的传授理论,它具有生动,具体,实践性强的潜在优势。
好的教学效果是建立在好的案例和好的组织基础上的,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代表性教学案例的编制应该是建立在教学实际背景的基础上的,通常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这是任务型教学法的关键特征。
2.启发性教学案例的设计应包含一定显而不露的问题,这就启发学生亲自去挖掘这些问题。
通过启发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更能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自主学习性,从而让学生由被动地学转变为自主地学。
3.针对性教学案例的选材要与教学目标相适应。
教学目标通常是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而任务型教学法可以有针对性地让学生在案例分析中自主思考和操作并逐渐领悟和掌握方法,提高专业技能。
三、任务型教学法的重要意义1.有利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改变,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传统教学法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忽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学设计中的任务型教学法教学设计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科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学目标,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和活动安排。
而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通过设置具有实际意义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促使学生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
本文将从任务型教学法的定义、特点及其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任务型教学法的定义任务型教学法是以任务为核心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获取知识和技能。
教师在教学中设置一系列目标明确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实现知识的习得和能力的培养。
二、任务型教学法的特点1. 学生主体性强:任务型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学生需要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来完成任务,从而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实际意义明确:任务型教学法中的任务都是具有实际意义的,能够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实际应用场景和社会价值,增强学习的动机。
3. 任务综合性强:任务型教学法往往是综合学科知识、技能和能力的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科之间的联系性。
三、任务型教学法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1. 设计有挑战性的任务: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具有一定难度和挑战性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鼓励合作学习:任务型教学法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和交流合作,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合作学习的任务,鼓励学生相互帮助和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 促进学科知识的整合:任务型教学法能够促进学科知识的整合和运用,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跨学科的任务,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设计中的任务型教学法实例以下是一节语文课的教学设计,运用了任务型教学法的思想和方法:教学目标:学生能够阅读并理解一篇小说,提取关键信息。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问题和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你有没有听过一个小说叫《红楼梦》?它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你对这个名著有什么了解呢?”2. 任务呈现:教师给学生分发小说《红楼梦》的相关章节,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找出主要人物、故事情节和故事核心。
任务型教学法6个环节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它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任务型教学法的实施需要遵循六个环节,具体操作如下:第一环节:任务呈现在此环节,教师需要呈现一个任务或问题,引起学生兴趣并调动学生的思考与积极性。
教师可使用多种形式呈现任务,如视频、图片、故事等,使任务尽可能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第二环节:任务理解学生需要对任务进行仔细分析和理解,确定任务的目标和要求,明确任务完成的标准和时间。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任务分解,帮助学生把任务分解成更小的、更易于完成的部分。
第三环节:任务实施在此环节,学生开始执行任务。
教师应该给予学生适当的支持和指导,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学生有可能出现困难或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给予及时的帮助。
第四环节:任务表达学生需要把任务的结果进行表达,可以通过口头报告、书面报告、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
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表达进行点评和总结,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改进。
第五环节:任务评价在此环节,教师需要对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评价不仅包括学生任务完成的质量,还应包括学生在整个任务过程中的表现和参与程度。
评价应该是具有导向性的,帮助学生发现自身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第六环节:任务反思学生需要对自己完成任务的过程进行反思。
反思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身不足,积累经验,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反思和总结,为后续的学习和任务完成奠定基础。
总之,通过任务型教学法的实施,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体验到成功和成长的喜悦,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和实用。
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一、引言在当今社会中,英语已成为一门重要的国际语言,在许多人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英语教育成为教育系统中的重要一环。
而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写作是一项至关重要的能力,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还能提高他们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为了有效地提高初中生的英语写作技能,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被广泛应用。
二、任务型教学法的基本理论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重点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
它通过组织各种具体的、真实的任务,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活动来完成任务,从而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和运用能力。
任务型教学法的核心原则是“任务—语言—文章”三者相结合。
在任务型教学中,教师首先设定一个具体的任务,然后根据任务的要求给出语言输入,最后引导学生将语言输入转化为文章输出。
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在实际任务中进行语言实践,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语言能力。
三、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实施1.明确任务目标在任务型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明确任务目标,即明确写作的目的和要求。
例如,要求学生写一篇旅游日记,目的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英语进行描述和表达。
明确的写作目标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要写的东西,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2.提供语言输入在任务型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所需的语言输入,包括词汇、句型、语法等。
通过听力、阅读和课堂讲解等方式,让学生掌握所需的语言知识和技巧。
3.组织合作活动任务型教学法倡导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互相激励、互相帮助,共同完成写作任务。
这种合作活动能够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并提高写作能力。
4.提供反馈与评价在任务型教学中,及时的反馈和评价对于学生的学习非常重要。
教师应提供准确、明确的反馈,帮助学生发现错误、改正错误,并不断改进自己的写作能力。
同时,教师也应该为学生提供积极的鼓励和肯定,激励学生继续努力提高。
任务型授课:探寻七年级数学上册任务型教学法的奥秘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和教育教学指导思想的更新,任务型教学法逐渐成为现代教育教学领域的热点话题。
任务型教学法被认为是现代教育教学领域最有前途的教学模式之一,它以任务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核心,注重知识与能力的综合发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和成绩。
而在数学教学领域中,任务型教学法同样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
我深入研究了七年级数学上册任务型教学法,探寻其中的奥秘。
一、任务型教学法的基本理论任务型教学法是以任务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的合作和自主为主体,以教师的引导和监控为辅助的一种教学模式。
任务型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自己的实际生活和学习环境中,通过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积极主动地适应、认识、解决问题,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动手能力、沟通能力、协作精神等多方面技能。
任务型教学法包括任务的选定、任务的实施、任务的评价等环节。
任务型教学法的重点是任务的设计和实施。
任务的设计必须符合教学目标,任务如同目标,是达到学习目的必不可少的一步。
任务的实施应该充分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组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讨论辩论、游戏模拟等多元化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七年级数学上册任务型教学法的应用七年级数学上册任务型教学法的应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现状,制定任务计划数学是一门纯理性学科,而任务型教学法的重点是通过任务的设计和实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任务的设计和实施必须紧密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现状。
教师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深入分析与思考,有针对性地为学生制定任务计划,使任务与教学目标密切衔接,良性循环,形成一套完整的学习体系。
2、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是任务型教学法的前提。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水平和兴趣爱好,采用不同的任务形式,如游戏、模拟、探究、演讲等,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任务型教学法什么是任务型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它强调学习者的主动参与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任务型教学法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重视学习者在完成真实任务时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的培养。
任务型教学法的特点1.学习者主动参与:任务型教学法鼓励学习者积极参与教学过程,通过实际任务的完成来促使学习者主动思考和探索。
2.真实感强:任务型教学法设计的任务通常与学习者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和情境相关,使学习者能够感受到学习的实用性。
3.强调任务整合:任务型教学法将不同的学科知识、技能和能力有机地整合在一个任务中,培养学习者的综合素质。
4.合作学习:任务型教学法鼓励学习者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提高学习者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5.自主学习:任务型教学法注重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任务设置,引导学习者自主发现和解决问题。
任务型教学法的优点1.激发学习兴趣:任务型教学法设计的任务通常与学习者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和兴趣相关,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2.提高学习效果:任务型教学法注重学习者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能够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
3.培养合作精神:任务型教学法倡导学习者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能够培养学习者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4.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任务型教学法鼓励学习者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能够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
任务型教学法的步骤1.任务导入:教师通过引发学习者的兴趣,引入任务的背景和目的。
2.任务设计:教师设计与学习者现实生活相关的任务,确保任务具有真实感和可操作性。
3.任务执行:学习者根据任务要求,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任务,教师在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4.任务反思:学习者和教师对任务的完成进行反思和评价,总结经验教训,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准备。
任务型教学法的应用场景任务型教学法适用于各个学科的教学,特别适用于语言、数学、科学等实践性较强的学科。
它在学校教育、培训机构、企事业单位等各个教育场景中都可以发挥作用。
第1篇一、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任务型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在我国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结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体验,谈谈任务型教学法的优点、实施策略以及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
二、任务型教学法的优点1. 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任务型教学法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通过设置具体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任务型教学法要求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相互合作、互相支持,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任务型教学法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任务型教学法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还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三、任务型教学法的实施策略1. 合理设计任务任务设计是任务型教学法的关键,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任务。
任务应具有针对性、层次性和可操作性,既要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又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
2. 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3. 注重师生互动任务型教学法强调师生互动,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4.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四、任务型教学法的实际运用1. 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在英语课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 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实践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
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究【摘要】本文基于新课程改革的视角,通过对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 7 Section B 2a-2c教学案例的分析,探索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验证了任务教学法以其独特的“实践性任务解决”的学习模式完美地满足了“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教学要求。
因此,在教学中使用任务型教学法是必要的。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初中英语教学;案例分析一、引言《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教师应通过创设接近实际生活的各种语境,采用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以及强调各种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教学途径和方法,如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等,培养学生用语言做事情的能力。
”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要“注重语言实践,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而任务型语言教学以“为学而做,在做中学”为核心思想,强调语言知识的呈现和学习都应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出发,强调创设具体真实的语境并采用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因此任务型语言教学是提升学生“用英语做事情”能力的有效途径。
本文基于新课程改革的视角,通过对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 7 Section B 2a-2c教学案例的分析,探索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二、任务型教学法概述1. 什么是任务型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是以具体的任务作为学习的动机。
学习的过程就是完成任务的过程。
教学成果最终是以任务成果的方式展现出来。
任务型教学法一改以往教师确定教学目标,学生照课本进行学习的英语教学模式,教师在使用此方法时要将教学内容进行创造性的编排,使学生通过完成一个特定的任务达到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
小组合作是任务教学法的实现模式,学生在合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能够通过同伴之间的互相学习和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意识。
任务教学法的特点在于学生在完成任务后获得的“成就感”能够使他们的学习动机得以进一步的发展。
任务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教学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种方法或策略,以达到教育目标和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任务型教学法和情景教学法是两种有效的教学方式。
本文将就任务型教学法和情景教学法进行介绍和比较,以便于理解和运用。
一、任务型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式,它强调学生通过实际的任务活动去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达到知识、能力和情感的综合发展。
任务型教学法具有以下特点:1. 以任务为导向:任务型教学法通过给学生设计具体的任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达到积极探究的目的。
2. 强调实践性:任务型教学法注重学生实际解决问题和应用知识的能力,通过实践性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3. 教学内容贴近生活:任务型教学法注重将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现实情境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4.强调合作学习:任务型教学法倡导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相互协作能力。
二、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是一种通过设置真实情境或情境模拟,让学生置身于实际情景中学习和应用知识的教学方式。
情景教学法具有以下特点:1. 营造真实情境:情景教学法通过设置真实的情境,让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和感受学习内容,提高学习的效果和兴趣。
2. 强调经验学习:情景教学法注重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学习和应用知识,使学习内容更加深入和实用。
3. 培养综合能力:情景教学法通过情境模拟,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如问题解决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
4. 强调反思与总结:情景教学法强调学生在完成任务后进行反思和总结,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
三、比较与应用任务型教学法和情景教学法都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两种教学法都强调学生的实践和应用能力的培养,都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提高学习的效果。
任务型教学法在中学英语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及思考任务型教学法在中学英语教学实施过程中,的确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思考和解决。
本文将就此展开分析,从教师角度和学生角度两个方面讨论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和思考。
一、教师角度存在的问题1.1 任务设计不够科学合理在任务型教学中,教师需要设计能够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任务。
然而,有些教师在任务设计上并不够科学合理,任务可能过于简单或者过于复杂,难度不符合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使得学生无法有效地完成任务,从而影响到教学效果。
解决方法:教师在任务设计上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课程标准和学科要求,合理设置任务的目标和难度。
任务的目标应该明确、具体,并与学生的学习目标相匹配。
同时,任务的难度要适度,既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过于困难,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2 缺乏有效的指导和反馈在任务型教学中,教师的角色由传统的“教师”转变为“引导者”。
然而,有些教师在实施任务型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的有效指导和反馈。
教师只关注任务的完成情况,而忽视了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解决方法:教师在任务型教学中应该注重对学生的指导和反馈。
在任务开始之前,给予学生清晰的任务说明和指导,明确任务的要求和评价标准。
在任务过程中,及时给予学生指导、解答疑惑,并提供相关的语言支持。
任务完成后,教师要及时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的优点,指出不足,并给予建设性的指导意见,帮助学生提高。
二、学生角度存在的问题2.1 学生对任务缺乏兴趣和主动性任务型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有些学生对任务缺乏兴趣和主动性,只是完成任务而缺乏深入思考和探究。
解决方法: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有趣、贴近学生生活和实际的任务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任务可以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兴趣爱好相关联,让学生在任务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意义。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合作学习、角色扮演等方式,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育中的科学实验教学方法科学实验在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并应用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然而,仅仅进行实验还不足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需要采用科学实验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的学习。
本文将介绍几种教育中常用的科学实验教学方法。
一、任务型实验教学法任务型实验教学法是一种以任务为导向的教学模式。
在任务型实验中,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个明确的任务,并指导学生通过实验来解决问题。
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物体的浮力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个任务,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浮力对物体的影响。
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验设计方案,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具,并进行实验操作。
通过这样的任务型实验,学生不仅能够理解浮力的概念,还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二、探究型实验教学法探究型实验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探究为主导的教学方法。
在这种教学方法中,教师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实验材料和工具,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并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学生通过实验来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并进行验证。
以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为例,教师可以提供不同条件下的植物实验材料,让学生观察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并记录实验结果。
学生可以通过对比不同条件下的实验结果,发现光合作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通过探究型实验教学法,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实验中,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和实验设计能力。
三、合作型实验教学法合作型实验教学法是一种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实验教学的方法。
在这种教学方法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分工合作完成实验任务。
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共同解决实验中的问题。
例如,在学习酸碱中和反应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承担一种酸碱溶液的测试任务。
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协作,共同测定酸碱溶液的浓度,通过比较实验结果,理解酸碱溶液中和反应的相关知识。
通过合作型实验教学法,学生可以互相配合,相互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2010年1月 第29卷第1期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Joumal of Heilon ̄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 Jan.2010
V01.29 No.1
任 务 型 教 学 法 探 究 黄晶伟 (哈尔滨德强商务学院外语系,哈尔滨150025)
摘要:任务型教学法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我国的外语教学与学习中,但如不能掌握其本质必然会影响其应有 的效果。要是任务型教学法在外语教学中充分发挥作用,就必须明确其本质,领会多种不同的任务观的特点。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外语教学与学习;任务观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0)O1—0o75一O2
任务型教学法早在1979年Prabhu就在印度班加罗尔的 学校中开始使用,之后引起应用语言学家和外语教师的广泛 关注,并使之逐步发展完善。任务型教学法强调以学习者为 中心,以任务组织教学,学习者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参与、体 验、互动、交流、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目标,在“做中学”。该 教学法因其开放式、探究式的任务能充分调动学习者的积极 性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而被纳入我国中小学《英语课程 标准》…。其理论基础为语言习得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和建构主义心理学等。 一、任务的定义 尽管国内外对于任务型教学的研究十分广泛,但因不同 学者视角相同,对任务定义也不尽相同。任务所关注的焦点 不是语言形式,而是语言所表达的意义,即语言所表达的内 容。正如Nunan的定义指出:任务是“一种课堂活动,活动中 学习者用目的语理解、控制、表达或者互动,但他的注意力主 要集中在意义而不是语言形式上。任务还应该具有完整性, 能作为交际行为而独立存在” J。Skehan认为任务是一种 活动,在这种活动中:(1)意义至上;(2)有交流问题待以解 决;(3)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4)完成任务优先;(5)对任务 的评价要看完成的结果 j。 二、任务设计的原则 关于任务设计的原则,学者们并没有统一的看法。归结 起来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 Nunan提出了任务设计的三原则: 1.真实性原则 所谓真实性是指“将真实的材料引入学习环境”,任务 所使用的输入材料应来源于真实生活。需要指出的是“真 实”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因为严格来说,一切为语言教学目 的而编写的材料中的语言都是不真实的。这里强调的是学 习者应尽可能地接触各种真实的语言材料和真实的语境。 使学习者在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语境中体会语言、掌握 语言的应用。 2.形式/功能原则 根据这一原则,在设计任务时应当使语言的形式与交际 的功能之间的关系十分明确,让教师和学习者一目了然。任 务设计注重语言形式和语言功能的结合,旨在使学习者掌握 语言形式的同时,能理解语言的功能,并在真实的交际中运 用。 3.任务相依性原则 在设计任务时应该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相互 依存。每-一个任务的设计都依赖于之前的任务,这样同一课 或同~单元中的不同任务构成~个“教学阶梯”,每个任务 都是阶梯的一阶,使学习者能够通过这些任务获得越来越高 的交际能力 』。此外,任务设计的原则还有: 4.循环性原则 Nunan认为一种语言需要在一段时间内不断复现,学习 者才能掌握。语言用法要在许多不同的情景中反复出现,学 习者才能体会到语言形式和语言功能之问的关系,以及在不 同的情景中如何使用。每次重复的流利程度、准确性和语言 复杂程度上都会有所不同,学习者的语言能力也不断提高。 5.“做中学”原则 Long和Crookes等学者都曾提到过这一原则。任务型 教学法主张引导学习者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语言,让学习者 为了预定的学习目的去展开有意义的语言行动,通过完成特 定的交际任务来获取和积累相应的学习经验。也就是说,学 习者通过有意义地使用语言来发展自己的语言系统。 除上述论及的原则外,在设计任务时还要考虑到实用性 原则、趣味性原则和可操作性原则等,这里不一一赘述。
收稿日期:2009—11—0l 作者简介:黄晶伟(1977一),女,黑龙江哈尔滨人,讲师,硕士,从事应用语言学与语言教学研究。 三、任务的类型 任务的种类繁多,按照其性质可分为真实性任务和教学 任务;按照其焦点可分为形式型任务和意义型任务;按照任 务结果的确定程度可分为开放型任务和封闭型任务。Pica, Kanagy和Falodun按照互动的方式把任务分为五类:拼图式 任务、信息差型任务、解决问题型任务、决策型任务和交换观 点型任务。按照认知过程,Willis把任务分为六类:列表任 务、排序与分类任务、比较任务、解决问题任务、分享个人经 历任务和创造性任务 J。 四、几种任务观 1.互动假设观 根据互动假设观,意义磋商为学习者提供可理解性输入 和修正性输出的机会。Long认为信息交流使学习者有机会 收到他们对二语理解的反馈,从而对对话进行磋商性修正, 使随后的交流更易理解,成为可理解性输入。Long进一步指 出,当学习者在试图使用目的语时,磋商会吸引他们关注语言 形式,这对二语学习来说是必要的,因为它为意义的磋商创造 有利的环境,这种磋商能有效地满足学习者的信息需求。因 此任务可以激发意义磋商,为语言能力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 意义磋商是对话参与者共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要 想做到这一点,他们要利用各种磋商技巧,包括确认核实、理 解核实、要求澄清、要求重复和重复等磋商手段。这些磋商 技巧可以促进可理解性输入和可理解性输出,确保交际任务 的成功完成,进而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教师应培训学习 者这些意义磋商技巧。 2.输出假设观 输出不仅是已发生的语言习得的结果,或操练语言使其 更加流利的手段,还在习得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Swain 认为输出促使学习者由对目的语的语义分析转向句法分析, 来验证他们对目的语的假设,有意识地反思他们使用的语 言。这样学习者就可以注意到自己会说的话与想说的话之 间的差距,有利于他们来弥补这一差距。因此学习中输出的 重要性在于能使学习者积极运用自身的认知资源,也就是说 输出使学习者有机会对语言进行加工,这种加工单靠输入未 必会发生。 3.认知观 Skehan区分学习者表现的三个方面为:流利性、准确性 和复杂性。流利性是指学习者在现实中交际的能力;准确性 指的是学习者根据目的语习惯使用目的语的能力;复杂性是 指能够使用更为复杂的目的语结构的能力。可通过从事不 同类型交际任务影响学习者三方面的表现。如想要学习者 讲得更流利,就要让其更多从事意义型任务;如要提高准确性 和复杂陛,就要让其更多从事形式型任务。基于其认知法的 框架,Skehan提出了构成认知法这一任务型教学的五个原则: (1)选择一系列的目的语结构; (2)选择符合实用标准的任务; (3)选择能达到平衡目标发展的任务并对其进行排序; (4)通过控制注意最大限度地增多关注形式的机会; 一76一 (5)进行循环评价。 Skehan认为这些原则符合既关乎有效交际(流利性和 准确性),又关乎促进二语的进步与发展的标准(复杂性)。 4.社会文化观 与上述几种任务观不同,社会文化观主张学习者把通过 合作的方式建构知识作为一种共同的活动。学习者所从事 的活动是根据学习者的社会文化历史和地域因素所决定的 活动目标共同建构的,这种知识的共建使学习者参与到二语 学习的认知活动中。 受到Vygotsky的影响,社会文化观审视的是任务如何由 学习者共同完成和任务的完成如何有助于二语学习。根据 Vygotsky的观点,对话互动是语言学习的一种重要的触发机 制。他认为学习者参加的外部社会活动是心理/认知活动的 主要源泉,当个体与他人互动时,他们的认知程序也被唤醒。 这种出现于彼此心理(或社交)层面上的认知程序既包括认 知发展,也包括语言发展。基于产生于社交层面的事物将最 终呈现为个体的内在心理表征的假设,Vygotsky进一步认为 语言的发展由社交层面转到个体内部心理层面。换句话说, 单个学习者通过参与和他人对话来最终内化语言,在语言课 堂上实现这一点的途径是通过共同完成任务。 社会文化观关注的是学习者如何处理和执行任务,而不 是单个任务的内在特征,因为相同的任务不同的学习者执行 的情况不同,这取决于学习者对任务的理解和所采取的方 法。在执行某一特定任务时,学习者制定自己的目标、程序 和合作方法。。 。
五、结语 任务型教学法打破了传统的外语教学中重语言形式、轻 语言意义的教学模式,主张学习者在完成具体任务过程中, 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做中学”,提高语言能力。教师要想在 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先进的教学理念,不仅要掌握任务的本 质、任务的类型和任务设计的原则,还要全面了解各种不同 的任务观,这样才能充分地认识到任务的多样性,便于在不 同的情况下根据不同的要求设计不同的任务活动,达到更好 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林立,易燕,马青.任务型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M].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Nunan,D.Designing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ss— room[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3]Skehan,P.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 [M].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 [4]Nunan,D.Second Langue Teaching and Learning[M]. Boston,Mass.:Heinle and Heinle,1999. [5]龚亚夫,罗少茜.任务型语言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 版社,2006. [6]Edwards,C.&J.Willis.Teache ̄Exploring Tasks in Eng— lish Language Teaching[c].New York:Palgrave Macmil- lan,2005. (责任编辑:孙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