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丽琴 论紫砂壶“劲竹”的造型特征与文化内涵
- 格式:doc
- 大小:79.00 KB
- 文档页数:2
P U..浅谈《劲竹》的文化趣味周益平江苏宜兴宜兴214221【摘要】紫砂壶的艺术美感往往体现在功能之美、造型之美、材质之美、工艺之美、品味之美这五个方面,制壶人在此基础上将自身的领悟理解、设计构思、人文素养等融入壶中,最终使作品艺术独树一帜,具有浓烈的个人风格。
《劲竹》着眼于凸显艺术美感,并通过对形象的重新塑造和对文化寓意的再融合,使作 品气韵开阔、美从中来。
【关键词】紫砂壶;劲竹;文化趣味紫砂壶是一门传统的民间手工艺术。
传闻一位叫供春的 小书童在寺庙中学着庙里的老和尚制陶的手法,用陶泥模仿银 杏树的树瘤制作了历史上第一把紫砂壶。
此壶一出,惊为天 人,再加上明朝饮茶之风盛行,天时地利人和,紫砂壶得到了 大力推广。
到明末,紫砂巨匠时大彬的出现更是为紫砂壶的制 作工艺注入了新的生机活力,从此紫砂壶艺在紫砂泥料拍打、镶接、捏塑的过程中逐渐完善泥料加工工艺、茶壶成型工艺、装饰工艺、烧制工艺等,而紫砂壶艺也通过大力发展一举成为 远见闻名的茶具之首,受到世人的推崇与钟爱。
紫砂壶不单单是一门独立的手工艺,在长期的发展过程 中更是学会了和其它艺术形式相结合,和传统文化相融入。
正 是由于紫砂壶的极强包容性,它渐渐地在实用功能之外,有了 艺术属性、文化属性等等性能,至此紫砂壶艺自成为一门有着 时代特色、民族特色、地域特色的新星文化形式。
虽然发展至 今只有短短600多年的历史,但是在吸收了传统文化的养分、汲取了美学精髓之后,宜兴紫砂壶形成了别具一格、有着浓烈 文化趣味和丰富文化美感的艺术形式。
我们通过观察紫砂壶的 款式和壶型可以发现,中国古代的美学思想和现代的审美理念 都对紫砂壶的发展与创新起到了巨大的影响,在壶艺中我们可 以深切感受到时代的烙印和气息。
紫砂壶的种类非常繁多,不断地发展和沉淀,使得经典 壶型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并经过不断的演绎,展示出了全新 的艺术生命力。
紫砂有光器、花器、筋纹器等之分,每一种类 型都是集百家之长,博采众长,代表了不同的审美情趣。
论“竹”形象在紫砂壶中的塑造【摘要】紫砂壶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的代表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竹作为常见的造型元素,在紫砂壶中承载着丰富的象征意义。
本文通过分析竹在紫砂壶中的塑造方式、不同风格壶中竹的表现、配以其他元素的竹形象等方面,探讨了竹在紫砂壶中的重要性和意义。
结合竹文化对紫砂壶的影响以及竹形象与壶型的匹配关系,阐释了竹在紫砂壶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
总结了竹形象在紫砂壶中的意义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展示了竹在紫砂壶艺术中的不可替代的地位。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紫砂壶艺术中竹形象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紫砂壶艺术、竹、象征意义、造型技巧、风格、元素、文化影响、壶型匹配、意义、未来发展、总结。
1. 引言1.1 紫砂壶艺术的价值紫砂壶作为中国传统工艺品之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
其独特的材质和制作工艺使其成为艺术家们展现创意和技艺的重要载体。
紫砂壶在中国传统茶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不仅可以用来冲泡茶水,更是一种陶瓷艺术品,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和审美观念。
紫砂壶的制作过程繁琐复杂,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包括挑选泥料、制作坯胎、雕刻纹样等,这些工艺都显示出制作者的匠心和技艺。
而紫砂壶的形态多样,风格各异,从简约的造型到复杂的雕刻,无不展现着艺术家们的创作功力。
除了作为工艺品和艺术品外,紫砂壶还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由于紫砂壶的稀有性和独特性,市场价值较高,吸引了众多收藏家和爱好者。
一件精美的紫砂壶不仅可以提升茶具品质,更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紫砂壶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艺术价值,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1.2 竹在紫砂壶中的象征意义竹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象征之一,常被赋予高洁、不屈、节操的品质,因此在紫砂壶中常常用竹作为造型元素,以传达这些正面的寓意。
竹在紫砂壶中的象征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竹象征着君子之风。
论紫砂壶“竹段”的传统文化意境葛青(宜兴214221)摘要紫砂壶有“茶具之王”的美称,是世界所有壶类中样式最多的,满足了现代人多样化的审美需求,并且每件紫砂器都代表了作者自身的思想和审美情趣,根据实用的需要,古为今用、研习创新,既有古作之形韵,又有现代之雅趣,用紫砂壶泡茶,与茶文化“静、清、和、正”的氛围相契合,古雅的茶具与茶叶相搭配,共同创造出一片温馨的天地,让现代人繁忙的心灵不知不觉放松平静下来,是难得的享受。
本文以紫砂壶“竹段”为例,浅谈其传统文化意境。
关键词紫砂壶;竹段;造型设计;文化意境宜兴紫砂壶举世闻名,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集多种文化艺术形式于一体,其造型丰富多彩,装饰工艺多种多样,凝结了历代艺人的智慧和思想个性,逐渐摆脱传统实用器的桎梏,成为实用与观赏价值兼备的艺术品。
紫砂壶有“茶具之王”的美称,满足了现代人多样化的审美需求,并且每件紫砂器都代表了作者自身的思想和审美情趣,根据实用的需要,古为今用、研习创新,既有古作之形韵,又有现代之雅趣,用紫砂壶泡茶,与茶文化“静、清、和、正”的氛围相契合,古雅的茶具与茶叶相搭配,共同创造出一片温馨的天地,让现代人繁忙的心灵不知不觉放松平静下来,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紫砂壶题材丰富,正如文人雅士们寄情于山水,从自然生活中汲取创作题材,紫砂壶的创作亦是如此。
一直以来,紫砂艺人们取材于自然,从自然图1竹段壶中汲取创作灵感,以或抽象、或具象的方式将自然事物融于紫砂壶中,使作品独具自然形态和意趣,给人以生命的感染力,提高了作品的艺术效果。
紫砂壶“竹段”(见图1)是一款经典器型,以竹为主题,是紫砂艺术“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典型作品。
自清代以来,许多紫砂艺人便以竹子为创作题材,通过贴花、雕塑、陶刻等装饰技巧将竹子清逸俊秀、刚劲挺拔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以此表现出竹子的君子气质,寄托人们心中的理想和愿望。
竹子与紫砂艺人,有着与生俱来的天然联系,紫砂壶的原产地宜兴有“竹的海洋”之称,艺人们生活在这片竹的海洋里,四处可见青翠的竹子。
027创作实践范建强[关 键 词]紫砂;造型;装饰;竹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无论物质如何进步,对于精神境界的追求始终是人类不变的追求之一,很多传统的工艺创作就承担了承载这一精神追求的效用,为自身的艺术发展提供了整体的驱动力。
科学和文化并不是相互冲突的两个极端,当代很多传统的手工艺创作,比世人想象的更早投入科学的怀抱,比如在紫砂行业内,对于原材料的制取、提炼、分类等就离不开工业时代机器所提供的种种便利,更不要说现代气窑取代传统的柴窑、煤窑等,更加精准的温度控制,让紫砂烧制过程中的成品率直线上升,大大降低了整个行业的制造成本,这些都可以说是主动拥抱科学所带来的好处。
同时主观的、形意方面的创作则传承了我们的传统文化,将一些乐观的、向上的正能量的元素,通过紫砂形体的塑造来传递出来,这就是当代紫砂壶的艺术塑造。
作品“劲竹虚心壶”就是一件传统“竹”题材的创作,紫砂壶诞生的故乡到处是竹海,这里本身是一片自然环境优美、人文气息浓厚的土地,所以很多紫砂花货都将竹子选作创作主题。
竹子在传统文化中本身就具有很多可以挖掘的地方,所以历史上以竹为名的经典紫砂作品有很多,这些作品可以说对后世影响深远。
而随着一代又一代的紫砂创作者不断地学习、临摹,传统“竹”形壶的艺术元素逐渐被挖掘殆尽,单单从“形”上无法展现独有的创作,所以新的创作者就需要开始思考超越形体本身的表达。
在这把壶上我们可以看到,其有着传统紫砂壶鲜明的方圆变化痕迹,形方而壶圆,且以竹为题,竹子是壶面的装饰,壶本身更是对“竹子”这一形态的抽象表达,并且这种抽象的表达还跟壶面的“竹”的装饰结合了起来,形成了一种竹上有竹,竹中更有竹的双重韵味。
传统竹筒造型再现了自然界中竹的样式,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竹节的壶流、钮、壶把以及壶身。
但在作品“劲竹虚心壶”当中,流把钮延续了过去的塑造方式,唯独壶身选择了一种全新的表现方法,竹节不再是横平竖直的平铺直叙,而是根据人视角随意变换了一个倾斜的观察角度,这就如同在想象的世界中又加入了一面镜子,让人的思维视角不自觉地跟随者壶面的线条而变换,并在这种变换的基础上,加入了完整的竹子的贴塑装饰。
论“竹”形象在紫砂壶中的塑造紫砂壶在中国传统茶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形象的塑造非常注重细节和创意。
“竹”作为常见的塑造元素之一,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常常被用来表现清雅、高洁的品格和自然、质朴的生活情趣。
本文将探讨紫砂壶中“竹”的形象塑造。
紫砂壶中竹的形象可以从外观设计上体现出来。
一些紫砂壶的造型仿照竹子的形态,例如壶身呈圆柱状,上面雕刻着竹叶的纹路,壶嘴则是竹子的节段,整体呈现出竹的灵动和纤细之美。
还有一些壶身上雕刻着竹的卷状纹路,或者以竹为出水口等等,这样的设计也使得紫砂壶更加生动地展现出竹的形象。
在紫砂壶的纹饰中,竹也是常见的主题之一。
一些紫砂壶上雕刻着竹子的形象,或是整株竹子,或是一片竹林,生动地再现了竹子在自然中的美好景象。
在制作过程中,雕刻师傅们常常运用一些特殊的手法,如刻线、刻浮雕等,使得竹的纹饰更加立体鲜活,增强了紫砂壶的观赏性和艺术性。
紫砂壶中的竹还可以通过造型与其他元素的结合来表现。
一些紫砂壶的造型上描绘了仰卧的小竹子,壶座上则雕刻着蜗牛,寓意长寿和顺利。
又如,一些壶身上设计了竹主题的异材质插花装饰,使得整个紫砂壶更具韵味和趣味。
通过将竹与其他元素有机结合,紫砂壶的形象更加独特且多元化,增加了观赏者的想象空间。
需要注意的是,在塑造紫砂壶中的竹的形象时,要注重艺术创新和传统文化传承的结合。
一方面,可以借鉴传统的竹子形态和纹饰,如竹叶、竹节等,突出传统文化的特点和美感。
也要注入创新的思维和技法,如结合现代雕刻工艺,运用多种纹饰技巧,使得紫砂壶中的竹更具时代感和独特性。
紫砂壶中的竹可以通过外观设计、纹饰图案、与其他元素的结合等方面进行形象的塑造。
无论是壶身的造型、纹饰的雕刻还是与其他元素的结合创新,都能够展现竹的清雅、高洁的品格和自然、质朴的生活情趣。
通过塑造紫砂壶中的竹的形象,不仅丰富了紫砂壶的艺术内涵,也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劲竹壶》的制作艺术及风格特色1 前言紫砂艺术品的价值构成包括:紫砂壶本身的品质以及作者的艺术素养乃至人格魅力。
紫砂泥料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把紫砂壶的品质,可谓是紫砂壶鉴定的重中之重,也是第一层标准。
紫砂壶之所以受到这么多人的青睐,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紫砂泥料赋予了紫砂壶独特的气质。
不仅透气性良好,并且质感和触感也都极佳,细而不腻。
2 《劲竹壶》的制作艺术及风格特色紫砂壶制作作为一门传统手工艺,往往需要消耗紫砂壶艺人们几年的光阴才能够掌握他们。
点线面之外,壶的整体要有精气神。
这就是说,壶的造型要精到,搭配上有气质,整体有神韵。
审视壶的点线面,点要劲挺,线条要刚劲,面要平圆。
点,就是壶嘴、壶把、壶盖上面有三点,这三点要对齐。
线条,直线要挺拔,圆线要圆润飘逸。
方壶的面,要平、整齐,真正的好壶,面是平的,像玻璃一样。
圆壶的面,要圆滑自然。
一把上好的茶壶总是气韵生动的,它不仅是一件生活用品、一件装饰品,更应是一件艺术品。
藏家藏壶多为怡情养性、陶冶情操,从而在使用中获得一种美的享受。
而名家制壶或朴素、或率真,也多能把自己的内心表现在壶上,壶为心声,其本身也就是一种情感的抒发。
收藏紫砂成为一种时尚,紫砂成型工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紫砂原料又是稀缺资源,于是,把紫砂壶上升为艺术品,其实,紫砂在绝大多数人手里,应该还是日用的茶器,要买到精美的艺术紫砂壶,需要从日用茶壶买起,从接触紫砂,到研究紫砂,再到喜好紫砂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慢慢享受紫砂带?o你的快乐吧。
《劲竹》壶身圆润光滑,壶身、壶盖、壶嘴塑以竹叶造型,在柔和的弧形中隐含着棱角的曲张,呈现一种中和之美,线条弯曲有致,风格严谨,壶嘴出水顺畅,流线柔和中见刚强,凸显一种阳刚之美。
泥质细腻,古淡的表面隐约泛着一层柔和的光华,恍如朦胧的月色笼罩着壶体,恬静温婉的感受顿时侵袭着赏壶之人。
整壶古朴雅致,线条简练流畅,不施任何装饰,展现紫砂壶最本质的艺术魅力。
壶底稳重,凸出的一块增加了壶身的高度。
浅论"竹韵悠然"的艺术创意与文化内涵吕鸣炜【摘要】竹是紫砂壶创作的重要主题之_,古往今来,众 多以竹为型为饰的紫砂壶展现了中国人对竹文化所抱有的那 份独特又绵长的美好情感。
"竹韵悠然"一壶以竹文化作为 内蕴,在传统造型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创意设计,进一步丰富 了中国"竹紫砂壶"的艺术形态,弘扬了竹文化魅力。
【关键词】紫砂壶;竹韵悠然;竹文化:创意苍翠挺拔,不畏严寒的竹在中国文化中具有象征意 义,是重要的艺术形象之一。
紫砂壶艺术素来以雅致、高尚的艺术情操为核心,力图通过精美的造型装饰设计 展现紫砂壶卓越工艺技法,体现茶文化的价值追求,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这种创作理念使得紫砂壶艺术势 必对竹文化有所关注,竹的艺术形象也通过紫砂壶得到 了丰富。
此件“竹韵悠然”紫砂壶造型简约雅致,创作 对竹节的模仿具有创意性,在打造“竹味”的同时也增 加了 “新气”,在深厚的传统土壤上散发出隽永绵长的 竹韵茶香。
1、四方君竹四方壶是紫砂方器中的基本款式之一,四面四棱结 构成的立体造型明快挺括,干练爽利,极具君子风范。
竹也是君子的象征,创作运用四方壶造型就能够很好地 表达出竹的君子品格,棕色夹金的泥料则古朴又精细。
四方壶创作的难点就在于“镶身筒”,是保证作品 格局及气韵的关键。
此壶整体极为方正,器型端庄,四个面均呈整齐的长方形,镶嵌成立体筒身后形成了正方 形的上下两面,格局清晰。
面与面相接转折形成锐利的 棱角,在“横平竖直”之间构建起竹的挺拔身姿。
紫砂 泥在烧制后会发生收缩,如果没有精准的提前预留,那 么在成型后轻则壶体幵裂,重则整个壶型全部散掉,完 全失败,这也正是“镶身筒”的难处。
看似简约的四方 壶实际上具有较高的难度,考验了创作对于泥料特性的 了解,表现了中国传统的天圆地方审美格局。
壶盖同为方形,与壶身结构合二为一,中央镶嵌了 精巧的锁头形壶钮,两侧线条短而直,顶部是弧形,看起来像一个小拱门,可爱生动。
24 creation of zisha !爾纽同从紫砂“劲竹壶”探析古代文人的清趣徐勤(宜兴 214221)摘要紫砂壶的生动气韵并不只能依靠花哨富丽的外表装饰,而也可以反映紫砂壶的精神内涵,这种精神内涵在紫砂壶上表现为内在的自然流露即一种朴素的美。
本篇即以紫砂“劲竹壶”为例,试探析古代文人的清趣。
关键词紫砂;劲竹壶;清趣凡高雅之品,总少不了自然的清趣。
而在紫砂壶 的多种造型中,尤以生动的仿生造型最能体现清趣,仿生紫砂壶的艺术特点之一是形神兼备。
它的形象 须经艺人深思熟虑、精心构思、历尽呕心沥血,反复 尝试;它的艺术语言由艺人用心提炼而成,是心意与 情感的表达,还要向人们阐释该壶造型所蕴含的深 刻内涵,让人们了解该壶含有怎样的趣味性、思想性 以及艺术性,并且通过这些信息了解艺人的技艺水 平及文化素养。
“劲竹壶”(见图1)非仿生造型,它不 求形似,只是造型抽象化,借以传达出物象的内涵。
图1劲竹壶1 “劲竹壶,,的工艺特征“劲竹壶”整个壶体宛如一个倒扣的碗,由曲线 构成造型的主体,气韵醇厚,给人以轻柔舒适的感 觉;底部三足鼎立,稳稳当当;嘴、把分别镶于壶体的 两侧,有维持重心平衡的作用;竹节状嘴短直;壶把 如竹节,似可随意弯曲,弧度大,呈向外扩张的态势; 截盖平整光滑;壶钮饶有趣味,如两块石子倚于壶 口,极具清趣感;更以竹叶装饰壶腹,显得清新自然。
此壶中饱含竹元素,细察之可感觉到竹的灵气。
以弯曲的竹枝为流、钮及把,曲卷翻动的势与度都恰 到火候。
此壶绝不是对古作的简单模仿,而力求通过适度的变形,将思想和情感融为一体,升华品位及格 调,在此过程中贯彻高风亮节,最终达到源于生活而 高于生活的追求,品格与艺术的境界由此都得到了 升华。
2 “劲竹壶,,的清趣此壶散发出清趣,正如李商隐在诗中写的一般: “竹坞无尘水檻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 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我非常喜欢竹林。
此壶骨子里 散发出来的清雅意趣隐于壶内,为其增色。
破土凌云节节高,寒驱三九领风骚—浅论紫砂壶“劲竹”的造型设计和文化内涵费寅媛(宜兴 214221)宜兴人杰地灵、山清水秀,得益于这样得天独厚 的地理环境和悠然自得的生活环境,紫砂壶不断繁 荣更新,从当地丰厚的人文元素和雅致的生活方式 中汲取养分,融入传统文化精髓而呈现出独特的文 人意蕴,历代相传,成为人类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 富。
紫砂壶之美,在于“形、神、气、态”,由造型表现出 精神气质,一名优秀的紫砂艺人必善于塑造形体,以简练大方之形、纯朴典雅之色、安详恬静之态,赋予 作品独一无二的精魂。
1造型——三足鼎立,以竹入壶紫砂壶造型千姿百态,可谓造型艺术的宝库,有的借鉴古代陶器、传统生活器具的基本形制加以改作,有的以写实手法将自然中的鸟兽虫鱼、花草蔬果跃然呈现于壶体,有的将历史典故、经典哲理以抽象的表现形式涵纳于壶身,有的传情达意、将自身的经历和思想寄托于紫砂壶,由此汇聚而成紫砂壶精彩纷呈的造型宝库。
一般而言,紫砂壶按形体分为三类:光器、花器和筋纹器。
按气质又可分为:古拙、大度、清秀和趣味,古拙最佳,大度其次,清秀再次之,趣味又次之。
“劲竹壶”(见图1)汲取传统三足鼎元素,再以竹人壶,古拙素朴、挺拔庄重,彰显出厚重的文化底蕴,流露出古老悠远的历史与自 图1劲竹壶此壶名为“劲竹”,扁圆的壶身大度圆融,线条简 练大方,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光润的壶面;底部为三足 鼎,竹节线清晰分明,疤结突出,三足起源于古代青 铜鼎,是传统礼器,代表权力和威严,流露出古老肃 穆的历史文化;壶流和壶把以竹节为原型,直流挺拔 大气,壶把屈曲和谐,两者相互呼应,整体由壶把延收稿日期:2018-01-28伸而出迎风飞舞的竹叶,生动立体,竹叶疏密有致,其疏朗清秀缓和了整体肃穆之感,更添灵气韵味;壶 盖为压盖,向上拱起自然的弧度,口盖子母线整齐融 合;壶钮为竹段,弯而不折,屈曲有度。
壶身与底部三 足在对比中产生变化,三足的庄重与竹子坚軔不拔 的气质相互融合,三足的质朴古拙又与竹子的清美 优雅相互反差。
论“竹”形象在紫砂壶中的塑造竹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象征之一,人们通过竹来表达对于自然、生命、道德等方面的赞美和崇敬。
在紫砂壶制作中,竹也是非常常见的造型之一,以其细长挺拔、脆韧却有弹性的特点,能够为紫砂壶注入一份清新俊秀的气息,同时也喻示着壶身强韧、不易破损的品质。
竹形的砂壶最早可追溯到康熙年间,当时制壶师在山间观察风景、观察自然的过程中发现了竹子,将其美好的形态移植到砂壶制作中。
随着年代推移,竹形砂壶在造型、纹理、组合等方面逐渐有了更多的改变和发展,呈现出了丰富多彩的面貌。
在竹形砂壶的造型上,制作师们通常会从竹身切片、枝干、叶子等多个部位提取灵感,呈现出不同角度的造型,比如枝干上露出的嫩芽、蜿蜒盘旋的竹茎、挺拔笔直的竹节等等。
这些元素经过制作师的巧妙组合,能够让砂壶呈现出优美、清新、精致的形态,尤其是竹节要素的应用更是使整个砂壶的形态更加饱满、紧凑,同时也能增加砂壶的力道和稳定性。
在竹形砂壶的纹理处理上,制作师们通常会利用刻、雕、切、浮雕等各种技法,将竹叶、节、芽、干等自然图案做成砂壶的纹饰,使得整个壶体产生出细腻、流畅、自然的感觉。
此外,在砂壶表面的处理上也是非常讲究的,平滑的表面可以使砂壶显得更加柔和,同时也能提高砂壶的质感和美观度。
在竹形砂壶的组合设计上,制作师们注重将其与其他元素的结合,如砂壶盖、壶把、壶嘴等部件的设计协调一致,从而使整个砂壶呈现出完美的造型和比例。
此外,制作师还会对砂壶的功能和使用过程考虑,比如配上抹茶器材,使得整个视觉效果更加协调统一。
总的来说,竹形象在紫砂壶中的塑造,最大的优点是其纤细、稳定、清新的特点,与紫砂材质相得益彰,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而这种美学传统的延续,在今天仍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成为了藏家收藏的一种重要文物和工艺品。
紫砂壶艺术对竹文化的融合--浅析《劲竹》的创作
杨梦茜
【期刊名称】《陶瓷科学与艺术》
【年(卷),期】2024(58)2
【摘要】竹是紫砂壶创作表现的重要对象之一,其根源在于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竹文化。
《劲竹》一壶将清爽、简约作为设计的整体风格,创作者根据竹子与紫砂壶结构的特点,将竹子形象灵活地融入壶中各部分结构当中,较好地表达了竹文化的内涵。
文章首先阐述了紫砂壶艺术与竹文化之间的渊源,指出了作品的总体风格与工艺特点,揭示出作品所要表达的坚毅、正直、踏实的美好精神品格。
【总页数】1页(P155-155)
【作者】杨梦茜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浅析紫砂壶艺术与竹文化的结合——以紫砂“竹段壶”为例
2.一横一纵显风范,一竹一叶俱文华——紫砂壶“劲竹提梁”创作漫谈
3.论"竹"形象在紫砂壶中的塑造——作品"劲竹壶"的创作
4.清风拂山冈,竹韵显芬芳——浅析紫砂壶《雅竹》的艺术创作与文化内涵
5.学艺者心静,为竹者虚心——浅谈紫砂壶“劲竹”的创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紫砂壶“劲竹”的造型特征与文化内涵
勇丽琴
(宜兴214221)
摘要宜兴紫砂竹器一直空前活跃、佳作不断、精品迭出,把紫砂文化与中国竹文化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这件紫砂壶取名叫做“劲竹”,是一件仿生方器,简化外形、夸张神韵,更加显得刚劲与挺拔。
在设计制作的过程中,(对于)删细节的把控和气韵的塑造颇费功夫,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也是十分满意的。
这件“劲竹壶”线条有力、角度有力、衔接有力、在边、线、面的处理方面注重“方中寓圆”的艺术感受,更显圆润(更加显得圆润),整体和谐有度,可谓是一件集紫砂工艺技巧和文化内涵的精品力作。
关键词紫砂壶;劲竹;造型特征;文化内涵
位于江苏省南部、太湖西岸的小城宜兴,有着“茶的绿洲、洞的世界、竹的海洋、陶的古都”之美称,尤其以陶瓷艺术中的紫砂壶而闻名于海内外,吸引着全国乃至全球的茶文化爱好者、紫砂艺术家和收藏家前来探寻紫砂的奥秘。
其实,紫砂之所以神奇,首先取决于紫砂泥料的珍贵和稀有。
宜兴丁蜀镇位于天目山余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壳运动造成了这里蕴藏着丰富的紫砂原矿,这在全世界范围之内都独一无二,用紫砂烧制而成的紫砂壶具有许多的优良性能,用来冲泡能最大程度地发挥茶叶的特性。
第二点就是紫砂独特的成型工艺,世世代代的宜兴紫砂艺人都是采用传统的手工拍打泥片成型,这也是在陶瓷艺术中极为罕见的技艺形式,所以紫砂壶造型多样、色泽自然、气韵生动,这一切都是来自于宜兴紫砂艺人智慧的凝结和汗水的浇灌。
紫砂的魅力从矿料的纯正质朴延伸到器型的变化多端,让人们在领略到紫砂完美的实用性同时,对于紫砂壶的工艺之美和文化内涵都感慨万千。
一把小小的紫砂壶看起来貌不惊人,没有金属器的威严、没有瓷器的光泽、没有玻璃器的透彻,却把中国传统文化和道法自然的天人合一理念演绎得相得益彰。
我们最为常见的紫砂光素器,简洁流畅的造型却和谐优美,还有花器的惟妙惟肖,仿佛把大自然带到身边一样,筋纹器的秩序感和旋律感又让我们感受到自然规律的无处不在。
这些器型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紫砂艺人所处的生活环境和文化氛围,(慢慢地在潜移默化之中)删自己的创作题材、创作理念、创作思想在潜移默化中也就集中到这些方面,更好地促进了紫砂艺术的传承和创新。
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就是,江南宜兴多竹,于是从紫砂开始发端到现在,涌现出了无数的以竹为题材的紫砂作品,紫砂竹器在漫长的历史文化传承中,逐渐形成了紫砂造型的一大门
类,如今,宜兴紫砂竹器一门空前活跃、佳作不断、精品迭出,把紫砂文
化与中国竹文化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这件紫砂壶取名叫做“劲竹”(见图1),是一件仿生方器,简化外
形、夸张神韵,更加显得刚劲与挺拔。
在设计制作的过程中,(对于)删
细节的把控和气韵的塑造颇费功夫,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也是十分满意。
此壶壶身方正,但是转角的处理浑圆流畅、游刃有余。
壶体由两节竹节造
型组成,中间的纹理精细有型,把原本单调的壶身一分为二,增添了视觉
的审美和立体的层次感;壶底也有一圈竹节装饰,最后平底收尾,端庄稳重;壶流、壶把皆为竹节造型,壶流婉约修长、出水有力、控制得当;壶把呈耳形宽阔,拿捏舒适,上面的竹节处理毫厘毕现、疏密结合,自然分布上面;壶盖嵌入壶口,严丝合缝,上面的壶钮也是采用一小段竹节装饰,与整体和谐统一,充满了顽强的自然生命力和勃勃的野趣生机。
众所周知,紫砂圈素有“一方抵十圆”的说法,由此可见方器的制作难度之高,在我看来,一件好的紫砂方器必须具备“有力、有润、有度”的标准和要求,这把“劲竹壶”线条有力、角度有力、衔接有力,在边、线、面的处理方面注重“方中寓圆”的艺术感受,更加显得圆润,整体和谐有度,可谓是一件集紫砂工艺技巧和文化内涵的精品力作。
“举世爱栽花,老夫只栽竹。
霜雪满庭除,洒然照新绿。
幽篁一夜雪,疏影失青绿,莫被风吹散,玲珑碎空玉。
”在竹的喜爱和吟诵、绘画方面,郑板桥可谓是把中国传统文人的爱竹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以至于竹文化在江南文化之中形成一种不可多得的现象及表现。
竹的飘逸、高洁、挺拔、常青等等性格特征不仅仅对于中国人性格的塑造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且在宜兴紫砂艺人之中,以竹为伴、以竹入壶、以竹饰壶者也不在少数。
这件“劲竹壶”就是力求用简洁的竹节造型,结合扎实的紫
砂传统技艺,精工巧做、一丝不苟,把竹子苍劲有力、拔节向上的形象完美地展示出来,从而彰显其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意境。
一身劲节凌天地,满腹虚心傲古今。
紫砂前辈创造了许多关于竹的紫砂器型,值得现在后辈艺人传承和学习。
如今,宜兴的紫砂艺人也特别地深谙用“竹”之道,扎根民间、贴近生活,上承古代文人雅士之所好,下取当下市井生活之实用,在江南水乡宜兴浓郁的文化氛围之中潜心创作、踏实前行,秉承着和竹一样的韧性和顽强的生命力,在作品的形式上面不止于对于造型的探索,尝试融入了不同文化的审美内涵,为紫砂艺术的繁荣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徐勤.从紫砂“劲竹壶”探析古代文人的清趣[J].2016(6):24.
[2]费寅媛.破土凌云节节高,寒驱三九领风骚——浅论紫砂壶“劲竹”的造型设计和文化内涵[J].江苏陶瓷,2018(1):37,41.。